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7-8) 点击次数(1854
《無極瑤訊》卷三
 

《無極瑤訊》卷三

無極瑤池金母                                       (民國七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

詩曰:  聖佛傳經度世人    仙神說法勸修身     鸞堂運轉桃乩筆     廟殿香煙透北辰。

叩問:請述敬惜五穀之道?

老母答: 五谷都是從農夫辛苦血汗中得來,世人一日三餐,應當知道敬惜,將來子孫方能免除飢餓優愁,不但如此,來生的食祿,更可無慮,如果浪費上天賜与的食物,將五谷看得輕賤,則有一天福祿享盡,將遭受患飢之報,天律深嚴,死後還要受騾踏貛獄的刑罰。假使轉生為人,必生在貧困的人家,受盡飢餓的報應。所以平時三餐五谷食,更應節制,不可吃少煮多,或隨意糟踏,須知今日輕賤谷食,他日必無食可填腹,殷望世人,可再任意拋棄五谷食糧以絕福祿。

 

仙童曰:以上  瑤池金母所講敬惜五谷的道理,可以說是針對今天的社会情况而論。現在有一般人,嘴里開口談科學,閉口講衞生,食物未發霉,又沒發酵变質好端端的麵包糕點食品或多餘的飯食、說是超過了存放時間,便棄如垃圾。甚至到餐廳吃飯,為講派頭,人少卻叫多菜,吃一點點就全部食物倒掉,這些都是浪費的行為,來世必受衣食不足之報。而彼此效尤,習以為常,可謂痛心

試看在亂世中,前方作戰的士兵,後方逃難的難民,在斷糧缺水的時候,飢渴難受,每當飢不擇食的時候,想想既往拋棄良好的食物時,心中是多么的難受,尤其遇到旱荒、天災、人禍的時期,想食到稱心如意,又談何容易?所以奉勸世人愛惜五谷,才能感格天心,而得默佑

叩問:誓願終身修道,將來会有何結果?

 

老母答: 講到修道、主要理五蘊皆空、六根清淨,這五蘊乃是色、受、想、行識等蘊,六根為眼、耳、鼻、舌身、意。只要五蘊做到空無,六根使之清淨,然後忍住侮辱來修持,像這样煉得本性純和溫厚,志切於道,那么道氣自然清高,為善願望自然擴大了。於是到處有緣,隨遇而安。

 

從前呂祖、文殊菩薩,都是以發出願望來度人,而得到果位。人生在天地間、要不是前世善根深厚,那里知道進入善門修行悟道?若是靈性癡迷,墮落在慾海愛河之中,任由生死輪迴,則來世恐難復人身,則豈是枉費父母去生育我的恩典么?所以得聞道,就要精進修煉,要立下誓願來度人,在這種情况下,必須先修己以敬,並為仙佛聖賢宣揚正道,做事專心貫徹不三心两意,則善功就建立了,日後的果位自然高昇。

 

仙童曰:中國人以刻苦耐勞見稱於世,無論到甚么地方都能适應謀生,但是中國人對自己的家鄉卻往往不能忘怀,總希望有機会返「鄉」去看看。曾有一位寫詩的人,道出在異鄉開洗衣館那些中國人的心声-----「年來年去幾行思鄉淚,半夜三更一盞洗衣燈-----。」「白雲故鄉」在許多人的心中迴响:「朶朶白雲飛向我的故鄉----。」

 

可見思鄉帶著哀愁,有些人則滿怀盼望。這些人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說這話的人,是表明自已要找一個家鄉。他們若想念所離開家鄉,還有可以回去機会。而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那就是在天上。望斷千層山,踏盡萬里路。家呀!家在何處?人人活在世上都是寄居的客旅,在心坎深處默默地唸着這首夜歌。

 

其實,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在天堂之上,誰也不願死後自己的靈魂要下地獄的。但是天堂是否任何人死後都能上去的嗎?假使能那么容易,那么亦沒人去修道了,其實死後能昇天成神的靈魂,除了大聖大賢以外,他生前必須是修功積德、大仁大義、終身修道的仁人君子,他經過一番修煉後,在道功得到爐火純青時、一旦圓寂,就昇化神佛。此外就是精忠報國的人,死後常能成神,尤其以身殉國的人,最能感格上天,這些人上了天,成了神,自然回到天上的家了!

 

 

無極瑤池金母   降                                                                                                     民國七十四年一月十二日

詩曰:地靈人傑古相傳    德穴賢孫献祖眠     事業勤勞堪積玉    好善能收百甲田。

 

叩問:請述地理之道?

老母答: 世間上有人誤聽地理師----風水先生的話,父母親喪亡不到两年,便要想搬遷埋葬的地方,靠著亡人的骸骨,希望自己大富大貴,這種行為實有違背天理,上天豈能滿足他的願望?

 

這些做子孫的應當知道,上天早已令司命福神查明死者生前的作為及其後嗣言行,憑他所做的善惡功過,早就註定他可埋葬的上吉、中吉、下吉、地方,唯得在父母親死亡三年之後,方能允許找尋吉地,一經安葬後,不要東遷西移,以期許自己昇官發財。如果明知故犯,就有絕滅宗嗣香煙後果。然而人死後以能入土為安以盡孝子報答父母親生養、鞠育、培植的恩典。

 

世間上還有將別人的墓地,不是自已所有的,靠著強權惡勢來霸佔而損了陰德;或掘別人富貴墳墓及前朝帝后陵墓,將坟墓掘開了棺木,然後盜取屍体上的一切珍珠寶物、金器首飾等等,而任其拋屍露骨;或者侵佔別人土地來建造房屋,或貪人珠寶財物而做那沒有良心的事,從其心理來講是不仁,測度於事是不義。人豈能因自已的癡貪心理來做虧心缺德之事,而忍心傷害別人!

 

在陽世上雖可逃避制裁,但在陰间一定難逃躲刑罰,有許多人廢除別人墓地,劫奪別人坟墓棺木,只打算有利益於自已,像這種傷害理的行為,到後來,他的後代子孫,都会遭受慘報,豈會橫行霸道而得天助?希望犯有這種罪惡的人,必須要清醒覺悟!

仙童曰:

 

以上是  瑤池金母所講勸化世人的道理,可說是金玉良言。可是當今世人,不少片德不存,不信神佛,但遇親喪,卻信地理,想藉骸骨發財庇蔭子孫,不知若無功德護法,縱得到好地理、出才子、得橫財最後反遭惡報,如才子風流,傑士驕橫;財多造孽,富貴凌人,終因好地理害了子孫。故願世人,欲求好地理,必先善培心地,再配合祖地,則縱是貧脊之地,亦能轉肥沃,而得地利之妙。

 

叩問:南斗星君、北斗星君的神職如何?

老母答: 北斗星君住在中天之上,為造化機要處所,專責人与神的制裁,掌管解厄消災的任務,祂慈悲的願望很廣大。南斗星君亦居住在中天之上掌握萬物生成的统盤記載,是管理人造化機要機構,專為延寿賜福的任務。世人如果遇到災刧,寿命將盡,每逢南斗、北斗二位星君下降的日子,要清淨神壇或屋子,恭敬地燃點斗燈,和本命元辰灯盞,鋪排著若清茶、香花、鮮果,或延請有道的人士唸誦南斗、北斗二位星君真經,上疏文懇求和許願:「弟子○○○,潔淨身心,虔誠求禱,並願行功立德以補前愆,星君慈悲,默佑弟子延寿益年」。一心誠來恭恭敬敬地祈求,自能得到星君脊愛照顧查其功過,而賜其所求。

 

仙童曰:以上  瑶池金母所講南斗星君和北斗星君在天管理職務,說明了這两位星君為人消災解厄、增添年寿力量,不過釋求斗星一定要虔敬,如是三心两意、心浮氣燥,則神靈不会感應,願世人敬慎之!

 

無極瑤池金母   降                                                                                                                               民國七十四年三月九日

詩曰:   初春雨露降壇庭    道氣氤氳明月迎    聖德巍峩成寶殿    揮鸞教化表真誠。

 

叩問:請述敬神之道?

老母答: 古代的聖人說:「雖有惡人,只要他能齋戒沐浴,就可以祭祀上帝」。所謂「齋戒」,就是戒絕嗜慾,「齋」這一個字是用來使人洗心滌慮,讓人內心清楚明白。所謂戒的狹義即是戒其不當之行為,試探其有無誠意也。現在的人講齋戒,就是吃宗戒殺放生來表達其心意,以清淨來潔身自好,這沒有什么不相宜的。不過祭祀之道,內心必須極為誠敬,外表必須整肅儀容,能蒙邀吉神眷臨

 

俗語說:「有他的誠意,就有他的敬奉的神,沒有他的誠意,就沒有神的存在。」 凡是祭品,不可過於講究奢華,宜清淡樸素為佳,因神和人一样道理,何嘗有不同的地方,然而不用禮貌來拳祀神,神必不願來享受擺祭。譬如待人沒有禮貌,人决不願接受你的招待。

 

所謂來享受非禮的祭品,必是淫邪的惡鬼;接受不礼貌的食物招待,必然是等待飲食的小人。應當知道神明不可褻瀆,亦不可以逢迎趨奉的態度求神歡心,如果有所祈求禱告,切勿宰殺雞猪,來增加罪惡,只宜很潔淨地準備花果素餐」虔誠奉祀,自然神明歡喜。

 

仙童曰:以上  瑤池金母所講敬神之道實非虛言,如今世上的人要敬神則魚肉雞鴨一大堆,作拜拜即使傾家蕩產,亦在所不惜,雖關敬神,實則裹腹,衷腸那能清?但真正有善事要他做,卻一文不給,平素欺貧從富,對人勢利刻薄,卻要求神佛對其慈悲寬容,世上豈有這些廉價之事?神佛亦是凡人做,故要別人如何待你,首需怎样待人,否則既不能得上天感格,反而罪惡滔天。

 

 

瑶池金母   解答叩問:                                                                                               (民國七十四年三月九日)

叩問:世人奉祀呂祖師有什么感應嗎?

老母答曰:呂祖師就是南宮孚佑帝君,位列五聖恩主之一,姓呂名巖,字洞賓,號純陽,世代住在河中府永樂縣(今山西省永濟縣),衪的曾祖父延之公在唐朝做官,河東節度使而亡故,祖父渭公任禮部待郎而亡故,父親讓公任海州刺史。

 

呂祖出生在唐朝貞觀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時,祂的母親夢見天上的白鶴飛入帳中而出生,生時屋子里滿室異香,祂長得相貌清秀,骨格超凡,頭頂似鶴背似龜,軀體似虎,嘴巴兩旁的腮骨似天龍,秀長的眉毛,一對鳳眼,修長的頭頸,露出著面頰上的顴骨。

 

衪從小聰敏,喜愛讀書,一天能記下一萬字,一開口能成文章,文墨精通,曾考試中舉而得進士的地位。後來閒遊長安(現在西安)而遇見鍾祖,祂倆道味相投,有一天累了伏在桌子上睡著,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娶妻生子,做武將出征,大破戎虜,回朝封相,五子任官,姻戚均望族,年逾八十而死。當祂的大夢醒的時候,酒店煮的黃粱還未熟,這叫「黃粱夢醒」。衪想想人生老病死的結局不過如此,於是就拜鍾離為師,鍊成道體,功果得證金仙,永遠能使衪抱著宏大的願望,靈遊四海,歷經元明清各朝,顯聖勸化,救度大眾,得到異常的感應。現在舉幾個例以供世人稱頌:

元朝時代,在長安市上,有李永夫婦二人開了一家客棧,生意很好,家道小康,平素奉祀呂祖很虔誠,他倆看呂祖神像,如果門庭吉祥,則示現喜色,如果有凶劫,則示愁容。忽有一天晚上看呂祖神像臉浮淡色,感到很恐懼,祈求以後得了一個夢,呂祖指示家有火劫,夢醒果然客棧起火,急逃而去,一家人都脫離了火災,免遭禍劫。

 

明朝時代,山西平陽縣(今臨汾縣),有一個朱孝廉,敬奉呂祖,樂善好施,到年紀衰老的時候還沒有子嗣,有一天晚上,夢呂祖相告道:「天賜麒麟,應在其寅」。後來考試中舉,奉派去湖南做官,果然連續地生得孩子,子孫興盛,瓜瓞綿綿。

 

清朝時代,杭州錢塘江地方,有一位劉隱士,奉敬呂祖,朝夜誦唸經典,修鍊丹藥,經過十年後,夢見呂祖師傳授玄機妙訣,直指玄關,得陰陽調和,而煉成九轉金丹。呂祖歷朝度人,功德無量。深喜台灣各地,建宮立廟,虔誠拜祭,呂祖之救度世人最為慈悲,最為神速,如爾台中聖德寶宮亦恭奉呂祖金身,亦屢有感應。深望眾生虔誠奉祀,以崇功報德!

 

仙童曰:以上是瑤池金母講述呂祖師修道經過及世人奉祀呂祖師所得感應之事蹟,呂祖師能為人除邪驅魔,及為人治病的聖蹟歷朝顯化。民國二十四年在上海地方,有一位錢姓婦人,為狐精傷害,終日昏睡不醒,幸得呂祖師附在一男子身上,拿捕妖精而得醒來,所以呂祖師伏慧劍斬妖魔,世人若能虔誠奉祀必得感應。

 

叩問:張桓候大帝六世精忠是何解釋?

瑤池金母答:桓候本是上界雷部的神,雖性情暴躁有如烈火,但卻能慈悲救世人,祂觀看下界眾生,遭受災劫的侵害,乃下凡降到人間,做了三世文職人員和三世武職人員,受到朝廷的爵祿,祂義氣很高,忠心之大可以遮蔽太陽。衪第一世降生夏朝,名叫龍逢,為直言諫勸暴君桀王而被殺。

 

第二世降生商朝,名叫比干,因紂王寵信妖女妲己,不理朝政,丞相比干,身為王叔,見紂王荒淫無度,乃用忠言相勸,那知紂王不但不納忠言,反聽妖后妲己讒言,將王叔比干剜心處死。第三世降生周朝,名叫蘇信,治國安民極為忠心。第四世降生漢末,名叫張飛,即桓候大帝,与關聖帝君共事劉昭烈帝,威猛雄壯,曾以二十騎立當陽長坂坡以拒曹操追兵,追兵一到,祂大聲一吼,曹軍不敢近;魏將程昱稱祂為萬人難敵。

 

劉先生平定江南,被立為宜都太守,取益州時,昇為車騎將軍,後又被列為五虎上將之一,當關帝被陷害時,先主怒而伐吳,衪率軍相會,惜在發兵時,因下令趕製孝服,被其部属殺害而英魂昇天。

 

第五世降生在唐朝,名叫張巡,初以進士任真源縣官,安祿山造反,祂与許遠合兵守睢陽,官拜御史中丞,後因賊兵圍城,糧斷援絕,城陷被捕,祂寧死不降,為叛賊所殺。第六世降生宋朝,名叫岳飛,岳武穆王,自幼孝順母親,及長投身軍旅,大敗金兵於牛頭山,並滅叛賊楊么於洞庭湖,衪想念徽欽二帝被俘,奮戰金兵於朱仙鎮。

 

惜遭奸賊秦檜妒忌,偽傳聖旨,並以十二道金牌,迫令回朝,而以莫須有之罪將祂絞死在杭州風波亭上,忠心義氣於今猶令後世稱頌不已。由於祂六世精忠報國深具千秋大義,因此祂在天庭,上掌握三十六天兵將,下管轄七十二地鬼神,驅逐魔怪,捕殺妖精,功高德大,威震天地三曹。

 

讚曰:桓候大帝,蓋世英雄,文有經世之才,武有作戰韜略,克盡君臣義,救民護國,捕殺妖魔,掃蕩兇頑,普度誓願深,功高義薄天,德性参化育,奇哉勳偉功,萬古永流芳。

 

仙童曰:以上瑤池金母所講張桓候大帝六世精忠經過的情形,說得很詳盡。桓候大帝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一位救國救民後的大英雄,其精神值得現代軍人仿效。當年祂能喝退曹兵百萬之眾,就憑衪膽識來講,真是威猛雄壯。桓候大帝在人間降筆時著有「桓候雷闕忠勇經」一卷

爾時,桓候使雷闕說忠勇經曰:

子以孝順為貴,臣以忠義為尊,子無不孝之子,臣無不義之臣。吾本上界火虎,降世三武三文,

六代朝廷食祿,六世忠義全倫。吾不直言說出,人民不得知情。吾今直言說出,人民乃得知情,

由夏而宋數代,浩然正氣奔騰。夏以龍逢一世,能將直言諫君。商以比干二世,忠言不入挖心。

周以蘇信三世,為國治民忠心。漢以翼德四世,扶持炎漢乾坤。唐以張巡五世,拒賊不屈身亡。

宋以岳公六世,精忠上報朝廷。六世精忠無愧,上帝封吾天廷。執掌雷火二部,授吾寶劍尋行。

三十六洞諸天,吾居雷闕至尊。七十八重下地,吾司惡鬼魂形。日擁祥光紫霧,鑒察八極人民,

正直代天行化,威風鬼哭神驚,平生性烈如火,伏制邪鬼妖精,誅戮人間逆子,剿滅下界奸臣。

惡人罪孽自造,丈八矛下喪生。爾曹處世良法,吾有五件大倫。夫婦朋友昆弟,昭然父子君臣。

人間大道二理,二論聖訓明經。吾今重來告誡,爾曹各自遵行。若猶貿貿不醒,虛空霹靂一聲。

雷霆不亂震擊,人民自喪雷霆。

爾時,五大雷君,聞是說已,俯首寒心。以偈讚曰:

蛇矛龍鎧 虎背狼腰 日擁紫氣 時降朱霄 雷司上闕 電閃天曹 誅滅邪妖

山崩地裂 鬼哭神嚎 忠扶漢室 聖顯熙朝 五大雷君 證是偈已 稽首而退 信受奉行。

 

無極瑤池金母                                                                                                 (民國七十四年六月一日)

詩曰:  神農聖德古流傳    五谷養民救大千    煉就無為修大道    天然便是活神仙。

 

叩問:神農大帝功德因何如此偉大?

老母答: 從盤古氏傳到祝融氏,那時文明還沒有啟發,大道還沒有昌盛,無文字、衣冠、禮儀、音樂,亦沒烟火、熟食,人民處在野地,過着穴居的生活,每天与動物相處。為了避免災厄,乃用木作巢,用樹葉作衣服,將花果作為食物,等到伏羲氏畫了八卦,以通神明之德,而開啓了天對人示意,而定了陰陽。

 

到了神農氏時代,開始種植五谷,設立辦理熟食的炊事,來養育人民。對於所有鳥獸的肉類,知道烹調煮食的方法,吃野生的東西。後來因所吃過於暴食,而妨礙全身五臟六腑的功能,形成血脈不和,有多人染上疾病,不能得到治療,於是神農氏嘗百草來作藥,治療人民的疾病,不但如此,還發明衣裳,以便人民有衣服可穿,做船車來便利人間的行路交通。

 

砍木材作起犂田的農具,旋擦木頭來作曲柄以裝置犂鋤,削木條來製造弓箭,並設置官吏來管理政事,區分了男女的居室,君臣的名份,父子的分別,夫婦的程序。更進一步制定布陣的方法,定下考正樂律声音的器具,以達我太平盛世,使得歌舞昇平。這是神農氏締造的的功果,所以在三皇五帝中排列為第一。

 

仙童曰:以上  瑤池金母所講神農氏的偉大,是值得大眾欽仰的。神農氏是古代五帝之一,因為祂能教民製農具耕種,所以稱神農氏,以火德王,故又稱為炎帝。因為在烈山發起耕種,因此稱為烈山氏。建都於陳(今河南安徽之間),後來遷移到山東曲阜縣,那時,祂親嚐百藥來治療民間疾病,挽救了少瀕臨生死边涯的子民,這種以帝王的身份地位親自為民眾效勞,真是難能可貴是值得後世的人稱揚的。後來為提昇生活品質,祂設置啇場交易,以物易物來暢道貨物。在位有一百四十年而逝世,傳位八代,凡五百二十年。

 

叩問:請講述行啇之道?

老母答:世道日下,人心陰险奸詐,做生意的經啇買賣,一意要取利,從定價或估價著手,侵佔吞沒別人的錢財來使自己發財,有些啇人把持著市面上的行市作交易,壟斷市場坊而由自已單獨買賣做生意,借著公平交易的名義做那不公德的事情。市區街道上的小孩、老人,買東西常常遭受詐騙。在那鄉村地區的人們,被認為是知識不多的鄉巴佬。

 

這些做生意的人對他們的收受或受与常予以欺瞞,雖立有估量的輕重並標著市價,誰知道定著重量和價格者自己定了,取人錢幣者亦自行取了,見了財利忘了義氣,喪盡了做人的良心。自古傳下的道德淪亡了,沒有比這些貪利行為更甚的。然而一般做生意的,如果要想施展遠大的計劃,應該學習春秋時代齊國的名相晏嬰那種節儉力行的志氣。

要想光荣昌大巨大的事業,應該仿效春秋時代的楚國人那位自號陶朱公的范蠡經啇致富、散財濟貧的風度,如能重視廉潔和品德,則財利的路程自然亨通,定然受到忠孝的美報,更能見到商業的致隆繁盛。

 

仙童曰:以上  瑤池金母所講行商之道可以說与實際情况相符,現代的啇人誠實者固多,但亦有很多奸商,借著買賣為名,詐騙他人錢財,譬如賣假藥,騙人錢財,害人生命。亦有以賣補藥的名義,巧言令色,詐取金錢。但有黑心啇人,只顧自已做生意賺錢,不顧別人安危,像做飲食業者,為了想發財,買些劣質的東西來,如不新鮮的雞鴨魚肉,經他烹調後出售,不顧別人吃了会中毒送命,自已卻賺足了錢。其他像採同劣質貨品冒充真品向人詐騙,凡此種種都是違法害人的行為,欲行啇致富者,切莫效法之,以免禍患無窮,還報己身。

 

叩問:鸞堂著善書勸世,其功如何?

老母答: 無論都市鄉村,開設鸞堂,宗論正確,闡教濟世寫著善書,引導人民向善歸真,化人间為蓮花邦,其功德無量,上能超拔祖宗,下能庇蔭兒孫,遇事安樂,家門吉庆。因為用口勸人是一時的事,善書流傳則可達一世,或可萬世。所以鸞堂的堂主,正鸞、宣講、抄錄、效勞生等,如果保持「孝悌忠信礼義廉恥」八德不虧損,抱著度自已度人家的心理,存济物齊世的心願,輔助仙佛,普度眾生,等到功果圓滿,善終之後,得到上界高真接引及恩主提拔,賜給他功果神位,自能榮居上天紫府之內,逍遙自在。

 

仙童曰:以上  瑤池金母所講鸞堂著作善書勸世功德,可以勉勵各鸞堂濟世。可是現在有少數鸞堂,出版善書,未能慎重其事,內容粗俗立論偏差,容易引人入迷,不但無功,反而有罪。因此'開設鸞堂之主持者,應抱著大公無私之心,只存济世,不怀他意,若有所成,可高傲凌人,若未達火候,必須受琢磨修煉,不可強為出頭,出版低俗善書,以貽笑大方。今世道日下,人心不古,要想建立個良好的家庭,教導下一代人的品德,善書就是最好教材,所以要充實社会教育,善書在一個家庭里是不可或缺的書。現代有許多人知善書是對人教化的工具,於是對善書一味排斥,這是不應該的。老實說,在這個社会上,要是大家能多看善書,並身体力行,那么社會上就沒有這么多犯罪的人了。

叩問:請述修道之旨?

老母答: 一般富貴的人,喜歡談玄論道,講幾卷道書,講幾套道家的話,善事不做,只是關著門在家里盤脚而坐,譬如室內所插的花,外表上看起來鮮艷美觀,但花無百日紅,假使能修功果,立善德,行方便,救济眾生,則譬如綠色的竹子,外表看起來顏也很平淡、脆弱,內部卻很有勁道。所以只知道「修道」,而不知道「行善事」,亦是各教祖師所不願取的人,任憑亦的修煉得到「九轉還丹的功能」,亦不過「長生」而已,實難得證聖成真。

 

仙童曰:以上  瑤池金母所講修道之旨,是教人修道一定要積善功,內外雙修,當今有好些修道富豪人,外表看來是一個敬神拜佛,早晚在家焚香禮拜、参禪打坐的人,但是他一点好事亦不肯做。有人開与個大工廠,在廠房辦公室建築了一個很莊嚴的「佛堂」,里面供了不少神佛,他住所的堂屋里亦供著一些神佛的像,擺供得很豐富,可是他的待人,卻奸詐陰險,妻子有很凶惡的嘴臉,兒子則狐假虎威,兇狠得很,對待工人刁酸刻薄,苛扣工資,他咀里講盡好話,用來哄騙雇用的人,辦公室里卻養了些厲害鷹犬爪牙,對工人則盡其欺壓剝削能事,來賺取大利。這種老闆、這種富人,可以說功德毫無。雖然他滿口修道的話,可是他半点功德未作,惡名已昭彰,又何能名留天上呢?

叩問:阿彌陀佛願如何?

老母答: 極樂國土的阿彌陀佛,是佛教中最莊嚴的佛尊。當祂在做法藏和尚時,祂在「世自在王」佛所,曾發下四十八宏願,普度眾生。其中衪所立的第十八願是這样說的:「假使我能得到佛果位,如果十方眾生中,有內心極為虔誠而抱著深度信仰的樂趣,要希望生長在我的國土中,因而乃至有十次這種誠懇深切的意願,要是我不能使他達到願望,而不能讓他住在我的國土中,我不取正覺。」

 

又發願道:「世間富貴貧賤、以及官宦人等,我都現身說法去度,譬如應該用士子的身相得到度化的,我就現士子的身相而為說法,如果應該用公卿的身相得到度化的,我就現出公卿的身相而為他說法。」衪願力無窮,慈悲廣大,祂主持的法門叫做「淨土宗」,又名叫「蓮宗」。

尤其善良的婦女,信仰特別敦厚誠意。因為祂教人專門持誦佛號,每天唸數十遍,或唸數百遍,或數千遍,臨終時,精神不亂,阿彌陀佛就出現在他面前,自動來接引,同去西方極樂國土。

 

無極瑤池金母   降                                  (民國七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

詩曰:無極瑤池絕点埃    神仙忘我睡天台     幾多煩惱隨風散    露出歡心笑顏開。

 

叩問:陰间有地獄否?

老母答:地獄的事情,「地獄遊記」這本書內說得很詳盡,書中記載有六道輪迴之苦,陽世曾有許多人,死後還陽,曾親眼看見地府的受苦情况。

上古時代的唐堯、虞舜-----等聖哲出生的時候,人民和厚謹重,能夠促進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的綱領和常道,不敢踰越禮節和本份,大家照着規矩做人做事,遵守先王黃帝所定的道理來執行,所以當時陰府不設立地獄。

到了秦代和漢代以來,刀兵干戈不息,禍患相聚而來,殺氣冲天,血流遍地,人心違背道德,非為妄作,或有兒子弒殺父親,或有臣子弒殺君王,作姦犯科,行為放肆,毫無顧忌害怕的地方,所以上天震怒,要懲罰這些惡人,才在陰府設立地獄,隨著人所作惡的輕重,加以刑罰,使之痛徹懺悔反省。

仙童曰:以上   瑤池金母所講作惡之輩,死後要入地獄的原因,如今世上有許多陰险狠毒的人,利用機会詐騙吞沒別人的錢財,如果沒有受害之親人出來主持正義,則利用不肖無知之徒作要挾,倚靠人多勢大及有權位的人作威脅,憑其財勢和利誘,誣害主持正義、保護受害者生命財產的親人,這種無法無天、吞人財產,与殺人劫財的盜匪相似。

 

其他如爭權奪利、巧計害人,種種惡行,令人痛心!這是由於世道不古,人心日坏,一般時髦人物,自作聰明,不相信有因果輪迴、天堂地獄,自家不信,還說人家迷信。不知道說人家迷信的,正是他白己。迷而不悟,絕天堂之門路,種地獄之深因。愚癡懞懂,可憫可憐

要曉得因果輪迴,天堂地獄,是宇宙间的至理。不獨佛家一家的學說,如儒家所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道家所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難道不是因果么?天堂地獄之說,耶回两教極力主張的。

 

因果之理,乃因有感為因,時機成熟為果,自古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那是一定的道理,只看成熟遲早罷了。輪迴之理,就是俗話所說,人死心不死。軀殼雖坏,心性長存,一日未出世,自然隨業輪轉。前生後世,譬如作日明朝,這種道理,更是容易明白。至於天堂地獄,有两種說法,如以理論,則天堂地獄,皆從自心所生。

 

如以事論,則楞嚴經所說諸天形狀,地藏經所說的各種地獄形狀,皆甚詳明,斷非虛妄。現在一班認知皮毛的科學家,說道科學昌明,這種鬼神迷信,不攻自破。現在西洋的科學家中,有一種靈學,不是專門研究鬼神情狀的么?怎么說科學昌明,就沒鬼神呢?將來科學愈昌明,一切因果輪迴天堂地獄的確證,或者能夠打通人鬼的阻隔使人得到改化。

所以如果人相信有因果輪迴、天堂地獄,則天下自然太平。倘不信因果輪迴、天堂地獄,則人人可以諸惡皆作,眾善莫行,豈非天下大亂了嗎?

 

叩問:参禪煉道要如何改变氣質?

老母答: 修心養性,談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很難。並且人身氣質有多偏向的缺點,每每急於本身的需要常常不能從緩慢中得到無過無不及的聖人之道要想補救這種缺愆學習守靜反省,最适宜於矯正氣質。好像「懦弱」者應當使之「剛強」、「急燥」者當使之「緩慢」、「剛強」的要使之「柔弱」、「遲緩」者使之成「快速」,觀察其缺点所在而用心糾正。

 

譬如人說話時,每現緊燥,這是因為氣血的不定,但練習到自然緩慢時,便改变了他的氣質。修煉的目的,在自求变化氣質。所以参禪悟道,使內心能無雜念,這样才能改变氣質,而得到修煉的成就。

 

由此看來,变化氣質的要領,就是修身守靜反省,這是第一工夫,豈可以疏忽?不過在世间打坐的人固然不少,可是真能改变氣質的人,實在寥寥無幾。有的執著於經典文字,有的固執於形象,這常常是氣質不能变化的原因。修煉的人,應當集合三教真理加以研究,不要固執一方,而不能圓通自在,怎能成道?

 

仙童曰:以上  瑶池金母所講参禪煉道的道理非常正確,如今社会上教派很多,各自誇稱其教修煉的工夫好,試看這些人講得天花亂墜,但真正放下我執,不生貪慾而能修煉成功的人,究有几人?其實参禪悟道,是要能從「主觀煩惱」的陷阱之底,救著眾生冉冉上昇至「客觀的自由世界」,而得到身心的解脫。使人的性格如春天陽光那么的溫和開朗,內心如秋天的明潭那样平靜清澈。参禪和打坐能使自己的体魄堅靭、意志堅毅、頭腦敏捷。

 

本來一切眾生無不具備仙佛的智慧和功德,如在参禪懂得「調身、調息、調心」的方法和要領,則大眾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得到参禪的利益,而發現自己生命是多么的自由、幸福和生氣勃勃!

(下轉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