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2) 点击次数(1054
《玄音合刋》卷四

《玄音卷四》

關聖天皇示   戊申年六月初一日(1968)

【論證佛仙神之道】

天道昭垂立   以道度世人   世人明道範   一一見道真   世人不自覺   六道转污塵

慾海凡夫子   以道立己身   道在虚無有   一覺悟前因   悟得本來者   心明性亦真

不得悟本來   來去沾俗因   能了澈了悟   佛聖亦仙神   神仙佛同体   本体同是人

慧悟澈真覺   分别在元神   一得之微者   一道见性真   我今論佛道   佛了夙世因

相無異相样   空不着於心   般若能现示   自断六塵根   蓮生九品上   片片不沾塵

 

如來受空戒   净土往西生   人能如斯样   便證佛道登   再論神仙道   仙家若閒雲

虚实两不若   心静若無雲   寂寂無境界   化幻道之真   身心無一物   慈悲现諦身

我無先我者   人我两不分   玄機從此立   飘飘若不闻   人能如斯習   便證大羅行

後論为神道   神道易當行   德沛人間世   專誠抱道心   身心两合道   善願極应行

有志道中趣   守道苦亦甘   不闻名和利   不重伪黃金   人能立斯願   抱一可神登

 

末論人道者   最要聖贤心   五常和八德   禮義要常箴   先聖遗訓者   刻刻要恒心

克己復禮用   玄妙道中尋   为人能若此   非聖亦仙神   天地三才配   人從苦自甘

论道如何得   骤看如尋針   细研道中理   從淺可入深   再從玄奧看   妙道可追尋

尋至有所觉   觉悟更见真   人人成佛道   佛道人之心   人人成仙道   道亦人之心

人人成神道   神在人之身  身心两觉者 便證佛仙神,我今细说道之理,願行聖道会全真。

 

靈侯大帝示   戊申年六月廿四日(1968)

一道之微 非親行而不覺

正信仍須要力行   玄真妙理去追尋   经典般般多至宝   仙聖銘言有南针

迷途俗世般般在   身登彼岸自明心   力行工見功勳積   超然到達上九层

    学道者正信多而力行少,一道之微,非親行而不覺也,今日之世,信道之士,每以为得一念而信於道者,則仙聖可期也,豈知一道之道,猶一途也,途中雖坦途,若不行之,則千百年猶在原處也,有行而不力者,則缓慢於途,踌躇不進,有者中途則止,欲登被岸,非力行之不可達也,行者工也,信者念也,能身体力行,行而不倦,則工愈精而念更篤。

 

篤行双全,真乃自现,工行而不断,功勳亦累積,则真抱还原,九天之内任遨遊也,倘修道者,只知正信而不能力行,或行而不坚,則成果之因,當属寥寥矣。信学行三者,猶貴乎於真行也,今午吾赴兜率宮,謁於  道君,道君嘱曰,如赴玉清别舘,应将信行二字。勉於玄門諸子,既受道命,當不敢辞。故将

太上之意,以勉諸子与於一道矣,並謝諸生祝賀之忱。

 

柳天尊示   戊申年八月十五日(1968)

宝誕訓詞

 

 

今夕蒙  恩師不棄,更感  天帝之恩,更復感同門在此三界之中,以熱誠之念,为吾祝慶,实深感愧矣,吾以一含靈者,得天地之氣,培元返璞,幸成一道。自愧無才無德,历隨   呂師宏法阐教,數百年來,未敢以得獲天恩为幸。

 

呂師之願宏矣,以吾之志願,只願得其微末以尽一道之心而格於人心矣。  天帝曾以封誥於吾,並受天職,吾仍愧不敢受之,此次为三次之天命。  吕師諄諄嘱咐不可抗命,故拜而受之,惟只受  天銜而不受公職,得   天帝邀准,仍隨   呂師玄門化教,天恩易得,志願难求,吾門之中,不少同門者得受天恩天锡天祿。大不乏人,三才之内,呂門子弟充公職者亦至多,吾一向以清虚自抱,故不敢拜天命矣。

 

列位後学則不同矣,汝等均有夙世之因,今生之缘,人道之道,理应勤奮以進,勿論所成何果,修真自我,以为三才之用,末劫期已近,更应竿頭百尺,以進玄功,别舘諸後学,成就亦佳,吾亦欣慰,除向列位致萬分感謝外,並祝同門同道同勉矣。

附錄

列仙聖致賀詞:

呂祖先師致賀詞:

萬物含靈者    均能成道中    天地有造化    化造陰陽功

一点真元炁    三才建勳功    今逢柳仙壽    与眾同祝恭

靈侯大帝代

中天聖主致賀詞:

终南了道一仙翁   濟世为怀立道功   中天封誥天尊位   三辞三卻也從容

真功久在留三界   相助玄門妙道中   呂帝門中多弟子   一致推崇柳仙翁

龍显津鎮壇代同門仙神致祝詞:(即景)

風雲雷雨賞中秋  秋月如鈎(是年月蝕) 三才同頌天尊寿  玉壇恍惚似瓊摟  一点靈犀透

真元应運留    師門一柱石  砥柱是中流  造化天地啓  度世上慈舟  諄諄教誨同門後

豐功偉绩不望求   玄門之模範   道侣之真修   仙神同颂祝   祝寿祝千秋。。。。。

 

呂祖先師示   戊申年九月初三日(1968)

再論外修为主 內煉为副之理

入世应從出世修   混元一炁道真留   性命双修仙佛体   外功盈满内自求

韶華已逝,转瞬一週,光陰恰如白駒过隙,人生易老,草木有四時,天地有四季。由少至老,由生而滅,莫不循环因应,川流不息,以应天地,道在天地之中,憑化造之机,应因果之缘,合先後天之數,取眾生之智慧,导以玄宗。助其離造化,夺天地机。了性命,辨陰陽,越五行,破情欲,明心性,还原復始,一真在抱。

 

    了後还先,在了道之中,应修真果,修之起源,莫不從外修造起,內煉在我,我有真假之我,真我现,则功勳三千,罔絲厘过,在陰陽交错之中,亦能化造。由溫養而结聖胎,直闯玄关大道。假我现,則陰陽淆乱,太極颠倒,情慾横生。倘外功不坚,内助法門,勢难真在,是故玄門阐教天下道場,靡不以外修为主,内煉为副。外之範圍廣大,既可随缘应化,又可凝合行功,合一道之誠以助真行,惟是内修之門,只求於己,至曰外煉盈满而内修仍未備者,大可補助之,倘塵海了缘,而外修仍不備,则無可为也。

 

    本舘已成立二週年矣,雖未具显著之成就,但善德之功,明乎於一道者,亦大不乏人,故天帝晋封  柳仙,以酬其勳劳阐教之意。惟是教化全真,非朝夕可能著效。一心一德,拾级而登,抱願弥坚,常存道本,入世雖曰数十春秋,能了然出世者,則千秋萬載,道炁長存也。兹值二週年之日,以内外双修之理阐述之。俾諸門人行道立德,修身養性,未來艰巨正多,更应勉力從一道之真,而了此真道也。

     附錄

柳天尊訓示: 

恩師垂訓     金石良言     外内阐明     訓勉後先

天恩浩蕩     愧不敢辞     願同眾子     勉道勉旃

 

呂天尊示    戊申年九月初九日(1968)

自我修行概述

庸才自愧俗塵中   只知一道在中庸   少小曾随儒宗学   中年慕仰道中風

一生好善嫌邪恶   半世功名未得通   俗世每多情欲客   日如偏重古人風

清初入漢施殘暴   幾許公卿又鑽逢   多財又好沽名弔   显贵又偏博孔通

富贵双收防命短   又向南山邀寿功   富者日進千萬斗   贫穷餓殍輾道中

金陵粉黛天不夜   幾多貧病怨蒼穹   我志未成人亦懶   尽观情欲俗塵中

心境了然忘我体   丹心只付一玄宗   立志願为天地溺   誓儆愚顽振道風

 

修行矢志真煅煉   日須三省在吾身   一願真誠通上格   蒙師指点脱塵红

末世澆漓多变幻   帝恩深重在玉宮   若問修真功幾許   我觉毫厘未尽通

外内两門多恍惚   只憑一炁達蒼穹   所謂得一一真在   奚分俗世論勳功

諸生均属玉門子   理应明瞭妙玄宗   既感諸生今祝我   我祝諸生到蓬莱

修真皆是般般苦   苦尽还來始见功   受苦不覺真自覺   真元不讓苦來磨

一智一慧由己出   千錘千練不生魔   寂至無甘亦無苦   至此般般不用磨

璞玉已成真器在   反璞歸真又如何   奉劝玉門先後子   慢走一道细推摩

附錄

呂祖先師祝詞---並訓示:

真仙忠孝两相全   衛道不分势与權   浩炁全真留三界   三清一聚石为穿

    日如乃晚近之成道者,一真在抱,浩炁長存,上得青天之精華,下獲纯陰之潔本,乃得陰陽之真燮,進於玄妙之門,尤以耿耿之心,代天宣化,誠眾仙之中,不可多得者,抱真见真,守真自真。二百餘年中,頓成真觉,实为近世之佼佼者,後学者应为之鑑也。

    並錄

柳天尊訓示:

真仙道義实深長   從來仙聖不宏揚   今夕能揮真理显   自我從頭説一章

般般皆是金石語   现身說法道之長   惟願眾生多熟讀   也可增加妙理揚

 

呂祖先師示    戊申年九月二十日(1968)

釋纯陰之義

    前据本舘柳監護所称,本門子弟有不明純陰之别,純陰者何,人之身也。既有先後之天,乃有陰陽之别,先天謂之陽,後天謂之陰,修道之士,得其纯陽者,则入聖道,陰者,後天之神也,俗謂之为陰神,人既滅度,陰陽则分,两不相合,是故难登聖域之途,此俗世所知之也,但修真之士,每得真陽真陰而離俗世者,以此修行,则格於神道。而得纯陽纯陰者,又大不同也。天地化造,不離陰陽。純陽一語,固不待釋矣,而純陰者何?陽極而陰则生,陰極而陽又至,易曰:「四時序天地」,陽尽而陰生陰極而陽反。不观乎夏至則陰生,冬至陽生,四時有序。

    陰陽同燮,純陰不同於真陰。更不同於陰神之謂,日如真仙在煉道期中,外功均厚,而内煉者未臻至善,故其末道,再煉真功,由真陰化为純陰,由純陰转为正陽。晚近諸仙,多由此進,吾門子弟,有習内修者,有得外功者,習內之士,何不明乃尔耶。兹篇所述,乃釋群疑,願眾参悟,勿以一陰之理而曲於一道也。

 

呂祖先師示    戊申年十一月十五日(1968)

月必當頭 人不自知 真之所在 眾生不覺

戊歲當頭月   圆時亦有缺   学道見玄真   即習有佳劣   天地造化時   化造同相绝

人性本纯真   後天情欲决   不得返本源   难登陽春雪   一道与天齊   恰比當頭月

  今夕也,又是當頭月,人生幾見,此俗世之中常言之也,惟是月必當頭,其當頭之刻,在乎刹那之间,人人可见,但世人言,难得當頭之月者,实属虚言也,按天干地支,歲運此夕,在子刻移中丑之間,除風雨之外,例必在天经缐中点移左偏右緯太白星側,恒河星線夾缝之間普照萬千,斯時也,在宇宙之中,勿論何地,人物立之,月必正中,中線不移,乃無陰影,此天地之造物,星斗之至理也。

 

    是故年年歲歲,月必當頭,人不见者,無真恒之心也。以言於一道,亦如是矣,世人常道,道不可得,行之者亦难得,实属虚語,蓋一道之大,運行於宇宙之中,发乎於眾生之心,一得永得,一失永失。道既存乎於天地之中,自有其現真之所在,真在而眾生不覺,真非不存,实眾生不覺也。恰如當頭之月,月必當頭。人不自知乃有难得之謂?可見一道之在,存乎一心,一物之明,存乎一念,念能決,則物自现,性能悟,則道當悟也,恰逢此夕,略以天道之理,比擬星辰之軌,議論玄真,願門人明悟之。

 

呂祖先師示    己酉年元月十五日(1969)

論己酉流年 並示有为無为之道要

一元又復始   萬物正回春   造化人間世   宇宙復还循

一道持行久   無上亦可臻   细察天地氣   陰尽見陽纯

戊申已去,己酉來臨,天地之戾氣渐消,三才正道渐長,太極不偏,两儀不缺,兼以戾氣沉,浩炁升,陰弱而陽剛。今岁昴星守位,稍見昌明,昴星者,为二十八宿之一,其性剛強,守纪守信,正氣凛然,今岁之天運,多所明朗,人間事物,宇宙風雲,般般較以往为優,去岁三教聖贤,奉召群仙大會,消厄化劫,前者以劫化劫,已行之八九矣。今者以萬靈化劫,则天地之中,减少兵禍屠殺。

 

又前者天運所限,以戾化戾,今则不然,以浩炁而化戾氣。是則真善者現,邪恶者减,在此三期末劫之末,有此成就者,实赖  群仙之努力,  三教主宰之一大善缘也。宇宙之大,人海之中,雖不断暗鬥明争,但殺伤一途,當可减免。此地乃南位偏南,所偏之位置,又属東方,故今岁应较历岁为佳。生計貿易,當有進展。宗教之繁盛,亦較往岁为昌,惟是一道之士,勿忘真我。勿論身處繁華之境地,或遭遇數字之所厄,均不可忘於一道也者,行学相併,道乃漸进。誠篤相守,真乃自现,信念弥坚,道力日升,身心煅煉,抱運果證。如斯学道,道乃自得,新岁上元,願諸道子勉於一道而更進步也。

 

本舘成立,已三週年矣,以無所有而生其有,以漸觉有得,雖曰造化之机,实乃人心之所成者,一道之創也,從艰巨之境,按途而行,日進一寸,月進一尺,寸尺之進,方可有为,所为者何?道也。仙聖則諄諄善导,眾生则兢兢以行,行至真善美,合天心,则一道发揚於宇宙之中,善者增,恶者少,法門壯麗,道场不绝,代代相传,永無止境,此有为法之最高境界也。能如是,人心必一,道心正一,天心合一,所謂攝三才之机,以燮天地之道,非如此,不足以致之。

有为之法既存,當返無为至道,無为者何?绝形相,摒七情,棄六慾,留真去假,人非人,我非我,物非其物。空入於虚,宇宙雖大,不見其大,真在元留,陰陽反璞,此無为之道也。

諸道子入世修真,应從有为而至於無为,则一道在焉。本舘諸道侣,年來行道,願有心得,既無名誉之沾,復無功利可图,一本至誠,格於一道,舊子弟固能欣欣以行,而新子弟亦能曹隨蕭規,勉而行之,最难能可贵者,人心合一,是故本舘道務之推進,當可按途而行,能守此不移,前途無可限量也。

 

關聖天皇示   己酉年二月初一日(1969)

今日之修持 他朝之本證

一道無他物   心堅自可行   七级浮屠在   諸子拾级登   大道無量    天地無私

性命双修     眾生莫迟     三才同合     地利人時     末世般般    还原復始

    人之修道也,身心俱行,理無二致,今日修持,他朝之本證也,立勳而罔絲厘过,失道能返當途者,此真道之士。今日諸子願力俱行,天心可慰,人身难得,藉此煅煉修真,人心难得,憑此返本还原。人心能無量於一道者,道力亦量衡於人身也。  呂帝度世,千百年來,桃李满門,不少優良道子,宏願宏開。真修真妙,惟願眾子勿负師心,能不負於師,則亦不負於天地也,願眾勉旃。

 

王天君總護法示   己酉年二月十六日(1969)

護法職銜之區分

法門護道有專神   護道護法亦護人   驅魔却邪膺此任   三才内外護本真

    護法也者,顾名而思義,諸子已明之,惟是護法之內,乃有内外之分,天人之别,釋道二門,均設有此職。膺趾任者,除执行二門之法外,兼任驅邪逐魅,亦有專任司職,举凡派駐壇塲,專司職責,此为内任護法;倘無定所驻留,隨時遣派任務者,則为外任護法;人間法會,十方功德,在此法會期中,所派之專任神職者,則为臨時護法。是故護法之名銜,一般以言之曰護法之神,究其实况,分别殊多也。

 

護法一詞,有神職者、有名銜者、有实任者、有虚職者、有專任者、有調派者。  上天兜率、協天、玉清、三宮,均有護法名銜。任此銜者,隨時派遣任務,其範圍不出三才之道,受三宫主使,俱为  列聖仙神所驅使遣派也。至曰壇塲所駐之護法,則为專任職。譬如本舘設有文武二護法,則二位當属專司之神。惟是三宮之内,另有此職銜之士。

 

人海之天壇,玉清之弟子,在道籙所载,亦有此名銜者,但俱为人身,只能代道宣化,傳真阐教,此名銜实乃级制而已。但亦有離塵之後,转为職司護法者。神与人之级制雖同,惟工作乃異,三宮属下,大多護法之職,倘受勅封,则歸通明管轄,三才之內,人与神受封者亦多也,今日既逢公誕,故特述其本末,以冀諸生明此而已。

别舘之中,人神俱有護法之名,惟願諸道子勤勉於一道,方不負  呂帝度世之心也。

 

觀音大士示   己酉年二月十九日(1969)

大乘説法

俗塵擾攘到三期   眾生勿为俗塵覊   及早还原真我在   真元見性是末微

今説大乘法       眾子同皈依       普羅同品颂       真虚应及時

摩訶般若   四大皆空   入三摩地   受十戒宗   一善菩提   我自尋踪   既得菩提

了悟虚空   入世間法   自性無踪   踪影既無   心明观空   五蘊七情   潛伏身中

欲棄其情   六慾不從   如何能了   色空色空   心經觉心   般若澈觉   觉悟本來

因果同用   有生滅度   無生滅相   來去俱無   是佛滅度   真諦真諦   菩提菩提

只觉來者   不明去踪   雖具佛性   未得真空   既能明去   不明來者   佛曰阿难

 

不色不空   能受想識   二曲同工   受戒定慧   東土之宗   佛法僧合   现世釋宗

五戒十皈   弥陀之風   一切有着   难分色空   無皈無戒   五七皆空   人能如是

佛性自祟   我人俱無   绝相超宗   如是如是   西竺可逢   悲願大慈   宇宙可容

天地皆泰   萬物圓融   修行自我   一以贯通   如是學佛   如是學道   两者皆中

奉勸玄門諸子   同参釋道之功   一物本來無物   造化还見真功

歲次己酉,  呂帝邀約,聊以佛語奉劝眾生,参之参之。

   附錄

呂祖先師訓示 

大乘說法,釋道同参,謹謝大士,恭送  佛駕。

 

己酉年三月二十二日(1969)  恭祝佛誕

呂祖先師祝詞:

年年此日壽無疆   濟世为怀萬古揚   西竺蓬莱遍佛跡   願種菩提釋道昌

      恭請

聖佛開示説法,俾眾生了明真諦

濟世聖佛示:

茹素長生

闻道諸生咬菜根   菜根香味勝茹葷   萬物有生亦有滅   含靈都在命中生

嶁蟻尚知了生死   况乎俗世一般人   造物应從机造化   般般在數定前因

強生強死两不可   缘何食慾戳机生   釋門戒殺由斯理   今生应了前生因

素食仍能養軀体   古來悟道習長生   眾生習惯茹蔬素   百年人瑞也能登

一生一命一生物   自有循环見性真   甘脆肥濃雖可口   何妨刻刻嚼菜根

既能種善又積福   心境泰然學道行   諸生为我茹真素   我勸眾生戒殺生

 

壇前諸供品   真美不勝收   屏東西瓜子   清甜亦可口   正中而醇醪   外國称名酒

左右伴一杯   紅白二色有   煙台佳釀得   菩提名種酒   澎湖長生果   鬆化又可口

一一列壇前   老顛口福有   素食可長生   鮮果送美酒   年年逢此日   美妙不勝收

难得諸生念   敬我仍独厚   一年又一年   汝等道亦厚   要知百年人   虚空了無有

一道一範規   刻刻時相守   苦难苦中行   般般不且苟   十載養聖胎   百日功能守

如是造化机   天地長相守   行行重行行   有有为無有   寒暑总不知   陰陽調節侯

 

哈、  哈、  哈   百年人事如煙霞   如電如露如泡影   可见世事笑拈花

一杯在手乐其中   醉眼微看宇宙風   幾回因是幾回果   幾回富贵幾回功

曇花一现隨宵去   英雄豪傑去無踪   塵寰處處都是幻   豈是参研釋道宗

來去自如真自在   無因無果两無踪   感領諸生虔誠意   飘飘我欲去乘風

 

己酉年四月十五日(1969)

呂祖先師祝詞

尊師重道禮应該   莘莘道子要栽培   後学若能成道業   顺天衛道应三才

鍾離太師示

尊師重道

玄門学道学全真   入世超凡脱俗塵   受業宜當從師願   不负恩師不负身

一道運行天地间,二千餘年矣,溯自  太上涵谷創黃庭,传道德二经问世,後学者得一道以修行,進而为一大宗教。可見前人創道之维艰,立教之非易也,惟是一道之传,其能久替不衰者,其唯一法門,首推尊師重道之範,世代相传,曹隨蕭规,因是之故,教義乃得垂千秋於後世者,千百年來,不乏得道之士,其功力雖不及前贤之偉大,仍能以一道之旨,发揚於三才之內,更能黽勉於道,培植後輩,济人济物,济死超生,更能刻刻以求其真,常持一遂之願,道为無量也,願力亦無量也,能如此,則近道矣。晚近之世,学道者每多聰明自誤,既無師承之法,則取之於皮毛之学,誤为大法。師之道既不尊,道之道又悖行,如是道焉可成?道既不成,有三世輪迴慾海而不入真門也,举凡学道之士,应不論其道力如何,仍应一本按派源流,推崇至道。则一真自抱,超越五行,直抵賢關聖域也,凡我道子,宜三省焉。

 

華陀先師示   己酉年四月十八日(1969)

学道须知

念信真行学道真   身心魔障去六塵   混元一炁超天地   玄真自抱果还因

天地有造化  眾生在其中  欲離生滅相  真從苦用功  棄欲原不易  離情苦亦同 古來修道士

片片是苦功  物既有造化  因果又还循  道重無为法  釋門要色空  二者同一理 融合一贯通

修道先起念  正信在其中  既了玄真妙  再覓此真踪  欲求真諦现  必須下苦功 念信行不正

修真自迷濛  妄念多变化  偏信不为功  雜行多魔障  转瞬失真容  每多習道者 错在此門中

 

多年行道範  霎尔西復東  養道殊不易  转瞬失道中  若此多可惜  身心两和融 內外同兼備

一炁守其中  心坚如铁石  神舍若强弓  諸魔來侵擾  投之入爐红  神靈既舒畅 精足命不穷

至此陰陽燮  命越五行中  造化由造化  不沾汝身躬  如是天地体  温養见真功 初服还我願

大还显神通  大道無里數  多行自識途  迷津孚佑点  眾生得帡幪  一道如斯样 願眾踏蒼穹

 

諸子学道有年矣,身寄  玉清之門。何幸如之,上应  孚佑度人之願,時刻感眾仙聖之导道,实較之他们学道者为優也,尤以  孚佑之願。存殁者也可習於一道,更为难得也,一歲一缘,聊以一道与諸子参之,誠意可嘉,尚冀有进於一道也。

 

陸雨松真仙示   己酉年四月廿五日(1969)

善德者 格於神道者有之

善德双修始見昌   人生岁月短与長   既見善兮能见道   一道能修夜未央

    孚佑之命,納玉清别舘坤弟子(林玉璇) 入修靈養性之門,人生於世,春秋幾何?倘随生滅之門,而入輪迴之域,死死生生。任教富贵豪門,或贫賤之境,亦不过寒暑數十,正如曇花一现,转瞬成空,在人世间或於國家社会,曾尽人職,以八目为箴,以五常为緯,若非大忠大孝,離塵以後,進而入於神功者,在所多有倘無一道以修持,以混沌而來,從迷離而去者,上则再輪入人海,下者四道轮迴,滅滅生生

伊於胡底,殁後能以一道以修持,净靈以見性,性見而明心者,则仙佛之途,亦可立现也,今观坤玄子弟林玉璇,其以生時善念積德,谿達以存德,雖身为女子,明心早已見之,是故一缘之会證今天之果也。

 

    案查玉清門下前輩道侣,现多入神道者,惟是入神道之途,除三數功績特殊外,百日進境格升为神其餘雖現任職城隍,亦莫不從洞中煉性,一俟其靈已臻显境,再现其性,始可見「真」,此一「真」字,真假之真也,为神無私,非真实者,不得为神也,林氏以短期皈依,能有此造詣,实不多覩也。玄門子弟萬千諒非一一如是,亦有進道甚久,一旦離塵,其遭遇之道,不及林氏也,吾现執法以言法,就道以言道,願玄門子細参之。 頒发林氏牒文

 

呂祖先師示   己酉年五月初一日(1969)

缘与數  与其悖數而行之理

天地有循环   道里有缘數   盛衰興敗者   人事不相告

因果亦循环   两般憑於數   功德由人作   勿棄於道途

   三才之內,因果之數,在易以言於易,在緯以言於緯,举凡萬物,莫不從於數於缘,於因於果之定理而行之,倘不從其數,謂之曰悖數以行,若能悖其數者,則超越五行,不为天地所拘束,此煉真之道。若以格物之道,阐道之道,則不能为之。

修真者,當以一大天地以为皈,以一小天地以为依,大小既合,一真在抱,如是則越天地之數,以證真道。

若法門之數,格物之数,阐道之数,则不能以此为依皈也。又人取功德於一道也,首曰真行不易,行而見真功,则真功在,念欲行而行不澈,若無若有,則功不现,此学道者应明其理也。

 

靈侯大帝示   己酉年五月十二日(1969)

配合三才 应天顺運

一道存忠義   百世亦流芳   仁勇能兼備   日月天地長

聖帝預連任   三才得大昌   戾氣终消散   善德漸興揚

   去岁群仙大会,结会在即,是次  都天列聖諸仙,群参斯会,以消厄化劫,抑恶揚善,務使三期之劫,漸次消除,以挽天地之大劫者,諸仙聖建議颇多,受中天接纳者,不勝枚举,從七月初一日起,分别实施,同時大羅  蓬莱各级仙子,平日逍遥於天地之间,今亦多負有  都天之责,在此三期之中,实难能可貴者。

 

    聖帝任期雖未屆满,若依次推選,理应  北方玄武継此位任之,惟是  三教主宰,九天仙聖,与乎  列位帝君,一致預推  聖帝連任,在此情形,  聖帝無可以为却,已概然允諾矣,惟是学道之士,理宜配合三才,应天顺運,力阐玄真於慾海,修真養命於三才,上体  天心,下明人意,本一道之玄範,劝真善於顽愚,扶正驅邪,揚善而隐恶,人为萬物之靈,其性本清後天所以使其污者,情慾之所蔽也。倘导善有方,力行不懈,則般般自性,回復本來,如是則無量功德矣。今夕  聖帝嘱吾蒞壇,預鑒諸子之誠,明仅親來,与諸子有所勉之。

 

關聖天皇示   己酉年五月十三日(1969)

人能为之  人必自受之

浩炁存千古   丹心照汗青   三才合一体   萬載亦清明

俗世多厄劫   修真自可乘   寄語俗塵海   三品得精英

    天地戾氣,历久不消,孽劫重重,頻降人間之世,此非天道之所願也,人海之厄,恰如古聖云,禍福無門,由人自召,孽積深,禍亦大,人間之劫,既由於人,则还原之道,亦施諸於人者,在此数十年中,頻頻禍劫,尤以最近,天地雖大,無一片之土地,得以寧静者。宇宙之内,隨處兵災劫禍,究其因,則近百年來,道德淪没,人心不古,國之与國,人之与人,莫不逞一己之欲,不惜豪奪巧取,置道義之罔闻。藉奸狡以应世,聖言之論,早已付諸河漢,如此之现今世,又焉可得民康物阜也耶?

 

   古訓有云,欲求康乐,必先定邦,欲求富强,必循正道。因人心之不正,戾氣冲於霄漢,久而久之,小孽積成大孽,小劫便積成大劫矣。人能为之,人必自受之。此天理之昭然,实非天道之賦也,即亦人之自召矣。吾主中天以來,宇宙均無寧日,雖數之所定,而乃力求其免,数十寒暑以还,時至今日,屢经仙聖之力,挽此狂瀾,仍不能一氣消除,只可漸次而消之,倘人間有道,則天地之力,固可奪數而消。

 

    今後欲求消弭大劫,非三才互合不为功,尤以学道者,实应體念天心,同化人心。納於正軌,則雖有厄禍,亦消之於無形也。真誠抱道,自我还原,不独度世度人,实亦自度也。願玄門子同勉旃。

 

靈侯大帝示   己酉年六月廿四日(1969)

忠孝之道 为学道成真之本

一得浩然炁    忠孝亦双存    为人能若此    真道可週旋

忠孝之道,今古同一,人能若此,可格仙神,不观乎古往今來,能證於一道者,若不全於忠孝,雖鍛煉萬千,亦难成也。古之贤臣,多證天道,实此理耳。今之人也,矢志修真者多,能行忠孝之道者少,每视一己之身心,若能清静,循道而行,则真自见。豈知研经学典,内外双修,乃属修真之門徑,倘不得浩然之炁以培育之,雖曰强可證於一道,而难得天庭之位者

 

忠为基,孝为本,基本相固,浩炁即生,能发乎於浩炁,則玄妙之門,不闖自開也。亦即所謂智慧豁然,而證於上乘矣。故为人子弟者,忠於師,为人子者,尽於孝。今日之世,忠孝二字,幾为世人忘矣,尤以学道者,更不可自忘而有悖於一道也。願玄門子共勉之。

呂祖先師示:

靈侯勉以忠孝之道,其理至显,实为进道者之必学南針,实有助於一道之修養也,願眾勿忘。

 

太上道祖示   己酉年七月初一日(1969)

人道之範既明 玄真之理可学

吾是李道君   三載再降塵   只为除大劫   救世亦救民   去岁群仙会   悲慈拯世人

幸得諸聖助   力力行真真   俗世諸道子   学道勉力行   未研道之理   忠孝刻刻親

既明人道範   始可学玄真   玄門分內外   大道亦层层   先從外修煉   再向内中尋

外者憑功德   內煉精氣神   功德無大小   善善願中行   善乃從心发   願憑身心行

光陰雖似箭   勿論苦与甘   间有为善者   境况苦不堪   亦有無知客   身心两優遊

 

勿謂天不公   祖蔭有來由   莫謂目前困   有道自從頭   学道如耕耘   何計收穫後

立願坚且定   從善亦如流   年年復年年   玄真仍可求   積得三千勳   天庭有位留

再言内修者   心性两坚修   先從神煉起   再将氣潜收   渐至無火炁   潜移一性留

性能渐如鏡   精華一蓄收   若问如何煉   按步就斑尋   内外二修課   分門别類求

後天性和命   入世如蜉蝣   能借短時光   性命两双修   固性即葆命   養命玄中求

 

勿謂事易作   煅煉要潜修   道雖在坦途   荊棘隨處流   倘不明真理   中道霎时休

山林雖清静   紅塵也可修   外門应謹記   行道不回頭   內旨应紧守   切不可强求

細则如何範   詳参內外修   古往聖贤者   證道由此尋   内外二修課   不久亦完吟

一字一至理   一玄一妙参   細观玉清子   有願可尋求   倘外功多積   也可助內修

吾門遍天下   学道有参差   惟願道中子   戮力證功深

    附錄

呂祖先師祝詞:

太上無为道   萬載古今同   願聖作良訓   俾眾明道宗

由淺入深易   內外亦同工   幸邀聖駕到   一言瞭道風

 

陸雨松真仙示   己酉年七月初五日(1969)

超薦与引薦之分别

超薦与引薦,其分别者,超薦之道,应隨大法会,或有宏願之功德,三教之塲,有此機缘,应予超薦,普通之醮会,难代其超拔也,至於引薦則不同,殁者孽轻,则任何法会,均可随缘也。玄門子弟,倘能学行不斷,於道有进者,則無形之中,亦可蔭及先人,特顺告之。

 

中元卸厄解孽地官示   己酉年七月十五日(1969)

幽薦之道

上元应化天地体   中元卸劫解災愆   下元積善民康乐   三品天官应萬年

今夕也,蒙  孚佑帝君邀约行舘,俾道子得明幽薦之道,中元之会也,釋家曰「盂蘭盤」,道家云盂蘭勝会,其名雖略異,其意实一也。蓋人生在世,代代相传。人有善恶之分,意有正邪之念。一代善德,未許代代相传。一代行邪,諒非传邪於後,每一眾生,數十韶華,难避恶与善之道。凡人殁世也,善恶参差,多善者,不受冥司之律。行恶者,难逃冥法也。

 

上天有好生之德,釋道有慈悲之念,因是之故,远在二千年前,釋門有見及此,從救母闖地獄,发现真諦,乃有盂蘭之会。使生者得念尊親,歿者膺难而得救,於是千百年來,乃有举行盂蘭之会,慎终追远,拔冥超幽,陰陽雖殊途,生死能共乐故於中元一会,分别举行,可使遭难幽冥,应時能脱,此天地之仁慈,亦三才之妙法也

 

至於为人子者,在生不能尽其孝,親殁而思其孝,空嘆時不我与,徒喚奈何,此俗世之思,倘为玄門之子,大可行善德,消障孽,不特固本養性,且可惠及親慈,諸道子乃多年学道之士,毋庸贅述也。

偈曰:      繁星滿天  淒暗目前   玄光一发   陰陽倒顛

是偈之成也,乃  三官法語,今夕一缘,顺及於眾,玉門之子,一道無边。

 

鄭安期金仙示   己酉年七月廿四日(1969)

真之所在

今夕逢吾誕   諸子誦黄庭   霎时思真索   物类要澄清

道君説清静   首曰神當寧   古今研道子   再四維思明

    上藥三品者,惟神与氣精耳,神氣二物,莫論人神,应先贯通,精者,先天之所赋予,神者,後天之所修也。人为後天之靈,故以神为三者之首,氣者,乃先後天之中柱,撑柱之力,半为先半为後,先天所赋,後天力擎,则一氣化为無火之道,精者,先天所賦者为英,後天,所積聚者为精,精一化合,先後能合,即成三昧,清静经所云,三品一合,其理自精,三品一结,其道自成。

 

    世人不察,雖明三品之理,尚昧三品之道。古今之修真者,每得其神氣之竅,忽略精之所妙,故不得其真。若憑神氣之滙,三者失其一,则神道必證,真道自失也。倘失氣精二門,三品留其神在,则格於神道者幾希矣。今日之世,行道者不乏人,能了然於此理者,不可多見

 

    太上之論,实属至理,並求至道,奈何塵俗未許真明,细察五百年來,三昧合一者,當能成真,更可成聖,而三缺—或三缺二,比比皆是,或曰,得一可以無憾矣,二者俱備,則界仙神,三者俱满,必全其真,俗世有言,一得之者亦可無憾,此神道之见也。若问真修,非三比问,问夫神,神曰,我见天地,衹留人間。倘問神氣,神氣曰,我得通天入地,無往而弗屆,彼得達通明,索乎入幽冥,天地雖可贯通,仍缺一才也,天神乎?地神乎?天地之神聖乎?

仍未得其真也,真者自悟,悟澈自明,世人之得存神氣者,应固其真精也。

 

    黄庭之位,有上三下三之界,有左三右三之限,上下三分,下上三分,左右各就亦三分,此即三六之数,由小周而化为大周之數,亦曰東西南北,乃曰四方,中为黃庭,亦即統帥。四方听令,上下不虚,如此施行,關關可闯,若闯玄關,呼之不闻,嘘之不应,則氣覩此,束手無策,精聚一呼,玄關立破,若闯此關,則五行滙合,天地皈依,六十四而達两儀,由儀而为四象,象而生太極,太極不偏,玄真在此,奉劝玉門諸子,仔细参詳,不负一玄之妙也。

   附錄

呂祖先師訓示:

郑師化點   語实週詳   内外二門   参合发揚   兹篇所訓

外屬抑揚   倘論三品   盡洩其詳   吾門子弟   行之乃昌

   ( 玉清别舘道侣同按:郑師兹篇所論,不啻直指大道之秘,尽开妙諦之門,实为人間世所罕见闻者,果能立功立德,並依此以修为,如不滿真成道者,無有是處。)

 

呂祖先師示   己酉年八月十五日(1969)

天尊慈悲念   济世善心肠   千年無怠懈   堪为一道良

扶腋後者进   力阐道壇塲   功勳在三界   誕祝寿無彊

柳天尊示

謝恩師之奬誉  勉後学之玄功

承師誉,不敢當   門人從此愧當塲   後学只從師之导   力阐玄真十萬方   隨聖願,行道宗願挽狂瀾振道風   拯溺眾生超三界   拔去陰曹苦难工   助冥遊,参天宫   無非欲使玄妙通憑造化,奪天工   一洗眾生卻迷濛   助壇堂,說道功   十方阐教話玄宗  因果善恶來相勉

渐到玄真內外功   年年月月参教化   刻刻時時一道中   只願人人皆立德  更望道者建膚功参玄尋妙求真跡   真行真学見真踪   一本師願來濟世   不負恩師苦难工  愧無建樹蒙天佑更邀玄子祝般般   彼此均從師学道   但願同修證道中   苦行苦学真自得  百折不撓实转空謹向恩師三拜谢   再向同門謝禮崇   中秋月照人千里   一道得來萬象通  。。。。。。。

 

呂祖先師示   己酉年九月初一日(1969)

人心惟危  澄清反璞

岁月催人老   一道尚可期   真行和真学   當可見其微

   玉清别舘創立迄今,已逾千日,悠悠岁月,三載於兹,世人感觉久長,而天地感觉瞬息耳,人生岁月,不逾百年,而一道之存,萬千年而不易。宇宙萬靈,得为人身,已非轻易,既得人身,不逾百載,艰辛而所得者,不过百載韶華,又轮六道,豈不惜哉?

 

昧者只求富贵於人間,穷其數十載之荣辱,而智者则大澈大悟,既知人身之不易得,尽其性靈以求於一道。视富贵如浮雲,看錢財如糞土,虚空不幻,化有为無。外则豁然於七情六慾,内則温養孵育,陰消陽長,則人与道漸近,進而为道与人合一,则还原初服,於斯可見,道场教化,导人於入道之基,玄理篇篇,納人於至道之本。

 

列仙聖之殷殷垂訓,厚望慾海眾生之回頭,鸞語飛傳,警醒凡夫登觉岸,天心載德,玄妙之微,人心惟危,澄清反璞,立舘三載,尚具规模,倘眾生不负於 列聖之所期者,則应當前大道,勇往直前,勿論途程艰阻,負道以行而不餒其真志,人能若此,则天人合心,天心能合,则陰陽亦合,既合陰陽,则成大造化也,能造化於天地之間者,亦即合三才而超然於宇宙矣,藉此三週年之日,略勉於眾子矣。

 

呂天尊示   己酉年九月初九日(1969)

三三和九轉  内外亦相同

玄從妙里悟   静在動中生   有为隨五行   無为两極登

陰陽自消長   易学玄之能   太虚無幻景   滅滅则生生

    諸子朗诵黄庭,有曰三三和九转,此一語,非全內修之道,外煉亦同,经內又云,真炁之得成,有赖於左右上下四方五行,而外修者,实亦赖之,内外之别,内者修個人之天地,外则修十方之眾,十方有善,道者行之,十方有劫,一道化之,三界混沌,一德澄之。三界獲劫,仙人挽之,外修之道,惟善德二者,已可獲致。

 

人为萬物之靈,倘得三才之炁,仙聖之缘,自開智慧之門,以迎天道,更能攝三才之道。

则內外俱備,不成真者幾稀矣,内外之修,先從養育,渐次真元,思之行之,悟至豁然,行至無我,则聖道當前也。三九之數,内外同工。  呂師厚望於一切眾生者,亦數字矣,壇前諸子,悟道亦深,修真之士,细参此文。

 

呂祖先師示   己酉年十二月十五日(1969)

经卷勤殷  乃淨身心之法

一年容易又深冬   諸子玄門得道功   末世幾多艰苦事   般般都在俗塵中

    玄門教化,立善立德,修道以證,导善於人,百德能呈,本則乃立,所謂正身修心,方可度人度己,教義昭垂,啓天道而化於人,规箴肅肅,勉後者於來兹。勉尔內外同修,即养性而葆命,导人於煅煉之門,冀眾生身登果證。設壇阐化,大開方便之門,玄妙般般,化愚顽於清虚之境。经卷勤殷,乃淨身心之法。玄機妙論,导尔真修之途。

 

    是故每一道场,二者实为主旨,举凡休博二門,实乃眾生方便之道。别舘創立逾三载矣,功行雖未见,守道尚有可为,更应竿頭百尺矢志不移,岁月催人,韶華不再,一道之道在前,一理之至理在望,能澈行之者,必抵覺岸。能苦行之者,亦必见真。我願門人三復斯言。

 

呂祖先師示   庚戌年元月十五日(1970)

入世尽乎人道  出世玄妙當尋

天道昭垂宇宙中   庚戌新歲又重逢   韶華不再催人老   最是玄宗一道中

庚戌來臨,上元佳节,又是一翻氣象。是歲天運由北而南,守歲之星,偏向南方,大地春回,似是欣欣向荣之兆,以经緯而言,偏南之地,外表繁荣,其实外强中乾,殺星隐现,雖不明显,实潛藏也,人心本已不常,戾氣雖潛,仍难免带厄劫偏險,外则荣,内則荏,此今歲之氣運也。凡吾学道之士,只求性靈,不求荣辱,只问道之成否,不问名利双修,入世则尽乎人道,出世玄妙當尋,人生處境非常,自當泰然自了,学道如有稍进,勿沾沾忘形,無咎無誉,便是中庸。

 

   見道必行,玄真自在,世事有非常之艰辛,行道有超然之智慧,是是非非,宇宙尚無真理,非非是是,只從自觉天心。國祚不長,以非为是,家邦多难,以是作非,是非之所由,似非非是,能從虚怀若谷,般般妙理能生,因果自有定律,是非真限也。凡我修道之士,应明是非,辨曲直,刻刻捫心以自问,刻刻虔念於短長,一誠之篤,亦即赤子之心,忠一以求本,则可證天日,能如是,真必自抱。

 

白眉先師示   庚戌年元月十七日(1970)

命理則定  数則無固

陰陽易理一數中   先後二天不相同   俗世幾多塵海事   般般都在數缘中

    孚佑之邀,主理庚戌流年,情不可卻,人生有數,先後不同,命理則定,數则無固,世人間有命運不佳,惟是人道之过程。间有非依命所限者,此何为?先天雖有定命,而一屆命數時,富贵而趨於贫賤,平平而復至上者,此又云何?亦歸於後天之所行,使原數之变化也,命理亦然,人之春秋亦然,故将此理事先阐述,俾眾生闻勝勿驕,闻敗勿餒矣。吾之主批也,當按叩請之人是岁之本命综合而言者,如有必要,另行加註。

 

陸雨松真仙示   庚戌年二月初二日(1970)

人道与神道不同  仙道与道有别

清風吹上九重天   白碧無瑕自在仙   且将福德人間上   堪为神道福绵绵

年年此日,俗世祝賀,神功一德,累積萬千,神道之所以職責於人間者,亦即代天行法天道之所能存在,亦赖神道以維之。神道与人道所不同者,有形与無形而已神道与仙道不同者,虚無与清虚之别。二者惧虛,清者神也,無者仙也仙則飘然於天地,神則繁重於人間。仙与人,有缘則聚。神与人,無缘亦结。

 

    神为天地之青氣,天地之所赋予者行之,故为神道。其繁匆之處,与人道相論者,实亦幾稀矣。上天下地,跡遍東南,無一無刻不为神道之功、神之德。神職神責,各有专司。凡为神道者,公爾忘私也,此之謂神道。較其人道为優者,外無形相,内無七情,中則虚,無物欲之沾,無七情之擾,惟是修真較人道为难也,是故人道应較神道为優者。大可用其形,行方便,積功勳,養浩然,参妙諦,雖有过失,仍可彌之。更宜葆命以安身,悟覺以还原,豁然贯通,真則在抱,此神道之难行也。神道易進,仙道之难求,佛道更虛無也。諸子今为人道,理宜参玄尋妙,入於玄妙之門,方为上乘也。

    今夕感諸子之誠,衷言神道,厚望聖域當前,勿忘斯道,年年岁月,刻刻風雲,願諸子常持道真也。

 

呂祖先師示   庚戌年二月十五日(1970)

批示叩問实相还虚之道

蓋闻学道者,由覺而悟,由悟而明,由明而證之,此乃真道。光英所请者,其真理叠載於列聖之論道篇,倘能细参细悟,必可穷其至理者,倘一言以貫之,则成道之士,不得謂之修道,若  仙聖能以一切真理,直指其竅,如是则勿論內外二門,任何眾生,均可朝而行道而夕乃得道也,倘如是,更何劳  列聖之殷殷垂注,而世人又焉可刻刻以自修,長期以煅煉者乎。更明而之,丹还九转者,脱胎換骨之妙藥也。

 

眾仙聖何不每一眾生,均投一颗,如是则满天神佛,又豈漏汝一人也耶。所问不當,所求有理,兹就虚实二字,再來一課。实者,现体也,形象之道也,五行之所生也。天地赋予也,既有形象,必有情欲。既有情欲,则無虚境。虚者,無也。無者,空也。虚空二字,首见於虚,虚而不着,乃见於空,空於四维,四维还虚,虚空之中,介於無者。

無中而生有,则还虚而從实,無中而入空,则四大境界,無形無象,無色無欲,見虚不虚,焉可还諸於实?五蘊七情,尽離欲界,先天一着,反璞还空,此虚实之道。更進一步之詮釋也,吾門子弟,又多一真義以参研也。

(下转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