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9-3) 点击次数(1603
《天堂遊記精選》


《天堂遊記精選》



元始天尊曰此地是三清之上,位居大羅天,乃是三千大千世界之上,包羅一切萬物。此乃天地混元之祖炁,故毫光道炁難敵楊生你功力未足,故兩眼難開,快俯伏!玄玄一炁則是大道,亦是一炁宗主也,又稱為無形古佛、鴻鈞老祖混元聖祖先天老祖也。



楊生曰:只見一片金光,不見其他一物。



天尊曰:正是!大道本無形,虛空曰大道天下萬教萬宗,皆是一炁所化,可惜不能悟徹比理,故無法得道,所謂「大道同源萬教歸宗」即是此理





玄玄上人曰元始、活佛、楊生三位一體同來,「神佛人」形異性同今應運度人,來歸大道玄玄,妙哉!眾生由吾所化,萬類由吾所生,故有詩曰:



鴻濛未闢道含英             無數星球道化成



甲子難稽千萬億             虛空隱我不知名



虛空久蘊氣玄玄             未判鴻濛有我先



一點真靈長不滅             生來佛聖与神仙



   眾生若能知恩報本,認理歸真,則是孝子、赤子也。如能回光返照,見吾玄玄,則成上人也、金仙也、古佛也。



天尊曰:上帝賜言已畢,楊生叩首謝恩。



楊生曰:叩謝天恩!為何只聞聲不見影呢?



天尊曰大道本無聲無臭,剛才所聞之聲,謂之「天音」也。悟之!







原始天尊曰:    故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色相即為無極也但為脫身自由,故去金身,上昇(無無色界) ,謂之涅槃究竟也



天下眾生,皆是九六原靈,故不論歸於何教,首必去執破相,滅去毀謗他教之心,不起分別、怨憎,否則其心有物,雖有功德,心中不空,如圖所示半陰半陽
僅至太極色界果位,未能再超昇無色界道果也。希能聞吾說法,速速改過,捨真執相,否則生白忙苦修,鬥法不休,終墮阿修羅地也





金仙曰:楊善生你來的正好,你身負非凡的天職普度眾生,著成一本非凡的「天堂遊記」,我亦趁這個机會向眾生說法:我在凡塵,本來是一位商人,俗姓詹,從小對仙佛就有崇高敬意,喜歡讀三教經典善書,後來由友人引進,拜師學道,蒙師授記點化迷津,一時頓悟生死之門,雀躍興奮異常,從此對人生有更起然的看法,發心度眾生,即贈各种經典善書,濟貧解困等事,盡力行之此即積外功



   有一天,我研讀清靜經中:「雖名得道,實無所得。」之句時,豁然開悟,五六年來積聚心中的執著,突然解開,以前我執著我已「得道」,心中雖有一種莫名的喜悅与依賴感,觀信離世後,一定有一個去處,可是一切還在摸索中。在研讀到「雖然得道,實無所得」時,我反覆自問:我得了什么道?兩手依然空空,我何有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





  道是大自然的真理,森羅萬象具賦道性,我領悟每一現象界給人們的啟示,我



  看透了這一切,而這具假身的特殊記號、神秘咒語、傑出手印等有形得,並非



  真道,這一切都是歸於一心的應用,那么我可以忘記這一切,任由我心性的自



由去与宇宙萬物合一那時的我,全身都是佛記、雙手萬能、出口每句話即是



神語靈咒,有助於自己,更益於眾生,有病的人,听了我的話,病會好外界



仙佛聞了我的聲,都來感應



  故「得道」只是一种名詞,眾生愚痴,你如沒有一個名相給他,他反而無從修



起,渡海用舟至彼岸則當棄舟,不可痴而不放,固執不通!我自從了悟這些真理以後,一方面自己去實踐,另一面向有緣眾生宣說,凡有演譯經典,均以此理述之,當時信服的人很多,但一些執著的前輩,卻非常反駁,認為我達背傳統与佛規。可是我認為他們幸運脫開俗套束縛,卻被宗教枷鎖栓住身心,無法求得解脫,當年五祖黃梅向六祖慧能說法,說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大悟,我無時無刻不在自我反省,將心中所悟過濾再澄清,達到清靜經所說:「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也就是說,修道者要能進入真道理域,又能走出真道理域,不受道的包袱拘束,那么才是真正的「得道」者!



一生中,我以這种覺悟啟發自性,開通心眼,但這像當年六祖慧能說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及神秀說偈:「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一樣,這二句偈語, () ,一說 () 。凡人若執其一皆非,應悟至「空中即妙有,有無本一,色空不二。」如此不執兩端,是為中道唯守中道始可左右,不被左右應響中道 () 。所以東華宮這些原靈花樹,即是「菩提樹」,雖有它的存在,但這如電影,看雖有,觸摸則無,這又稱「光身」、「影身」、「法身」,如光与風令人無法觸摸,但卻有一股巨大力量。





我去世前,即覺得「真我」即將離開「假我」,好像從身上脫掉衣服一樣,舊衣服丟棄後,我的心靈比以前更加活潑自在因為沒有笨重的衣服裹身,反而無「債」一身輕,大自然的壯麗風光呈現於眼前,一個發光身子飄飄經過南天門、九陽關等關卡的測驗,道光照明聖路,使我看清方向,拐彎抹角的技術也優良,在佳何情況(環境) 下,都能夠掌握方向盤,自然「道() 考」就很順利通過了。



東華帝君靈咒



(1) 陰陽動靜不能推   枉費精神去妄為   道在目前多自達   珠藏腹內小人知



   顏居陋巷心常樂   處深山志不移   天下渾然無二理   強分宗教轉支離





(2) 不窮父母未生身   即去迷修受苦辛   閉日存思皆是妄
  死心枯坐盡非真



   要知勤修參天地   須識浮沉定主賓
  性命混然成一片   此時無我亦無人





(3)身心世事四虛名   多少迷人被繫縈   禍患只因權利得   輪迴都為愛緣生



  安心絕跡從身動   處世忘机任事更   觸境遇緣常委順   命基永固性圓明





(4)先天妙理本無言   舉口才開屬後天   學者紛然成異見   不窮父母未生前



(5)神愛生人人損神   勞心費氣喪其身   痛哉世上皆如此   達道通神有幾人



(6)未識真空莫說空   執空易失主人翁   欲知空里真消息   盡在鴻濛未判中



(7)學道要知生死事   不知生死謾求仙   能知生處方知死   去住無拘任自然



(8)營營遠離諸疑網   念念能開眾妙門   識破妄緣無執相   皎然心鏡不曾昏



(9)修行要識主人公   不識修行盡落空   能悟真常方得道   出維三界顯神通



(10)  
打破鴻濛竅    
都無佛与仙     
即非心外妙      
不是口頭彈



     
儘日優遊過    
通宵自在眠     
委身潛絕境      
萬事付之天。





    世人如要与我的靈相接,先平心靜氣,心存青氣佈滿全身及四週而誦曰



   東天九門  中有始皇  出入三清  邀宴華房  安鎮靈嶽  役運勾芒



   上繞青霞  九千萬里  參駕羽輦  十二飛龍  左特青腰  右衛神童



   把執簡籍  青札玉文  核定仙名  死言上官  今日弟子  請陳所言



   身佩赤書  名參帝堂  願神願仙  青錄簿中 上迴靈駕   來降我房



   二炁混合  化形嬰蒙  安治肝府  招故華光  靈暉濟灌  面生金容



   坐致自然  神明交通  是地無窮  身得長生。



   東華靈咒若能恆持唸,心靈必清新無染,常靜常樂





楊生曰:請問  木公,如何來培養靈命的昇華呢?



帝君曰:花樹都有它的种子,種子孕化的幼苗一定和母花母樹相同,這就是種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人修道,就是改良他的品種,使種子在任何季節氣侯中適應生長,穩屹於暴風雨中而下倒,度過層層魔考与難關,以最好的因緣去結合靈氣,開花結子,這個結果的「種子」,就是「聖胎、君子、舍利子」。它是堅韌不坏,任何的風水塵土(情慾恩怨) ,它都無動於衷,再也不萌芽,如此就脫離因果,保持獨立的「人」格,這就是長生不死的成道,也是不生不死的涅槃。









人稱萬物之靈,所以從人道修成大道最為輕易。其它天界奇禽異獸,也是四生六道眾生,經歷千魔萬難中修成的四生六道盡是有情所以三曹普度正也要將萬類美化、度化,所以肢體不全,無礙於道心的昇華,更應以憐憫之心度化,不可棄之否則已達反天地慈悲關怀眾生心意,那是愚者之行。



 



 至於人在世間受到種種苦難,除了此世的惡行招報外,應歸於前世因果所繫,剛才我已說過,仙真聖佛要經過試煉,保存他們的品質;人為了上進,當然出力爬坡。人所做下的種種罪惡,在未悟道、解脫之前罪惡是隨在身後不放的無時不在尋找机會報復------因為你欠的必還(毫無推遲的理由) 但若你領悟大道,解開心鎖,那此業障,就會的快消失化散無形從心中閃出的光芒,是能消滅一切惡菌,更能閃避一切陷阱,化去一切災厄的。



  人既有了前因,必有後果,在解去認毒元素其間,需要打針、食藥,人在此時會感到痛苦,但不可抱怨,因你有了病,上天正為修解毒、治療,這也是煉道、消業的法。



  你看牛隻吃草,任人鞭打,棲破欄,一副可憐相,但牠為償還前因而來,過著磨煉的生活,牠也修道哩!犬吃人糞、菜渣,睡屋前看守門戶,盡忠職守,牠們的待遇雖差,但也是修道的生活,牠們還是一天過著一天



  現代的人已過得那么舒服,食衣住行育樂,樣樣富足齊全,可以說業力的牽連已甚微小,才能有這種樂境,所以當快修道,以成就更美好的心性生活,才不致再迷失於酒色財氣漩渦之中,永遠做個凡人了東華的大道,至此告一段落,希望世人聽了我這些話,都能身體力行,回到東華勝境來。





濟佛曰:極樂世界的珠光寶氣,就是天堂的靈炁精華,正吸引世間人們,心恐能躺在那里,不吃飯也沒關係,這種響往雖好,仍屬虛妄。為了使往生佛界的眾生不貪戀這此人間稀寶,所以極樂世界,充斥者恆河沙數的珠寶,佛世界眾生看慣了,自不以為寶



  



   在凡間所夢寐以求的一切,這里都有了,他們自不生貪戀之心,而無所求終歸於寂靜安閒,過著逍遙的生活。眾生視金銀為寶,是為稀有故,若河中沙石皆為黃金,眾生當棄如敝屣,另視他物為寶了佛有應化無窮之力,要什么有什么,自然不生自私貪妄之心一切所有等於一切所無,這是佛的真義,眾生覺悟嗎?



                         



( 西華帝君)



無極老母曰:有詩云: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北華帝君法語



帝君曰:說得也是。送一杯水給人止渴,勝過銀兩贈人。世人大都點點滴滴計較,不願給人佔便宜,這種寒酸氣,是示受歡迎的。希望世人獻出你的一點汗水去幫助他人,相信新陳代謝之後,對你的身心兩相受益的你看流水,清澈活潑,人人嬉戲死水腐臭生虫,無人肯接近。你想做個「硬死」的人,還是做個「軟活」的人呢?這完全看你是死守者「錢水」,還是願將既得的「錢水」分給眾人共享,布施奉獻給你需要幫助的人,讓錢水「流通」,才能不會讓死硬錢水,生出細菌妨礙害到身體健康。世人要到五老水精天來一定要具有話潑「散財精神」,那些守財奴、濟嗇鬼、小氣鬼,只有在地獄「私有」路一條了。現在我帶楊善生各觀北華妙境,以啟世人。





楊生曰:水老之語,句句真理,妙不言。       



帝君曰:隨我行吧!



揚生曰:隨在  帝君背後,好像站在樹蔭下,一股涼爽之氣逼人。來往的高真頻頻向我行禮示意。...走到此處,前面有一座山,山上瀉下一股急流,水花形成一道瀑布,狀甚美觀,而且水聲四揚,像定奏著天樂般好美妙的奇景,不知這代表什么意義?



帝君曰:這印證了剛才所說的話,這一泓流動的清泉,清澈見底,沒有細菌,他活潑的生命,激起了浪花,多彩多姿,還唱出動聽的歌聲,充滿著自由与逍遙。你看下游還生有著魚蝦水卒,養活了無數的生命。。



    流水激蕩,一副樂觀奮鬥進取精神,正啟示世人不懶惰不動,應學習流水自強不息,如此才不會使自己筋骨硬化,錢水更當靈活應用,多餘的錢財立廣濟眾生,如這股甘泉分享他人,建立無量的功德。



楊生曰:水代表著這么「深厚」意義,它「潛在」愛心如的廣大無涯,水老的功德實在太偉大了。



帝君曰:再隨我行吧!......



楊生曰:是的。走到另一修小路,一片乾燥的土地,草木枯黃,前面有一座寸草不時黃土山,沒有一點青翠的生命,山下還有一口廣時池塘,水色混濁,也無流動現象,看不如生物存在,這是什么原因呢?為何在此地有兩种懸殊不同的妙境?





帝君曰:這座山叫「黃泉山」,下面這口池就是「黃泉池」,直透地府,所以地獄又稱「黃泉」。黃泉的水為「死水」,既不流動,也就沒有生命,所以附近草木乾枯,土地裂痕斑斑。



    人若以所得錢財視為私有,不肯外流一滴,去濟助他人,則如死水生蟲。可觀世上黃土山上,具具停屍,最後化為黃土,一滴滴污臭黃水匯成黃泉人體自浸其中終成骷髏白骨,到底擁有什么?



    世人當養一點正氣,以備浩然沖天多做一些利人之事,以便流芳萬古。否則滿身「臭銅氣」,造成混濁氣流,所行所為,盡是下流污穢醜事,死後自然黃泉現前。倘能心地清白,不履暗路邪途,死後清水沐浴現出法身,北華水精甘露茶,頓覺身心清涼,一醒凡塵大夢,脫身便至極樂天堂。你要選擇即條水域呢?切莫跳錯槽了。





(水晶宮內蝦友說法)



你別小看我的水中的兄弟姊妹,我們今天能夠到這里來,也都有一段非凡的歷史,你靜靜聽吧!魚蝦水卒,是弱肉強食的生物,但我們一生僅吸取海水及值物海苔,絕無侵食其它的伙伴,上體上天好生之德,下體同類之情,如此「清白」度過一生,所以今天能到這里來。



   我們雖名為魚蝦水卒,但我們之与仙佛無異,所以我們不久將脫殼幻化人身再現出法相,与其他高真無異這里的高真,許多都是我們變化來的,只是修煉期滿,工夫成熟,一跳就脫殼了



   世人也是居住在一具假殼之中,希望你們不要背著人體,行著禽獸不如勾當,否則你們脫殼之後,只的再附於禽獸身上,輪迴轉世了。





濟佛曰這些魚蝦水卒的道行,不遜於人類,它們還犧牲了生命養活著人們,所以不必經過「四生回魂府」。人是否也在弱肉強食,以大吃小呢?但願聽了蝦友的說法,不要老是想「吃人」想「佔便宜」了





                            遊大成殿訪孔聖



濟佛曰現化教育普及,幼童即進入幼稚園接受心智啟蒙,進而小學、中學、大學、留學,可以說半輩子不離書本,可稱為十足的「學者」。書中文字,幾乎朗朗上口,振筆亦可疾書,究其用處,只為「功名利祿」,若問「濟世利人」,恐怕辦不到。書中古聖先賢行止遺訓,僅作課題問答之用,無人效法之,豈不變為「白讀書生」



    更有甚者,書讀越多,惱筋越奸巧,鑽法律漏洞及犯法技術也越高明,讀書本望「進德修業」,如今卻變為「發財事業」,令老衲感嘆萬分。願世人將課本當做「道德經」,切勿視作「生意經」。



    讀書求學,旨在充實學識,提高人性品質,若僅淪為「謀生工具」,把書本當作「鈔票」,那就太不值錢了若將知識作為「犯罪技術」,那就成為「斯文掃地」了





訪廣成仙翁



濟佛曰現化教育普及,幼童即進入幼稚園接受心智啟蒙,進而小學、中學、大學、留學,可以說半輩子不離書本,可稱為十足的「學者」。書中文字,幾乎朗朗上口,振筆亦可疾書,究其用處,只為「功名利祿」,若問「濟世利人」,恐怕辦不到。書中古聖先賢行止遺訓,僅作課題問答之用,無人效法之,豈不變為「白讀書生」



    更有甚者,書讀越多,惱筋越奸巧,鑽法律漏洞及犯法技術也越高明,讀書本望「進德修業」,如今卻變為「發財事業」,令老衲感嘆萬分。願世人將課本當做「道德經」,切勿視作「生意經」。



    讀書求學,旨在充實學識,提高人性品質,若僅淪為「謀生工具」,把書本當作「鈔票」,那就太不值錢了若將知識作為「犯罪技術」,那就成為「斯文掃地」了



                                子曰:



儒門雖不語「怪力亂神」,然鬼神之德,蓋乎宇宙,歷劫不滅,故我不諱言之蓋世人不知生,焉知死?我恐世人捨本逐末,不善事生前,只求死後,故對弟子訓示有關鬼神事,皆不以「明之」「忠恕」之道,即慈悲」之教克己復禮,不違仁道,人性合天不語天而天道得之生死之事,自然可以操之在我,故又曰:「朝聞道,夕死可矣。」人如能率性做事,不違背人倫道德,確守三綱五常,即合大道,既「善事」生前,死後自得「善地」,故曰:「生而順,死而安。」可以回復到宗教家所指的「大同世界」。



    反觀今日儒門,教導學生、注重文憑,以作謀生工具至於品性道德之薰陶每有當作「副科」看待,所以世人嘗自言:「飽學多奸巧,愚反正直。」我願世人讀書,除充實知識外,做人做事的道理,亦要明究實用之。否則,藉學識作巧言令色、行奸為巧之舉,功名反足於毀滅自已前程,社會上所發生的種種弊案,足以證明,行施巧計者,上天亦回於巧報





                           訪南海古佛觀世音



濟佛曰:你想知道,我就不保留傳授給你。你看不會游泳的人,他在游泳池中不會下沉,他一定帶了救生圈,救生圈灌滿了空氣圈中空然無物,所以才能上浮。既知這個原理,當你踏在水上時,自念為一粒氣球,身空無一物,自然飄浮在空中。不信可觀竹筒、氣球、鐵桶等物,只要中空不洩氣(抱元守一,不動一念) 則不會下沉。



楊生曰:說得有理!我知道了。



濟佛曰這表示一個人生活在世上,不可貪執於世上的形形色色,否則容易墜入六道輸迴如能放下一切不為世俗之物情愛欲所累繫將我自身充滿一股「浩然正氣」,則身如氣球不為物累牽引導致墮落,自然可以飛昇天堂如令我四大皆空,水也裝不住,所以沒有沉溺危險了人若能一塵不染,視水()如浮雲,自能行水如雲,超脫苦海,不再輪迴了。





觀音曰善才、良女也我居此紫竹林中白蓮座上清淨無比,但心念眾生尚未度盡,所以無時無刻不現身下凡,救度眾生,凡持我的名號,如有苦難,我皆現身相助,願眾生深體我心,多行仁義則你們就是我的化身也可以隨時隨地幫助別人。既然合於我的菩薩心腸,那么我的心靈定會与你相通,後日我也定度在們到紫竹有中我相會。凡修習菩薩道的人,終生不二心,一定能夠成就正果的。我坐上蓮台吧!



楊生曰大士飄然之身,霎間飄至白蓮花上,其體態如仙女般,出塵飄逸....。



濟佛曰:你是否可將  
大士現時坐姿与此地的景象,描述一番?



楊生曰:好的!



                  紫竹林中浮白蓮       觀音靜看水中天



                  善才良女雙邊立       甘露柳枝遍大千。



     這樣符合嗎?



濟佛曰:甚佳!楊生今日既到此地,可以向   大士請示佛法!



楊生曰:是的!今日佳机難達,願意恭聆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說法。





觀音曰善哉!當今之世,物質生活已經達到高度享受,以聖界視之,此乃世人之福,諸佛本當頌祝。可是福份大者,都陷溺於「酒色財氣」四大罪惡淵藪之中,故「福報」者,在過度享受,無法節制之下,偏入邪行,墮落孽海,終造成「惡報」結局眾生之不幸至此,讓我亦感傷不已!



幸今鸞門闡教,維持道德人心於不墮,勸人行三綱五常,修五倫八德,改善社會不良風氣,激濁揚清,堪為一盞暗路明燈,我亦常臨各堂,執筆說法度眾勸導眾生正信佛法,遵守五戒,學道學佛,以明心性,證得佛果





    濟佛曰:處處可聞學佛修道者,到底學佛修道是怎么一回事呢?依老衲看來這並沒有什么,「問心!問心!」而已心如能「無愧」,我看接近佛不遠了。離心即無佛可尋,一寺中空無一物,自不能為寺人身中若無心,焉能成為人,所以願眾生是一個「有心人」。心可變化多端,一個製衣師傅可以制成千奇百怪的衣服,人心即「師傅」可以將自已面貌身形變化不同,要變「佛」變「魔」都是心所欲,每一個都是「魔術師」你要耍什么花樣,走什么腳步,變什么把戲,任你變了老衲希你變好人、變神仙、變聖佛,即莫將自已變成魔鬼,讓人畏懼討厭,那么你就太傻了。





    變好變坏由自己一手造成,到時侯若把自己變成地獄鬼怪,或變雞鴨牛犬,一照鏡子,嚇了一跳,怎么變成這個「模樣」,那時只怪手法不高明變錯了!聽老衲的話吧!本來面目若是走樣,請趕快變回來,否則,一旦變為「成品」,後悔就來不及了。為我時帶賢徒楊生遊西方極樂世界,拜會   阿彌陀佛。





楊生曰:眾生都想超昇極樂世界,是否為顛倒之想法呢?





佛尊曰因世人業障深重,痛苦煩惱不絕,故苦業牽絆,極想脫苦得樂,祈望我佛加渡以求解脫諸苦,如此叫「覺悟、回頭」若認苦作樂,執幻為真,才是「顛倒」



楊生曰:既是如此,要如何才能仗佛引度出苦?



佛尊曰唯有「唸佛、學佛」一途!



楊生曰:這么簡單嗎?



佛尊曰「一聲阿彌陀,便到極樂國。」「學佛學得像,与佛無兩樣。」



楊生曰:佛尊說得甚妙,願再開示明白些!





佛尊曰唸佛初由「唸唸不忘」,終至「唸過即忘」。由唸「阿彌陀佛」,唸至「自性真佛」,自(久) 唸成佛,先自唸為佛,久唸() 成真,日後世人自然唸你為佛。一心不亂,一言不差,与阿彌陀佛心心相印,故云:「一聲阿彌陀,便到極樂國。」既認自身是佛,了悟心性,一唸佛則佛現於前,一舉足則腳踏淨土眾生業重,煩惱多端,出聲唸佛,吐出苦氣,減輕苦業,是為唸佛妙處。佛有戒律、規範、行儀,若能一一學成,並無二樣,自證涅槃,成正等正覺



楊生曰:唸佛如吐「苦氣」,用以減輕苦業,是一帖心靈治療妙藥,未知眾生你唸佛時,你的感覺如何?





佛尊曰眾生拜禱皈依唸佛,以解脫俗念擾心,不起妄念,露現佛心,此時我之可与唸我者相通,主世業主,同佛名號,恭敬禮拜,我佛即予度化。故虔誠唸佛可以消以解業,淨化心性,眾生唸佛時,空谷傳音,我耳如響,佛心感動,定來相助。





                         中華帝君法語(廿四回)



一粒種子播在方寸土中它能生長出千萬顆果實故稱為「方寸寶地」。人體中央戊己土,謂之靈山「方寸寶地」。願世人好好培育,一旦功成,亦能開花結果,煉出一位真人



濟佛曰:楊生說說此刻心中的體悟吧!



楊生曰「枝頭心花朵朵開,露顏微笑現如來,妙道非遙在足下,眼中靜觀一小孩!」以上所說帝君以為如何呢?



帝君曰:「花開枝頭上,子落足下生,生滅無常景,脫殼出真靈。」妙 妙。我再帶你訪問成道的高真吧!



楊生曰:感謝  帝君提攜引導!來到這里,看到許多修士們來來往往,狀甚愉快全身發生出毫光,還有些正靜坐調息養神,是否可以打擾他們呢?



帝君曰:無妨,你趁此机會,訪問他們成道的經過,以便啟發世人。



楊生曰:既然如此,我就不客氣了,。這位高真道炁凌人,但好像一名農夫。請問上聖高真,你可以說說修道的親身經歷嗎



                            



怀德真人曰:靜坐調息,看到在凡間楊生靈光駕到,歡迎之至。我並無修什么大道,今日能夠在此「地位」,都是一生中遵守人倫道德在土地上從無「誤的第一步」所致。我住在偏僻鄉村,耕農為生,因從小家父敬神拜佛甚虔,時常我講述因善報應故事,自幼受到親環境薰陶,及養成慈悲心腸,在除草犁田時遇有青蛙或其它小生命,盡力給予保護,使它繼續佔一小天地生活。





農作物、蔬菜收成時,必送些給鄰居享用,大家和樂融融。還有一生中,懂事以來,絕對不隨地吐痰、便溺或指天罵地。我降生於地,對土地存有萬分敬意從不破坏地的地理,認真培養地靈,耕种食物,使土地發揮他的靈氣滋育眾生救度眾生想不到由此而得了「地道」,確守人倫,而得「人道」,人法地、地發天,所以證得「天道」。去世時,經過地府而消案,受到黃老的提攜,在中華天煉道,覺得無尚光榮





帝君曰行行出狀元,修道不一定到深山,各個在你的工作崗位上,培養仁慈善性,處處去關怀、幫助別人,無形中你本身的靈氣增加,聚少成多,最後也就凝結出一位真人仙佛生前無不時時刻刻以濟度眾生為己任,隨著自己環境去修煉自己,農人按照時節播種,「就地取材」亦能有傑出的成果,如現在各行各業均是「專家」,只要專心去做,不違天理「良心(優良的種) ,這種好心人,正是上天所要取回播種在「淨土」的「種子」,世人切莫輕棄。



濟佛曰:五老天至告一段落,感謝   黃老的慈賜,使楊生得到這么多妙理,眾生亦能藉比而大開智慧。三清五老是大道的精英,妙理奧義盡洩於比,眾生厚福,才能看到這本天書,願讀罷「天堂遊記」者,能靜之體悟其中妙理,切勿走馬看花,一眼即過,否則,修迭許多躲在花葉後面的實!



帝君曰:二位勞苦功高,親訪天界,著作天書,願世人看罷此書,皆返「天堂」,我黃老願意在此等侯!



                            三官寶誥



三官大帝曰:「唯三聖人,乃一太極,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無量品之褒,紫微清虛洞陰,總領功過,賜福赦罪解厄,普濟存亡,道冠諸天,恩覃三界,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宮九府,三百六十感應天尊、



           此乃三官寶誥,世人如能常誦,自得感應。



 



濟佛曰瑤池懿旨、金闕玉旨已頒「天堂遊記」一書即將著成天堂路上,一群默默耕耘者,已找到了一個善終的歸宿。路是人走出來的,世人要走那條路,善惡兩途慎重選擇吧善的盡頭叫「天堂」,惡的盡頭叫「地獄」,你正行走那條路呢?看完「天堂、与地獄」兩本遊記,眾生都成了評判員將來會上天堂或下地獄,心里有數!仙佛、閻王只不過照你的意思收留你而已,切勿錯怪閻王冷酷無情對一個無道之人,只好擺起陰孔相對,這付假面具也是你送給閻王的



    仙佛的笑容,正向你招手,他們這幅和善面孔,也是你教他們的,所以也不要謝他多情兩種不同面貌就是眾生真實的傳真寫照。你要將自己畫成那種



模樣,無人敢做主,只看你的興趣手法了



老衲說了這段話,希望眾生仔細聽方免到時再來求我說法,「那時老衲已「涅槃」了。今日我帶楊生賢徒再遊天堂,準備吧!





純陽大帝曰今日我奉無極瑤池  老母懿命,擔任瑤池盛會司儀,濟佛、楊生,今日你們受邀至瑤池接受褒獎,真是天大喜事。現刻眾仙真聖佛已都到齊,宴開一百零八席。



楊生曰:諸真眾多,已坐滿圓桌,各教人士皆有,他們穿著不同式樣服裝,各具特色。



濟佛曰各宗教雖然不同,各有其代表性,但他的宗旨相同,仍在提昇人類靈性,進入大公無私、濟世利人的境界,所以他們都具有善心、佛性,今日才成道證果,不墜輪迴。現刻   地藏王菩薩等聖真,陸續駕到





純陽大帝曰我居金闕為相,輔助   玉帝行政,今值普度之期,天庭亦忙今日「天堂遊記」著成,可使天下有志於道者,對修道方法,及所追求的天界生活狀況有一明確認識,不致盲修瞎煉,此乃世人之厚福。現刻    玉皇至尊鸞臨,瑤池老母駕臨,全體萬仙菩薩聖佛神人起立,俯伏接駕。







玉帝曰無極懿旨慈賜,天堂風光傳述於世,今日順利著成天書,  朕心甚悅,  老母在此設功慶宴,正示天恩浩蕩,慈愛眾生,讓天下眾生體悟天心,知歸善道,淨化人慾,心存天理,勤參大道,了悟本性,以其完美人性,一旦身逝皆能靈性認理歸根,盼勿負   瑤池老母之心。即刻開宴,濟佛楊生開怀饗宴!





楊生曰:恩師真會開玩笑。鄰桌坐著   老母、玉帝、三清、三官、及教主們,祂們正坐著,面露微笑,在和諧氣氛參加這個喜宴。





道祖曰:道本無言,天堂遊記所言已多,眾生如不多學,我亦無言,願體無極真實義,成就太上至道。





世尊曰:佛法本不可說,今已說於「天堂遊記」,眾生須參悟,人如說佛,吾佛又不說,則西天無佛,故願佛法傳世,使世人成佛見佛。





孔聖曰:儒不言靈界事,然朝聞道,夕死可矣!天命率性之謂道,聞道、知道,即可配天而合天,天人合一,立超生死,儒門有道,至善聖域堪登之。





老母曰:盛宴已開,蟠桃正熟,希蒼生好好修道,道天理、守人道,則瑤池宴上為其準備一席之位,等侯上座。





玉帝曰:願赤子回心,切莫造頹風、趨惡道,以免惡報臨身。





大士曰:遊記著成,正法昌明,聖宗普傳,楊枝柳葉遍灑塵埃,凡是有緣者,閱讀而了悟,必修必行,可成正果。如有惡回毀謗,永沉惡道。





老母曰楊生贊儒,體旨隨濟佛遊歷三界,先將「地獄遊記」著成,普傳天下,匡正人心,挽回頹風,淨化塵埃,為萬世樹立典模。今為塞地獄之路,開天堂之門,母下懿旨而著作「天堂遊記」,洩造化之妙,垂登天之梯,今日三十六回遊記圓滿著成,母心大悅,楊生不負母心,效唐僧西天取經道程,任勞任怨,任毀謗,通過層層魔關,真靈永固,



特賜你九玄七祖超昇天界,按功證果,不再輪迴。聖筧諸生辛勞,陪著天書,有始有終者,特賜每人十道功,黃榜註籍,清勉勵。楊生功成繳旨,力再潛修,以期靈通無礙,再接新命,造就無極上乘道法,普虔更多眾生,此諭。





楊生曰:叩謝老母慈諭;愚兒自感心身俱疲,無能為力,求老母添賜慧光,以了愚兒虔世之心願。



老母曰:你勿憂心,天道好還,常与善人,你巳盡力代天宣化,天定助你了此心願,無邊眾生待度,切勿氣餒退志,將來鱟以弘揚聖德,匡正世道為職責,任重道遠。天地二遊記,雖已著成,然天音法猶賴你傳播,以資造福人群,度化迷津,希勉力之。






楊生曰:叩謝慈母大德宏恩,遵命就是。



濟佛曰楊生你福慧深厚,今日榮膺元母諭命,來此參加聖會以樂觀態度行道不必罣怀那么多,為師送你一把蒲扇,兩袖清風,可以雲遊天下,逍遙自在,去尋找有緣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