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嶠鸞音》卷二
【第七集】
冉 有 夫 子
駕落雯軒海島來。風光明媚百花開。時人未解閒為善。日日劳心著利財。
【修身為本】
夫人寄身天地之間,作何其事;而心應世往來之內,為何而行。心為物誘,情為事迷。一身不能得乎自在。三寶未免損其虧殘。臨財以廉,從事以正,治心以直,省身以誠。日進於道,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時行於善,坐勿乱其心,卧勿忘其性。處世,作有益之事以利人,居家,為多善之心而教子。学為人之道理,而後可以事鬼神;效樂道之聖賢,而後堪以談性命。希賢希聖,心不可懈怠。立德立功,志豈堪疎慵。檢身身無力、隨諸恶緣以流浪,终是墜於迷途,立志不坚,近冢邪法而行為,後必沈乎苦境。作善為根,修身為本,宜明以上之言,謀財當後,行道當先,要識其中之理。訓垂百姓,莫忘人之根本,教化眾生,勿断道之淵源。
修身為本意須知。似築高樓立地基。不固地基褸莫建。當明此理勿狐疑。
回 光 菩 薩
說法談禪不計秋 难將大教醒人修 花花世界终歸陷 誰肯求安上佛舟
【回光普照】
夫人之性,本無絲毫之恶,而道之心,原有稟賦之清。迨至墜來凡世,為情引物誘,遂有恶念之萌;更趨下去迷坑,历代远年湮,豈無回光之照。佛以教人,萬事非真,惟有性靈是實,心以向道,一誠無妄、应知爾我不存。色相存心,故有生死,分明見性,乃無輪迴。菩堤,是覺悟之門,尤為智慧之燈,般若,乃誔登之岸、更作逍遙之路。若能解斯梵語,西天只在眼前。更曉入此法門,樂境定歸身上。天庭,有樂無優;人世,少清多濁。辨此濁清,性不染污,其惟真人乎;明來善恶,心常履道,乃獨君子也。法真人君子之行為,覺今是、而作非,修大道之綱領,忘我相、及他情。書阅黃庭,知内景之妙禪参玉板,解真空之微。願眾生,曾為罪業之人,期旱回光普照;得一性,不墜昏迷之境,時安真慧宏開。
人生累造罪愆深。必要回光返照臨。無上菩提門徑入。免教苦海永浮沈。
麻 仙 姑
三寸金蓮六幅裙 人间降落踏祥雲 三春氣侯無寒暑 燕語鶯聲四處聞
【人心惟危】
夫人之心,實是無常,所以忽而善,忽而恶,未能貫一者何也?蓋有陰濁之氣未化焉。肉体,受父精母血而结成,地、水、火、風,四大之假合,内藏先天真命、則太極是也。非經聖人道者說破,無以了悟。究太極之真理,乃两儀之祖,負陰抱陽,本無極動而生焉。一點真靈寄在此中,迨落後天,為情欲所迷,景物所惑,遂昧本性。原清净之心,而遍染塵垢。若镜中之蒙塵然,难照徹一切。遂被天下事事物物引誘,如癡如醉。理不能明,道無以悟。凡欲所好,就要所為,任爾有違王法,或背聖規,行無忌,所以危也。欲解此心之危,宜深究佛学,或聖教,致知格物。試思吾人衣服要好、房屋要華麗、飲食要美味,獨不知心性要善良。足見入心惟危,命有惟險。雖百歲,难免一旦無常。欲人故避無常、而享天年者,必也剷除此危心。掃身中一半之陰氣,而鍊纯陽。下手工夫,心自去妄想,除煩惱、淨六根。歸乎清淨法門,而彼岸至、菩提生。安履大道,不墜輪迴险路,萬劫逍遙自在矣。
解人出險去危心 略述俚詞大眾吟 覺路憑誰行捷足 免教苦海永浮沈
華 光 王 佛
西天鼓駕到南瀛 山水分明暮色清 海島安居人幸福 得聞佛法自超生
【佛道誓願成】
夫天地有盡,而佛法無穷。入生在两間之中,當思出塵之道,世事雜萬般之内,要悟超俗之心。功名富貴,豈得千秋之計,財寶江山,不能萬代之持。惟有真靈,与虚空而同久;總無妄想,並古佛以共閒。欲免輪迴,早覓空門;要離凡俗,急修大道。煩惱無边誓願断;法門無量誓願修。佛道無穷誓願成;眾生無量誓願度。莫待一年又一年,倏忽光陰身已老;不容再想更再想,踌躇歲月命將亡。是以彼岸非遙,近在知早回頭;再而靈山不远,邇於勿遲見性。
人生若夢最堪憐 短短光陰忽度焉 佛法如無修誓願 輪迴萬劫不知年 (海嶠鸞音 第七集 终 )
《海嶠鸞音第八集》
普 賢 菩 薩
挽回天意盡人為 佈道修書便可追 每部鸞音祈雨願 發刋谷地有靈之
浮 丘 仙 翁
日色初沈夜未央 虛空雲隙露星光 瀛南初夏因多旱 求雨頒書叩上蒼
【求 雨 詞】祈雨之願:一心忐忑。天降甘霖。垂甦民物。
人间最惨兮,旱魃為殃。焦禾熱稼兮,田畝將荒。火雲片片兮,太宇嚴張。 人愁焦土兮,廢盡農桑。蟻民受煎兮,日夜徬徨。恐驚失德兮,致怒上蒼。
雨風不順兮,月日已長。懇祈至切兮,一辩心香。修功補過兮,盡我心腸。 憐憫萬民兮,維皇降衷。甘霖滂沛兮,滿足村莊。鸞音頒佈兮,敢道修功。
伏乞昊天兮,眷我臺疆。所祈許准兮,聖惠難忘。衷情上告兮,誠恐誠惶。
米 南 宮 夫 子
策駕臨凡日暮時 瀛南景物解人頤 江山雨後明如畫 正是黃梅果熟期
【道者無運命之說】
夫俗子有相,而聖人無夢。相士,能推算凡夫之運命;卜者,难占筮道人之氣數。在人之寿夭穷通,由心之清濁善恶。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聖贤無種,在己所為。造命之吉凶,由心而致,置身之安乐,惟性以為。奪造化之機,功在内外,以超凡入聖,辨鬼神之道,理悟陰陽,而養性鍊心。固心之清,住有所安,卧無所夢。鍊性之静,行無所礙,坐有所得。君子誠中形外,泰而不驕;聖人得道润身,威而不猛。是故修道者,神欽鬼服;所以参禪人,性見心明。外無氣數之拘,内無運命之缚。行在天地之中,超於塵凡之外。靈臺明如日月,性地静若虚空。此身,豈有吉凶之喜懼,斯命,總無生死之輪迴。所以道人無相,且而禪心無夢者也。
馬 丹 陽 仙 翁
喜趁風光四月時 來遊海嶠賦薪詩 壇臨三教樓臺上 駐锡欣然举酒巵
【述生平修道】
夫人有氣數之榮枯,而仙無穷通之運命。萬物不能迷心,行住坐卧皆禪。一塵未得侵性,起居動作盡道,視人生如一夢,悟得真空之妙理,觀世事有萬般,修來大道之玄機。此身不為造化所拘,逍遥自在;本性無受情缘之縛,潔浄光明。道入宿命之通,知过去未來;禪歸他心之覺,悟吉凶禍福。一竅開來,三心齊了。两儀運化,五氣朝元,鍊九轉之丹成,遍体香生,聚三花之功就,週身俗脱。出入於玄牝之門,神清氣爽,遊行乎虛無之境,命立身安。玉帝丹書米來召,名登仙籍;金童紫绶頒臨,果證瀛洲。願世人之学我,早日解脱塵羅,從道客以修身,永年歸來仙境。則萬劫無憂自在;而一靈常樂逍遙。
偓 佺 仙 翁
人間遊遍駕双鳧 天氣清和四月初 湖海風光多秀媚 名山都是老僧居
【錢 利】
夫錢字從戈,而利字從刀,戕身最酷,殺命尤殘。道人悟而自避;俗子迷而相親。聖賢作字,凡俗無知,尔我為情,古今未解,人间有錢,以為得計。天下無利,而作不堪,不知錢不善用,反為害己。那曉利無公益,更且殃人。錢是無情之物,奈使人自親;利乃無權之事,而使人自動。劳而不厭,终日昏昏而苦求,貪而不盡,常時碌碌而競取。日思夜想,心坚难捨,年老歲少,人總不忘。漫说錢能使鬼通神,須知利是害身敗世,為顧己身,不管他命,擄攘致富,失仁義以何堪;貪婪成家,敗姓名而豈可。以義得利,則合天地之心,以道得錢,乃符聖賢之教。願世应知大義,望人當識真詮。
隨分求錢莫過貪 聖人作字理須参 富貧一世皆由命 有道成來卻可堪
彌 勒 菩 薩
為度群生悟了空 為從苦海駕慈航 憑誰回向靈山路 捨卻塵情与佛同
【學佛以法】
夫塵心不洗,佛性难明;而俗事非除,禪機莫得。太空之大也,莫測其涯,大道之深焉,难知其理,理非难知,心静自得。道是易学,性明可修,萬法,總歸菩提之地。一塵,难到般若之門;精舍,為僧人参禪以悟道。空,非俗子求利以棲身。誦經禮佛,願往西天,是謂尚人;辟谷安禪,期超苦海,乃云處士。樂林泉清静,勝得功名之享受;暮道德之關門,較宜富貴之留連。持齋、养身中之清氣,不混葷濁;戒殺、憐世上之生靈,免结冤愆。不理是非,安聞同乎仙佛;無怀色相,清淨等於虛空。升沈,憑心一念之清濁;生死,在我六根之牽纏。俗情撲滅,日長菩提之樹,道理悟圓,時朗寶鏡之臺。可以照朋覺路;堪能陟上梵天。見曇花,面我如來;上蓮座,得身自在。
黃 山 谷 仙 翁
日落山銜滾紫埃 群鴉飛出鷺歸來 新臨海嶠生疎地 得好風光眼界開
【衞 生 之 道】
夫人生一世,日無几何;而心事萬端,念有难盡。竟日劳忙,為顧形身,常時思想,而乱心性。寅鷄報曉,遂起欲心,靈犬守夜,未休妄想。剝盡有限精神,其短命之由來;損殘一定氣血,而喪身之即到。富贵則奢華淫佚;貧賤則憂慮怨尤。以壯身壯氣之形骸,反為不具不全之面目。以多才多智之聪明,变作無能無幹之心情。蓋劳心劳形,為人之患。而損氣損神,釀身之痾。誰曉衛生之道,安閒以求靜,孰知固命之機,快樂而解劳。始自修心養性,漸入虛無之境,继鍊道参禪,頓開凡俗之情。恢我先天本性,復余太極真靈。永超氣數之塵寰,長往逍遙之道境。
孫 思 邈 仙 翁
夜駕海嶠淡北天 登樓放眼望窗前 繁華市井人無數 景物依稀几百年
【道 德 潤 身】
夫山有玉,其木即青;而人有道,其身即润。善相之人,望而知之,明医之者,觀而悟之。善者印堂光明,吉星拱照;道人圓顱灿爛,瑞氣來朝。是故道人無病,為丹藥之鍊成;所以玄理有通,即精靈之养就。六脈調和,氣行大小周天;-心定静,神在上中遍谷。陰陽之協也,因任交督;水火之濟焉,為坎會離。知身之內境,有三萬六千神;悟歲之全數,有三百六十日。天地之經緯,由三十六度以成;人身之溫熱,亦三十六度以就。天如越此數自陷;人若超此度必病。故学道者,要時時履乎中和;而修真者,須刻刻守於清静。与天地合其撰;与鬼神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歲時合其序。即出迷入悟;而去妄存真,消完無始劫之罪尤;享受不穷年之寿算。
甘 露 王 菩 薩
甘露涓涓潤世间 火坑热惱解人安 可憐三界如炎宅 煎得群生孰覺難
【悟人鬼 之理】
夫三界如炎坑火宅,人受烹煎而不覺,且眾生若鼎蟻鍋魚,時被薰煮而無知。凡夫大患有吾身,故受苦难,僧客都因無我相,則不艰辛。為富不仁,守財慳吝,死纏餓鬼之道,居貧無德,蓄意橫殘,殁沈畜生之途。身為餓鬼,咽喉噴火、欲飲食不能;靈作畜生,膚体被毛、要涼未得。雖暑天亦难脱其羽毛,則雨日亦不避其濡湿。佛每慈悲,以解燄口;鬼才僥倖,而得凉喉。悟火宅之艰难,須覓清涼寶地。覺凡塵之苦楚,應求快樂靈山。佈道濟僧,聲財施舍,德蔭自家,印徑建寺,善事修為,功超宗祖,蓋修心者無他,惟在慈悲一念,則学道者不外,只於人我两忘。可以超三界之外,可以出五行之中,免拘火宅。免墜炎坑,出乎清凉之地,入於潔净之天。即熱惱無、而清閒得。
回 善 菩 薩
雲到杏壇足駕祥 眼看人海盡波瀾 慈航欲度群生出 彼岸歸來向妙山
【了生死之道】
夫身以德潤,而心以静明。處世隨缘以修,為人依分而作。不須強取強求;豈可好侵好奪。守本分以謙恭;遵規模之節度。如此而為,品格自然清高;若斯以守,精神應得超越。眼空色相,罪魁不犯,口绝味相,殺業無由。心為六根擾乱,身受萬劫;意為五蘊牽纒,靈墜三塗。好食葷類,性必濁而不清;歡持素齋,心必静而不動。前生有佈僧濟道,此自然得契仙佛之缘;今世有修功立德,來生必然能歸安閒之境。覺今是而昨非,過勿再犯;悟修道而通禪,恶莫重行。苦海無涯,回頭是岸;迷途不盡,缩足關心。何戀人間之富貴,樂極悲生,不求世上之荣華,甘來苦去。如一场之幻夢;若半夜之殘漏。試看今人,盡是古人;更觀古月,無異今月。輕重罪恶,判早遲之往生;分明功过,不絲毫之差謬。身不修到脱俗,难免輪迴;心無養就真空,易歸迷昧。
樂 正 克 夫 子
覽勝來遊淡北都 南薰風起四梅初 杏壇傳道人心挽 三教群真木筆扶
【改 邪 從 道】
今夫人心已死,天道将穷。嗟吾之長衰;嘆人情之久壞。五倫八德,人少遵行,四子六經,世疎重讀,男女尚奢華,而染欧風美雨;心情耽淫佚,以趨邪徑偏途。窃者如鼠;淫者若狐。汚行汚言,耳不堪听,目不堪觀,敗風敗俗,情实可伤,心實可痛。不学君子之朝乾夕惕;偏效小人之妄動乖為。茫茫宇宙,致無清寧之日;滾滾塵寰,卻难安泰之時。欲得人间於穆,必須乾道正,坤道貞;但能天下升平,應要聖教行、雅教懍。則可河清海晏;而國泰民安。
劉 海 蟾 仙 翁
跨鶴翩然海嶠遊 湖山景象最清幽 時人未解仙家樂 笑煞山居不自由
【静 處 修 道】
夫勝地名山,僧道占多,而好語嘉言,聖賢說盡。白雲深處,別有洞天福地。綠水遥方,另多佛跡仙蹤。享謂清閒而避塵劳,心何等逍遥,学仙佛而親玄妙,意無穷快樂。山中不知甲子,見桃開又度一歲;洞里只是空虛,瞻日出还作三更。往來無車馬之俗客;談笑有神仙之玄機。得修鍊棲身之静境,獲清幽怡性之禪關。採藥燒丹,渾忘人我之相;餐霞吸露,聚集日月之精。所以靈之清也,輕而上升;是故性之静焉,圓而高見。此神仙之修法也,亦心性之鍊工焉。
鍊性修真隱洞天 不知甲子不知年 誰能世上争名利 我愛山中去学仙
南 極 仙 翁
駕鶴飛來日暮天 飄飄两袖樂陶然 山池到處聞蛙鼓 牧子歸家小犢牽
【長生不老訣】
夫長生之訣,無如养心,則不老之功,莫若修道。身體,所重乎精氣神,性靈,在贵於戒定慧。動静有常,心莫離道於須臾,始终不變,意勿著魔乎頃刻。七情欲發,須知制止;萬念將萌,要覺掃除。耳能收音,莫收在心;眼會視色,勿視入意。六根清浄,內無所著、便结聖胎;五蘊剷除,外不所侵,自成仙骨。金丹之结,乃水火之調和;白雪之凝焉,則陰陽之交媾。一身之大藥,由精氣神以生;百嵗之高龄,乃思念想之少。慧贯靈台,通天達地;神盈空谷,入牝出玄。則長生不老之功成;而道骨仙風之身得。
迦 葉 尊 者
西天远駕到南瀛 大海茫茫水一泓 佛本慈悲心在抱 法航今古渡群生
【菩 提 正 覺】
苦海茫茫,佛駕慈航以渡人,凡塵渺渺,僧開禪寺化眾。能行佛法,總無四生六道之輪迴;得鍊禅功,悉了五蕴六根之清淨。修來一性,圓明無缺;掃滅三心,毫厘不存。心不著善恶,空無所空;靈勿使迷蒙,覺無所覺,坐卧皆禪,如入虛堂空谷。住行盡道,若登淨土西天。历來無始恶業,心止業亦止;过去有犯萬罪條,念空條亦空。放下屠刀,皈依佛法,從前作孽皆堪恕;持來禪杖,回向空門,自此修真盡可超。般若則彼岸,回首便登;菩提乃智慧,明心自見。心身鍛煉禪功,自結舍利之珠;色相收除世外,應超虚無之境。与佛同居、与聖合覺,刞逍遙自在。而生死脱離。〔海嶠鸞音 第八集 终〕《海嶠鸞音第九集》
譚 長 真 仙 翁
策馬南來日暮中 沿途覽勝醉薰風 登樓驻駕清茶飲 頓起談玄一片衷
【忍 辱 之 道】
夫水之清也,總無濁泥之混雜;而心之静焉,皆少凡事之掛牽。心如明鏡,物來照現,物去皆空;身若菩提,事到劳磨、事完當逸。学修养之功,要履中和之道;效神仙之法,應知定静之心。劳形骸,不可劳神氣;悟玄妙,未堪悟左旁。求術之精,如何求道之微;养身之閒,不若养心之正。物理推之,空氣之運動,皆從溫熱之因;事情悟矣,心神之清幽,悉自恬静之奧。井里窺天,不过一小盤;山中測地,即知盡低處。眼界放寬,可測乾坤之大;性天致廣,能容星斗之多。是故眼毋貪看景色;然則,性堪容纳風雲。可与虛空同体;可共天地合功。能覆能載;致大致寬。則忍辱到;而精進來。
劉 長 生 仙 翁
夜發蓬來趁氣清 一輪明月已東昇 江山景色多幽雅 海嶠來遊大有情
【知非覺是】
夫世界花花,眾生醉情迷景,而勞人草草,百姓奪利争名。不知凡塵,皆是苦海,豈悟俗境,總非樂天。富者沈迷酒色;貧人陷落江湖。作詐騙之生涯;為身家之活計。東馳西走,都行險以僥倖;朝想暮思,皆為非而計謀。遂忘先天之本性;頓失大道之良心。月久年深,習而自然;今來古往,迷而不悟。是故輪廻萬劫,難逃生死之門;所以往來六道,莫脱泥塗之路。祖宗愁矣,敗門楣之子孫;神鬼哭焉,壞風俗之男女,何日作完人,洗清恶業;一世為道客,鍊就法身。歸來故梓靈山;坐上禪林寶地。雖天地混沌,而一靈永远自在;則陰陽分别,而萬劫安樂逍遙。
泗 洲 菩 薩
夏夜飛來談北都 漫空雲散月輪孤 片時駐錫高樓上 且話禅機柳筆扶
【去妄修真】
夫天下眾生芸芸,盡是有情;人間萬事渺渺,何須著意。意不盡,心难空。事雖多,情莫著。参禪之法,惟在內外情景俱忘;悟道之心,必於陰陽事理均識。一切平等之心,圓融無礙;十方光明之境,瞻望皆清。身入空門,捨卻情缘而不繞;心修太道,收回靈性以無迷。石火電光之內,人多生死;風霜草露之中,世輒更遷。故修真,最怕党遲;而学道,尤宜知早。人生几十,切母虛度光陰;世輒更遷。慎勿常迷心意。静以集精神而统一;閒而養心性以歸宗。八識掃除,六通自得,六根清淨,四智能生。学不輟工夫,大道易於成功;修無怠歲月,真空期乎就日。
林 放 夫 子
萬里行程策小驢 夜臨海嶠淡江都 風飘两袖真清爽 胸裡心情半點無
【道德定天下】
夫聖道衰微,人心不古,举世皆迷於名利,萬民盡醉乎心情。野史惑人,敗風坏俗,淫書乱世,引恶入邪。不以五倫八德為重,不以十義三綱為尊。今夫聖教之不行也,皆失師道之嚴;而且人心之多變焉,總属世風之壞。講善輔仁,父老人人有責;移風易俗,官民個個關怀。治國之功,必須臣道以正,齊家之法,務要親心以慈。忠正,為臣之大本;考慈,为人之深根。修道非孝,性竅無以通;学仙不忠,心神难以定。两般若失,無以為君子;八德如虧,难以作完人,縱然未能希聖,亦要学賢,如果不得從善,亦須改恶。天地之覆載也,賴古人之忠義正氣以扶;星辰之顯明也,藉先聖之精神道心以佐。不然,天無寧日、地無安時;如是,世則休風,人則美俗。足見天下,無道不可;深想人間,失德难堪。
郝 太 古 仙 翁
十里雲紅夕照斜 都門煙火萬人家 來登王子高樓上 大道微言下筆沙
【還丹成道】
夫日月無私,而普照眾生;天地至公,以長养萬物。聖人法之,有教而無類;学士悟焉,永記而难忘。是以修道者,心存平等,而其参玄人,性復圓明。見美不好,見醜不恶。以如如之心,而應事對人。以在在之性,而準情酌理。学大智之若愚;效大巧之若拙。固守精神,半點無漏;修持靈性,霎時不昧。則身中之玉液以溉根;且命裡之金丹而鍊質。外忘人相;内渺我形。靈臺若空潭之印月,泥宮如幽谷之湧泉。精还補惱,肾水灌上;氣化生神,心火降下。是黃庭內景之氣象,妙不可言;則紫府上台之風光,雅难以道。法身由此以成,历萬劫而难壞;凡骨自玆以脱,还一靈以長存。此則修道煉丹之妙訣;亦乃还原返本之真詮。
普 光 王 佛
祥雲護驾下娑婆 放眼遥瞻景物多 堪惜塵寰無浄土 不如西竺白雲高
【回 向 空 門】
人間之景象雖多,然而不清;天下風光雖麗,但乃常变。迷海濁浪,沈淪無數凡夫;邪途紅塵,埋没了評多俗子,古往今來,人少逃出輪迴之路;年湮代远,世多費除道德之心。教門度罪皈依,從者無幾;佛道覺人回向,悟者有何。民叩金鍾,僧飛錫杖以傳音;寺開法雨,庵佈慈雲護世。奈眾生不悟。猶如酣夢之中,嗟兆姓常迷,恰似醉翁之内。不知返本寻原;豈曉盡心穷理。若江水之東流,去不朝宗;如園花之夏謝,飘無歸本。而今雜教纷纷,宜須認知正道;自古奇書滿滿,務要離開旁門。以明心見性為綱領;以持戒参禪為路頭。則修佛道無難;而入空門自易。
大 勢 至 菩 薩
風拂袈裟两袖飘 西來東土路迢迢 觀音山聳浮雲上 日暮鐘聲渡海潮
【了俗為僧】
夫東土,人求不死,而西天,佛祝長生。可知生死之關頭,大矣;更識輪廻之路上,危焉。靈投凡世為人,有樂还有苦,身上梵天作佛,無慮更無憂。娑婆世界,盡是凡夫,恶濁人寰,皆非樂土。入空門之者,能看破塵情;修大道之人,得掃開俗事,身著袈裟,清風滿袖;跡居寺院,道氣盈襟。日翻貝葉,無憂自在;夜誦蓮經,長樂逍遥。心空蕩蕩,一塵不染,性静如如,萬念無生。守三皈而遵五戒;修一性以了三心。不与人争長較短,完全学出塵之道;專同佛說法談禪,清淨悟!俗之心。此則尚人之所為;亦乃高士之應作。
馬 融 夫 子
夜臨淡北近江濱 異地風光入眼新 樓下停驂觀市井 繁華声裡盡商人
【道明三教】
蓋天之高也,氣乃輕清、上浮之故,而地之厚焉,質由重濁,下凝之因。人生其中,戴天履地,是以圓顱方趾;心向於上,立德修功。且而養性存心。尊師重道,藉以啟蒙養正;樂孔希颜,更而識禮明倫。讀書遵聖贤之教,則是真儒;格物知理氣之微,無非上士。不知天、不知命,無以為君子;能悟道,能悟心,可以作高人。儒家不語鬼神,乃教人不攻乎異端;道士專談玄妙,則醒世勿迷於邪術。至於釋門之空也,完全是出世之法;言乎儒教之正也,確實乃立人之功。三教為天地以行道,缺一不可;一心法聖賢以立功,悟三且堪。
籛 鏗 仙 翁
世上人皆識老彭 寿多八百有餘龄 只因学得長生術 修養身心寡欲情
【静 而 能 安】
夫長生之決,無如寡欲静神;煉道之功,不若存誠去妄。樂山水之清幽,增仁益智;效神仙之修鍊,脱俗超凡。煙火之餐,多薰臟腑之枯燥;腥葷之饌,未得精神之清寧。卧則放鬆萬念,魂魄安而酣眠得;坐則收斂一心,性靈能而定慧來。不汚本性之源;莫失先天之道。呼吸微微、運行五臟,而吐濁納清;坐眠覺覺、旋轉一身,而出玄入牝。子午安丹,使坎離以交媾;晨昏採藥,藉水火而烹煎。烏肝兔髓,是陰陽之大藥;甘露,醴泉,乃天地之元精。解此中之妙奥,自能長生不老;悟厥裡之玄微,可得脱俗成仙。修外功,而輔佐内果;鍊大道,以成就法身。
韓 湘 子 仙 翁
短笛横吹下大羅 雲衢萬里月明多 人問夏夜風光媚 山水蒼茫斗曜高
【道在一覺】
夫心如出水蓮花之香潔,其品最高。性若凌雲竹葉之蒼青,其節尤勁。高人之品行,与凡夫不同;君子之威嚴,共道者無異。不以妄語欺人,心誠性實;且而省身修己,視明听聪。儒者重人道,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仙客慕玄功,而參禪煉性了塵出世間。褒貶賞罰,天人之行使。玄微妙奧,仙佛之修持。濡修正氣,曰浩然。仙養虚靈,觀自在,不動心、而無生一念,謂之静;少劳形,而寡虧三寶,謂之安。得安閒之者,非道人而不易;能覺悟之輩,則俗子之甚難。情缘不打破,道骨仙風未能成就;色相未排除,玄機妙理豈得明來。由儒而入仙班者,自古至今指髮難數;自道而登佛界者,承先啟後從心可修。
劉 向 夫 子
校書珍重憶當年 太乙燃藜照案前 總為聖門傳教旨 身修道德感蒼天
【大同之教】
夫大同之道,至公無私。而上士之心,真誠不妄。先克己以利人,得眾之服;後教民而益世,為公之劳,修身在乎意誠,日進於道德之門;化世由於心正,時行乎聖賢之教。一人行之,眾人效矣;举世法矣,百世继之。通古今之事理,偉大在於至公;悟先後之人情,胥淪出乎有私。聖人之毋意、毋固、毋必。道者之至善、至美、至真。本以天下為公;則以人间為教。溥大德之心,有教無類;普大同之世,至公不私。天地本無差別於人,遇者教、賢者褒。性情原不離開於道,迷者远,悟者近。一視同仁,何分爾我;九思盡善,不讓聖賢。則光天之下,休風美俗,而化日之中,清河晏海。
曾 参 夫 子
杏壇駐駕日沈時 萬户燈光點點窺 此夜人間天氣好 清凉不暑最心怡
【下 学 上 達】
夫賢者希聖,而聖人希天;凡夫学道,而道客学佛。聖也、仙也、佛也,本凡人之修;命也、時也、運,原上天之定。當效君子,居易以俟命;莫從小人,行險以僥倖。閒居須要收心,藏器勿為不善;静養務宜鍊性,待時莫作非人。效君子之九思;知聖人之三畏。有關世教,勉而行之;無益人情,慎而改矣。缄口如金人,一言一句,恶而勿語,堅心若松樹,四季四時,青而不凋。率性而行道,心同天地;修身以立德,志貫星辰。廉潔自勵、以安貧守分,人品何等清高;孝忠能遵、而樂業修身,天怀無穷幽雅。至於五常之道,亦宜嚴守;而於三綱之事,更要篤行。此是人道正,而天爵可修;斯其世風良,而恶俗能化。 《海嶠鸞音》第九集 终
《海嶠鸞音第十集》
普 賢 菩 薩
清遊萬里出西方 夏日蓮開滿地香 海嶠風光多秀媚 仙蹤佛跡盡康莊
【参 禪 之 心 得】
夫古佛慈悲,法界一心。真空浩大,禪門三寶。道本無為、心常湛寂,謂之禪;性原不昧,事盡圓通,謂之佛。剸五蘊、修萬德,自超四聖之門;著三心、繫八識,便墜六凡之境。法身清浄,同蓮花之上品;佛性圓明,等竹節以高凌。学面壁以参禅;凈心齋而鍊道。忘機同於止水;無意等乎閒雲。使我靈臺,明如寶鏡;鍊佛法體,剛若金鋼。備遭魔考而不傾;历受劫侵而無坏身坚在外,心虔在內,靈達於上,道歸於中。想入非非,空無所空;心歸化化,寂無所寂。所以菩提,日日長於聖地;且而智慧,時時增乎靈臺。可以明三千大千之世界;亦能見太極無極之摩訶。
文 殊 菩 薩
雨後塵寰氣象清 身騎獅子到南瀛 杏壇噦噦鸞音响 但奈人心喚未醒
【苦 樂 由 心 造】
夫人居五濁世間,身心染穢者多;而佛在纯清天上,靈性放光者大。法門開闢,度眾生於苦海之中;淨土宽宏,容萬類乎禪林之內。智者修身,仰空門之大教,愚者縱意,墜苦海之深方。不能揚清激濁,终身难脱塵羅;未得歸正去邪,萬劫莫逃業網。累生所造眾愆尤;千秋以帶諸恶孽。非明心見性,难以掃開;無得道成真,豈能消滅。世間希望免來,必須學佛;塵外祈求欲往,只要参禪。無形中則有真樂境;有象裡总無實宜鄉。
身中有主,莫使群魔擾乱;內心無塵,勿為眾垢侵污。迷途縮足,急上法航歸彼岸;道境回頭,直登寶地返靈山。
茅 濛 仙 翁
日晚飛來海嶠遊 蘆花深淺見閒鷗 朗吟幾句心偏爽 誰解道情真處修
【道 情 四 字 銘】
大道無情 惟氣為英 長養萬物 以及群生 誰能悟徹 修鍊性靈 玄微欲識
且讀黃庭 洗心如鏡 一片光明 身中内景 無濁纯清 不為物誘 不被情縈
仙崇賈島 佛仰圖登 襟怀水月 一样同澂 除開妄想 心地坦平 上藥三品
神与氣精 時時溫养 润澤五行 水調火順 上下降升 坎離既濟 松柏同龄
如斯修鍊 仙体自成 功圓果滿 可步瑤京 天宮掛号 地府除名 輪迴路上
免寄行程 復圓無極 至道乃凝 虛中藏實 則我真靈 通天達地 出幽入冥
朱 熹 夫 子
山海風清夕照红 豪遊萬里任西東 臺疆聖蹟猶長在 三教壇臨咫尺通
【天 威 咫 尺】
巫 馬 期 夫 子
清宵無事快遊行 勒馬蹄忙萬里程 世上而今風不古 男男女女盡癡情
【宗 教 安 天 下】
夫情天欲海,最难填補,而俗子凡人,更莫覺醒。聖賢作禮,而使人不乱其倫;士子讀書,以教世無違於道。承先继後,孔門之教理、萬年不易;致廣推宏,儒道之詩書,百世長存。五徑,立人之根本;四子,教世之典型。國非宗教,人心莫治;世不王規,民遠难淳。為政以德,民皆來拱向;作官以清,世尽仰崇。邦有道,朝野風清。國無災,官民樂。蓋於穆壅熙之世,皆由臣忠子考;且升平沾齊之帮,盡自風好俗良。在上修身,在下法之。為宫立德,為民效矣。則普天之下,光明遠極;而遍地之中,寕謐久長。
玄 甫 仙 翁
跨鹤飛來薄暮間 樓高遠眺四圍山 明窗淨几真幽雅 静坐觀書意自閒
【避 凶 趨 吉 以 道】
夫人间劫數頻頻,世上災殃叠叠。只因行善者少,作恶者多,亦為坏倫之故,敗俗之由。天以警人,而人罔覺;道以化世,而世無知。好殺釀成,諸般浩劫,皆自人心失仁;
耽淫造就、一切洪災,均由世俗多孼。欲得世宇清寧,眾生須無恶業;但求人寰安泰,百姓應有善功。功德修來,可挽回天意;經書印送,堪而救補人心。遵守聖賢之教,仰尊天地之心。動則濟人利物,静宜養性修身。勿傷造化之和氣,莫害禽獸之生靈。凡有血氣,一視同仁,得來性命,眾生皆道。躲劫消總,宜從道矣;祈安植福,必修心焉。
鄭 玄 夫 子
夜入鯤瀛淡北城 繁華市井萬灯明 為因勸化人行善 筆篆沙盤大有情
【立 三 之 道】
夫立三之道,德也、功也、言也;而守一之心,静焉、敬焉、誠焉。有功於世,聖人偉矣;行道体天,君子誠焉。萬世不朽之事業;千秋难壞之精神。悠久可以同天地,光明可以配星辰嘉言而使人向善;美德而化世為規。孔孟之書,於今不墜;釋道之經,亘古長存。讀中庸,修身有路;悟大学,進道知門。金剛經懺,修佛法、而能了生死;黃庭内外,鍊丹藥、乃得悟玄微。故三教者,皆立三之大道;而一心者,盡得一之大綱。此篇,願世人,讀而悟之,斯道,望凡夫、明而解矣。
海 意 菩 薩
手持錫杖駕雲飛 綠水青山景色奇 勝地大都開佛蹟 何人三寶謹皈依
【心 存 平 等】
夫山川鍾毓,必有人才之傑;而天地寬宏,豈無聖教之興。人有賢愚之性,天無偏袒之心。所以星辰之光也,無處不照臨;且而雨露之润焉,隨方皆霑到。人能效公平之心、自無争執;世得法聖賢,道德之教,即不干戈。萬事能無小我,氣宇何等軒昂;一心得学大人,靈臺实為明朗。十恶之條,宜勿有犯;三皈之道,務須是從。省察時時,明吾身之功过修持刻刻,養斯性以圓融。斯可進空門,求出世之法;且堪能行大道,学超凡之功。。釋門三寶,佛也、法也、僧也;道界三綱,玄焉、元焉、始焉。先明倫常之理,後悟玄妙之機。則為佛為仙,意如反掌;而忘人忘我,心若歸神。
大 隨 求 菩 薩
西方远駕到娑婆 夏夜混蟲雜韻多 最是蓮花才出水 香闻萬里滿山河
【忘 機 是 道】
夫萬事看得破,作能圓,自是高人;一心養如清、修若靜,便非下士。人為名利之牽,未得自由;心被情缘之缚,焉能開放。恰如馬無鞍,奔馳不定;猶似猿無鎖,走跳不閒、一刻之劳,便消几分神氣;片時之静,能益三寶精英。寿夭雖然有定,而心能為轉之;穷通最是難測,而神得自知矣。吉凶有兆,非神之使而何;禍福無門,由人自召之矣。真空若得,一切难憑;大道如成,萬般皆了。閒雲出岫,本在無心;止水歸潭,原非有意。望閒雲止水,心自忘機;觀翠岫清潭,性當入定。撥露尋珠,眼要光明;参禪悟法,志須堅决。則希聖希天可得;而成仙成佛堪期。
南 容 夫 子
海嶠初臨道路疎 風光景物感多殊 此來只為修書計 普度人心向善趨
【民 德 歸 厚】
夫人身所貴乎德、則不負天生地养之恩,太上貴德,其斯之謂歟。有大德者,身必潤、所以神欽鬼服。威容,人望而起敬、邪不能侵。君子之儒,品行端,精神舒泰。嚴持四勿,固節有筠、如月有度。動静之间,心不昏昧。朝則乾,而夕則惕。達、则以天下為己任,治國化民、匡抉社稷、移風易俗。困、而安貧守分,以道德持身,固穷不濫。居易俟命,不怨天、不尤人。更能容人,隱恶而揚善。以孔孟之書,為体用,先律己而後正人。所以草上之風必偃。君臣有德,庶民不得不效。則國祚昌隆,而民德歸厚矣。
文 天 祥 夫 子
回憶當年正氣歌 忠心耿耿感人多 英雄不屈威風在 勁節凌雲碧漢高
【忠 義 文】
天之常覆也;地之常載也。日月之常明;江山之常奠,皆因泸然正氣之維持均属偉矣精靈之擁護。忠君愛國,為臣之本分;立地頂天,乃士以挺身。國家有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社稷遇災,,致心鼎力、劳而救焉。臨陣怕亡,無勇也;出征盡命,則忠焉。頭可断,而志不可移;身可亡,而心不可屈。作烈烈之英雄;為堂堂之君子。干城之士,芳流萬古;定國之人,銘感兆民。得充義以入神;盡精忠而報國,正氣彌滿乾坤;真靈充塞宇宙。则邦畿坚固;而國±安寧。 《海嶠鸞音第十集》 终
(下轉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