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音合刋》卷七
關聖天皇示 甲寅年五月十三日(1974)
【宝誕訓詞】
雲長感謝列聖仙 愧無熊德献身前 宇宙風雲停息日 方知天道樂绵绵
三才配一德 忠孝第一功 古往多仙聖 成道憑一忠 智慧人人有 能否一贯通
道學人人學 能否竟全功 一花一世界 修行又幾重 古之聖賢者 全憑一孤忠
殁了入聖域 再創出玄功 能去我之小 真虚始見踪 三界内外者 眾生多迷濛
一悟得正觉 如山之高崇 人間世修行 般般用苦功 雖用數十載 最难一竅通
晚近百年內 三教子弟中 肉身成果證 稀微未显宗 考究其因者 類多外表功
真修真惜者 不慕任何功 全真道中範 潛藏在心中 外功來濟世 六慾要潛踪
能達如斯境 可達大神功 能進虚無竟 蓬莱一仙翁 道场處處立 真效有幾重
一道行宇宙 超然得相逢 內外相煅煉 太虚在其中 今日一缘至 壇前弟子封
靈侯大帝示 甲寅年六月廿四日(1974)
【行人道而得成完人者 亦即聖賢仙佛】
學行一道要心坚 修真豈怕恶魔纒 後天八目來相守 先天元性可成仙
人之入世也,先從人道,再從真道。行人道易,了真道难,此無他,人海之物慾,难於抛卻,遂使真道难成也。为人道者,能持八目,守五常,戒三毒,除四關,忠一以贯,此完人也,完人能得,亦即聖賢,進则为仙佛也。所謂煉性之道,不外乎前言各節,修道亦然。
夫一道者,行於宇宙之間,似有實無,虚實参半,沛乎天地之間,運行於人之心中,人心住道,天道随之,人心有失,天道離之。此所謂应天順道,化人從理,意妙之微在斯可見。至曰真修之士,在煅煉之过程中,难免魔生障染,倘人道有得,天道無缺者,魔雖叠起,仍不能侵於道也,元神胎固,又豈懼变化幻生?是故學道者,能從人道立,则真道漸進也。寄語玄門子多参斯文。
太上道祖示 甲寅年七月初一日(1974)
【能除後天諸般之擾 智慧自必大開】
道在虚無飘渺中 黃粱一觉又幾重 一點真元能自悟 九天自在也乘龍
一道之微,一道之末,運行於天地之中,似若有,實亦無,实者自实,虚者自虚,一道之为物也,視之不見,听之不闻,無觸無覺,無形無色,而能運行於天地之間者,实沛乎於人心也,道之道,從理智而入於一慧者,能穷其理而慧不发,則道失之。智与慧二者不可離也,人人皆有智慧,视乎能揭发否耳?又智慧即道之性,先天之所賦予者。一入後天,智慧迷濛,因受人海六戀所擾,七情所蔽,三毒之累,四關之誘,是故先天之所赋予者暗然也。
欲除其蔽,去六慾,脱七情,除三毒,戒四關,能如是,則智慧大開,先天现,後天寂,一道之微妙,立刻可既也。既现微妙,再得其意真,至理皆明,則從实入虚,從虚覺無,如是直入無为之境,得其道者,如是如已。倘不得其道,則修善修福,積功立德,亦可免六道之輪迴,重修有日,是亦無量功德也。願玄門子,细参之。
呂祖先師示: 太上訓詞,乃學道者必須参閱,明乎其道,自然有得也。
鄭安期金仙示 甲寅年七月廿四日(1974)
【能了生滅 諸魔卻避】
玉清子弟行學,又是一年矣,人道行來,能不忘其本者,亦可見一道之真,须知末世修行,當非易事,宇宙遭劫,功行更难,天劫人劫,孽障重重,千百之劫,环繞於身也,外功雖備,仍不足以卻内在之魔,內修雖備,亦难拒外來之劫,此無他,重死生则难拒於內外之魔也,是故学道之士,除棄七情,抛六慾,消三毒,鎮四關外,仍須不懼於生滅之相,則一道之成,可有待也。聊以數言,以勉諸生矣。
呂天尊示 甲寅年九月初九日(1974)
【道所得之方 因人而異】
黄花遍地話重陽 有道方能現吉昌 持正不柯忠一守 天人合心衛道場
日月如梭,光陰幾度,天運垂转,又一年矣,自 太上創道以來,已歷二千餘寒暑矣。道之範,存於人間,道之理,阐於塵世,一道之玄,传於三才之中,一道之行,行於陰陽之間,一道之大,沛乎於宇宙也,自開道以來,能真得其道者,固不乏人,而寄於一道者,亦比比皆是,至失其道者,更如江河之水,一泻萬千也,古往今來,從一道之得,進而至於聖賢仙佛者亦多,其所得之方,亦因人而異,得道之微,妙乎其妙也,有等智慧高超,聰慧过人,独惜身心难修,遂至望門不入。
有等忠耿成性,纯纯然,沐沐然,一切無妄,渾渾噩噩,只向一道而行,不問如何境界。忠一於道,外功日厚而不覺,行道攷攷而不倦,直至一澈大悟,是岸回頭,直達虚無之境,如是者,真道也。
壇前諸子,皈依 玉門,有等歲月非淺,當明真理,乱世求真,雖云不易,但能真行实踐,雖有萬难,而能一坚其心,亦當自得,吾從覺善观之,至此三十餘載矣。綜合成就,亦感寥寥,此非不度人,实人不願自度耳,明乎此,願眾弟子更進一步,毋負 呂師一道之望也,願眾同勉。
呂祖先師示 甲寅年十月十五日(1974)
【下元宝誕訓詞】
三官天地水 陰陽配五行 天運一週轉 萬物重新生 陽元生瑞氣 陰尽復陽生
天地有正氣 沛乎於眾生 下元为水位 四季末之臨 小陽春節氣 乾元坤转臨
下元佳節,三才之内,萬物各安其位,瞬又冬尽春臨,時光不再,修道者,应惜寸陰,以求一道之有所得也。
呂祖先師示 乙卯年元月十五日(1975)
【新春開印訓詞】
一元又復始 萬象更維新 有道能立德 無欲見虚真 立身來處世 便是正人君
道中多至宝 行學两相能 追尋一大道 日久見其真 外修多立德 內煉要勤勤
三清合一体 無火見其真 末世來行道 坚忍固吾身 一得證百得 百善一時聞
道途雖转折 行行見自身 自身能结合 賓主自相分 一悟得真缔 真善庆天勳
濟世聖佛示 乙卯年元月二十日(1975)
【批示流年 訓導學子】
老僧已作閒雲鶴 今歲孚佑又相托 歲歲新春話流年 可說人神共同樂
流年好。好流年 歲歲今朝叩前程 前程未卜如斯样 眾生最喜孔方兄
年復一年 年年用錢 士農工商學 同時一綫牽 錢既得。福壽綿
名和利。似神仙 燈花同结卜豐年 歲月如流水 高低奚論言
能明道之旨 行學最为先 人海能得意 倡道更为宜 自身能修德
三期陸地仙 願諸子。樂绵绵 人人得到好流年。。。。。。。。。。
呂祖先師示 乙卯年二月初一日(1975)
【杯卜習鸞 以定取捨】
杯卜開始,永昭及真清執绳,勤清卜杯,曼清奉杯,在爐前退後四尺,举行唱名卜之,三鐘一名,各叩卜者,应虔誠站立,先行大禮,起立後卜决,杯卜畢,最高纪錄为三勝者。凡習鸞之事,必先具缘与數,再憑其人之先天智慧,及性靈活否,此三者先天之條件也。
後天亦应具有三條,其一,为其人必須至誠,心念常正。二者,有坚苦之恒心,守戒不断,持志以行,三者,若能習成,必须代天宣化,雖在年少,仍在求學或處身社会,但仍能抽取時刻,以应天命,勿論身在何地,無形之責刻刻负之,此三者,缺其一,雖習之,仍無功果也。今次二勝者,似已有缘,应待以時刻,再行叩请,所未全合者,數未到也,各門人明之明之。
陸雨松真仙示 乙卯年二月初二日(1975)
【人能修德 鬼神敬之】
一点真誠格地天 人間修德最为先 正直無私賜福德 不成神佛也成仙
誠可格天,神道無私,此乃一道之不二法門也,人能修德,鬼神敬之,是故人生世上,富贵壽考,雖由本命,惟是修福修德,則憑人之性靈所皈也,今者举例以言之,玉清門弟子余道壽,晚歲皈道,虔誠奉行,能行能學,風雨無間,凡属一道之事,例必竭其全力以赴,忠耿之心,神人共曉。迨至意外伤足,仍能不畏其艰,参扶朝 聖,是故 呂帝加壽一纪又半,以冀其在此暮年,雖不能行,也可多参玄妙,其隐居家中,朝夕經典不断,閉門参道,清静之心,可無瑕疵也,独惜夙根未厚,难登仙佛之途,故其殁後, 呂帝特为超之,今者,据雲南省都城隍鄧显忠之邀,派为該省蹕節县县城隍之職,已定於五月初一日履新,其惵文四月十四日
呂帝誕辰,在壇頒發,可转知其家属,屆時前來一会至親也。
是日林天曹亦返壇,所謂新知舊雨,人神同樂,可不悦乎?今夕趁此時机,顺告諸子,可知一道之微,從微至妙,亦可作玄門諸子明镜之箴也,後学者,其勉之乎,顺謝諸子一誠之念,更竿頭百尺,以進一道也。
编者按:(鄧显忠,前为曲江覺善壇主持;余道壽,俗名硯中,皈依圆玄而参道於玉清别舘者;林天曹,道号光慶,廣州宏道精舍弟子,而参道於圆玄學院,前任玉清别舘副壇長之職。)
濟世聖佛示 乙卯年二月十五日(1975)
【指示習鸞事】
醉眼微看三界 传來護法之邀 恍似流年未尽 又要老衲颠連
到壇來,馬走边,原是玉門諸弟子,集体學鸞前,乾坤二道有,老幼亦咸宜,一杯酒,助維思,再看五色鬢衣,少年蓄鬍子,肥瘦一样依,有等好奇者,知之为不知,學鸞乾生好,坤道不便宜,習期必間断,零落似秋枝,夙根好,無藕絲,夙缘弱,當了之,恰逢缘數好,更应許願之,願願願,願为天道阐道詩,願为眾生服务時,願作三才連理枝,細思之,細思之。
觀音大士示 乙卯年二月十九日(1975)
【靈台悟澈 自必返本还原】
一念菩提種善根 修來一道卻埃塵 寂寂明明心見性 棄塵清欲證本真
入世之士,混濁隨之,人性本善,自入後天,受俗塵所染,七情所擾,遂至原性,漸於迷惘,善則隐,恶則揚,因此人之性,不能明也,後天所見,非虚则幻,是非之門随處,魔障之道時起,心靈昧,意念迷,一生墮入情慾網中,此後天之境况也。倘不能自拔者,则入六道之門。更有積孽深重者,則反覆輪迴,难於超拔。倘能揭智慧,復靈性,中途悟覺,大道皈依,更能以假我之身,复真我之性,靈台悟澈,返本歸原,由静而寂,由寂而虚,虚無飄渺,乃見光明,此明心之道也。
继而棄七情消::六慾,守四關,却三毒,則迷濛之性,漸見其真,此見性之理也。大道當前,釋道同为一理,成佛成仙,各具夙根,倘仙佛之道,未能全功,若菩提善種,福慧雙修者,亦可格为神之道也。呂門子弟,多獲福慧双修,倘能銳意以求真,則聖域之門,亦可進出自如也,願玄門子,参透真諦,阿弥陀佛。
呂祖先師示:
大士説法,乃明心見性之理,寓意深長,文簡而清,实为學·道者之明镜也,各門人宜参之。
濟世聖佛示 乙卯年三月廿二日(1975)
【三期末劫將尽 學道应尽餘年】
暮鼓晨鐘响 聲聲遍大千 末劫期將尽 學道尽餘年 風聲和鹤唳 傳遍宇宙天
原人九十億 返旆後先天 俗世塵中子 迷惘未知先 性靈原不昧 後天遇迍邅
原性遭埋没 頓悟便知机 九十春花去 三期顛復顛 蒼天憫眾生 年復又年年
覺自眾生覺 悟從慧智牽 二者还一體 原性復先知 雖为六慾迷 悟覺頓前非
失而復得者 雖迟不覺迟 大地蒼茫日 智者得自然 財富雖可贵 豈及重皈依
还原返歸樸 非神即聖仙 無物堪可戀 真道最为宜 三界多变化 時序也变遷
忽寒又忽熱 恰似人心然 物質多变化 疾病更新鲜 天赋自然物 生長也早迟
五教新興派 光怪更陸離 五倫常顛倒 世界病魔纏 。。。。。 。。。。。
观乎此 观乎此 能不心惶然 能明此 能明此 脫三才 悟道先
能脱此 學神仙 不受五行磨 不入陰陽齿 越过生死門 不受六道指
还我大自然 脱我俗塵恥 賢關聖域在 到此該终止 。。。。。 。。。。。
老衲何幸,得以一鐘双鼓迎迓,光英道子誠可謂体貼入微矣。古往今來,雖位至 玉皇,
仍未有如斯隆重者,老衲既慚且驚,慚者,不敢當也,驚者,恐 天帝聞也,在此惶恐之中,惟有向 孚佑三謝而已。尤以今夕祝文,文内略有精警文句,性靈不昧,此句堪为贈汝,諸道子一領其竅也,常清常静,便得真諦,寂無所寂,便入真虚,则此性豈能迷,靈焉可昧哉?願諸子常悟此言。
呂祖先師示:
聖佛阐道,句句箴言,處此末世,领悟为先,能悟之者,亦神亦仙。
鍾離太師示 乙卯年四月十五日(1975)
【先修福慧 後煉虚無】
福慧双修向道行 真如見性九天登 明心自可虚無现 踏上雲梯又幾层
俗世之學道也,多從福慧双修而起,迨至人道已尽,則進而为修煉之功。若煉至虚無之境,則丹还已熟,九转於天矣,此真道之所在也,學道憑智慧,煉道憑坚心,二者不可或缺,倘有誠志而缺智慧者,成就不大。倘先天所赋予大智大慧者,则一覺千里,後知未发乎於中,已先覺其前,此所謂青出於蓝而勝於藍也。古住今來,多不乏如斯之士,唯 孚佑其一也。惟是雖有大智大慧,先知先覺,倘缺於坚忍力行,仍难成大器者。諸道子學道有年,行道亦不淺矣,若行而不懈,坚而且弥,則一道之成,指日可待也,願後学者同共勉之。
呂祖先師示:
太師訓勉,堪作学道南針,字字珠璣,可为道子之座右铭也,吾門子弟,多不乏智慧之士,先後天俱強者有之。倘能遵 太師所示,細参慢考,即頓覺悟之門,一得则永得,更從坚忍内煉以行,则一道之得,當属自得也,明乎此,于意云何?並叩謝 太師金石訓言也。
華陀先師==白眉先師==雲龍祖師; 三師示 乙卯年四月十八日(1975)
【煉道疏於善德 不求外功之助者 难證真道】
積善能增德 蔭澤在三才 自我天地体 生滅又再來
欲求生大道 真修最妙哉 循环離六道 靈性達天台
世人之为善也,乃積德之先驅,德能積,則配於三才,德配於天,可得真道。德配於地,可澤幽冥,德配於人,可蔭眾生。可知一德之微,可沛於萬物也,可知能成真成道者,除本性有得外,並可澤於三才,善德雖属於一道之微,倘修真之士,只顧煉道,而疏于善德者,雖煉至出神入化,而無外功之助,亦难證於一道也。
生老病死,乃人生之必经过程,離合悲欢,亦人生之经緯。小厄大难,在人海过程,亦难免者,所謂入世非易,出世更难也,五行所限,缘數所定,变幻所趨,更兼魔障陡生,人生每多遭此而不能自處也。倘明一道之真,玄妙之理,虚实之道,任他如何,均能自覺自處。况復心明見性,神定而氣清,精固而不散。如是外道不侵,疾病不臨,學道者,臨此階段。则數缘亦易,到此則超五行而爕陰陽,元性在我,而不由天地也。願玄門諸子常参斯言,俾助習道之功也。
關聖天皇示 乙卯年五月十三日(1975)
【雖有慧根深厚 仍憑其後天之真自覺 而達於先覺之境】
浩然一正炁 沛乎天地中 智者为人傑 仁者亦稱雄 勇须義相配 迎合道範風
道中之至理 三教亦同融 處世应立德 三才也贯通 世人心不二 無物在心胸
光明随即现 學道自從容 身心两兼備 同煉一炉红 身为实之相 心靈属虚空
正邪能分辨 萬物能執中 人道能學此 玄妙自能通 千載不易理 真理是無穷
導人學道者 修性養命同 性光明如鏡 命達九蒼穹 虚实能自见 生滅無始终
聖仙神佛者 同修如是功 。。。。。 。。。。。 。。。。。 。。。。。
諸子習道,又一載矣,有为未覺,未得悟澈之机,俗念弥殷,未逢悟真之境,處此混沌之世,慾魔隨處,非真大智慧,难自拔於此深淵也。所謂先知先覺,殊非入世以俱來,前者聖賢与仙佛,雖有慧根深厚,仍憑其後天之真自覺,而達於先覺也。
道也者,途徑也,導人於正途,而歸於大道也。日行十里,或行百里,其止尽處亦同一里程,行十里者,慢健之,行百里者,速進之,里程同一,火侯時间不同而已,倘行行覺其艰,中途忽怠,或转道而行者,则千百年难達终境也。俗世之士,明乎此,面有助於一道也。玄門眾子,希三勉之。
呂祖先師示:
天帝勉詞,为智仁勇三者俱備,仍須得一道之理,始可有成。勵眾子以道为目標,行之勿怠,有生之年,不断以为之,不論時日多久,竭其智以行,只問耕耘,莫問收穫,能如是而習道者,則道必可得也,願眾子多参之。
靈侯大帝示 乙卯年六月廿四日(1975)
【忍心之法 成道之基】
百忍成金可證仙 一真在抱法無边 修行应視無我體 不惹凡塵一線牽
學道之方,修道之法,曾由列仙聖分别赐示矣。關於忍心之法,所述不多,今乃概括言之,忍字從刃上下心,細思之,以刃加於心,其难受可知矣,可知忍字之理,習之维艰也。古往今來,大聖大賢之士,莫不從一忍字而修養身心者,尤以学道之士,更应從忍字着手。
古聖云:百忍成金,可知忍字之重要,坚忍卓绝,可穿金石,般般能忍可證大道。人之性也,動静失常,静则可观萬物,動則意馬心猿。修道者,倘在静中,忽为六慾所牽,動念即起,倘不及時忍忍,则如脱韁之馬。從一静之中,而趨於動毫境也,如是修功者,半途而废也。又譬之人心本善,忽由物慾所牽,或由一氣所動,嗔火冒外,心突转恶,则一善之念,趨於沉寂,恶念陡生也。如是道又豈能修哉?
是故学道者,先從忍心法做起,進而为学行煉,以不撓之志,忠勤之念,坚苦之願,则一真在抱,自我可得,更应在進境中,以無我之念,無眾生之相,能如此,则百慾不牽,埃塵不染也,学道者,明乎此,願玄門子弟更進一道也。
鄭安期金仙示 乙卯年七月廿四日(1975)
【不生不滅 一道寄之 能生能滅 人道合之】
道無尽藏 道無尽寄 天地一炁 沛然而生 天人合道 乃分生滅 生滅無尽
道無所藏 不生不滅 一道寄之 能生能滅 人道合之 不尽生滅 天人配之
既有所生 當有所滅 人合天道 大道永常 人離於道 道亦不生 道存人心
发乎人思 一思一念 道乃無尽 一心之发 道亦無穷 所謂道心常住 即此之道
住而不常 離於三界 能常住不还虚 道止於岸 能应虚無 道始無尽 欲穷生死
先明此理 欲證於道 先修此法 生生不尽 滅滅無穷 。。。。 。。。。
俗世焉可不尋而覓,無術而得證一道之真也耶。一年復始,天運日新,諸生学道有年,吾以一缘,曾助 孚佑,從曲水以至爐峯,攸攸卅載,仍不脱此缘,此無他,道缘而已。芸芸諸子,在此期中,有勇往而前者,不離三界,不脱五行,此非 孚佑之所願也,有缘一晤,以道切磋,厚望善體天心,重发智慧於一心也,謝諸子,感虔誠,大羅有日,任君遨遊也。呂祖先師示:
仙翁訓詞,語重心長,尚冀玄門諸子,善體天心也。
柳天尊示 乙卯年八月十五日(1975)
【欲求真道 必越五行 欲得还虚 必先去实】
悲欢離合陰晴月 天人二道同一绝 俗塵了願去修真 先後二天不相缺
古詩云,人有悲欢離合,月有陰晴圆缺,此所謂萬物有定,生滅有時,天道循环之象也。人生於世,數十春秋,正似花開花落,恰如逝水東流,转眼韶光,迴歸六道。四生不息,六道循环,此乃人生之真諦也,欲远四生,浮離六道,只有真修一途。生既入世,自當尽人道之基,人道了願,应入真道之途,如是則天人两道,均無忝也。
古今以往,大多修道者,雖全力以赴,到頭來仍不免循环於六道之中,此無他,未得抱運果證耳,有等四世轮迴,而仍不離五行之所束,若非坚忍卓绝以为功,则功难成也,三界內外,如是者,比比皆是,红塵一染,难逃六慾之羈,七情不滅,仍象五行之困。
呂祖師云,欲求真道,必越五行,欲得还虚,必先去实,虚实之理,早已言尽之矣,歲月催人,韶華易逝,眾子有何感耶,在此末世修行,一寸光陰,仍不能虚擲,些微道末,當可助汝成真,大智慧之揭櫫,应從自身而揭发。頓然覺悟,當憑靈性之門,举一例以反三,思量悟澈,聶天心之微妙,彼岸自登,靈慧发乎天機,参透应憑自我。
雖曰寥寥數語,大可助眾修行,天有不测之風雲,人可霎時而見真,試看先後天如何煅煉耳,又是中秋明月,秋高氣爽之期,回望人间煙火,同庆團圆,略以勗勉之詞,聊誥諸子矣,厚望多學多行,多参多悟,則终南明月,遍照諸子矣。
呂天尊示 乙卯年九月初九日(1975)
【二法並用 効果难收】
道忠於一以贯天,本固於道而道始,德配於人而道生,煉修於人而道成。學道者,应明斯理也,古之仙聖能成至道者,莫不循此理而行,今日之世,學道者多擇旁門之道者有之,正途之學者亦有之,不外乎認为多学多参,行之捷徑,以冀達於至道,须知正道之途,亦分門派之别,各執各職,各持其法,外道更無論矣。
倘學道者,今日一参此門,他朝另習他法,豈知二法並用,效果难收。門有門規,法有法别。諸神護法,執一以中,二法同施,礙难应命,雖同属正途,既未得一以貫之,其效果當可想見也。道由本立,本從根生,心在道中,一以贯通,雜以他法,即未圓融。今之世人,大多喜此,芸芸道子之中,亦有参三二法門,更有本末倒置,以順潮流,此实大逆不道也。
揆諸情理,实属逆五倫,倒陰陽,学道如斯,实遭天谴,五教雖同宗,殊途亦同歸,惟是捨本而求末,輕重而倒置,草率而忘本,道亦焉可生乎?所謂忠一抱道,矢志不撓,大道始能真見,古之仙聖,雖有参玄尋妙而求参師,参其玄,研其理耳,非棄本師,而皈别師也。 呂師雖云,多参玄学以見其功,多尋妙理以證大道者,即此理也。
吕師之宏願既大,而道量亦洪,當無直斥其非之理,不观乎, 中天聖主,關聖天皇,佛國之封誥曰,蓋天古佛。再看吾師 釋迦封誥曰,自在文尼真佛。二聖既在佛國,位亦尊崇,何乃 二聖所行之事,所執之法,所抱之願,所司之職,無不为一道之法,一道之理。滙法理於三才,掌天地之司極,處處均從一道之基而始。修真鍛煉,俱從正道以求,敎眾生行於道,蔭萬物一永生,学行煉,均從一道以證之,幾見 二聖宣行佛法耶?
此無他,不忘其本而求諸本也,吾忝掌 玉清監察,自當遵循大道以行,既不负呂師之期望,亦不負眾生之精誠。乙卯重陽,以此數言勗勉耳,颐後学者,明此理而行於道也。
呂祖先師示 乙卯年十月十五日(1975)
【三官大帝職權】
三官天地水 都天称帝君 三才掌管事 陰陽两不分
上元为天官 中元乃地官 下元即水官 。。。。。
天官者:掌九天之仙聖升降,人間福祿,銓叙職别。
地官之職權:則掌酆都十地,善恶之分判,轮迴往生,赦罪奬善之責。
水官:乃職司江河湖海井泉各级神祇,任免升降,並考核雨師之霖沛,兼轄各级水神。
三元之職,類於今世之铨叙部也,但九天之內,倘遇特别事故,仍有会同南極北斗会合辦理者,其司職之重,任務之大,故封为大帝,今日乃 下元水官宝誕,故略为阐釋,俾眾道子,增一道之見聞而已。玄妙之處,有關 三官之處正多,举凡中元啓醮,求雨法会,延寿丹書,均不離求諸 三官大帝者,故特顺示之耳。
呂祖先師示 乙卯年十一月初一日(1975)
【略示 四玄 設立之由來】
方方阐教,一道得以传真,處處開壇,普度眾生彼岸,凡属吾門弟子,应有之志願也,學道而能行,行而能見真,是謂果證。外功多立,乃成道之基,抱願能成,堪为道子,至曰本馆設立分壇,在 玉清初立此舘時,吾曾言之矣,本舘非壇堂,乃末世設於人間,为虚宮之行舘,呈無極時,只别舘而已,且人神二事,合併於一,更非其他壇社可能膺負者,可無置議。惟是眾生志願难得,吾大可成全之。
末劫未了,吾曾請 天帝,在今後歲月中,特設四玄之壇在於人海,按其數,二者在海外,二者在海内,今者玄壇之一「普玄」,已嘱道勉在加國籌備,倘眾生力願为之者,可在港區設立二号玄壇,所有玄壇,均同一组,行政与经濟,各自独立者,更不受任何道場所轄,倘眾生能抱願为之,吾當在弟子之中,擇其道缘与人缘,而膺斯责,若有此願,则正式呈文,则将组織詳情,分别列出,俾得依行,此亦外功之道益也。于意云何?
呂祖先師示 乙卯年十二月十五日(1975)
【歲暮封印訓詞】
一年容易,臘鼓频催,天運隨转,又是一番新景象也,大道行於宇宙,千萬年而不易,而人道行於天地之中,不过數十寒暑,若求長存於天地,非一真之得,实难尋也。可知一道之大,得失之道,蓋有由來也,一道之能存於宇宙之中而不滅者,道真常住耳,能得其道,则与天地日月同齊也。一道之可贵,概乎言之矣,諸生学道,又一載矢。新舊門人,同時習道,近更有研道组之開,更增一道之微,勤研勤習,多悟多明,進而力行之,更而修之煉之,能一贯以行修,則一真在抱。果證可期,今日之世,非真修真行,殊难有所得也。
本舘門人,虔誠者大不乏人,願学者亦多,行之者,亦復不少,惟是修真一門,亦属寥寥也,本舘設立,幾十載矣,若以常度成绩而言,可算中乘之绩。較之時下壇堂道观,略勝一筹,外形雖未见巍峩之築,而內观則仍不離於一道,行舘設於人間,主旨办理人神之務,附立壇堂阐教,方便十方,能貫澈以修真,自當完成大道,真假能辨,直闖清虚之門,諸子能行修並進,吾當助汝成功,眾生功德累積,亦當格予提拔,厚望玄門眾子,身體力行,毋負一道之栽、眾師之望也。歲末同眾,更勝天倫之乐,人神共仰,同修大道之門,批件已完,随封印。
呂祖先師示 丙辰年元月十五日(1976)
【道功能積 可避五行之禍】
天地循环又一週 眾子修身向真求 宇宙依然成混沌 祇为一道最可親
丙辰已屆,又是春回大地,天地之氣,依稀如舊,今歲紫微偏西,天象略现曙光,惟是南斗略見低垂,此象主南方承乱,雖是局部之位,而仍有影响也。以本處而言,位在南偏之南,是岁從外表以观,似有进展,但內在之因素,不敢言望也。
凡有道之士,所營之業,俱能应付裕如,若巧取豪奪者,难以成就也。此为今岁之天運流年,至於眾子個人之宿命,端视後天之命理如何矣。吾常言,能行道者,見艰不艰。積善功者,雖遇凶亦能趨避,转化吉祥也。眾子能行於一道,而道功有所積,雖遭五行之禍,宿命之數,亦可免予遭受也,明乎此,當知一道之可贵矣。
濟世聖佛示 丙辰年元月廿六日(1976)
【一德之得 也可直指蓬莱】
又是一番新氣象,春到人間福滿門,大地春回,人間行乐,所謂天上一宵,人間百載,一道行於人間,歷千百年而不滅,天道永恒,度眾生於極乐,世人行道,修身並及修心,一道还原,乃可歸真抱運,紅塵劫孽,善功自可消磨,老少同於一道,能增無數切磋,大眾同心,一德也可直指蓬莱。
設壇教化,多增道果無边。矢志能行,自當超乎三界。一寸光陰,未許絲毫浪费。半途中断,徒增罪孽之深。今者 孚佑一道當行,眾生自应力行不怠,上得天心,下迎人意,使不善者善而为之,令行恶者覺岸回頭,從兹一道直前,中流砥柱,更得仙聖諄諄善誘,多種外功,從此智慧大開,能達清虚之境,既不負 孚佑之望,並能體沐天心,一道之可贵,信哉斯言,兹值丙辰之岁,聊勉諸生,况復 孚佑之邀,主批流年,更蒙美酒纷陳,自當铭酊而後已。
刑部天曹林光慶致詞: 丙辰年元月廿六日(1976)
【副壇交接事宜】
{宏開妙諦三千界} {道阐玄真十萬方}
列位同門,上二句为宏道精舍 恩師座前之道聯也,凡属玄門子弟,想均寄憶之,光慶不才,暮年皈道,既無大德於玄門之中,更無大智大慧於人海,所幸者忠誠一貫,竭力以赴,人道既盡,能皈於天道,实赖藉 恩師之所赐也,更忝为别舘副壇之位,亦無多建樹,今者,奉命卸於光英道弟,亦属深慶得人。
今午随 師返壇,聆听光英弟之表文措詞,吾亦感慨係之,雖云累赘既多,难免偏差之錯,惟是一以貫之,忠誠守之,雖是物外之物,方外之方,亦可棄東流而败北海者,雖属人为之事,何妨片面週旋,为道而能及於善者行之,損於一道不及真者卻之,汝之處境,吾亦同情,所不同情者,系乱不一,未得抱元守一,忠则忠矣,一未皈止,殊略为惜矣。吾与汝同道同修,道之關係,实較其他为親切者,年來汝進益更多,道功亦进。
在 恩師之宏量下,在同門之諒解下,亦能增智慧,进道益。今而後,當知一之可贵,忠之可嘉也,今既晋身高護法之職,更能攝於别舘副壇,汝应知,呂門正副壇長甚多,而别舘之正副壇,千百年來只得此職者。只今日之世,今日之設,而有此職也,身處此位,自应立德以勤修,抱忠以守一,如是则大好前途,無可限量也。在交接之餘,聊以數言互相共勉耳,其餘列位先後同門顺及,因職務之關係,未能常返别舘,引以为憾矣,有缘再会,請請。
呂祖先師示 丙辰年二月初一日(1976)
【天道永存 人道永立】
一道無为見本真 立德立善並修身 果滿功行真自在 虔誠行道沐天恩
是日諸子新舊交接,虔誠肅穆,亦一道之真諦也。行道而能不怠以行,信道而能真信以行者,雖不證於大羅之列,亦可證於一道也,一道之存於宇宙而不衰者,全憑一脈以相传,代興不缺,可知天道永存,人道永立,则真传可見而證於全真也,諸子宜勉之。
陸雨松真仙示 丙辰年二月初二日(1976)
【三界神祗 各分管轄 靈光大小 道力有分】
福有攸歸要真修 德種玉門道里求 正直無私仙聖體 神靈赫赫見慈舟
今夕乃 都天三界福德正神公誕之期,别舘諸生,虔誠祝贺,可見一道之真諦也,三界神衹,各分管轄,天界之神,为玉清都管,地界之神,由冥司所轄,人界之神,概歸各级城隍所管者。正道無私謂之神,鴻图慧智謂之福,至於至善謂之德,持正不柯謂之正,凡格於神道者,必具此四字以为本。
可知雖是神道,亦不易为也,靈者,凡有生之物,必具真靈慧,雖一草一木,亦有靈感,所不同者,靈光之大小耳。譬如佛道之光,靈感最足。真仙真聖,靈则次之。凡靈光可照萬物,可祛邪魔,可蔭一切眾生,可知未來,可鑒过去。雖一小神祇,亦具有此,惟道力不大,近者则靈而已。
今夕又是一缘,故將神靈二字,略作淺釋耳,昨奉師命,選派神祇,以应智玄壇之設立,吾當代为選擇,以适合人道与神道者为合格。短期之内,将可公佈,諸子能体諒師心,阐教化及人間,行道力遍於三界者,真行之士也。际此三期劫末,能以人身阐道運行,誠属仰体天心,助消天劫,其無量功德也。
呂師坐镇 上清之宮,玉清各件,多由 柳呂二天尊代行代策,呂門一脈,千百年來,循环不息,三才之內,功動勳最多。而赖於眾生者亦多也,書此数言,聊以为謝。
王天君總護法示 丙辰年二月十六日(1976)
【護法与人之分 各则雖同 行法各異】
三才護道法 剛正直無私 天道能永立 廉明忠正施
此護法之座右銘也,三才護法,受 都天之命,護道護法護人,一道行於宇宙之中,一法施行於天地之體。眾生苦难,有道者拯之,故所謂三才護法也。吾等奉 天帝之命,循迴不息,朝夕執法,無分晝夜,各司職守,配於三才,此为護法之職掌也。
玉清多護法,常住世人間,文武兼備,等级不一,为神護法者,听命於三才之主,或所轄之主司。为人之護法者,乃听命於 呂師,而在人間執行道務,宏揚道学,指导眾生。名则雖同,行法各異也。吾從曲水覺壇開始,以及於今日,區區數十寒暑,雖曰滄海桑田,变遷尤大,惟是 呂門子弟真行不二尤多,继往開來学道者,亦復不少,惟是淘沙見金者,稍覺其微也。大道常存,人道永立,人道尽而天道修,则一道之真,能自領也。
帝恩浩蕩,度世無尽之期,惟願慾海眾生,真虚自得,则一道之光輝,永垂於宇宙之間矣,諸子宜勉之。
觀音大士示 丙辰年二月十九日(1976)
【戒定慧 三宝之始】
一樹一花一世界 三摩三藐三菩提
善哉善哉,善知識,入三摩地,種菩提,積善根,因果生滅,六道轮迴,实循环之理,證前观後,乃知因果之原,受想行識,始知智慧之道。佛曰,眾生能覺,如是观自在,眾生能明,可證皈真返樸。慧根開,性乃静,智覺发,心即清,戒定慧三宝之始,小乘之法既成,始可进至中大乘之妙。如來有願云,當世之修法者,能由心发,性始可現,性能現,心始明,樹開花,果即结,色色空,無人我,乃至無色無空,真立三皈之地。精研五戒,乃佛子行道之基,棄除六慾,是學道者證道之楚也,今有一偈,以示諸子。偈曰:
一物自天來 骑牛似倒裁 牛馬不两分 看來結错胎 非牛亦非馬
颠倒眾生來 一朝埃塵绝 合拾誦善哉 諸生细悟之 當明其道哉
呂祖先師示:
大智与大慧 慈深念亦深 大覺还先覺 悲天亦憫人
觀諸塵俗子 世情也堪親 音聲梵响後 菩薩授偈文
是日 大士壇前説法,誠可謂佛法無边,满天花雨,尤以偈文精湛之深,寓意之妙,实無与倫比者,其意以先後天之综合說道,劝眾生如何抱運果證歸真,字字珠璣,文文得体,諸子勿以为河漢之言也。 孚佑感謝之餘,謹向 大士三颂佛光。
何乾昇真人示 丙辰年三月初一日(1976)
【外功增德 内煉加靈】
一朝玉令達蓬莱 重履红塵镇道塲 为報師恩來度世 從兹竭力为道開
列位同門,久未把晤,又是春回大地,歲次丙辰,塵海韶華,殊嫌短暫,玉壺弟子羁留香海者,寥若星辰,作古者多,歸道者少,不独玉壺如是,四善亦同。雖云果證者無多,惟一道阐於人間,增善减恶,使天地之戾氣平和,使慾海人心,漸趨至善,此亦一道之得也,此功全赖 呂師之普度一缘,有以證之。
回朔近數十年來, 呂門弟子居於三才之中,隔天地人三才之間,为聖为賢者,雖不多見,遠從蓬莱三島,中天聖神,以至於人神地神,均可見,呂門子弟服膺職務,可證吾道不孤,沛德之厚,甘故凡吾門,均應酬師之颐,以遂天心之向,三期末劫,指日可完,未來之三才会串,拭目可待,各門人肉身尚在人間者,更宜戮力以行道。多一外功,增一內煉,加一靈性,尽個人之功果,以体天心,如是方不負 恩師之所期也。
新阐之壇塲,为末期之化教(按指新成立之智玄精舍) ,惟是荊棘仍多,非真行难於有成者,厚望显通老弟,時刻關注,則幸甚,日昨本欲畅言,惜時未許耳,今夕舘,除回拜外,順此一叙。
關於玉壺前副壇盧道森,今已拜命吉林省城隍之職,蓋因工作關係,路程遥远,未得來臨,至雲泉之胡立通,早歸道山,现任 虚宮之護法。此二位同門,在覺善創立之初,曾身体力行,護道不少,亦一玄門之善弟子也,知關錦注,略以奉聞。
行舘之新弟子正多,尤以年青者,得具道根,年少皈道,倘能力行不倦,攷攷求学,則中年智慧俱開,道功加厚,前途正無可限量也,春深寒夜,鸞壇共語,亦一乐事也。
呂祖先師示 丙辰年三月十五日(1976)
【人道立 天道生】
本舘設立青少年团,其主旨,除培養少青一代研道外,更应以人道为主,仙聖所云,立德以修身,行道以修心,身心两正,是为人道之本,虔信真行,学煉並举,是为修道之基,若趾,則人道立,天道生矣,厚望青年道子,以此为主旨,今日之世,從善者少,習恶者多,今既能有此组設,導年青者入正途,卻邪路,成为真道原人,则未來之天地正氣,自可增於無量也。
惟是年少氣盛,處事經验不丰,难免虞陨越,所望者,先进之輩,時而切磋之,同儕之輩,互相勗勉之,一言一行,一動一静,应三思以为,一思一念,应從三省其身,能如是,則一道之光,永垂宇宙,一道之成,指日可待也,願各門人勉之旃之。
丙辰年三月廿二日(1976)
呂祖先師讚詞:
濟生濟死度幽冥 世间活佛显神靈 聖德巍峨千古在 佛光常住見心明
謹祝数言,虔祝 聖佛千秋。
濟世聖佛示:
【宝誕訓詞】
西竺靈山近 蓬莱古道長 年年逢此日 眾生祝馨香 遊戏人間者 老僧最擅長 顛倒人間事
慈悲善心腸 有酒杯杯醉 無餚两袖張 明月頭上過 青雲腳下揚 酩酊观人世 善恶歹与良
俗塵多道子 釋門子弟昌 真修真煉士 少數能發揚 釋道同参学 本來最高方 独惜少數者
名利來蔽障 學佛与學道 心性须善良 再言誠和信 更须學行样 再次積功德 從兹智慧張
悟得本來者 煉心煉性長 能至虚無有 果證便可嚐 可知道非易 説來話正長 哈哈哈。。
人生如夢似春花。。。。
春花衹九十 飘零见落花 愛惜時光在 學道莫言他
專心能自治 慧光现錦霞 叮嚀玄道子 勤勉便無差
孚佑帝君讚词,愧不敢當,聊以數言謝謝,阿弥陀佛,顛僧合拾。
呂祖先師示 丙辰年四月十四日(1976)
【火宅修行 內外同折 勁草猶存者 其真必得】
一道行來要修身 修身乃可现天真 天真無邪無人我 人我不分善恶分
恶分善近種善德 善德積來受天勳 天勳得沐叨天庇 天庇眾生向善行
善行多種心明鏡 明鏡高懸照本真 本真一覺黃粱夢 夢醒之時證道因
韶華易逝,又一年矣,諸生学道,獲益良多,雖未至大澈大悟之期,亦颇多近道矣,吾常言,修道为艰,行道为难,尤以處此末世之期,人道不常之际,恶者多如恒河沙數,善者尤属寥寥,道義淪没,禮教喪失,正如太柯之倒持,陰陽之倒转,俗世末俗,塵囂更張,處此境况,修道尤难也。兼以年年世運,反覆不常,國与國之间,人与人之事,俱逾常軌,歎人心之不古,嗟天運之劫臨,正如濁水一江,魚游河處,古之盲修瞎煉,今者幾已無存,遁跡世塵,仍难免劫。
借都市以潛修,难避情慾之擾,鴻福以修持,捨此别無他法,惟是紅塵擾擾,俗氣薰天,此情此境,殊礙修真,是故天道变更,转为火宅修行。看眾生之智慧,如何揭发,試三品之聚散,以煉其身,不断之折磨,观期微末,叠受災难以臨身,投以試金之石,内外同折,問諸子以云何?倘受風霜而勁草猶存者,其真必得,其志必成,果證抱運,指日可待,願諸子勤参此文,亦不負吾之所望也,勉之勉之。
丙辰年四月十五日(1976)
呂祖先師頌詞
鍾師上座垂留萬古
纯陽稽首顶禮
一道傅千古 慈心度世人 後学承恩澤 師恩得永親
仙班立峯顶 風範示世人 祝師無量壽 萬古一全真
鍾離太師示:
【青出於藍 而勝於藍】
纯陽有道度世人 三千功勳與眾親 丹還九轉岩中寄 黃鶴樓頭一覺真 丹黍已成超三界
夢醒黃粱却帝君 無边大颐超塵海 尊師重道立己身 今古聖賢颂孚佑 只为悲慈不作君
如斯偉願九天上 上清今寄作主人 大道永垂留萬香 感謝頌祝一篇文 。。。。。。。
今日之世,學道者多,真行者少,千百年來能成真道者,雖大不乏人,惟是一以一願行而不怠,守信諾言,積功於天地之间,慈悲遍於三界,尤能尊師重道,矢志不移者,除 純陽外,亦不多見也。尤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使玄門发光輝,尽阐玄真聖道於今日。
太上之所托,蓋有由來也,鍾(太師) 雖忝属導師,自問功果不如 孚佑,再言功勳,更不敢言也。 孚佑既入上清,凡属玄門仙聖,均听其号令,一代代宗至上之尊也,無量之聖也,惟是 孚佑对於三界内外諸仙神等,莫不以謙虚之态,真誠之意以对之,風範示諸仙聖神人,朝夕不忘阐道,天國、佛國,同颂善功。
孚佑者,居於三才之内,厥功至偉矣,至曰桃李满門下,道缘遍九洲,更属不勝枚举,今厚望於諸生,能承師之願,師之念,師之行,師之範,倘千百而能得其微末者,亦仙亦聖也,謹謝 孚佑之祝,更与諸子同勉焉。
呂祖先師示 丙辰年四月十八日(1976)
【心未誠 道焉可学 禮不執 道焉可求】
三聖誕期,吾早示之,依刻朝賀,惟是芸芸眾生,到者寥寥,尤以身为副壇之職,宣道之任,乃竟逾時未到,主禮者,曾習禮多次,在上香時,遗忘默誦三次達明咒,禮儀未尽,殊深遗憾者,吾曾言, 列聖之誕,非 列聖之所求,实乃人之尊師重道,諸子既已学道,为事求道为智,自应先具虔誠禮法,心未誠,道焉可求。
吾知世人,俱以大賢大聖之誕日为重,餘者俱輕念以应之,此实非玄門道子应有之念也,须知天界之上,眾仙神佛多如星辰,绝非列仙列聖均须朝賀,所应朝者,为与本門之一道之關係,師缘道缘夙缘,始有朝念之举,自曲水覺門成立迄今,每載举行之朝賀誕期,均無增减,歲歲如是。可见一道之風,一儀之範,從一以貫之,此为忠一之道,諸生既参門下,刻刻均受
五聖之恩:
華師惠濟眾生,賜方回春藥物。
白師則時刻为擇時擇日,卜决風鑑。
雲師则为祛魔伏妖。
三位仙聖,在吾門之中,曾尽幾許道力以应眾生,又是諸生之列師之一,况乎一年一度,眾子何如是耶,處此情境,除遭遇重大之事件外,例無不賀之理,况復玉清行舘眾子雖全非本門入室子弟,但身列玄門高層道场之列,竟具此念者,殊不足以言一道也,賀誕者,人之主宰也,非神聖邀之以賀也,道念既薄,禮節失常,非真修之士也,明乎此,始可言学道也。
(下轉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