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0-30) 点击次数(672
極樂世界遊記

極樂世界遊記  (下集)

第八回  訪菩薩述九品往生及   阿彌陀佛身世

 

济公活佛  

         偈曰:    光明正大善人行     欺詐百出惡人尋

                   君子逍遙多愜意     小人作歹罪惹身

 

济佛曰:俗語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可是在今日的社会里,好像早已變成「小人貪財,取之無道」了。一張紙翻開盡是空頭支票,人頭支票滿天飛,也在利用標会的方式携款捲逃,也有虛設公司行號詐騙貨品,使人間成為欺詐百出的污濁社会,但是這些昧著良心得到利益的人,無論你逃到天涯海角,总是逃不了天地良心,逃不了惡報的來臨。

蔡生曰:記得  恩師曾說「知足即是福,清心即是祿,寡慾即是寿。」所以人生只要「知足,清心、寡慾。」就是得到「福祿寿」了,還有什么可求的。

济佛曰:想到你的記性還不錯,尚能記住  吾說過的話,但是如果能時時記住唸佛的人,這種人才是---大福、大祿、大壽。

蔡生曰:說得也是,西方極樂有用不完的財宝,有吃不完的佛法妙味,有過不完的寿命,這才是世人最好的去處。

济佛曰:現在  我倆就去!

蔡生曰:是的,我已坐穩蓮台請   恩師起程吧!

济佛曰:已到極樂世界了,前面已有   菩薩接引,你快向前頂禮。

     (此時蔡生雙脚跪地,向  菩薩頂禮)

菩薩曰:賢生免禮,請起吧!

蔡生曰:好的,----哇!我看池中的蓮花光明鮮艷,又大又美,朵朵蓮花都放出五色的寶光、而且還標記念佛之人的姓名,真是太奇妙了。

菩薩曰:賢生,你想不想跟蓮花中的人講話?

蔡生曰:可以嗎?

菩薩曰:前面這朵蓮花,就要開了,待我念动真言,助他一臂之力,好讓你訪問一番,(此時  菩薩念动真言,果然蓮花開得很快馬上浮出一個人來,真是不可思議)。

蔡生曰:菩薩真是法力無边,蓮花上果然浮出一位居士。

菩薩曰:賢生你問他好了。

蔡生曰:是的。請問這位大德,你的感想如何?

 

大善人曰:感謝   菩薩的加持,今天才能提早見到   菩薩。

蔡生曰:請問大德,你在生是如何修持的?

大善人曰:想起我的過去,實在太苦了,因為本身不識字,只好在工廠做雜工,賺取一些零用錢,有一天,我心情苦悶,就到一座佛守去請教一位師父,問他有什么方法可以解除我的煩惱,這位師父就教我念佛、說念佛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從此我就開始念佛,把所賺來的錢助印善書,然後全部迴向往生西方,三年後果然我的煩惱日漸减少,身体亦感到輕安,心里時常嚐到去喜的滋味,自此我更加用功,無論在做事或是在走路,我心中念佛不斷,最後在臨死之前承蒙   佛菩薩接引往生,但是自知帶業(帶罪)往生,所以蓮花未能马上開,今天能夠花開見到   菩薩真是太高興了。

菩薩曰:這是你的福德所助,如果不是你經常隱姓埋名,行功立德,就不能有善緣相助。

大善人曰:感謝   菩薩慈悲。

蔡生曰:請問  菩薩,往生西方之後,大概多久,念佛的人,才能從蓮花里生出來。

菩薩曰:這要看念佛之人,功夫的高下,所以往生就分為九品位:

    1上品上生的人,一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蓮花立刻就開了,也馬上可以見到阿彌陀佛。

2上品中生的人,經過一個晚上,蓮花就開,也是可以即刻看到   佛。

3上品下生的人,要經過一日一夜,蓮花能開,而且要等到七天之後才能看到  佛。

4中品上生的人,也是到西方極樂世界,蓮花開了,但是只能先證小果。

5中品中生的人,等到第七天蓮花才開、也是先證小果位。

6中品下生的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經過七天蓮花才開,先聽菩薩說法,後證小果。

7下品上生的人,必須經過四十九天,蓮才能開,也是先聽  菩薩說法,後證小果。

8下品中生的人經過六刼之後才能開,也是先聽菩薩說法,求其開悟,後證小果。

9下品下生的人,就要等到十二大刼之後,蓮花才能開,也是先聽菩薩說法,讓其開悟,後證小果。

 

蔡生曰:如此說來,只要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不会轉入六道輪迴了,是嗎?

菩薩曰:是的,除非立下弘願,自己願意到他方世界弘法度生的人,在此限。所以說凡是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自從在蓮花里頭生出來之後,他就会一直往上修,永不退轉,直了成佛。

蔡生曰:怎么能夠如此微妙呢?我在道場上看到有些修道人,經常半途而廢的。

菩薩曰:賢生,紅塵苦海,五濁惡世,當然会這样,可是來到這里之後'你看吧!与朋友交都是善知識及大菩薩。吃的是八功德水增益智慧,身心安和清涼。聽的是水鳥演法,增進佛智,更会自然產生念佛之心,像這種殊勝的環境,作為修時的地方,比凡塵的深山古洞,好修多了,也沒有危险性与失敗率,這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好處。

蔡生曰:喔!實在太好了,那么來此之後,都可以修成佛果了?

菩薩曰:是的,大多數可修到佛的果位。這也是  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其中的一個願心說道:「我若是成了佛,其他世界的菩薩,若是來到我的國里,若是不能修到佛位,我就不願成佛。」

蔡生曰:喔!阿彌陀佛真是慈悲啊!

菩薩曰:阿彌陀佛不但慈悲,而且當   祂未成佛以前就是一位國王,父親名叫月上轉輪聖王,母親名叫殊勝妙顏夫人,因為   祂喜歡聽佛法,所以就經常到世自在王佛說法的地方,去聽講佛法,有一天他突然對人生有深刻的認識与覺悟,所以就捨棄了王位,跟隨世自在王佛出家修行,當時  祂的法名叫法藏,法藏因為宿根深厚,又勤修佛法、因此很快就得到成就,並且跪在世自在王佛面前發了四十八大願。

蔡生曰:那四十八大願?

菩薩曰:這四十八大願是這样的--------。

濟佛曰:今天時間差不多了,我看這四十八大願就留著等下回再說吧!

菩薩曰:活佛言之有理,這四十八大願的確很長,賢生就等下回再聽吧!

蔡生曰:好的。感謝    菩薩慈悲,弟子在這里頂禮拜辭了。

菩薩曰:賢生覺禮,下回再見了。

濟佛曰:賢生坐穩蓮台,準備回堂。

蔡生曰:我已坐穩,請   恩師起程吧!

济佛曰:聖天堂已到,蔡生下蓮台,魂魄投体。

 

 

第九回  訪菩薩述  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濟公活佛  

詩曰:   井蛙度大海    眾生測三千

         無量無边界    茫然趣两边

 

济佛曰:在一口廢墟的水井中住著一群青蛙,他們以為世界上除了這口井之外,沒有其他的井了、賢徒你認為如何?

蔡生曰:怪不得俗語說:「井底之蛙」就是這個原因!

济佛曰:所以三千大千世界猶如大海,世人住的地方猶如水井,人住在世界上就像井中之蛙一样。

蔡生曰:的確也是,怪不得宇宙的奧妙,到現在仍是一個謎!

济佛曰:還好今天  師徒二人,总算解開一点点謎題。

蔡生曰:那當然,此本極樂世界遊記如果著成,等於讓世人多了解宇宙的奧秘。

济佛曰:哈哈!道德經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亡若存;下士聞道,大笑之。」

蔡生曰:的確也是,有福氣的一聽到佛法就相信,沒有福氣的人,一聽到佛法不但不知珍惜,尚且還要毁謗,像這種人真是沒有福氣呀!

济佛曰:話  我倆在講,信不信由你,哈哈!今天著書時間已到,賢徒快坐穩蓮台,準備起程吧!

蔡生曰:是的,我已坐穩蓮台請  恩師起程吧!

济佛曰:前回  菩薩答應為你解說四十八大願,你還記得媽?

蔡生曰:還記,今天我就要洗耳恭聽了。

济佛曰:現在   菩薩已前來接引,賢徒快向前頂禮。

蔡生曰:下生拜見  菩薩。

菩薩曰:賢生免禮,快隨   我去吧!

蔡生曰:是的,感謝  菩薩慈悲。

菩薩曰:賢生是否想知道,  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

蔡生曰:當然想知道呀!

菩薩曰:好吧!那么現在就告訴你吧!

    大慈大悲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是這样的。

    第一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的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取正覺。

第二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里的天人寿終之後,倘若還有三惡道者,不取正覺。

第三願--- 假使我成佛後,我佛國里的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第四願-- -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里的天人,有形色同或是好醜者,不取正覺

第五願--- 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里的天人,不能得到宿命通,以至了解百千億即由他諸刼事者,不取正覺。

第六願--- 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里的天人,不能得到天眼通,以至見到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七願--- 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里的天人,不能得到天耳通,以至聽到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八願--- 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里的天人,不能得到他心通,以至了解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的眾生心念,不取正覺。

第九願--- 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里的天人,不能得到神足通,以至了解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十願--- 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里的天人,倘若還有邪思妄念,貪取非份者,不取正覺

第十一願--- 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里的天人,不修禪定,就会滅度者,不取正覺。

第十二願--- 假使我成佛之後,我的佛光不能普照到百千億那由他諸佛者,不取正覺。

第十三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的寿命不能達到百千亿那由他刼者,不取覺。

第十四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里的声聞羅汉之多,能計其數者,不取正覺。

第十五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里的天人,他們的寿命不能達到無限量﹕但是除了自己立願欲往他方世界,弘法渡生者不取正覺。

第十六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里的天人,会聽到不善的事者,不取正覺。

第十七願---假使我成佛之後,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讚嘆我的佛號者,不取

正覺。

第十八願---假使我成佛之後十方世界眾生,能發出虔誠的信心,欲生我佛國土,乃至十念,若不能往生者,不取正覺。

但是犯了五逆(1、殺父。2、殺母。3、殺阿羅汉。4、毁謗佛陀、出賣佛陀,破坏佛身。5、破坏修行团体及僧眾。)大罪,以及誹 謗正法者、不在此限。

第十九願---假使我成佛之後,十方世界眾生發出菩提心,修心養性,行功立

德,誠心誠意發願,欲往生我國者,寿終之時,倘若佛菩薩不現

其人之前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願---假使我成佛之後,十方世界眾生聽到我的名號,時時想念我國,多行道德,至誠廻向,欲往生我國者,如我不能達到願望,不取正覺。

第廿一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里的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相者,不取正覺

第廿二願----假使我成佛之後,他方佛國諸菩薩眾來生我國,一定能在一世里補到佛位,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度脫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覺道者,不取正覺。

第廿三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中的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间,不能篇至無量無數億那由他諸佛者,不取正覺。

第廿四願--- 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中的菩薩在諸佛之前,現其德本,所求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第廿五願--- 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中的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慧者,不取正覺。

第廿六願--- 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中的菩薩不能得到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第廿七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中切萬物微妙香潔,形色特殊,難以稱量。如有天眼通能明辨其數者,不取正覺。

第廿八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里菩薩以及少功德的天人,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里者,不取正覺。

第廿九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里的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中的菩薩智慧辨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第卅一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的地上明亮光潔能照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若不能者,不取正覺。

第卅二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的宮殿、樓閣、寺觀、蓮池、流水、花草、樹木,及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種香而共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能者,不取正覺。

第卅三願----假使我成佛之後,十方無量無边諸佛世界眾生,蒙我光明觸其体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若不能者,不取正覺。

第卅四願----假使我成佛之後,十方無量無边世界眾生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总持者,不取正覺。

第卅五願----假使我成佛之後,十方無量無边世界,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

第卅六願----假使我成佛之後,十方無量無边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能者,不取正覺。

第卅七願----假使我成佛之後,十方無量無边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不受諸天世人致敬者,不取正覺。

第卅八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里的天人,欲得衣服,隨念而至,如佛所讚應法妙服自然在身。若不能者,不取正覺。

第卅九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國天人受快樂比不上漏盡此丘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中菩薩想见十方佛土,應時如願,若不能者,不取正覺。

第四一願----假使我成佛之後,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於得佛,若有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第四二願----假使我成佛之後,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得清凈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能者,不取正覺。

第四三願----假使我成佛之後,地方國菩薩眾聞我名字,寿終之後,生尊貴家,

若不能,者不取正覺。

第四四願----假使我成佛之後,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能者,不取正覺。

第四五願--- 假使我成佛之後,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得普得三昧,住於三昧,至於成佛,常见無量不可思議一切如來,若不能者,不取正覺。

第四六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中菩薩能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能者,不取正覺。

第四七願----假使我成佛之後,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第四八願----假使我成佛之後,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第二、第三法忍,於諸佛法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後來  衪慢慢以這此願心去莊嚴佛土,於於成就西方極樂世界,  衪的聖如阿彌陀佛也普受十方世界諸  菩薩、天人、眾生的讚嘆与持念。

 

蔡生曰:喔!原來如此,因此世人應該相信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了。

菩薩曰:哈哈!賢生总算了解了,現在  活佛又要帶你回堂了。

濟佛曰:快向   菩薩頂禮答謝,我們準備回堂。

蔡生曰:叩謝   菩薩開示之恩!

菩薩曰:賢生免禮,請起吧!

济佛曰:賢徒坐穩蓮台,準備回堂了。

蔡生曰:我已坐穩蓮台,請  恩師回堂。

济佛曰:聖天堂已到,蔡生下蓮台,魂魄投体。

 

 

第十回  訪菩薩述臨終重要。

濟公活佛    

          詩曰:     雲遊淨土成自然      唸佛往生超人天

                     三根普被因緣大      末法修持速加鞭

 

济佛曰:哈哈!這幾個月來、為了著書而雲遊極樂世界,雖然忙碌,但是為万讓世人瞭解極樂世界真面目,  老衲雖身担重联,也覺得甚有意義。

蔡生曰:恩師真是大公無私呀!別人都守住自己的門户,  恩師確是大開門户,容納別人,難怪別人叫  恩師為济公,但是我說   恩師處事光明磊落,正如某教修士尊稱  恩師為光明磊落佛。

济佛曰:賢徒!想不到你也会拍   為師的馬屁。

蔡生曰:可不是嗎?

济佛曰:其實修道本來就是大公無私的,如果有人道理不說為会講是非,象這種人不是在弘法,而是造口業。今天  我倆又奉命若作極樂世界遊記,其意義就是讓世俗人及修道人、多一種修持方法多介紹一個佛土世界而已,怎能為自己的私心詆毁他人的成就?

蔡生曰:說得也是,好处告訴別人,讓別人共同來分享,別人得到好處,自己也覺得快樂。

济佛曰:那么  我們就開始起程吧!

蔡生曰:好的,我已坐穩蓮台,請  恩師起程吧!

济佛曰:哈哈!正要起程,想不到   菩薩已前來接引了。

蔡生曰:弟子頂禮   菩薩聖安。

菩薩曰:今日預知賢生又要著作遊記,所以先來步。

蔡生曰:奇怪西方極樂世界離此有十萬亿佛土,菩薩如何預知?

 

菩薩曰:雖然西方極樂世界離此有十萬亿佛土,但是仍然与娑婆世界同在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理,所以只要世人有光明的思想真心虔誠念佛,  佛菩薩自然能夠知悉。

蔡生曰:原來如此。

菩薩曰:極樂世界遊記著作以來,已經十幾回了,極樂風光也大致介紹書中,世人如果不想念佛的話,就是賢生你將極樂世界的一草一木都講的清清楚楚也沒有用。

蔡生曰:菩薩說得有道理,目前世人都很現實,总認為唸佛等到死後才有利益,所以他們都想等到臨死才唸。

菩薩曰:平時不唸,臨死就難唸了。

蔡生曰:說的也是。

菩薩曰:其實唸佛好处實在太多了,不要以為死後才有利益,須要知道佛為医王,所以如果身体有病的人不妨多唸佛。

蔡生曰:這怎么样說呢?

菩薩曰:因為念佛能統一思想,排除妄想,你看世人經常妄想紛飛,勞累心思。弄得常年失眠、精神分裂、像這种病就是「心病」,心病是無药可医的。只有念佛才能治好心病、因為唸佛能統一心思,將散心歸於一心,自然心病可医。正如中峯國師所說﹕「佛號就像一顆清珠、眾性的妄想就像一池濁水,清珠投入濁水,濁水自然澄清,佛號投入亂心,亂心自然成佛。」這就是治療心病的最佳良藥,也就是成佛的最好捷徑。

蔡生曰:菩薩慈悲,請問一個人如果卧病不起,屎尿遺床之時,或是女子月事來臨、或是上厠所之時,是否可以念佛。

菩薩曰:當然可以的,須要知道  佛是大慈大悲的,就像太陽普照大地,祂不分富貴貧賤﹔就像大海接納百川的眾流,之也不分清淨垢穢一样﹔又像慈祥的母親,她怎会畏棄自己的兒女屎尿遺床呢?所以只要世人誠心誠意的唸佛,一心一意的念佛,  佛豈会計較凡人外形上的污穢。所以有病的人更要唸佛。如果上廁所之時,為了對  佛菩薩的尊敬,可改為意念,也就是在心中默念就可。但是標準的念佛方法是  佛,口 佛,耳 的聲音,如此佛音流轉於心、口、意  之間,等於三業清淨,一旦念佛功力日深之時,自心即是佛心,自性即是佛性,自然成佛

蔡生曰:說的也是,否則弟子經常看到許多人,出口髒話連篇,的確很不恰當。

菩薩曰:世人有不良的口頭禪,皆是与惡人交,習染而來、應當改過。如果能夠在開口閉口間改說「阿彌陀佛」,反而受人尊敬,更能感染親戚朋友,修口修心,改变他們平日的粗口粗語,久而久之,他們也会改口說「阿彌陀佛」,如此一來,不就是一種渡人念佛的最好方法嗎?

蔡生曰:是的。

菩薩曰:還有如果在平常之時,遇有急事或災難如能一心持唸  阿彌陀佛,一心向佛,在剎那间,一旦有不幸的事故發性,最能獲得佛力的護時接引,而得到往生利益。

蔡生曰這么說來臨終之時念佛,有莫在利益了

菩薩曰那當然,所以臨終的人,最好能夠唸佛不斷如果自己的親人,在臨終之前不知念佛就要開導他,向他講解念佛往生的好处,並開導親属助唸佛號如果助唸的人疲勞,就要輪流助唸,使佛音流轉不斷而且家人萬不要在臨終之人的面前相視,以免臨終之人会更加悲傷,如有親戚來訪不要閒談雜話免得臨終之人分心,而忘記唸佛。

最主要的是臨終之人,在神識離開身体的一剎那,千萬不要撫屍痛哭,因為臨終之人,雖然呼吸脈膊停止了,可是他靈性在+至十二小時之間尚未離開身体,因此仍然有知覺,如果親属在這個時候,马上撫屍痛哭,反而使臨死的人,悲苦交集,不知何去何從,失去了光明的正念,就執迷不悟,而墮入六道輪迴之中了。

 

蔡生曰:喔!這样太可惜了,----可是為什么親人的哭喊,会誤往生之路呢?

菩薩曰:因為唸佛的人在西方的七寶池中,就会生長蓮花,念佛的人,如果唸得越勤,蓮花就長得越大,行功立德越多,蓮花就長得越快,等到這位念佛的人,臨命終了,西方諸佛菩薩就持蓮花下的蓮台去接引念佛的人,如果念佛的人,在臨命終時,還能一心念佛,那么他的靈性歸向蓮台里,這样往生就成功了

反之,如果在往生的一剎那,臨終之人受了親戚朋友的悲傷哭喊,那么臨終之人受到干擾,一時勤了情愛‧整個心都亂了,念頭也昏昏沉沉,最後靈性恐怕就要彌留人間,而成為遊魂,這就可惜了。

所以當臨終之人,呼吸脈膊停止之後,在人身体未冷之前,千萬不要撫抱哭喊!因為剛死的一剎那,定很難受的,如果再去觸摸他的身体,那么他一定很不高興,在這個時候怨恨心一起,就恐怕失去往生的機会了。

蔡生曰:請問  菩薩像這种情形,与自已的因緣有關吧!

菩薩曰:當然有關,因為有些人平時不唸佛,又不廣結善緣及行功立德,所以在臨終之時,沒有善的支助,親属又執迷不悟,在這种情形之下,想往生西方、就困難重重了。

蔡生曰:為什么?

菩薩曰:現在  我說個幾喻吧!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就好像天上的明月,世人念佛好比一潭湖水,湖水無波之時,明月朗照。那么臨終之人念佛也是一样,心淨念佛之時,佛光普照,佛在眼前,佛在心中機緣成熟,感應相通,承佛願济力,皆得往生。

蔡生曰:喔!原來如此。

菩薩曰還有一点必須注意的就是當親属死亡﹔十至十二時之候,應該繼續助唸、這样可以超拔亡人更可以增應蓮品。如果環境許可之下最好能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內全家素食並禁止殺生,這對死去的人有莫大的助益。

蔡生曰:菩薩苦口婆心,講解的那么清楚,真是太好了。

菩薩曰:今天時間不早了,我先回了。

蔡生曰:叩別  菩薩隆恩。

济佛曰:今日著書就此結束,蔡生魂魄投体。

 

 

第十一回  羅漢述苦修持、賢生掉淚嘆世人難度。

 

濟公活佛    

            偈曰:     嚴霜冰冷凍人心      節士奮鬥不畏貧

                       学之蛛蜘網屢破      精神永在超人群

济佛曰:蜘蛛不能只守一個網,以至永生,它必須經過風吹雨打,不斷的歷盡風霜之苦,所以在一生當中必須愛屢次失敗的考驗。為人处世也是一样,必須經過層層的考驗才能成功,這種成功才是真實的,才是珍貴的,才是甜美的,如果不是奮鬥得來的成功,這是虛偽的,這是短暫的,這是僥倖的。

蔡生曰:恩師之言,勉勵世人要学蜘蛛的孜孜不倦与奮鬥不息精神。

济佛曰修道也是一样,無論修持上,在環境上,都有很多失望的時候,就像室內的蜻蜓飛不出室外一般,可是只要冷靜的思考,一定能尋出一條光明的空間、讓你飛出去的

蔡生曰:正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济佛曰:哈哈!現在許多修道人以為自己走入「山窮水盡疑無路」。

蔡生曰:那么今天著作極樂世界遊記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济佛曰:正是!正是!我倆起程吧!

蔡生曰:是的、愚徒已坐穩蓮台,請  恩師起程吧!

济佛曰:哈哈!  菩隆已前來接引,賢徒快向前頂禮参見。

蔡生曰:下生頂礼参见  菩薩!

菩薩曰:賢生免禮,起來吧!

蔡生曰:感謝  菩薩慈悲。

菩薩曰:賢生!快隨  我來吧!

蔡生曰:是的。

菩薩曰:今天我介紹一位專心念佛的声聞羅漢,与你認識,你可以請教他,如何念佛往生的。

蔡生曰:好的。

菩薩曰:蓮根羅汉,速到此处。

        (此時  菩薩從林間参禪的羅汉之中喚來一位)

蔡生曰:弟子参见  羅汉。

羅漢曰:賢生免禮。

蔡生曰:愚生今日奉旨著書,今日才能見到羅漢,又看到羅漢在此道逍遙自在,真是太羨慕了。

羅漢曰:先苦後福、先福後苦,因緣因果半点不由人如响往西方極樂世界,唯有念佛与信願,別無他求。

蔡生曰:未知  羅漢在生是如何修持,今日才能來此。

羅漢曰:這個說來話長,  吾本修習其他法門,後來經過高人開導指示  吾說,念佛法門最直捷最了當的修持方法,除了念佛法門之外,沒有其他的法門能夠比念佛門更好了。

    自此  吾痛下决心意念佛為了怕  吾信願不堅因此就在  阿彌陀佛聖像前,至心發願,並燒三指,以示真信,真願,真行,求佛慈悲攝受而曰:第子蓮根,自無始以來,廣造十惡八邪,詳說不盡,今得人身,貧、瞋、痴、愛,念念不斷,將來絕對墮入輪迴,受盡苦楚,於今痛切懺悔,自今日起,决定念佛,虛空有盡,我願無窮,至心哀求  阿彌陀佛常來護持,將來臨終之時,靈根不昧,念佛不斷,親見  阿彌陀佛及諸菩薩前來接引。

    自始  吾便念佛不輟,但是  吾業障深重,因此未能得到上品上生,只能得中品上生,雖然來到西方淨土世界能夠見到佛,聽到佛法,可是只能先證小果,尚不能惑業漏盡,可是乘此之後‧發覺這見的修持環境善凡塵的世界,好修多了。因為機、吾每天耳聽佛音,鼻嗅香,口食八功德水,眼見莊嚴世界,与朋支交,皆是  菩薩、羅漢及喜等,佛音宣流,水鳥演法、逍遙無盡,壽命無量。

蔡生曰:請問  羅漢,為何壽命無量。

羅漢曰:此是  阿彌陀佛未成佛前,曾立下四十八願,其中第十五願是:我成佛之後,國中天人寿命無量。因此凡是來此之人、皆是不退轉之  菩薩。除非有其他願力欲往他方世界弘度生之人,不在此限,賢生你即是一位也。

蔡生曰:不敢!不敢,愚生罪業深重。

羅漢曰:賢生慈悲為怀,身軀作為眾生雲梯,心靈作為三教桥樑,犧牲奉献之精神,令吾也自嘆不如,又何必客氣。

蔡生曰:羅漢過獎了,賤軀賤命、何足掛齿。

    (此時蔡生言到此處,淚如雨滴,吾法眼傳真,觀到此時此景,亦法力漸失)不知如何寫起------)

羅漢曰:賢生,不必傷悲,你一滴一滴之淚水將化為一朵一朵之蓮花,---。

    (此時蔡生即時拾起悲痛的心情,強作笑容,可是有誰能了解他的心情,又為誰在流淚。)

蔡生曰:方才愚生一時失態,求  羅漢原諒。

羅漢曰:那里!那里!

菩薩曰:賢生!今日為何悲傷。

蔡生曰:愚生自覺業障深重,但是又要擔當普化之大任,阻礙甚多,因而才不知不覺感傷失態。

菩薩曰:賢生,男兒有淚不輕彈、你有度世弘願,因此在些當中嚐盡間的辛、酸、苦、辣,為了世人,經常放棄兒女私情,  吾心已知,不必難過。

蔡生曰:求  菩薩寬恕,愚生因定力不足,所以才失態。

菩薩曰:賢生你客氣了,好了,今天的訪問就此為止吧!

        (此時  濟佛來到,蔡生坐穩蓮台,準備回堂)

濟佛曰:賢徒你將痛苦的心,投射到眾生的心靈,這是不對的尤其現在正是著書時間,你不能平心靜氣,這是不對的,你應該拾起寧靜的脚步,引導世人登上真理的彼岸,拿出你真理的財寶,佈施給須要真理財寶的人,使別人得到心靈的粮食,雖然犧牲了自已的享受,但這才是傳佈真理的勇者。

這些年來,來為道務而犧牲了事業,為了世人而捨去皮肉,緣雖然效仿大禹治水的精神,但是也應該學學   佛陀的自在解脫。理則只靠有志的衝勁,這是不夠,只靠有形的理是有限的。因此你當以無形永恆的动力,作你的支柱,不必害怕別人的毁謗而傷心,也不必為了別人的褒獎而高興,因為這都是不實在又多餘的。

賢徒!世上的事物,沒有絕對的,你不要抱着滿怀的希望,也不要抱着別人都能順從你的意願,你應該像山谷的空虛去容納別人,像大海的廣闊去接受山川江可的支流,而不是像桌子一样,只能放些東西,像椅子一样只能坐一個人,這样對於一個佈化真理的人以是不夠的。

賢徒,做一位傳佈真理的人,不是沒有煩惱,而是應將煩惱看淡,做一個不平凡事業的人,不是沒有嗔恚,而是能夠將嗔恚看空,你能夠這样做的話,你就是成功的人。

賢徒!我知道為師對你的要求,是莫大的苛刻,但願你恨我,但希望你能廣愛世人,這就是  我的話。

蔡生曰:恩師!所說的話,句句刻骨鉻心,句句深烙心靈,愚徒富永誌不忘。

济佛曰:好了,今天時間不早了,我將回天了。

蔡生曰:恭送   恩師。

 

 

第十二回  訪菩薩,介紹極樂世界之殊勝環境。

济公活佛 

        詩曰:    行道修持貴有恆        同甘共苦心田耕

                  作慈內德两齐進        蓮物聖域步上乘

 

济佛曰:哈哈!諸生久違了,眼看今日堂中又多了一張「大黑板」,想必是講道之用,老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因為聖天堂諸生,畢竟是一心一意往上精進,這種努力不懈的精神,才是修道者的本份。

蔡生曰:本堂準備了一張大黑板,是請   恩師上台講道用的。

济佛曰:賢徒,想則你也会派「公差」,難道這種講道的工作,也要  老衲代勞嗎?

蔡生曰:不是的,因為許多人,都喜歡聽  恩師講道,所以愚徒只好請示  你了。

济佛曰:其實賢徒你應該訓練自已,像這種工作還是由你來承担比較恰當。

蔡生曰:我能嗎?

济佛曰:如果你不去做,永遠就不能,如果得心去做,就能成功。

蔡生曰:既然  恩師這么說,愚徒就試試看了。

济佛曰:好了,今天就提早出發吧!

蔡生曰:愚徒已坐穩蓮台,請  恩師起程吧!

济佛曰:今天風雨欲來的样子,  老衲眼看世人皆躲在家中看电视,唯有聖天諸生,圍著沙盤看鸞字,真有意思。

蔡生曰:哈哈!他們看电视傳真,我們是看聖靈傳真;他們看得津津有味,我們看得法喜充滿。

济佛曰:今天為了讓你了解西方極樂世界与紅塵苦海有多遠,所以在雲遊上,拖延了一段時間。

蔡生曰:原來如此,怪不得方才弟子看到欲界的世界,以及色界的世界,現在一眼望去又無形無色的世界,真是大奇妙了。

济佛曰:等一下就可以看到極樂世界了。

蔡生曰:想不到極樂世界是超出三界的世外桃源,真是「別有洞天」呀!

济佛曰:賢徒「別有洞天」不可比喻極樂世界。

蔡生曰:的確也是,極樂世界實在太廣闊了,不像凡間的居住環境,那么狹窄,生活又那么緊張。

济佛曰:前面已來了  清淨菩薩,蔡生快向  菩薩叩安。

蔡生曰:弟子頂禮参見   菩薩,請  菩薩多予開示指導。

菩薩曰:賢生免禮,今日貴堂奉旨著作此書,乃是西方世界眾   菩薩所期望之大事,尤其今日  吾不遠千里來此迎接,乃是受   大慈大悲  阿彌陀佛諭令而來。

蔡生曰:原來如此,真是太感謝了,但是今日由鸞堂來弘揚佛法,真是「其事罕有」,不是嗎?

菩薩曰:賢生!難道你亦有門户之見嗎?

蔡生曰:沒有!沒有!只是此本遊記的著作,真是一大奇蹟与突破性。

菩薩曰:賢生此言對矣!今日佛法借重鸞門宣揚,乃是不得已之舉、因為  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眼见末法時期的眾生,靈根日昧,又看到鸞門普化有特殊的力量,所以才想到選一鸞堂著作此本遊記,發揚淨土法門,恰巧賢生你与  我佛有緣,又看你有一片至誠的度世弘願,所以才有今日著書之因緣。

蔡生曰:喔!真是幸運極了。

菩薩曰:現在已到了,我們就在樹下乘凉吧!

蔡生曰:來到這地方,遠離了塵囂的紛擾,一片莊嚴光明,弟子不知如何形容,只有以「嘆為觀止」四字、作為世人的见證。------請問   菩薩,極樂世界有那么多  菩薩,是怎样修成的。

菩薩曰:有心則成,有志則成,有信則成,這就是成就   菩薩的原因。

蔡生曰:前面水鳥唱出優雅的法音,使我頓覺身心輕安,法喜充滿,真是太妙了。

菩薩曰:這些小鳥,並非罪報化生的鳥,乃是  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的大願力所成之鳥,其目的就是讓法音宣流。

生曰:真是太妙了,請問  菩薩這些樹木就好像長春樹一样,這是什么質原因?

菩薩曰:這樹木也是  大慈大悲阿彌陀佛願所成,因此四季不凋,長年青綠,而且這些樹木一旦受微風吹动,就会產生微妙的法音。

蔡生曰:喔!我已感覺到了那種法音,聽了之後,讓人清凈,有洗滌煩惱的功能,更使我有唸佛的念頭。

菩薩曰:哈哈!所以只要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他們一聽到這些法音,自然而然就会念佛,這是一定的道理。

蔡生曰:這些道路,都是金黃色,而且整齊劃一,比人間地板莊嚴的多了。

菩薩曰:那當然,這地面皆以金沙佈地,亦是  大慈大悲阿彌陀佛願力所成的理想世界,所以世人如果想要黃金,不如念佛往生西方,就有看不完的黃金。

蔡生曰:哈哈!富貴人家將黃金當成裝飾品想不到在極樂世界,黃金只是足下之物,到处皆是,相差真是天淵之別啊!

菩薩曰:哈哈!賢生真会比喻呀!

蔡生曰:那里!那里!菩薩過獎了。----又請問  菩薩,這里既然已經超出三界,為什么還有形象呢?

菩薩曰:這就是   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所促成你看這里的  菩薩之多真是難以計量,怎会是三界以內。

蔡生曰:既然是超出三界,但是凡夫業障深重,怎能夠往生。

菩薩曰:這就是  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的大願力,須要知道,眾生就好像双手攀附在懸崖急需救援。修真他法門,就好像心想往上爬,但是如果力從心,就要落入深坑了。可是修持念佛法門的人,就不同了,他呼叫岸的人帮忙拉他一把,最後得救了。所以前者是靠自己的力量往上爬,力量比較薄弱﹔後者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及他人的力量,总是此較容易得救,所以相差就在於此。

 

蔡生曰:這么說來,只要一心念佛,就能得到   佛菩薩的攝受接引了。

菩薩曰:那當然正所謂「千修千人去,萬修萬人去」。

蔡生曰這真是天大的福音呀!那么我也要念佛了。

菩薩曰:賢生是否臨時想到什么問題?

蔡生曰:凡間真是苦海呀!種種生活的壓力實在太大了,譬如說:升学就是一道  

窄門,所以就是想讀書,也很困難。找職業也是一道窄門,競争激烈。比來比去,只有唸佛法門,最容易修持,門路最大了。這難道不是一大福音嗎?

菩薩曰:希望你能將此福音,告訴世人。

蔡生曰:喔!這要廣大的善心人士來配合才可以。

菩薩曰:那當然,但是  我相信世人一旦看到此書之後,会踴躍助印的。

蔡生曰:希望如此。吏希望凡是助印極樂世界遊記的人,都能得到   佛菩薩的加被

菩薩曰:那是一定的。

济佛曰:今日時間不早了,我想著書就到此為止吧!快向   菩薩叩別。

蔡生曰:弟子就此叩別  菩薩。感謝  菩薩開示。

菩薩曰:賢生免禮,後会有期。

济佛曰:徒兒坐穩蓮台,準備回堂吧!

蔡生曰:我已坐穩蓮台,請  恩師回程吧!

濟佛曰:聖天堂已到,蔡生下蓮台,魂魄投体。

 

 

第十三回  訪祖師述微妙甚深道理。

 

济公活佛  

          偈曰:   三十二相相非相         真假活佛尺難量

                   心佛口佛意亦佛         外相豈可當佛裝

 

济佛曰:修道之人不可以貌取人,否則就落入執着的偏端,可是末世以來,世人智慧淺薄,眼翳日深,往往以人的外形,當成活佛一样的翹拜如果今天  老衲定在馬路上,反而令人不屑一顧,哈哈!真活佛,假活佛,賢徒知道就可。

蔡生曰:恩師說這句話,讓我啼笑皆非,世人皆在尋寶,寶在自心,世人皆想修道,道在左右,世人想见活佛,活佛沒人認識。

济佛曰:哈哈!不認識才好,  老衲落得自在,就像賢徒样,有人在你面前找蔡生,不知蔡生就是你。

蔡生曰:恩師曾会開玩笑。

济佛曰:賢徒!你看現在的仿冒品,太多了,比如說:鍍金經過修飾很像黃金,大理石經過修飾很像寶玉,玻璃經過修飾很像鑽石。

蔡生曰:哈哈!  恩師就像一顆真正的寶珠,外層覆蓋塵土,有誰能知道,哈哈!

济佛曰:那就借給你好了。

蔡生曰:好呀!愚徒把它擦拭乾淨來照耀世人,引導有緣之人,走向光明的大道。

济佛曰:現在不就借給你了嗎?

蔡生曰:是呀!謝謝  恩師!

济佛曰:想不到賢徒果然慈悲,寶珠不留著自己用,還要照亮別人。你有這種想法,就夠了。今天開始著 書吧!

蔡生曰:我已坐穩蓮台,請  恩師起程!

济佛曰:想起「人不可貌相」,就想起  六祖大師  他深具佛性,可是相貌平凡,不識之人,還以為他是粗俗的工人。還有  慧明夫師,也是样,有一次湖北歸元寺請他講經,全寺眾僧及佛弟子排非迎接三天,都看到他的宗影,大家都感到奇怪,等到第四天,一位認識  慧明大師的住持師父在吃飯時,才看到  慧明大師,連忙齋堂接駕,原來  慧明大師,早在五天前就來到歸說寺,可是有誰能曉得哈哈!昔日的大師如此的解脫,如此的自在。

蔡生曰:哈哈!這才是「真人不露相」呀!

济佛曰:所以這個五尺之軀,有什么好神氣,過不了幾十年就要變成硬骨頭,如果不趁有生之年勤修戒、定、慧,滅除貪、嗔、痴、待五尺之軀变成黃坵一堆之時,後悔就來不及了。

蔡生曰:業力真是太利害了。

济佛曰:賢徒業力可分為三種,就是:

1共業----共業就是共同的業力。什么叫共同的業力呢?共同的業力,就是社会人心所促成,人心向善,「共業」是善,生話就好像生活在大同世界之下,安定祥和;人心向惡「共業」就是惡,生活就好像面臨世界末日一样,人人自危。

2、家業----家業就是一家人的業力,如祖先父母經常行功立德,那么後代子孫必定是後福無窮。如果祖先父母造業不斷,那見下一代子孫,必定是凶多吉少。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3、個業----個業就是自己罪業,也就是心、口、意,所犯下的錯誤行為,這些錯誤行為,往往造成本身不良的後果,這就是個業。

好了,已到極樂世界,快向   淨土祖師頂禮。

 

蔡生曰:弟子頂禮参見   祖師。

祖師曰:賢生免禮,請起來吧!

蔡生曰:謝謝   祖師慈悲!

祖師曰:賢生以居士身,帶眷修持,那么「在家出家,在世出世,出世入世」的,道理,你應該深入体悟吧!

蔡生曰:是的,還請  祖師慈悲多多開示。

祖師曰:賢生,道場處處皆是,家庭即是道場,真心即是道場,誠心即是道場,良心即是道場,信心即是道場,慈悲即是道場,忍辱即是道場,故真道場是在自心之中,不是在形色之上。今日修道之士,如果能在家庭之中豎立標杆,作為模範、处处忍辱,犧牲奉献,不貪不争,不取不捨,即是家庭道場。

蔡生曰:何謂「不取不捨」。

祖師曰:「不取不捨」,是禪宗最高心境,「不取」就是自心之中,不起貪心妄念,正所謂「想取得之心」。「不捨」就是本性之中,不起我相執着,正所謂「捨不得之念」。就是不取不捨」。

蔡生曰:想不到禪宗心境真是如此之深,怪不得世人難以捉摸它的真正本意。

還請問羅  祖師「在世出世」之意如何?

祖師曰:「在世出世」,是身在世俗,心離世俗。正所謂「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這就是「在世出世」。

蔡生曰:還請  祖師慈悲開示,何謂「出世入世」。

祖師曰:「出世入世」,「出世」就是「出世心」,有出世心就是道心,就是佛心。有此道心、有此佛心,不可獨享、應該廣佈眾生,廣渡有緣、如財施、法施、無畏施,入世救苦救難,就是「入世」之工作。因此出世入世就是菩薩救世精神。

蔡生曰:感謝  祖師慈悲開示,愚生受益良多。

祖師曰:其實賢生今日所作所為就是「出世入世」之工作。

蔡生曰:弟子不敢‧弟子才疏學淺,怎敢稱為「出世入世」。

 

祖師曰:出世入世,是不分階級高低的,只要有願真誠救渡眾分之心,時時行,菩薩之慈悲,忍辱、持戒、禪定、佈施、精進。此就是出世入世的真正工夫。故    菩薩是救渡眾生,而不受眾生引誘迷惑。世人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     

菩薩与眾生的差別在此。今日賢生立下弘慈誓願,已由自性之中發無量毫光,由一位平常世俗之人,演变成為小菩薩的化身,這才是難能可貴的。

蔡生曰:祖師你過獎了,弟子怎可与  菩薩之名比喻,如此不是冒凟諸天聖眾嗎?

祖師曰:賢生你須了解,「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心專事成」,就因為你立下大誓弘願之後,全心全力投入普化工作。故今日聖天堂之成就若非你有此種願力‧ 恐怕已遁入市廛之中,不問世事了。

蔡生曰:祖師真是神通廣大,愚生之一心一念,皆逃不出祖師的慧眼。

祖師曰:賢生你知道修道以什么力量最大嗎?

蔡生曰:什么力量

祖師曰:就是心里發出誓願的力量最大!

蔡生曰:為什么?

祖師曰:因為一個人如果從心里發出誓願,他必然謹記在心,時時不敢忘記,這就是修道的最大力量,像  觀世音菩薩有度化眾生的大誓願,因此才有今日的成就,如果  觀世音菩薩在修所之初沒有這么大的誓願就不能成就「家家觀世音」的事實。又像   地藏王菩薩有「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之誓願因此  衪最後成為地獄的大教主,又像玄奘大師立下誓善、决定前往西域取經,結果也完成祂的使命,像這些事實,都不是祂們有一顆堅忍不拔的大願心,在背後督促著,使衪們不得不精進,使祂們不得不自我鞭策。

    所以念佛往生西方,也是一样,必須要發出願心,願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心不变, 如有這顆真誠懇切的願心,那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有希望了。

 

蔡生曰:感謝  祖師的開導,弟子受益良多。

济佛曰:今日時間不早了,賢徒向淨土  祖師頂禮辭別,準備回堂!

蔡生曰:弟子頂禮叩別   祖師。

祖師曰:賢生免禮,快起來吧!

济佛曰:賢徒坐穩蓮台,準備回堂。

蔡生曰:愚徒已坐穩蓮台,請  恩師起程吧!

济佛曰:聖天堂已到,蔡生下蓮台,魂魄投体。

 

 

第十四回  濟佛講道道中有道,賢生聽理,理中有理。

 

济公活佛  

詩曰:     色相色眼亂分寸       性海無波動慾心

           貪嗔痴愛誰捨去       心鏡家照則仙神

 

济佛曰:哈哈!「色迷人,人自迷」。世人真是可笑、眼看就是一張紙,薄薄的紙,但是一旦上面印有誘人的美女畫像,就讓老年人心动,讓中年人傾心讓青年人情迷,讓少年人意亂,哈!真是太妙了。

蔡生曰:恩師今天的話,就好像池塘中母無告訴小魚說:「魚餌不可吃啊!魚餌不可吃啊!」可是偏偏有不聽話的小魚,還是想吃吃看,結果就上鈎了。

济佛曰:所以說,修道之人,須要有「妙智慧觀察智」。因為有妙智慧觀察智的人,他所看、所見、所想,皆是深入問題,而不是膚淺的問題。譬如說有一位小姐,打扮的花枝招展,讓男人看了之後就產生傾慕与迷戀,可是在老衲的眼中,我說她不漂亮?

蔡生曰:為什么?

济佛曰:因為當她走到池塘边,魚兒都沉到水里;走到樹旁,樹上的小鳥,都飛了;走在地上,螞蟻都怕她踩死,怎么有漂亮可言。

蔡生曰:那是因為牠們沒眼光!

济佛曰:眼光並非萬的!

蔡生曰:為什么?

济佛曰:不相信,當你在黑暗的地方,你還能看到什么嗎?

蔡生曰:看不到!

济佛曰:能看到自己的身体嗎?

蔡生曰:看不到!只看到前面一片黑暗。

济佛曰:看不到你的身体,你已經沒有了。

蔡生曰:有啊!我什么都知道呀!

 

济佛曰:這就是靈魂不滅的道理,所以,世想要證實「唯物論」就皆灯打開;想要證實「唯物論」就將灯關掉,就可以領悟一些了不必  老衲費盡口舌,辯解分析了。

蔡生曰:恩師說的也是,眼睛並非萬能的,他只能在有形的世界中,到用處,在無形的世界中就一無是处了。譬如人在夢中,不用眼睛就可以看到一切,不用耳朵就能听到声音,不用開口,就能講話。這不是太妙了嗎?

济佛曰:所以一切皆是因緣法!

蔡生曰:何謂因緣法?

济佛曰因緣法即是因緣和合則生,因緣不合則不生譬如凡間的人要看一件物品,必須要有五種因緣才能看到,如果沒有俱備這五重因緣,就不能看到。

蔡生曰:真的嗎?

济佛曰:不相信的話,我分析給你聽吧!(第一)必須這個人有意識的感覺,他才能感覺到。(第二)這個人必須不是瞎子,他才能看得到。(第三)必須有光明才能看得见。(第四)必須物有形体才能看得到。(第五)必須物品与眼睛之間沒有障礙物的遮蔽,他才能看得到。這就是因緣和合則生,因緣不合則不生的道理。

蔡生曰:那么世人活在人間苦海是「因緣和合」才促成的吧!

济佛曰:是的!世人活在人間,也必須「因緣和合」才能促成,以內來說就是「因果業力才造成「因」,也就好比「種子」;以外來說是父母的身体為「緣」,也好比「土地」,因此種子種在土地上,開花結果,就好比世人自已的「因果業力」,配合父母的身体才能誕生一個人。反之如果自己沒有「因果業力」,或是沒有父母的身体,就不能產生因緣的和合,原理在此。

蔡生曰:所以靈魂學,有時候被人斥為迷信之說,這是太冤枉了嗎?

济佛曰:像這種問題,就好像西医不承認中医的針灸,医学不承認氣脈存在的問題,因為氣脈在人体中‧不像血管与筋骨一样有形体可尋,可是氣脈必竟是存在的。所以,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假使有人一心一意去追求膚淺的有形世界,那么他將使自己之入「迷魂陣」中,不知如可出來。因為有形的世界是生生化化的,是輪迴不停的,唯有追求永恆的智慧,才能解脫煩惱与痛苦

蔡生曰:恩師所言對極了,假使世人認為「人死如灯滅」,一無所存的話,那么這個世界就要大亂了;因為大家都為了自己的快樂,而不顧他人的權益,更不必顧忌死後的因果,這样的話,社会上將呈現圬取豪奪,弱肉強含那么連法律的的束,也束手無策了。

济佛曰:所以科学越進步的時代,道德的觀念就越薄弱,道德越薄弱的時代中,有些人還以為自己是走在時代的尖端,其實是走入岐途的末端了。所以  佛陀在两千多年前已預言﹕當  我(釋迦牟尼佛)湼槃後一千年以內是「正法時期」。二千年以內是「象法時期」。二千年以後是「末法時期」。正法時期,學佛容易象法時期,学佛已難。末法時期,眾生靈根日昧,学佛更難,但是如果勤修念佛法門,就另當別論,由此可知念佛法門在末法時期是何等珍貴了。

蔡生曰:的確也是,  恩師為接引更多人學道,費盡心血,今又改变另一種度化方針,宏物於世,相信此書出版之後,一定異常珍貴,人人助印,人人争閱,人人唸佛,大家都是佛心佛口佛菩薩,生活在娑婆世界佛國之中,將凡塵化為蓮花邦,才是本書著作的意義。

济佛曰:哈哈!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今天時間不早了,這一回遊記就在聖天堂著作完成。

蔡生曰:哈哈!太妙了,想不到「聖天堂」還能客串一下。

济佛曰:這就是「心淨即佛土淨」的現成淨土。

蔡生曰: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济佛曰:吾回了。

蔡生曰:恭送  恩師!

 

 

第十五回  師徒論道、圓滿圓通、願人人成佛成仙、成聖成賢。

 

济公活佛  

        偈曰:    佛億眾性母億子        名稱雖異心本同

                  念佛往生超三界        離苦得樂好善終

 

济佛曰:著作遊記,辛苦了諸生,此本遊記雖然很短暫,但是   仙佛想念眾生的心,却是長遠的,希望世人能夠將念佛视為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努力念佛,才能離苦得樂,超脫苦海。

蔡生曰:恩師之言,好像就要將這本遊記結束了,這样子不是太草率了嗎?

济佛曰:仙佛苦心積慮,已經一心一意將此本遊記盡量的求其簡單扼要,求其精華實用,如果要將此本遊記當成小說來看。那真是愚人之舉,更是沒有福氣

之人。

蔡生曰:怎么這样快就結束。

济佛曰:還不是「助印善款來之不易」為了要流傳廣遠,不得不將遊記的篇幅减少,所以經過   仙佛商議結果,還是提早結束了。

蔡生曰:原來如此。

济佛曰:哈哈!今天正好「十五」,也是極樂世界遊記的最後一回,我想今天不遊了,來賞月好了。

蔡生曰:怎么賞月。

济佛曰:現在  現就教你賞月吧!陰曆的每月十五日為月圓之日,修道如想功德圓滿,就要像今天的月亮一般,光瑩皎潔,圓滿無缺。月圓的外圍是一個圈子,道理本來就像一個圈,轉來轉去,能高能低,能放能收,從左边上去,又從右边下來,從右边上去,又從左边下來,這就是圓通,也就是圓融,更是圓滿。修道也是一样,如果道理講得太苛刻,就不圓通講得太離譜'又不合中道講得太嚴肅又覺得太生硬。

又以球來比喻吧,球是圓的,才能滾动,如果球是△形或是斜角形,那么它滾不了多久就要停止了。又以車輛的輪胎而言,車輛的輪胎是圓形的,它才能便於奔馳,如果輪胎是△形或是四方形,那么坐在車上的人就要飽嚐震盪的滋味了。講道也是一样,應該如同球形一样,車輪一样,才能行得道,講得穩。否則聽的人迷惘,講的人糊塗,就好像畸形的輪胎变形的球一样,滾不了多久,行不了多遠,就要停止了。

所以說,說道、講道,道從何來,道從無極而來,無極為「○」標誌,因此道本來就是一片空曠清淨圓滿,人如果能夠領悟這個無極的道理,又何必節外生枝了,只要自己時時覺悟自己,尋根探源,不為世俗外緣事物干擾,本身就是佛,佛在自心,自心是佛,佛与眾生平等,只是迷与覺之间而已,迷者自稱為大---更迷,此是眾生之性。

覺者自稱為小,如此一念之覺,時時抱定佛心佛念,念念是佛,念念覺性,念念無念,念念無住,便非凡夫俗子。所以迷者自迷迷人,貢高自太,標榜自己,批評別人,以為樂事,實是眾生迷性尚存自心,執着不放,  吾希望此本極樂世界遊記著成之後,能夠喚起眾生的覺性,時時撿討自己,反觀自照,不要胡作非為,譁寵取眾,須知金剛經云﹕「能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若以三十二相見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由此可見怫向心內求,不向心外求,自性是佛,本性是真。

 

蔡生曰:恩師今夜好像心血來潮,講了一大堆,愚徒体悟良多,眾生迷性相信經過恩師此次振振有詞的吶喊,一定能夠轉迷成智,進而发掘自己心中的寶物。

济佛曰:哈哈!賢徒真不簡單,能夠賜眾生每人一顆無價之寶,  老衲希望眾生快快尋回此項寶物,好好擦拭一番,好好珍惜,否則寶物失去,輪迴六道,便要叫苦連天了。

蔡生曰:恩師所言對矣!可是這塊寶物,畢竟已在每個人的心靈中遺失甚久,有的還不知  恩師所說的寶物,是指何物。

济佛曰:賢徒!你說得也是,今天  吾就趁這個機会,將每個人心靈中的寶物,講明白些,好讓他們能夠好好應用,無論在公共場所,在待人接物,在家庭之中,都是很好的護身之符,更是生生世世的護身之寶。

蔡生曰:那就有勞   恩師公開了。

济佛曰:哈哈!這塊寶物每人皆有,只是有的埋得深,有的埋的淺埋得深的,有些已經生銹了,可是不要緊、只要你有耐心、慢慢去擦拭它,它還是完完好如初。

蔡生曰:真是嗎?

济佛曰:當然是真的,難道  老衲還会騙人嗎?

蔡生曰:那么這塊寶物如可去發掘呢?

济佛曰:很簡單、就是從心底發出喜悅的念佛,這就是挖掘自身寶物的方法。

蔡生曰:得了這塊寶物,有何用。

济佛曰:喔!太有用了,一、能使身心健康。二、使家庭圓滿。三、能使社会祥和。四、能病体早瘉。五、能使自已往生極樂。

蔡生曰:哇!太好了。

济佛曰:那當然。只是有些頑迷不醒的人,不相信  老衲之言,信心不足、那么寶物就变成生銹的铁了,產生毒素,所以這人,只好走上病痛之途,沉淪苦海了。

蔡生曰:恩師說得極是,所以凡是想尋回自己真正無價之寶的人,就要每日嚐試,發自心底深处喜悅的念佛,寶物自然可得,一旦得到寶物,哈哈!什么都是無關緊要的廢物了。

济佛曰:哈哈!自心是寶,自性是寶,自心是佛,自性是佛,佛在心中,佛本不離,要成佛,要做鬼,自己選擇,要光明,要黑暗,自己抉擇﹔要極樂自己追尋,老衲真話說盡,眾生不覺,奈  吾如何!賢生大願,身心俱疲,又能如何!哈哈。

蔡生曰:哈哈!恩師是嘆世之笑,愚徒不妨也來一個嘆世之笑。

济佛曰:哈哈!总算  師徒有個交代了。

蔡生曰:哈哈!我也暫時安心一下了。謝謝   恩師不辭辛勞的為眾生奮鬥到底。

济佛曰:老衲這種勞碌命早已習慣了。

蔡生曰:恩師受人的景仰崇拜,也不是新聞了。

济佛曰:今天就到此為止吧!願極樂遊記普化宇內,願聖天光輝普照世人。

蔡生曰:願聖天讀者,皆能成聖成賢,成仙成佛。

济佛曰:吾回了。

蔡生曰:叩別   恩師隆恩--------。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