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8-22) 点击次数(824
《康莊大道》卷下


32【玄天上帝--降】

述:〔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山堂肆考云:「屠兒在涅槃会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按放下屠刀,即善心之發现,此善心与佛心之慈悲無異,故云立便成佛也。按放下屠刀,就是不乱殺生靈好意思。立便成佛者,就是立即可成如佛祖之慈悲心腸的意思。

    猶言,过去为非作恶的人,若能立即悔改,去恶從善,就是善人也。孔夫子曰:「誰能無过,过则勿憚改。」能知悔过者,便是善人也。

 

33【宗聖曾参夫子--降】

  述:〔大道康莊之謂智〕

    就是智慧,就是智識,智靈的意思。是为人適應环境的普遍思考能力。李老君曰:「绝聖棄智」,「智」为人的智慧,为人如無智慧,则是愚痴的人。为人處世,为要適应环境,務要有記憶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思考想像及判断是非的智力,始可以应付日常一切的事物。人若無智,则昏昧無知,不識事理也。

 

    人有勝过萬物的智慧,智慧就是靈,故曰「人有萬物之靈」,就是說,人有超过萬物的智慧。靈者,能明哲妙法妙理,能除卻烦惱与障蔽,故能脑智常清,不为名利所蔽,不为声色所誘,是故明智者,永不为造業而受苦也。

 

    然则「智」之用,若用於正常者,则其行为方正,所以「智欲圆,而行欲方」。若用於不正常者,则其行为偏邪而不正,無所不用其極,其贻害社会人群者,实不淺鲜也。所以「智」有包涵:「博、知、達、命、穷」五大美德。兹将「智」之五大美德分述如下:

 

「博者」:博愛的意思,亦是廣大通達的意思,博之於「人道」者:博愛及眾,廣泛深远,高明至誠也。博之於「天道」者:大慈大悲,大聖大德也。博愛的范圍甚廣,民胞物与,廣施恩惠,濟眾生於患難危急之中,可以为聖也。論語,子贡問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孔夫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

 

「知者」:識也,有良知,始能辨别是非。有知人,才知彼知此,而後才能辨别正邪,有知人的善恶,然後行其道,则不致生出了異端邪恶。有知止,才有適當而止,不会超出範圍。有知中道,年後可以行道,不知道,何以行道哉?

 

「達者」:就是通達,開悟,達观的意思。通達者,達己達人,言而有信,做事不盡伪,以求誠实。開悟者,啓開智慧,远達廣博,而明事理,明識是非善恶。達观者,無沾滯之意,通達事理,凡事逆來顺受,不为外欲所蒙蔽,不为外景所迷惑,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人處仁,与事取義,成者不驕,败者不餒,人説我的好處,我亦不喜,人说我的坏處,我亦不怒,一切喜怒哀乐,发之於中,不为境遇所拘束也。

 

「命者」:就是天命就是性,亦是立志之意。由天赋与吾們的命,就是性所以知命就是立志,人若能穷理盡性,是謂知命,人若抱道安命,居之则無倦怠,行之以盡其忠,劳而無怨者,则泰然而不骄傲。所以率性行道,进退合宜者,謂之命也。人既知天命,自能立志固守其志而乐命,绝不敢妄越天命也。

 

「穷者」是止也,極也,穷理盡性也。禮儒行云:「儒有博學而不穷,」即不止也。易説卦云:「穷理盡性以至於命」。穷理尽性者,大凡有事則有事理,有物则有物則,研其事理,究其物则穷極萬物深妙之理,究盡生靈所稟之性,天之生物,無論大小粗細,各有其理,各有其則,穷究则理自明。然欲究萬物之本性,當推求其自然之势,若以私意去穿鑿附会,终不能見其功也。

    是故智者之知,無不发自於人心,心通其事,真突不虚,而不矇蔽其心,作事合道与義,是为真知。故真知者,知我智慧之为也。心靈所知,靈应莫测,知事亦知物,必得中道,而後方可通達事物之至理,以应萬端而達其道。

 

    且人之心也,应物而感,是非有利,心正发於正,是謂心之智,施於事而知其物,心之有偏,发於不正,是謂不知其物而失於智,而誤於事。故心正而智於事,则可穷達其道,以見天命之性也。此乃五大美德,是學「智」者,必须先學先修之要項,願世人善为修之,则大道康莊就在眼前也。

 

34【延平郡王鄭成功--降】

述:==〔智的行述「鞠躬盡瘁的諸葛亮」真真天下第一軍師、劉伯温添字〕==

    諸葛亮字孔明,道號「卧龍」,漢,瑯琊陽都人,有經天緯地之才,出鬼入神之大智,初因天下大乱,躬耕南陽,不求仕進,受劉皇叔三顧草蘆敦請之恩,始出輔佐,善用智慧,運謀戰略,收四川定西蜀,開蜀漢基業,安定阈國家之良策,漢中王駕崩,臨终受命,力輔後主,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後已,卒於五丈原,葬於定軍山。

 

    劉基字伯溫,明太祖朱洪武的開國軍師,輔佐太祖一统天下。有一日,行兵过定軍山,与将軍常遇春,進謁諸葛武侯墓,見武侯墓牌上刻著:「天下第一軍師諸葛武侯之墓」字样,心中甚是不滿,説道:「諸葛亮輔佐劉皇叔打天下,不过得到三分之一的蜀國而已,竟敢自稱天下第一軍師。」乃俞常遇春将墓牌取下。常遇春欲取下墓牌之時,竞被墓牌吸著不能動作,常遇春驚出一身冷汗,适時在墓牌上浮現两行小楷字:「卸我牌,常遇春,添我字,劉伯溫,欲免出厄,脱甲而逃。

 

    劉伯温看此情景,始驚駭而慚愧,心服諸葛武侯之智慧,有损知未來一千數百年後,所發生的事情。即提筆在武侯墓牌上添题「真真」二字,为「真真天下第一軍師諸葛武侯之墓。」此乃諸葛武侯有經天緯地之奇才,预知未來之智慧,莫怪劉伯温拜服的五體投地,敬駭不已。

 

 

35【達摩祖師--降】

   述:〔大智若愚〕

    大智者,穷極萬物深妙之理,究尽生靈之性,故其靈台明朗,不朦蔽其心,作事皆合平道与義,不自誇其智,不露其才,不批評他人之長短,通達事理,凡事逆來順受,不骄不餒,看其外表,恰似愚人一样。

好自誇其才,必容易得罪於人。好批評他人之長短者,必容易招人之怨,此乃智者所不为也故智者退藏其智,表面似愚,实則非愚也,誰都不識其智耳所以學智不难,苦苦心精研而修之,则可得到其智。但,學愚則难也,因世人,均有好名之心理,均有好誇之行为,故「愚」难學也。孔夫子曰:「大智若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6【文殊菩薩--降】

   述:〔智者戒殺不食肉〕

    世人凡有仁智之士,均了悟戒殺放生之德,持齋不食獸肉之因,为「肉」字乃表示「人食人」之故也。蓋因獸類亦有生靈,不一定其前世亦是人類所转世者,若人食其肉,豈不是「人食人」也。孟子曰:「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声不忍食其肉。」此乃仁心之發現也,是智者之所不为也。有詩为證:

肉字內中人食人    可憐俗子不知因    四生六道生靈在    莫績冤愆永不伸

 

37【蓋天古佛關聖帝君--降】

述:〔大道康莊之謂忠〕

    忠:竭誠也,为下克忠,事上竭誠也,危身奉上,險不辞难也。「忠」乃心專意誠,不偏不倚,專誠唯一,忠心無二,逢事不苟且,不顛倒,不輕举妄動。孟子曰「教人以善謂之忠」,按教人以善,是竭誠教人也。

「忠」乃在位尽其職,为人謀竭力而完成,绝無半点虚心假意。「忠」乃事上要尽其力,尽其誠,始终如一,不可有始無终,不可中途变鈰,不可見利思遷,不可受困苦而变其志。「忠」乃上有危难當承担之,且替其解圍,雖有生命之危,亦在所不辞。上有憂患,如己之憂患,時時替其擔憂,尽力去化災成福,化險为夷,若不成功,當以成仁取義,不可貪生怕死,當力而为之,乃忠之至也。

见善思齊,见義勇为,忠於行道,無妄心,無妄为心存忠義,居之無倦,行之以忠,始终心耿耿,毫無懈怠,臨危不变其志,忠於勇为,此乃古今不易之忠義也。

所以欲達到忠心之发现,必須完成五大美德,此美德印「義、誠、勇、竭、正」也。

義者:宜也,合乎人情,有公無私之謂也。誠者:真实也,真心也,天地纯一之謂也。

勇者:氣盛無所畏避,捨身成仁之謂也。

竭者:盡也,不二也。正者:方正不曲也,不偏也,矜莊也。

此五大美德,若修而行之,则大道自是康莊可行,而「忠」成矣。

 

38【哪吒三太子--降】

述:〔现世之謂忠〕

    從前君主時代,所謂「忠」者,是臣子对君王而言,现在民主時代,是人民对國家而言,凡處事接物,能夠盡心尽職,不欺骗,不妄为的都叫做「忠」,自古至今皆然也。

   今日我们說「忠」弗是愛國家,愛護民族,盡心盡力,为公忘私,将此身献给了國家,为公務員者,不贪贜不枉法,盡其職務,为人民效劳。

为人民者,安份守己不犯法,盡其蔮國民纳税義務,不論男女老幼,不分富贵贫賤,都有他们应盡的忠忱,可見現世之謂「忠」,是連自己也計算在內,渾然一体,擴大到國界最边沿,不以從前君主時代的範圍,至限於君臣之間也。

 

39【南天監察天君--降】

   述:〔正氣凛然的忠臣文天祥〕

   文天祥,宋朝吉水人,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他出生於世家,父親是一位很正直不阿,教子有義方的長者,文天祥就在這良好的环境下慢慢的長大。

文天祥在十八歲恃参加县試,中了第一名的秀才,在州的鄉試,中了举人,廿一歲入京会試,中了第五名的進士,典試的時侯,被皇帝賞識,點为状元。由於他文章很好,皇帝很高興地說:「此乃天之祥,宋之瑞也。」所以他又有一别號件宋瑞。

 

文天祥高中状元以後,盛傳蒙古人正準備南來侵犯宋朝,這時人心惶惶,而朝中之大臣卻有人主張遷都,以避敌人之侵害。文天祥听了很氣憤,曾上書靖皇帝斬殺力主遷都的不忠份子,並極力主張廢藩镇,编新軍,荐用人才,富國強兵,以便坻抗外侵的蒙古人,但皇帝宋理宗卻缺乏果决的意志,文天祥中肯之主張未被採用,他很失望地暂回故鄉,等待将來有机会再出來效忠國家。

 

可是元軍势如破竹南下,宋軍無法抵禦元軍的銳势,節節败退不久的時间,襄陽失守,元軍南取夏口,東取建康,國運垂危。

 

這時文天祥認为自己非出权救國不可了,於是即刻应召到湖南去供職,曾受到湖南安撫大使讧萬里丞相的鼓勵,文天祥很是感動,决心報國救民。這時宋恭宗在位,因有貪生怕死無恥之人降敌,引元軍攻下鄂州,沿江東下,鋭不可擋,恭宗只好下了勤王的詔書,在江西贑州供職的文天祥,接到了皇上勤王詔書後,很是悲伤,不禁痛哭流涕,立刻發動各地英雄豪傑,共赴國难。

 

但因地區狹小,才召募了一萬人,又是未經訓練的壮丁。於是有人劝告他不要白白地去送掸了生命,而文天祥很悲痛,且義正嚴辞地説出了救國於难的一番大道理,大家听了很受感動,都願意效命,在他领导之下共赴國难。文天祥把全部家產都捐献出來做軍费,親自率領這—萬多人的軍隧向京師臨安進發。

 

這時局势很是危急,朝廷的大臣大多數主和,因而主和派得势,文天祥的主張均未被採納,贪生怕死的人很多,大家認为求和才是苟生之道,很快地,元軍的先頭部已迫近京城,文天祥主張与元軍作一死戰,但這時主和派領袖陳宜中當政,文天祥的主張始终设被採纳,依然在進行和談。文天祥被拜为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兵馬,支撐這個危局,不得已只好自己去到元軍營中談判並要求元軍元帥伯颜,先行退兵然後再談條件,而伯颜态度骄慢,百般地威脅文天祥,但他始终不屈服,使伯顏更加看重文天祥。

 

伯颜把文天祥留在元營里,就把其他跟著而來的随從打發回家,文天祥在元營里很受優待,但他设有忘救國的責任,當他被留在元營時,听說皇上及太后等被俘,痛哭失声,哀伤欲绝。但他在失望中,知道陸秀夫和張世傑罐衛恭宗的哥哥益王和弟弟廣王逃到福州去了,皇室子弟並没有滅绝,使他存著一絲希望,於是想盡办法逃走,經过詳密的安排下,總算逃出了元營又經千辛萬苦才逃到福州。

 

這時侯端宗在泣,文天祥被拜为右丞相,於是開始訓練軍隊,準備做復國救國的計劃,在最初还很順利,但到了最後还是抵不了强悍元軍的反击,又兵败被俘,第二次被解送至元營的時侯,元軍统帥張弘範叫他跪下,他説:「我只能死,不能下跪。」威武不能使他屈服,利誘不能使他变鈰,張弘範对文天祥更加敬佩,於是上奏元世祖,元世祖接到報告後,立刻護送文天祥到京城去,到了京城,元世祖劝他投降,並给予宰相的高官显爵來利誘他始终不屈,而被禁在監牢里有三年的時間,在監牢黑作有正氣歌一首以明其志,一代忠臣就此盡節,而他忠贞的意志,不拔的精神,千古留名,萬世流芳。

 

我國歷朝皆有大忠臣,忠臣皆出自孝子之門,漢之關雲長,唐之郭子儀,張巡,宋之岳飛、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明之史可法等等皆是盡忠報國之士,其他忠臣之例,不勝枚举。盡忠報國者,丹青留名,萬世流苛,死而升神,永享俎豆,祀奉千秋。

 

40【東華帝君--降】

述:〔大道康莊之謂孝〕

 

孝:善事父母謂之孝,孝之道有七:

﹝一﹞無違親心,盡其禮而盡其心,始终如一,不棄初志,以其盡其誠,而承欢親心。

﹝二﹞父母在,不远遊,遊必有方。〔三〕如因家贫,承事不丰,雖菽水亦可盡其心而承欢之。

〔四〕如遇親喪,必哀必戚,内心致哀尽禮,祭如在前,以安親靈。

〔五〕身体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六〕立身行道,扬名後世,以显其父母。

〔七〕大孝终身慕父母。

「孝」就是百行之首,萬善之源,所以为人之子女者,始终奉事父母必须尽其孝,故事親至孝,乃为人子之道。但孝親必須存心誠敬,否则,雖有三餐,亦非孝也,如家之飼養犬馬,亦日以三餐,養親若不致其誠敬,则無異!犬馬之養也。

 

子游問孝,孔子曰:「今之考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别乎。」凡为人子女者,奉養父母,必須存誠敬於心,而表行於外,若無誠敬之心,则無異飼養犬馬也。書曰:「樹欲静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乃勸为人子女者,应當及時事親盡孝,则不致思欲孝養父母,而父母已亡,追懺已晚矣。

 

「孝」应以和颜悦色,出其真诚以事其親,始得謂孝,倘父母有过失,为人子女者,应以悦色柔顺的态度來劝解,冀使父母自行悔过,而免陷於罪之深,而遗憾终身。或见其親,頑固不化,反而受親之怒責,为人子女雖受苦於身心,亦应無怨無恨,不变颜色,婉转而劝之,至於改过而止。

 

   子夏問孝,孔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为孝乎。」所以大孝至誠,可驚天地,可感鬼神,凡有大孝之子,天地神明必皆佑之。自古至今,孝者甚眾,如昔有廿四孝,皆可作为楷模。

   所以孝有五大美德,若依此美德而修之,则可成大孝也,此美德即「誠、敬、順、養、悦」也。(誠者):誠心也,虔誠也。誠意也。(敬者):尊敬也,敬重也。敬奉也。(顺者):顺從也,不違背也。(養者):奉養也。(悦者):悦色也。温柔也。

   此五大美德,既能修成,则康莊大道任尔縱横無阻,成为一大孝子也。願世人勤而修之。

 

41【天上聖母--降】

   述:〔在生不孝敬,死後厚禮何用〕

    人乃受父精母血而孕育,母怀胎之後,行住坐卧均不能安舒,有時頭暈目花,饮食無味,三餐难進,富家者,家有佣人,母则免受家事操作之苦,若贫家者,雖腹大便便,亦必须帮助家計,受尽風霜之苦,十月怀胎既滿,在生産之時,腹中疼痛,可比刀割一样,有時痛得昏迷不醒,又恐孩兒難産而憂心,母之苦痛,實有口难言矣。俗語說:「生得过,燒酒香,生不过,四塊板。」就是説,若是平安生產,就可得到雞酒來補身的香味,若难產不幸的話,所得到的僅四塊木板所做的棺木而已,猶曾生産之危險也

 

    及至安產後,方得放下心怀,十月怀胎已过,继之而来的三年乳哺,所食是吸收母親之血液,现世雖以乳粉代人乳,但兒若染病之時,父母之憂急更难以言状,寝食难安,處處看医生不怕屎尿之穢臭,照顧其健康,不惜金錢,不怕辛劳,無微不至,可谓父母劬劳之恩,如天之高,似海之深也兒至七、八歲,则送入學校讀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之劳心,可謂極矣。及至學業成就,步入社会,至婚嫁之期,父母又再为完子劳心,求淑女为媳婦,求贤婿为東床,一旦男婚女嫁之後,父母年事已老矣

 

    豈知兒子長大成人,不知孝敬父母者眾,做事累及父母憂煩,不能奉養父母,只顧妻女,置父母於不顧,自己既有經濟基礎,住在都市高樓大厦,而将老邁之父母放置於鄉村之草茅小屋,日限制其生活费用,自己则奢華浪费,罔顧父母劬劳之恩,世有如是者,可謂不孝極矣。慈烏尚有反哺之義,羔羊有跪乳之德,人豈可不如禽獸年

 

    「树欲静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善哉!斯言,劝为人之子者,當及時事親尽孝,则不致追懺之憾。然而世人竟有不念父母生育養育之恩,父母在生之日,不知奉養,刻薄以待,及至父母病亡,则大事鋪張葬儀,用三牲五牲以拜祭,惟恐失其面子,出殯之日,花去十幾萬元,甚至數十萬元者,亦所不惜。如此之敬奉,雖有佳餚美酒,一滴何曾到九泉,死後之厚禮,不如在生以菽水承欢也。

 

願世人應予了悟,为人子者,为人媳婦,应孝敬父母,孝敬翁姑,你若知孝敬父母翁姑,则你子女媳婦定必孝敬你,此所謂孝恩不忘也。人生在世,雖然説是世傳世,父母傳我,我傳子,子傳孫,此乃上天造化之理,不是人人自作之孽,但養兒待老,積穀防飢,豈是無謂乎

 

42【西華帝--降】

    述:〔大道康莊之謂廉〕

     「廉」:明也。清白也。明白分辨不苟取也。潔己之謂也。「廉」乃己身心为本,寡欲而不貪不取,不越其軌,廉潔自持,克勤克儉,廉以持躬,接物以公私分明,品德高潔,無愧於心,正大光明。

所以「廉」乃廉風清白,安贫乐道,穷而不变其志,心地清白,不贪不取,不妄營求名利,坚志端行,心無私慾邪念,不作虧心之事,以義为利,不作無廉恥之事,皆是廉也。

廉潔之士,心無私邪,誠意待人,辦公做事,有始有终,对於美色财物,绝不動心,即是有清正之氣也。凡能除去心中妄念,心清正而寡慾者,均有下列四項德行

 

1、口不說無廉恥之語言,就是清净之口也

2、耳不听邪言恶語,傷風败俗之話,就無動心之憂也。

3、眼不看一切邪淫穢事,如淫書淫畫,春宫電影等,就無動心之慾。

4、手不妄動,就無心损人害人之事

以上乃先正内心使之清廉,外身自能修齊,然後就能成为廉潔之士也。故欲成为大廉之人,必须先修五大美德,此美德即「明、察、潔、立、恥」也。

明者:光明也,明白是非,明白是理,不苟取,大公無私也。

察者:審度也,諦视也、昭著也、考驗之举也,观察事物也。

潔者:清也,白也,不污也。

立者:树立也,自立也,不依靠也,立必正方,成也。

恥者羞恥也,知廉恥则不作遗羞之事也。

此五大美德,若能修而行之,则「廉」成矣。願世人善为修之。

 

43【趙天君--降】

    述:〔廉之表现〕

    「廉」者,就是説,人之心里無私慾邪念,自身清白,不染穢氣,不作虧心之恶事,所以人若無私邪,待人接物,必有誠意也贵为官者,必须清廉潔己,对國家尽其忠心,对民眾愛如子女,不贪贓枉法,办事公正無私偏,保持清廉官之作風。

 

富家之人,必须富而無骄,乐道好施,不以金錢引誘人家婦女,不以金錢导人作恶,不因錢多而驕奢淫佚。贫穷之人,雖家境贫困,也能安份守己,不作偷盗搶奪人家财物,不作犯法之事以染污其身。

下賤之人,雖然身格下賤,都不敢妄图富貴,妄想他人妻女,自安下賤身份,不妄求贪取無廉恥之财物,颐做乞丐亦快乐。富貴贫賤乃天命註定,若不贪取妄求,安份守己,勉力勤修,则貧賤亦能变成富貴者,若不勤修,一味作恶,则富貴也能变成贫賤也。

因为錢財之主人並無一定,若能守正道而願受辛苦,则錢財都能趨奉他为主人翁,若一味以無恥而妄取,则錢財退而远避也。所以世間並無長穷久富之人,世人若能了悟此理,则處處可以表现其「廉德」也。

 

44【馬天君超--降】

行廉引證:〔楊震畏四知〕

楊震,東漢時代,陝西華陰县人,别号伯起,他的學識淵博,为人光明正大,所以大家都稱呼他为「關西夫子」。楊震在朝为官清正,爱百姓如子女,很喜欢为國家举用有才能的人适在他所管轄之地區內,有昌邑县尚缺县令他因知王密有才智,乃保举他为县令

有一次,揚震因有公事而到昌邑县來,王密知道了,想賄賂楊震,便带了黄金十斤送给楊震,一为答謝他过去提拨之恩,並請求以後多多栽培。

 

當王密親自抵達楊震住處時,楊震很高興地出来迎接。楊震知道了王密的來意,他坚定不肯接受其賄賂,王密說:「我趁著天晚送来,路上没有人看到的,亦無第三者知道的,你做了有什么關係呢?」楊震便正色地对王密説:「你送黄金给我的事,天知道,地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为什么説没人知道呢?」於是坚决不接受。王密听了楊震的話,知道自己错了,不觉面红耳赤,很是慚愧,带著黄金回去了。

 

楊震有如此廉節的美德,他的子孫感觉很是光荣,於是在家的廳堂上縣掛著「四知堂」的匾額,一则表示他们祖宗清廉的美德,二則可以作为他们的一種警戒。

所以楊震畏四知而辞金,其清白廉潔,是天下無人出其右,其廉潔之名,萬古流傳,作为代代为官者之典範。關聖帝君降筆著書「桃園明聖經」之經文中,亦欽佩楊震之清廉,而褒揚之。

45【保生大帝--降】

詩曰:大道勤修八德明    認清正路上天京    有缘弟子康莊步    何患他年果不成

其二:冥冥大道降蓬莱    立志虔求实快哉    真理闡明開普度    士農工賈莫徘徊

其三:洩露天机喚子修    執迷不悟造愆尤    前生孽障今生解    若不回頭恨更悠

其四:無形大道本無聲    一意勤修理自明    期得靈台光且慧    長生不老上三清

 

46【黄天君忠--降】

〔崔母教子廉潔

    崔元暐,唐朝人,官任员外郎之職時,其母親盧氏对他說:「我曾听人講,凡兒子出外做官的,有人来説他贫乏不能存,這是個好消息,如果説他财富充足,這是一個恶消息。」這就是説,做官的人,貧乏不能存,乃是两袖清風,不貪贓,是一個清廉公正的官員。如果他财货充足的話,此人为官不正,必贪贓枉法,受取贿赂,否則那里来的財貨。

 

    近見親戚中有人做官的,多將錢物寄给父母,老人家只知道欢喜自己的兒子为官發财,竟不問這些東西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倘係非理所得之不義之财,即与盗贼何異?倘得來之錢財雖無大过错,难道内心不覺得慚愧么?

    你今坐食俸祿,如果不能忠君愛國,清廉为政的話,何以对得起天地覆戴之恩。元暐奉母訓,即以清廉自勵,盡忠爱民,成为一名清廉官員,盧氏所謂消息之好恶,豈非就是吉凶的分途?這話真似暮鼓晨鐘,足以發人深省了。

 

47【莊周夫子--降】

論:〔修道与素食〕

    人为何要修道?因为人若不修道,则不明八德之真理。八德者,「仁、義、禮、智、忠孝、廉、節」也,是为人處世必備之德行。修道者,修其缺点,以明其真理之謂也,不是一蹴就可以修成的,必须按步就班,循序漸進,慫容地一步一步地走向目的,绝不能不修而能得道者,故修道必须依照道理,循著方法,慢漫地步入聖境。

 

    有心向道者常說:「我已修道了,我正在行持清口素食哩!」初听這样的話那些修道的道親们,似乎很發心,很虔誠,但仔細的想一想,檢討一下为他们为人做事的心理,開口說話的涵養,就可以知道他们是否真的在修道,抑是莽撞盲從,人言修道,我亦言修道。

 

   所以,修道的人,一定要認識清楚,所謂修道並不是素食,素食更不是修道,为甚呢?請看古聖贤之得道成道的人,如軒轅黄帝在世三百餘年,修道一百餘年,在鼎湖龍馭白日升天为聖。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老子、孔子、關聖帝君等等之成道,为神为聖,未聞其修道为素食也。又如那些贫穷人,不是常常在素食麼!你能說他们是在修道嗎?再說那些馬、牛、羊等所吃的,不全是水草雜糧麼!你能說牠们是在修道嗎?

 

    所以修道与素食,不得混合而言,那未,修道是不是一定要素食呢?答案「不一定。」因为佛教的法典中所強調的是「不殺生」不造冤孽,不殺生並不是要素食。同時,法典中也明確的指出,有「三不浄肉和五不净肉」的記載,這些不净肉的内容是:

  

 「不是我殺,不是为我殺,我设有看見殺和听到殺;以及为其他動物所傷殘了的。」不过为发大慈悲心起见,在环境許可之下,如果素食的話,當可事半功倍,但是,注意素食的方法,是可以循序漸進的,起初選择初一,十五和佛菩薩聖誕日,而後每逢三,六,九或是八天,十天,而没有规定一入佛門,就必須修學長期素食。何况修道者,更無规定要素食。

 

    總之,素食对於老年人之身体是有益的,可防血管之硬化,与高血压。吾論「修道以素食」僅主張修道不一定要素食而已,並不是勸大家不要素食,因素食亦有素食之好處。如能素食清口,坚心修道,守口業、守心德、则道可速進而道可成也。若僅素食而口不修,巧言令色,常以虚伪骗人,心地不良者,則素食有何益哉?願修道者,希勿執迷不悟。

   

48【諸葛武侯--降】

述:〔大道康莊之謂節〕

    節,是人之操持,即節操貞節也。節,乃名節也。死生者也。死生則为名節也。士大夫莫不敬節死制。忠義亦名節之事。

「節」为人之儀範也。志操坚貞,操守嚴正,冰清玉潔,守身如玉,如竹節之坚贞,如松柏之凌耐,如菊殘猶傲霜枝,加梅雪争春不下。男重操持,女慕貞節,人如無守節,则無忠義。婦女则無守節,则無貞操。

「節」之於人也,为人臣,若無節義者,则貪祿不盡其職,容易被利誘而变其志,贪贓枉法,不爱其國家。为人臣,如有節義者,则盡忠職守,清廉潔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为軍人,若無節義者,则贪生怕死,容易变其志,容易屈服敌人。为軍人,如有節義者,則精忠報國,萬死不辞,视死如歸,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

为士民,若無節義者,则不明大義,逃漏國稅,不守國法,無所不为非为士民,如有節有義者,愛國家,修身守法,正直無私,守己安份。

为朋友,若無節義者,则不守信实,違背良心做事,不顧友誼。为朋友,如有節義者,情同手足,互助互爱。

为夫妻,若無節義者,则天不顧家庭而在外金屋藏嬌,妻不安於室而红杏出牆等等。由此以观之「節」之於人也,实贵而且重,人若無節義,大而亡其國,小而毁其家,豈可弗乎之哉!为人应知:宋之文天祥殉國,漢之蘇武盡義節,不降胡。此皆臨大節而不可奪者也。

 

所以「節」有五大美德,即:「義、志、氣、貞、操」也。兹分别解釋如下:

義者:義氣也,不屈也。=======志者:意志也,中心也,坚定作为也。===

氣者:正氣也,浩然之氣也。===貞者:正也,坚也,定性也,固定也,守禮也。===

操者:操持也,操守也,把持也。===

人若能修持此五大美德,則「節」成矣。何患乎大道無康莊乎?希男女勉而修之。

 

49【南華帝君--降】

詩曰:大道由來费苦修    只须坚志願终酬    古今多少成名者     鍛煉行修幾十秋

其二:節義之心最可珍    不成其事便成仁    浩然正氣天祥瑞     萬古流芳第一人

其三:蘇武留胡節不虧    任他富貴志無移    漢家幸有忠臣義     青史題名萬古知

其四:忠臣節義古流名    典範猶存博好評    願爾世人趨學步     轟轟烈烈作干城

 

50【史可法夫子--降】

    述:〔盡民族氣節的蘇武〕

    蘇武字子卿,漢朝時代杜陵人,考中状元,未幾,受漢武帝的命令以中郎將官衡,派使匈奴为談和平使節。蘇武奉帝命带著副使張勝,和一百多個随從,用馬和駱駝背了一大批禮物,原是打算和匈奴皇帝單於,講和不要戰争的。

   

可是,他到了匈奴國内,匈奴以为漢朝害怕他,就驕傲起來,不与蘇武講起道理,蘇武看情势不妙,擬早点回國去復命,不料匈奴内部适時发生內乱,那個副使張勝,竟瞒著蘇武,和内乱的一方搭上了關係,打算從中捞一点便宜。过了不久,内乱的一方就失败了。在匈奴皇帝單于追查之下,發觉張和自己的反对者有互相勾结,十分惱怒,就把蘇武等一百餘人扣留起來了。

在匈奴國內,有一個投敌的漢奸叫衛律,他是漢人,無恥自投降了匈奴以後,做上了大宫,匈奴皇帝單于,就命衛律来審問蘇武等一干人。

衛律把蘇武和張勝带去審問,打算要他们也像自己一样叛國。豈知蘇武到了審問的地方,不等衛律開口,就高声对他說:「漢朝派我來作使節,我没有完成國家的使命,就算匈奴不殺我,我也没有面目回國的。」說完了,就抽出身上的佩刀刺到脖子上去。

 

衛律看见蘇武自殺,倒是出乎意料之外。他馬上走上前去,把蘇武一把抱住,看见蘇武昏迷过去,又馬上下命令叫医生来为蘇武医治。那時匈奴的医療方法並不高明。医生叫人在地下掘了一個坑,用火薰得热了,把蘇武蘇放在坑里,医生就拿脚在蘇武的背下一陣乱踏,踏的背上都出了血,這样闹了半天,蘇武才甦醒过來。

 

經过一段时日,蘇武的傷口才愈合以後,衛律就把蘇武和張勝带到一個殺人的地方來。在這地方有一群被認为是「叛國犯」的人,披著枷鎖,乱糟糟的跪在地下,衛律大模大样地坐在台上,蘇武和張勝呢,名義上說是观審,实际上和囚犯差不多。

 

通过了形式下的審訊後,就听得一声命令:「殺」!在一陣震耳的吆喝声中,只见刀光一閃,囚犯们一個個被砍下了頭。張勝登時嚇得面色慘白,渾身發抖。就在此時侯,衛律倏的站起来,拔岀腰間佩劍,指著張勝說:「張勝謀殺皇帝的大臣,罪該斬首。但是,跟据皇帝的旨意,漢人投降的可以免罪。張勝!你要降?要死?」一面把劍擱在張勝的脖子上。贪生怕死的張勝,不知不觉的跪了下去,一面叩頭,一面喃喃地説:「饒命!饒命!張勝願意投降!」堂堂的漢朝副使,經不起一嚇,就投降了。

 

衛律以为对付蘇武也不困难,於是向着蘇武厲声地説:「蘇武,你还不赶快投降么!」可是蘇武連神色也不動一下,衛律把劍锋贴到蘇武的脖子上,蘇武还是一動也不動。他手里紧紧握著從漢朝帶来的「節註」,(註:「節」是古時使節拿在手里,代表自己的身份的東西,像一根竿子,上面缀著一串毛,古時的使節,就是现今的外交大使。) 坚定而自信地望著天空,在他看來,這根「節」就代表著民族氣節,他是無淪如何也不讓它受到屈辱的。

 

衛律看見蘇武這種坚貞不屈的神氣,突然感到自己的人格的卑鄙,因为衛律本來就是個漢奸呀!他那把劍静静地抽了回去,他没有胆量把蘇武殺死。於是他向蘇武講了一大套漢奸理論,説匈奴皇帝怎样好,漢朝皇帝怎样不好,希望用軟索子來屈服蘇武。蘇武「呸!」的声向他唾了一口涎沫,厲声地說:「衛律!你本是漢人,卻叛國投敌,你还有什么面目和我說話?你知道嗎?南越殺了漢朝的使者,结果弄得國家滅亡了;宛國的皇帝殺了漢朝的使者,結果自己也被人殺死了。你殺了我,只是破坏了两國的外交關係,弄得两國不和,两國不和,对你有什么好處呢?老实說,你殺了我,你也没有好的下塲的!」衛律满面通红,無言可答。

 

從此以後,蘇武的處境更加艱苦了,起初,他被囚禁在一個大地窖里,匈奴皇帝故意不给他飲食,那時侯,天正下著大雪,蘇武一連餓了幾天,口渴得忍不住了,就抓一把雪來放到嘴里止喝,肚子餓得慌了,就撕下毯子的毛來和雪嚼著以充飢。這样过了幾天,匈奴皇派人來看他的動静,見他还活著,覺得很奇怪,認为必有神助。

 

不久蘇武又被匈奴帶到一個冰天雪地,人跡不到的北海,交給他一群公羊,並对他說:皇帝命令,要你好好的看管好這群羊,等到公羊養出孩子來,你就可以回國了。」公羊怎会養出孩子來呢?這無非是開他的玩笑吧了。

 

可是蘇武一点也不屈服,也不灰心在那里,没有吃的東西,蘇武就打野鼠来吃,掘草根來吃,顽强地生活下去,他很愛和他一起共患难的羊群,縱使餓極了,也不肯起一個傷害牠们的念頭,他更爱漢朝的「節」,認为它是民族氣節的象徵,節上装飾著的毛完全脱落了,变成一支光杆兒,他看著越覺得它的可愛。就這样,蘇武在北海边度过了五六年的時光。

 

有一天蘇武驚奇地看見自己的故友李陵來找他,原來李陵是個有名的漢將,因为和匈奴打仗戰败而投降了匈奴,匈奴皇帝给他做了大宫。如今他受了匈奴皇帝的命令,前来劝蘇武投降的,李陵雖用尽口舌劝他歸顺匈奴,可以蘇武的意志十分坚定,談到最後,蘇武嚴正地对李陵說:「你不要再説了,我所要求的只是为大漢而死。」李陵慚愧得無話可說,並且大哭起來。

 

再过了几年,匈奴願意和漢朝停止戰争,談判和平。漢朝一批新的使者又来到了匈奴,他们以为蘇武已經死了,匈奴皇帝撒谎説蘇武蘇已經死了。流落在匈奴地區的武蘇的隨從们,密告漢朝使者,說武蘇还活著。因此漢朝使者向匈奴正式提出歸还武蘇的要求。匈奴皇帝不得不已,只好答應。

 

在匈奴地區坚持了十九年,坚贞不屈的蘇武,终於勝利地回到自己的國家了,他出发到匈奴的時侯,还是一個壮年人的状元爺,现在他的頭髪和鬍子都全白了,他出发時所带一百多個随從,现在能夠活著回國的只有九個人了。十九年的時光是艰苦的,考驗是殘酷的。可是,蘇武的高贵的民族氣節永远受到人们的景仰与讚誉。

蘇武回到漢朝後,官拜典属國,宣帝立位,赐封關内侯,图形麒麟閣。蘇武之凛然氣節,青史留名,萬古流芳,作为後世之殷鑑。

 

51【韓退之夫子--降】

論:〔修道不可以迷信〕

    夫,修道修學其道理之謂也。理不明,则無法可修,所以欲修學道理者,應先明瞭道之理,道之理,即大道康莊之所謂:「仁、義、禮、智、忠、孝、廉、節」也。此道理自三皇、五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一直傳流至今,數千年而不易,所謂中國固有倫理道德文化也。

    所謂迷信者,就是不瞭解道理,不遵循方法而盲目去信奉的意思。是故,迷者邪也,信者正也。修道者,若不瞭解道理,盲目去信從,则謂之邪迷也。若能瞭解道理,不盲目信從,擇其善者而從之,謂之正信也。简言之:「偏信邪說而行者,謂之迷信,遵循正理而行者,謂之正信也。」

 

    凡是一種宗教,应該具有嚴正而正確的道理,可靠的方法,並且能例举出可以考查的事实,予以證明,這些證明,不但以前的人可以做到,就是现在的人也可以做到。例如:大道康莊之所謂忠,所謂孝,古人可以做忠臣孝子,现在的人可以做忠臣孝子。古人如何去做忠臣孝子,现在的人亦应如何去做忠臣孝子。此乃人人若能正其心,誠其意,对國家尽其忠,对父母尽其孝,则可成为忠臣孝子,自古皆然也。

 

    修道者,若不修大道,背道而行,其所信奉者皆是邪說異端,比乃迷信也。人若能打破迷信,咸歸正信,亦是大道康莊之所謂「智」也。願世人,瞭悟大道康莊之真理,勤而修之,则成佛成仙,成聖成佛不难也。詩曰:

清净靈台慎勿迷    康莊大道好修齊     異端邪說母輕信     了悟良銓理可稽

 

52【赤精子仙翁--降】

述:〔修大道,定能成仙佛之説〕

    三字經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其言意所謂:人之初生为人,其本性,生成是善良,本性雖均善良,但因其所學之差異,致性有不同而相差甚遠者。譬如其所學習者是善良的,则其性为善性。其所學習是罪恶的,则其性终变成为恶性也。因而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謂也。

 

所以修道就是要修其生来具有之善良本性,使其永远光明不蒙蔽也。修道乃修大道之真理,真理者何?「仁、義、禮、智、忠、孝、廉、潔」之八德也。修道如能修成大道之八德,则可謂之成道。成道者,有白日昇天,有死後昇天,其昇天後,當然能得到聖、佛、仙、神之果位,此乃千真萬確之事实。我提出左記確切之明證,以悟世人。

神農大帝:教民耕種稻谷,以维民生,試藥性,著本草,以治百病,濟世活民,昇天为聖。

軒轅黄帝:劃地分野,定九州,創建中國萬萬代之基業,以政教合一的教化,赐姓於民,修

道一百餘年,鼎湖龍馭,白日昇天,为道祖为最高聖神。所以中國人是神的子孫。

倉頡帝君:製文字,造福社会人群,昇天为聖神。

天官堯帝:黄帝五代孫,以大道八德治天下,而天下太平,昇天为聖神,即三宫大帝之一,天官大帝。

地官舜帝:以孝治國而天下太平,施仁義於民,昇天後为聖神。即三官大帝之一,地官大帝。

水官禹帝:治天下之洪水泛濫,導入於海,以安民生。以八德治天下而太平,昇天为聖神,即三官大帝之一,水官大帝。

至聖孔子:啓发三綱五常,四维八德,删詩書,赞禮樂,週遊列國講道宏道,設杏壇以授弟子,成为萬世師表,死而为文聖。

李老君:發揚黃帝道統,以道化人,導人遵守大道,死而昇天,为仙为神。

武聖關帝:忠心昭日月,義氣贯乾坤,興漢扶劉,忠義不二,讀春秋而实踐春秋,死後昇天成聖神。

孚佑帝君:即呂洞賓,學道修道成道,濟世救民,昇为仙神。

岳武穆王:精忠報國,匡扶宋室,视死而歸,死後成聖神。

文天祥:忠心勤王,威武不屈,富貴不移,正氣凜然,捨身成仁,死而成神。

天上聖母:盡孝悌,學道成道,救護漁民,贡献國家,死而昇神。

釋迦文佛:看破富貴,修鍊尼珠空色相,説法渡眾而成佛。

觀音菩薩:看破红塵心自在,修慈悲之道以救世,尋声救苦而成佛。

地藏王菩薩:立宏願,不渡尽地獄之幽魂,决不成佛。蘭盂海会,撫恤恩施。

 

以上所述僅萬分之一而已,其他尚有三萬六千神,难以枚举。皆是以大道之八德,修而成道,昇天为聖佛仙神者。所以勤修大道而成道者,定能成仙佛之說,实不謬也。

而现世为國阵亡之三軍壮士,皆列祀於忠烈祠,以褒扬其忠義,他们均已成神,享受千秋俎豆,萬民敬拜,此英靈均在生前,有表现「大道之忠義」,故死後能昇为神也。

又如吳鳳捨身救人,感化高山族不復出草殺人,此乃吳鳳已充分表现「大道之仁与義」,故其死後,能为神,受人立廟敬拜也。願世人應了悟此理,勤修大道之八德」,则康莊大道可行矣。

 

53【天上聖母--降】

論:〔三從四德〕

    三從:婦人有三從之義,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天死從子。四德:曹大家女誡曰:女有四行(即四德) 。一曰婦德,二曰婦言,三曰婦容,四曰婦功。鄭註曰:婦德謂貞順,婦言謂辞令,婦容謂婉娩,婦功謂絲枲。

 

    「未嫁從父」,乃婦女未出嫁之時,在家庭要孝順父母,凡事听從父毋之言,对兄弟姊妹,兄嫂弟婦要和氣相處 ,相讓相敬,更應敬老尊賢,绝不可在父母之前,唆弄是非,而暗中陷害兄嫂弟婦。自己如有做出差錯地方,决定要受長輩之紏正及相劝,而隨時改过自新。交女友要慎重,擇善友而交。

 

    对男女之間必須有分别,不得混雜自惹罪过。無父母之命,不得外遊,对鄰里要和睦,不談人之是非。勤讀聖贤書,不看邪説異端及淫書。举動端正,有禮義廉恥,應學習女手工藝,终日無懈怠,始得謂之良家女,而受人愛慕。

 

    「出嫁從夫」乃女人若片婚之後,必须合理合法顺從夫婿。孝敬翁姑,对妯娌必须和合相敬,对大伯、小叔、小姑,亦要和氣圆滿,莫唆使夫婿分居從求自己清閑,而放棄父母翁姑之生活而不願,家事若是翁姑主事者,必须劝丈夫協助翁姑办理家務,若自己主事家事,必须勤儉。

    家中大小事務,必须夫婦商量,敬重丈夫。協助丈夫做正當事業,劝丈夫为人必须谦讓为怀,自己如有犯错,必须衷誠接受翁姑或丈夫之劝説,随時改过自新。做事公正为人誠实,以帮助丈夫成家立業,如此,则可成为模範婦人,贤内助,受人尊敬。

 

    「夫死從子」乃为人之婦者,若不幸丈夫先亡,子女均尚幼少者,必须謹守贞節。學習先贤之善良德行,将此善德,依法教養子女長大成器,應學孟母教育孟子,成为偉大賢人。以及岳母教育岳飛,能知精忠報國,成为一代忠臣孝子。教養子女若能成器,对國家社会,就有偉大之貢献。子女之成功与失败,均出於婦女之教育所造出来者也。可見婦女在家庭中所負之責任与地位之重要也。若能守節,教養子女成器者,就能成为節婦賢母,而流芳千古也。

 

「婦德」:就是人之良心德行。存良心,無恶毒之行为者,謂之心合德,人若能以良心來做事,才能符合天理,必须体天地好生之德,爱惜一切活物,孝敬父母、翁姑、丈夫,尊敬長輩,做事端正嚴肅不茍且。善教子女,不作長舌婦,説人是非。克己待人,公正無私,助人成美,勤斂溫讓,端莊禮貌,可謂之婦德。·

 

「婦言」:乃指婦人之言語也。言乃由口而出,而有分别善言与恶言。所以婦女應輕訁寡語,出言不粗野,存有禮貌。不虚言妄語,不暴燥乱駡,不乱言唆使人行恶,不顛倒是非,不口蜜腹劍,此皆婦人均要謹慎言語者也。世人所説之言語,均有善恶,若不謹慎其言,雖不是故意要説出恶語,致引起人之誤会,此皆平素言語不謹慎以成習慣,故能說出粗野之恶言也。所以婦人必须勤修口業,言必正而有信,温和而有禮貌,必受人之恭敬,此乃婦人之言德也。

 

「婦容」:乃指婦面貌也,面貌有美有醜之别,亦有正邪、善恶之分。若婦女之容貌美丽,不是指她善於艳妝,或妝得妖冶,才說是美丽之意,其真实美丽,乃其内外行为,举動端正,知禮義廉恥,其容貌之化粧,不过於妖冶,其美目均正视,不乱送秋波,此謂之真善美也。

若艳粧妖冶,见人就送秋波,此乃冶容,又說桃花面,乃属邪容、恶容也。所以人生之面貌有美醜之别,乃父母所生成若面貌之善恶,则由自己心行而表现。若容貌之正邪,乃由自己之粧饰化粧所造成者也

但其貌醜而心地善良者,其行为举動不越乎禮,雖其貌醜,亦是美人也。所以婦人應不艳妆冶妖,以樸实端莊者,謂之婦容之美丽也。

 

「婦功」:乃婦人在未出嫁前,必须學習勤儉耐劳,帮忙父母兄嫂之工作,學習管理家庭事務,如厨房、針指刺繡,缝衣等手藝,以便出嫁後,拿人飯碗拿得起,不愧为一家庭主婦,使丈夫免有内顧之憂,始堪稱为賢内助也。

如無婦功之人,每日只能妆饰自己,化粧容貌,不理家務,只知看电影、跳舞,打麻將,遊覽,奢华浪费,雖其夫有财産,是一個大商人,亦將走上倒運。所以为婦人者,應有婦功,才能帮助丈夫成家立業,堪稱为賢內助也。

以上所述「三從四德」,乃婦女應遵守之德行,婦女若能遵守奉行,则大道自然康莊,可流芳千古,受人敬仰也。

 

54【瑶池老母--降】

詩曰:立志修身德不忘    康莊大道更光芒    綱常丕振兼天下    普化蒼生慰老娘

2:莫负群真救苦心    日行一善福來臨    争名夺利终何用    不若聚神學道箴

3:典範長流在聖門    履仁行義禮敦敦    欲登善路迷途省    苦海慈航處處存

4:为拯元元不憚劳    迢迢雲路降天曹    揮鸞警世真詮佈    惟願蒼生脱苦牢

5:由来學道必修身    養性还须更履仁    世事偏多不如意    心胸豁落最堪珍

6:莫怨天心護不公    一分善德一分功    斯時果满仙班列    须悟玄機慎始终

 

55【岳武穆王--降】

律詩

禮義薰陶復古風    斯文丕振始而终    雄心莫葬溫柔里    壮志長随方寸中

青史垂名遗正德    凌煙記蹟建奇功    齊心協力扶家國    社会繁荣進大同

2

偏喜题砂到聖台    揮鸞闡教冠全台    推敲詩句生花筆    煅煉文章倚馬才

百載树人心不死    千年遗爱道难隤    修身養性春風里    護國精忠志不灰

3

劝爾諸生種福田    狂瀾力挽作中坚    仁心濟世功难沒    義氣参天德可全

投筆從戎伸士志    以文会友写鸞箋    精忠報國丹誠抱    青史留名萬古傳

4

蓬莱聖地有鸞堂    木筆揮來醒世方    武廟宏開忠教化    黄魂振起孝流長

浩然正氣丹心抱    崇高文風大雅揚    千載功名垂不朽    堯天舜日喜重光

 

56【天上聖母--降】

論:〔自作自受〕

   世人若为非作恶,其恶果终歸自受,任何人亦不能代替其所受也。古人云:「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天降大劫,如戰争,暴風雨,瘟疫等等猶有可避者,惟独自作孽事,终歸自作自受也,蓋因到處有遊神,將爾之罪过纪錄在案故也。

     語云:「一甲田八百主」主人会更換,用绳纏其身,终亦無法保持其産業,惟有固守道德者,方可保其身,保其產業也。語云:「正可辟邪」,所以为人者,必须行为端正守道德,则不畏百邪之侵害也。所以为人處事,若不端正而偏邪,则其所作所为之後果,必会自作自受也,願世人悟而戒之

   

57【南海古佛--降】

詩曰:珠璣句句啓玄微    木筆题詩證是非    庶子勤修真理悟    婆心苦口劝皈依

其二:苦海慈舟處處航    明燈指路振綱常    神仙秉抱仁心意    冀得人間盡善良

其三:晨鐘暮鼓震人心    道德流傳直至今    壽世無辞多教化    鸞門此日佈綸音

其四:佛本慈悲渡世人    康莊大道出於仁    念經禮拜清修者    觉悟由來最可珍

 

58【南天文衡聖帝關聖帝君--降】

       

    大道降於世,明其真理曰:「仁、義、禮、智、忠、孝、廉、節。」南天直轄武廟明正堂榮奉  玉旨扶鸞著作「大道康莊」聖書,有勞三界高真沐雨櫛風,扶鸞著作,無非是喚醒塵寰,珍重大道而勤修,正視康莊以廣達,期挽人心向善,移風化俗。

 

    此書如暮鼓晨鐘,警醒迷頑,上體天心好生之德,廣昭其勸,作蒼生之教化,远非一般俗書可比論。是書之成,将是輔助杏壇之教化,永垂不朽也。願世人,珍而研讀了悟,篤志勤修实踐,则大道康莊可以直達天堂,位列仙佛,籍註聖神,实为不难也。兹值是書付諸剞劂,特述數語以为跋。           

南天文衡聖帝關聖帝君跋於南天直轄武廟明正堂

              天運戊午年陽月望日

 

(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