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2-7) 点击次数(876
《蟠桃宴記》卷一

《蟠桃宴記》卷一

蟠桃宴記重刊序

     蟠桃宴記於公元1934年面世,现今2000年末了,相隔66年,在歷史上是微不足道的,但在人類生死存亡來說,卻起了重大的变化。蟠桃宴記之鉅著面世的時侯,原子彈、等核子武器尚未開始研究,到今天,各國争相發展研製核試。且擁核武國家愈漸趨多,如常規戰争滿足不了霸權慾望,一旦失控,随之而來便是核子戰争,人類将会自我毁滅。

 

    《洞冥宝記》将天堂与地獄的实相和盘托出,其中就将來的结果洩露:『天搖動地簸翻,罡風劫起黑煙,泰山倒水掀天,屍吹化骨堆山,情慘淡少人煙,過到此淚盈腮见《洞冥宝記》34回』。文中所述与核子戰争所產生的後果境况,颇有相同,發人深省!有见及此,無極老母憂恐原人不識回天之路,特意颁著此書,渡引原人歸返無極瑤池,与母團聚。

 

    《蟠桃宴記》無極老母慈悲記挂原人早日回歸身边,故颁旨著作,此部《蟠桃宴記》乃諸天聖佛高真大仙玄妙宝訓,字字珠璣,言言金玉,皆为曠古爍今之鉅著。希有缘能讀誦此宝典者勿以普通書而视之,应玩味探究經意,身體力行從而達到修心養性,行功立德,濟世为怀,進而希賢希聖为盼。

                                             香港金蘭觀公元2000年春序

 

《蟠桃宴記》

       【瑤池老母序

     《蟠桃宴記》︶蟠桃宴之事也,今日尚未收圓,正式大宴未开,又將何記?此記得無虚乎?曰:此記为普度之促進,而收圓之始也。吾娘为此記,心力瘁矣。

    回憶前劫庚子之际,運会遞嬗(音善),娘心大慟,念九二之莫返,痛哭失聲,遂至引動修羅,下擾塵世,冀我原人,将富贵看穿,红塵看淡,各返天良,相约歸家。諭勅發下,而懊悔不赢矣。今幸三教聖人,差遣門徒,然鐙下世,主办收圓,關皇承乾,力扶景運,吾娘乃喜不自勝。

 

爰將蟠桃宴記,頒垂順洱,諸子誠能仰體吾心,或出錢,或出力,各尽其能,不令吾有絲毫之牽罣,吾當有以報之也。所望我靈種趁此時期各寻回家之路,依照上行持,生悔生悟,生感生愧,生羡慕心,生有为心,生果敢心,急去寻求先天大道。認明指路之碑,以八德五倫立其基,性命双修为其果。

 

母子團圓,其有日矣,蟠桃宴後,妙果高臻,娘心又何愁苦之有哉,嗚呼,蟠桃宴記,皆諸仙濟世之啼聲,与吾慈娘之淚痕血片也,記云乎哉!娘願修羅,其各速速返本,放下屠刀,停戈息鼓,莫再造孽城,墮入幽陰,又增娘二次之痛哭也,勉哉。

                 甲戌年荷月望日       無極老母降筆於從善四壇

 

玄靈上帝序

垂書,非易言也,垂救時濟世之書易,而垂濟天下後世之書难!蓋書所以載道!非道不足以濟時,不足以救世,更不足以流傳今古,即傳矣,亦不過一時,而欲求能濟一時之人心,天下後世之人心,則非經傳也,此書豈易垂哉!

《蟠桃宴記」收圆之宝筏也,濟世之金鍼也,大同之嚆矢也。吾帝为著此記,已用尽不少之心血矣,古今人才难得,有其人而無其力,有其力而無其才,縱有神功,亦难印洽,乩生之選,已極慎重,吾帝之此書,曾三折其肱,而费尽無穷之心矣。

 

勅令諸仙領导遊生,沿途歌詠詩詞,皆以世道为前提,道德为依歸,厘定收圆章則,尊崇倫纪綱常。放楊距墨,以正人心,皆本孔子春秋筆削之旨,正名定分,胥令天下後世人心,復歸於正。《蟠桃宴記》之著,夫豈为慰  母心,办收圆已哉。願人間赤子,天下蒼生,咸憬然於孝涕忠信禮義廉恥之行,而立綱常彝倫之體。

父其父,子其子,君其君,臣其臣,兄其兄,弟其弟,夫其夫,婦其婦,友其友,不惟家齊國治,世界大同,其可卜矣。此記之垂,豈偶然哉,定一仙史之编校是書,亦可謂殫(音丹)尽心血矣,吾帝信賞必罰,特於書首而褒美之,勵儒門之子,而促我九二靈根也,諸子勉乎哉!靈根勉乎哉!

                             天運甲戌年荷月吉日   赦罪天尊敘於蒲門之東山阁

 

 

道德天尊序

  三龍運会,劫近延康,正天地否塞之际,大道晦盲之時,挽之不易,救之良難,其机謀穎達之士,莫不趨赴潮流,浮沉世俗,与洪波巨浪,相推逐,相波靡,以求時榮而争世祿。庸愚下智之子,则寻幽僻自修之途,而無牖民覺世之心,维道濟時之志。而世道愈以趨下,而不可修拾矣。

嗚呼、三会收圆,誠匪易也。無極老母時与吾三教会議,欲於是時,须將九二殘靈,一齊度回西天,不許一人流落東土。  老母願誠奢,面其心極苦矣。吾三教闻  母諭後,無有良策,惟自愁苦而已。  關皇上帝身任收圆,良圖别具,乃命八聖分途尋訪善地,付以書卷,以为普度收圆之筏,亦何妙也。

滇(音顛云南別名)西地面,洱水西流,古時佛國,三期之世,靈種猶多,自然而然,亦似有安排者。故顺寧滄江内外,諸善信之善力深宏,过乎洱源,而洱源抱定諸生,天生賢哲,又復为之補助。 關皇即以《蟠桃宴記》付之。不百日而全闡出,不百日而全書编成。收圓張本已定。  而老母蟠桃宴会,乃不虚開矣。九六原人,亦可完全返本矣。

    老母之心慰,老頭之心亦慰矣。  關皇請吾著序,以朂原人,乃降至蒲門,書此以为靈種勸、为修羅勸、且嘉順寧全一主一昌一元一等之功,而猶欣喜洱源抱一定一諸子也。書之垂世,豈易也哉,讀者其謹體之而细味之。

                             天運甲戌年荷月吉日  太上道祖降於蒲門東山從善四壇

 

【釋迦文佛序】

    自科學發明,而哲學荒棄,聖道廢弛,而異端邪説,日漸横漲,如驚涛駭浪,而世道人心愈不可收拾,吁可畏也。當夫前劫庚子,運會已兆下元,  老母念三龍之將至,九二之難收,瑤池慟哭,感動修羅。领旨下世,已肇今日之乱端,而开收圓之影本矣。三教諸佛聖賢仙眾,莫不愁现於色,歎劫運之难挽,而收圆之难办也。夫治乱循环,否泰剝復,自然之理,须當其机而運轉之,潜而默化之,非可以势力为也

    老衲當時,即以道祖宣父計議,早知今日修羅,势穷力屈,不能不屠刀放下,入我範圍,歸於净土,带業往生。二聖亦各遣門徒下世,约伴歸家。然鐙玄傳走馬之後,原人已大半登舟壠岸。  老母心猶未釋,  關皇乃请特頒《蟠桃宴記》,纪明此次收圓之顛末。  老母望兒之殷勤,三教設法之苦心,諸仙佛聖賢救世之勤劳况瘁,一一記載詳明。無非望原人知非知過,知懼知悔,速入善門,修至道而赴蟠桃宴也。

    嗚呼,蟠桃宴記上,西天大路,已經指明矣,三教門徒,十方善信,慎勿失此奇缘,而负老母。  關皇。負諸天仙佛聖真,负垂書諸子,勿再蹈苦趣,落輪迴也。其各勉哉!

                            

天運甲戌年荷花生日  如來世尊降於蒲門之東山寺

 

大成至聖序

     道不可離也,大道之在人間,如日星麗天,江河行地,亙古不易也。雖有時虧日蝕混濁,無伤也。世不乱不治,道不晦不明,晦之之時,即是明之之日。晦之即所以明之也,延康午會,其何時乎?日麗中天,大道光明之日也。

    然不經晦盲否塞,则人習見其光明,又何知其光明乎哉?嗚呼!大道之淪湮久矣,士子尋章摘句,以六經为進身之階,咬文嚼字,一竅不通,居然自命为明經達事。究不知其明何經而達何事也?道之不明,由來久矣。

    然當時未通經義,猶且不失經旨也,五倫八德常體也,詩詩禮樂常修也,孝悌忠信常講也,

綱紀彝倫常飭(音斥)也,今日何日乎?禮教廢,綱纪淪,父子平等,夫妻自由,綱纪倫常,完全掃地。彌天黑暗,滿地腥羶,而自命为吾儒門士子者,數典亡祖,研物質,講學科,究法律,穷氣化,日在推波助浪,深入楊朱墨翟之門,精攻申韓孫吳之學,異端蜂起,聖學荒蕪,正此時也。嗚呼!吾道穷矣!大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

    三期普度,道在儒門,學校皆与吾道为敵,大道將何明而行耶?吾道之明,其將借善壇之醞釀,而後使之發華歟。前劫庚子,  老母思念九二原人,修羅因之奉命混世,吾已早知聖教將湮,而莫可收拾矣,今幸   關皇秉承   母命,主办收圓。調選吾徒,皆入善壇善社,發揚蹈厲,大为闡揚,著出無數書篇,光輝聖道。

    今又演《蟠桃宴記》,發明三教真理,而歸本吾儒,以为三會收圓張本,嗚呼!全一定一諸子仰體天命,翊(音亦)衛吾道,其皆吾之徒与,此書成帙,收圓有本矣。  關皇無憂,  老母喜慰矣。吁,聖道豈可一日離哉!此書一出,吾道行矣,吾故喜悦而敘之。

 

                             天運甲戌年荷花生日  東魯尼父降於蒲門東山泗水之閒

 

圓通古佛序

    傷哉世道,痛哉人心,愈勸愈恶,愈演愈横,當此之际,誠不可救藥矣,吾慈願大志奢,誓將九二殘零度转还家,以慰   母望。收圓大任,一身當之!麻鞋踏破千千双、木筆写穷萬萬管、手掌皮肉、层层摩穿、眼里珠淚、顆顆滴盡,深情莫訴,時嘔五更詞,大願难償,日走三千雲路,何災不救?何地不臨?無求不應!無劫不消!無非为我慈悲一片难删,殘零萬分繫念也。

    嗚呼!人心似铁,难化难移,劫運如雲,愈排愈密,化身風月影千江,救不圓十分浩劫廣放蓮花百舌,勸不轉九六原人,我心如醉。  母意怎安?爰与   關皇上帝相商,垂書覺世幸得然镫古佛下世,啓教度人,三期劫至,會趕三龍,五會期臨,人争一鹿

  

 修羅混世,掃荡綱常,楊墨翻波,廢除禮教,人希禽獸,裸體何羞,學效蠻夷,異言是貴,時势趨下,莫此为極矣。吾慈雖千萬化身,其如彼何哉?且幸靈根佛子,所在多生,开壇闡教,竭力维持,宣化勸人,真誠不輟,吾慈復与   關皇上帝,深懇   老母颁恩,将《蟠桃宴記》,發下順寧。

令洱源楊子抱一定一,張子妙一,遊冥著演,复將编輯全责,与定一,令三丰暗中助筆,全一校正訛誤,担任資財,吾慈命題之後,不復問及其事,而全一諸子,竟将全書告成,行將付印矣。吾慈聞之,欣喜無任,取書阅之,曰,此書收圓宝筏也。可上慰   母心矣;可下度殘零。嗚呼!聖賢仙佛,垂慈憫苦!定抱妙全,竭血殫精,言言金石,字字珠璣。真是三會奇書,足为收圓之宝籙,可与《洞冥宝記》,後先輝映,永傳不朽矣。謹为之敘。

                               甲戌年荷月  南海大士降於蒲從善四壇

 

文昌帝君序

    聖人之道,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天地坏而聖道不坏,天地否而聖道不否!自洪荒以迄於今,未有魔道昌明、而聖道滅绝者,亦未有魔力能勝道力者!雖其显晦有時,蓋为昌明大道,不能不以魔力砥礪之也。

    若謂道之砥礪,即视为道之魔障。是不知體用也,有道要有魔,無魔道不成,尽人知之矣。知之而復为魔力所戰勝,是则欲勝理衰,並未認識大道为何物也。三期末劫,日麗中天,正大道發華之時,亦即魔力伸張之日,不知魔为道生,必疑天公不仁,倒行逆施,甘逐下流,無所不为矣。

    老母知道魔之不能並立。故为道而生魔,以魔力增長道力。又恐世人趨於魔途,故阐經著訓以解明之。蓋善恶对待,道魔並興,不可易也。使三期不收圓,则必無此魔力。使延康不值封神,则必無此道功,理势之自然,亦陰消陽長之機緘也。中國大同景運,從未实施,而今将開。

故真大同之前,必有假大同者为之引,真平等之前,必有假平等者为之導也。《蟠桃宴記》一書,其中多言治體治要,敦倫飭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旨,體裁取法洞冥記,而宗旨不同,真度世之宝筏,大同之鐘磬矣。

吾帝退歸紫極,煉性参禅,不有要務,多未臨凡,与諸子分别已久,今日奉  關皇請命,著序書首,以朂諸生,並告我儒門哲士,九二原人,收圓有日,大道有歸矣。 蟠桃已熟, 老母盼望,各其勉之,予日望之。

                                     甲戌年荷月  七曲山人序於順寧東山阁

 

孚佑帝君序

自洱源洞冥記出,善壇之內,已無可降之書矣。而各處善壇,颁恩不绝,著演之書,汗牛充棟,而無可當意者,吾深憫焉。三期普度,旨在收圓。  老母憂原人久未上岸,欲頒書以促之,下勅命吾尋求闡書之人,負責之地。

吾走徧天涯,尋徧南北,终無可负責之人,吾甚憂之。不意滇雲深處,紅光错彩,吾乃將書名宣示松鹤山頭,令李子全一,往尋抱定諸子,協同办理,百日功成,何期速也。聖功神化,还须人力扶持,諸子之功,誠不朽矣。

吾帝讀之,此書無處不奇,足見大士之善於布置,而亦原人之有幸也。夫善書多言玄、言道,習焉不精,語焉不詳,東鳞西爪,断简殘篇,未若此書之線穿珠。起伏照應,玄蕴宏宣者,吁、洞冥奇矣。而此書尤奇,洞冥妙矣。而此書尤妙。洞冥記苦樂相乘,而此書则有樂無苦。回回皆是玄機,篇篇皆含道要,以之修身可、以之煉己可、以之學仙學佛、希聖希賢可、以之治國平天下,亦無不可。吾竊以治世宝鑑,收圓宝符名之,豈僅記云乎哉,乃走筆書之如是,冀世人善讀之可也。

                                      甲戌年荷月   纯陽道人敍於蒲門從善四壇

 

《蟠桃宴記》凡例十六則

★是名書蟠桃宴記,是記三会收圓之事,宗旨与他書不同。

★是書重在,促進原人趕赴收圓大会大宴,蟠桃故文字澈始澈终。俱言三会收圓之事。

★是書多言玄理,但俱在無意,閒着墨不露痕跡,会心人细心参阅,頭頭是道。

★是書对於時世潮流,力为懲警!为因著魔混世,聖道不明,原人迷昧不醒,故由正本清源處

着手,为喚醒原人起見也。

★是書專崇儒理而兼参,以二氏之學,三期普度在儒門故也。

★是書乃   關皇奉請   無極老母勅令所頒,採取洞冥記體例,令遊生遊冥演繹,而领遊俱派

蓬莱高真,雷霆主帅,十分鄭重。

★是書内有天機洩露之處,令人格外警覺,开人智慧不少。

★是書自首至尾,俱是一線穿珠,层层相因,互相互應。

★是書專重五倫八德,以立人綱人纪,力挽綱常名教。故对於時世潮流,每多深斥,蓋不寒不

流,不止不行也。

★是書不独维今日之時势,且以维萬世之人心,而开後六萬年之景運为前後運会旋轉之機緘

★是書对今日之風俗、道德、人心、政治皆有所规正。蓋因修羅將我固有之精神文明,衣冠禮

樂摧殘廢棄,擾乱國本,故仙佛为维持世道人心計,维持教化風俗計,维持治道國本計。不得不对现時之政治加以紏正也。

★是書純是載道之書,毫無奇詭異端之詞,其黜楊距墨放詖(音庇、意偏颇),行,斥末學誅党,皆

秉春秋之筆,詞嚴義正,筆挾秋霜,讀之當憬然生懼。

★是書記載三会收圓,選佛選仙之规则甚詳,而皆以五倫八德为基楚,可见人倫之外,無大道。

所有各種教門,總要從倫常着手,不可盲修瞎煉,致誤前程。

★是書可名收圓奇書,諸仙领遊路上歌詞,悲歌慷慨,为時世对症下藥,一奇也!指明大道不

偏不倚,排黜(音卒、貶免)異端,歸本三教,而独崇尚儒門,二奇也!書中事实,咸有本源,领

遊諸仙,青史具載。吐詞說理,典雅大方。三奇也!而降壇詩詞,亦皆博雅,媲美洞冥,又可

算《洞冥記》後一部奇書。

★是書为《蟠桃宴記》纪普度之收圓,而为收圓之先兆,真是一篇收圓大策,大同先聲,讀者

當知。

★讀是書當各具慧眼,細心觀察,入道者當参悟精微,尋求道妙,静悟無生,未入道者宜觀为善之樂,得道之好,天爵之荣,勤修八德,快觅真詮,修羅觀此尤宜覺悟,我为修羅攪乱聖道推人上岸而自堕苦海,真是不值须趕紧回頭,滅孔廢禮之靳学小夫,讀此書,當思拾人餘唾,何可尋我固有道德,文章举一切申韓刑名政客,讀此書,當各各返省,雙方比較,则天良流露真理自明,大家共赴龍華,大同之治其现象矣,是書为老道奉命偏篡,故略举凡例以便瀆者洞澈宗旨,了悟大綱。

                                                三丰道人識

 

★朝代國名旁用===★人名及代替人名稱旁用----★地名及特别場所旁用----校印者附識。

《蟠桃宴記》目錄

第1回:無極母生生行化  叔季世轆轆輪迴; 第2回:焰摩天修羅混世  雷音寺古佛降生

第3回:五聖度人洪誓願  萬仙救劫下凡塵; 第4回:李衢仙尋訪善士  觀自在指點原人

第5回:太極圈天皇锡乩士 松木剑抱一降妖魔;第6回:無为山上看新世鬼門關外遇雄師

第7回:妙一子遊筹備處  張仙師授还原丹; 第8回:血污池蓮花开放  東嶽殿紫氣輝騰

第9回:度鬼亭十王訓鬼 迎仙閣三教選仙; 第10回:南天門縱观世界  玉京山细问根宗

第11回:吕惟一榮膺统化 麻仙姑協理收圓;第12回:橐籥橋牛女相会  南海院子母團圓

第13回:關天皇親臨会議 岳武穆演著忠經;第14回:張大帝著伏魔正論李大仙唱假體真言

第15回:大孝宮重華論道  心齋室顔帝談天;第16回:西天路飛瓊作使  東海岸精衛啣丸

第17回:抱一迷途遭魔魅  柳仙設法伏妖邪;第18回:渡恒河鳥巢指路  謁佛母斯利談禪

第19回:祇樹林長老歎世  妙香國菩薩度人;第20回:張仙師訪求黃石  楊定一晋謁先師

第21回:東王公建收圓妙策 三丰子呈太極全图第:22回收天魔桓侯破陣  伏精怪武穆兴師

第23回:諸仙佛慈廣大    混世魔带業往生;第24回:内魔歸正道         外教賀成功

第25回:三峯顶群仙小集  五華观眾教皈依;第26回:然鐙佛闡教東土  阿彌陀自在西天

第27回:兜率宮猿馬拴繫  離恨天烏兔遨遊;第28回:黑虎鬥金龍         青獅調白象

第29回:羅漢談前世          大士示禪機;第30回:瑤圃中蟠桃已熟  扶桑巔安棗渾圓

第31回:善信欣臨選佛會  修羅怕上封神台;第32回:孝子忠臣登正覺  義夫節婦證金仙

第33回:办收圓品量階级  懲恶党另立幽陰;第34回:萬仙慶集蟠桃宴  九二欣歸面母娘

第35回:三教徒隨師歸本位  女媧母演講面母娘;第36回:繳令劍諸生邀上赏  还太極靈佑享長春    

《蟠桃宴記》拔一

《蟠桃宴記》拔二

《蟠桃宴記》卷一

無極老母颁降

武哲天皇勅令洱源特一子奉命主壇;三丰祖師编次:洱源定一子恭錄编辑。

濟顛禪師编次:順寧全一子恭校訛誤;清静自在道人鑒定:鎮南理一子奉命重校。

 

第1回【無極母生生行化  叔季世轆轆輪迴 】

 

三丰祖師降壇詞    =調寄鵲橋仙=

歲月如流   滄桑变換   混甲子真难算   天公造物竟如何   难把我疑團打断

顛顛倒倒   麻麻乱乱   說來頭腦漫渙   看多少骤帝馳王   落得箇煙荒草蔓

   

話說這天地,陰陽旋转之理,宇宙生生不之機,其中玄妙無边。古往今來,從無一箇研究透澈,老道对此箇问题,是要很想研究,可是又懒散又瘋魔,又邋遢,我所說的話,人又不听,我所道的言,人又不懂。为此我就落得清閒自在,落得散荡閒遊,更落得飲酒唱歌,不問他滄桑变換不問他骤帝馳王,不問他妖魔混世,也不明甚麼選佛選仙。

    破衲襖,遮着體,雲中睡覺,破草履,穿着脚,五嶽遊玩。飲醍醐千杯萬盞。谱混沌一日百年,好不自在,好不安然。那天我在華胥國里,同幾個道友在凑台子,到了高興處,忽然來了一個大漢,名叫律令,傳我到西池。

    我听了他言,心中麻煩的很,欲将不去,又恐憂着  老母,去了又怕套着圈圈,打了幾回主意,都打不上。恰巧這時後,來了两位菩薩,一位是圓通大士,一位是如意帝君,都是我的好友,刚才見面,开口說道,恭喜恭喜!教我摸不着頭腦,更增我的麻煩。

  

 我急忙答道,休要見笑,喜從何來?圓通道,喜上瑤池!更教我猜摸不着。心中暗想,莫非是  老母有恩,教我學張果老,六合联姻嗎?如意說,不用乱猜,今日  老母召集群仙會集瑤池。教我们去参观,定有用意。甚么好事,到那里自然得知,何用胡乱疑思呢?這句話,說得我好不过意,只好同二位菩薩各駕彩雲,霎時去到西池。

   

     諸天仙佛聖賢,已到了大半,瑶囿之內,設好廣席百餘,列座的都是三教有道無上高真,各依次序,井然不紊。席間所列仙珍時品尽是交梨,火棗,扶椹之属,满列杯盤,好像要开茶話會一般。酒至中巡,  老母埀慈藹之容,發和怡之音,对眾聖高真言曰:「乾坤旋轉陰陽闔闢,生人生物之理,爾佛仙聖眾知否?」眾仙聖咸曰,知之未尽其詳,尚望  慈娘开其愚頑。

 

     老母曰:「凡人學道,當先知,此玄妙若知之未精,则語焉不詳,何能說到行上,那就不能度己度人了。现在時期已臨午會,吾娘當日金盤玉露,撒下凡塵,到了今日,多半迷失本性,竟直收不还來,吾今思之,厥有原故,都因不知去來道路,每每走入歧途,闯入地府轮迴輾轉,越堕越深,越迷越甚。真是不得了矣!」

    「所以招集你们仙佛聖賢,问個明白,看可有完,全了這個生死的關頭。無極的真意,太極的真理。如果尚未了解透澈。吾命三教聖人,对你们細細的講,你们一齊静听。总要切,实的透澈了解,将來才好去立功呢!」老母說畢。

 

    孔子、如來、同推老子出班演說,道祖也不推辞,遂对眾說道,我是道祖,今对你们説的是道話。道是甚麼東西?就是先天的祖氣。本來無有一物,我常説大道無形、無情、無名。但是既無形無情無名,又何能生育天地呢?要曉得道就是無極,無極就是道。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皆是無極之功。

    大道之体,這大道其大無外,其小無内,放之则弥,卷之则藏。包羅萬有,當混沌之际天地人物,一無所有。天地虚圈,中含一点真氣,包藏無極之间,胚胎醞釀,日久就產一箇玄玄上人,而生太極。又日久,南北两方,各產一人,南方産的,秉受火精,形色俱赤号赤精子北方產的,秉受水精,形色黝黑,號水精子。東西亦産出二人,東方的秉受木精,號曰木公西方的,得金精氣,號曰母。中央同時亦產一人,徧体黃色,號曰黄老,各居一方,後因上人之召,五人始相會於一處,各問姓名。皆已有萬餘歲。

 

    故號为五老,木公金母,因憐大地無人,得黄婆作合,置一丹鼎,各吹以真氣,日後开鼎视之產一嬰兒一姹女,其餘氣散出鼎外,就为禽獸昆虫草木,孶乳繁滋。人物遂,生生不息。但上世人民,渾噩成風,先天之真性未漓,無人無我,仙佛聖凡,無所分别。

 

    到了伏羲氏,將綱纪修明。其後共工作乱,擾乱天常,原人迷昧,漸失本真。  無極老母憂靈根將本真失去,沈淪不返,乃設初会龍華,收服蚩尤,其後世漸歸中正。

  

 到了堯舜之世,大同化洽,萬邦咸休,景星出,慶雲現,彩鳳鳴,甘露降,芝草生,醴泉喷君明,臣良,都俞吁咈,人民只知鑿井、耕田、胥忘帝力,夏商之末,运会又衰,君綱倒、置。湯武兩個又鬧一场革命大禍,這些都是連累我   無極老母萬分憂愁哩。但是周朝以前,殺劫尚少,地獄还未設置,就是人转人、物转物、魔转魔,道歸道。這点真性,猶未全漓,從兹以後,世風遞降,道德漸偷,一逢衰否之運,世道人心,就难挽轉。不能不加以大懲創,大警戒,這也是神仙没法的举動。

 

說來也是天地自然的道理,何以呢?陰陽、否泰、剝復,是無为而为。自然而然。是不能更易的,但要曉得陰中有陽,剝中有復,否内含泰你们試想天上的佛子,都是乱世時侯修成,聖賢都是乱世時侯造就,神仙都是乱世時侯封證的。所以說有道要有魔,無魔道不成,魔高然後道高,魔大然後道大。直言之,就是教尔们曉得,無極就是大道,大道即是無極。

望爾们諸佛仙眾与夫聖賢儒生,皆修至道,还原返本,以復無極之体,而慰   無極之心,就是  無極今天召集諸眾之意,亦即我老頭說法之意了,你们大家好好將老頭的話記在心上。莫将生死的大路忘卻,後日会受用不尽哩。道祖演畢,諸佛仙聖,皆合掌稱善,咸皆頂禮。

 

 圓通讚曰:

造化虚靈妙轉旋     如如自在是先天     中和位育生天地     動静陰陽寓妙玄

無臭無聲功至極     不生不滅理周全     修真好覓靈山路     認定來時走莫偏

 

老母重登八宝瓊台,对眾諭曰:無極生生不已之道,你们大家都知道了,不待我烦言,可是有一件大事,不能不对你们明言者,就是三會收圓這個大问題了,你们試想龍華初二两會,俱未收圓,如來佛为此設置地府,以輪迴果報,囿纳人心,俾人皆鑒於为恶,而勇於为善,已得劝善懲恶之至意,宜乎世人皆向天堂一边行,不向地府一边走,而竟益輪迴。益墮落不惟根器淺薄者,沈淪不返。

而奉命下世之金仙大佛,亦皆执迷不悟,經了輪迴转变,失却人身,投胎畜道,墮落湿化圈中,将何以返本还原?纯不令我伤心吗?能不令我牽罣嗎?爾諸佛諸聖諸真,皆是吾贴骨之親。对九二殘零,俱是同胞弟妹,对於此次收圓,究竟如何办理,你们各想妙法,总要將靈根原子九二殘零,一齊度转,以顺我心才是。 

老母說到此間,心悽楚,言詞哽结,三教聖人向前白曰,此事自有办法,望   慈娘保重毋以为念,吾三教各遣門徒下世,俾其各各大張教化,誓将九二靈種度歸。以了收圓大事就是。即時就将責任,分配各教,各自推举人員办理。而全責则   玉皇至尊与五聖帝君担任,分布已畢。道祖白  老母曰:兹事体大,改日再为筹議,於是諸天仙佛聖真,咸皆散會。

 

如意讚曰:

凡靈癡蠢尽同俦   豈忍轮迴逐下流   地獄欲救成佛海   人间願得是瓊樓

殘零未醒南柯夢   仙佛時撑般若舟   普度原人登彼岸   崑崙瑤圃共傲遊

老道當時在圓通大士右側听講,忽为   老母瞥見,傳老道上前,諭曰:爾三丰子乃是道德高真,吾今赐爾一個太極圈,将來大有用處,老道拜謝受赐,遂同圓通如意两位,告辞  老母,各自駕起祥雲,回歸本位去了,欲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2回:【焰摩天修羅混世  雷音寺古佛降生

三丰祖師降壇詞:調寄滿江紅

世道人心,延康世愈趋愈下,最难挽東流逝水,奸貪詭詐,幾度臨鸞幾悵愁,一番降筆一驚訝,歎頑梗蚩氓,墮落深,难劝化,慨忘八,良知喪,恨修羅,恶胆大,竟失卻本來,自由高唱,無親非孝乱綱常,共産共妻真放曠,種無边大禍,害殘零,共波漲。

 

    話説自西池散會之後,  無極老母与三教聖人,俱为筹办三会龍華憂心莫釋,各自想法,要如何才能將九二殘零,一齊度转天庭。想到原人墮落苦海,罩着红纱,越墮越深,竟直将固有之八宝、七珍锦囊,一齊棄失,沈淪不返,釀成無边浩劫,如撲火飛蛾,自取禍殃,莫可救藥。

    老母想到此間又恼又恨,又悲又憫,不禁为殘零痛哭了一场。因此感動了修羅部属,諸天仙佛聖眾,同到瑤池問侯。爾時  老母淚水未乾,衣襟尚溼,見三教聖人,与諸佛聖真前來慰問,更覺伤情,乃哽咽啼泣言曰:前日集議收圓無有良策,致为娘憂心如结,为娘想來,這些殘零,不思返本还原,貪戀红塵,總是良心死绝,若不加以懲創,他不知報应因果,循环往復,所以甘心为恶,而不为善,甘心墮地獄,而不願上天堂。

 

    也是他自下世後,種成之恶因恶果,尚未清白償還,所欠的殺業,亦未了清,所以他们不知返本还原,這也难怪,现在娘欲勅令,修羅魔部下世,好去结束這盤大帐。了清一切業冤,這三會龍華,方才能办,九六原人,方可能收。爾三教与諸眾之意如何?宣聖稟曰:天地以好生为心,吾  娘以慈悲为念,世界芸生,堕落红塵,不知返本,皆缘孩兒等啓迪無方,致使其迷失先天,馳逐後天,造作種種恶業,皆属兒等之罪,望吾  娘大捨慈悲。兒願遣門徒,下世挽救。俾他们知非改過。去恶为善,易澆風为淳俗,世界亦可漸躋於大同,庶免修羅再造劫难,难返天衢。復为  慈娘日後之憂。

 

    老母闻奏,猶豫未決,如來復稟曰:自洪濛开闢,火化發明以來,人以萬物類为食,充作庖飪,上干天和,以故輪迴转变,人畜互伤。雖經龍漢赤明两會,而劫冤未償,兹丁午會,文明極盛,人心險恶無边,不經懲創,眾生贪嗔癡愛,终难割捨,色空未破,难望返本。  老母勅令修羅混世,加以挫折,俾其知富貴功名,子爱妻恩,俱属幻泡。各自修因,毋待黄勉,则人人皆可还原返本。正合運會陰陽消長之機。

 

    道祖稟曰:牟尼之見,誠是正本清源,但修羅下世,一定反常,原人雖可收回,而世道必然混沌,修羅必然墮落,又将以何律维持。牟尼曰:治極必乱,乱極必治,愈混沌愈清明。此必然之理,不须过慮,修羅墮落,吾自有妙法接引,只須如此如此。道祖會意,也不言了,當時  上皇見三教會議已决。即遵奉懿旨,下勅修羅,准其听命混世,延康劫運定矣!

纯陽歎曰:

修羅混世乱延康    總为人心太反常    失卻良知忘八德    廢除禮教紊三綱

奸贪詭詐逢天癉    险恶陰謀觸上蒼    劫運釀成神鬼泣    殘零此际好还鄉

    當時諸聖先佛,知劫運已定,哭泣悲嘘不已,而修羅部眾,欢喜無任,各自散班不题,單說三教聖人,知道延康之世,劫運难移,諸魔混世,雜法普興,若不遣差門徒下世,维持道德振起宗風,则大道晦盲否塞,乾坤混沌,無復光明,乃志議各遣有道高真,下世維持,又同去請然镫古佛,到雷音殿上,告以西池議会,  老母排定後來劫運之事。

 

   三教聖人各自唏嘘感慨,深歎後來人倫泯滅,大道淪亡世界混沌,請问维持之策?古佛曰:世有治乱道,有隆污運际。三龍三盤更易彌勒,治世混沌,重明此運會之自然,三聖皆已知之。至於继往开來,承先啓後之责,老軜勉为其难,但要三教合一,毋得各樹旗鼓,自立門户而生異端也。三教聖人,各自遵依法旨,古佛從此尋覓因缘,俟期投生東林去訖,是为前清咸同年間事也。

    濟顛讚曰:

日麗中天道大明    接引靈根返太清    古佛東來施妙法    原人西去悟無生

傳玄十字街前賣    避劫五行山下行    九二殘零齊返本    奇缘一失悔难贏

    老道今来追述其事,缅想當日事情,又印證以现今時局,一切經过若合乎節,不覺載驚載惕,愈深只懼,不知阅書之士,以吾言为妄否?如以为妄,其試考,同治以後之時势,民國以來之人心,天災如何?人禍又如何?才信老道的言語不顛狂,不妄誕,不荒唐的,要知延康以來劫運如何?有誰維持?欲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3回:【五聖度人洪誓願  萬仙救劫下凡塵

三丰祖師降壇詞:調寄两霖鈴

垂書筆錄   写不尽俺心中委曲   記會跪懇通明  衣衫血淚   痕留黄鵠   一片深情悲憫

有誰知勉朂   世上多少殘零     大都是縱情肆欲   好奇立異驚時俗   自遊平等肆流毒

雌黃鼓立說   著書篇翻红掀绿   蔑视聖贤   把孔孟文章當桎梏       廢棄我綱纪倫常

为恶時不足。。。。。。。。。。。。。。。。。。。。。。。。。。。。。。。。。。

 

    話説中國自同治以來,内而朝政日非,外而風俭日坏,疊相消長,幾無寧日,光绪变法立憲,送学生出洋,学習政治学術,欲勵精圖治。不知为,治本末。到反重,就革命,禍根釀成,洪災浩劫。雖氣運之使焉,而亦人心造作也。

    當時上天劫運已定,時望人心改悔,復还古初,屢遣聖賢仙佛,下降人間,藉乩沙垂成訓誡。自宮庭之内,以及僻野鄉村。亦常飛鸞示諭,無如人心愈勸愈恶。諸般恶氣,层積不散,蟠劫蒼穹。上皇震怒,始勅派修羅下世,擾乱中國外國。又复排定,刀兵水火瘟疫飢饉之劫。風雷盗賊之災,要将恶人收尽,重新日月。造山河。

 

    五聖帝股肱,  上皇燮理陰陽。見人民恶業滔天,  上皇已排定劫運,慈悲不忍,乃同跪懇切,  至尊乃言曰:諸卿朋誠跪懇,为民請命,朕豈無慈悲之心,哀憫之怀,但今下界生民妄知为善,甘心造恶,致使黑氣盤结,上冲天庭。若不加以懲治,使其知悔懼,现在三期伊邇,將何以宏開普度,又將何以大办收圓,  而慰老母之怀。五聖同聲奏曰:如蒙  至尊鴻恩,減輕災劫,臣等情願臨凡。竭力化導,俾其悔悟自新。尚奉職無狀,甘罪無辞。

 

    至尊闻奏,喜動於色,謂五聖曰:諸卿具此宏深願力,朕實嘉之。但下界人民,沈淪已久,陷溺已深。人心已死,化之良难,度之匪易。除飛鸞開化之外,别無良方,諸卿既負此鉅責,當先由飛鸞開化著手,善为誘導,漸明於普度收圓,各勤厥職,毋怠厥志。宏誓具在,各其勉旃。五聖稽首再拜謝恩。领旨下階同至行宮,共議分省度人行化之事。

 

    於是  關聖滇川闡教,文呂湖廣垂書,大士尋聲救苦,日在雲衢駐足,顏帝主理文衡,分調真官,銓選神職,更有凝陽、濟顛、元陽、桓侯、武穆、武侯,以及諸佛諸仙真,隨方闡化。凡中國之城鎮鄉村,所有壇社之地,靡不親臨示諭。以維持綱紀倫常。著出不少善書格言。(汗牛充棟) 即以最近洱源一邑而論,  關聖頒演洞冥記、無極三聖經,大士降演訓女寶箴、呂帝降八寶金鍼、顏帝降儒門金丹、關帝又降有治世金箴,皆本五倫八德。

 

以立言詳明善惡果報之理,絞腦抽腸,苦口婆心,即此一班,已見五聖教世之心,度人無量,無量無邊,無等無倫矣。五聖又復敕曹部眾真官,暗調賢良,催促原人,入善門闻至道,修性命了天人,以赴龍華。五聖功德宏深,非尋常仙真所能及,真令人敘述不尽。

 

凝陽讚曰:

跪懇金階減劫殃   为民請命淚沾裳   婆心救世心誠切   苦口教人口備嘗

誓願無邊期普度   殘零時望早还鄉   雲衢踏遍渾間事   度尽靈根願始償

    再說  老母至尊与三教聖人,在西池定劫之後,諸天仙佛聖神,各歸本位,思下界劫難,此次定然空前绝後,倘坐視不救,享我清福,作自了漢,將來仙福一尽,难免下世輪迴,我等亦在混沌之中,且三期普度,三會龍華,文明極盛,大道宏開,這個机會,又是上極無上。

 

    若一错過,要十二萬年始能得遇,這十二萬年之中,我又何能得保人身否,得生中華否,得闻至道否?若我趁此時期,下世心度己度人之心,志成己成物之志,不昧我靈根,作個先覺,做個舟子以度殘零,则萬靈真宰,少不得我一個。

 

    倘能苦志操修,修成金仙大佛,永證菩提。縱天地坏而我不坏!我又安可自暇自逸,安於小成,作自了漢。以拂   老母之心,如此各乃發奮下世,投生富貴者,不一而足,而三教各宮各洞門徒,为救世下生者,亦復多多。其道果高深,心存救世,不须投胎,自具願力,追隨五聖往來救劫救災。引導原人,護法護道者,又不知凡幾。

 

武穆讚曰:

龍華三會好奇緣   上界仙真下大千   接應原人歸極樂   提攜靈種歸瑤天

速修大覺如如體   得悟長生妙妙玄   天地有時經混沌   此身常在紫雲巔

   

现在因三會龍華,聖賢仙佛、神人鬼妖、魔魅精怪,俱皆混於人間,說來倒也希奇,可是没有人知道怎么樣希奇,實在可惜,老道那天去到瑤池面母,  老母說,要將這希奇的事,演成一部奇書,命   天皇選擇降書的地方,演書的乩士,已經敕令仙官去尋訪了數省,而沒有這樣信心的壇所,真實的人才,仙宮未敢復命,很在作難。

 

    因为通都大邑,是八物會萃之區,然皆醉心名利,馳心嗜欲,甘逐下流,鮮有道德君子。僻壤穷鄉,雖多篤實之子,每每短於才識,难勝巨任。仙官好不著急,正是欲紀天地人曹事,还須知命樂天儒,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4回:【李衢仙尋訪善士  觀自在指點原人

三丰祖師降壇詞   調寄瑞鹤仙  垂書將世度

朝朝暮暮,把真精送与骷髏,死到頭,不知悟,更有伤天害理,人纪人綱,全然不顧,

釀成黑氣,怒神明,觸天怒,召刀兵水火,浩劫洪災,地網天羅密布,累神仙阐教飛鸞,無時停步,話說延康午會,時近三期,劫難頻仍,凡刀兵、水火、瘟疫、饑饉、盜贼、罡風、雷霆震陷、種種大劫,都是古來所無,今日僅有。

 

     總为人心險恶,禮教淪亡,不講五倫八德,不體孝弟忠信禮義廉恥,肆無父無君之行,作自由平等之事,把中國數千年來之文物教化,禮樂彝倫,一齊推倒無遺。  上帝震怒,誕降凶災,神仙不忍世界混沌,道德淪湮,或飛鸞阐教,或唱道指玄,或垂書濟世,不遗餘力,挽救顛連,各省善士,憂世道垂危。

 

     開壇設教,振纪扶綱,頻宣木鐸,用振宗風,故天牖其衷,宏開普度,大道普傳,逢緣說法,無論男女、智愚、賢否、富貴、貧賤,如能改过知非,真心向善,即准得入善門,授予上乘妙法,性命雙修,果能修行不怠,可以修成大覺金仙,超脫紅塵苦海,升於九天之上,受享無疆仙福。

    這個時機,雖是極否,道德雖極墮落,然亦可謂道德文明將盛之時必定要有空前之奇災才能享有,绝無僅有之仙福。怎樣說,此時運際三龍,三期普度,三會收圓,三次封神,  老母要將九二原人,一齊度转西天,真是千古最大奇緣。人生难遇這樣機會,亦真是千古难逢,我看下界殘零,歷受災劫,回心向善,悟道 參禪的,也就不少。                                                                                                                                         

   

各省州縣,俱皆大開壇社,其中善男信女,悔过修身者颇多,而矢志修持,誓願宏深,胸怀胞与,念切度人者,因命   天皇敕令值曹仙官,調查中國各省壇所,有善念宏大,善心公薄,善信一心,善壇一氣者。才將此書付之,又選乩生,能克全孝悌,倫常無虧,學究天人,怀深胞与,兼之久歷壇事。曾經颁垂卷之子,方可付以鉅責。

 

    話說那值曹仙官,奉命之後,向中國查訪,遊遍各省,但各省善壇善社雖多,而能勝此鉅任者,殊難其選,一天行至井鬼之間,忽然白氣盤旋,數縷紅光,由南方白氣中透出,结而为一,漸而漫到西北,西北又透出兩道紅光,与南方之紅光連合,縱橫錯彩,彌彌漫漫,布滿天衢,现出無邊景緻,真是氣象萬千。

 

    詳細觀看,那南方之紅光,係由雲南順寧地方透出,西北之红光,係由洱源透出,仙官曰,此善氣也,紅光絢彩,此書因緣其在此乎?适逢觀音大士,仙官邀住雲頭,請問此事,大士曰:「此亦因緣前定也,吾今指与爾順寧壇中,有一善士,根器不凡,原係杏壇宮中鸿儒降生,与洱源,諸子有師友因緣。可将此書付之順寧,彼自然自为牽引連合,吾查順寧江內江外,善壇林立,善信一心,無分畛域,有不少原人在彼,借此好以引度。」

   

    先將書名宣示江外,傳到江內,連合起來,李子胞与为怀,定能仰體慈命,爾宜急去施为,仙空遵大士慈旨,遂到順寧松鶴山前,将  老母要颁演蟠桃宴記,這個消息洩出,順寧各處善信闻之,喜不自勝,要請上方頒下此書。在從善聯合開會,但彼部人士根器雖深,善功雖宏,而經驗未足。李子衢仙恐降出之書,未符  母意,獲罪於天,稟請仙師,为擇乩士,仙師示諭,令往洱源,尋求遊演《洞冥記》之抱定妙諸子,劗勷将事,李子闻之,欣然願往,遂与各善士負笈擔簦,自騎款段,直向洱源取道前進,時值仲春天氣,柳媚花明,一路登山涉水,行經十餘日,始達洱源。

統化讚曰:

訪求善士共垂書   胞与怀深大丈夫   器度渾涵仁者量   胸襟灑落智之符

牖民覺世衰時拯   振纪維綱聖道扶   寶記著成光宇宙   瑤池宴樂古今無

    是時拉偶魔風正熾,善壇规避,道務費隐,觀音大士乃於紹善四壇,焚呈五聖經誥之時,特意到壇會楊生抱一云:爾豫善停沙已久,諸善信又將茅塞,吾慈欲於二月望後,前來啟沃,兼表揚在五聖經誥出力善信功善,至期尚有機緣相示。爾其先期办理,勿違吾命,爾定一妙一特一,亦當齊往相助,共成善举,切記勿違,這是慈尊先知李子衢仙,訪求諸子,故預設法为之作合,及期,壇開於石屏菴,諸聖臨軒示諭:壇事將畢,諸子請送神以避魔風,大士不允,次早命我三丰道人,用太極圈套住諸生。不許逃脫,教他覺世牖民,諸子下台謝恩。小息,李子衢仙忽然來到壇中,諸生接著,互問姓名,尚疑为公務人員,李子言明來訪至意,諸生稱讚不已,另備香花,重上佛堂頂禮,然後到各客堂序坐,共話寒暄,真是千里相會,幾世因緣,甚是投機,這不必題。

 

柳仙讚曰:

千里尋人問姓名   冥冥作合巧鍾成   雲中早結壇中契   書上今垂石上盟

大士慈悲親指點   西池宴會有光榮   望他靈種齊心力   快赴瑤天白玉京

  

 且說功曹暗中上報,李生已至洱源,大士闻知,即駕祥雲,顷刻上到瑤池宮中,将李子到洱請頒蟠桃宴記之事,稟呈  老母,老母復命到壇諭訓,並宣示懿旨,令李陽諸子,一齊跪候,大士宣讀文曰:

洪荒開闢   沕穆風醇   良知不昧   性地怡怡   人心止善   無識無为   無憂無慮

与物咸宜   吾母因此   安樂天衢   蚩尤作乱   顛倒倫彝   破坏大道   天柱地維

軒轅御世   風后當機   龍華初會   母心焦思   收回二億   安樂天墀   逮及周初

殷紂失儀   人心渙散   道德淪夷   龍華二會   又再設施   收回二億   餘墮塗泥

沈淪輾轉   無日無期   時當午會   麗日光輝   新奇詭異   光怪陸離   神妖人鬼

道德全虧   龍華三會   正在施为   責任五聖   妙關諸兒   周旋挽轉   趕办三期

門閭頻倚   桃熟西池   欲垂寶記   用促癡迷   順寧從善   敕令當持   惜無乩士

從事於斯   洱邑抱妙   遊冥付之   同當大任   以慰吾慈   三丰靈佑   筆錄專司

憑依定一   編纂無辞   共成善果   早日成書   無怠厥志   欽哉訓詞   懿旨宣畢

 

大士復叮嚀示諭,其詞略曰

老母賜錫洪恩   宗旨普度原人   敕令從壇颁降   大任付与李生   筆錄紹善定一

演遊豫婉二生   抱妙分任職責   互相替代進行   上敕諸天雷部   來壇保護殷勤

下敕幽冥神吏   準備招待歡迎   仙佛领遊尽職   輪流不得留停   共把大功成就

老母賜錫洪恩   仙凡一齊遵凜   吾慈不復叮嚀。。。。。。。。。。。。。。。

 

大士諭訖,仍駕動祥雲,向西池回復  母命。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5回:【太極圈天皇锡乩士 松木剑抱一降妖魔】

玉壇總管降壇詞  調寄一翦梅:

雷聲炫赫下南天   为著瑤篇   威鎮壇前   大叫原人上法船   趕赴陽關   莫失奇緣

時期已至要收圓   善證金蓮   恶墮深淵   趁此修行妙意玄   九祖超遷   七祖登仙

 

張三丰祖師降壇詞  調寄珪枝香:

邋遢酣(音含)醉   倒臥白雲頭  夕陽西墜  不管波翻孽海   神州災異  忽然一覺醒華胥

难把俺婆心刪棄   斜掛衲衫   倒穿草履   又來壇次   怎写這收圓寶記   滿腔救苦心

誰为傳寄        靈種癡迷   墮紅塵      貪势利   不知修積悟前因   誰立起沖天志

蟠桃赴宴        金仙上品   恩承螭階。。。。。。。。。。。。。。。。。。。。。

 

韓仙降壇詞  調寄雙雙燕:

雲中跨鹤   吹一譜洞簫    自家樂作   原人快醒   莫再凶頑肆恶     速把屠刀放下

尋至道   修其天爵    趁此認祖歸根   永享長生極樂   休卻急忙立腳   將名枷利鎖

一齊刪削   三期过了  要想出世修因   何處尋求邱壑    空懊惱分淺緣低    转眼大

限來臨    难躲脫。。。。。。。。。。。。。。。。。。。。。。。。。。。。。。

 

話說觀音大士在豫善大壇,已將颁演蟠桃宴記,各種責任,交与李生全一,楊生特一负責。又命吾仙臨沙案,赐与抱定妙三子諭文一篇,一为紀念,一以鼓勵,並令我將   老母所賜的太極圈套住諸子。吾仙奉了大士之命,故先於二月二十一日早晨,降臨豫壇,恰巧諸生已上台相候,老仙就將太極圈套在諸生頭上,教他一齊跪倒地下。慢將咒唸与他听,咒曰:

 

圈太極,太極圈,包羅萬有,混一乾坤,運行日月,孕育山川,中含妙道,體合自然,放

之则彌卷而还,降魔怪,缚聖賢,失之为凡,得之为仙。速修煉,休頑延,顛顛倒倒,倒倒顛顛。後天返先天,常常套住勿鬆寬,趕赴收圓,莫失奇緣,急急如律令,謹記心間。諭畢,老仙復將赐与諸子之文,用沙箋宣示,其略曰:

 

    天生抱定妙,非特为維洱邑善壇,實以挽萬古之綱常,名教而立後,六萬年之道德綱维也。慨自清之季世,修羅下世,擾亂天常,反悖正道正學,異端邪說,驰逐中華,好名之士,鼓吹雌黃,愈將披靡,致使中國之衣冠禮樂,文物典章,一齊掃蕩,而無餘矣幸有惟一呂子,振紀扶綱,力崇聖學,与諸子仔肩大道,代天宣化,飭紀敦倫,孝弟型於鄉邦,禮樂興於壇社。司天喉舌,著訓垂經,五聖鑒其衷腸,牖民覺世,而勸善寶箴,八寶金鍼,儒門金丹,訓女寶箴,《洞冥寶記》,次第颁降,猗歟休哉,五聖何若是之慈悲哉,自吾觀之,则諸子之真誠,上達也,夫中國善壇林立,人材濟濟,其學問之優長,豈乏人載,而五聖不鍾情於彼而鍾情於此,则諸子之道德根器,亦有出類拔萃者在也。

 

吾帝前在紹壇會晤諸生,見其神光朗徹,早已契於怀中,諸子今日竟能维持,名教於乱離之時。顛沛造次,未嘗退輟亦可嘉矣,而定一子更於惟一之後,著錄治世金箴,續成五聖經誥,煌煌天語,黜霸崇王,筆伐口誅,昌明聖道,可以濟美惟一。嗚呼,時至今日,大道已湮,聖學將墜,使無儒門勸善,諸書则现時,之乾坤混沌,而後來之月不明矣。上帝嘉諸子之功,蓋慾其垂演未來之書,而續其已成之績也,諸子勉哉。

 

文範讚曰:

儒生之志贵高強   要把乾坤一擔當   復禮歸仁端克己   移風易俗为型方

好尋至樂安天命   静悟心齋煉性王   覺世牖民胞与闊   代天宣化挽狂瀾

   

且說老仙將文諭畢,已是申時,玉壇總管、全真韓大仙,亦奉  天皇敕命,先後臨壇,來領遊生。老仙在壇中無事,依然到雲頭睡覺去了,王韓二仙在後赐符賜諭,令抱一去遊。王帥鎮壇,韓仙領遊,時至亥初,韓仙喚醒抱一,告辞王帥登程,要先去金階,敬聆壬音,乃对抱一說道,抱一師弟,著書鉅任,責在爾躬,須當振刷精神,不可委靡。有负慈恩,時辰不待,就此去罢,抱一道,弟子遵命謹步後塵,於是韓仙乘鸞,抱一跨鹤,飘飘出壇,一路之上,韓仙口吹洞簫,悠然自得,唱道:

 

出壇門,離塵囂,上朝金闕路匪遙,我師弟,摶扶揺,乘鸞跨鶴任翔翱,抱一凝神氣,听我吹洞簫,精神鼓動,將上凌霄,朝   玉皇,聆訓誥,皇皇天語,要听明瞭,好将緊記,喚醒原人春夢,莫再牢騷。

    韓仙一面吹洞簫一面歌唱,霎時之間,到了翠微山,稍停鸞鶴,緩緩飛行,口中又得得唱道:

    小韓仙,吹一調,吹完又把抱一叫,莫渴睡,要稳坐,落下雲端被人笑,今夜晚,天皇召,

要到九重聆訓誥,颁奇書,救世道,頂大功勞是豫紹,只因为,時期到,萬神諸仙來關照,大收圓,有音耗,萬教歸宗正理料,選仙佛,封神道,翠微山下多热鬧,設筹備,大建造,九州萬國俱傅告,豫紹壇,名遠播。統化淑化居重要,六萬年。好機兆,大小官爵都封到,遇此緣。當踴躍,內外交修把功造,我小仙,願引導,一齊趨赴陽關道。

 

韓仙唱畢,說道:今夕吾二人到此,正好观看世界情形,將各種現象,逐一歌詠,以警醒世人,亦屬妙事。但   天皇有命,要到金闕。若將時間耽延,獲罪不淺,師弟催促騎鶴,勿再盤桓,那鸞鶴飛騰迅速,歷了幾重天界,忽然金光晃朗,照耀碧空。

 

韓仙曰:將到金闕矣,爾我下了鸞鶴,步行入城,抱一台頭一望,見城門上大書聚陽門三字,兩旁站立幾位神將,魁梧奇偉,威風凜凜,抱一驚懼不前,韓仙曰:此金闕南門也,那幾位是值門神將,待我上前通稟,好似入城,那值門將軍言道, 前刻  天皇傳命,韓大仙領遊生至此,可令便宜行事,直入金階,不須通稟可也。

 

韓仙闻听此語,知  天皇早待,遂領起抱一,一連進了九重宮闕,直到凌霄殿朝房內待詔,俄而金鐘三撞,玉磬三敲。  天皇高登玉階,韓仙趨蹌進殿,俯伏朝參,  天皇曰:韓仙有勞了,免參,繡墩賜坐,韓仙答曰,小仙懶散習慣,普度收圓,毫無功德,今日荷蒙鴻恩,敕令小仙領導生,遊覽上界,朝參來遲,伏乞恕宥。

 

天皇曰:現办三會收圓,三曹同忙,所有仙佛聖賢,皆有責任,卿乃蓬萊島上仙,誓願宏大,故請勞煩導善生,遊覽天宮景緻,以作垂書资料,到了收圓事畢,論功行賞,高登佛位,永證上品蓮台。卿既將楊抱一领到此間,代朕傳召,俾到丹墀听諭,抱一听召,趨步丹墀,恭申參拜,俯伏候諭,  天皇曰:爾生司天脣舌,代天宣化,有勞多了,听朕諭來。

天皇諭曰:

時當午會   文明旺極   人鬼神妖   混淆为一   紊乱綱常   趨凶避吉   反道敗德

作为無益   夏變为夷   皮毛取襲   重大彝倫   棄之不恤   誤國殃民   條规乱立

贻害無穷   殊堪歎息   狂瀾既倒   洪波洋溢   恶氣彌天   黑暗如漆   三教聖人

咸皆悚慄   覺世牖民   維持道德   默化潛移   洪水止寨   罷去戰爭   毀消槍戟

萬邦拹和   前後懲毖   天清地寧   同享安逸   蓮花佛邦   可以期必   豫紹婉壇

爾与定一   特一妙一   司天脣舌   垂演善書   頒布全國   面今老母   降演書册

蟠桃宴記   命名奇特   順寧各壇   同負鉅責   定期百天   演成全帙   敕令圓通

回數编輯   準定今宵   開宗演繹   爾生先遊   继以妙一   定一編纂   同立功績

功成之時   永享安吉   統化宮中   左輔右弼   太極寶圈   各賜与一   用套原人

會極歸極   寶劍佩身   將魔降擊   好辦道場   救飢拯溺   欽此懍遵   各勤厥職

 

     天皇詔諭已畢,抱一百叩謝恩,天皇甚喜,賜他紫綬仙衣一襲,龍翔紫金冠一頂,玉帶一條,鳩杖一根,壮神丹十粒,抱一敬謹領謝,又將太極圈寶劍賜下,令其帶回,交付諸生。

天皇曰:朕有重要事件,召集二十八宿,九曜星君,商議轉移劫運办法,爾二人不能參听,命值日功曹,傳知司樂仙官,演奏音樂,送客出宮,於是韓仙领仙抱一拜辞  天皇,一直出了聚陽門外,仍然乘鸞跨鶴而行。

 

    韓仙曰,抱一,今夕我們到了金階,得闻多少妙諭,  天皇之意,總要将一個全球世界感化,为一心一德,共在道德範圍之中,不在自由於法律之外,這個收圓大會,就办得最圓滿了,与定一特一諸子,須仰體此意,好將書卷早日成就,则福慶無疆矣。

 

    抱一曰,弟子想來全球世界,至廣至大,豈能遽然感化为一,必要俟幾百年後,陸續才能統一,韓仙曰,時当午會,正好收圓,其中玄妙至理,不能明說,日後自然知道。你且在南天門等等,我去翠微山無極行宮內,取一物件便來,抱一遵命打坐,望見韓祖一面吹簫,一面移步,飄然向翠微山去了,多時未見踅回,抱一起來散步,忽見一猴子撲近他身,不知畏懼,抱一呼曰,你這猴子,這種恶状,是要伤害行人嗎?那猴子作人言道,我見爾手中的圈子,金光晃爛,特意來求借看。

 

    抱一曰,此圈乃  天皇賞賜,要用他套引原人,誕登道岸的,豈可借与你看,那猴子堅執要借,势甚凶狠,抱一一手揮劍,一手握圈轉運,遂將猴子套在圈上,那猴子登時變小,如如不動,抱一用絲绳拴住,置於怀中,往翠微山去尋韓祖,忽闻震響一聲,路即断裂,现出青龍

一條,飛在半空,來抓抱一,抱一恃有寶劍寶圈,也不驚怕,鎮定靈台,執著寶劍,与青龍战鬥起來,一劍揮去,正中龍首,那龍頓然不見,化作青蛇,再揮一劍,化作青石,平整光滑,晶潔非常,宛如美玉,抱一將他收拾起來,置入袖中。

 

    又上前尋覓韓祖,正在急趨之際,叢中又衝出一隻巨獸,嘯風而來,最为凶猛,抱一視之,是一只黑虎,也不慌忙,拿劍在手,迎势一劈,那虎頓化为小,又復一劍,化成一塊黑石,端方潤澤,与玉無分。可作硯台,抱一将撿起納入袖中,佇立四顧,望見韓祖帶著鸞鶴,已到翠微山下,心中著急,只得努力奔馳,正追趕之間,忽有一大群鬼怪赤足裸體,披髮狰獰,由無为山下蜂擁而來,攔在路頭,索取过路費,其势甚恶。

  

    抱一曰,我奉命遊覽天宮,身旁未帶有錢,緩後几日遊覽地府,當帶來多數賞给你们可也。群鬼說道,爾遊天宮,下遊地府,已經百十次,给过路費者,不过二十餘次,今夕趁領路神仙不在這里,我们要与你結算舊欠,抱一听了。氣憤起來向腰間拔出寶劍乱揮,將那群鬼怪,嚇得東奔西竄,逃逸無影,慢慢下了翠微山,只見韓仙在那里吹他的洞簫,見若不見,闻如未闻。

 

    桓候讚曰:

魔由人召怪心生    降彼何須動甲兵    慧劍揮時妖膽懾    靈光照處鬼魂驚

龍潛虎伏乾坤泰    火化金融海宇平    等待天雷時震響    當空日月又重明

 

    韓祖見抱一走到面前,乃問曰,爾在後可有什麼危險,抱一說明所遇各情,韓仙曰,  天皇赐爾金圈木劍,要望爾大起作用,今宵初試,降伏諸魔,真好極了,此刻應在此間,观看世界情景,但時已將五鼓,諸多未便,容後又來展覽罷了。仍然跨上鸞鶴,望滇西踅回,霎時又到壇中,王帥接著問道,韓大仙抱一有勞了,适才功曹傳諭,訂期三月初八,賡續進行,李生記下,抱一甦醒,吾与韓仙回宮去也,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下轉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