发布时间(2011-8-29) 点击次数(1333
地藏王菩薩指禪開示錄(卷下)

第九章   靜慧開悟論   智慧由心生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   降                                      庚午年九月初五日子時

詩曰:丹心碧血僧無瑕           渡盡眾生成菩薩

         血寫經言傳百代           誰來九華不拜他

地藏菩薩曰:九華山萬年寺百歲宮,寺內有天然洞室,而以奉無瑕和尚的真身佛像,目前証果為應身菩薩。無瑕和尚友至虔之心,以全部心血來抄寫佛經,划破舌頭,用毛筆蘸血和金粉,開始抄寫「華嚴經」,共花了二十八年又二十天終於完成九九八十一本佛經。到了一百廿六歲,農曆九月十四日,預知自己要往生西方極樂,便將自傳及血經整理完好後,堵上洞門坐化了。


修道唸佛的人,要想證果,必須要下番苦行,多效法無瑕和尚 (應身菩薩) ,堅毅刻苦的精神,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成果呀!

偈曰:天生百尺樹   剪作長條木   可惜棟樑材   拋之在洞谷

年多心尚勁   日久皮漸禿   識者取血經   無瑕證菩提


靜慧法師曰:這偈是不是說:「無瑕和尚是天生一株百尺大樹,如果伐下來可裁成許多優良木材,只可惜這棟樑之材,卻埋沒在九華山洞中,沒有替「佛」宏揚真理,普度眾生,真是可惜之至。無瑕和尚雖然年歲很大了,可是他的心志還很強而有勁,划破舌頭和金粉,抄寫「華嚴經」繼而完成八十一部佛經,歲月無情不停留,雖已老邁,幸遇有緣人將其「血經」發揚渡化眾生,使無瑕和尚的苦心沒有白費。(現無瑕和尚已證菩薩果位) 今晚著作「指禪開示錄」祈求佛力加持。


地藏菩薩答曰:弟子靜慧!你在九華山閉關這段時間,仙佛加持你的智慧,開導你的佛學禪理,將之与入「指禪開示錄」以作修行之參考。

靜慧法師問曰:感謝  菩薩慈悲,賜我機會,願將所悟寫於書中,但願  菩薩能從旁協助。還望諸山長老、法師、道長、居士德們給後學指教。

坐禪智慧心得篇


達摩大師以「無我無心」的禪法精要,宏揚佛法,度民教化。「禪」是一種修行達到身心合一,內性自在的「禪定」境界,而「禪時無我」是閉關時解悟的心法。以觀心無我,此地是淨土,以心是佛,佛是心,內外一致不散亂,靈明的佛性漸為出現,光明普照,心性專一,便可入道,禪定可達生命的提昇与開發,達至「明心見性」、「禪時見佛」,此乃開悟之方便法門也!

其一

我恩師  開心尊者於我閉關時對我說:靜慧徒弟啊!修道唸佛,是讓你自己達到無心,成為清淨,無執著的境界。成為本來無一物的佛心。方證菩提。在九華山萬年寺百歲宮,靜坐的日子里,恩師教示以禪領悟自性。要自己達到忘我的禪境不是一刻鐘幾時辰的短暫性,而是持之以恆力行不輟的。我常以「修道雖後生,心誠則靈,幸逢恩師教導,修之數載,虔恭諮啟,善蒙師意,受恩師教導之恩,誨之以道,願己常能鞭策自悟真道。」為自誠之文。禪靜中常与虛空諸佛聖仙佛,相會研習,經中體驗許多珍貴的智慧。只有自已親

身去體會,才能了解「禪時忘我之「性入」的道理,也是實踐性入的方便法門。」


其二

於子時靜坐默念心經時,忽聞虛空中傳來語音,說著:「靜慧法師!靜慧!不證大小乘之解,不發菩提心,不求一切種智,不貴解禪定之人乃至不求佛智,其心自然清淨。」說完就無聲拂塵而去。事後靜思整個晚上,終於解悟其意了。有些人曾經問過這問題:「我很想進入禪道修持,如何下切夫,該怎么辦?」我答以:「禪不是只顧求安心,把心放下來,而是靜心於忘境的坐禪以空的心去頓悟本性,由於這無執著的禪定靜坐,你會覺得禪靜勝於一切金錢寶貴了百千倍。這是很不可思議向。對於那些確實是很浪費生命的人,大可請他安心的靜坐下來,讓他清淨接觸禪,從中了解「毫無執著」的禪境意味了。


其三

庚午年農曆八月廿八日子時,虔誠頂禮   應身菩薩後靜心禪坐一刻鐘後,忽然有股超然佛力,加被灌頂,相交神會的生出源源不斷的心印禪境,令人深感禪法深奧,其不可思議之境界。憶昔日恩師   開心尊者慈悲開示過:徒弟!靜慧啊!一個人修道、拜佛、若能立之不輟方能得到解脫。一個人修行,如不畏生死,亦

不畏天堂地獄,以對境無心作道心,會使你成為一個空心。如果,修行之人,能頓悟此番話的用意,你就不難成仙作佛了。我很重視坐禪「空無」的心法,但從理論上說是很抽象,這便想到「空無」本意

詞文上的

  身著空花衣   足聶黽毛履   手把免角弓   擬射無明鬼參禪的人想要修得「功德」,就必須去除「無明鬼」,而去除「無明鬼」最有效的方法自然是「空無的心法」。「空無」是什么?還是需要大家一起來體會?

其四

夜深人靜,習禪靜坐時,虛空忽傳語聲來云:「坐禪主要目的是什么?弟子靜慧你知道嘛!」此時,我默思著,禪坐在於消除迷惘之心,使人回到剛生下來的清淨,天真無邪之心。而迷迷糊糊地度過一生者,是不了解佛法,不了悟人生真理,對生死迷糊,只圖享樂的人,將來還是會受輪迴六道,重蹈迷惘凡塵假景的生活

的。各位!求道者,入不二法門是什么意思?恩師   開心尊者的啟示是這樣子的:「對任何事情,沒有什么可言說的,沒有什么可代表的,也沒有什么文字、言論存在。離開了一切無執著心,這就是求道者,入不二法門。禪靜中得到達摩祖師的開示:「心才是佛,心既是佛,何必心外求佛?心就是法,何必心外求法呢?心与法和合就是高僧。法身就是涅槃,在涅槃中,而外求涅槃,是 錯誤的,道的真理世界是平等的,如起分別心,就有了「見別了」。這「執心念」須從心中除去,總而言之,心生法就生,心滅法亦滅,願修道之人了悟。

其五

初到九華山   地藏王菩薩之道場,恩師   開心尊者,就指示我:「靜慧!到九華山來要好好修行本來佛心,修行應以心為貴,因為心是了悟自性的根本,在外的事物因時間与空間的改變而變遷,惟有心可以堅貞不變。記住!記住!」此時!使我昔日讀過的「傳燈錄」內所載:神光(慧可) 初參  達摩大師乞求賜告安心法則,達摩祖師要他把心拿出來看看,當他不能把心拿出來時,而祖師便隨机開道他:「心非表面東西,是內在修養,心有真心与妄心,向真心乃堅貞不變,而妄心隨慾蠢動的。」開心尊者恩師又言,所謂佛者並不在他處,而在「本身即是佛」。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只要誰肯培養佛性,誰即有成佛的机會。

其六

九華山萬年寺百歲宮,寺內供奉應身菩薩真身金像,我於禪定中,常受菩薩開示,有天晨時,忽聞虛空中,傳來渺渺音聲說:我乃「應身菩薩」,歡迎靜慧法師遠來九華山   地藏王菩薩之道場萬年寺閉關修行。靜慧!你有種能照亮心中迷闇的寶珠,是人人本自具足的,那就是至高無上的智慧。佛法中最珍貴的,是智慧,它是世間尊貴的無價之物,願你好好頓悟。」我靜思著,寶珠只不過是世俗之物,寶珠的光只可照別人,卻不能照自己佛性,有一種寶珠可以用來照別人,照自己,也可以照外面,亦可照里面。那每一個人

都有秘藏-----正法眼藏,超然智慧。有慧才是難能可貴的寶珠。

其七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之普度眾生的道場,每當禪坐完後,必有根多心得湧現。「我看到地獄轉動善惡果報輪盤,此時冥王非常莊嚴威風,有數萬人在那里等待輪迴六道。有修十善之人,可登不同天國世界去享樂,因為西天淨土處處都是非常華美莊嚴。修成正果,身居西天,隨處都是七寶,實在是美妙極了,然而如果不修善德卻奢求福報,那就慘了,必然會像棲息在蘆葦上的小鳥,終日辛勤覓食而不得飽,或者變成犂牛,整天蠅蚊在牠身上叮咬,這就是六道輪迴的果報。且看今天下午不修行之凡夫俗子、不悟世間一切法生滅無常,又怎能長保罪業不沾身呢?大德們?生死就像飛旋的火花在輪迴的麻稻中焚燒,都會漫延得不可息滅。如不及早頓悟念佛修道,就是活到百歲也是白活無用的。」禪修靜坐可得超然之感覺,故云:禪是抗拒對一切經典之依賴,打破言教,超脫理論,禪修達到心體完全自由的境界,不為任何東西所執,排除物擾,超越一切限制,而活在世界中,絕對的自由自生。

其八

禪坐中,受地藏王菩薩開示:「根清淨色塵清淨」六塵即是色、聲、香、味、觸、法。六根即是眼、耳、鼻、舌、身、意。菩薩又說:「例如眼根對色塵而生眼識,意根對法塵即生意識,法執即是一切意念的執著。為了勸人不可聰明自誤,或貪財好色而迷失本來的自性。」

菩薩又開示說:「地獄冥王曾經審判過一位聰明自誤的人,此人博學多聞,英俊煥發,詩才超群,聲名很大,在世為官也大,傲視無人,不把別放在眼里,由於富貴而生貪財好色,迷戀六塵假景,終歸撒手黃泉,受地獄之苦,這全是一場假景迷惑所致。這樣一個迷失了自性的聰明人,下場必受無間地獄刑罰,但願修道之人,不要迷戀六塵,趕快放下屠刀,回頭是岸,佛法是廣大無邊,普渡有緣人的。

其九

恩師開心尊者說:「靜慧徒兒呀!請你告訴眾生!悟道不能有「生死」的念頭,因為有「生死」的念頭即無法對塵俗斷念。所以修行或參禪的人如果參不透生死,而說我的修禪道行如何如何!那都是等於愚說夢話,自然無法進入禪宗最高境界「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呢?如來一個開悟明白,生即是死,死即是生,

生死輪迴於六道中。」所以修道或參禪者,要有「無生死」的修行境界。如無難禪師所問:如何是悟?

予曰:本心也。問:如何是本心?予曰:無一物。又問:如何是無一物?予曰:無言。又云佛、云菩薩、云如來。種種名者,因人心相異而異也。還願大家自己體會其意。

其十

有次菩薩開示:「做人要做到看開人間的「虛相」。那時我還未頓悟什么叫做「虛相」,後來,從靜坐中才頓悟出「人間虛相」。「人間富貴,比偷是虛相。因為富貴以並非實質,或是生命本體的東西。它是本性以外的東西。因為虛相的富貴乃由因果福報的,而富貴乃是短暫的,既是不能長久,亦千萬不可傲視別人貧窮也。如以錢財傲視別貧窮,終了自已也會受因果之因生緣滅的。然而,我頓悟了虛相

道理是不長久,但願修道者莫去強爭長論短地計較得如何!富貴人家亦不可在貧

窮家之面前,炫耀自己,那是極為愚 癡的了。」


思及  地藏王菩薩曾說:「眾生必須把妄念拂去,心清如水,堅定心念,莫受擾嚷之境所惑,自己、別人、凡夫、聖人都一樣,必保持於一如之心境才不會被虛相富貴環境改變心志。切記!」

其十一

九華山可說是人間仙境、世外挑源、絕無凡塵世間的喧嘩,自然是与世間名利俗緣隔絕,是隱土、道長、高僧、禪師、菩薩修行之聖地。此地清淨無比,尤其山澗流水發出的聲音,早晨黃昏的雲海,隨著九華山頭千變萬化。清淨之地,總為參禪修道者最愛尋覓,之悟覺本性修道之所在。例如昔日   世尊於菩提樹下之靜悟、達摩的面壁山洞、   地藏王菩薩的九華山、   道濟禪師的天台山、  開心禪師的桃花智慧廬舍,佛聖、菩薩、禪師、仙人,無不是在清淨的環境里,悟得人生真諦。靈山勝地自有天然的靈氣。正所謂:「萬象皆來於天然,本性正法才是真如。」而我的恩師曾說過:禪是不用解釋,懂与不善都要照本性如實接受。加以疑思了悟,而仙佛菩薩之心境,是超然物外的大智慧者,凡夫是摸不透的,以不執著心,忘我時,則知一切本無的。

其十二

九華山有位老和尚,寶號果圓老法師,七十三歲高齡,修持很好,是九華山高僧之一,老和尚知道台灣靈隱寺住持法師,在此修行參禪,特親自送來一首詩,贈予「靜慧法師」

         靜坐毫光照大千           慧能法寶教群賢

         大修六度菩提願           德化陸台利人天  (九○年九月初三日)


事後我向果圓老和尚請教,有關悟道途經和淨性明心的佛理。果圓老和尚對我說:「靜慧法師呀!修行的人前世或今生中,就有許多在不知覺中,造下了罪孽,而層層罪障,有如煙山重重迷霧,矇住了本來面目。所以修行者必須認清方向,須做到「吾心本無」之境界。」「雖然返樸歸真的路途,非常艱難無比,只要有信心毅力必可達成目的。九華山頂峰高空上,掛著一輪明月,有如一盞指路的大明燈,其可貴乃在於它的明亮光,照徹大千世界。如果我們能悟知,凈性明心如月光皎潔明亮,什么罪業也會自然消失無礙的。生活也會得到恬然快樂的。」

是夜又蒙   地藏菩薩慈悲開示。


地藏菩薩曰:禪替佛法打下了堅固的宗教基礎,禪与佛門有深切關係。而禪即是道,道即是禪,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世尊!在苦行修持中,嚐試著種種不同形式的修行法門,而   世尊發覺到從苦行修持中,得不到了悟,終於在菩提樹下禪坐,進入了禪定,於是得到了正法,可稱之為「正覺」。

禪定是八正道之一,可見禪定有多么重要。弟子靜慧,在你「坐禪智慧心得」篇中,悟出的禪境,可承繼「開心禪師禪的風格,「開心禪師」傳予你的,正是大乘心法。

今晚著書至此,靜慧法師靈體歸身。


                                                       其十三      

有一日進入禪定時,得蒙   恩師開示云:靜慧啊!焚香祈佛時,除了虔誠心之外,一定要用好的香,焚香拜禱時,首先應作觀想,「願此香煙遍滿十方法界,供養一切佛菩薩与三寶」,由於供養一切諸佛,佛心生歡喜便能加持我等,此時自身便化為修持的本尊,放出無量光明,救渡一切六道眾生,使得眾生得一切光明。

修習禪定的人如果有用香的習慣,一定要用好而且純的香,因為修習禪定的人,六根特別敏銳,氣脈特別通暢,如果用化學香,進入體內殘存,不但擾亂定境使意念紛雜,而且諸根火氣升。達不到安神作用,反而使身心受損。

而用「好香」,會使諸根集攝,中樞神經鎮靜,使定力增強,修習禪定時進步亦快。心香一瓣,遍滿十方,一切諸佛悉能聞此。


所以「靜慧」從有用香,到無相的用香,最後將此香四薰自內,證得五分法身,從內點出清涼香來,除去不潔,用好香而不執著,使它瀰漫我們的內心,讓我們維持正念而入禪定,然後解脫得到智慧。這樣,便能自證解脫證得無上諸佛的心香境界。讓香与禪定結合,並同達到最後的境界-------成佛菩薩。

禪宗老祖達摩曰:

心即佛來佛即心   無人無我無眾生   三心四相掃乾淨   十惡八邪要除清

恩愛情慾毫不染   貪嗔痴愛並不生   知止定靜平天下   一切應物用真心

生生死死無了期   來來去去何時休   忙忙碌碌誰體諒   快快樂樂把道修

世間親友暫為伴   荒山有誰同攜遊   如今了悟世情事   奔向大道得自由



第十章  本願經中說   圓滿種福田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   降                                                                            庚午年九月初八日子時

     詩曰:地藏指禪智慧篇               菩薩度化挽迷津

              苦海無邊回頭岸                圓滿書謝百歲宮

     又曰:靜悟心法一切空               慧能禪寶救眾生

               法修真理書中藏               師成功德得平安

地藏王菩薩曰:西方  佛旨慈悲恩典賜著寶書,指禪開示先賢祖師所開發的佛門智慧,而突破人所有難關,過著充實而有意義的禪生活。自歷代以來,禪法一直不受到任何事物的拘束,自然能夠體會到眾生本來有一性,而是真正佛性面目,執著心、迷惑心及放不下心自然就會消失殆盡,而且指禪開示錄能夠為你打開自由自在西方淨土大道坦途。


 今日能順利圓滿在九華山萬年禪寺百歲官著成寶典禪書,西天佛菩薩及神人同為慶祝功德圓滿。然而,禪法是由代代祖師奉修習學而傳承下來的,直至今天。指禪開示錄在中國安徽省九華山開花結果,又從中國九華山傳播到世界各地。禪書乃指示人間真正智慧,以智慧之光照亮了人性本來佛心。


在九華山百歲官說法著書的目的,是要修行者自己頓悟,透過禪坐去自證。「捨妄歸真,凝自本心,無自無他,凡聖如一」的這種心境,一旦逝離世間其靈性皆能歸返淨土西天。

今宵在萬年禪寺百歲宮著作「地藏菩薩指禪開示錄」最後一章,吾將述說「本願經」都份佛法對諸修禪念佛眾生解說:


(閻羅王眾讚歎品) 這時鐵圍山內,有無量無數的鬼王,跟著地府冥王,都來到忉利天宮佛的地方,所說的這些鬼王呢?第一是惡毒鬼王,而這些鬼王,是鬼王的首領,而三毒都屬於意念,就是身口七惡的根本,他用以惡攻惡,以毒攻毒的方法,使那些十惡三毒的眾生,化惡為善心。

多惡者:是外現忿怒的惡相,內起慈悲善念。大諍者:是諍鬥者,這一切的諍訟諍鬥,都是從貪嫉而來的,這貪嫉又都是從憎愛而來的,這鬼王用大諍的法門,去化無諍。

而虎是威猛的野獸,白虎、血虎、赤虎者:這鬼王都是人身虎頭的,是隨著他各種生成的顏色,定他們名稱的。所謂殃者:是禍殃災害,世上有不敬天地,不孝父母師長的人家,這些鬼王便時加禍殃,好使他改惡向善修持。

飛身鬼王:就是飛行夜叉一類。電光鬼王:他的眼睛像電光一樣,察人的善惡,給人吉凶。狼者:是一種惡獸,牙尖向口外露出來的,這些鬼王的牙尖向外露出,同狼牙樣的。

千眼者:千眼觀音大士,有千手千眼,這些鬼王也有千眼,是見機利人的用處。噉獸者:是兇惡的野獸要害人的,這些鬼王都把他捉來噉喫,世上有一種不習禮節人面獸心的兇惡暴徒,恐怕給他遇見了,他也不肯放過的,好為地方除害。負石者:就是負石擔沙,塞海填河一類的鬼。主凶耗,主凶禍,這二鬼王:是使犯惡的人,家道貧耗,刑禍隨之,若能悔過行善,祂仍舊使他發財得福的。主食者:食是活命的五谷,這鬼王見行善的人家,使他丰足,犯惡的人家,使他飢餓,所以毀棄衣食的人,他終要犯凍餓死的。主財者:富家若不肯樂善好施,這鬼王瞰視他,狠妒他,常使他多疾病,死亡、口舌等事。主產者:是主管送子投胎,保護生產一類的事情,是主管世人一切疾病。


主險者:是主管高山大海危險處如遇應死的使死,不應死的,保護他。三目者:是兩目中間,直看一目,像摩醯首羅天王樣。四目者:是額上橫開四目,像蒼頡一樣。五目者:是在上下之中,豎看一目。祁利失等六鬼王名,是諸經都沒有翻譯,現斥照錄顯孝蔬,隨文解釋的意義。祁利失:是本來沒有福德的人,欲貪多財物,物失了財,得不到富利。而祁利叉:是有仁德的人,一切希望都可以隨念滿足。交指叉手的慶賀著,就是招財聚寶的主。阿那吒:有的翻譯作色質堅礙,能輔助天行,或是扶助眾生上意義。


像這一等的大鬼王,各各和百千數諸多的小鬼王,都居在閻浮提,各有所執司的,也各所主持的,這諸類鬼王,同著閻羅王,承佛的威神及地藏菩薩,大菩薩的福力,都到忉利天宮參加聞法盛會,都在同一面的排立著。

這時閻羅天子,叩跪著合了掌,對佛說:世尊,我們今天和諸般鬼王,承佛威神,以及地藏菩薩大菩薩的大功德福力,能到這忉利天宮參加大會,這也是我等可以獲得利益緣故。現在我們有一點細小疑惑的事情,敢叩問   世尊,唯願   世尊你發大慈悲,宣揚演說這事情。


佛告閻羅王說:隨你問就是了,吾來給你解說明白。這時閻羅天子,禮拜世尊,及回過頭來,顧視地藏菩薩,而對佛說:世尊,我觀地藏菩薩在這六道之中,用千萬種方便法門,而救度罪苦的眾生,一點也不厭疲倦,這大菩薩有這樣不可思議大神通的事情。然諸眾生才解脫了罪報,沒多久時間再造罪孽,又墮入惡道了。世尊這地藏菩薩,既然有了這樣可思議神力,為甚么眾而不肯依止善道修持,好永遠的取得解脫,唯願世尊,詳加解說!


佛就告訴閻羅王說:南閻浮的眾生,他的生性狠毒剛強,難調和,又難去制伏他,這大菩薩於百千劫以來,常設法開方便法門去救度他們,使眾生早日得到解脫。受罪報的人。乃至於要墮落在大惡趣里的眾生,菩薩均用便方法,度出他們的根本緣業障,而遣令他,覺悟他宿世的事情。自然是閻浮提眾些,結惡習性重的緣故,所以像旋轉一般的,一旋出惡道,即又旋入惡道了。勞苦了這大菩薩,經過了久遠的劫數,而專門做救度解說眾生聖業。


佛繼續說:譬如有人迷失他本來的家鄉,錯誤的是進危險的道路中去,這危險的道路中,有許多的夜叉以及虎、狼、獅子、蛇蠍等毒物,這迷人一些也都不知道,只在這迷路中走來走去,在須臾的時間,就要遭受那么多毒的傷害了。有一個有知識的人瞭解各大法術,很會來制各种毒害,乃及夜叉之類,諸般毒害生命的東西。碰上迷路的人,將要走進危險的道路里去,便連忙告訴他說:快快遠離吧男子!你為什么事情要定進這條路去,你有什么本領,能夠制伏這么多毒物。


這迷路的人,忽然聽到這話,方才覺到這是險道,即便退一步了,想求出這條險路,這個善知識,就提攜他,接挽他的手,引他出這條險路,免得這許多的惡毒物去害死他,再使他走到好的大道去,令他得到安穩快樂。既然把他救度出了,再告訴他說:你這迷人,自今以後,不要再走這一條凡塵迷路了,走進了以後是難得走出的,又復損坏了性命,這迷路人聽了他的話,也生出感激尊重的心來了。


這個知識者,和這迷路的人,臨別的時侯,又對他說:你倘若見了親族和相知的朋友,以及諸多無知的人走進這條迷路中時,無論他是男是女,你要向他勸說:這條迷路有許多毒蛇猛獸,你進去就會喪失你的性命,你一定要向他們解說的,不要令他們自己去取死呀!

地藏菩薩具很大慈悲心,救度罪苦眾生,往生天道中去,令他去得到很大的快樂,這般受苦的眾生,知道這業道中有這樣的苦趣,一經解救出離苦海,自然永遠會不再來經歷地獄受這苦難了。

像這樣迷路的人,誤入了險道,遇到了善知識,引接開悟令他退出,永遠不再走入險道。又復勸他人不要走入,因為有這迷路的緣故所以能得到解脫的境界,既然得到了覺悟解脫的境界,自然不令再走入了。


倘若再履踐進去,並非是真正的覺悟者,還是照舊會迷誤的,一迷誤方向,就不覺這是舊時所墮落的險道,這仍舊會喪失性命的。這正像墮入惡道一樣,雖然有些眾生靠地藏菩薩方便救度之力,解脫惡趣之苦,而轉生於人趣、天趣之中,但是眾生心志不堅,仍舊墮於惡趣之中,又去造種種惡業,等到惡業滿時,便永遠處在無間地獄,受諸苦刑,再也沒有解脫的机會了。


這時惡毒鬼王,合了掌,很恭敬的對佛說:  世尊無量無數的鬼王,在這閻浮提世界里,有的是利益眾生,有的是損害眾生的。所主之事都各有不同,然而都是根据眾生自作的業報,遣使我們的部下眷屬,到世界上去遊行鑒察,但是眾生都是惡的多,善的少。這許多遊行的鬼神,行過世人的家庭,或是過城市,或鄉村、聚落,或見男子、女人做了像毛髮一般的善事,乃至於懸一幡一傘蓋,少許的香,少許的花,供養佛或菩薩的金身佛像,或轉讀各種的經書佛典,燒香禮佛供養,一句一偈的經文。


倘若做了以上所說的,懸幡、燒香、鮮花等供佛菩薩的人,我等鬼王,都敬重禮拜這人,像敬禮過去現在未來世的諸佛一般,並督敕著眾多大力小鬼,以及土地分神,令他們保衛擁護,不令凶橫惡暴的事,惡毒的病,乃至不如意的事,來遠離為善作德的民家住宅,更不可能令入其門呢?土地分神,是說土地分界守護的本分神。

佛聽了這些話,就稱讚惡毒鬼王說:很好,很好,你們眾等,以及閻羅王,能這樣擁護善男女等,吾也要告知梵王帝釋,令他們衛護你們。這時會中有一個鬼王,名叫做主命的。主命鬼王對佛說:  世尊,我根据世人自作的業緣,主管閻浮世的人,人類生的時候与死的時候,都是我所主管的,在我的心願中,很想利益他們,因為眾生不能領會我的意思,致令他們生死都不得到平安。


為什么呢?閻浮提的人,受胎的時候,不問是男是女,或是怀孕滿十月欲生產時,但要做些放生或其他善事,自然能增益家宅的光輝,能令土地神明歡喜來擁護,而使子母都能得到很大的安樂,而且還可以利益到這一家的大小眷屬。當小孩已經生下後,切勿殺害性命,取諸般鮮味,供給產母去喫,或廣邀親朋好友,聚會眷屬,辦了筵席,飲酒喫肉,高歌絃樂。這樣一來,將使母子覺殺孽之業報而不得安樂。


這是什么緣故呢?因為在產難的時侯,有無數的惡鬼及魍魎、精怪、妖魅要喫這腥血,是我早令舍宅土地之神,暗中保護他母子兩個,使他安樂,而得到利益。像這樣的人,便是有修福修善,報答諸土地神靈。有些眾生不但不報答土地神靈,偏造殺生害命,聚集親友眷屬,歌樂飲酒喫肉,因為這個原故,犯了禍殃,自作自受,子毋都要受損害的了。

還有那閻浮提臨命終的人,不問他是善是惡,我欲令這命終的人,不墮落惡道中去,何況他生時能夠修持善道,來增加我願力庇護呢?就是這閻浮提行善的人,臨命終的時候,也有百千數惡道中的鬼神,變作了父母乃至於變作諸般親眷家屬,假意來接引亡人,令之墮落到惡道中去受苦受難。何況是本來造業障的人呢?


閻浮提的男子女人,臨命終時本靈和知識都是很昏昧迷惑的,自己已經不會辨別是善是惡,乃至於眼和耳,都沒有見聞的能力了。在這個時候親友家屬們,應當要替他供養佛菩薩的金身佛像,虔誦地藏本願經,或是助印佛經善書,或專唸佛菩薩的名號,不斷精勤行善造功德,能令亡者,脫離諸般惡道,自然那些諸魔鬼怪也都退散了。

主命鬼王繼續對佛說:  世尊!一切眾生臨命終的時候,倘若聽到一佛的名號菩薩名號,或聽到大乘經典的一句一偈。或是助印善書給人傳閱,這一輩行善的人,能消除五無間地獄,以及殺害生命的重大罪孽,就是應當墮入惡道去,也頃刻給他解脫了。


佛告主命鬼主說:你有這樣大慈悲的胸怀,於世人的生死中,能夠保護諸類眾生。於未來世,有男子女人,到了生死的時候,你不要退失這個大願力,總要令他們得到解脫,使他們永遠得到安樂。

鬼王對佛說:願不要憂慮,我當盡己所有的形體負責任,全心全意去擁護這閻浮世界的眾生,生時与死時,都使他們得到安樂。但願眾生,於這生死之時,能相信聽受我的話,自然沒有一個不得到解脫,獲得這大利益的。


這時侯佛告訴地藏菩薩說:這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經歷過百千劫轉輪作大鬼王。在世人生死之中,專門擁護眾生,這位大鬼王,因為實行慈悲大願力緣故,所以現鬼王身,其實他並非鬼王。卻後一百七十劫,得成佛果,名號叫無相如來,他所修成作佛的世界,名叫淨住。這佛的壽命長得不可計算的。佛又對地藏菩薩說:這般大鬼王,他們慈悲願力,是不可思議的。所度脫的天道和人道之眾生是很多的,也是不可限量的。


靜慧法師曰:弟子很感謝   菩薩今晚說法,釋解「本願經」中,閻羅王和大鬼王們自述利生願力。便發揚地藏菩薩大願力,這是「本願經」中第八品。弟馬曾經研讀「地藏菩薩本願經」佛經之內意,知道「地藏菩薩本願經」是   釋迦牟尼佛化導眾生,為報母恩,特往忉利天宮說法,以是因緣,更召地藏菩薩,以未來眾生。


殷勤付囑,令其化度一切眾生,願令究竟度脫早成佛道。然而「本願經」和「佛經」或「善書」等,是給人們指明宇宙人真相,是超凡入聖的途徑,離苦得安樂的真理,乃至究竟解脫生死輪迴恢復本來清淨之佛性。使人出迷津而就覺海的慈航寶筏,所以願眾生大德對於經書或善書應生恭敬珍愛之心,尤真在同讀唸經時,要用水洗手或用壇香淨手,誠敬誦閱,如面對佛聖一樣,平時要安放清淨之處,保存流傳,能得無量功德利益,切勿輕慢毀謗,免得無量罪過,苦報無窮。誠願「地藏菩薩指禪開示錄」一書,為普渡大開方便門,更願佛法無邊利益廣被群生。


我的恩師開心禪師曾經說過,人人信因果,大治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大亂之道也。願佛弟子必需深信因果,確實堅定信念,止惡行善,利國利人做起修心養性,方能了生死,早成佛道也。

靜慧法師問曰:恭請   菩薩開示,何謂佛說十法界?

地藏菩薩答曰:佛說十法界,我作個比喻眾生就容易看懂,這什么意思。

(例表如下) :

 

      種果名詞  比       喻   分     數

     大   佛    陀  博       士     100

     乘   菩提菩薩  大學(研究所)   90-----95

    聖人  西方極樂世界  大  學   生   80-----90

     

     小    緣    覺  高  中  生   70-----80

     乘    聲    聞  初  中  生   60-----70

    聖人    天    道  小  學  生   50-----60

  (六道輪迴)   人    道  幼  稚  園   40-----50

  (六道輪迴)   阿修羅道

    苦刑修持中

    (待胎)      30

  (六道輪迴) 畜   生  道     苦海回頭中      20

  (六道輪迴)  餓   鬼  道   苦海  刑中      10

  (六道輪迴)  阿 鼻 地 獄   死      刑       0


            附


            註  三  功  誓

 寶  德  願

 慈  第  成

 航  一  道  念   佛   助

 佛   經   印

 拜   善   無

 佛   書   量   為      為

  善      惡

  得      受

  樂      苦




「佛說十法界」眾生須多參悟,人如不說佛,吾佛又不說云,則西天無佛,故願佛法傳世,使人人成佛見佛。今弟子靜慧,能遠來九華山百歲宮,共同著作「指禪開示錄」達圓滿,此乃佛法無邊,禪道佛學普傳,甘露遍灑塵埃,凡有佛緣者,閱讀而了悟,應修行達圓滿歸位正果,如有惡口譭謗此書,永沉苦海惡道。弟子「靜慧」能有始有終完成「佛旨」交待任務,特賜功果,特封位:「靜慧圓覺上師」之稱號。


奉命閉關十天的慧德、慧覺二位法師,特准證格其位,隨從效勞生慧賢、劉大德志鉻、四位人員,賜功德赦其業障,各黃榜註籍。將來願各位當以發揚佛法大道,度人向善為責,希共勉之。

「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菩薩指禪開示錄」等善書,凡是印送或宣化者,土地神隨時巡察回報,冥府皆會時時錄案,凡有所求皆能應驗如響,願天下眾生大德善男信女等,能多予廣印流傳,功德無量。最後祝九華山百歲宮及南屏山聖真天佛院諸修士及凡塵芸芸眾生能功果圓滿,共證菩提正覺。吾及協助著作之諸佛菩薩、龍天護法天王等要回西天繳旨。


普為施資讀誦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   消除宿現業   增長諸福慧   圓成勝善根   所有刀兵劫

及与饑饉等   悉皆盡滅除   國泰民康寧   出資印贈者   誦持流通者

現眷咸安樂   先亡獲超昇   所求皆果遂   隨願得往生   法界諸含識

                              同證無上道。


〔九華山傳奇〕

地藏菩薩應身事蹟

   我國有四名山,也就是四大菩薩應化道場。四大名山是指山西省的五台山,文殊菩薩的道場。四川省的峨嵋山,普賢菩薩之道場。安徽省的九華山,地藏菩薩之道場。其中祗有地藏菩薩,不但現比丘身,而且用地藏為名,在九華山開道場度眾生。

我國佛教在唐朝,正如日麗中天,東傳至日本、韓國等地。在那時的韓國分為三個國家,就是新羅、高句麗、百濟。新羅國的王子,名為金喬覺,發心出家,法名地藏比丘。大士心慈而貌不揚,穎悟天然,身高七尺,頂聳奇骨突高,膂力之大,可以力敵多人,他曾說:「六籍寰中,之清術內,唯第一義,与方寸合。」


金喬覺王子二十四歲,祝髮出家,攜其愛犬善聽,就在唐貞觀四年,航海到中國來參學。

地藏比丘最初到中國,隨外參訪,遊化數年,後來遊學到南中國安徽省九華山,見深山里有一盆地面陽而寬平,於是就在山上結廬苦修。經過了許多年,有天地方上的士紳諸葛節長者,率領村民家人遊山,深入無人之地,忽見一位和尚在此苦修,住的是石洞茅蓬,吃的是破鍋殘粒雜食拌些白土,生活異常清苦。


群老遊山客驚嘆道:「和尚如斯苦行,見者於心不忍,我們應當負責為他改善呀!」諸葛節長者,近之請示後,方知是新羅國王子,遠來中國求佛法,住此山中苦行。長者深感未盡地主之誼,於是發心護持,為大士建一寺院,使其安心修道。


九華山本名九子山,唐李白到九子山時,見九峰如華,改名為九華山。九華山的地主,地方人稱呼他閔閣老,想當牟也做過大官,所以家財甚富,地方上建寺塔廟,必得請閔公施地不可。閔公也是樂善好施之人,對大士亦是非常信仰。


大士選九華山為道場,向閔公化緣一袈裟之地,閔公怀疑怎么只要求一袈裟之地呢?遂滿口應允,哪知大士以神通法力,袈裟一撒蓋盡了整遍九華山,閔公見他有此神通,驚喜不已,慨然將整個九華山,全部布施給大士,作為弘法渡眾生之道場。從此閔公也做了大士有力的護法。

閔公很樂於齋僧供佛,每次齋僧百位時,如果地藏大士在深山能來應供,他都虛設一席給大士留著以供奉真誠。閔公很敬仰大士之德,虔信佛法,命自已兒子隨大士出家學佛,其子法號為「道明」。出家修道習佛法身為大士之侍者。

(我們在寺院里曾看到,供奉大士像旁有一老一少,這即是閔公父子,閔公老來學佛拜其子道明和尚為師。父子修道於九華山上。)


寺院建成後,各方來參學者很多,新羅國亦有不少的人來親近供養。九華山既高又深,寺僧眾多,生活常發生困難。米糧不夠吃常常都滲拌很多觀音土(細白如粉之泥土) ,其生活清苦可想而知。當時就有「枯槁眾」之稱。但是寺中修行眾,都是抱持一顆求法學佛的誠心,故對於物質缺乏上並不計較奢求。如此為求法之精神,很令人敬佩的。

大士領眾在九華山上苦修,影響力很大,後來新羅國之國王也知道其王子在九華山上苦修之事,馬上派遣侍從送米糧來供養。(補助糧食大量供應)


菩薩在九華山上開設道場,傳誦許多逸事。在宋高僧傳中有記載著這樣的事蹟:有次大士靜修於山中,曾遇毒螫,大士無驚端坐無念,不動聲色,不久忽有一艷婦,姍姍而來,向菩薩作禮,饋葯謝罪道:「小兒無知,毒螫聖者,我願引甘泉以補此過。」言訖不見。左右有甘泉水漸漸潺潺而流。當時的人都說:「這是九子山神,為菩薩的高深道行所感召,來向菩薩獻供謝罪的。」


另一則事蹟:大士在九華山時用了一位書童為隨身侍者,這書童居山中常感寂寞,時時鬧著要下山,沒有辦法,只好讓他回去,當書童哭著向大士辭行時,大士很感動的,寫了一首送童子下山之詩,詩道:


空門寂寞汝思家   禮別雲房下九華   愛向竹欄騎竹馬   懶於金地聚金沙

添瓶澗底休撈日   烹茗甌中罷弄花   好去不須頻下淚   老僧相伴有煙霞


這首詩把山僧与山童兩者之心情,透徹的表現出來,更現大士慈悲的情怀。

(地藏比丘,正是   也藏王菩薩之化身,九華山更是成為菩薩應化之道場)

本經完

印送誦念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   釋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