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嶠鸞音》卷五
【聖號表】 (每集若十篇、很易查閱,分28集共345篇。)
〔1劃〕一指禅師 在23集。〔2劃〕九蓮菩薩在5集、八指頭陀在17集;〔3劃〕三教杏壇金母15集、上元夫人16集、上臺星君20集、大光佛21集、大势至菩隡9集、大隨求菩薩10集、大臂佛28集、子夏夫子6集、子產夫子1集、子游夫子3集、子賤夫子4集、尸棄佛13集、才光佛26集。
4劃〕井宿星君26集、亢宿星君20集、仇遠夫子15集、介像仙翁27集、元始天尊16集、元藏幾仙翁23集、公羊高夫子19集、公伯僚夫子28集、公冶長夫子14集、公良孺夫子22集、公叔文夫子23集、公夏首夫子27集、公堅定夫子25集、公都子夫子15集、太乙真人15集、太乙救苦天尊17集、太上道祖16集、太虚法師24集、太極真人18集、太樸仙翁19集、天王大帝16集、天皇氏16集、天鼓如來17集、天龍禪師24集、孔元方仙翁25集、孔白夫子23集、孔安國夫子20集、孔穎達仙翁20集、少微星君18集、尹喜仙翁27集、心庵法師24集、文天祥夫子10集、文王聖君1集、文曲星19集、文殊菩薩10集、斗姥元君16集、方回仙翁16集、日月燈明佛27集、日生佛12集、月老仙翁18集、火官大帝24集、火龍真人19集、牛宿星君21集、王方平仙翁13集、王戎夫子20集、王以仲仙翁26集、王重陽仙翁6集、王陽明夫子13集、王遠知仙翁22集。
〔5劃〕世静佛26集、冉有夫子集、冉季夫子28集、冉孺夫子26集、古初夫子19集、司馬耕夫子14集、司馬遷夫子28集、左慈仙翁14集、左輔星君24集、正宗書壇---蓮臺聖15集、氏宿星君22集、玄甫仙翁10集、玄都法師6集、玉版禪師17集、玉鼎真人5集、甘露王菩薩8集、白鶴仙童27集、石悟靈仙翁17集。
〔6劃〕任不齊夫子28集、伊尹夫子2集、名相佛28集、回光菩薩7集、回善菩薩8集、地母天尊19集、朱衣夫子17集、朱熹夫子10集、汝陽仙翁11集、米南宮夫子8集、至聖先師16集、西竺長生佛17集。
〔7劃〕 伯陽仙翁15集、妙吉祥菩薩4集、妙華佛28集、巫馬期夫子10集、李八百仙翁6集、李少君仙翁19集、李淳風仙翁17集、李靖仙翁13集、杜子壽仙翁26集、杜如晦仙翁20集、角宿星君18集、阮肇仙翁11集。
〔8劃〕23集、叔仲會夫子25集、叔齊夫子12集、周茂夫子20集、周濂溪夫子3集、周隱遙仙翁25集、孟夫子16集、季路夫子12集、宓(音勿)不齊夫子27集、房玄龄夫子22集、林放夫子9集、果老仙翁21集、河上仙翁25集、法海禪師14集、泗洲菩薩9集、空空子仙翁27集、花勝佛17集、金剛手善菩薩19集、金剛佛26集、金海光佛27集、金華仙翁17集、長庚星君18集、阿若多菩薩21集、阿悉陀菩薩14集、青衫客仙翁28集。
〔9劃〕南宮适夫子22集、南容夫子10集、南極仙翁8集、奎宿星君23集、拾得菩薩12集、持地菩薩20集、持法佛16集、施世倫夫子23集、星宿星君22集、昂宿星君24集、柳下惠夫子11集、柳元陽仙翁21集、柳宿星君21集、流水禅師20集、毘舍浮佛12集、毘婆尸佛14集、毘廬遮那佛16集、茅濛仙翁10集、負局仙翁2集、迦葉尊者8集、降龍尊者17集、風后仙翁24集、香光佛15集、香象大師11集。
〔10劃〕修樂佛28集、俱絺羅菩薩22集、倉頡夫子16集、原憲夫子24集、孫思邈仙翁8集、孫臏仙翁11集、宰予夫子11集、徐佐卿仙翁23集、唐玄奘法師11集、唐若山仙翁25集、旃檀光佛27集、桂父仙翁13集、桂宮呂真人17集、浮丘仙翁8集、海意菩薩10集、海德光佛26集、鳥窠禅師18集、班固夫子19集、神光祖師6集、神通佛13集、神通燄花王佛23集、秦祖夫子25集、秦商夫子25集、袁安夫子17集、郝太古仙翁9集、馬丹陽仙翁8集、自然仙翁26集、馬成子仙翁27集、馬周仙翁17集、馬鳴菩薩20集、馬融夫子9集、高柴夫子25集。
〔11劃〕偓佺仙翁8集、參宿星君21集、商瞿夫子25集、婁大真人21集、婁宿星23集、宿王佛16集、崔生仙翁24集、常悲菩薩19集、張三丰仙翁22集、張子房仙翁13集、張宿星君24集、得大势菩薩21集、曹國舅仙翁6集、曼殊禪師20集、救脫王佛22集、梁父仙翁11集、淨天佛28集、淮南子仙翁22集、混元聖祖16集、清水祖師6集、清虛子仙翁17集、莊周仙翁15集、許宣平仙翁23集、陸雲仙翁19集、陸壓仙翁22集、麻仙姑7集。
〔12劃〕傅青主仙翁23集、善意佛25集、壺公仙翁3集、寒山菩薩12集、普光菩薩9集、普明佛25集、普門大士24集、普賢菩薩8集、景德星君27集、智者大师25集、智慧勝佛27集、曾参夫子9集、無怀子仙翁28集、無盡意菩薩2集、焦先仙翁26集、琴高仙翁13集、程伊川夫子14集、紫金光仙翁28集、紫陽朱夫子5集、華光王佛7集、華嚴菩薩13集、虛静仙翁15集、費長房仙翁14集、陽翁伯仙翁25集、雲中子仙翁5集、雲谷禪師20集、須彌山佛13集、須彌燈王佛16集、黃九祖師23集、黃山谷仙翁8集、黃石公仙翁11集、黃老上帝16集、黃初平仙翁12集。
〔13劃〕嵩山庾仙翁27集、楊惲仙翁19集、準提菩薩18集、滄海老仙19集、萬章夫子13集、葛玄仙翁18集、葛洪仙翁1集、董狐夫子21集、虞舜聖君24集、贾誼夫子20集、雷霆普化天尊18集、雷隱翁仙翁19集。
〔14劃〕圖澄佛12集、壽足光佛21集、慈力王佛27集、慈航古佛18集、慈藏佛26集、漆雕從夫子15集、漆雕開夫子15集、漢文帝22集、瑤池金母16集、瑤池駕前侍女---弄玉仙姑16集、箕宿星君21集、管輅仙翁15集、緊那羅菩薩23集、禇亮夫子21集、誌公菩薩3集、趙文夫子26集、趙睟仙翁24集、齊文夫子26集。
〔15劃〕劉向夫子9集、劉因仙翁14集、劉長生仙翁9集、劉海蟾仙翁8集、劉無名仙翁28集、廣成子仙翁2集、廣慧星君18集、慧文菩薩15集、慧可禪師11集、慧休菩薩15集、慧炬照佛26集、慧進禪師24集、慧遠禪師3集、慧龍禪師19集、摩尼幢佛27集、樂正克夫子8集、樊遲夫子11集、歐陽修夫子13集、盤古聖君16集、穀梁夫子14集、鄭玄夫子10集。 〔16劃〕曇鑑法師25集、蕭史仙翁4集、盧眉仙翁15集、衡山隱仙翁20集、錠光菩薩6集、龍逢聖祖18集、龍樹菩薩11集、龍舒大師25集。
〔17劃〕彌勒菩薩8集、濟佛1集、燧人大帝16集、薛放仙翁19集、翼宿星君21集、鍾馗仙翁15集、韓世忠夫子21集、韓非夫子18集、韓湘子仙翁9集、韓愈夫子12集。
〔18劃〕------織女星君28集、薩守堅仙翁12集、顏真卿夫子22集。〔19劃〕------嫩殘菩薩4集、羅公遠仙翁20集、譚長真仙翁9集、離山佛28集。〔20劃〕------君平仙翁18集、寶火佛26集、寶相佛20集、寶首佛21集、寶曇華菩薩14集、覺想佛28集、釋佛16集。
〔21劃〕------蘧伯玉夫子23集、護法佛15集、酆都大帝24集。〔22畫〕----籛鏗仙翁9集。〔25劃〕----觀世燈佛27集。〔29劃〕鬱華仙翁集。
《海嶠鸞音 第十九集》
雷 隱 仙 翁
薰風解慍熟黃梅 到處清遊眼界開 水郭煙迷漁子返 山莊日落牧童回 鍾靈地理生祥氣 毓秀人才靖劫灰 最是修功欽帝命 杏壇度眾有鸞臺
【人 身 可 貴】
夫山水秀明,人才多傑;國家興旺,世道甚良。作善,是修身之根本。為非,乃削命之干戈。知慕道,則身安命立堪期;曉求真,而性見心明可得。山齋遁跡,而少是非;石洞埋名,以增修鍊。退隱無憂之處,而吟風弄月;進行有樂之鄉,以養道修真。閙里能修,工夫更妙;静中得悟,智慧尤優。覺迷,由人智之厚薄;善恶,在我心以行為。得转人身,三生有幸;能藏佛性,一世須修。今生不度此身,來世恐难;古道無修今日,他時何易。所以觉勿遲,而修要早;是故生能悟,而死猶醒。入玄門,只求解脱死生;出苦海,惟期超拔凡俗。
班 固 夫 子
東風無力子規鳴 處處蒼苔落絳英 麈尾葷來瀛海島 馬蹄奔到班江城 古今世景多差異 冷暖人情少覺醒 幸有杏壇開雅教 月刊一部度群生
【聖 凡 之 别】
夫聖賢立綱纪,以正人倫;日月發光輝,以尊天道。先有天地,而後生人;初無星辰,而始蘊氣。大道無形,惟氣為英;真靈渺象,祇神作主。人身稟天之神靈,長於萬物;吾命藏道之精氣,配乎两儀。陰陽之道,誰人能辨;造化之功,那個得知。心善,則陽光朗照;意乖,而陰氣暗凝。為善,故得消殃聚慶;作恶,乃能削福降災。人道以倫常為重;聖門以仁德是尊。講道德、说仁義,合乎聖教;辩鬼神、参奥妙,正符天心。眾生未解人倫,焉能匹於天地為三才;萬事不遵道理,豈得感乎聖神降百福。福以德招。心存恶念,災乃邪召。何堪身作非人?故君子朝乾夕惕,而慎於過;而賢人日進月新,以防於非。文人秀士,讀書只重功名、不重道德,是聖教中之罪徒;俗子凡夫,作事無關是非、惟關利益,乃塵世上之小輩。斯萬劫沈淪;而一身辛苦。
常 悲 菩 薩
涉水登山錫杖持 風光饱覽快心脾 人情不古如污垢 世事無端若乱絲
孰曉皈依修道早 眾迷名利悟真遲 娑婆俗界难乾浄 欲度群生費盡思
【根 無 成 有】 夫木無根荄,枝葉不能以生;而人失精神,身肢难得以健。誰知绝欲,静養一身;孰曉断癡,清修百歲。動心使氣,促短餘生之壽;温性养靈,延長健老之年。求閒一日,勝得求富三秋;養静终身,常能養靈一覺。大覺多生智慧,自静而來;常閒廣發精英,由誠以致。天不起浮雲,清明無極;心寡生俗念,定静靡穷。究本思源,都無一物;参禅学道,卻有三乘。智者,难入旁門、易歸正道;明人,不沈苦海、能出凡塵。理悟真空,养成佛種子;靈歸大覺,培就道之淵源。意了心空,一塵不染;神虛性定,萬事無侵。到此時來,處處皆是西天;證斯道就,方方無非淨土。学者須知,成佛可期;修人當覺,證真堪望。
薛 放 仙 翁
清遊萬里快揮鞭 勝跡名山景最妍 嶽峙茫茫雲似海 汪洋渺渺水如天 堪遊世上魔常擾 还嘆人間道不前 三教传燈長普照 誰能會悟学神仙
【養 性 歸 真】夫道由人学,而魔自己招。心迷、便召魔王,而乱其所為;性覺、自圓明道妙,以安其所静。明窗浄几,最宜溫經養氣;空谷虛堂,尤妙鍊道参玄。心月印乎清潭;性天澄於止水。樂林泉之静境,無憂自在;忘色相而虛心,殊覺逍遙。仙家,皆是脫離世俗之人;道客,無非勘破塵凡之事。仙由人作,有心者亦如是;道在身修,無志者恐為难。不用心機,無煩惱;惟求性理,乃妙乃真。学道別出心裁,非多智慧、只恐不能;修真另生靈感,是大觉醒、惟欣可得。生不覺何來;死不知何去。心性茫然,可嘆可愁;精靈渺矣,堪嗟堪慮。是以吾道,有需要焉;且而探玄,毋遲緩也。
地 母 天 尊
大地如球一粒懸 開成湖海共山川 養生萬物無穷盡 育化群倫有後先 迷者顽心难悟道 明人正志易歸仙 至今追歷光陰事 定位乾坤六萬年
【報 本 思 源】
夫乾坤定位,萬物發生;而清濁分開,两儀會合。清属陽,輕升而為天;濁属陰,重墜而為地。氣相交泰,則生人生物;神共和安,而化智化愚。五行占乎中央,以為尊;十干属於戊己,以黃為贵。人间物物,皆是地生。世上般般,無非土養。雨露,亦從地升而降下;風雲,亦自土起而飛高。山川之秀,自古多出英雄;嶽瀆之靈,迄今尚生俊傑。世有君臣,而安社稷;天有日月,而照光明。上得天覆,三光普照;下能地載,萬物多生。使人衣食不缺,而養生身命;教世倫常無虧,而修道根源。則可報天地之洪恩;而能作英雄之偉業。小度一己;大化萬人。齊登彼岸;同返靈山。
滄 海 老 仙
鍊道修真久隱洋 天空海阔两蒼茫 玄機悟徹登仙籍 妙法明來入帝鄉 袖里清風真快樂 胸间皓月最光芒 卻憐世上多情绪 何日才能化道场
【危 微 之 道】夫世界之大也,眾生劳劳碌碌;而人寰之繁也,萬事怪怪奇奇。英雄奪地争天,自古迄今;爾我求名謀利,趨先恐後,費盡心機,莫不為身家富貴;使多意馬,都皆因生活劳忙。不思悖理虧心,事亦敢为;無念远親近戚,情亦罔顧。人道亡。而天理绝;世情坏,而民心乖。奸謀叠起,尔欺我詐;巧計頻生,義滅仁亡。道德之衰也,莫如於此;俗風之敗也,不过而今。是以天降災殃而警世;且而地生劫數以責人,試观大同之世何如;还思至道之邦奚似。人民安居樂業,雍和之氣漫天;社稷美俗良風,歡喜之声遍地。皆由人心有道之故;亦乃世态無乖之因。
文 曲 星 君
喜趁風清日暮初 身騎快馬下天衢 人间四月黃梅熟 世上千秋碧草滋 但奈民情多險恶 何如聖教久衰虛 即今苦海波涛急 援溺仙槎不可無
【修 道 三 字 經】
人之道 孝為先 次於悌 忠字連 朋友信 禮知焉 毋忘義 守廉坚 还知恥 八德全 智仁勇 克修圓 遵聖教 讀賢篇 心須正 莫思偏
古人事 要深研 昔孔子 与颜淵 人稱聖 世世傳 知道德 作聖賢 下匹地 上配天 三才立 一炁綿 人道盡 学神仙 黃庭讀 悟真詮
其中理 玄又玄 明心性 鍊汞鉛 精神氣 三宝盈 身上藥 莫看輕 藏為贵 丹结凝 虛無裡 有真靈 如造詣 仙体成 內果滿 外功行
修一己 度眾生 超七祖 出幽冥 轮迴路 不再登 歸自在 證仙名 遊阆苑 處玉京 任变化 身不傾 寿無量 勝老彭 靈光在 一默清
太 樸 仙 翁
萬里雲紅滾夕陽 風清乳燕快廻翔 江間深淺波光灩 山上高低氣侯涼 半世心情無冷熱 一生眼界饱滄桑 誰兹学道修真好 静隱蓬萊歲月長
【穷 本 四 字 箴】
人之靈性 良知良能 來自無極 甚是光明 後天一落 蔽染塵情 遂忘本善 習久恶成 茫茫渺渺 未得反醒 靈臺日昧 轉入幽冥 如行夜路 失卻明燈 不知返本 覓我一靈
塵寰路上 來去無停 终身歷劫 死死生生 心貪富贵 志慕功名 卻為利欲 迷了性情 尔恩我愛 未得摧傾 大週世界 國有戰爭 爭天奪地 五族興兵 干戈使起 惨色哀聲
大同之世 何日通亨 互敦聖教 举世升平 家齊國治 百姓安寧 先修人道 次鍊仙形 養心歸一 至道自凝 一身不墜 上道飛騰。靈山自在 長享遐龄 智者易悟 昧者难明
金 鋼 手 菩 薩
驟雨初晴暮氣凉 江山景色盡蒼茫 清遊絕好林泉地 閒泊尤宜水石方 俗客誰能身不死 增家自得寿常長 而今世道衰微甚 普度群倫教理揚【清 淨 法 門】
竹院風清,朝翻貝葉,而親佛法;茅廬月朗,夜誦蓮經、以悟禅功。不論是僧是俗,同修大道;無分善女善男,共进空門。放下三心,何等清閒;收回性,無憂自在。苦海無涯,回頭是岸;禅林有路,放眼歸鄉。勇於看破之心,不戀凡塵;坚乎修持之志,常親梵境。求法水以洗心,六根清淨;居禪門以養性,五蘊删除。前愆痛改,以效完人;後果精修,而追古佛。信願而行,時求精进;皈依以證,日長菩提。坐卧習於自然,無不是禅;行為得乎常静,都皆非幻。心参禅而靈不昧;神無幻而性常圓。此是学佛之大綱;無非参禅之理。
楊 惲 仙 翁
日晚風光覺倍清 身騎白鹤下鯤瀛 江山覽勝尋仙跡 村市闻声訪世情 走肉行尸人碌碌 開花结果草榮榮 無边苦海誰能脫 几句粗文勸眾生【改過遷善】
夫魔,自心生、还自心滅;而道,由志学、亦由志成。明機達理,智者如遇;發類超群,巧人若拙。妙奧無穷,大静能明;精微有理,真垐乃見。誦經肅貌端容,未解真詮之理;禮佛洗身盥手,不知至道之門。如入蠻邦,难通其語;若行夜路,不見其光。如望梅,空止其渴;若畫餅,以充其飢。凡欲学仙学佛,必須明此心性;志於求道求玄,務要养斯精神。首於改过,問心無愧次在修功,悟浬不違。塵劳碌碌,埋了先天本性;俗慮囂囂,損殘元始真靈。則萬劫沈淪苦海;而一身轮轉凡塵。我願眾生,早歸覺路;爾須一醒,急返靈山。
慧 龍 禪 師
清風陣陣晚來柔 天布陰雲暑氣收 萬里虛空飛野鹤 一江流水戲閒鷗 觀光盡日心無厭 慕道隨時志不休 世上而今多事起 人因名利各爭求【人 在 氣 中】
夫人生於氣中,呼吸听其自由;身居於天下,往來任其遐邇。然不能超出大氣之层;亦难得上升太空之境。轮迴,拘束於三界;辛苦,沈淪於一靈。是昧了本真之性;且迷來凡俗之緣。不知大道,光明之路;未解空門,清净之鄉。流連忘反,劫歷古今;顛倒难離,苦經歲月。造業千般,随身带去;糾緣萬狀,歷世攜來。何日,才能洗清業垢;那時,始得掃盡愆尤。有此身,善恶两途、行要以擇;無他業,死生一路、轮自以休。種好因,自然收好果;行大道,應得作大人。大人者,聖賢所謂仙佛也;又云無我矣,誠静敬明焉。無彼此、不分別,佛之心也;有爾我、多是非,人之意焉。若亡若存;是真是假。觉者自知;昧者难悟。
公 羊 高 夫 子
清風吹入葛衣涼 日暮閒遊到道场 藜杖搖來囂市鎮 布鞋踏過小邨莊 眼看山水皆明秀 意愛園林盡鬱蒼 最是宜人雲谷外 红塵隔绝羨西方
【去 私 盡 公】
夫天降人才,必期有用;而地生士傑,定望能為。修齊治平,聖賢之道常行;仁義禮智,綱維之理要悉。修道之謂教,教不行、道無以修;立身之謂本,本不敦、身無以立。禮賢下士,君明臣正;克己待人,我悦尔欣。朝野風清,官民同乐;國家事善,上下咸宜。蓋天下之大,萬事無私者平;而人间之繁,一心至德者化。聖人治世,过化存神;王者得民,感恩戴德。是以王道之兴天下者,長。且而聖門之盛人间矣,久。則世世雍熙,民歌升平之曲;而時時快樂,國出俊傑之人。
陸 雲 仙 翁
輕揮塵尾出方壺 萬里虚空日暮初 野曠鸜鳴歸牧子 山高鹤睡伴樵夫
【認 識 清 濁】
白雲红葉,愛秋天之雅景;明月清风,宜山色之交良宵。放名利之心,镇日清閒;入玄微之道,常時自在。溪边静結蝸廬,暮讀黃庭;山畔閒尋鳥跡,朝耕綠野。学種瓜而养志;效栽竹以修心。是非不管,夢裡無驚心之慮;道德常怀,静中有見性之欣。善兼天下,自己先要修持;道化人间,眾生才須覺悟。慕得神仙之道,勝慕公侯之贵;歸來清淨之門,贏歸凡俗之劳。出發,宜知清濁之途;往來,要識安危之路。則不入地獄,身在幽冥而常登天堂,志超人世。
李 少 君 仙 翁
駕鹤閒遊此地來 名山勝跡好徘徊 天晴草徑無纖翳 雨霽蓬門绝點埃明镜非臺心內照 菩提不树性中栽 誰能悟此空門偈 便是超人智慧才
【休 惑 塵 華 墜 妄】
日昃月盈,光陰催人易老;星移物換,今古过客难停。賢人留得姓名,世间萬代仰瞻;恶輩造成罪孼,天下千秋唾駡。可知美名為福,恶名受禍;應識德行為本;道行為根。禍福,由心以造;本根,在志以培。上登天闔,開在人為;下入幽扃,行由己擇。行諸善事,立命安身之地可居培一道根,成仙證聖之期堪待。往事無痕在心,亦了亦空來時渺象於意,不著不執。学道,由迷而覺、出户旁門;探玄,自淺以深、入於真境。內外两忘,真空欲得無难;情緣一了,大道求成自易。見闻皆精進,勇之至也;体用盡善為,知而極焉。願人,莫昧靈根、捷修乃是;在世,不忘道德、急悟無非。
古 初 夫 子
習習春風薄暮天 稻江萬户起炊煙 夕陽红照山光丽 夏木青浮水色妍 快飲尋來村酒店 豪遊行過野瓜田 人生知’足常為樂 何必孜孜計較錢【知 足 者 安 】
夫富貴,是人之所欲;而荣華,乃世以同欣。財多不善用,反為害己;贵極未知修,焉得服人。官宦修身,而保國安民;蒼黎立志,而成家起業。莫貪財而不厭,以成濁富;須慕道而無乖,以守清貧。过分貪求,心無知足;超人多欲,意不悟修。知止之道,聖賢教人久矣;戒貪之心,仙佛示世常焉。取之有道,君子固窮;謀以不仁,小人趨富。命未逢時,宜要安貧守分;志如得日,務須濟困扶危。行有餘力,則兼善天下;修無餒心,而立功人間。乃為入道之根苗;而作立身之基礎。
火 龍 真 人
身佩青鋒宝氣騰 五湖四海快遊行 風吹幽谷靈芝馥 露湿奇岩瑞草馨 古洞閒居無俗事 名山静隱了凡情 紅塵世界多湮火 慧眼观來感不清
【功 德 同 修】夫山之静也,無凡音之聒耳;而水之清焉,少濁垢以混流,人心之清静,亦如是;世事以離開,亦乃然。學道,一無是非、二無色相;修真,先有志氣、後有精神。得乎真常之理,心能不變;悟於玄妙之機,命自長存。居不求安,牽蘿補屋;食無求飽,持齋養身。讀聖贤之黃卷,知來体用;悟仙道之丹經,鍊就精英。功成化度群生,同臻聖域;道就傳來萬世,共進玄門。立大功,成偉業,作天地之完人;行至道、發宏慈,為乾坤之肖子。以身修鍊,成就金剛断眾魔;而志坚強,飛騰銀漢會諸佛。是謂高超;堪稱大觉。
《海嶠鸞音 第十九集》终
《海嶠鸞音 第二十集》
周 茂 叔 夫 子
勒馬蹄忙過野中 蒲香艾馥石榴红 觀山只見三重霧 玩水惟來几陣風 地遠關河長阻隔 人疎言語未交通 欲談道德憑文字 聖教何時化大同
【醒 世 牖 人 詩】
天地恩深覆載人 两间保衛得安身 誰知大義修功德 希聖希贤守盡倫 君親師是最恩深 敬重常存一片心 識禮明倫為第一 敦來正氣鬼神欽
儒門大道在倫常 各要深研古聖章 立世立人猶立己 心才無愧對穹蒼 溫良恭儉讓常持 天性纯修莫暴宜 明德親民参大学 為人之道意須知
士子知詩識禮先 讀書只在志希賢 莫輕道德功名重 学問深求品詣 風花雪月勿多迷 志篤麟經入品题 聖教遵行關鍵執 大綱平治与修齊
誠心正意以身修 士是人中第一流 夕惕朝乾心不变 德風偃草品良優 下澤民來上致君 英雄蓋世品超群 推行儒教光天下 偉業千秋在聖門
寶 相 佛
駕落塵睘夜未央 瀛南一帶好風光 山川秀丽多名勝 天地星辰尽顯揚 宝島開成民自裕 良田拓就世能昌 人人倘曉行慈善 國治家齊闢道場
【無 為 乃 道】夫天外別有青天;而人间豈無善人。修身務本,無非道德;養性寻源,自是清虛。生來智慧,因無所得;悟到精華,為静以能。人如大覺,便入菩提之地;心若真空,能登般若之門。求真禅味,非用口嘗;證大法身,是憑心悟。萬般歸一心,朝如是暮如是;百姓依三宝,日於斯、月於斯。論心小,可隱微塵之內;言心大,能放六合之中。理人心,較理乱絲之难;養佛性,比磨古鏡之易。見闻不動,禅功自得;色相無迷,道果能成。入,無生死之門,逍遙自在;行、不崎岖之路,快樂安閒。欲到此境地,非了心不得;要臨兹空門,若見性乃能。惟此心性两字,修鍊能知、便臻佛境;則來皈依三宝,虔誠必進、造詣西天。
馬 鳴 菩 薩
錫杖飛來駐海彊 人间佳節值端陽 風清山圃蒲花丽 日暖郊原艾草香
西竺慈雲遮萬里 南瀛法雨浥千方 眾生度化迷津出 浄土逍遥自在長
【貪 欲 为 身 之 患】
夫人間,莫不好生恶死;而世上,都皆奪利争名。執得坚貪而不捨;著來強欲而無厭。日思夜想,精神為之耗散;物換星移,心性、被以昏迷。不識,生不带來死不攜去;焉知,貪須放下、欲須丢開。轮迴不息,為斯两字;今古之难休,因此雙心。誰知貪,乃為身之大患;而捨欲求之念,仙佛道亦談全。願眾生润徹,捨此心、而成佛道;則一性圓融,明斯理、而返靈山。
羅 公 遠 仙 翁
芒鞋竹杖快遊行 西嶺雲開夕照明 夏日宜人臨海嶠 清風送我入江城 徐開欲念如霜冷 捨卻貪心似水平 不羨凡间財与物 燒丹鍊道得長生【神 入 虛 無】
夫身有道,而命長生;心無邪,而神不昧。养乾坤之正氣;鍊性命之玄機。倚山之人,謂之仙;傍弗之人,謂之佛。弗用心,而清其神;多使意,而暴於氣。氣由精化,灌全身之命脈;神自氣凝,流三谷之內中。所以使全身之知覺運動;是故统一靈而自在逍遥。仁者樂山,自然高寿;智人樂水,是故多才。一動一静,性命雙修;一往一來,轮迴两断。迷人謀財不謀道,萬劫沈淪苦海;覺者常清猶常静,一靈超拔玄門。穷通造化之玄機,惟求了生了死;盡佛仙之至理,得乎常靜常清。山洞清修,無為乃道;塵寰濁寓,有相皆非。悟虛無,乃墓道之捷徑;明心性,則通玄之大綱。
孔 安 國 夫 子
西嶺雲多掩落暉 眼觀海嶠景依稀 一江綠水銀鱗躍 萬頃蓝田白鷺飛 世界誰能研性理 塵寰人盡用心机 復初本善求無我 大道康莊迅步歸
【性靈四字箴】
人有性靈 自天稟成 物無其物 形無其形 盡善盡美 良知良能 如如在在 覺覺醒醒 圓同皓月 朗似明燈 先天至宝 無極精英 後天一落 混淆七情
氣拘欲蔽 頓失光明 流浪三界 受制五行 往來不息 轮转死生 為含塵濁 未曉洗清 致因下墜 难得上升 隨緣隨業 渺渺冥冥 性靈已失 身体亦傾
誰知反省 修鍊至精 匹天配地 萬劫歷經 復初本善 至道長凝。。。。。。
衡 山 隱 仙 翁
雙鳧足駕渡瀛南 萬里山川盡蔚蓝 月色朦朧流曠野 星光隱現照清潭 風良世上难重見 俗壞人间豈再談 但願群黎齊猛省 古來三教理須参
【覓道 根 基】夫教門之設,為度迷人以覺醒;理論之開,因關濁世而洗清。真理,出於聖賢之教;道書,闢乎仙佛之門。後学人多,遵行實踐者稀;先賢理徹,真悟深明者寡。人生,最宜行善修功;世事,尤好遵規守矩。行乎中庸之道;入於大学之門。正心,為修身之大本;立命,乃养道之淵源。動,則時時有益於人;靜,而刻刻無違於己。德可培,而行可修;功堪建,而道堪学。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远諸非,而念念去妄。八音,令入耳爽、而害於神;五味,令人口佳、而虧於氣。悟大乘之法,六根須浄;明真空之理,五蘊要除。古來三教,皆以修心而證聖;过去諸贤,盡以养性而成真。願眾生,勿執迷而不醒;出三界,須從覺、而無違。
王 戎 夫 子
驢背橫騎萬里遊 湖山勝景飽凝眸 風清野外塵埃絕 雨足郊间氣象幽路有人行楓樹徑 江無客泛木蘭舟 臨壇白酒三杯飲 解得疲劳更润喉
【三 才 連 貫】
觀天之象,測地之形,可識两间之道;辨人之機、知聖之理,还察七政之功。陰陽,分於表裏;善恶,判乎升沈。人心,有洞、有冥;世态,多遷、多變。蓋天理之流行;而人欲以淨化。三光之普照,分晝夜、而示告吉凶;八卦之宏開,作玄微、而明機理。讀易,悟其乾元之資始;卜機,明乎坤道之資终。天地之理得,才能知人之道;鬼神之事通,始可卜卦之機。合四時之序;符两间之撰。日月之照明;鬼神之為德。一心洞徹;萬事圓融。可以赞於化育;且能養乎精英。是修功立三才,以連一炁;則行道配两间,以貫九星。
持 地 菩 薩
入夜風凉暑氣消 輕舟來泛淡江潮 燈光四射明如晝 月色半圓漏清若朝
海嶠年深山水秀 野田代远稻粱饒 民间足食丰衣事 蒼昊垂青眷顧遥
夫人得豐衣足食,三生有幸;身能不病多齡,一世無憂。前生厚德,今生享受;此日多修,來日光明。好因,便结將來佳果;善念,能生向後慧苗。報应昭彰,絲毫不爽;造化分明,鑒察無差。欲好兒孫,須知種德;要佳衣食,必悟修功。布施是植福田,收成在後;修煉乃敦功業,創就於先。人都為錢財之誤,不能进入空門;世尽因情欲之迷,未得離開苦海。富若可求,世上應無積善之家;福如可乞,人间豈有修真之客。所以荣華富貴,非有前因之妙不能;且而蘭桂馨香,若無宿世之修難得。然不若、明心見性学僧人,以了塵緣;亦莫如、得法超道之仙客,以忘世事。則免行轮迴之路上亦不入凡俗之寰中。
孔 頴 達 仙
蒸雲片片滿空浮 無處清凉避暑流 日暮扶藜遊海嶠 身閒修屐步瀛洲
求真道味三心了 放假人情萬念休 觀剧樓前男女眾 誰知正道且勤修
夫命功属動;而性功属静。以八德五常無虧。靜,而六根五蕴俱了。克全性命之功;合盡天人之道。蓋修真之妙諦,不出動静之綱領;則学道之玄機,勿沈凡俗之關頭。色、是第一之關,人最难过;財乃無雙之路,世尤不離。知此者勿犯,学道何愁不就;悟斯之宜避,修身豈慮难成。眾生不悟,雖有諸佛、亦难以度;一性無修,然多萬法、豈易能明。儒、有內聖外王之道,就是動静之工夫;仙、有出玄入牝之功,無非陰陽之修鍊。欲成不坏金剛之身,宜要性命雙修;但得常明玉镜之心,更須情緣齊了。則可脫死生之路;而能登仙佛之門。
杜 如 晦 夫 子
学士登瀛話到今 憂民憂國不離心 誰求道德為根本 我愛忠良作寶箴
事少何妨思小酌 身閒豈不想高吟 臺疆景物堪留戀 福地人居岁月深
【德 育 英 才】
夫天,最喜人行善;而地,尤宜物育豐。吉星普照,積善之門、蘭馨桂馥;化雨宏施,栽桃之圃、秀毓靈鍾。天道無私,惟佑善人;世情有類,只求宜己。廣天下之心,养成大我;宽世間之志,感化小人。是道則行,謹慎為宜;非人當遠,糊塗不可。為政以德,上能致君、下能澤民;修身以正,小得齊家、大得治國。是官是民,壹是、皆以修身為根本;不偏不倚,無非盡以守道作準绳。則普天之下,光明远極;而曠世之间,於穆無窮。
曼 殊 禅 師
萬里雲遊过翠微 俯觀湖海景依稀 青山似抹金烏墜 綠水如鋪白鷺飛
眼飽風光開佛境 心怀名勝闢禅扉 人间势利渾無念 儘有情緣放下歸
【了 則 道 成】
夫煩惱,最是傷人毒藥;而憂思,無非損命劇方。為謀势利,用盡心機;因著情緣,背多道理。不知世上假合;焉悟人間虚為。生是夫妻父子;死非眷属族親。黃泉路上,永不重逢;幽獄門前,总难再見。隨緣随業,各自轮生;依过依功,憑他投轉。非悟真空,难逃六凡境界;不修大道,豈到四聖門庭。多修善果,只是福德因缘;坚立禅功,惟能死生超脫。有福,何如有慧;多劳,不若多閒。福慧同修,常行菩薩之道;心身齊淨,永入般若之門。任爾善多、心如不了,難見如來;能吾淨極、性得常圓,永歸自在。
上 臺 星 君 跨鹤翻雲岀夜空 俯看山海渺茫中 流螢數點过青草 落雁三行宿碧桐
好景依稀觀不盡 凡情混雜感無穷 而今古道遊人少 世上何時見大同
【仙 凡 自 造】
夫星有三占,生我護命、養吾護室;而斗有七元,註人延寿、批眾消災。星斗,有註生批死之權衡;神仙,無言命應運之拘束。不由造化之推排;免受荣枯之氣數。修真之士,道貫星辰;證聖之人,心明日月。太息凡夫,無恶不為;可憐俗子,有非皆作。以致元神黑暗,強魔侵擾;並招本命乖張,恶鬼來纏或身顛倒疾病,諸災齊及;或命喪亡是非,萬劫俱來。天地、本無私偏,禍福惟人自召;聖神、初亦凡俗,功行在己所為。人生於道之中,恰似魚生於水之内;靈寄於形之裡,猶如身居於宅之间。宅傾人去;身死靈離。蓋養靈之道,必先養身;而立命之功,须正立德。知性本善,毋容習恶;悟靈元静,勿使常動。則修身全体可得;而学迸大用堪知。
雲 谷 禪 師
策驢遊遍水雲天 避暑旋來此駐鞭 一片禪林多紫竹 十方佛境盡青蓮
清凉地拓岩泉外 肅静山居石洞边 萬事何如修道好 無憂自在樂陶然
夫林泉谿谷,最是清幽境地。而雲水煙霞,無非肅静壺天。隔断红塵,自古人说桃源;離開濁浪,於今客思蓮舫。俗緣,不染僧人;凡事,無侵佛境。精舍月明,貝葉翻來参妙理。空谷風清,蒲團坐到悟禅機。日轉法轮於六合;時輝佛日乎三峰。心了則閒,事不絲毫以掛;意静而虛,緣無分寸以牽。养靈光,輝輝朗朗;掃俗氣,淨淨乾乾。任是天翻地覆,心無恐怖;管教物換星移,性不迷蒙。則法身成;而本性見。自此超凡脫俗;從兹證佛成真。
亢 宿 星 君
紅塵滾滾日黃昏 萬里虛空幾片雲 馬到江城蹄有跡 人登樓閣足無痕
而今世上休風渺 惟此門前古道存 為喚群黎齊覺悟 鸞音继著志慇懃
【動 中 悟 真 修】
夫宝鏡不磨不明 塵心不洗不净。鐵鍊成鋼;玉琢成器。人情,愈啖愈苦;世味,愈嘗愈酸。大丈夫,志氣中霄、作事為公;真君子,心神貫日、修身以正。儒以浩然、善養於吾身,能以贊天地之化育;道以玄矣精修於天命,得以佐星辰之光輝。正道不修,為人不貴;真常未得,於世未安。一心修道不變;萬劫歸真長生。德業千秋不壞,利己利人;道根萬古不凋,養神養氣。人身一失,無道恐难再復;德行一亡,喪命何易重生。讀此章,須知此義;修斯道,要悟斯功。則動,知体用、而行之而静,明心性、以修矣。
賈 誼 夫 子
身騎白鹤羽翩翩 飛過蓬萊萬里天 红藕花香盈野沼 黃金稻熟滿山田
風來草徑行人快 日落茅廬隱士眠 五月南瀛多景色 教人覽勝意留連
【損 子 伤 胎】
夫光陰催客無情,少年易老;造化生人有道,大德難忘。上仰於天,何以酬恩;下崇於地,奚如報德。修身以作完人,方能達到;立志以行大道,始得周全。積習須除,勇於改過;為非要悔,加以修功。心不生邪念,坐卧有常;意無動妄思,行為勿變。入德之門,從兹修起;尋真之路,由此行來。道在倫常,日日行之;心歸清静,時時檢矣。科学显明,人多不信靈機;道情潛隱,世盡爭耽物欲。邪欲成胎,打墜荐多;正情居子,除消不少。傷造化之自然,罪莫可言;礙陰陽之定數,愆难以述。勿毁已成,不養而殺;莫虧將就,未生而亡。
流 水 禅 師
西方远駕到南瀛 水秀山明一色蓝 自古凡塵多勝景 於今苦海有慈航伊誰志愛禅機悟 和我心同佛理参 不是知音难入耳 真經枉費祖師談
【輕 身 重 靈】
夫人,昔所造諸恶業,而身,今以為眾愆尤。皆心語意之所生;並貪嗔癡之所召。意识,乃造業之根苗;受想,則招愆之缐路。人究佛学,而不学佛;身参禅法,而难法禅。蓋世之繁華,令人心迷意動;而物之誘惑,使眾靈醉氣昏。三毒不除,萬劫沈淪;一心不淨,十纏侵染,莫謂為人容易;须知再世甚难。身寄两间,尤愁、行出入於路上。言身,重如泰嶽、輕似鸿毛;話性,清若天泉、朗同蟾窟。学道者,須明此理;修真人,要覺其心。 《海嶠鸞音 第二十集》终 《海嶠鸞音 第廿一集》
訶 若 多 菩 薩
虛空日暮白雲多 陣陣天風送海涛 夏景尤宜蓮萬朵 晚山最好樹千柯
清遊佛跡心神快 远訪禅蹤意氣豪 世上誰能無苦惱 欲求解脫念弥陀
【莫 迷 声 色】
夫水,無風不生浪;而心,少念未起煩。苦惱,皆由心造;憂煩,悉自意生。近世癡男嬌女,都為影而迷;现時少子老夫,皆因声而醉。戲剧成,非禮引人情緒;声光穿入,皆邪乱眾心機。美人絕色,誰識傾国傾城;艳体多邪,孰知敗俗敗風。莫羨風流,而图艳福;須敦正氣,以守清規。聲色迷人耳目,终是禍根歌舞乱客精神,究非福果。英雄染此,大事廢除;老少為兹,癡心發動。士人敗名節,只為偷香窃玉;凡人喪精神,都好色求歡。人间將亡古道;天下已失賢風。群侵擾,使人視听言動皆邪;百怪縱橫,惹世春秋冬盡禍。人欲消殃聚慶,須嚴四勿;世如躲劫避災,要正眾生。
韓 世 忠 夫 子
夏夜來遊淡北都 灯光萬點照街衢 耳闻買賣声音鬧 目睹繁華景色殊
有客狂吟新俗曲 無人静讀古賢書 康荘大道生荊棘 聖教回春賴孰扶
【本 立 而 道 生】
夫人之生也,皆賴天地之栽培;而命之存焉,悉蒙水火之供给。飲食溫凊,知恩之何來;暑寒衣住,覺惠之齊備。植桑養蚕,始自媧皇黃帝;制字栽谷,初由倉聖神農。人群有商工買賣,免结绳之苦;世雜不麻煩往來,無差錯之憂。聖人教世,知報恩本;賢者修身,飲水思源。身居两间,足履於地、頭戴於天;位列三才,性符乎静、命合乎動。衣食足而知禮義;性命安而得逍遙。不修功,無以為善人;非学道,难以作仙客。儒者不語怪力乱神,道家常言禍福因果。若曉為人之道;自明作佛之心。世间務本人稀,皆因迷於利欲;天下修真客少,只著乎情緣。所以聖道,渺然而暗;則而凡情,熾矣以狂。
柳 宿 星 君
霧鎖山頭隱夕陽 江流萬里水蒼茫 瓜棚影下堪消暑 豆架陰中可訥涼
三兩閒鷗潛淺草 一雙歸鷺过高岡 笑他世上癡男女 每自輕生戀愛亡
爺娘生我 养育艰难 三年乳哺 看護多般 身如有病 吊胆提肝 延医问藥 廢寢忘餐 哭者心慮 笑時意安 夏天怕熱 冬季驚寒 無微不至 為兒心關 迨至長矣 送塾攻書
欣其聰慧 愁於魯遇 栽培致意 费盡物資 以期成器 為士為儒 功名得第 克紹門閭 男兒娶室 女子嫁夫 天倫樂事 少喜老娛 知孝之始 勿毀髮膚 胡堪不慎 喪命輕生
雙親教訓 言語無听 血氣未定 縱欲縱情 談戀說愛 任其所行 親如不許 短見身傾 或投江死 或服毒亡 貽憂父母 腸断心伤 嗚呼不孝 罪實难當 幽冥受苦 枉死城中
孽镜臺前 反悔难容 愛河墜落 萬古淒涼 生平罪業 難對閻王 几言勸爾 仔细思量。。。。。。
婁 大 真 人
熱氣薰人處處同 談來茶話腋生風 昔時道友今何在 異地凡夫久未逢
水上幽居清暑殿 雲間静卧廣寒宮 仙家到處皆安樂 不為情緣罣礙中
【不 还 來】
夫仙家,行亦樂、卧亦樂;而俗家,住亦忙、坐亦忙。身有塵緣之掛累;心多少情欲以牽纏。動静不常之心;晨昏未定其性。所以業債,造成一身;且而罪愆,带下萬劫。百年大計,付之一朝而了;萬事奇謀,忽於片刻以空。走尽形骸,终日劳劳;行來尸肉,畢生碌碌。富貴享來,酒色衣食,是带業攜愆;貧賤思到,金錢物資,乃著貪蓄妄。不知生死之關門;焉悉因果之報應?身有六根,难見如來;意存八識,不能自在。学佛須知此理;参禅莫誤斯心。則歸永远,不再劫;而入真常,無重身。
箕 宿 星 君
豪遊千里路 馬踏晚霞紅 暑氣薰人嬾 閒雲送客穷
山頭沈夕照 水畔度清風 茘樹香尤好 果生炎夏中
【清 修 自 在 十 首】
悟得真空学佛家 錦袍脱卻換袈裟 柴門静埯蒲团坐 貝葉翻來誦法華 了卻三心入定禅
身行到處盡西天 無關世味酸和苦 坐卧如如得自然 勝跡名山景最幽 身無拘束任遨遊
一枝鍚杖飛千里 踏遍塵寰五大洲 内景空空外境清 凡心洗浄佛心明 無愁再入輪迴路
大哉無事是僧人 清浄空門寄此身 青磬紅魚宵歲月 桃開始覺一年春 宝剎巍峩隔俗凡
心中惟有真空得 直接靈山見性源 滄海桑田任变移 清修自在免憂思 身披破衲無人問
惟有閒雲告月知 地拓三弓築草廬 红塵不到樂清居 春花秋月心何爽 算盡牟尼一串珠
得 大 勢 菩
風景依稀日暮天 山池處處盛開蓮 手持鍚杖行千里 足著芒鞋渡萬川
上群黎呼未醒 人间眾客醉長眠 堪嗟無數凡夫輩 欲海茫茫不易填。
夫情天渺渺,卻非易補;而欲海茫茫,最是难填。心之大也,包羅萬象;道之微焉,渺缩纖塵。聖凡之别,隔乎天淵;心性之差,在於迷悟。则搖動於俗事凡情;悟,而修持乎禅機道理。了心出世,僧人与俗無爭;悟道参禅,上士超凡有法心地,開闢光明之局;性天,安排清淨之臺。為度眾生;性靈不昧,因求一覺。
參 宿 星 君
夜出星垣到海疆 濃雲四蔽淡星光 耳闻竹葉臨風鬧 鼻臭蓮花出水香
玄妙誰知探道院 清閒我愛入丹房 可憐世上癡男女 未解浮生一夢粱
【悟 法 歸 真】
夫金烏,出於盛夏之空、炎热可畏;而玉兔,行乎中秋之宇、清涼堪欣。人心發怒,猶如夏日之升;天性養閒,恰似秋蟾之出。心怒而火生,大則焚身、小則損氣;性纯而靈静,明則達命、妙則通神。修身之道,在於誠静;養命之功,憑乎溫柔。喜怒哀樂,皆失中和;貪嗔癡欲,總难得妙奧。大道修持,戒於妄念邪思;正門通達,慎乎趨偏行怪。儒門五常八德,立人道之基;釋教三宝十方,開佛天之路。人如有志,自然得到;心若無誠,恐不能歸。
柳 元 陽 仙 翁
青蛇劍佩出蓬萊 飛过汪洋弱水來 氣象清幽瀛海上 風光瀟灑淡江隈
但期俗客齊修道 無奈凡夫盡愛財 根本將亡誠可嘆 聖賢教理挽难回
【戒 左 旁 之 迷 惑】 夫人心不古,有背聖賢之教;而世事無常,多違造化之機。学道人稀,玄機妙理、枉费仙家说盡;修真者少,佛典聖經徒劳師祖言穷。著術、入於旁門左道,害世殃人;;居心、在乎好利貪財,損他益己。用藥書符,伤人性命;召陰使鬼,乱彼精神人人被惑,破錢財、而傾家蕩产;各各趨迷,著情緒、而行怪矜奇。。不知以正心求神;昊只曉以偏意招鬼。焉能瘉病消災;豈得延年植福。若以金錢用事,终身無道可求;如能心性修功,畢竞有真堪得。。神之感應,在爾心誠意正;竅之開通,於吾性率靈恬。故修真者,宜抱正、而勿著邪;則鍊道人,必存誠、而須去妄
翼 宿 星 君
日暮浮雲蔽太空 西山落照一轮紅 騎驢萬里仙蹤訪 追鳥千江勝跡通
礁子挑薪歸草舍 漁翁攜酒上杉艭 最憐景色依稀夜 明月清風快不穷
【人 身 三 字 銘】
陰陽会 二氣交 蘊精血 结胎胞 期十月 全卦爻 身落地 幾声哮 泥宮閉
賦性來 隱身内 出母胎 与天地 合三才 藏性命 在靈臺 純陽內 十六時
天真性 不動移 長一歲 益情思 性相远 在此之 欲修道 宜要知 趁陽足
未損虧 须溫养 禁欲生 勿迷色 不牽情 守真氣 莫洩精 三元固 神自凝
化凡骨 仙體成 外功造 慈善行 內無我 景象清 金丹道 看黃庭 能如此
作神仙 超氣數 寿綿綿 根不绝 蒂猶坚 下匹地 上配天 無生死 永長年
在世上 作聖賢 歸物外 了塵缘 好男子 讀此編 心悟道 探妙玄 離苦海
返靈山 身直上 入雲间 遊阆苑 最清閒 行皆樂 卧盡安 逍遙得 入仙班
銘三字 仔細看 终有得 莫为虛 言皆實 理備俱 悟之者 上雲衢 身在在
志如如 任混沌 靈永娛。。。。。。。。
寶 首 佛
荷風陣陣入禅蹤 精舍翻經興味濃 月下僧歸闻暮鼓 雲间鹤嘯听晨鐘空門雅景無人識 大道玄機少客從 世上憑誰知学佛 勝教仕路覓侯封
【菩 薩 道】
夫性之静也,如空中之月;而心之搖焉,若地上之風。参禅、放下情緣,定静何难;学佛、除開色相,工夫自易。寂然不動,感而遂通;静矣無為,修之便達。蓮花、香而且潔,最契参禅;竹管、直而又空,深符学道。直心,则是道场;率性,無非禅境。能依佛法修持,自登四聖之門;得契真空自在,便脱六凡之境。人皆為利欲情緣所掛,是謂眾生;心盡被荣華富貴之迷,乃輪萬劫。真氣常存,養成舍利之珠;虛靈永在,造就金剛之塔。则靈山,見在眼前;而彼岸,明於身畔。是謂,波羅般若;亦称,摩訶蓉提。
褚 亮 夫 子
曳杖雲遊萬里遙 關河重叠路迢迢 清池風过香蓮藕 綠野煙籠灿木蕉
眼界舒開添有興 心中浩蕩解無聊 伤今世道澆漓甚 恶業滔滔似海潮
【永 證 真 境】
夫鏡花水月,影皆虛幻;而石火電光,明不久長。人身在世,不过百年;天性歸原,能超萬劫。放假身,而修非常之道;而鍊不变之心。存誠去妄,凡夫亦得證聖成神;守一抱元,俗子總能為仙作佛。刹那间光陰,話沒許多英雄;須臾裡造化,循环不盡歲月。古往今來,萬靈轮迴不息;呼停吸止,一氣消滅無生。天下间,不过於此身之苦;寰中外,無逾於大道之宜。身能煉道,何愁一息不來;志得修真,豈怕三心未了,早覺早修,要識時事难容;遲行遲到,須知人情不許。雙手撥開是非之門;两足逃出生死之路,則吾靈直到逍遙之地,而永生且他日長居自在之天,而不墜。
壽 足 光 佛
日晚風柔景色宜 蓮花出水滿清池 寺鳴鐘磬僧歸飯 巢叫鳩鴉客浴沂
田宅皆多新主換 家鄉未盡舊人移 荣華富貴何須羨 短短光陰要惜之
【是 真 之 道】
夫天下之人,生老病死苦、誰能以免;且世間之事,財粅衣食住、孰得而無。身為有家有室,男女结成夫婦;心作忙馬忙猿,奔劳度了光陰。一代傳來一代,都為子孫之計;萬人生下萬人,皆作牛馬之劳。輪廻在於寰中,而不出苦海;寄托臨乎世上,而未升虛空。知養性命,研盡衞生於医学;忘修靈光,抛殘鍊道与禪機。讀科学,奪天地之精華;廢靈機,鄙神仙之妙奧。未解空門之至理,心存现實;不行大道之真機,意貯險危。物可造,而靈不能与;人可生,而命不能求。任爾賢能之博士,難造靈、亦難造命;縱人智慧之高徒,不超佛,亦不超天。願眾生,須修無為之法;期萬劫,要悟不變之心。
牛 宿 星 君
身騎牛背下天田 日暮東風習習連 暑氣南流人意嬾 涼陰远蔭树頭妍
西畴熟盡黃金稻 北畝開多白玉蓮 雨順風調農事樂 民歌大有慶豐年
【農 桑 之 重】
夫人之衣食,全在農桑;而地之田園,勤於耕種。農為國之本,當知五谷、勝乎奇珍;士作民之首,要識五倫重於異寶。憫農夫耕耘之苦,勿拋殘谷物;憐织女紡作之劳,莫廢棄衣衫。尚華錦、而輕粗衣,折福何堪;羨豐腴以远野菜,图肥豈可。天田蕃衍,六谷桑麻而供神仙之食;地圃修成,百蔬米豆、以充凡客之餐。眾生得以养命,而修身進業;萬世能教務農,則立法安民。皆因衣食足,而後知禮義;尽為家庭裕,而後養心身。可見農桑之人,大矣哉;且知溫饱之於身,最要也。
果 老 仙 翁
身騎白鹤落雲端 向晚风清度野間 萬里長江漂玉帶 一潭止水映青竿世情不古蒼天慮 人道無常紫氣删 到處教門雖说法 奈何欲度眾生难
【感 召 吉 凶】
夫人心善,而红光起;但世态乖,而黑氣生。红光是禎祥,黑氣乃災禍。非天之降來,乃人之造就。眾生之內,有善有恶。一氣之中,分濁分清。恶則感濁,而災殃受;善乃召清,而福祿來。道人頭上光華,百邪望之而远避;俗子頂中黑暗,五鬼見之而相侵。故人有災有病,皆為心無常静;則身多厄多乖,都因運不亨通。命運生有安排,而心可以移轉;倫常终不違背,而寿自能延長。積善之餘庆,天地所擁護;為恶之餘殃,鬼神之使行。善恶两途,禍福由此以分;精神三寶,仙真在兹以鍊。
大 光 佛
西天远駕到南瀛 瞬息之间萬里程 夕照红多山鬱翠 東風凉甚水澄清
眼觀世界塵如土 心慮人倫冷似冰 何處可稱乾浄地 閒居樂道了凡情
【了 凡 十 首】
三界堪愁火宅同 人生渺渺在其中 谁能悟道身逃出 了卻情緣萬念空 無边欲海最难填
勘破浮生若夢焉 放下塵心尋佛境 一身洗淨上蓮船 带來無始眾愆尤 学佛方能盡洗收
見我如如真面目 靈山自在任優游 宝山已入要知機 切莫空空隻手歸 惜得光陰勤学道
禅心養到佛皈依 理達参禅道自明 人间一夢醒來清 觉迷只在心中出 慧日高懸照眾生
一性圓時智慧開 真空可得見如來 总無恶業隨身去 惟有菩提宝地栽 清淨禅房具葉参
心明性見會瞿曇 法身永證西天上 苦海離開不再探 回頭是岸入空門 身著袈裟淨六根
不踏轮迴生死路 逍遙自在隔塵凡 靈山福地是吾家 绚爛光輝五彩霞 古刹巍峩風景好
不同塵世事如麻 +首詩情写不多 欲歸淨土念弥陀 心須悟法非非想 便得超升果位高
董 狐 夫 子
策馬蹄忙海嶠來 晚霞散合几多回 風光绝好屯山角 景色尤宜淡水隈
世外常逢仙採藥 人间只遇客求財 誰能福慧雙修捷 俗事纷紛撥得開
夫人之投色,如蛾之撲火;而客之耽酒,若蟹之探湯。不知戕身損命;只曉取樂求歡。迷財更無程度;失節且有逾筠。致全身三宝虧殘且遍体百骸軟弱。少年未老,血氣先衰;壯嵗不強,精神早耗。蓋酒色財氣之害人甚矣;而身心性命之活世,短焉。自古迄今,人多难逃四墙;如斯若此,身都莫保三寶。堪愁,貪花乱酒之徒、终日昏昏;可嘆,使氣迷財之輩、常時碌碌。天地生我之身,不能立功蹟德、愧也何如;谷物養吾之命,未得希聖修道、愚哉奚似。吾勸人人,勿好色而投網;爾當刻刻,須修身而證真。
《海嶠鸞音 第廿一集》终
(下轉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