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瑤訊》
懿旨
瑤池駕前 何仙姑 降
詩曰: 鸞門道統繼薪傳 聖德楊生筆力全 先覺深期培後進 天書瑤訊再重編。
聖示:吾今夜奉 老母懿以命帶旨宣讀,神人俯伏,靜聽宣旨。
欽奉 無極瑤池金母懿旨曰:
母居無極瑤池宮中,心念九六原靈,幸有心世道之士,体天憫人,設立鸞堂扶鸞闡教,著書勸也,挽轉頹風,重整道德,舉目所觀,已見功效。唯正鸞難挑,心法少傳,故鸞門興衰,代有变遷。兹有基隆醒修堂正鸞林六善歸真後,人去堂空,昔日所著聖典,文意較深,無法普傳,六善度世心切,有意賦託信德寶宮,將其在世扶筆所著「醒修寶籙」一書,新述重編,以合時需,以為普化眾生。此書原由老母主答釋疑,為修道者必研之寶書。
惜文意較深,未能廣佈,今天道好還,老水還潮,聖德寶宮負三曹普化之命,深為六善所倚重,故母准其所請,命瑶池仙童述此書,增其所缺,删真所繁,以達人人閱懂,人人能行,為本書之宗旨,並新頒書名曰:「無極瑤訊」,旨到之日,不限期著作,著成為止,希聖德諸子勤為效命,書成之日,廣印流傳,神人增光,三曹普悅,瑤池盛會,老母頒賜品蓮也。欽哉勿忽,叩首謝恩。
民國七十一年歲次壬戌年閏四月初七日
林六善真人 降 (民國七十一年五月廿九日)
詩曰: 滄海桑田感慨生 鸞風不昧憶前情 斯文重振憑新筆 聖德靈乩佔首名。
又詩: 雨港清霖沐醒修 如今仙駕何處求 空留舊蹟憑山吊 後繼無人心帶愁。
聖示:吾乃前基隆醒修堂堂主林六善也。
生前担任正鸞著作經書善典數十部,仙逝後,蒙瑤池金母加封為「博化帝君」,又號「六善真人」。嘆乎世限有數,天年無盡,生前雖積有微德,惜後繼無人,人去堂空,今已成遺蹟,空無一物,令吾傷感優怀。雲遊之际,考察台疆鸞門,評選近年鸞書之著作,聖筆楊生堪稱深得鸞脈三昧,正宗法門,吾為行普化未完之使命,故向 老母請旨,欲將民國五十六年六善執鸞所著「醒修寶籙」一書,而由聖德寶宮正鸞聖筆楊生再執筆重述,瑤池仙童講說,將深澀文言,重新譯為通俗易懂白話。
並補述內容,以應時切機,作警世之木鐸,然後刊載「聖德雜誌」以資化群黎,六善道果亦可高昇。老母愛子心切,已慈悲允准,六善心喜特降筆宣慰,願聖德諸生協助六善完成此願也。
無極瑶池金母 降
詩曰: 無極天書金玉篇 指迷瑤訊起祥煙 百題論盡三乘法 一理参通證佛仙。
序
原靈自降世以來,分居世界,由原始洪荒時代而進至今日科技盛世,淳樸古風隨之演变,聲色潮流,五官迷惑,至使原來純真善性变質,令 母傷嘆,為度化原靈,故降大道示以真理,今再藉台中聖德寶宮聖筆扶鸞通靈,著作「無極瑤訊」一書,垂示修身之法,指引迷津,令迷徒識知人倫妙理,参閱此書修頓開第塞,學者增進聖域,未學道者種下道緣,藉作登堂入室之階梯。
善裁!此書三乘皆備,道理深淺適中,全書一百題,由 母娘承親主答,瑶池仙童旁加解說印證,可謂一本普化眾生教材之範本,凡有緣得書者當再三閱續,勤参內意,不可走馬看花,不識道途,斷失其深厚道緣!
今日書成,又逢聖德寶宮、聖德雜誌地設宮創社六週年大慶,舉辦三天法會,並將此書印成頒世,諸天賡頌讚嘆,母娘心慰,特降筆頒序,願天下道子,得書勤研而修,並发心助印,以廣流傳,則無負於 母娘垂書渡世之苦心矣。是為序。
無極瑤池金母 降筆序於台中聖德寶宮
民國七十六年歲次丁卯年二月初八日
無極瑤池金母 降 (民國七十一年六月廿一日)
詩曰: 中州聖德設鸞台 玄機妙理佈化開 瑶池慈訊如甘露 仙童努力度原胎。
叩問:請述修道與造功的方法?
老母答:講到修道,論理而不論氣,怎能徹底明白玄機的道理?参學玄妙,講性不講命,怎能得到圓通正覺的功果?六塵的根本能夠清淨,是學習靜而得來;人的智慧能夠光明磊落,是讀書得來。窮苦、通達以及貧富的現象,在學道的人看得很平常。地位的升降,名譽的得失,對修道人沒有什么不同。這就是說地位、名譽之有無都亦要緊,只要心地泰然,沒有什么事值得顧慮的。
一個人心廣闊,与所造化相参與,則忠恕的行為就可學習了。如果失去了忠恕之道,則性命沒有依靠。失去了正氣,則人的精神無主。沒有依靠則內心亂了,沒有主見則頭腦里想的事情就不能安定明朗,怎能內外一致、表裏相通呢?所以与世無争執,真正的本性自能得見。与人沒有不合,則真正的道理就可明白。皈依鸞堂如果参加十年著書完成,便能見到九天之上所證的功果。
仙童曰:以上是 瑤池金母所講修道与造功的道理。現在舉一個故事供大家参悟。從前在湖北省漢陽縣蔡甸鎮的南鄉,有一個趙道士,平素打坐誦經,別人家里死了人,常請他去唸經,因為替人唸經賺了許多錢,所以他生活很過得去。雖然他已娶妻育子,可是他走在路上,只要見到鄉下大姑娘,便呆立在路旁,證大眼睛盯著看,還張大嘴去調戲良家婦女。
有一天晚上,他正在路上走,因為光線昏暗,對路上字東西看不清楚,他漫步行走着,心里想着的是那些淫色的邪事兒,嘴里哼着南腔北調似乎很得意的样子。猛然看見路上一個黑的東西,他想一定是有鬼在路旁蹲着,心里很害怕,立刻拿那個驅鬼的令牌向那個黑的東西擲過去,回到家里滿想那惡鬼一定被他用令牌嚇跑了。次日早晨,他去找回令牌,那知令牌卻被丟在牛糞里。雖然他將令牌洗得得很乾淨,
可是令牌已經污穢成了廢物,每當別人家里鬧鬼,請他去誦經驅鬼時,即使用盡力氣將令牌在桌上拍打,拍声震天,可是那人家的鬼卻越鬧越兇,甚至白天亦嚇得不敢上門了。這是什么道理?就是他內心不清淨,智慧失去了光明,修道不知修德,自然有此種遭遇,從此神仙菩薩不再感應,令牌失去了效果!
叩問:瑤池金母居住何處呢?
老母答:瑤池位居三十三天之外,號稱無極天,是瑤池金母所居,金母又名無極老母。當天地還沒有開闢,就在混沌鴻濛的時候,便有金母存在,稱太上玄女。就是生天生地之母氏,化生萬物的祖宗。雖住在三十三天外的遠處,像萬仙参加的蟠桃大會,諸佛仙聖,都要朝拜慶賀。像貴為玉皇上帝,雖身為天地人三才之主,萬聖之尊,亦要向金母稟報施行。但金母內心極慈悲,下令五教聖人,各自掌管教門,到處普度救劫。
善良的兒女們,經典要唸,善行要修,靈山不遠,回頭就可到達,只要能認真修道,看破自己那軀体不過是「因生假、緣成假、相待假、相續假、(即色声相續)」這四大假合而成的肉身,則此身不向今生來度,更要等待什么時候來度呢?人生正好像春天開的花草,轉服間就會凋謝,唯有人身這點靈性不生不滅,所以諸子要掌握修煉,頓悟大道,則心地常樂清靜,拋棄一切塵緣世故,歷盡種種磨煉,得到金剛不坏之體,便可成仙作佛朝見 母顏了。
無極瑤池金母 降 (民國七十一年七月五日)
詩曰: 善惡無門人自招 恢恢天網不能饒 勤培正氣修心性 法水任憑聖火燒。
叩問:請述善惡報應之道?
老母答:上天賜福与善良之人,降禍於淫惡無度之人,這是天道的報應。人的內心里,從早到晚,善惡的念頭,起伏萬狀,初時只有絲毫一點點,後來就充滿起來。但惡念一開端,就應消滅斬絕,才不致禍延身家。做人不可片刻無善念,善念一開始,就要擴而充之,才能善滿人間。須知一念之善,就有天地神明保佑;一念之惡,就有妖魔厲鬼纒身。
因為善是天理,天理存在,人慾就消滅,惡念是從人慾而起,人慾大,天理就少了。修道的人,應該曉得這個「道」是存在善惡關頭,善者清輕,上天堂;惡者濁重,入地獄。太上老君說:「吉人一天有三種善果,口說的善話、眼看善而行、身為善而作,行之三年後,天必降福於他。兇人一天有三種惡行:講惡話、看惡事、作惡業,這样作了三年,上天必降下災禍」。所以君子必須謹言慎行,以免遭殃。
近代聖道衰落,做善事的人少,作惡事的人多,以科學金錢為萬能,以神明因果為迷信,天理被滅絕了,人慾則到處橫流,能不令母娘痛心么?修道的人,必須知隨時警惕,不要走邪路,不要作那暗室虧心的事,以聖賢所說的格言為作之的準則,以仙佛降筆所述的寶訓為勸化大眾的言詞。不要說善小而不為,不要說惡小而行之。如果胡作非為,自己就身積罪惡,惡的近報應在自身,遠的報應會在子孫身上。能不謹慎嗎?
「神」是個「靈」,神不是一個物質的東西,不是一個理論,不是一個學說,乃是一個「靈」。神不是手能摸,眼能看的有形物質,神也不是頭腦所能想像、理智所能理解的無形精神。神是「靈」,靈是超物質、超精神的。
人接觸一件東西,必須知道那件東西是什么性質,然後即接觸才能正確。譬如:声音是用耳朶去接觸;顏色是用眼睛去接觸;氣味是用鼻子去接觸;思想就是用頭腦去接觸的。而神同此理,神是個靈,也必須用你的靈去接觸,才是正確的。
電這個東西,你要接觸它就必須用通電的東西才可以。金属是通電的。你手里拿着金属的東西去觸電,電馬上通過來了。你若拿木棒去觸電,電就通不過來,因為你用錯了東西。
人是可以親近神的,因為人有獨特的靈性,俗語說:「人為萬物之靈」,人的靈包括「良心」、「直覺」和「靈感」,這是人的中心和本位。但是人因缺德行為犯罪,只知名利地位,仁義之心毫無,弄得社會烏煙障氣,各種犯罪跡象叢生,使自己的靈性遲鈍、蒙蔽、而失去了功用。一般道經稱為「靈台不明」,就是此情形。
「罪」使人与神隔絕,「罪」如同絕緣體,使人与神斷了交通。人要親近神,得神庇佑,必須除去自己的罪,亦即是改過自新。關帝明聖經有云:「世人孰無過,改之為聖賢。人無過,篤行全」。這是教人重新做人,不要再做坏人。
仙童曰:中國自古有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也,八德是做人的根本道理。如果不依八德做人,則一切罪惡的事都會做得出來。神愛的是善良人,那些心狠手辣的黑心人是神所痛恨的,所以要想親近神,必須做個修功積德的大善人,和精忠報國的大英雄。
為什么精忠報國的大英雄才能親近神呢?試看歷朝以來,像 關帝、岳武穆王、文天祥夫子、陸秀夫夫子、史可法夫子,祂們死後都在上界成神,獨有賣國賊、通敵叛國的賊子、挾天子以令諸候的大奸臣像曹操、秦檜等,他們只有死到陰槽地府去下地獄,死後千秋萬古遭人辱罵,遺臭萬年,死有餘辜,還能親近神麽?
叩問:先天祖炁之道?
老母答:一個人的先天原始精神,對修道來講非常重要,需要加以培養。因為在父母未生之前,人在母腹中不過等於一粒太極之點而已,一離母腹之後,就含有一點元陽之氣,這點元陽之氣,就是原始精神,亦稱之謂祖炁。人的性,就依憑着這種精神以為主。生命得到這種精神而不坏,在天稱之為天樞,在地稱之為地軸,在人稱之為北斗。天地要是沒有樞軸,就不能長久存在。人要是沒有北斗,則不能長生。
並且宇宙要是沒有分判,就混沌鴻濛的局面。那時,只有一股炁,光滑圓通地在上下四方之中,於是天地与人合為三才,隨着造化順序变化了。所以在天稱之為性,給予人叫做命,命就是氣,氣就是精神,命是從性而來,性由命而成。天地間有形才有氣,有氣才有理,理之所在,性就具備了。性之所在,命就凝結而存,性命所在的地方,大道就產生了。
要修煉性命的道,不能只養性而養命,亦不能只養命而不養性。應該知道性要煉,命要修,所以要修性命,先要培養祖炁,要培養祖炁,也就是善養吾人的浩然正氣,如此修道才能有所成就。
仙童曰:以上瑤池金母所講的話,已將天地陰陽男女的道理都道了出來,祂一開始就將胎兒之形成,是由母体卵子和精虫而結成胎,此胎就含有男性之元陽。胎兒在母体中成長就靠祖炁這種精神力為主,吸收母体的營養而長成,最後產出体外,喻之修道這就是道果。男女在身体發育成熟,必須論婚嫁使之陰陽調和,往昔要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今天是由男女結識而相戀,而後結成夫婦。修道亦是這样,要多研究經典,降伏妄念,平息淫慾,使体內之陰陽氣調和,內分泌平衡,心理不煩躁,才能常樂我靜,逍遙自在。
無極瑤池金母 降 (民國七十一年七月十日)
詩曰: 八卦中央不動天 人修八德護周圓 萬魔束手歸山去 千佛齊來結善緣。
叩問:請述先後天卦之理?
老母答:古聖人伏羲氏,走到孟津地方,遇見一個奇怪的東西,牠長得像龍的頭,馬的身体,毫光燦爛。伏羲氏叫道:「你如果是一個吉祥的動物,可以登上岸來。」那動物善知人意,就匍匐上岸,看見牠背上,有五五陰陽的紋點,一六居於下,属水。二七居於上,属火。三八居於左,属木。四九居於右,属金。五十居於中,属土。這時伏羲氏頓時開悟,知道這是龍馬負圖而來。
於是他開始研究天地五行生尅的道理,陰陽造化的機緣,抬頭則觀察天上的星象,低頭則審察地面的一切形象,開始畫出八卦來制定陰陽,以乾坤两卦作為地支的子午,來定南北的方位,用坎離兩卦為地支的卯酉,來定東西的方位,這就是伏羲氏先天的八卦。
等到啇朝末年,人心反了常態,伏羲氏化生為周文王姬昌,再演变為後天八卦,名叫「周易」。用坎離两卦為地支的子午,來制定南北的方位,用震兌两卦作為地支的的卯酉,來制定東西的方位,他用開天闢地、太上混元的道理,用一畫加二畫配合起來,制定乾三連、坤六斷,乾卦為父属陽,坤卦為母属陰,以一卦变為八卦,共成八八六十四卦,以一爻变為六爻,共成三百八十四爻。
這就是周文王後天的八卦。八卦始自伏羲氏的畫八卦,世人應該多多研究,方可得以天地合其德,四時合其序,以日月合其明,以鬼神合其吉凶。因為先天無為大道,由太極而生两儀,由两儀而生四象,由四象而生八卦,八卦包括天地陰陽最高深最玄奧的道理,應當勤勞學習,以求其精通。
仙童曰:以上瑶池金母所說的話很有意義,八卦亦就是中國自古以來高級的神學,用之正則可驅妖擒魔,降伏鬼怪,又能推算吉凶禍福,真是玄妙的很。從前德國的數學家兼大哲學家萊布尼兹,他看到易經圖解,特寫信給他的朋友白浮脫說:「我有新的不可思議的發現,就是理解六千餘年前,中國最初的一位君主,且唯一的哲學者伏羲的古代文字的秘密之發現,對於中國人應該是一件愉快的事,應該允許我們作中國人吧!
為什么呢?因為這書是包藏着不思議的密教神秘,可是中國人已經失去了他六千多年前傳說的文字秘密,我居然簇新的發現了到今天所沒有試用過的計算方法。這新方去對於一切數學投射着新的光影,並且借着這新方法的帮助,對於人類所難達到的學問,亦容易理解多了。
從以上這段報導,我們可以看出西洋人對我國八卦易經是可等重視了。但我們反輕視了這門學問,實是自暴自棄!應該由教育机構設置專科讓學者研習,使勿成絕學!
無極瑤池金母 降 (民國七十二年三日十五日)
詩曰:三教同源不可分 豈知世俗鬧紛紛 你非我是離真道 萬法唯心莫自焚。
叩問:三教宗旨如何區分?
老母答:三教聖人就是儒家至聖先師孔夫子、道教的黃帝和太上老君李老子、佛家釋迦牟尼端。雖然道统有區分,但宗旨是一样的。至聖先師孔夫子,具有內聖外王的學問,抱著經天緯地的大才略,教人以精粹而不雜心理處事,使人知道人心詭詐多端必有危殆的局面,道雖微,但具有妙處。並教人忠恕之道,以体恤用事,祂是萬世儒家的老師,作人處世的法度,門下弟子有三千人,其中能深知禮、樂,射、御、書,數等六種技能科目的有七十二人。
軒轅黃帝和太上李老君都是道教始祖,軒轅黃帝倡建合宮拜祭天地,著聖經、立聖訓以教化臣民,以「道生法」的學說教臣民遵守法紀,是故古代一切經書法典都來自黃帝,黃帝倡政教合一的宗教政治,派大宗伯、太祝、太史等專掌宗教拜祭等事,道家教人修仙學道,為中華立下宗教的基礎。
太上李老君用先天無極義理深奧玄牝的道理,教人觀察訣竅、觀察奥妙的方法,以及養心養氣的學問。以清靜無為(不勉強去作事)為處事本體,以沉靜、簡單、樸素為採用的方式,以柔弱態度來示以自強,以自足事為上進。他功勞很大,品德很高,所作的利益可成全人和天,他是皇者的老師,立上天的道理、地上的道理和人群的道理。
釋迦牟尼佛用清淨不二法門,教人相信因果、明白法性、参予智慧、皈依正覺。這是最上乘的正法眼識、清淨法眼,釋佛為人慈悲,佛法廣大,講道德,儀態莊嚴。現在三教聖人,以性命之學,大開方便之門,到處現身說法,他們那種度世救人的心理,是多么的慈悲和深切啊!
仙童曰:
以上 瑤池金母所講的宗旨,要是細仔研究起來是很有趣味的。像道教中所列「玄牝」二字,如埃及最高之神為「神牛」,埃及人認為宇宙是由神牛創造的,印度人亦崇拜牛,認為白牛最可貴,即使黃牛亦不准宰殺。「玄牝」這個字如按照字眼解釋,就是「母性的牛」,為什么要用年來講呢?亦即是指神牛。由知可見古代民族文化有同源的現象。
老子道德經說:「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同之不勤。」由此可想到谷神就是玄牝。道德經中有「有名萬物之母」,及「天下有始為天下母」的經句,因母能生子,蕃衍不息。在老子書中牝字的語句者,如「大國者下流,天下之父,天下之牝」。從這些話來看,這「玄牝」二子的意義極深奧,可以說這两個字正代表大道深奧的意義。故修道者常尊「無極老母」、「瑶池金母」為原靈之母。
無極瑤池金母 降 (民國七+二年三月廿六日)
詩曰: 積德修成不老天 高齡八百煉成仙 千年松柏青山住 流水潺潺日向前。
叩問:彭祖壽到八百有何仙術?
老母答:彭祖就是籛鏗,他是舜帝的臣子被封在彭城的地方,為中國古代最長壽的人,故稱彭祖。他善於導引之術,所以精神很好,年老時代不扶手杖亦能行走,食量很大,勝過尋常,有些人常怀疑他会使用刀与器的秘密法術,或者有祖宗遺傳的妙方,才有這么長的寿命,而得南極照耀的光輝。
其實他們都猜錯了,彭祖能長寿,全在於養精守神運氣中得來,他在壯年的時候,守著仁義道理,三綱五常不虧,偶然起了邪念,動了慾心,就趕緊唸誦聖賢經文,來糾正他的心理。這样亂念和妄想就立刻熄滅了,而內心就產生了正當的思想。所以他元氣精神不耗散,筋骨反而堅強。
到了中年時候,他修心養性,樂於修道,参拜神靈從事修煉,由天生具有的慧根和超乎凡人的骨格,得到高人傳授先天無為大道,認真修煉,能夠得到還原返本、轉陰而成純陽之体,得能与神仙会合而与神仙彼比通達,因此他能知未來、現在、過去的各種事情,一般人就稱他為地仙。
彭祖一生、見到善事就勇於去做,喜歡修陰德、造功果,憐憫窮苦艱困的人,等到功果成就,他脫去凡殼,飛昇上天,這時上天佈著五彩祥雲,他就聽到有仙樂來迎接。他在成道以後、他的九玄七祖盡都超昇。所以彭祖能得到八百歲的高壽,都是自已由壯年到老年修煉得來的,並不是靠吃草木之類的藥材調補來的。修道的人可以作前事的参考。
仙童曰: 以上 瑤池金母所講長寿修煉之道,現在世界上有許多老年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恢復精力,回復童年的样子,其實青春不只是人生的一段時期,而且還是心理的一種感覺。它代表意志的積極程度,想像力 的充沛和感情的活力。只要勇氣勝於畏縮,積極而不消極,便青春永在。
歲月並不催人老,只有拋棄理想的人才会老,歲月使人皮膚起皺,但消極会使心靈起皺。所以哀莫大於心死,心老方是真衰老。憂愁、疑慮、沮喪、恐懼、失望,都會使人壯志消沉,使活潑的精神萎靡。不論年屆花甲或芳齢二八,都有好奇的心理,都因繁星和許多晶瑩閃爍的事物及思想,感覺美丽而神秘。不怕前途的艱险,像孩童一样,急欲知道「後來怎样了?」覺得人生就是快樂的戲。
你有多么年輕,要看你對人事,對自己有多少信心,對前途有多少希望而定;你有多么衰老,就要看你有多少疑慮、畏懼和是否灰心。只要你心中覺得世界、人類、上蒼都美麗可愛,覺得它們會使你有勇氣,覺得它們雄偉有力,你便還年輕。若你覺得簾幕低垂,心靈深處籠蓋著悲觀和憤世嫉俗的冰雪,那時,你才其的老了。願上蒼保祐你。
無極瑤池金母 降 (民國七十二年五月十七日)
詩曰: 扶乩試筆靠靈媒 啓竅通神教化來 立說著書垂萬世 飛鸞自古有天才;
又詩: 聖筆扶鸞正世風 遊書記事內容豐 天堂地獄畜生道 善惡由心自己通。
叩問:請述扶乩之道?
老母答:善哉!蓬萊寶島---台灣,聖門大開,諸天神仙佛聖為普度眾生,紛紛下凡而來,無極老母、玉皇大天尊,尤為關心世道,時刻原靈為怀,幸有關聖帝君、呂祖師、文昌帝君、觀音大士、九天司命灶君、岳武穆王、王靈官等,請命來到人間、在廟堂中,飛鸞降筆,顯靈教化。凡著撰善書、皆以闡揚玄妙大道為宗旨,靈性善根尚未昏昧的人,閱罷善書,都能醒覺領悟,並加修持。
至於扶乩的道理,玄妙難測,人能正其心來扶鸞,毫無邪念,則上天神明自然会降筆,神藉靠人的力量,人依神的功夫,与神合而為一,感應的力量就無窮盡了。並且正鸞(乩)好像是一部電動機(馬達),不靠人力來引接電流,是不能發生功用的。所以扶乩不靠人力就不能接到神靈,傳出神聖的意思來。
不過神靈看來是極空虛、極清靜的。扶乩的內心稍有紊亂,則神靈就接不進去。好像电動機、偶然發生故障,电力就不能通,即使通了,也会短路或文詞不暢,所以扶乩之人,平素要定靜,才能接通神靈,决不可由後天識神用事來絲毫混雜人的心理。
世人或對此理產生疑惑,說是現今鸞堂所降乩文,不是天上神仙聖佛臨壇扶乩說的話,全是靈鬼邪神,假借仙佛名義,假託濟世為名。其實絕對沒有這種道理,不過佛聖仙真臨壇降乩,所講的話都到引经据典,符合勸世文字,以及修煉大道的玄机緣,既高深,又奇妙,祂的文句玄奧深遠,决不是靈鬼邪神所能講的,要想辨別其真假,讀其所降筆的文字,就可知道。
或者偶然遇到靈鬼臨壇降乩,由於其靈光不足,扶乩的人又不熟鍊,所扶文字當然不好,不但文句生硬,而且真理和玄妙的天機講不出來,世人不知個中的道理,就說:「扶乩有時可相信,有時不可相信」,又說:「扶乩的人,最好是用粗夫俗子,不識一個字的所謂目識丁之輩,如能扶出絕妙的好詞,才可相信」。此種言詞,就是不知扶乩之理。
因為扶乩的人,尤其要有高深的學問,品德操行優良,抱著救世济人的心理,不存對人對我的成見,頭頂上有文才的光芒,接近神仙年月長久,這样的人最容易感動神明,來接神的仙靈。如果是個草野匹失或庸俗的人,本身不夠清潔乾淨,證然遇上神佛聖真接靈扶乩,常常會被識神阻擋,好的文章詩篇被斷絕了,不容易講述出來。
台灣扶鸞的風氣最盛,像數十年宜蘭的碧霞宮、淡水的頭城的喚醒堂、虎尾的智成堂、基隆的正心堂等,在這些鸞堂中,所謂正鸞----扶乩的人,多是文人道客,沒有見過不識文字而學扶乩的。不過鸞堂的設置,必須要能著書立說,代天宣化,方才是有益無害。既可以感化世道人心,更可挽救當前的浩劫,它有輔助教化,挽轉頹敗風氣的功用。
當予以提倡而盡量推廣,要是利用騙術,欺詐別人,不但無益反而有害,應該除之降臨,所扶出來的話都是卑鄙的言詞,和雜亂無章的文字呢?不過這種妄為的正乩,不但使人輕視,並且還要遭受天刑,不可不慎之。
仙童曰: 現在到處都有乩壇,以扶鸞闡教,著書立說,講經勸世,兴辦社会公益為宗旨,可謂匡世正俗之一股清潔劑。但既設鸞扶乩,代天宣化,以仙佛經典作為勸世法門,則必須慎重其事,尤宜注意下列幾点:1、乩不靈不用,以定誤自誤;2、乩文不通不用,以免令人貽笑大方。3、詩詞不稱不用,以免受文人鄙视。以上三点,可作為開設鸞壇之基本規範。未合上述水準者,須再加煉神光,不可輕舉妄動,、致招天遣。
(下轉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