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3-20) 点击次数(450
《蟠桃宴記》卷三

                                                        第10回:【南天門縱观世界  玉京山细问根宗】

桓侯大帝降壇詞   調寄瀟湘夜雨

西蜀煙迷   關東雲擾   中原滿地羶腥   南天下望   教我淚淋淋  大好河山破碎

看處處荆棘叢生   橫長矛妖氛掃蕩   中外兩清寧   回憶吾當日   力扶炎漢大義

錚錚恨吳尨      魏犬竊据神京    听說荊襄失守   統川蜀數萬甲兵     天數定

神歸上界   千古恨难平。。。。。。。。。。。。。。。。。。。。。。。。。。

 

李大仙降壇詞   調記祝英臺近

揹葫蘆  扶拐杖  慢慢南天下      三月煙花   正好憑高望     可憐滿地殘紅

都隨逝水向東流   飄飄蕩蕩   老仙想要度殘零   來把漁鍼放   柳綠陰濃煙雨

春波蕩漾   此間定有  魚龍翻騰跳盪   釣幾個天池中養。。。。。。。。。。

 

話說是夕王雷因天宮有事,  天皇又派桓侯大帝前來鎮壇。看見壇儀整飭,就將壇事交付主壇生持一,自己在上面飲酒解悶,說道,這個中國,真是不了,這邊扶起,那邊又倒,大家都是爭名營私逐利,並無一個愛國愛民。就是將中國亡了,也沒有一個負亡國的責任!可不悲傷痛恨嗎?

當時在壇諸子,听了大帝這一席話,咸皆泣下。大帝曰,你們哭泣,也是無益,好好替天行道,遊演這部奇書,挽轉人心,就是你們的職責了。現在妖魔势勝,擾亂天常,也不过是一陣烏雲黑霧,乍起乍落而已。若常常煙霧濛濛,不見天日,人怎能生乎?聖人之道,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亙古常存。

天地混沌,山河變遷,而不能更易也,這些烏雲黑霧,何能損於日月乎!言訖拐李大仙來臨,唱了一闋歌詞,与大帝見禮敘坐,飲了兩杯茶,說道,老仙奉了敕令來领遊生,縱观世界,請大帝鎮壇,待吾喚醒抱一,就此告別。抱一參拜大帝祖師後,即隨祖師出了壇外,見乘騎之鹿馬鸞鶴一無所有,因請問道,今夕去遊南方,未有坐騎,焉能得上青霄?

 

祖師曰,爾勿庸顧慮,我有兩個竹馬,你我各騎一個,輕輕飄飄,瀟瀟灑灑,從此直上南天,亦只頃刻耳。抱一,一看竹馬,乃是兩根竹棍,定是祖師与他作顽,也不管他,學小兒童跨騎上去,這根竹杖,忽變作一條飛龍,騰在半空,看看祖師所騎,亦是一條飛龍。兩條龍差前錯後,在半空飛行,祖師曰,師弟与我並駕而行,听我歌曲:

 

騎竹馬,竹馬騎,學小兒童來遊戲,瀟瀟灑灑上天衢,頃刻千里復萬里,少時由東即至西。

這竹馬兒好脾氣,任隨駕馭不蹺蹊,飛龍在天大吉利。我且沛些甘霖,澤些甘雨。

騎竹馬,竹馬騎,今宵真有好機會,凡人也把青龍騎,休探龍鬚与龍驪,稳稳坐定莫偏倚。

這竹馬兒饒興趣,上下隨意要知機,飛龍在天大人位,你好立些善功,趕快行為。

    騎竹馬,竹馬騎,蓬頭跛足身痿棄,世人見了笑希奇。身弯用拐來支起,行走顛簸不便宜。

身揹葫蘆又淘氣,權門恶犬不知機,偏偏咬我甚得意,那知我這老仙,心中傀儡。

 

騎竹馬,竹馬騎,笑爾抱一老師弟,騎龍不識眼昏迷,休湊台子打渴睡,好到南天看端倪。

四大部洲須紧記,分辨善恶与高低。回壇慢慢方品题,看看若是雌伏,若是雄飛。

   騎竹馬,竹馬騎,拋開塵世諸俗慮,活活潑潑養靈機。餐霞飲露隨吾意,不善王候作福威。閒來五嶽三山去,採藥靈峰配合宜,不坏金丹修煉起,餓時餐他一粒,吞下兩味。

 

大仙唱畢,叫道,抱一師弟,這兩個竹馬行走快不快?一霎時間就把我們駝到這里,你看此間,是不是南天門?抱一見天門上金字宛然,答道是也。祖師曰,既然是了,你好将竹馬放在此間,坐在這一塊白玉石上,休息休息,我的口渴,且把葫蘆解下,吸上一口涼水,方才指你观覽世界。

    抱一道,請老仙翁将葫蘆借与弟子一看,看其中有什麼東西,有多少重量?祖師曰,哦你要借看,也借你一觀,但要小心,不可失手。不然,將水潑出,恐将南天門沖到東海之中,闖出彌天大禍,那時就不好結了的。抱一接著葫蘆,說道,弟子看這個葫蘆,比較别的还小,形式橢圓,內具八方,口圓而小,底平而寬,周圍厚薄相等,略有三分容止一钵,重可一斤,左右繫著絲绳二丈四尺,棉花塞口,揺之有聲叮咚作響,傾之不出,吸之亦不上口,卻是希奇。

 

    因而問道:仙師謂此葫蘆中水,倾將下去,就要將南天門沖到東海。弟子傾也倾不出來,吸也吸不上來,是什麼緣故?祖師曰,深藏若虛,疏塞紧築,雖然倒懸,滲透不漏,抱一恍然大悟,說道,修行先要築基,塞漏這個葫蘆,真是仙家寶物了拐李哈哈的大笑道,你有慧心,也堪教訓哩。可將他还我,我試与你看來。大仙搖了一搖,葫蘆口自然張開,徐徐冒出一股清泉,散在半天,似霧非霧,似煙非煙。形如華蓋忽而融凝,細雨紛紛,下落俱在,葫蘆口邊變为。

    一股清氣,沖入葫蘆。口中實在奇妙,抱一欲請仙師再演來看,仙師曰,此常道也,毫不希奇,爾自然知之,我且指爾观看世界一番,爾試瞭目一望,抱一穷尽目力,只見茫茫黑霧,渺渺煙雲。層層積压,如山奔海湧,如巨浪翻騰,重重疊疊,波平波起,其他別無所見。遂对祖師曰,弟子一無所見,还要請祖師設法,不然辜負祖師領遊。並辜負   老母  天皇厚恩矣。

 

    祖師道,好老道小施法力,遂將葫蘆口喂到口中,吸了一口,吹將下去,又向抱一眼上一吹、抱一拭了兩拭,瞭望下去,見前時之烏雲黑霧飛上清空。惟有殺氣通紅,洗蕩不開,縷縷上沖,令人驚懼,因問道,那殺氣騰空之處,是何地方?

 

祖師曰:「附近的這兩股,是中國日本發出;北邊那股是俄國發出;西邊那五股是法德英奧意發出,極西那股白氣中雜有青氣。是瑞氣,中間有殺氣,是由美國發出。你看這些殺氣最凶的,是日本發出來的!其後黑霧迷濛,延绵不绝,並無一點亮氣,日本的後步。」

 

「也就可以推想,歐洲的殺氣,法德最凶,其结局亦与日本相同,那股殺氣,四處縵出的,是英國發出!那沖不甚高,大股小股,千頭萬緒這是內乱相踵,不是外患相逼,是由中國發出,盤结一團。尚未散漫是俄國發出,沖出一嘍,又復止息,是法國發出。」

 

「師弟你看下面,東南西北千股萬股或伏,或現,或隐,或藏。這個世界,如何能了?若不停造槍砲,精研道德學問,廢棄物質學業,殺人利器,日新月異,势必至人吃人肉,不至殺尽食尽不止也。其所以釀成這種現象,根本皆由廢棄禮教,獎勵物質文明。誰知物質文明雖好,其流毒有如此,現下   老母商同三教,特設一大地獄,到收圓後,别有办法矣。」

 

至於各國的繁華美麗,此間难以瞭望清晰,不必观了。吾再領爾去到蓬萊第一峰玉京山上耍耍,並謁見帝君,問個前因後果,也是好哩。抱一听說往遊蓬萊謁見帝君,心中十分歡喜,即忙應道,弟子蒙師如此提攜,如此厚愛,真是感德難忘,曷敢不遵。於是祖師命將竹馬尋來,各騎一個,祥雲布獲,行走如飛,路上無穷妙境,抱一也不賞玩,祖師吟詩一律,詩日:

 

瑤草奇花滿地開   長春世界是蓬萊   仙源古洞鍾靈秀   流水桃花澆澗隈

野鹤依人巖畔宿   孤僧跨鹿雨中來   閒情自得無人我   笑煞凡夫沒下台

 

祖師吟畢,抱一听了十分高興,也和上一詩曰:

普度三期法會開   凡夫今得到蓬萊   山禽对我吟經偈   野鹤迎人語路隈

猿獻蟠桃雲里去   鹿啣芝草日邊來   神仙妙樂而今識   努力加鞭列上台

 

抱一和畢,祖師曰,妙極妙極,写景逼真,抱負不小,這番可以返本还原矣!言語間,已到第一峰頂玉京山上,見兩個仙童迎面而來,凝陽問道帝君在宮否?仙童答道,帝君不在宮內,在後山純陽洞中,叫我在此伺候。請祖師領抱一那里相會。

 

     二人听了道童的話,也不往孚佑宮中,直向純陽洞來。且說這純陽洞,是蓬萊第一峰绝妙去處,山花爛漫,怪石嵯峨,蒼松翠柏,蔽日干霄,無半點塵俗氣象,一路懸巖洞里,有人唸經,參禪,唱歌,嘯歌,無拘無束,自在無為,各适其性,各暢其天。抱一心中什分羨慕,走了二三十里,歷了無數洞天,才到祖師洞外,凝陽曰,到了,抱一見懸巖上書‘純陽洞天’四字,兩邊石巖上書一聯云:   參天贊地    撥陰取陽。

 

    凝陽直領抱一進去,內中寬敞無邊,樓閣參差,桑麻竹树,流水桃花又别是一重境界,真是天外有天,其中吟哦、誦讀、弹琴、歌唱之聲,由內透出,清越可听,忽見柳仙出來笑嘻嘻的說道,仙翁有劳,帝君等侯久矣,遂挽著抱一的手,到那草亭中,与祖師相見,帝君与凝陽見禮敘坐。抱一向帝君參湃,帝君曰,道兄与抱一今夕有劳了,即命仙真設酒果款待。

 

又对抱一說道:「今夕爾來極妙,吾帝对爾大略指明,现在三會收圓,是千古第一無上之奇緣。  老母要度九二原人,敕令三教各宮仙真,分途引渡,就是各門收各門的弟子,各教收各教之門徒,你試想由‘周’而來,迄於今日,已三千有餘歲矣,這三千餘年中三教門徒,輾轉輪迴,也就不少,所以這個時候,大道宏開,雜法普傳,亦是各教收各教的弟子,大道無真假,真假在人。何教之中不有真人?何教之中不有異端?所謂人真,道真!人假,道假!故必以五倫八德,立其基,如果倫紀有虧,縱踏破麻鞋,坐破蒲團,也是無益。

 

    「故我五聖專以飛鸞救劫,挽轉人心,俾各尽五倫八德,而止於至者。蓋為此也,近來修羅混世,擾乱天常,亦是上天早早安排下的。你看我這純陽洞中,建了多少修真養性之所,煉魂煉魄之亭,丹爐藥灶,引來洗藥之泉,製成搗藥之窟。又闢無數仙巖古洞,桑麻竹树之場,正以收納後來之仙真也。但我所收納之人,一不是道士,二不是和尚,是善壇中的善男信女,同善社之乾坤兩道,与民間之,忠信篤實於五倫八德中體得一字、二字之人。坤流中能體三從四德,不犯七出八邪者,男有男宮;女有女宮。男女各有接引,各有招待。」

 

    「爾洱源紹豫各壇諸生,皆是大根大器,順寧恩明鏡各壇之內,亦多佛種靈根,所以  老母蟠桃宴記,付与兩處办理者,亦有故也。吾今为爾略略指明,順寧李生,本是大成殿中宋代名儒‘胡先生’ 分性下生,今已四世矣,未泯真性,度人为願,胞与含宏,特命約伴回家,‘爾抱一本吾山中弟子’思凡下世徧歷名場,高官厚祿苦惱,前生已曾享尽,特令投師箕水,大振宗風,树立功德,引度原人,趕上收圓。」

 

    「特一亦吾門弟子,与爾同齊下生,前生即羅正倫,命在善壇,继續統化,主壇立功,回歸本位,定一淵石後生,歷朝下世,漢季投生張姓,報父深仇,立人之極,歷生人世,孝行無虧,特命司天喉舌,維持聖道。妙一北地後生,分性下世,因殺子告廟,尽忠傷慈,今生特令立功乩壇。崇正黜邪,收圓共赴,其外洱源靈根不少。」

   

「單說吾門中同爾下世者,就有八十八人,爾抱一特一二人而外,其餘八十六人,皆悠忽癡憨,受了無邊磨苦,而执迷不悟,豈其根器不若爾耶?歷劫之冤業纏擾故也。吾帝举此一端,亦足以慨其餘矣。所以现在修羅的混乱,刀兵、水火、瘟疫、饑饉種種,要知道是魔考原人,原人要趁此時機跳出火坑孽網,那真是大英雄、大豪傑。与聖賢仙佛相去不远了。若這個關頭跳不出去,就要落在迷魂陣,誅仙陣、萬仙陣中,不能上封神台,更不能不永墮地獄了。」

 

    帝君說到此間,為憫三教門徒,喉中哽咽起來,也就不言了,扶桑领上,碧雞聲徹,凝陽向帝君曰,碧树一聲,天下曉矣。老道告辞,领抱一回壇,以免壇中善信迫望,帝君說,如此有劳道兄,吾不奉送了。凝陽与抱一出了洞門,跨上竹馬,一霎時飛回壇來,大帝李楊張高諸子飲酒,抱一醒來,桓侯大帝諭曰,明晚可去遊那新建立的宮殿,並展謁那位帝君,又令妙一前往,爾主壇李楊記下,於是大帝与李大仙返駕回宮去了。畢竟遊覽何所宮殿,又看下文分解。

 

第11回:【吕惟一榮膺统化   麻仙姑協理收圓

王雷君降壇詞   調寄梅花引

修行好   须及早   錯過奇緣空懊惱   呂純陽   張紫陽   瑤池金闕   一任彼徜徉

在塵出塵   非常妙   火里栽蓮修大道   安期生   許真人   而今作個  蓬萊無上真

 

張三丰大仙降壇詞   調寄鹧鸪天

煩惱消除好學仙   自然散淡自然顛   西池飲罷長生酒   東極还開不老筵

醉一日  醒千年   壇中來泛渡人船   善男信女齊上岸   莫負韶光三月天

 

曹大仙降壇詞   調寄南鄉子

名利快抛丟   脫卻烏紗把道求   金牌渡口篙工付   休休破衲   麻鞋正好修

尸解元神遊   白日飛昇上玉樓   四海遨遊隨所欲   悠悠自在   逍遙千萬秋

 

    卻說昨宵張大帝回宮時說道,明夕要領妙一去遊一新建立的宮殿,謁一新證果的帝君,大家不知其故,正在推想,到了戌刻,諸生準備迎神,少刻,王大元帥降壇說道:今宵   天皇有恩,赐下壇中金丹百粒,賞与爾壇中善信,吾雷命值壇真官,逐一分賜,爾们須念   天皇賜爾金丹之至意。各宜速速加修,趕赴收圓,将來大宴蟠桃,那就很榮幸了。

 

    說畢,張曹二大仙亦先後降到壇來,与王帥見禮畢,曹仙对諸生說道,老仙久未臨壇,今夕奉   天皇傳召,前來領諸生遊冥,亦是三生一段因緣。吾今奉抱定妙三子一架醒世鐘,为諸子振聾啟聵之用,望諸子好好收存,吾与張仙就領妙一去遊統化宮也。三丰大仙接著說道,這統化宮,乃是洱源豫紹婉風和合各善壇之大會館改建成的。因为呂惟一師弟,与抱定妙諸子,在善壇立了大功,頒降各種善書。

 

    又奉   天皇敕命,遊演了一部《洞冥寶記》風行中外,化轉人心。是以   天皇甚喜,保奏瑤池,選上金階,封為右相,命其主任飛鸞開化。協辦五洲萬國道德統一大會,作收圓之结束,而为大同之先聲,其中有不少秘密天機,此時吾老仙也不敢漏洩,深望爾们各壇善信,努力加鞭,勇猛精进,內外雙修。一莫負   老母   天皇之厚望。二莫負統化之鍾情。三莫負迴龍師尊之法訣。四莫負諸仙佛聖之訓誨。五莫負諸真之接引。六莫負吾仙之苦心,静而度己,動而度人。勤修莫怠,廣立外功,趕上收圓普度,莫失此次奇緣,那就是我老仙所厚望於爾们的了。

    說畢,諸生謝恩,二大仙領起妙一,各跨鸞鶴,直向翠微山而來,二位老仙互相賡和,一路唱道:

出善壇   喜欣欣   乘鸞跨鶴高飛騰   越上去   越高昇   千山萬水看不明

黑霧氣   徧红塵   腥穢觸天不堪聞   東亞地   起戰爭   犬羊爭逐鬧成群

忽焉敗   忽焉贏   人逐鬼兮鬼逐人   混世道   擾乾坤   弹雨槍林不太平

張師弟   看情形   青雲白霧雨紛紛   玄玄妙   難說明   黃龍舞爪在翻身

電雖閃   雷不鳴   這個時機實可驚   不久闻   大翻騰   喷雲吐霧洗乾坤

師弟看   記在心   趕速加功好修行。。。。。。。。。。。。。。。。。。

 

    妙一你看我師徒三人,乘鸞跨鶴,頃刻走了多少路程了,妙一道,弟子只听二仙師歌詠,糊糊塗塗,也不知走了多少,也不見甚麼情形,祖師道,哈哈,你已經來过一遭,要放開膽量,看看情景才好,吾師看爾形狀,「似乎精神未充,眼光不足,吾師教你,要将眼光放出,莫将性光收入,性光即是慧光。爾宜用静坐之法。腰挺、身直、稳坐鸞背,以免心驚膽戰。

 

    妙一依法行持,看了下去,見一條小河,水已枯竭,其中有無數水族,黿鼍龜鳖、泥鰍黃鳝之屬,在內翻騰,妙一不知其故,以問仙師,仙師曰,此是小孽河也,其中那些蠢物,自由妄動,互相吞噬,不久潭中積水流尽。太陽一晒,泥水涸乾,那些蠢物,一概都要成臭爛之物了。此時他那顧到後日呢?真是可憐。

  

妙一又見高山腳下,有無數熙來攘往的,一些是人,一些是豺狼虎豹,一些是兔鹿獐麂,一些是狐狸豬狗,一些是螃蟹蝦蟆,來來往往,出出入入,混雜一群很是奇怪。心中莫解,仙師告之曰,在魔王混世,人鬼妖邪,聚集一堆。就是此種现象,不必貪看,前面已是三官考較堂了,妙一問何謂三官考較堂,仙師曰,三官是天官、地官、水官,考較是考查較量世人之善恶,照分發天曹、地府、陽世,此为三官大帝行官也。

 

妙一又見鬼門關外,無數人馬擁擠不開,戈矛刀劍晃亮,蓮綿百餘里,請問仙師,仙師曰,那是近今新設的陰兵營,在那里操練兵馬的。一時鶴鸞沖举直上南天,又飛到橐籥橋,轉过東北,到了斗牛之間,見前面琉璃光亮,巍峨闊大的一所大宮殿,仙師指曰,那里就是爾主壇生,呂箕水星君金闕右相之統化宮也。

 

将到宮門,我們師徒三人下了鸞鶴,步行罢了。正行之間,前面有仙樂相迎,一仙官上前說道,某奉統化帝君之命,前來迎接二位祖師与妙一師兄。說了,就上前引導,瞬息到了宮門,妙一見大門上橫匾,金光眩目。乃統化宮三字,旁有聯云:

萬劫不磨箕水宿     九天特建輔元宮

    大門进去,有一堵照壁上書履中蹈和四字,壁上有三道券門,由中門直入,連進三层有無數宮門,布置齊整各標名字曰,孺慕、勇烈、誠愨、節文、断制、清潔、奋勉、等等名目。正中大厅上懸一匾曰統化正宮,左右有聯曰:

    恨諸魔混世--作怪興妖--忍将天柱地維--折穿过半。

    合眾志成城--開壇闡教--務使中華外國--感化周全。

又有聯云:

    總率士子儒生--闡教鸞台--垂書木筆。   化行遐方異域--洞冥寶記--救世金丹。

又一聯曰:

    廿次作高官--世篤忠貞--百折不回全氣節。   九重居右相--主持教化--三曹齊仰大聲名。

 

   所有对聯俱貼赤金,金光奪目,妙一方才唸了兩对只見帝君在台偕上面呼道,妙一張師弟、你來到了,請上,妙一道,弟子荷蒙二位祖師,将弟子領到帝君寶宮,得与帝君面晤,真是萬幸之至。自帝君歸空後善壇之中,主持無人,所有善信灰心的灰心,誹謗的誹滂,悲的甚至怨天恨地者亦有之,謂天道無知,因果無憑者有之,謂功高德大,要證無上果位者,必須頂劫,了死然後超昇,自寬自解者亦有之。弟子知識淺陋不能解釋,心中常有天道,無知鬼神,難明陰陽,难測之見,今夕到此,得見帝君這般榮显,心中已渙然冰釋。

 

    請問帝君這寶宮中,分为若干部屬,容纳多少仙侶?管理何等要事?帝君曰:且慢待吾帝与二位仙翁見禮,然後語汝。遂对張曹二仙道二位老仙師,今夕蒙恩領妙一到此有勞法駕多矣,遂对妙一說道:

「此次吾受害歸天,世上一般人,咸謂善恶不分,報應全無,不知伯夷餓死,盜蹠壽终,

    關聖尽節,孫曹全身,其中至理难明,天亦不欲世人明,明知之世人,又何能知之哉?然試思伯夷为千秋大聖餓死而名始彰。   關皇为萬世英雄尽節,而名乃顯吾帝歷劫已非一世,殷時为紂忠臣諫紂而受炮烙。唐時為良相,佐太宗身致太平斬龍積恨,累代难償。漢末为西蜀主簿,与武候二聖,力扶炎劉,今生契约,早定於前,非偶然也!

 

「不然,吾何人斯,今生雖孝友立身,忠心尽節,開壇大化,著書垂訓,頂劫救民,亦難遽膺此席也。且不特此也,自唐宋元明以來行化人間,皆忠孝無虧,今日之金闕右相,早已種於前世,其由來久矣。爾与抱一、定一、妙一、精一,与我歷劫皆有因緣,故同生洱源開壇闡教,力維風化,吾之果位,得諸子之力為多,爾们各子,須要趕赴上三會龍華,莫失奇緣,将來歸空上天,吾宮中左右輔弼,舍諸子其誰与歸?现吾膺統化之任,飛鸞闡教,維持道德連络各國英賢,同以道德維持世運,正在進行。故一日萬幾,無有暇晷,不克回壇,与諸生會晤,解釋疑團,亦非吾帝之不關顧諸子,勢为之也。

 

「本宮之內,又分为三十六宮,規模宏大,每宮有主任一人,副佐二人,或三人,其各仙真品级,由一品以至九品,其中又分三等九級。此次龍華千古奇緣,只要世人於五倫八德尽得一字半字,就有登真,希望若过了此回機緣,又要淪落十二萬年了。今日各國賢士,与各處散遊仙侶,前來恭賀,吾帝尚在後面飲宴。」

 

天皇封誥,懸在客厅,爾妙一試往一观,可也,妙一听說去觀封誥,不禁之喜,離了席面,去到後厅,見一大客堂上懸一大匾曰,五洲統化四字,左右聯曰:

聯合五洲教士          維持萬國彝倫

客厅正中,懸掛朱絹一幅,上書誥命。

天皇詔曰: 欽查呂氏   根器宏深   原本箕宿   分性投生   歷劫已久   世篤忠貞

友于惟孝   表率堪矜   所償冤債   頂劫了清   垂書劝世   功化存神   堪入聖域

超昇帝君   命為右相   教化權衡   飛鸞闡教   廣法度人   維持道德   中外同膺

欣哉慎哉   參贊紫宸   急如誥命   三界欽遵。。。。。。。。。。。。。。。。。

                                            天運癸酋年正月元日   穀旦

     妙一讀了誥命,其餘对聯字畫,也不看了,急返復命,二仙翁見妙一轉來,遂起身告辞帝君,領妙一又往淑化宮中遊覽,帝君送到宮門之外,方才踅回,三丰說,這淑化宮是   天皇所新建的。仍以洱源之慶德各女善壇會館改建。其中有些天機玄妙,連老仙也不知道,修造淑化宮的總理,是委桓候大帝,又遴選多人,分任其職。

 

    爾洱源亦有數人,定一子之父,亦在其中,充當監修任務,是由雷部派來。言說之間,又到淑化宮宮門之外。國舅曰,這淑化宮位在牛女之間,与斗牛宮附近。相離金闕不远,亦緊要之所也。妙一見門前照壁巍峨,門上匾曰,淑化宮三字,金光燦爛,左右有聯曰:

         正千秋閫範     立萬世人倫

    一連進三层,俱無旁門外道,第一层曰三從院,二层曰四德院,又分有慎敬,溫和、柔順、静貞、清操、勁節、淑善、慈祥、義烈、端莊、等等名目。第三层正厅匾懸淑化正宮四字,左右聯曰:

閫範無多   在盡三從   從父   從夫   從子。。。

坤儀不二   惟全四德   德行   德言   德容   德工

又一聯曰:

歎今日妖魔      肆倡女界文明      何嘗把坤维立起

望後來淑嬡      勤講閨門內則      定要將婦道克全

 

唸畢,又看兩廂各宮橫匾,書有敬愛、勤勉、貞順、賢明、正順、清潔、端嚴、等字,尚欲讀其对聯,三丰祖師喚曰,妙一勿再呆看,忙上階來与麻祖元君見禮,妙一趨上台階,向麻祖參拜,麻祖曰,今夕師弟駕臨至此,有勞多矣。一旁請坐,麻祖欲設席款待,三丰祖師曰,剛才叨擾統化帝君,不用煩勞,但吾二老頭,今領妙一到宮,是为   老母頒演蟠桃宴記,特來請元君訓諭,以作此記之資料。

 

麻祖曰,吾仙根行淺薄,無可稱述。前因奉   老母之命,協助觀音大士,办理收圓大事,誓将坤流完全度轉,奈何殘零九二,沈迷太深,毫無功績,自媿良多。而   天皇不加罪譴,今又敕委何仙兼攝淑化宮主任,现在收圓在即,而坤流上岸者無多。通都大邑之婦女,则中了妖魔之毒,麻醉其心,汨没其性,大倡平等自由戀愛,無廉無恥,不顧父母遺體,不顧自己面皮,等於禽獸,這些已是地獄種子了。

 

其穷居僻壤之婦女,则为境遇所迫,困於衣食兒女,無人講以道德。智識固陋,不知四德三從,修真訪道,蠢蠢猶如豕鹿,度之亦無施其方。惟有開壇闡教之區,日事宣講,婦女得德聖諭格言,入耳心通,常多矢志操修,故吾常常臨壇,前來引度。现在宮內已有四五千人,碧霞宮中亦有數千人,總之,此次收圓,專重倫纪,修持不重盲修瞎煉。

 

蓋為修羅混世,廢棄禮教,擾亂天常,  關天皇登極,極力主張倫常道德,三教萬仙無不讚成收圓大策,於斯定矣。此係天機,雖宣洩亦無妨礙。師弟回壇,煩为寄語坤流,各宜在三從四德上行持,德言容工上認真保持名節,立起坤维。吾麻祖將來自然引度,攜上瑤池去面   阿

娘也。吾今有一包袱,內有一幅珍珠簾,清暑扇,逍遙杖,安祥履,如意珠,綑仙绳,代吾寄与慶德女主壇生收存使用,物輕情重。

 

師弟回壇,代吾一一交付妙一唯唯應從,隨将包袱接來,揹在身上,遂与二老仙告辭出宮,各人跨上鸞鶴,飄飄蕩蕩,到了南天門,曹大仙敲起檀板歌唱道:

 

敲檀板,檀板敲,看看红塵多熱鬧。你逞霸,我逞豪,調些兵馬動槍刀,勝的銀錢多打捞,  

败的也要捲些逃 ,小民暗地把天叫,兵來要待,匪來要招。拖妻曳子,才向前方过。後面有人在打條,顧得妻兒開口笑,家射房屋尽被賊火燒。憑空時時打冷礟,飛機炸彈不開交,逃往南邊又說北邊好,天生兩足無處把生逃,兵匪軍書常來到,糧米草料不可短少,送兵匪不饒;送匪兵不饒。小民好像磨中麥与稻。上也來磨。下也來磨。這樣苦情難訴告。說有天瞧。天也不照料。說有地曉。地不斕交。這是人民把孽造。修羅混世乱鉗毛。管你好过不好过。錢也要找。兵也要調。開口說來。閉口豈容展限一分亳。勝过閻傳牒票。稍有迟慢。便是開消。這般情慘。老仙也为把淚吊。檀板敲來聲不嬌。

 

曹仙唱罢,三丰亦唱道:

敲檀板。檀板敲。老仙從新唱一調。奉劝你,腦殼大同僚。息馬止戈,莫要鬧。龍華今好赴蟠桃。裁兵加餉計。最妙撒兵。用他修路橋。屯田開墾。好把邊關來照顧。大修內政用英豪。推尊孔子维聖教。學校之內。廢除禽獸語言乱滔滔。華種神明道德真。可靠伏羲。文王。周公。孔子。演易爻。古今中外。难把這個圈兒跳。會極歸極。中外符苞。到底止在此中罩。任你橫暴任你桀鶩。不知屠刀放倒,快快皈依我老道。

 

收你做個小童僚。學敲檀板。學唱曲調。學吹洞簫。學蓮花鬧。飲點清泉。洗洗你的肥腸。清清你的肺。換換你的頭腦。醫醫你的瞶眊。听我說些真言。听我講些玄妙。免你上刀山。穿劍樹。下油鍋。墮恶道。我劝你修羅莫要乱跑,莫要乱跳。哈哈。我兩箇唱得高興。一直唱到壇中來矣。妙一可曾回來到了。妙一道。弟子敬聆歌曲。步步相隨。亦到壇了。於是王帥与三丰、國舅、相攜返駕。吩咐明夕領抱一去遊天河。有無邊妙境。又看下文分解。

 

第12回:【橐籥橋牛女相会  南海院子母團圓】

桓侯大帝降壇詞   調寄堂春

日黯神州   雲擾中國   惡氣沖上南天   恨彼修羅混世   內亂糾纏。。

力倡自由新學說   大翻孔孟舊心傳   今又說共產共妻   打消禮教聇廉

狂顛反為正   真作假    紀綱倒乱完全   尚不知非悔悟    猶在癡頑

人民死活無人問   脂膏剝削又熬煎   可憐那九二殘零   痛苦塗炭深淵

 

劉海蟾大仙降壇詞   調寄臨江仙

挽起蝦蟆頑戲   喜歡赤腳光頭   五湖四海任吾遊   東方臨月窟   西極宴瓊樓

醉了不知塵世   醒來且覓丹邱   天皇有旨令吾劉   來壇當引導   好去看牽牛

 

卻說昨宵王大元帥臨行時說道,十五晚令抱一往遊天河妙境,是晚恰是三月十五,天朗氣清,好個花晨月夕,無邊景緻。真好迓聖迎真。到了戌刻,桓候大帝臨壇,悲憫世道人心,填為畫堂春詞一闋,以寄悲感。劉海蟾大仙,亦步武隨至,与諸生共話寒暄,勉以速修身體,莫失奇緣的話頭,說了就領起抱一出壇,駕動雲車,直向南天門,又轉過東北天乙橋邊,一路吟詩唱曲,好不快活,吟曰:

 

登天難,登天難,登天之難難上難,天与地隔十萬八千里,豈能一步歷仙鄉?天河水,源東北方倒流西極勢,汪洋匯入喜池妙非常,環繞琨崙頂,滴瀝墜雲房,化作甘霖濟蒼蒼。化作蓮花養蓮塘,塘水清漣蓮花香,產個真人坐其旁,静把蓮花看,好把蓮花賞,得了蓮花,方好步天堂。登天難,登天難。

 

雲車飛行迅速,頃刻到了天乙橋,橋邊有兩支高山对峙,十分峻峭,仙師曰,此二山名盤固山,兩山之東北,又有一支高山,名天乙山,天河水源之所由出也。抱一見天河水色潔白如銀,蕩蕩西流,有乘槎直泛之意,又見天一橋橫跨天河,巍峨稳固。造設奇妙,又欲貪看風景,劉仙曰,此間乃北極玄旻境界。此橋為北極之樞紐,我們從此駕舟直往,不久可達橐籥橋了,待我喚一舟子來。只見劉仙向河邊杨柳陰中,桃花深處喚道,舟子來,舟子來,喚了兩聲,忽見一個漁翁撐來一隻小船,将要攏岸。

 

那是帝君。莫是來戲蝦蟆嗎?劉仙點頭道是,遂跳入船中,坐在船頭,招呼抱一進船,抱一見船隻無底,心中害怕,劉仙說閉倒眼睛,一跳無妨,抱一遵依跳入,安稳異常。劉仙命舟子向西而行,遂將怀中金色蝦蟆取出,在手中玩弄,对抱一說,這個三腳蝦蟆,生在無極山下,我用七寶金錢將他引出,用三丈六尺五寸長線,將他拴住,伶俐乖巧,十分如意,當我始初引他出來時侯,也颇费了一些功夫,見他出來,用手一摸,他又不見了,我只得不急不徐,帶哄带套,用绳鬆鬆,拴著眼睛,看著他上,隨他跳躍,跳上跳下,俱皆由他,但不准其跳出圈外,到了現在,真是自然如意,不離我的身旁。

 

呀呀,我們正在玩蝦蟆,船已撐到橐籥橋下,尚然不知,師弟,你看西北河的邊岸,那些是支機石,岸上那無數宮殿是織女宮。有無數仙娥,在中紡織,手不停機,織成紫绶仙衣,以供   上帝及諸仙佛之用。世人謂天孫織錦,即在此是也。

 

此間望去河之東南,鬱鬱蒼蒼,那片平原,桃李掩映,桑柘成陰,旁有宮殿,好似人家別墅,那就是仙農莊了。牛郎常常耕牧於此,人間忠實的上等農夫,每多到此享受仙福。師弟,你看那不是耕田的人嗎?那不是支機浣纱的女子嗎?可憐今日世上的人,男不勤耕,女不勤織,男则吹賭嫖婬,恣情遊蕩;女則冶容誨淫,投身青樓,失業無家,傷風敗俗,恬然不知羞恥,深可怪也,良可悲也。劉仙正在感歎之間,一陣仙風吹过,听得歌聲縷縷,抱一細听,乃東南原上一個耕夫,正在扶犁耕田,口中唱道:

 

南風薰兮白日烈   壟頭土塊堅如鐵   犁得深兮稻苗肥   牛兮緩步向前曳

南風時兮拂我暑   吾田種粟兼種黍   牛兮缓步莫慌忙   日入而息吾飼汝

神仙最樂兮田家   自耕自食種胡麻   不納糧兮不纳稅   帝力於我兮何加

   

    所歌很多,惜相距遙遠,未能一一听得清澈,抱一心中抱歉,仍在靜听,则歌聲停止,遠遠又听見軋軋機聲,有人歌唱,其聲甚嫩,嬝嬝可辨,其詞曰:

軋軋復軋軋     錦從機中出     千縷萬縷絲     織女手梳櫛

軋軋復軋軋     天孫將錦織     做成無缝衣     盡我女紅職

軋軋復軋軋     絲繭蚕吐出     養時蚕婦忙     繅罷心安適

軋軋復軋軋     女紅难了畢     濯錦向江邊     洗來浴紅日

軋軋復軋軋     錦文細堆簇     龍鳳与麟蟲     織成供帝服

    歌到此間,忽然停止,有似接換梭機之情势,劉仙曰,男耕女織,王道之常,天上人間不容玩視,在昔天孫織錦,勤於工作,直至頭髮蓬蓬,而不梳洗,天帝憐之,遣嫁河東牛郎,因鍾於情愛,荒廢其職,天帝怒,置之河北,置牛郎於河南,以銀河隔之,使各司耕司織,每年七月七日,准其一會,會後各勤厥職,會必由橐籥橋經过,這橐籥橋具開張翕合之势,雖然四通八達,又非可任意行走。故必借烏鵲填之,始能得渡也。

   

    抱一听了,恍然悟道,俗語烏鵲填橋,就是這個道理,今宵始得其詆蘊,真是聞所未聞,大開茅塞矣。但不知道這天河匯歸何所,可能達到南海否?劉仙曰,天河由此上可達瑤池,北可通北溟,南可達南海,東可注扶桑。吾再领爾到南海岸上,會會大士,听些法語,或者有大好奇緣,亦未可知也。舟子復撐動船隻,向南而行,劉仙閒著無事,手戲蝦蟆,口中歌曲唱道:

 

戲蝦蟆   賦仙遊   船隨流水去悠悠   大自在   不憂愁   逍遙恰似水中鷗。。。。

閒得得   世情丟   拋開孽網休便休   時把蝦蟆戲   放他逐浮漚   他如如不動隨我

七寶金錢一串遊   不嗔忿  不貪求   來來去去与吾儔    拿在手  波中投   到海底

撈金钩   得了手  波面遊  跳跳躍   躍上吾舟 藏怀內 不出頭  養他神氣 紧闭雙眸

 

舟行迅速,劉仙歌唱未尽,扁舟已到南海,抱一同劉仙出了船,上了岸,道謝了那舟子,跟隨劉仙緩步而行,見南海中荷蕖開放,鷗鷺遨遊,四圍蘆葦蒹葭,新蒲細柳,兩岸桃花,半開半謝,蒼松翠柏,紫竹修篁,与嘍閣參差掩映,真是長春世界,佛國仙都,令人羨慕不已。

 

    正行之間,前面現出一大宮殿,抱一進前观看,是南海養真院。門前站著一個童子,口中在說,他们來了,遂叫道,海蟾帝君,你引抱一到了,劉仙曰,到了。童子道,你先去會大士,吾領抱一去會其母一番。卻說楊抱一之母李氏珠元,早已辞世,又復投生白井馮家,大士因抱一孝心纯篤,暗中將伊收回,在養真院中修養。指以先天大道,已曾得了真傳,有些工程,封为後宮三等元君,仍今修養,今特令抱一來与相會。早命善財在此等侯,准抱一去見其母,使其母子團圓。

    抱一見了母親,也不相識,經善財指示,乃向其母跪下,不勝悲啼。伊母曰:「記吾歸陰,已是四十餘年,又轉人世,得蒙大士令人接引到此。全賴吾兒積善累功為母,方得至此,現在爾年已老了,鬚已白了,鬢已蒼蒼,哀人生在世,那有三萬六千日之樂?從此以後,望你認真修持,吾母就千萬喜歡了。今夕你為公事而來,可急往拜大士。吾母子後會有期,不用悲號。」抱一拭淚叩别,跟著善財童子,直到大士寶宮,參拜大士。劉仙正与大士談禪,見善財将抱一領到,即賜坐賜茶,抱一參拜大士劉仙,然後坐下。

 

    大士又命龍女去養真各宮,去請各仙真到殿听法,瞬息之間,仙真濟濟。各依次序,坐滿宮庭,大士見男左女右,人已滿坐了,遂对眾真說道:「吾慈問爾善信諸真,你們的工夫,是怎樣坐法,你們試自己想想,吾慈早已洞悉了,你們吃長齋的,好是甚好,但一般施行,似乎近於哑吧齋、近於光棍齋、又近於名譽齋、近於此四種,即已近於四生類中了。吾慈念爾善信,俱是最大靈根,在此亦無多过犯,也是难得。但入壇入社,都是为名心重,为己心輕,不明本末,吾慈因此就对症下藥,講明這個齋字,你们可願听听,皆曰願。曰,既是願听,虔心側耳,听吾道來。

    這個齋字,先點一點,就是先天之一點,太和元氣,圓陀陀,光灼灼,常在頂上光明燦爛,不磨不滅。此是由光音天流注,於此,人人皆有的,修齋人须要顧持這點靈光,常使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扶佐這點靈光,不容稍有失明。则含宏光大,照臨下土,無幽不燭,又何患不能照破九幽,溫热地府,使沈魂滯魄,一體昇天呢?

 

    爾们吃齋,可是把這點靈光吃下臟腑,用以充飢麼?這一點之下又有一橫,這一橫,乃是玄關一竅。爾们修齋,可曾覓著這一竅?朝朝暮暮,只在荒野中乱行乱走。对於修行中最要紧的關竅、門戶就不知在那里。真是盲人騎瞎馬了。吾慈念你們俱是絕大靈根。特为洩漏天機,着實指示,望爾諸真,以後切莫再昏昧了。既知道了,修行門戶,就努力進行為妙。又一橫之下,有三個動作,中間是一個了字。你你们得了修行正路,就可望了死超生,返本还原,那麽做功程就要有些辣手,斬釘截鐵,一刀兩断。

 

你们看了了字的兩旁,左邊一把刀,是要令修行人斬三尸,誅六賊,削平十恶八邪,剷去三心四相,用此兩把大刀,一把是陽刀,一把是陰刀。無論何人修行,不有此兩把刀,就不能勦除群魔,直超净域哩。

其下一節有兩有直,一直是陽路,一直是陰路修行人,果能依此法行持,則日光普照,晒乾陰湿,可得陽升陰降,陰升陽降。真陰真陽配合為偶,共入黃房育成聖胎,此兩直就是道家所說河車運轉的大路。吾佛家所謂轉法輪之大機器了,你們吃齋,可曾到這條路口窺望呢。又兩直中間,有個小字,又有兩根橫界線,這兩個界線,就是天迎分界,人鬼關頭。小字中間一直,上半節可以昇天,下半節可以墮地。其中間之兩旁兩點,左一點為陽,右一點為陰,正中一直,是生死關頭。

爾们修齋、可曾到生死關頭?點幾炷香,把頭撐進那水簾洞內,偷看那個猴猻,可在洞中纳闷否?這個關頭至幽至寒,恐諸真不敢进去探看哩。吾慈劝爾諸真,既已從吾到此,就要常以度己度人為念,早尋大路,驅馬加鞭,冀冀小心,時防撲跌如此做去,一天是一天,一月是一月,一年完了,自然道路熟習,門徑皆知,可以放膽量,一往直前了,须謹體下半節之意。

 

小心修持,小心保重,小心上達,小心升堂,小心入室,到了明鏡台前,睹睹圓陀陀,光灼灼的元始天王,小心跪拜丹墀懇求收錄。好好奉串,得了妙用,然後由後面那條大路慢慢步上靈山去赴蟠桃大宴,飲些瓊漿玉液,雪藕玄霜,討個封號,慢慢到鬱羅蕭台、無生寶地,耍些日子作個大羅金仙,好不快樂逍遙,諸生頂禮謝恩。」

 

劉仙讚曰:

這篇齋字說,言言玄妙,字字真詮,言人之所未言,道人之所未道,奇妙的未曾有。大士慈悲亦真未曾有!諸佛聖賢敢不再拜?受教抱一將文帶回付入記中,俾世人奉為圭臬。何憂不能普度收圓哉?說畢遂向大士告辭起身,仍駕雲車飄蕩回壇,大帝猶危坐以待,於是二仙回宮,抱一亦甦醒來了,未知明夕又遊何處,且听下回分解。

《蟠桃宴記卷三》

無極老母頒降

武哲天皇敕令                 洱源特一子奉命主壇

三丰祖師編次                 洱源定一子恭錄编輯

濟顛禪師批評                 順寧全一子恭校訛誤

清静自在道人鑒定             鎮南理一子奉命重校

 

 

第13回:【關天皇親臨会議 岳武穆演著忠經】

周天君降壇詞   調寄滿庭芳

世態炎涼  人情冷暖   雲翻雨覆堪驚   同胞手足   牆下動刀兵   講甚民權民族

爭利血肉飛騰   誰憐那蒼生赤子  停戈止戰爭   傷心師行處   頹垣敗瓦   野草

無青   更那堪剷削   格外橫征   見哀鴻遍野   關山外血水盈盈    揮長戟憑空

掃蕩   難把寇魔平。。。。。。。。。。。。。。。。。。。。。。。。。。。。

 

柳元陽帝君降壇詞   調寄水調歌頭

蓬萊諸仙友     老柳最多情    來來往往救劫   雲水幾浮沈   我欲逍遙天上

又念殘零墮落    輾轉不歸程      再把原人等    一路赴瑤京     服驂鹤馭

飛鸞筆幾時停   嘔盡心血喚不醒   醉夢蒼生  墮落紅塵苦海   难捨春江花月

那個向前行     今夜壇中走    相约上天庭。。。。。。。。。。。。。。。

    卻說蟠桃宴記一二兩卷,恰至十五遊演完畢,蓬萊諸仙,与抱一諸子,俱已辛苦,  天皇又派周天君鎮壇。柳元陽領遊遊生則令定一前往,以節二子之劳,到了亥初,周柳二仙,先後駕臨,整肅壇儀禮節之外,也不敘甚麼閒話,柳仙領起定一,告辞了周帥出壇,說道,吾柳帶來鸞鶴兩個,乘鸞跨鶴,隨爾喜歡,定一曰,弟子跨鶴可也,即跨上鹤背,隨著柳仙,瀟灑自如,騰空而去。

    路上柳仙对定一說道,師弟,近來善力增加,性光發亮,照耀一方,此回蟠桃宴記,偏輯大任,  天皇又復責任於爾,將來此書編成,師弟功德,當与惟一頡頏。吾柳預為恭賀。定一曰,弟子根基淺薄,才短學疏,能小責大,力輕任重,自蒙  老母  天皇敕令負偏書之責,心常慄慄危懼,恐付託不效,有傷  天皇之明,而失  老母之望。尚祈仙師時時指教,啟我愚衷,俾此書得以完成,则弟子之幸也。

 

   柳仙曰,師弟學与年長,才与德增,怀殷拯溺念切救民,早為   天皇所契,不必故为撝謙也。鸞鶴飛騰迅速,言話之間,已到鬼門關外,定一見鬼門關,悽涼慘狀,心中有些憐憫。柳仙曰,師弟不用管他,吾柳有一篇道情,唱來你听,遂拍劍鋏,長聲歌道:

 

顩劍鋏彈。將歌唱。勸魔狂。諸孽障。未開言來淚沾裳。未發聲兒。喉哽吭。勸勸你。混世魔王。勸勸你。文明好漢。為甚麼。蕩纪淪綱。为甚麼。瀆倫傷化。不重禮教綱常。先將國本喪。不講道德文章。翻把聖賢罵。圖的是富強。重的是槍彈。學的是聲光。論的是電化。殺人利器。研究精良。未見爾把邊圉捍農產物質。精工製造。未見他把國貨暢。用的是洋貨。穿的是洋裝。吃的是洋餐。說的是洋話。未見得了洋人的利權。慨都是吃了洋人的虧累。受洋人的詭詐。利源外溢。每年幾千萬。借款鬩蕭牆。生民時糜爛。白骨堆高崗。血水洪涛漲。未見復我尺寸邊疆。未見使外人稍微畏憚。把元氣自己傷。把精神自己散。把國脈自己戕殘。把生民自己塗炭。召來外寇內擾。你还不認帳。擁著兵強旁邊看。小民生死秦越相向。戰勝你不忙。戰敗你不怕。

看中國現狀如斯。令吾悲歎。劝你各自回頭罢。整我的紀綱。正我的王化。立我的人倫。宣我的德望。树我的桑麻。整我的軍壯。教我的兒童。培我的將相。王化已洽。倫纪已張。生民已富。家國已強。那時節不須畏列強。彼自然歸化。不须锄彼乱種。彼自然骯髒。劝你們莫要把私心藏。莫要把天良喪。一德一心維華夏。兄弟翕和。偃旗息鼓。整軍經旅。把我國威壯。服教畏神。推尊孔孟。立起中華民國舊有的文化。國也有主張。民也有歸向。至那時你們。的功圆果滿。慢慢的回歸天上。好去赴蟠桃。母牽母掛。免得到封神台。悽涼悲悵。免得墮落輪迴。受尽懲創。嗄嗄。老柳的情長。老柳的氣亢老柳的心慈。老柳的語亮。望你們听我罷。听我罢。

 

    柳仙歌畢,定一拍掌道,仙師這篇道情,是一篇立國大綱,是一篇寫生畫本,可憐塵世一般偉人,卻墮迷魂陣中,不知覺悟,必定反以此為妖言惑眾,其奈之何。柳仙曰,詩以言志,歌以暢怀,吾因師弟悲憫人心世道,胸中憂愁抑鬱不舒,故唱此歌曲,俾師弟听之暢適,而無所梗結。至於世人之听与否,听之而悔与否,则彼有自主之權,吾不能強逼之,亦不能不警醒之,語曰,當局者迷,旁观者清,我們處於旁观的地位,見彼已沈迷,而不将警醒,任彼之沈迷,而無有底止。以致遗害國家,遗害生民,是我们负有無窮的大罪過。

 

    我們既已警醒之,而彼不觉悟,是我們警醒之道未周,警醒之言未善,不能責彼之昏迷,若彼怙恶不悛,倒行逆施,不受人之警覺,而反欲文致警覺者之罪。天必有法以治之也。爾们乩生,司命喉舌,天之所欲者不得不言之,天之所欲秘者,亦不得不秘之。孔子生於春秋戰國,儒生哲士,當起而救之,是非不必恤,而利害不必計也。師弟編纂,是受天命,天之所欲言,切不可秘之以拂天。天之所否言,不可書之以媚世,將來水落石出,清濁攸分,方知为善之可貴,逐流趨下之可危也。

    定一曰,帝君這些議論,言言金石,弟子敬謹書呻,不敢遗忘,談論之間,不覺过了鬼門關翠微山,許多地方,又上到南天門,过了迎仙閣了,定一見橐籥橋邊,金銀宮闕,疊疊重重,更比前遊時增了不少,心中不解,问帝君曰,弟遊到此間,僅隔十餘年,而增如許摟閣,将以容納未來之仙真乎?

    帝君曰然,正以待靈根佛子,返本还原之人也,定一曰,天恩如此其大,而世人不知修省,不知悔悟,任聖賢仙佛,千言萬語,彼終不听,我此次回壇,必將所見編入書中。勸同胞兄弟姊妹,一齊趕赴收圓也。柳帝曰,這樣才好,今夕我領師弟去遊八聖行宮,只在金闕右側,也是   關皇登極後新建之宮。定一請問八聖,是那幾位帝君?

柳帝曰,金闕首相,是桓侯大帝。金闕左相是岳聖帝君。金闕上相是武候仙師、与亞聖孟子。金闕內相是三丰祖師与凝陽帝君。金闕右相是統化帝君与吾柳是也。前   上皇与四聖,至收圓後,一齊證大佛果,往西方清閒去了。现因收圓之事尚未办完,故設有三聖行官,是文帝呂帝大士辦事處也。八聖之外,如玄天上帝,普淨禪師。阿难尊者。宗聖曾子。南華仙翁,咸皆居顧問地位。

其外有臨時任用進退者亦多,柳仙与定一邊走邊說,到了宮門之外,定一看這個大宮殿,方才建立不久,規模宏大。前面照壁,屹立巍峨,上書‘協理調元’四個大字,宮門上書‘八聖行宮’四大字,旁有聯曰:    調和鼎鼐    協理陰陽  

 

俱贴赤金,光輝炫目,門前有二神將值門,威風凜凜。見柳帝來到,說道帝君回宮,領來何人?柳帝曰,此紹壇乩生楊定一也,二將对定一言曰,失敬了,今夕來得哈恰好,宮中将要開會,請進,定一隨着柳帝連進三層,見第一層有二宮殿,一曰‘輔元宮’旁有聯曰:

參天立極    佐帝張维。   一曰‘文德宮’旁有聯曰:崇王黜霸   距墨放楊。

二层有二宮,一曰‘誠孝宮’旁有聯曰:  親承尼山道統    演著大學心傳。

一曰‘忠武宮’旁有聯曰:  精忠貫日   大義參天。三層之內亦有兩宮,一曰‘啟教宮’旁有聯曰:  振聾啟瞶   翊化教民。一曰‘統化宮’旁有聯曰:  移風易俗  覺世牖民。

三層正殿 是個大廳,上書‘參議院’三大字,旁有聯曰:  權衡造化    位育中和。

 

定一一路觀看,柳帝已到了大廳,不見定一,在台上呼曰,師弟快來,好好隨吾師進厅,參与大會,但只宜听,不宜言,定一遵命。隨著柳帝到參議院中,坐在柳帝旁,見仙真濟濟,各依次序。向北坐,北面設立丈餘高的台,這無數仙真,有種種裝扮,有些是和尚裝束,有些是道士裝束,有些是儒生模樣,有些是武将派頭,有些穿清朝服制,有些古代衣冠。右邊有七八位女仙,左邊有五六位老頭,約有百余人數,一齊肅肅靜靜。

 

忽有一仙宮朗聲呼曰,  至尊降臨,起立致敬,即見一將軍上前,腰橫寶劍,兩手插腰,站立左邊,又一少年將軍,亦腰橫寶劍,兩手端拱,站立右邊。  至尊頭带冕旒,身穿朝服,鳳眼龍眉,面如重棗,鬚飄五綹。上到高台正中,与台下鞠躬行禮,坐在龍椅之上。

 

乃緩緩言曰,三曹上下,諸天仙佛聖賢,可到齊了,一仙官起立答曰,已經齊集候諭,  至尊言曰,吾皇自受禪御極以來,積極筹办普度收圓之事,即今收圓在迩,  老母盼望良殷而雜法普興,真偽混淆,靈重原人上岸無多,此應當設法收圓,修羅混世,愈演愈橫,不設法收服。则列聖相傳之名教,彝倫難以恢復。又非議定办法,速行處置,不可列仙參贊位育,諸卿輔佐吾皇,有何妙策?其各建議。庶幾收圓,早日成功,大同早日現象,即吾皇之切望,而生民之大幸也。

左斑有一武员員,上到台前奏曰,臣張飛之意,欲要收圓,先厘定收圓標準,限定資格,前三教聖人有選仙章程,以五倫八德立收圓之正鵠,收圓之策,無有逾於此者。請吾  皇敕令 各教首領,調查克尽五倫八德之人,大事闡揚,以期廉頑立懦,一方再嫩敕東嶽大帝,令其速速修明新天律,以大懲警無禮義廉恥之流,庶乎人知八德之當重而不敢違。自由平等之有乖倫紀,觸犯天條而知炯戒,则善者愈善,恶者亦知改悔矣。

 

至尊曰,爾桓候所見,颇有道理,即照准施行,但此後儒門當令,现在中華國一般士子,皆數典忘祖,棄绝人倫,又將何以維持?時有一位起立曰,臣孟軻啟奏,延康劫運,甚於春秋戰國,人心之坏,亦甚於猛獸洪水,今日狂瀾已難以力挽。若操之太急,其禍更大,据臣之意只宜因势利导,於各教中,擇有根之士,授以乩鸞之方,俾其大張教化,並於各教,令其設立正倫尊經宗孔學校,以為陶鎔正士之所。

 

敕令雷部上將擁護,誅擊悖逆伤倫之子,与懲創廢倫滅紀之首恶,臣復派大成殿中,有道賢儒,暗中促進其道德,推廣各省明倫學社,漸漸轉移,自然俗尚敦龐,魔氛劍跡矣。  至尊曰,卿策亦妙,照准施行。

又見一位奏曰,臣岳飛之意,现在修羅違逆天命,大反其常,肆其禽獸野心,各怀私利,不體民生,不恤民命,不顧國家,所行所为,甚过盜賊,竟使中國紛如乱麻,臣闻乱者當斬。臣願選派天兵,保護善良所有違逆天命之妖魔。臣与桓侯领帶雷部火部瘟部,極力兜剿,將見日月合明,民樂大同也。

至尊曰,卿之建議,容後再商。又見柳帝君亦出斑奏曰,臣柳長春啟奏  天皇,現在三期運會,道魔並阐,雜法普興,臣歷徧寰區,細心查考,皆有正有邪,有真人有邪慝,有敗類,不可是此而非彼,總以五倫八德,考較其行持,则真人自得,殘零九二,皆有所观感而返本还原矣。

至尊曰,柳仙所奏,契合朕心照此办理。即令鐵拐道人草詔,下敕冥府,天上地下,迎仙閣、度鬼亭、善壇善社,尤當以外功为重,若不重行持而立大節,有所偏倚,難赴收圓,吾皇決定如此办理了。倘倫紀有虧之人,亦萬無有內功的道理,即如吾皇在生未曾坐过蒲團,而浩然之氣,塞乎蒼旻,若一味重內功,大家自修自了,不知社會國家,又似楊氏為我一流,也是要將國家鬧坏,吾皇主意已決,無論他入道不入道,在教不在教,只要尽得倫紀的,一齊准赴龍華。就以此轉奏   老母,就以此办理收圓了。遂向諸仙行了個禮,說道,吾皇告退了,諸仙起立,兩廊奏樂恭送,各仙亦依次退班,各歸本位去了。

 

當時定一跟著柳帝,一同出了參議厅,走到忠武宮門外問柳仙道,忠武宮是那位帝君住,柳仙曰,是金闕左相武穆帝君行宮,是定一曰,弟子欽慕岳帝君之為人,前曾會过,未曾親蒙訓誨,心殊怏怏。今夕可能弟子晉謁否,柳仙曰,師弟既思慕帝君,吾柳即領爾參謁何妨,定一遂同柳帝直進武穆宮來,連進四重,直達內宮,柳仙上前通報,定一在階下相候。見宮門懸著一匾,上書‘武穆內宮’四字,旁有一聯曰:

扶不起一代江山     都緣酷吏奸臣     三字冤成莫須有

完全俺千秋大節     尤幸貞妻義僕     一家果證大羅天

正看之間,听得厅內哈哈笑道,老柳你又來了,你带來遊生向那里去了?柳仙曰,在階下相候,岳帝曰,你太客氣,請他進來,定一見帝君行禮參拜,帝君曰,不用拘禮,一旁坐下,乃問定一曰,爾生可識吾帝否?定一起立对曰,弟子自讀書,稍有知識,即非常羨慕帝君之為人,未曾參音心常耿耿。

帝君曰,前番演洞冥記,吾帝曾親領爾,爾就忘了嗎?定一曰,弟子羨慕帝君大義,刻刻难忘,帝君曰,不错,吾帝精忠大義,也到为世人所崇奉的,独怪今日的修羅魔眾,滋相煽惑,要將君權打倒,臣綱倒置,這忠字已無人講了,吾帝撰上忠經一篇,師弟在此稍微一等,帶回編入記中,用以立君臣綱維,功德亦不少也。帝君說畢,退入書房,一仙官將席安好,茶未兩巡,帝君由書房出來,將文遞与柳帝笑道,倉卒成文,言不尽意,亦聊以抒怀抱也。柳帝將文接过,朗聲誦了一遍,其文曰:

【武穆帝君忠經】

帝君曰:  人生兩大  履地戴天  秉彝勿失  人道乃全  彝倫之中  最重忠孝  移孝作忠

男兒之事  在家尽孝  為國尽忠  兩無缺憾  方算英雄  忠之为義  尽己之心  忠之为德

正固堅貞  忠之为體  矯矯錚錚  忠之為用  委贄其誠  忠者中也  執中用中  無偏無党

至正至中  以忠報國  以中衛民  以忠克敌  以忠事君  時當清夷  尽忠內治  時當變乱

尽忠匡世  只知有國  不知有身  只知有民  不忘其親  死生不諭  斧鉞不懼  与國存亡

毋誘势利  吾人讀書  所學何事  尽孝尽忠  無愧於世  敬親曰孝  報國曰忠  報國不忠

孝不可風  忠之一字  上下貫通  惟精惟一  光大涵宏  忠光日月  忠格鬼神  忠塞天地

忠貫古今  忠孚草木  忠信神明  忠感愚昧  忠徹幽陰  能排大难  能弭災祲  能消劫運

能攝魔精  安內攘外  壯國威名  下振河嶽  上耀日星  忠臣義士  萬古常欽  生为豪傑

死为天神  來來往往  上下古今  天地混沌  日月不明  忠義常在  浩氣常橫  海枯石爛

吾忠不泯  山崩川竭  吾忠不傾  与道同體  覆載無垠  古今忠臣  略可指名  龍逢諫死

比干剖心  原甘投汨  連不帝秦  武侯二表  魏徵思箴  杲卿罵賊  張巡殉城  秀夫負帝

文山身刑  遇吉辞母  可法殉明  浩然正氣  充塞古今  孟曰取義  孔曰成仁  吾儒讀書

宇宙當承  大道在抱  大義在身  委身致命  尽瘁鞠躬  毋貪榮利  毋慕功名  身膺社稷

倚若長城  吾頭可断  屈膝不能  吾舌可割  壮氣常伸  可恨後世  贪生偷生  廉恥不顧

賣生求榮  為長樂老  傳入貳臣  上天不覆  下地不撐  有靦面目  人而獸禽  吾帝平生

大義精忠  迎还二帝  誓搗黃龍  阻姦於檜  未成厥功  千秋痛恨  賺了英雄  今垂忠經

奉勸同人  朝夕敬誦  身體力行  白刃可蹈  湯火能行  各除私見  各秉大公  一心一德

共濟和衷  既無內乱  安有外攻  君民一體  上下一心  大同世界  俗美風淳  體吾此經

五雷護身  信心誦持  百福騈臻。。。。。。。。。。。。。。。。。。。。。。。。。

 

柳帝讀畢,讚曰,忠貫日星,氣凌河嶽,非帝君不能著此文。定一帶回編入記中,亦醫時之妙劑也。定一曰,帝君此文純然聖人之道,不雜因果一字,使世之嘵嘵小夫,無從置喙,這篇真經,誠維繫今日之道統,而救正後世人之心也。弟子帶回編在記中,或單行刊本,廣為流傳,庶不負帝君救世之心。岳帝曰,因吾著文,忘卻帝君師弟遠來,致使帝君師弟受餓了,遂命仙官捧出龍糕鳳餅兩盤,玉液瓊漿一瓶,請柳仙定一入座,柳帝和帝君爽性,毫不拘執,餐了一頓,又飲了茶,遂告辞岳帝,領定一回壇。出了八聖宮門,跨上鸞鶴,飛到南天,定一心中高興,口中吟曰:

救世無方設夜台   神人交瘁儘徘徊    總為度人心事切   飛騰雲海去回來

 

第14回:【張大帝著伏魔正論  李大仙唱假體真言】

韋馱尊者降壇詞   調寄醉春風

色相無人我   菩提哪成哆   波羅彼岸妙维摩   怛姪他   揭諦娑婆   迦囉醯唎

菩提薩埵    護法肩當荷   力掌慈航柁   往來雲海無時停  救同夥   般若金剛

南無舍利    法演栴那。。。。。。。。。。。。。。。。。。。。。。。。。。

 

柳元陽帝君降壇詞   調寄醉桃

蓬萊老柳最多情    時時下玉京   滇川吳楚徧遊行   雲中走不停

乘鸞至  跨鶴臨   沙箋篆縱橫   嘔心鏤血喚殘零   沈迷快快醒

卻說三月十八晚,又輪着妙一去遊,主壇生李全一、楊特一,早將壇事布置完備,到了戌初,恭候聖駕,韋馱尊者,元陽帝君,先後臨壇,柳帝說,今晚烦劳尊者鎮壇,吾柳領張師弟妙一,到協天界遊覽一番,就此告辭。妙一隨著柳仙出了壇門,跨上白鶴,柳帝跨上青鸞,仍向舊路飄飄灑灑,一路無話,頃刻上到南天門,直向西南前進。

 

見有條大路,寬大平坦,修得十分整齊,兩邊宮闕無數,柳帝曰,這條路由此可以直上西天,我们可順大路前行,到金輪如意府,轉過南邊就是協天界。妙一曰,這個地方,我闻師兄抱一,也曾遊过了。柳仙曰,一時有一時之景緻,前日之伏魔大帝已選陞  天皇。今日伏魔大帝是桓候与武穆當任矣。你看前方之樓台宮闕,也就比前增加多了。

 

妙一曰,協天界上,前日大帝所演之雄兵,而今尚練著否?柳帝曰,更比從前增加,现在收圓在即,他日收服修羅,澄清海宇,專門要用天兵,是以  天皇攝位後,即令桓候武穆認真訓練,以为玉壇總管,他日下山封神之用。故不惟天上練有神兵,鬼門關外,亦復有練鬼兵,等待時機一到,雷霆大作風雷,水火一齊動作,縱修羅恶毒,难过此關也。

 

所以諸仙佛聖賢,屢屢勸諭,望各原人急急修行,趁此法會洪開,誕登道岸,莫落在萬仙誅仙陣中,而原人屢屢不听良言,反为妖魔妖語煽惑,到了結局,那也难怪仙真不慈,亦是人民之自作自受也。妙一听得這席話,也為世人心驚膽戰。

 

柳仙又曰,你看前面星羅棋布,如梳如櫛的房屋,就是天兵營房了。妙一曰,我們今夕行了多少路程,路上不遇一天丁,將到營盤,亦不听一喧囂之聲,可見天兵之紀律森嚴也。柳仙曰,前面已是伏魔宮闕,我們下了鸞鶴,步行罷了,說畢,即見有二位仙官迎面而來,說道,帝君与張善兄有勞,大帝在宮等侯,命我等相迎。到了宮門,妙一見門上書‘伏魔宮’三字。

 

旁有聯曰: 忠心扶正統。    浩氣懾邪魔。

一連進了四层,对匾極多,欲唸不及,正殿懸一匾曰,‘盪寇除魔’四字,旁有聯曰:

任爾妖魔,覆地翻天,把名教彝綸推倒。  有我忠義,扶綱振紀,將人心世道挽回。

    又有一聯曰:

且隨他濁乱中原,摧殘禮教。   試看我澄清內党,扶植人倫。

  

    妙一方才唸对,柳帝已進殿庭,与桓侯大帝相見,大帝曰,今夕柳仙有勞了,帶領何人到此?柳仙曰,领來張生妙一,在階下听侯宣傳,大帝曰,請他進來,妙一听得傳召,急忙趨進殿中,向大帝行禮,大帝曰,爾生有勞,不用拘禮,請坐飲茶,妙一將茶飲畢。向大帝稟曰,今宵蒙柳帝领到寶宮參謁,一为欽慕大帝而來,一为採取蟠桃宴記之資料而至,大帝伏魔三界,擔任收圓大事,定然不吝教誨。俾修羅早早斂跡,殘零早日歸根,早办收圓,早慶昇平也。

 

大帝曰,師弟之問甚善,吾帝身任伏魔,當然使其降服,豈能容其作乱,以擾害國家人民?但今日宏開普度,大道普傳,要將九十六億原人,一齊收回!這個法會,已極其大,你試想自周以來,以迄今日,經了若干年劫,轉了多少輪迴,人畜變換,經了多少次數,造了多少恶孽,結了多少冤怨,這盤大帳,豈是容易算的嗎?算不容易,歸結更是難了。

 

所以有道要有魔,魔高然後道高,若不有魔,誰能知道真假?若不有道,誰人識魔之凶橫!是故春秋、戰國、六朝、五代,是大道之小魔考,小混沌,小結束。现在是大收圓,大结束。世道亦當大混沌。故這些妖魔是奉命下世,不是自由下世。

 

所以他们敢与聖人作对,廢棄禮教綱紀倫常,将國家鬧得糟了,人民苦得夠了。稍微有慧根有道德的人,傷心世道,各自约伴修行。有皈依佛的,有皈依道的,有入善壇的,吃長齋的,入善社的,各人認祖歸根去了。

 

他們這些修羅呢?雖然是奉命,因將五倫八德,天經地義,人綱人紀廢棄,又造了無涯的大罪惡,結果下來,定要永墮三塗五苦,無有出期。真是便宜了人,吃虧著自己。他偏不知,他偏得意。吾帝實在憐憫他們。你想推人高坐蓮台,自己甘墮深淵,天下之至愚其有过於此乎?他就要造個好奇立異的偉人,那楊朱墨翟,只倡為我兼愛,而千秋訾議,罵不绝口,其靈魂在地府受罪,且莫論他。做一個人,有了學問智識,尚还教後代人噪罵,也就不值。

 

況天律註定,倡言敗倫乱纪的,永远沈淪阿鼻,是決不姑寬,則又更不值矣。人雖至愚,何苦造如是孽呢?所以然者,想來修羅根柢,都是禽獸修成。此回釋迦之吹噓下世,以為有釋迦作護符,可以肆其禽獸野心,將世界變成禽獸世界,以饜足其心志,不知已見左矣。釋迦只令其磨苦原人,以结這盤未了之賬,並不令其廢棄人倫,帶孽往生一節。而今已為萬仙所否認。

 

三皇五老敕令東嶽地藏,又復議立幽陰矣。倘如一直迷昧,吾帝祇可憐其歷劫之操修也。況且残零根柢是人,雖然墮落,必有人的氣息,禽獸如何凶惡,到了結局,總不能勝过人的。修羅亦枉自翻騰變乱也。這些議論,都是極其正大,吾帝有論一篇,師弟帶回,付入記中,奉勸修羅,改邪歸正,是吾帝伏魔之心也。說畢,即將文付与妙一,妙一接來,朗聲誦了一遍,其文曰:

【桓侯大帝伏魔正論】

大帝曰,中國魔風之召,非一日矣。清光緒听康梁之陰謀,欲行廢弒西太后之大恶,釀戊戌政變,光緒被幽,二奸脫網,遂以外國为護符,搖脣鼓舌,簸是揚非。而修羅首領,又乘机而起,大肆雌黃,倡言革命,順天應人,以恢復漢族河山,雪洗腥羶,以还民族自由。旨非不善,事亦可行,但辛亥革命成功,不定國本,不立國基,不察國情,不正國俗。貿貿然專以外國为效慕,時而取法乎!英時而取裁乎!法時而取效乎美!道旁築舍,一國三公。遂捨棄自己道德本根,而拾人之餘唾。不問其唾餘之有無患害,乾淨邋遢,盲從而食之。卒之翻腸反胃,再食而再吐,三四食而三四吐。而民主已凋敝矣,國本已殘矣!人心已渙散矣!

 

於是桀驁者,则擁重兵以盤據封疆,文弱者,則舞文墨以翻騰成案,各私其私,各利其利。名曰爱國,實则為身,名曰为民,實则為家,異說愈多,人民愈無所宗主。國家愈無所適從,遂至倒行逆施,廢孔教、淪綱紀、倡共產、講公妻、人倫已滅,禮教已亡。魔氛之大,魔力之盛,未有如此之極也。

然究其造魔之元素,则修羅之首領種之,其所由來久矣。吾帝受  老母敕命,輔助  天皇,伏魔三界,今也举世皆魔,吾將何以伏之哉,將統天兵以威伏之?势必至塗炭生民,結冤構怨也。將以雷霆伏之乎?難憲琨崗玉石之焚,有失天公之好生也。將以火劫伏之乎?無乃近於酷也。將以瘟疫伏之乎?则又失天公之威力也。將敕玄真,令其劍仙部下世伏之乎?似有暗殺之行,丈夫不取也。近吾帝以忠義立身,以忠義證果,惟知綱紀倫常伏之也。

 

禮記曰,君君也,親親也,長長也。此不可得与民變革者也,孟子曰,人倫明於上,小民親於下,有王者起,必來取法,是為王者師也,是立國之大經大法也。夫妖魔反之。而吾帝正之。此即吾帝伏魔之利器,亦即吾帝正人心之刀圭也。吾又何必借風、雷、水、火、刀兵、劫殺、之力為哉。然妖魔不體吾帝慈悲,不究國家根本,仍舊肆其凶恶,推翻禮教,廢棄人倫,肆其禽獸行为。吾帝亦惟有用風雷水火刀兵以施行之。天視自我民視,天听自我民听,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吾帝無有私意於其間也。世之妖魔,其懍之哉。

 

妙一將文讀畢,柳帝讚曰,此篇文字,非大帝不能作,亦非大帝不能言,真救世之金丹!醫國之妙藥!伏魔之大計也!妙一將文好好藏入衣袋之中,我們就此告辞大帝。我再領爾去蓬萊一遊。於是柳仙領起妙一出宮,大帝送到宮外,方才踅回。話說妙一跨上鶴背,跟隨柳仙仍由來時大路,直向東遊,將到蓬萊,見天河上橫跨長橋,其間風景绝佳,妙一走得困倦,意欲到彼消閒,看看天河的景緻,忽听有人在橋畔歌唱,其聲清越,歌曰:

 

鐵拐道人身弯倒   橐籥橋邊消煩惱   天河水里浴聖胎   長春树下乘涼好  世人真假認不清

笑言乞丐會成真   蓬頭跛足身拄棍   這般模樣笑煞人   迷真逐妄我笑你  借假修真你笑我

學道要知後先天   這樣修來才不左   真真假假假真真   機關须要認分明  紅塵富貴三春夢

情愛夫妻冤債深   原來是假認作真   色身死去道身生   莫逐妄時莫貪嗔  借茲假體好修行

後天反作先天體   金剛不坏享長春   修行不識本來路   到頭终是落迷津。。。。。。。。

 

歌畢,在橋上走过來,走过去,連走八九轉。妙一認得是拐李大仙,向前曳著衣裙,跪在橋上說道,弟子妙一剛闻大仙歌詠之詞,具有無邊玄妙,拐李曰,玄玄妙妙,妙妙玄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世上的人,那個不是神仙,那個不會做神仙。那個不願做神仙?到頭來,只見神仙,只是神仙做,未見凡人做神仙。为什麼呢?就是迷真逐妄,認假為真。而不知借假修真故也。何謂真身呢?就是天賦与我之性,先天之真體也。何謂假體呢?就是父母生我血肉之軀也。知者悟得四大假合,故借假體以修真體。於是後天反还先天,而真體常存矣。

 

昧者,日馳驅於聲色貨利之場,功名富貴之內。惟知假體之娛樂,而不知真體之長存,遂將精氣神三寶,皆消耗於酒色財氣煙五毒之中,及至精枯氣竭,命喪黃泉。真體亦隨之而墮落輪迴。輾轉永墮三塗,五苦所以然者,是人之自迷也。

 

爾生果欲證個金仙大佛,趁早卦氣未尽,速速修行,借這個假體,修你真體。認真做功,修些齋事,轉大法輪,久而久之,後天反轉先天,玄中有妙,妙中有玄。自自然然,無为而为,不知不覺入聖超凡,反本还原矣。

妙一在橋上頂禮叩謝,李仙曰,我要在橋上一睡,爾請柳帝君領爾回壇去也。於是他師徒跨上鸞鶴,飄飄回壇。韋馱尊者接著慰勞道,柳帝妙一有勞了,諸生各各安息,於是尊者与柳帝回宮去了。未知明夕又遊何處,且看下文分解。

 

( 下轉卷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