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7-9) 点击次数(930
《圍爐夜話》卷一「清」王永彬著

立身處世老三篇之《圍爐夜話》巻一「清代」王永彬  著

==={目錄}===  

011【勤以補拙  儉以濟貧】             012【交遊要學友之長  讀書必在知而行】

013【勤以補拙  儉以濟貧】             014【話說平常卻穩當  為人本分常快活】

015【處事常為別人想  讀書須得自用功】 016【信是立身之本  恕乃接物之要】

017【不因說話而殺身  勿為積財而喪命】 019【嚴可平躁  敬以化邪】

020【善謀生者不必富其家  善處事者不必利於己】021【名利不可貪  學業在德行】

022【古樸君子力挽江河  名節之士光爭日月】    024【心正則神明見  耐苦則安樂多】

025【人世滄桑  在人在天】             026【有才智者如渾金璞玉  為學者如行雲流水】

027【積善祛殃  磧財遺禍】             028【教子嚴成德  勿以財累己】

030【讀書無論資性高低  立身不嫌家世贫賤】031【鄉願盡盜德  鄙夫不知德】

032【勿為私己打算精明  要培子孫璞實渾厚】  033【明辨是非方能決断  不忘廉恥身自高潔】034【明辨愚和假  識破奸恶人】            035【權势之途如煙如雲  奸邪之輩謹神謹鬼】

036【不為富貴而動  時以忠孝為行】        037【己所不欲莫施於人  有过由改不失正道】

039【不論禍福而處事.平正精詳為立言】    040【不求空讀  而要務實】

041【遇事勿躁  淡然處之】                042【救人於危難  脱身於牢籠】

043【待人要平和  講話勿刻薄】            044【千里之途  始於足下】

045【貧賤不能移  富貴要濟世】            046【橋梓花萼以物喻理  秀才孝廉求名副實】

048【身教重於言教  晚輩學要認真】        049【守身不羞於父母  創綦勿貽害子孫】

050【待人不可勢利  習業萬勿粗心】        051【莫夜郎自大  要奮發圖強】

052【吃一塹長一智  莫到江心補漏】        053【壽有尽時天無尽  富貴有定學無定】

054【做事要問心無愧  創業需量力而行】    056【作文做人要平正  人品心術勿矯飾】

057【多讀有益書  少交無益友】            058【放眼讀書  立根做人】

059【持身貴嚴  處事貴謙】                060【財要善用  祿要無愧】

061【交朋友求益身心  教子弟重立品行】    062【君子重忠信  小人徒心机】

063【对己要严  片人要寬】                064【一言可招大禍  一行可玷終身】

065【處橫逆而不較  守貧穷而坐弦】        067【白雲山嶽皆文章  黃花柜珀乃吾師】

068【行善人樂我亦樂  奸謀使坏徒自坏】    069【以人為鏡吉凶可鑒  小河不察亦可覆舟】

070【謹守規模無大錯  但足衣食是小康】    071【休爭閒氣  處事良方】

072【讀書自有樂  為善不邀名】            074【知昨日之非  取世人之長】

075【敬人者人恆敬之  靠他人莫若靠己】    076【學長者待人之道  識君子修己之功】

077【奢侈慳吝俱可敗家  庸愚精明都能覆事】079【安分守成  不入下流】

080【物質享受要知足  德業追求無止境】    081【富貴效法公子荊  忠臣義士捨財命】

082【富貴必要謙恭  衣祿務需儉致】        083【作善有善報  作恶有惡報】

084【要心平氣和處世  勿設計机巧害人】    085【君子以名教為樂  聖人以悲憫為心】

086【勤儉安家久  孝悌家和諧】            087【忠厚足以興業  勤儉足以興家】

088【知蓮朝開而暮合  悟草春榮而冬枯】    089【自伐自矜必自伤  求仁求義求自身】

090【貧寒也須苦讀書  富貴不可忘稼穡】    091【勤儉蘊育廉潔  艰辛湅铸偉人】

092【存心方便無財能濟世 慮事精詳愚者成能人】093【閒居常怀振卓心 交友多說切直話】

094【有才若無有德若虛 富貴生骄奢淫敗俗】    096【凝浩然正氣 法古今完人】

097【一生溫饱而氣昏志惰 幾分饥寒则神紧骨坚】  098【愁烦中具瀟灑襟怀 暗昧處見光明世界】

099【裝腔作势百為皆假 不切實際一事無成】  100【心胸坦蕩可見光明境界 涵养正氣做到勿忘勿助】

102【求其理數亦难違 守其常變亦能禦】103【和氣致祥骄者必衰 從善者昌為惡者棄】

104【人生不可安閒 日用必須簡省】    105【秤心斗膽成大功 鐵面銅頭真氣節】

106【責人先責己 信己亦信人】        108【無执滯心始通達事理 不做作氣还本來面目】

109【心為主宰 死為美名】            110【有生資更需努力 慎大德也矜细行】

111【忠厚传世久 恬淡趣味長】        113【交友要交正直者 求教要求德高人】

114【解磷分爭即化人之事 講说因果亦劝善之方】115【發達福壽空命定 努力行善最要紧】

116【百善孝為先 萬恶淫為首】          117【享受減幾分方好 處世忍一下為高】

118【持守本分安貧乐道 凡是忍讓持久不衰】119【境遇無常須伺立 光陰易逝早成器】

121【河川學海而至海 苗莠相似要分清】    122【守身須严謹 養心須澹泊】

123【有德不在有位 能行不在能言】        124【稱誉易而無怨言難 留田產不若教習業】

125【先贤格言立身準則 他人行事又作規箴】126【身為重臣而精勤 面臨大敌猶奕棋】

127【以美德感化人 讓社會更祥和】        128【幸福可在書本尋求 創家立於教子成才】

130【孩子勿溺愛 子墮莫棄绝】            131【若成事業 不可無識】

132【有時勿忘無時 踏實勝於僥倖】        133【心静則明 品超斯遠】

134【讀書人貧乃順境 種田人儉即丰年】    135【講求正直 莫入浮華】

136【異端為背乎經常 邪說乃涉於虛誕】    137【亡羊尚可補牢 羨魚何如結網】

138【道本足於身 境难足於心】            139【讀書要下苦功 為人要為人好】

140【有错即改為君子 有非無忌乃小人】    141【交友淡如水 壽在静中存】

142【外事突來必縠思審處 家事瑕隙須忍讓曲全】143【聪明勿外散 腦体要兼營】

144【腹饱身暖人民所賜 學無長進有負人民】    145【勿与人爭 惟求己知】

146【依規做事要知規之所由 做事遵章莫要依垟葫盧】147【文章是山水化境 富貴乃煙雲】

148【察倫常留心细微 化鄉風道義為本】    149【骗人如骗己 人苦我也苦】

150【弱者非弱 智者非智】                151【功德文章传後世 史官記載忠与奸】

152【目閉可观心 口合以防禍】            153【富貴人家多敗子 貧穷子弟多成才】

154【苟且不能振 庸俗不可醫】            155【志不立則功不成 錯不糾終遺大禍】

156【退讓一步難處易處 功到將成切莫放鬆】157【無學為貧無恥為賤 無述為夭無徳為孤】

158【知过能改聖人之徒 抑恶揚善君子之德】159【詩書传家久 孝悌立根基】

160【徳泽太薄好事未必是好 天道最公苦心不負苦心】161【自大便不能長進 自卑則不能振興】

162【有為之士不輕為 好事之人非曉事】  163【為善受累勿因噎廢食 諱言有过乃諱疾忌醫】

165【賓入幕中皆同志 客登座上無佞人】  166【種田要盡力 讀書要專心】

167【要造就人才 勿暴殄天物】  168【和氣以迎人 平情以應物 師古相期許 守志待時机】

169【今日且坐矮板凳 明天定是好光陰】170【苟無良心則去禽獸不遠 不行正路則行荊棘之中】

172【先天下之憂而憂 樂天下之樂而樂】  173【人欲死天亦难救 人求福惟有自己】

174【薄族者必無好兒孫 恃力者勿逢敵手】175【為學不外静敬 教人先去骄惰】

176【知己乃知音 讀書為有用】        177【以直道教人 以誠心待人】

178【粗糲能甘 纷華不染】            179【性情執拗不可以謀 机趣流通始可言文】

180【凡事不必件件能 惟与古人心心印】181【人生無愧懟 霞光滿桑榆】

182【創業艰难 毋負先人】            183【生時有濟於鄉里 死後有可傳之事】

184【齊家先修身 讀書在明理】        185【積善者有餘慶 多藏者必厚亡】

187【讀書不可知足 接物不可求備】    188【有守与有猷有為並重 立言与立功立德並傳】

189【殷殷求教 津津有味】            190【真涵养有真性情 大見識出大文章】

191【為善要講讓 立身務得敬】        192【是非要自知 正人先正己】

193【仁厚為儒家治術之本 虛浮為今人處世之禍】194【大義之忍 並非不怒】

195【我為人人 人人為我】            196【富貴應讀書積德 愚少宜親賢事長】

197【五倫為教然後有大經 四子成書然後有正學】198【意趣清高利祿不動 志昂遠大富貴不淫】

199【势家女公婆難做 富家兒師友難為】200【錢能福人也禍人 藥能生人也殺人】

201【身体力行集思廣益】             202【耕读乃能成其業 仕宦亦耒見其榮】

203【儒者多文為富 君子疾名不稱】    204【神閒氣静 智深勇沉】

206【益友肯規我這过 小人必徇己之私】207【行嫁禮不必厚 待子孫不可寬】

208【事觀已然知未然 人盡當然听自然】209【觀规模之大小 知事善之高卑】

210【君子尚義 小人趨利】            211【水心謹慎必善後 高自位置难保终】

212【勿以耕讀為富貴 莫以衣食逞豪奢】214【富而不懂佈置則恥 宮而不諳管理亦羞】

 

《圍爐夜話》卷一

011【正大光明教於幼  憂勤惕厲檢於心】

    教子弟於幼時,便當有正大光明氣象;檢身心於平日,不可無憂勤惕厲功夫。

〔譯文〕

    教导晚輩要從幼年時開始,便培养他们凡事應有正直、寬大,無所隐藏的氣概;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反省自己的行為思想,不能没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礪的修養。

〔評語〕

    一個人的成功与失敗,往往決定於他的人格。而人格的形成,又往往決定於童年的教養,因此,教養孩孑必須自幼時,便培養他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光明磊落的人格,以及一種正直寬大的胸怀;那麼長大以後,無論在何種境況,也總能保持一種壅容大度的氣質。

 

    為人在平日的生活中,便要養成隨時自我反省的修養,所謂''為人謀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總可以由身心兩方面來反省;所作所為,是否有怠惰而不夠勤奮的地方呢?如果有這種現象,而还不覚得憂心,若不是对不起别人,就是对不起自己的生命了。

    所思所想,是否缺乏自我砥礪的警惕呢?如果有這種情形,那麼便失去了向上的生命力,没有進步便是退步。怎可不隨時伺我警惕呢?本篇前段言幼童的教養,後段言成人的修養,皆由內在要求起,十分重要。

 

012【交遊要學友之長  讀書必在知而行】

    与朋友交遊,須將他好處留心學來,方能受益;对聖賢言語,必要我平時照樣行去,才算讀書。

〔譯文〕

    和朋友交往共遊,必須仔細观察他的優點和長處,用心地學習,才能領受到朋友的益處。对於古聖先賢所留下的話,一定要在平常生活中依循做到,才算是真正体味到書中的言語。

〔評語〕

    朋友往往是很好的老師,怎麼說呢?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他的長處和短處,短處是我的借鑒。交朋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漫不經心地交朋友,或是只交一些酒肉朋友,很可能只學到朋友的短處,而學不到朋友的長處。如此一來,自己不但毫無長進,反而日漸退步,交朋友便成為有害的事了。因此与朋友交往,不要只想在一起遊玩,应在言行举止中,觀察朋友的長處,誠心誠意地學習,不好的不該學,那麼無論什麼朋友,对自己都是益友了。

 

    我们讀書,对古聖先賢乃至當代聖賢的言語,如果只是口涌心唯,而不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實踐的話,並不是真正得到讀書的好處。待人處世中,才是真正的''讀書''。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不能活用書中的知識,成為日常生活的智慧,难免也會變成不知變通,迂腐守舊的''冬烘先生''了。

 

013【勤以補拙  儉以濟貧】

    貧無可奈惟求儉, 拙亦何妨只要勤。

〔譯文〕

    貧窮得毫無办法的時侯,只要力求節儉,總是还可以的。天性愚笨也没有什麼關係,只要自己比別人更勤奮學習,还是可以跟得上别人的。

〔評語〕

    人难免有潦倒的時侯,這倒不一定關乎才能。有時時局動盪,有時怀才不遇,有時甚至經商失敗,都可能教人變得十分貧穷。貧窮的日子長短不定,如果不節儉,很可能連短時間的貧穷也捱不下。所以人處貧困中更要節儉,再慢慢謀求寬裕之道:只要認真做事,總能勉強过活,而不至在貧穷的逼迫下失了正道。

 

人一生下來,有的人天資聪穎,举一反三;有的人卻天资愚魯,不能一下子把很多事情學好。天資愚魯並不是绝对的,因為人的聪明有先天的能力,也有後天的經验。有的人先天的條件很好卻不知後天的努力,再好的天賦一旦荒废,和愚魯的人也無差别。有的人天資雖不好,卻努力勤學,不断充實伺己的經验,聪明的人做一遍,他做十遍,以後的成就卻比聪明而不學的人大得多。這就說明了努力和勤奮的重要性。

 

014【話說平常卻穩當  為人本分常快活】

    穩當話,卻是平常話,所以听穩當話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無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譯文〕

    既安穩又妥當的言語,經常是既不吸引人也不令人驚奇的,所以喜欢听這種話的人並不多。一個人能守本分,不希求越分的事,便是最愉快的人了。只可惜能夠安分守己不妄求的人,也是很少的。

〔評語〕

    講話并不是表演,因為講話最重要的是平實与可靠。但是平實与可靠的話就像土地一般,不會引人注目,不过,無論走到哪里都要踩著它,否則就會跌倒。吸引人的話,往往新奇,誇張,所以讓人驚奇、讚歎,但是未必可靠。就像空中樓閣,看來迷人,一般人都喜欢听虛妄的話,而不喜欢听平實的話,因為平實的話往往缺乏刺激味。

 

   人生在世都希望过得快活,很多人總以為要有高樓大廈,轎車美人,才算快活,因此違法犯纪,使得原本快活的生活,變得不快活。即使没有做出違法的事,但是心中的妄求無數,也把原本可以快活的心境弄得疲憊不堪。如果能安守自己的本分,一步一步提升生活的品質和境界,那才是既穩妥又快活的。因為,没有妄想來擾乱生活,便不會做出任何逾越法纪的事,讓他人及自己的親人受苦。可惜很多人並不會如此想。

 

015【處事常為別人想  讀書須得自用功

    處事要代人作想,讀書須切記用功。

〔譯文〕

    處理事情的時侯,更多替別人著想,看看是否會因自己的方便而使人不方便。讀書卻必須自己切實地用功,因為學问是自己的,别人並不能代讀。

 

〔評語〕每個人都容易成為一個利己的人,而不容易成為利他的人。但是處世久了,當可以瞭解,並不是每一件事都需要斤斤計較。有時處處為己,不見得能快樂,也不見得能佔到多少便宜,反而招人怨恨。因為人在為己時,往往侵犯甚至破坏了他人的利益,别人遭受了損害,即使不報復,也會心存怨恨。何況,天下的事难以預料,今日你不给別人方便,他日别人逮到机會,也不予你方便。所以做人要寬厚,多為他人著想,能幫助他人的時侯,不要吝於伸出媛手,至少,也要無愧於心。

 

    讀書是自己的事,讀的好,學問是自己的;讀的不好,別人也無法幫你讀。但是,''學问為濟世之本'',學問不扎實,任憑理想多高,也無法實現,即使有再好的机會,也没有能力把握住。父母、親戚、朋友,雖然能在各方面扶助自己,但是唯有讀書,是他们幫不上忙的;因此,一定要切實地要求自己讀好書,才能談自我實現与服務社會。

 

016【信是立身之本  恕乃接物之要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無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終身可行也。

〔譯文〕

    一個''信''字是吾人立身處世的根本,一個人如果失去了信用,任何人都不會接受他,所以只要是人,都不可没有信用。一個''恕''字,是与他人交往時最重要的品德,因為恕即是推己及人的意思,人能堆己及人,便不會做出对不起他人的事,於己於人皆有益,所以值得终生奉行。

 

〔評語〕

    《說文》上对''信''的解釋是''人言也, 人言則無不信者, 故從人言。''由此可見''信''就是人講的話,不是人講的話才會無''信''。一個人如果無''信''別人也就不把你當人看待,那麼,你又有什麼颜面和别人交往呢?我们都說,没有信用的人就是没有人格的人,没有人敢和他交往,因為怕自己付出精神會換來謊話。没有信用的公司,更是没有人敢和它做生意,免得受騙。一個人要在社會立足,''信''是多么重要, 所以說它是立身處世的根本。

 

    ''恕''是推己及人的意思。人在社會上做事,不能只為自己的立場著想,總要把自己和別人的境況互調想過,才能客覌地處理事情,既不會伤害別人,也不會判断不公。許多事都是要許多人合作才能成功,而''恕''便是許多人在一起不會產生糾紛和摩擦的潤滑剂,所以說它是与人交際最重要的修養,值得终生奉行。

 

017【不因說話而殺身  勿為積財而喪命

    人皆欲會說話,蘇秦乃因會說而殺身;人皆欲多積財,石崇乃因多積財而喪命。

〔譯文〕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極佳的口才,但是戰國的穌秦就是因為口才太好,才會被齊大夫派人暗殺。人人都希望自己能積存很多財富,然而晉代的石崇就是因為財富太多,遭人嫉妒,才惹來殺身之禍。

〔評語〕

    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能言善辯,遇事能滔滔不绝口若懸河。殊不知,凡事皆有兩面,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謂''匹夫無罪, 怀壁其罪。''口舌之利,利於刀槍,討好這一邊的人,不見得能討好那一邊的人。這邊人捧場,那邊的人卻可能要拆台。山上被砍伐的树,多半是有用的树木;而得以倖免的,反而是那些無用的树木。古人說:''沉默是金'',會說固然好,不會說也不錯,至少不會得罪人。有時語言很难講得周全,有些話多說無用,有些話不如不講。所謂''時然後言'',才是言語的妙用。

 

    天下人都以為錢愈多愈好, 殊不知''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因爭''錢''奪利而失去性命的事, 隨處可闻。錢多的人,固然享樂,卻要時時提防別人來偷,不但疑神疑鬼,又睡不安枕,付出的代價相當大。所以財多不見得好,財少或許人生反而能过得愉快些。

 

019【嚴可平躁  敬以化邪

    教小兒宜嚴,嚴氣足以平躁氣;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譯文】

    最好用嚴格的态度教导小孩子,因為小孩子心思頑皮毛躁,不能定下心來,嚴格的态度可以壓抑他们浮動的心,使他们安靜地學習。对心思不正的小人,最好以尊重而謹慎的心待他,因為小人心思邪曲,如果尊重他的人格,也許他會想保有我们对他的尊重,而放棄邪僻的想法。如果不行,以謹慎的态度和他相處,至少不會蒙受其害,所以說謹慎的心可以化解邪僻的心。

 

〔評語〕

    小孩子的心性總是頑皮的,若不以嚴肅的态度教导他,他會以為你和他玩,不會認真去學習,也不會將所學記在心里。所以教导孩子态度要嚴肅,讓他感受到認真的心情,才會安安静静地好好讀書。

    对待小人千萬不可持鄙視的态度,因為小人的心思已經邪僻,再受人轻視,他就更有理由去做邪僻的事了。倒不如尊重他的人格,也許,他會為了想保有別人对他的尊重,不再做出受人輕視的行為。一個人會做出受人輕視的事,必然是他先看輕自己。如果因為我们对他的重視,而喚起他的自尊心,那么,他就不會再做出讓自己和別人輕視的事情了。

 

020【善謀生者不必富其家  善處事者不必利於己

    善謀生者,但令長幼內外,勤修恆業,而不片富其家;善處事者,但就是非可否,審定章程,而不必利於己。

〔譯文】

    長於維生計的人,並不是有什麼新奇的花招,只是使家中年纪無論大小,事情無分内外,每個人都能就其本分,有恒地將分內的事完成。這樣做雖不一定能使家道大富,卻能在穩定中成長;長於辦理事務的人,不一定有奇特的才能,只是就事情如何才能完成,在可行与不可行處加以判斷,訂立一個辦理的規則和程式,而且,並不一定要对自己有利益才去做。

 

〔評語〕

    所謂''善謀生者'',不一定是善於積財富的人,因為,要維持一家的生計,最重要的是要有恆業。任何事,無分大小,只要有恒心,總能由小到大,逐步擴展,走向充裕。總不至於像一些投机者,今日做這,明日做那;今朝穷極奢侈,明朝露宿街頭,就不能稱為''善謀生者''了。此外,一家之中無論長幼,都要勤劳工作,不可有怠惰吃食之人,否則,為之者寡,食之者眾,縱有家產也維持不久這也不是''善謀生者''。

 

    通常,一伴事務要處理得當。一定要就事務的本身加以分析,從事物的開始、中間到結束,都要有一個可循的脈絡,訂下進度章程,以及必須依循的规則,如此才能將事情處理得完善。。尤其不可抱著自私自利的态度,否則便會失之主觀,因人害事。不但事情無法做好,自己也可能毫無好處,這就不是''善處事者''。善處事者,必能公正無私,就事論事,因此處處都能為事情的本身著想,自然能圓滿處事了。

 

021【名利不可貪  學業在德行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為禍;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生資之高在忠信,非關机巧;學業之美在德行,不仅文章。

〔譯文〕

    得到不該得的名聲与利益當初以為是幸運,终究成為災害;最难以忍耐的貧穷和困厄,若能咬紧牙關忍耐度过,最後一定會苦盡甘來。人的資質高低,在於对任何事是否尽心有信用,並不在於善用机變与心思巧妙;讀書讀得好的人,也不仅在於文章美妙,而主要在於他的道德高尚,品行美好。

 

〔評語〕

    一個人能成名,必定有其过人之處,不然,也难擁有因此得名的長處;一個人能獲利,必然是他曾付出血汗与努力,否則他憑什么得到利益?所謂''名之不宜得者'',就是自己設有具備相當的長處和優點,不足以得此名聲;而''利之不宜得者'',即是自己並未付出相當的努力,不足以得此利益。然而,安然受之,或以不正當手段得到,那么,這些名与利,表面看來是福氣,终究會成為禍事。

 

    為什麼呢?因為古人說名實須相符,本身没有擔當此名的優點,日久天長,终會被人識破。原以為天才,竟是膿包;原以為善士,竟為骗子。到時,美名變為臭名,豈不是''福终為禍'',

利益不該得,卻去爭取了,付出更多心血的人必然不容,或者私下報復,或者公開訴訟。即便不如此,''取他一分, 还他一兩''。因果關係也不無道理。

  

 人處穷困,固然难耐,然而古來偉人初處困穷最後能夠發達的原因,多為能耐过這段困穷的日子。因為困穷時,最能砥礪一個人的志節。所謂''勞其筋骨,饿其体膚,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能耐得住困苦,足見其心志坚強。《易經》中說''否極泰來'',也正是''苦盡甘來''的意思。

 

    人天性的資質不同,机智巧妙的人不見得天資就高。因為机智巧妙的人如果心怀不軌,反倒成為社會的禍害,那又有什麼好處呢?不如愚魯此卻能忠厚待人的人,這些人多少能為社會增加些好處,由這點看來,這些人的資質反而較前者為高。

同樣的,讀書讀得好的,並不見得就是那些文章写得好的人,因為讀書是學做人的道理,有些人文章雖美,品德卻很差,又怎么能算是個讀書人呢?不如那些書雖讀得不多,卻通曉人情事理的人。當然,若能兩者兼得,那是最好不过了。

 

022【古樸君子力挽江河  名節之士光爭日月

    風俗日趨於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樸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喪其廉恥,漸至消亡,安得有講名節之大人,光爭日月。

〔譯文〕

    社會的風氣日漸奢侈浮華,這種現象愈來愈變本加厲,一直没有改善的跡象,真希望能出现一個不同於流俗而又質樸的才德之士,大力呼籲,改善现有的奢靡風氣,使社會恢復原有的善良質樸;世人已逐漸失去清廉知恥的心,再這樣下去,總有一天會完全不知廉恥,如何才能出現一位重視名誉和氣節的有德之士,喚醒世人的廉恥心,作為世人的榜樣呢?

 

〔評語〕

    社會上大多數的人,往往隨俗沉浮而不自觉。古代人重視道德与氣節,贤人的提倡、教化,能使眾人群起效尤。然而,现代社會經濟的發展,眾人雖受教育,卻未必能抗拒社會的潮流和誘惑。在這個時代,就更需要有清醒的腦子、廉潔的心性与大無畏的勇氣,由濁转清。

   

''廉''是不該取的不取, ''恥''是做了不正當的事會感到慚愧; 然而, 社會上卻有人為自己欺骗的行徑而沾沾自喜。所謂''笑貧不笑娼'',人心的墮落才是最可悲的,因為人失去了羞恥心,便与禽獸無異;全社會的人若失去了羞恥心,便成為禽獸的社會。如何才能有''君子''再堤倡崇尚氣節、重視名誉的社會道德呢?如果真能如此,他承前啟後的功勞,足可与日月爭輝了。

 

024【心正則神明見  耐苦則安樂多

    人心統耳目官骸,而於百体為君,必隨處見神明之宰;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兩眉為草眼橫鼻直而下承口乃苦字也),知终身無安逸之時。

   

〔譯文〕

    心統治人的五官及全身,可以說是身体的主宰,一定要隨時保有清楚明白的心思,才能使見闻言行不敢出錯。人的臉是合眉、眼、鼻、口而成形,若將兩眉當作部首的草頭,把兩眼著成一橫,鼻子為一豎,下面承接著口,恰巧是一個''苦''字。由此可知,人的一生是苦多於樂,没有安閒逸樂的時侯。

 

〔評語〕

    古人講''存天理, 去人欲'',專在一個''心''字上下工夫。若以全身器官比喻為百官,心便是君王。君王昏昧,朝政必然混乱,天下就會大乱。君王若清明,朝政必然合度,天下就會太平。所以要時時保持''心''的清楚明白, 行為才不會出差错。

 

    人總是喜欢追求快樂,但是,明明是''苦''字就写在脸上。若是以為人生原本當樂,那么自然感到生命中許多逆境實是苦不堪言;若能想人生本是苦多於樂,反而能在逆境中勇於承擔,不以為苦;在順境中不滯不迷,小得即樂。

 

025【人世滄桑  在人在天

    伍子胥報父兄之仇,而郢都滅,由包胥救君上之难,而楚國存。可知人心足恃也;秦始皇滅東周之歲,而劉季生,梁武帝滅南齊之年,而侯景降,可知天道好还也。

  

〔譯文〕

春秋之伍子胥,為報父兄之仇,誓言滅楚,终於破了楚的首都郢,鞭仇人之尸。而當時的申包胥則發誓保全楚國,终於獲得秦軍救緩,使楚國不致滅亡。由此可見,人只要決心去做,一定能辦得到。秦始皇滅東周那一年,滅秦立漢的劉邦也出生了;梁武帝滅南齊的那一年,歸降梁武帝的侯景,後來也反叛梁朝。可見天理迴圈,報應不爽。

 

〔評語〕

    伍子胥復仇,申包胥救楚,在一般人眼中看來都是極难的事,幾乎不可能。他们當初只是一心想去做,後來真的成功了。可見人心的力量非常可觀,能使近乎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所以,天下之事在乎人為,端看是否有心,而不在事情的难易。

 

    秦始皇滅東周國祚時,漢高祖劉邦同時出生;梁武帝滅南齊恃,侯景前來歸降。這都說明了天下事明來暗往,佔他一分,終要还人一分。縱然能一時骄橫天下,天道终會教你異日傾敗。所以,得饒人處且饒人,今日你不饒人,他日別人也不會饒你啊!

 

026【有才智者如渾金璞玉  為學者如行雲流水

    有才心韜藏,如渾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為學無間断,如流水行雲,日进而不已也。

〔譯文〕

    有才能的人必定勤於修養,不露鋒芒,就如未經提煉、琢磨的金玉一般,雖不炫人耳目,但日久便知其內涵價值了。做學问一定不可間断,要像不息的流水和飘浮的行雲,永遠不停地前進。

 

〔評語〕

    真正有才能的人,絕不會自我炫耀,也不會故意賣弄。凡是善於自誇自露的人,多是一些淺薄之徒,未必有真才實學,所謂''整瓶水不響,半瓶水有聲'',就是這個道理。有才能的人,根本没有時旬自我誇耀,因為他的時闻都用來充實自己。無才的人經不起考验,有才的人卻是''路遙知馬力'',日久愈見其才。

 

    學問不是一朝一夕即可獲得,要像流水不息,行雲不止,活到老學到老,永不终止。不該像傾盆骤雨,或陽春白雪,三日而消,终不能成大器。俗語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想要學有專長,就更需要有恒心与毅力了。

 

 027【積善祛殃  積財遺禍】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可知積善以遗子孫,其謀甚远也。賢而多財,則損志;愚而多財則造過。可知積財以遺子孫,其害無穷也。

〔譯文〕

    凡是做很多好事的人家,必然遗留给子孫許多的德澤;而多行不善的人家,遺留给子孫的只是禍害。由此可知多做好事,為了子孫留些後福,這才是為子孫著想最長遠的打算。贤能卻有許多金錢,這些錢容易使他不求上進而耽於享樂;愚笨卻有許多金錢,這些金錢只有讓他增加更多的过失罢了。由此可知將金錢留给子孫,不論子孫賢或不賢,都是有害而無益的。

 

〔評語〕

    若是不從因果報應來論子孫的禍福,而從社會的立场來看,凡是多做善事的人家,必遞許多人所感激,子孫即使遭受困难,人们也會乐意幫助他。反之,多行惡事的人家,怨恨他的人必然很多,子孫將來遭人迫害的可能性甚大,更別談困难時有人幫助了。其實為福為害,亦賴教育,積善人家教导子孫以善,子孫必然多正直,發達自可預期。積恶之家教子孫以恶,子孫必多邪曲,其傾敗自然也可以預知。

 

    贤能的人而有許多金錢,容易受物質的迷惑,以致耽於逸樂,意氣消沉。反之,遇昧的人有了金錢,更容易去從事非法的勾當,甚至危害大眾;倒不如錢少一些,才没有''力量''違犯什么大的过失。由此可知,遗留財富给子孫,無論子孫賢与不賢,都是有害而無益,倒不如留''德''给子孫,設想更為周到。

 

028【教子嚴成德  勿以財累己

    每見待子弟嚴厲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敗行。則父兄之教育所係也。又見有子弟聰穎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转為上達,則父兄之培植所關也。人品之不高,總為一利字看不破;學業之不進,總為一懶字丟不開。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當大權,其感尤速;财足以累己,而以有財處乱世,其累尤深。

 

〔譯文〕

    常見对待子孫十分嚴格的,子孫比較容易成為有才德的人;对子孫太过寬容的,子孫的德行大多敗坏,這完全是因為父兄教育的關係。又見到有些後輩原為十分聰明,卻突然做出品性低下的事;有些原本平庸愚鲁,倒成為品德很好的人,這就是在於父兄的栽培教養了。一個人品格之所以不清高,總是因為無法將一個''利''字看破; 而學問之所以不長進, 就是因為偷懶不精勤的緣故。能以道德感化他人的人,若身在高位而有威權,那麼,要感化眾人趨於正道就很快了。財富多到足以拖累自己的人,若處於不太平的時代,錢財的拖累就更嚴重了。

 

〔評語〕

    教育是要教导孩子好的行為,在孩童成長的時期,还不能分辨善恶是非,如果太过寬容,會导致他在善恶的分辨上不夠清楚。原諒孩子的小过错而不求全責備,那么他會認為無所謂,下次又犯同樣的错誤,最後將成為敗坏德行的主因。

  

 反之,若從小严格督导,小过必懲,小善必揚,長大便成一善恶分明,嫉恶揚善的有德之人,這全看父兄的教育态度。聰明者忽入下流,愚魯者轉為上達;正如種树,幼株雖美,不细心加以栽培,最後树木也會長得蕪雜不堪。反之,幼株雖劣,若能晨昏灌溉,小心扶持,也能長成枝幹皆美的良材,因此資質稟賦並非絕對重要,後天的教養对一個人尤其重要。

 

    ''人到無求品自高'',心中放不下一個''利''字,等有利可圖之時,难保不會受誘惑而失了人品。求學是很辛苦的,若不能勤奮,再聰明的人也難以成功,因為他不肯學,有德者若能居於權威的位置,影響的範圍大了,可以施行很多措施奖掖道德,自然就很容易感化人了。錢財在平時處理起來就很累人,既想得之,又要保之,若是在乱世,没有法律保障,恐怕惡人都想謀奪了。不仅累人,还要招禍呢!

 

030【讀書無論資性高低  立身不嫌家世贫賤

    讀書無論資性高低,但能勤學好問,凡事思一個所以然,自有義理貫通之日;立身不嫌家世贫賤,但能忠厚老成,所行無一毫苟且處,便為鄉党仰望之人。

〔譯文〕

    讀書不論天賦的資質高或是低,只要能夠用功不断地學習,遇有疑之處肯向人請教,任何事都把它想個透徹為什么會如此,终有一天能夠通曉書的道理,無所滯礙。在社會上立身處世,不怕自己出身貧穷低微的家庭,只要為人忠實敦厚,做事穩重踏實,所行所為没有一絲隨便或違背道義之處,便足以為家鄉的父老所看重,而成為眾人的榜樣。

 

〔評語〕

    不論天賦的資質如何,若依照學習的理論來說,人的腦筋要不断的刺激。此外,''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遇到疑难處,更要不恥下問,否則,將成為全盤瞭解问題的障礙。同時,也要多多思考,試想自己解決问題。長此以往,自然有一天能把所讀过的書融會貫通而運用自如了。所謂''英雄不怕出身低'',在社會上做人,最重要的是信實穩重,不做不該做的事。正直做人,乐於公益,自然為鄰里所器重,哪怕出身低呢?

 

(下轉卷二031---06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