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4-24) 点击次数(584
《蟠桃宴記》卷四

第15回:【大孝宮重華論道  心齋室顔帝談天】

桓侯大帝降壇詞   調寄鳳凰台上憶吹簫

今日臨鸞   明日降像   为救劫幾時休   看人心似水   時逐東流   歎息滔滔皆是

任你挽不轉頭      填胸臆    非惟舊恨     別有新愁   悠如斯世道       妙法奇方

無計可籌   慨駒光瞬息   百歲凝眸     縱是妻恩子愛   难免包老提抽   勾牒下

登時三寸氣断咽喉。。。。。。。。。。。。。。。。。。。。。。。。。

 

岳忠武王降壇詞   調寄洞仙歌

平生志大   赤膽忠肝壯   起義勤王將賊抗   整雄師誓要力挽中原   朱仙鎮屢把金兵掃盪

黃龍期直搗     喋血虜庭    將彼胡兒膽嚇散     迎二帝还轅振我德威     腥羶洗盡輝華夏

誰料得姦秦假金牌     送我到大羅天中間暢。。。。。。。。。。。。。。。。。。。

 

卻說是年春雨稀少,天氣亢陽,洱源地方,雖有河水滋潤,豆麥春苗,多半枯槁,別處地方,已成災劫。是夕,桓侯大帝臨壇說道,今年災劫,先旱後澇,兼有瘟疫,鬼妖害人,甚利害的,因为降演蟠桃宴記,諸生頗有誠心。  天皇召集九曜星君,十二大曜星君,南北斗星君,會議,将災劫減去十分之七,賜下甘霖,以救春苗,而盪瘟氣。因為此一部書,關係不小,將來用以普度中外。教化世間原人,促進世界大同,故書未出而恩即降下,将大災減为小災,大劫化为小劫,這也是順甯善氣,与洱源善氣之感召也。爾諸子總要仰體  老母  天皇之意,早将書卷完成。不惟一方向化,要使萬病回春。就是吾帝之厚望了。

 

說畢,武穆帝君也到壇來,降了洞仙歌詞一闕,發抒其當時鬱鬱之情,与大帝見禮畢,說道,今夕請大帝鎮壇,吾領抱一上至大羅天界,上清仙境一遊。遂喚醒抱一,辞別大帝出壇,駕動風輪車,同坐其上,頃刻萬里,不一時,上了南天門,又經过焰魔天,直至大羅天上,行了不少地方,抱一見境物清微,此間宮闕,不若穹窿天上,繁華热鬧。

 

見往來之神仙,覺已渾忘人我,色相皆空,道德亦覺更高尚几层,岳帝曰,此大羅天上玉清仙境也。其最上層曰:清微妙境,  無極老母所居;其下層曰太聲勝境,乃元始、三皇、五老、五帝之所居。

第一层曰:上清勝境。乃三清、四御、三教聖人,  玉皇、宥罪、三官、應元、及無上高真之所居,即所謂三清也。吾帝領爾去大孝宮中,參拜大舜帝。叩請講示人倫大道,勸勸世人及妖魔,師弟願否?抱一曰,弟子甚願!

 

弟子前闻舜帝在三官中为地官,而今夕帝君謂在大考宮,抑有說乎?帝君曰有,舜帝位證地宮,仙鑑与洞冥記言之矣。舜帝有大孝宮,則五帝今夕方言明也。現在收圓,專重人倫道德,举世之大孝。舜帝為首,故不得以舜帝身任地官,而遂沒其大孝,故必彰显之以为世取法。此

老母之心也。且舜帝受唐堯之禪讓,以天下为公,中國一人。壅熙氾洽,百姓謳歌,大同之治,兆基於此,考其本末,則大孝之發華也。議論之間,見宮闕重重,形如品字,帝君指示曰,此三宮寶宮也,正位乃天官寶宮,左乃地官寶宮,右乃水官寶宮。大孝宮在地官宮内,又别為一宮也。

  你我師徒下了風車,步行罢了,遂將風車停住,整肅衣冠,直向前行,忽見前面有兩位仙宮,冉冉而來,見了帝君說道,吾董永、黃香、奉舜帝之命,前來迎迓帝君与善士,到大孝宮中小憩,不須到三官殿,大帝已在宮中等侯矣,說畢,上前領導,瞬間即到大孝宮外,抱一見宮門上懸一匾,曰「大孝宮」三字,左右有聯曰:   

正人倫子道        立地義天經

 

唸畢,跟隨二仙官及帝君之後,連進數重,二仙官曰,善士在階稍候,吾等上前通稟。抱一看見正殿懸一匾,上書「怨慕」二字,旁有聯曰:

孺慕匪惟五十載   克諧奚止萬千秋

方欲再看,二仙傳曰,請抱一上前參拜大帝,抱一急趨而入,十八叩參拜,大帝曰,起來賜坐,今夕帝君抱一至此,勞苦多了,命仙官設宴款待,席間,岳帝稟曰,今夕職領楊生抱一到寶宮參謁,为奉  天皇之命,著演蟠桃宴記,尚請大帝演說道要,救正人心,大帝曰:善!陰陽旋轉,天地闔闢,非道莫由,天上地下,惟道獨尊,世之治乱,皆原於道之隆污,道隆,則世治,道污則世乱,古今治乱,咸視乎道之清濁,以为衡。

 

吾帝在昔,不過一鰥夫耳,修身盡孝,躬耕歷山,後因岳牧之薦,得受唐廷之選,總宅百揆時敘,賓於四門,四門穆穆,皆本孝以作忠也。独怪後世之人,以天位自私,以君權自用。違天悖道,威福自恣,不畏天威,不惜民命,雖居君師之重位,實为人民之殘賊,良可悲也。而欲復吾無为之治,难矣。岳帝曰,现在人心肆恶,廢棄人倫綱紀,打消禮義廉恥,世道黑暗如漆,不識何日方能徵大同之治?

 

大帝曰,這也不難,只要修羅,大齊返本,各去私見,各秉大公,體行大道,執中用中,何难臻上理之治哉。特患其當作口頭禪,而不實行之也。吾帝有文一篇,專以論道為言,用以促進原人,而為收圓之助,亦以尽吾帝之心也,爾抱一将文帶回刊入記中,抱一敬謹接之,唸了一遍,其文曰:

【大舜論道文】

    舜帝曰:天地闔闢。日月運行。人物滋生。原於道也。道有體用。於穆为體。運行為用。道有內外。先天一炁為內。後天磅礡为外。道有本末。無極為本。生生不已为末。道之大。無穷盡   無方體。誰能洞悉其神化。而鑿鑿言之哉。現值龍華三會。正是大道發皇流行之日。上智下愚。理宜趁此時机。趕速修行。返本还原。而一般世人。不知修道。甚至背道而馳。三綱不講。八德不修。將萬古不易之常道。盡消滅於平權自由之中。世界之乱。乱於此也。

   

所幸善壇善社林立寰區。注重倫常。闡揚聖道。而大道尚有一線之光明。不然。大道其晦盲否塞矣。然道不重乎知。而重乎行。吾帝尤望修道之士。知道之儒。細參吾帝十六字之心傳。以之修身。以之齊家。以之治國。以之平天下。以之參贊化育。皆可操券而得。所患不能實

行耳。夫禹思人溺。由己之溺。稷思人飢。由己之飢。當今之世。咸己飢己溺矣。吾帝之望。

紹豫從壇諸子。又在己人立達。继往開來也。若修道自了。是吾帝望諸眾生。非望夫賢士也。諸生勉之哉。

 

抱一將文讀畢,大帝又曰,爾与定一妙一等,司天喉舌,代聖傳言,當明晰道之體用本末始終。若不明大道,又安能度人度世哉?爾得到此,千萬其难,吾帝之言,須當佩服不忘,即爾之幸,亦世道之幸也。爾其慎之勉之,吾賜爾水晶硯台一方,龍鬚彩筆四枝,體道真經一卷,好好攜回。抱一百叩謝恩,武穆曰,職再領抱一往太虛天玉清宮中去遊一轉,就此告辞,大帝曰,如此尚勞一往,不遠送了。

 

卻說復聖顏帝於  關皇登極之後,升为太虛玉清宮中文衡祕書真宰,主理三清五老,升遷黜陟佛仙聖賢文件高居無上之天,今既到此清閒之境,故帝君領抱一特往參譪。申景慕也,到了玉清宮外,有神將值門,岳帝君对神將說,吾奉  天皇敕命,領洱源善壇弟子楊抱一,前來參拜天尊,並謁復聖顏帝,神將曰,既是這樣,隨定吾來。

 

抱一嚴恭寅畏,隨帝君神將,一直進了九重樓閣,俱是瓊樓玉宇,非常精潔,忽闻金鍾三撞,玉磬三敲,有几個道童,手捧香爐出來,隨後有一位鬚髮皓白老仙,岳帝知是道德天尊,即跪在階墀,口稱岳飛參見,那老仙說,武穆有勞了,領來何人?帝君曰,领來抱一在此參拜,天尊曰,善哉,此番諸子所立之功,又不小也,吾老頭賜爾仙衣一領,逍遙履一雙,道冠一頂,其外四套,烦帶回賜与定一特一妙一全一諸子。好好度己度人。快快加鞭,將來大有光彩也。

 

抱一百叩謝恩,帝君曰,職领抱一至此,請顏帝著文,以作寶記之資,天尊曰,善,爾向左邊文衡院中會之可也。於是辞别天尊,又向文衡院而來,直至心齋室內。岳帝笑而呼曰,文範天尊高登妙果,不復問人間事乎?颜帝曰,埋頭伏案,不玆嘉賓戾止,有失远迎,望祈恕罪。問为何事而來?岳帝告明其故,並令抱一參拜,顏帝坚持,即命道童取出冰梨安棗款客,席間,謂岳帝曰,  天皇命吾著文勸世,又未命有題目,無题文字,如何著手,吾今即以談天为題便了,爰振筆直書,其文云:

【復聖顏帝談天文】

帝君曰:人生位列三才。履地戴天。天地之恩。其大無極。而人不思有以圖報之。蓋不夫天也。夫杳冥穹窿。天之體也。蒼蒼涼涼。天之形也。日月五星。天之象也。昭昭明明。天之光也。覆帱無垠。天之德也。生生不息。天之仁也。於穆不已。天之命也。迅雷烈風。天之威也。景星慶雲。天之華也。春夏秋冬之令也。寒暑往來。天之信也。雲行雨施。天之澤也。日暄風拂。天之功也。露滋雨潤。天之化也。使無天之化育。以長養萬物。則地道难於成功。人何能生哉。

独怪今日之人。無法無天。謂日月為恒星。天無主宰。肆行無道。不畏天威。不報天德。遂生廢棄天倫。視雙親如陌路。紊乱天秩。當手足為仇讎。君臣道廢,父子平等。天柱折矣。婚姻自由。離異自由。天常乱矣。甚而倡無親非孝之說。公妻無恥之言。自喪其天良。自失其人格。縱天神不之鑒。天雷不之殛。亦何靦然生於天地間乎。且夫天理难測。天道又难言也。人身具小天地。以吾身之天。而方氣化之天。以理为界。下有塵界、色界、欲界、情界、諸天。上有無情、無欲、無色、無塵、諸天。亦足以盡天之理矣。

 

故本此以修身。自然得天之於穆。本此以治民。自然得天之眷顧。無所往而不得乎天也。若舍棄天理。私欲痼蔽。事事污濁。黑暗而望登天。誠哉難矣。吾帝今夕之談,談天理也。夫天之大,無所不包。無所不具。果能盡其天常。行其天道。珍重天秩天倫。则陰氣怒號之天。亦可反为星輝雲爛、日月光華之天矣。

 

吾儒替天行道。大道所在。即天命所在。要當以民大人自期。穷则獨善其身。達则兼善天下。不可不重視生民之飢溺也。爾生与定一为善壇中砥柱。當效吾樂天知命。安其天常。行天之道。度天之民。將來天心一轉。天雷震動。天雞唱曉。巍巍功德。可与天地同參矣。爾生等其勉之哉。

 

顏帝写畢,遞与岳帝,說道,聊以此為塞責,恕笑恕笑,岳帝曰,玄真奧妙,說得自然,足以發人深省,可以醒世矣。抱一好好收存,顏帝復諭抱一曰:「吾子淵一介儒生,得蒙至聖栽培,授我一貫心傳,四勿常懍,心齋坐忘,高坚前後,悟澈淵微,三十飛昇,高登天爵。今又荷蒙三清上聖,任为太玄文衡,果位亦不卑矣,而皆由當日陋巷簞瓢,不改其樂,得善則拳拳服膺弗失之所致也。

抱一曰,弟子此後當困而學之,勉而行之,不敢負帝君之善誘也。岳帝曰,時辰不早,我們就此辞别帝君回壇去罢。於是告別了顏帝,依然坐起風車,御風而行,不久回到壇中。岳帝吟曰:

寂寞無聲夜氣央   諸生伏案写瑤章   蟠桃宴記成功日   海宇澄清大道昌

桓侯大帝接著也吟一詩曰:

垂書救世念無央   頒下龍章並鳳章   待到金鸡三唱曉   修羅束首面無皇

    吟畢,攜手返駕回宮,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16回:【西天路 飛瓊作使 東海岸 精衛啣丸】

岳鄂王降壇詞   調寄酹江月

大江東去挽不住,令我筹思無計,混世修羅乱綱紀,不顧國家根蒂,逆施倒行,推波助浪,變本猶加厲,蕭牆禍起,總為營私罔利。誰講天理良心,人倫道德,維持纷纷世,昨日瘡痍猶未補,今日冤仇新締,歎我神州河山大好,看有誰來濟?這片愁思無處寫,何方寄?

 

濟顛禪師降壇詞   調寄春從天上來

雲海浮沉   著破衲穿衫   到處遊行   閩廣江浙   北去南征   阅歷不少人情   盡迷真妄

有几個看   淡浮生   都是些   醉春花秋月   認假为真     那知人生有限   縱百歲光陰

彈指堪驚    放下屠刀    拋開孽網    翻身跳出紅塵  任名韁利鎖   拴不住   身外之身

心不忍沿門托钵   叫化殘零。。。。。。。。。。。。。。。。。。。。。。。。。。。。

 

卻說此次遊演蟠桃宴記,諸生賡續進行,壇中所有執事人員,皆已十分勞倦,不勝其苦,三月二十晚,蒙桓候大帝准假十日,令諸生休養,到四月初一晚,又復接遊,不覺之間,忽屆四月初一,是日李楊二主壇生,又将壇場設備,諸子依然齊集敬候,到了亥初,岳武穆帝君、与濟顛禪師,降壇,岳爺說,今晚吾帝鎮壇。煩勞禪師領遊。

 

濟公曰,是俺是個瘋僧,也不管張生妙一,作天宮之漫遊,於是喚醒妙一,說道,素來神仙領遊,他們準備來鸞鶴乘騎,或風車雲車馭駛。今夕我是個穷和尚,瘋禪師,備不起這些東西。我們如何去遊?若要一步一步走去,地与天隔十萬八千里,你這個凡軀濁體,今年走到後年,也是走不到的,我欲揹你,你的凡軀重拙,我又瘫軟,我揹你不動,我想你權且爽性死掉,我就好好幹事情。

 

妙一听說要教己死掉,他方好幹事情,因問祖師道,死了可能活得还來呢?濟公說,得得得。妙一說,現在弟子活着,祖師怎麽教我死?死了,祖師怎麽又教我活?況且活人,方會說話,若是死了,我与祖師一樣,這些言語,又教誰傳呢?祖師說:我有最妙法子,教你身死心不死。欲死道不死。後天死,先天不死。我把你裝做個和尚,和和氣氣,高高尚尚的。我到那里,你也可到那里,不辛苦,不吃力,遊一天兩天也可,遊十天八天也可。

 

现在你一半是陽,一半是陰,不上不下,真教我作難。也不管我權且將你打死,方好作道理哩。待俺將禪杖拿來,打一個當頭棒罢。妙一听得耳邊一聲響亮。現出萬道金光,祖師說道,這回好了。你隨吾來,這回好去遊行了,祖師又說,妙一你要駕雲嗎?你要坐蓮花嗎?妙一說,弟子雲車已曾坐过,但未坐过蓮花。今夕得蒙祖師引領,就請賜我蓮花坐坐。祖師說,善哉善哉,口中唸唸有詞,唵嘛泥叭咩吽。

 

忽然地上現出兩朵蓮花,祖師盤足坐上,妙一也學祖師坐上。祖師口中復唸唸有詞,那蓮花騰空而起,更比鸞鶴迅速,風雲快暢,妙一好不自在,濟公曰,雲程寂寞,俺唱兩句歌兒,解解你的渴睡罢,遂唱道:

不填償不算漢   打死越多越快暢   世界人都打死完   免得你逞豪強我逞霸

妙一暗想,祖師真是瘋了。我濟顛說瘋話,言外有言,話中有話。

哈哈,妙一這個歌兒唱得好听不好听?妙一曰,很是好听,但弟子不解其意。祖師曰:

 

妙一子   听吾唱   最妙禪机顛倒向   水不升   火不降   今年地上遭乾旱   人身中

有無價   將他棄了乱拋散   俺濟顛   來點化   好把半邊鍋稳架   取烏肝   合兔臟

兩樣半斤平均放   文武火   烹來看   好好挑鐙把劍仗   要溫猛   兩适當。。。。。

顛來倒去將情暢   煉成個   金頭陀   打也不爛   燒也不化。。。。。。。。。。。。

 

    嗄嗄,笑話笑話,妙一師弟,你看看前面是甚麼地方?妙一曰,此處弟子未曾到过,不知是何地方,祖師曰,此娑婆界与净土天連界地。由此上了五蘊山,便是西天門矣。師弟到了西天門,地上都是黃金,須要鎮定靈台,方可得到靈山。不然心慌意乱,頭暈目眩,一無所見,空走一遭,就不值了。

 

妙一心神安定,稳坐蓮花,霎時駕到西天門,妙一見門之左右,書有「萬緣俱寂。一靈独存」八字,祖師曰,由此而上,为小梵天、大梵天、光音天、大光音天、無塵天、無色天、無欲天、無煩天、諸佛菩薩。皆在小梵大梵之天,与光音天界耳。爾顧遊何處?吾即領爾去遊何處。妙一曰,這是西天佛國,豈能任人漫遊?

 

祖師曰,這佛國与别處不同,只要有人行得到,就有人來接引招待,非常欢迎哩。可是要經我的這根棒,打死过的、或打活起來的、他們方才歡迎招待。若不經我這根棒打过,他就不招待。若是招待,必要盡得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的人。現在龍華三會,他們招待,又更加殷勤,你看這小梵天界上,有如許的白玉樓台,就是用以接引靈根佛子也。妙一曰,此間真是長春世界,不夜天都,人生幾時修得到此,因对祖師曰,我若在長春树下休息一刻,方請祖師領我上朝靈山。濟公說,妙哉妙哉,遂下了蓮花乘風纳爽,忽由西方飛來一鳥,止於長春树上,叫道:

 

瘋和尚瘋和尚。你來西天幹那樣。不在神州度有緣。違逆佛旨膽太大。我到大雄殿告你,你可怕?

濟公亦对那鸞鳥道:

許飛瓊許飛瓊   不在瑤池越規矩   私逃至此該何罪   吾去崑崙稟娘知

那鳥復說道,濟公閒話休說,我奉  老母之命,要到東海岸,去度汪洋海中溺死的那個精衛回山,知道你领遊生到此,故來约你作伴,好以寄信与他。教他休再执迷,啣丸填海,空自费力,到頭造了些罪業在身,若誤了收圓,又要墮落十二萬年豈不可憐?你是個慈悲佛,想也可憐他哩。濟公說,這也無妨,但是你飛得快,我们師徒怎能趕得上你,不若你也變还你的姑娘本相,我給你一朵蓮花,坐着去到銀河岸邊,順流而行,到了東海,我们施個法力,就可度他回去了。

 

那鳥道,是遂飛下地來,變成一個美麗仙姑,手中拿著一管橫笛,濟公即忙向他和南,仙姑亦答拜,妙一亦上前參拜,於是三人各坐一朵蓮花,順著天河而行,途中飛瓊口吹橫笛,濟公口唸彌陀,吹了一調,說道,我們將到橐籥橋了,妙一問曰,适才仙姑所論精衛來歷,弟子不知,請道其詳,開開弟子茅塞。

 

許仙姑曰,精衛是炎帝少女,名女娃,素好修真,闻赤松道術,稟知父母,欲求其教,炎帝为之啟請,赤松曰,夫真道須積功行,内外交修,方有得也。吾子志慕長生,性耽逸樂远歷危險,不若深居静養,自然身寧壽永,感動真靈也。

 

女娃曰,吾慕道之誠,如渴思漿,若待之後日,日邁西山,水歸下瀆,直使紅顏頓改,白髮頻增,何能勇猛修持哉?赤松曰,子求道誠篤,但有男女之嫌,不能隨我歸山,有相宜處,子可就之,自然有成也。教以訪求崑崙西王母,時母不在王屋,而在方諸,赤松为之代訪,不值。

女娃又闻赤松常言,蓬萊方丈瀛洲,是渤海中三神山,上有不死之藥,食之長生,以黃金白銀为宮闕。遠望如雪,至则反居水下,环繞弱水,柔而不能載物,非飚車羽輪,莫能飛渡,有德者欲到,则風引桴而去,無緣者,雖苦求之,终莫能至。若能入水不溺,入火不焚,方可乘危蹈險,回憶赤松别時,躍入池中不見,知已遁去,女娃慕道情切,告炎帝曰,人生在世,瞬息百年,蹉跎老死,兒欲尋真仙境,遂别父母兄弟。

 

帶從人百餘,行至方山,帶有衣糧等物,涉海去求,泛大洋海中,隨風飄蕩,一望無涯。正在驚惶,忽起一陣颶風,将食用吹散,又將侍女都掀下海,女娃悽慘曰,未得真道,先殺數人,罪莫大焉,怨氣沖天,奋向海中一躍,身即隨波浪而去。尋化一彩色鳥,徘徊於沙渚間,旋飛到陳都,為眾噪逐,女娃不能分辨。行至漳水,照見窈窕之軀。化為踉蹌之鳥,不勝忿恨。

 

沈思為大海所隔,致使身溺化鳥,欲填平大海,以便往來求道者。於是無分晝夜,啣西山之石,投東海之中,其鳴自詨,久而不倦。時人疑其精誠於內,氣衛於外而化,因名之精衛。後得赤松保薦,  老母將他度上琨崙,收為弟子,与飛瓊等为伴,甚是相得,不意清末,   老母为度九六原人,發了浩歎。女娃填海舊恨难平。又經修羅首領邀约,遂与琨崙山老狐洛水大龜,領了一班修羅,應劫下世。仍用燥妄之心填東海,空自費力,帶累無數人民,都蹈海而死,已造了無邊恶業。

他们下來主意,本欲救民救世立功,为將宗旨弄錯,到反造了最大罪恶,我今到東海岸邊寄信与他,恰巧遇了你们師徒,這也是他的造化。千萬要將這個信带到東海岸邊,寄与精衛。教他轉告老狐大龜,早早回頭,免  老母懸望,我与他在瑤圃,很是相得,今見他造了罪恶,所以變作青鳥傳言。這番心曲他定然相諒的,說畢,遂向濟公道,此間已是橐籥橋了。你在江南行化,這件大事,交托於你,我还西池復命去矣。遂下了蓮花,与濟公拜了一拜,翻身化作青鳥,向西飛去了。

濟公說,這許飛瓊可恶,出下這種難題,教俺來做,俺不管他,遂將信拋在天河岸邊,一陣風來,吹入波中。濟公說,妙妙,沈的,沈浮的,浮瘋僧,不是寄書郵,哈哈,笑了兩聲,对妙一說,這回我們無事,我好好的唱個腔調,洗洗新民頭腦,清清貪夫腸胃。你說好不好?待我唱來:

瘋和尚。勸妖魔。休把罪恶來自討。填海精衛恨难平。洛水元龜卦變了。

狐仙失卻真元氣。變还本相才煩惱。我持禪杖打當頭。生了也好。死了也好。

 

濟公唱畢,說道,妙一,我領爾由東海回壇罷,妙一答曰,謹遵師命,濟公口中唸唸有詞,忽然一陣狂風吹來,蓮花飄蕩,不知过了千里萬里,大風稍定,妙一睁眼一看,見前面靈山橫亙,知已是洱源地面,一直到了壇中,鐙火熒熒,諸生咸皆敬候,武穆帝君曰,今夕祖師有勞,酌酒奉上。濟公吟詩一首曰:

小施法力显神通   領起凡夫步九重   精衛啣丸徒自苦   还原返本莫疏慵

吟畢,遂与岳帝返駕回宮,欲知後事如何,又看下文分解。

 

第17回:【抱一迷途遭魔魅  柳仙設法伏妖邪】

王雷帥降壇詞   調寄河滿子

時際三期普度    三曹共辦收圓   仙佛多情   齊下世红塵   徧泛慈船  可歎人心太險難將劫運挽还    才颁洞冥寶記   蟠桃又演新篇   老母心中常罣念     時時望眼为穿

宴會佳期不远    加鞭趕赴陽關。。。。。。。。。。。。。。。。。。。。。。。。。

 

柳元陽降壇詞  調寄高陽台

綠暗柳煙紅開榴   火清和首夏風光   跨鶴行來   沿途茉莉花芳   癡迷未醒南柯夢

溫柔鄉里醉鸳鸯   那知景晷速春歸   去水湯湯   紅塵白浪茫茫       歎人生有限

歲月無常   趁少年時修真   好煉純陽   莫到那西山日暮   駝腰背      鬚鬢蒼蒼        空懊悔    生前積孽   死下悲傷。。。。。。。。。。。。。。。。。。。。。。。

 

    話說昨宵妙一又去遊西天,路上遇著飛瓊仙姑,約他們師徒同往東海,未果而去。今宵又輪著抱一去遊,我想抱一心里,必然要往西方遊玩。因为西天勝境,比蓬萊瀛海更妙故也。當下到了亥初時候,王雷帥降到壇來,唱了一篇歌詞警世,其歌曰:

 

吾雷帥   心慈善   唱段歌詞將世勸   混世魔   各自愛   三會龍華大開辦

選佛仙   登天界   不老長生享自在   常罣念   混世修羅多作怪   墮深淵

落井陷   難返天宮見娘面   故所以   頒書卷   宣布收圓大綱鑑   望他們

止至善   返本还原莫異怪   正綱常   止禍乱   五常八德時講玩   秉良心

公益辦   正本清源安內外   讀聖經   与賢傳   親親仁民立志願   將魔情

概斬斷   天心人心歸一串   世大同   時於變   慶雲舒彩景星現   五大洲

相親愛   中外河清与海宴   免得俺揹榜封神    憲得他神仙叫喚   免人民

頻遭劫  免老母愁思慨歎。。。。。。。。。。。。。。。。。。。。。。。

    歌畢,柳仙亦降到壇,唱一闋高陽台,唱畢,說道,今夕仍煩王帥鎮壇。吾柳領抱一去遊西方勝境。時抱一正在睡著,听說领他去遊極樂,即翻身起,向王帥柳帝行禮,柳帝領抱一出了壇門,跨上鸞鶴,路上謂抱一曰,西天路上,魔怪最多,最喜吃東土生人,師弟要振作精神,清空五蕴,方能得到靈山。若委靡不振,意念不誠,一迷路徑,就要感召妖魔。師弟更比平素壹志凝神,方能免妖氛之擾也。

 

    抱一唯唯答應,覺得所行不是舊路,方向亦覺變更,心中疑異,以問柳帝,柳帝曰,遊西天有西天之路,若由舊路,太繞远了,我领你由此路而行,可以顿超極樂,若稍有不慎,就难達到。你好掃三飛四,隨吾缓缓而行,不急不徐,不紧不慢,自然到得靈山。若望一步登天,一定連我受累。師弟要小心在念,抱一問西天路程,離此若干里數,柳仙曰,大约十萬八千里,抱一听得路程很远,心中著急,暗中催促白鶴,而鶴飛愈缓。

  

 一時之間,自己頭痛起來,此時,刚才到了五蘊山下,尚不到西天門,柳帝見他精神頓減,風痰涕咳,說道,抱一你怎樣了?抱一曰,弟子此時汗出如漿,咳嗽不已,精神不支,請仙師賜我妙藥,醫治醫治。柳帝曰,吾藥在蓬萊,未曾帶着,爾好好在五蘊山下,這娑羅树陰打坐,正氣凝神,將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種種纏擾,一切遣除,頃刻吾就到了。抱一遵依仙師所命,就在娑羅树下坐起工夫,當初四面寂然無人,忽听有說話之聲,抱一心動,睁眼一望,見來了兩個魔頭魔腦,似人非人,似鬼非鬼,的一個在說道。

 

這個是東方的生人,我們將他吃了,就會不老長生,一個說,不要吃他,他會坐工。我們把他拿到洞里,請他教成我们坐工,學他修仙修佛的道路。生得豬頭大耳的說,不要不要,我現在吃人肉的瘾發了,他遂摇頭兩搖,兩耳作響,駭得抱一坐丹不住,急忙躲避。欲扒上树,又恐似猴形的追趕他後,欲逃走,又見滿地流沙,無有人戶,柳帝又未到來,只得蹲伏在树根空洞中。

又听見豬頭腦的說,孫哥哥,我在高處,見他在树下坐著,來到這里,他不見了,他變化了,罢了罢了,猴頭猴腦的說,莫忙,莫忙,你用釘鈀去树根下空洞中,挖兩鈀試試,正挖著抱一的後脑殼,抱一說,啊喲,慢着慢着,將我的惱殼挖坏了。你且莫動手,你兩個究竟是魔是鬼?是人是仙是佛?要說個明白,要吃我嗎?要求教我嗎?也要講的分明。

 

抱一此時心有定見,右手托著  天皇所賜的松木慧劍,左手執著如意太極寶圈,那猴頭說,你要問我的名字?把你駭死,我是九反天宮齊天大聖的兄弟,十反天宮的孫不空。他是保著唐僧取經豬八戒的兄弟,豬不戒。你看我手內的東西,利害不利害?他手中的家伙,老火不老火,你的名字叫什麼?要往何處?為何到了我們五蘊山下,也不通名通名,前刻领你那個漢子那里去了。

 

抱一曰,我是東土善壇乩生,奉  天皇之命,要往西天見佛,領我的是柳元陽帝君,因我途中感冒,帝君踅回蓬萊取藥,療我之疾。我在树下坐工相等,為你兩個看見,不來陪候,頓起歹心,此番我也不懼怕你,猴頭笑曰,你去西天要來問我,老柳是蓬萊的仙,他那里知道西方的路,我告訴你,你也莫等他了,我兩個領你去罷,抱一曰,你兩個畜生的皮毛未退,認得甚麼西天道路?莫來賺我,各自去罢。

 

那豬頭的拿起釘鈀挖來,抱一用慧劍一指,他倒退幾丈,那猴頭的說,你莫逞能,這五蘊山中,妖魔最多。我孫不空一召就來,把你吃了,不夠一頓點心,你听我說,那老柳是認得山中魔最多,特意將你安置在此,做我們明朝早飯菜的,但我近來吃齋,也要學個長生不老,你就在此教我坐坐工夫,我们做你的徒弟。明晨我將你裝在肚子里,帶你上西天,更要好些。

 

抱一不答,他將金箍棒,放在地上,連打几個筋斗,以作頂禮。又曳著抱一衣裙,要到他洞中閒耍,抱一正在無法,忽听鹤聲長鳴,柳帝跨鶴將到,那豬頭的說,哥哥跑了,跨鶴的柳仙,身揹寶劍,手执塵拂到了,快跑快跑,柳帝下了白鶴,見抱一垂頭喪氣,目嶝口張,問道,師弟你如何這般模樣?抱一答曰,仙師去後,弟子在此樹下坐工,忽來了個豬頭豬腦、猴頭猴腦的兩個,一個要吃弟子,一個要拜弟子為師,一直在此糾纏,適才見帝君來了。方才離開,逃上山上去。

 

柳帝曰,師弟曾驚駭否?待吾取出寒妙藥,師弟服下,少刻吾師又賜与鎮神丹服之,以安神志,爾仍在此坐著,吾柳去看個明白,究竟是什麼邪精,柳仙到五蘊山中,打了一個掌心雷,駭得大妖小魔,一齊出見,柳帝問誰是孫不空?誰是豬不戒?兩個又爭說我要學道。他要吃他,他要學道。我要吃他,爭說不已。柳帝說,也罢,你兩個是豬猴便溺之精,受天地日月之氣,成了妖邪,現在收圓普度。遇了吾柳,也是緣法,封爾孫空,为此山鎮山土神。爾豬戒為此山巡山土神。好照吾柳所賜行持,遂用寶劍畫一方式,指明道理,令其保護來往行人,吩咐畢。

回娑羅树下,見抱一神氣已復,寒氣已散,謂抱一曰,此物为唐僧取經時遗孽也。幸未傷害師弟,亦是二物造化,今夕吾帝在路上,曾說西天道路,妖怪最多,道高魔大,總要小心。爾不听吾,燥急妄生,乃至如此,今夕時辰不早,只好回去,明晚又去遊覽罢了,遂命抱一跨上青鸞,自己騎著白鶴,踅轉回壇,路上吟曰:

西天路上走奔波   五蘊山前受折磨   要識修行难似此   休生燥妄惹邪魔

 

吟畢,即到壇中,王帥接著慰問,柳仙曰,抱一偶中風寒,又遭魔戲,是以中途踅回,王帥曰,從此西天路上,少一障礙,兼之此中妙理無穷。若能悟澈,何愁不能得上西天。抱一師弟,又增不少學問功修矣。說畢,与柳仙約定明夕又來,遂同著返駕回宮。不知明夕可能遊至西天与否,须看下文分解

 

第18回:【渡恒河烏巢指路  謁佛母斯利談禪】

王雷帥降壇詞   調寄江城子

光陰似水去如流   快登樓   好加修   莫教春歸花落   動人愁喚不回   夕陽芳草

紅顏變作白頭     龍華三會把圓收      约同儔       早登舟   莫待浪滾水悠悠

江上無人來濟渡   那時候把淮尤。。。。。。。。。。。 。。。。。。。。。。。

柳仙師降壇詞   調寄城子 

昨宵约赴西天遊   志悠悠   願難酬   五蘊山前突爾起魔頭   總为他迷真逐妄

擾得個不干休   老仙今夜又登樓   語溫柔   意绸缪   默望原人  同上我扁舟

度爾大家登彼岸   無煩惱   不憂愁。。。。。。。。。。。。。。。。。。。

 

卻說抱一子中途感冒,致使柳仙往返蓬萊,又遇五蕴山前魔障,未能得到西天,他師徒兩個,心中怏怏不釋,所以约定今夜前往,早早準備,到了戌刻,壇事咸皆布置齊整,專待上仙來臨,王大元帥、元陽帝君、也就先後降臨。

當下柳帝君將抱一喚醒,說道:西方淨域,妙境清微,須要清空五薀,掃卻过去现在未來之心,飛開人我眾生壽者之相,深得遠離恐怖之情,淨了顛倒夢魂之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立金剛般若之志,守南無阿彌陀佛之真,止住玄關不二法門,不可執著,不可貪嗔,無为而为,自然而至矣。

若執著则道德不明,真理莫辨,癡愛則理为情牽,心为欲蔽,贪嗔则妄念叢生。識神用事妖魔奪舍,天君無主,倘有一點不誠不敬處,终难得上靈山。所以濟公前夕領妙一,將他一棒打死,其理至深,其義至玄,蓋人心不死,道心不生,其中蕴奧,是不惟爾等乩生所當講求,就是一般修行人俱要身體力行哩。

若不由切實工夫做去,只知徒吃些素菜,坐些玄功,誦些經懺,不曉得阿彌陀佛在西天甚麼地方,要如何才能夠見著他,若不把南針指定,匆匆前往,路道不熟。左邊出來一個妖魔、右邊出來一個鬼魅,糾糾纏纏,擾擾乱乱。這纏擾不完,那個纏擾又至,要想去到西天,真是難乎其难矣。

所以我今夜再叮嚀你一番,要將一切希望心,憂愁苦樂,煩惱心,俱要除得乾乾淨淨,到得西天也好,到不得西天也好,順其自然,听其自然。西天雖然隔此最遠,或者頃刻可到,若不然,靈山現在面前也無緣得上。吾的這席話,是修行的正鵠,成仙作佛之階梯,不惟爾抱一師弟銘心刻骨,举凡修行學道的人,也要遵照行持的。

 

說畢,抱一謝恩,壇中諸子亦謝恩,王帥說,柳仙大慈大悲,与你們說無上法,爾们人人體得,人人可上西天,不是三期普度,誰能得闻此妙法哉?柳仙王雷又同坐談片刻,飲了幾杯茶酒,柳仙曰,抱一吾今賜爾鎮心丹一粒,好好將他吞下,我師徒就告辞王帥諸生去矣。

 

抱一跟隨柳帝步出壇門,跨上鹤背,任隨白鶴跟著仙師的青鸞飛騰,不一刻,行了數千里,又到五蕴山下,轉過山彎,有條大路,路旁有無數亭台摟閣,酒肆花坊,歌樓舞館,又听有歌吹聲笑語聲,南腔北調鑼鼓阗阗聲。抱一也不管他,也不問帝君行了數重,又見有無數花木,異草芬芳,香風遠溢,芳氣襲人。又嗅有蘭麝奇香之氣,兩旁樓台花榭,比櫛連雲,有如上海天津繁盛,心中想著亦不敢言。此山最高,鸞鶴直沖而上,到了山頂,現出一道山門,与南天門宛然相似。

柳帝說,師弟,五蘊山过了,進西天門,便是西天佛界小梵天,行过便是大梵天,抱一問小梵天,是何佛所居?柳帝曰,是行小乘禪證果的人,只知唸經唸咒,不知經義經旨,未能空明五蕴,老佛念其離塵出世,故令居於小梵之天。其外優婆夷,優婆塞。修行有得者亦處於此,若行大乘法,得經中三昧,可以顿超極樂,不在此天中也。

 

抱一看這小梵天,居於不動天的地位。景物風光,与遊过諸天,無大差異,惟氣侯比較起來更清爽些。忽然行到一處,林深树密,古柏蒼蒼,听得有人誦經唸偈之聲,遠見林中走出喇嘛模樣一人,身軀偉大,冉冉迎面而來,柳帝問道,禪師請了,那禪師作禮道,阿彌陀佛那是柳仙,不在蓬萊,到此何事?帝君曰,現三會收圓,  老母敕令九六原人歸家,頒演蟠桃宴記。

 

天皇命我领導遊生,來西方謁見準堤佛母,請禪師指我去路,行點方便法門,禪師說,我是烏巢和尚,記得前番桓候领遊,也從我這里行过,吾曾誦了一篇心經,暗暗請他傳世。今柳仙又领遊生前來,我和尚當尽地主之禮,請到方丈稍停一刻,吾當領帝君師徒渡過恆河,到無煩天彩雲宮中,去謁佛母。柳帝見禪師真誠,不忍卻之。遂跟隨到了叢林之中,有一小小寺觀,極其清幽,門上書烏巢寺,聯云:  離開三界外    寄此一枝棲。

 

进到內院,清清冷冷,真是修行之所。中間供得如來佛像,帝君与抱一向老佛參拜,又向禪師顶禮,各依次序坐定,小沙彌托出香茗,又抬出松子柏子各一盤,請帝君抱一餐食,食間說道,现在道傳火宅,方外已無高僧,世尊久欲整理教規,而時势趨向,难以挽回。柳仙曰,今日三教俱皆墮落,挽不勝挽,救不勝救,誠可歎矣。  老母這回颁演蟠桃宴記,指明大道真傳,冶三教为一爐,或能收效於後也。

 

說畢,即請禪師引路,禪師曰,無煩天離此尚遠,有一便捷之路可以頃刻達到,但要經無畏山,渡恆河,待我喚烏鸦來,忽然飛來五個烏鸦,结为羽輪,禪師說,我領二位去罷,向柳帝抱一拱拱手,坐在鴉群之上,柳仙抱一忙跨上鸞鶴,只見眾鸦一齊用力,騰空而起,盤旋直上,鸞鶴幾飛趕不及,顷刻行了數萬餘里,已越过恆河,又飛到一山,禪師曰,將到宮矣,一同下了鴉輪鸞騎鶴背,各自整肅衣冠,步行,抱一見山深林秀,麂鹿遨遊,松鸡鸚鹉,聲聲唸偈,實是極樂仙都。路心都是白玉鋪砌,精美異常。宮門上書準提宮三字,金光炫耀,左右有聯曰:      

化育無邊無聲無臭至矣       禪機不息不生不滅空如。

連進兩層,俱是碧玉琉璃鑲砌,清涼淡雅,不夜天光,行至三层,有一菩薩在說,烏巢領來誰人到此?禪師曰,今夕柳仙奉  天皇敕令,領來神州乩生楊抱一,參拜佛母。文殊菩薩曰,今夕準提佛母,因世尊請去講法,將宮中四眾一切带往听經,命貧僧來宮住持,知柳仙來參拜,命我授以經咒禪機。可即請進丹房來,於是烏巢領著柳仙抱一先到殿中參拜佛相,又來參拜文殊菩薩,抱一見殿上書一聯曰:    有情方作佛     無住即生心。

 

丹房聯曰:     月到天心知佛性             風來水面識禪機。

 

又要再看,柳帝叫道,抱一快來參拜菩薩。毋得癡迷,抱一進了丹房,參拜文殊斯利菩薩,參畢,一旁坐下,菩薩命沙彌奉茶,茶畢,即說準提咒曰:

南無三滿多、喃唵、三藐三菩提、詎茲喃唵、則唎、準提娑婆訶。

說畢,又謂抱一曰:

佛學淺易,禪理幽微,有法而無法,有經亦無經,若云有法,法在何處?拿法來看。若云有經,將經來用。是故萬法惟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能造佛,佛在乎心。經由心生,經即是心,有經無心,有心無經,渡河用筏,过去棄舟,捕魚用筌,得魚筌忘,不玄不妙,不幽不深,達摩東渡,一字也無,無無而有,有有而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是名真空,空無所空,無臭無聲,还之太虛,与天同體,与化同流,是為圆寂,是为長生。

 

言訖,拿出舍利子五百颗,菩提珠五串,以一串賜抱一,其外令帶回壇中分給諸生,又謂烏巢曰,尚煩将柳仙楊子送歸,於是三人告辞菩薩。出了大門,依然乘著鸦輪鸞鶴,仍由舊路而回,到了烏巢寺,又辞了烏巢禪師,回至壇中,時至三鼓。柳仙王帥回宮,諸生亦各安息,欲知又遊何處,須看下文分解。

 

===蟠桃宴記卷四===

無極老母頒降

武哲天皇敕令                洱源特一子奉命主壇

三丰祖師編次                洱源定一子恭錄编輯

濟顛禪師批評                順寧全一子恭校訛誤

清静自在道人鑒定            鎮南理一子奉命重校

 

第19回:【祇樹林長老歎世  妙香國菩薩度人】

岳忠武王降壇詞   調寄高山流水

龍華三會辦收圓,度皇胎,齊上蓮船,慈母倚門閭,時時望眼雙懸,期靈種返本还原,諸仙佛领旨,同齊下界,講妙言玄,時常敲法鼓,驚不醒癡顽。今年蟠桃記颁演,要上下碧落黃泉,遊極樂蓬萊閬苑,兜率陀天,洞空地府与禪關,著書篇,喚醒殘零九二,莫負奇緣,趁時機,各人催馬快加鞭。

 

濟顛禪師降壇詞   調寄玉蝴蝶

破衲披倒掛,手揮塵拂,又下天堂,滿眼青青楊柳,夏日風光,红塵夢癡迷未醒,靈山約慧業誰償,想奇方,要將九二度轉回鄉。休忙雲頭睡覺,花間酌酒,月下乘涼,慢慢臨鸞,沙中飛篆大文章,好著成蟠桃宴記。用他作普度慈航,各思量,瑤池歸去寬慰親娘。

 

卻說抱一連去遊了兩夜,精神虧欠,今夕又命妙一往遊,安排已定,時至亥初,壇中諸子一齊候駕,岳武穆帝君首先到壇中,对諸生說,現在正是三期普度,收圓的日子,已經攏了,而原人迷昧,上岸無多,有上岸、仍復墮落下去者,亦屬不少。  老母是以日夜憂思,要設奇方妙法,将九二原人,圓圓滿滿,一齊度轉回家,這部蟠桃宴記,是  老母全副精神所貫注,全一李師弟!果然不負所託,他日書成,順甯各善壇之功善不小。而洱源從事各子之名,亦与之不朽。尚望再加努力,策勵進行。吾有一段歌詞警世,唱与諸子聽聽,歌曰:

 

岳鄂王-臨壇將歌唱   勸民國-偉人諸將相   鬧革命-已經廿餘年   胡不將-國家整停當

都只为-自利与自私   未曾把-公益掛心上   假美名-說國家共和   究實際-行割据分散

雄強的-把弱來併吞   陰謀者-各自怀詭詐   此登台-彼即起野心   彼下野-他又怀異状

毫無點-國家的思想   全没有-立國的氣象   論政治-卻擾亂紛紛   論道德-已完全淪喪

論文章-已墮落深淵   講實業-徒取點虛架   論軍政-是武人專橫   論人才-無幾個精幹

學校中-專門講自由   風俗偷-完全重時尚   奢靡麗-通中國皆然   染恶習-廿四省一樣

講的是-父子要平權   論的是-廉恥齊掃蕩   常常見-革命起家庭   每每有-蕭牆生異況

外患來-不問復不聞   內訌起-愈剿势愈大   常見爾-兄弟日參商   未見你-外侮來防範

 

都只為-將根本摧殘   不具有-國家的志量   都只為-自私的心長   無有那-人民的希望

說愛國-只是口頭談   講平等-大家稱好漢   有些人-效學石敬塘   借外洋-以為虎作倀

有些人-將錢運外方   肥身家-造無邊孽障   看起來-都是些內奸   無有個-愛國好男兒

無有個-愛民真好漢   吾候爺-今夕發牢騷   越說來-越發生骯髒   望偉人-從此一德心

正綱常-先敦本王化   定國體-無須去外洋   效唐虞-堯舜的禪讓   禁自由-塞乱階禍水

守法律-禁無親非上   臨辟雍-體養老尊賢   設訓導-主宣講文化   行夏正-重我農工商

聯保甲-暗把國威壯   兵裁去-內乱何由生   交有道-外侮何須怕   民殷富-也不必圖強

教養足-自能与敌抗   吾候言-句句是精良   吾候淚-行行來吊下   望今時-中國大偉人

勿當作-神奇的鬼話   平心想-細細的參詳   正道理-自然會現象   遵吾歌-行行體行行

無外侮-也無有內撞   世界大-同太平景象。。。。。。。。。。。。。。。。。。。。

 

帝君歌畢,有無限感怀,說道,吾帝此歌,為今日時势悲感。而作實今日國家对症下藥也,定一要將編在記中,不得以觸時忌而刪去之!記下!言訖,濟公降壇來,唱了一調玉蝴蝶,与岳帝見禮,岳帝曰,今夕吾帝在此鎮壇,煩劳濟師領張生妙一去遊西天一番,濟公道,是,遂喚醒妙一,告别岳帝,出了壇門,各駕祥雲一朵,仍由前行舊路,經过五蘊山,直向西去,路上濟公謂妙一曰:

「凡人欲上西天净土,先須行过五薀山,但這五蘊山,甚不易行,必要清空五蕴,嶄断塵緣,無有罣礙,無有恐怖,無有聲色香味觸法,方能得到此間,若有絲毫牽罣,萬萬不能到此」。妙一曰,然則弟子何能到此?濟公曰,爾忘記了嗎?妙一恍然想起祖師當頭一棒之事,心中明白,也不再問了。

祖師說,我今夕領爾到雷音寺中遊玩,爾好好凝神定志,垂簾塞兌,不一時就可飛度恆河,經過諸天,超过靈山,到鷲嶺祇園了。妙一僅遵師訓,如湛行持,盤足雲頭,無人無我也。不知雲之來去,亦不与祖師接談問难,不知不覺之間,忽听祖師說道,已經过了鹫嶺,要到祇園了。師弟好好稳住雲頭,我們由此直到雷音寺,去謁牟尼文佛。然後踅回妙香國遊覽,妙一闻呼,睜眼一看,見雲頭按落處,有無數古柏蒼松,琪花瑤草,風景清涼,無絲毫塵俗之氣,樹木之中隱隱現出宮殿樓台,異常莊嚴。

祖師喚道妙一,吾師領爾去謁如來,好好整肅衣冠,跟隨吾行,妙一行过佛都,又过了長春勝境,越行深處,景緻越佳,一路靈鳥之聲,都是吟詠經偈,無罣無礙,覺得肺腑清涼,火氣全消,到了寺前,見前面照壁高聳,都是白玉石鑲成,大門巍峨宏壯,有兩位金剛值門,門上橫懸一匾,曰雷音寺三字,金光炫耀。旁有聯曰:  念持平等開佛國    法演慈悲度眾生。

 

濟公对金剛合掌道,老衲領來遊生,謁見本師如來。二金剛曰,請進請進,妙一跟隨祖師,直往前行,一連進了數层,到了大雄殿上,不見世尊,须菩提說,世尊在衹树園中瀟灑,禪師如有要事,可领遊生,由後門進園內往謁可也。濟顛听了長老之言,又领妙一由後門隅出,去見世尊,見有些四眾,俱在树下唸佛看經,悠然自得。西面山嶺上,有間茅亭,中坐三個和尚,一樣年龄,一長老坐在正中,二長老分坐左右,盤足膝地,將到其旁,妙一听得歌唱聲音,濟公曰,好在這树下打坐靜听,莫要驚動他们,只見左邊那個長老歌道:

歎世人  夢昏迷   認假為真實在奇   富贵功名皆幻境   何須搞幹用心機

生前苦把銀錢積   死後惟餘孽債隨   快拋卻  出樊籬   莫歎無常日落西

歎世人  墮落深   偏偏撞入枉死城   酒色财氣煙迷性   戕傷元氣損精神

積孽無邊与山等   到頭枉自哭聲聲   快拋卻  早修行   免墮三塗悔不贏

歎世人  逞威權   不愛國家只要錢   土地人民皆棄去   內憂外患總徒然

圖謀我家肥身潤   害百姓叫苦蓮天   快改良  爾心田   免沉阿鼻墮深淵

 

左邊那長老歌罢,右邊那長老,又接著歌道:

 

歎今世  讀書人   失了宗旨与精神   研究物質逞奇異   自由平等論紛纭

聖功王道全不講   廢棄五經起灰塵   快復舊  莫翻身   好把綱常名教振

歎今世  務農人   愛種洋煙自毒身   五穀養人他不種   芙蓉毒質當如珍

害人害己兼害國   養成黃種是病人   快改良  莫貪嗔   國民強健國怎貧

歎今世  做工人   好奇矜異用精神   不造美良好用器   專造槍炮用殺人

飛機炸弹精技藝   這樣居心己不仁   快改良  凶器停   五洲化洽樂無垠

歎今世  眾商民   为何壟斷要獨登   輕出入重良心坏   銷售外貨使假銀

般般傀儡齊用盡   不知國本害煞人   快改良  秉公平   須知信義當坚金

 

右邊那長老歌畢,坐在中間的,也歎了一口氣,歌道:

歎世上  眾修羅   捣乱乾坤大小魔   為甚全將禮教廢   不遵佛旨互操戈

一齊已入迷魂陣   封神台下受磋磨   看爾等  可憐啊   往生帶業會彌陀

歎世上  眾原人   為何磨苦不回程   法門不二不常守   南無彌陀唸不識

二六時中光陰混   三田荒蕪未勤耕   可憐你  那般行   蟠桃那得會群真

歎世上  眾教門   長齋道眾有紛紛   幾人飛三与掃四   能見如來面世尊

悟道參禪無法訣   專提表面講虛文   可憐你  难出樊   日在紅塵浪里翻

歎世上  和尚们   三皈五戒不體行   身在山門心在俗   不修因果明性心

五衷暗昧未空寂   那得西方面主人   可憐我  這法身   難度爾等出獄城

 

歌畢,三人一齊起身,向西去了,濟公在树下叩頭謝恩,謂妙一曰,此三世佛也。我們得聽歎世歌詞,也不須謁世尊了,老衲領爾到妙香國去遊,妙一問妙香國在於何處?濟公說,妙香國是观音大士修行處,為古時佛教最盛之區,中有香山,大士出家修行於其上。於是二人邊說邊走,出了祇樹園,濟公又呼動雲仙,並駕祥雲,向東南行,到了一個地方,山峰雅秀,湖水瀠回,蒼松古柏,遮日參天,濟公遙指曰,那里即是妙香國也。

 

妙一雲頭下望,看見這個地方,与大理相似。大理古名妙香國,心中疑惑,以問濟公,濟公曰,大理在周以前,為興林國,又名妙香國。香山即是點蒼山,又云雞足山。實而安之,則香山即是雞足山。大士修行成道於此,後方往南海普陀洛伽山棲真。而點蒼山十九,峰上峰,皆有大士聖跡。

大理為古妙香國,雞山蒼山孰為香山,故不必細辯也,爾我師徒,且到妙香國,朝見佛祖,妙一見一路松蒼柏翠,柳綠桃紅,瑤草瓊芝,芳香馥郁,非常清雅,問祖師道,香國城中,是那位菩薩所居?濟公說,此是大士之父妙莊王所居之地。妙莊王香山修道之後,如來令阿难尊者,來此創設佛教。到了如今,佛門弟子,貪戀红塵,墮落者多,不肯回頭,又兼下界歷受災劫,阿难尊者慈悲憫苦,常常誦經超度。今夕我們得遇奇緣,亦未可知,言猶未了。

 

忽聽前面有木魚玉磬之聲,看看是在東方蓮花峰上,小小庵中,濟公領起妙一,直到其間,見蓮湖岸邊,有無數穿胸、断脰、折足、断臂、破腹、穿腸,五臟六腑,漏現出來。污穢不堪,可憐不堪的,心生悲憫。說道,此間是阿難尊者在此主持,何不令當方土地,将此殘骸收拾?以免污穢天地,濟公曰,師弟不知,其中有個道理。

 

你看峰頂,來了那些和尚?個個手中敲木魚,擊玉磬,都向湖邊而來,其中那大和尚,身披袈裟,足穿朱履,手捻素珠,到了案前,端然坐定,巍然不動,大眾同聲一詞,口中稱唸往生神咒,聲音嘹喨,字句分明,唸了百遍,湖中蓮花,陸續放開。那些尸骸,亦漸能動盪,又唸百遍,滿湖蓮花齊放。湖畔已死之人,皆能行動,在湖邊行禮,望祈超度,濟公与妙一在旁观看已久。至阿难經咒唸畢。

 

方上前向之行禮,並稱佛法之高,阿难曰,现在三期普度,大劫重重,兵劫匪災,死者無數,其中佛門弟子,自投羅網者,亦復不少,貧衲心中不忍,特到此建立法會,借此蓮池,超度於他。今夕禪師領善人到此甚妙,即命沙彌捧出冰梨一盤,雪藕四隻,請禪師妙一餐食,欲留禪師到城中休息。濟公曰,聖命在身,容後奉陪,遂告辞尊者,跨上祥雲,飄飄回壇。武穆帝君,与全一抱一諸子,尚在席間飲酒恭候,岳帝愈,明夕令定一前去,吾与濟公回宮去也。未知又遊何處?且看下文分解。

 

第20回:【張仙師訪求黃石  楊定一晋謁先師】

王大元帥降壇詞   調寄臨江仙

鳳嘴銀牙鐵面   赤心忠膽雷公   收圓會上大英雄   封神膺巨任   救劫徧鴻濛

來往香壇鎮攝   遨遊碧落天宮   难將逝水挽还東   火輪行过處   鬼魅盡潛蹤

 

柳元陽帝君降壇詞   調寄鳳棲梧

夜合花香芳草歇   首夏清和照一钩   新月劍影橫空行   俠烈青青楊柳原非别

救世心情难盡說   來对諸君嘔吐心頭血   不断蟬鳴聲尚咽   閒愁增我心如結

 

卻說昨夕岳帝回宮時說道,明晚定一去遊,諸生遵照聖命,早早恭候,到了亥初,王大元帥臨壇鎮攝,柳元陽前來領遊,各到壇中唱了一調詞,也不說別的甚話,柳仙就將定一喚醒,說道,今夕吾帶來瓊漿一甕,賞賜壇中諸生,師弟先飲上兩盏,可同吾柳去到廣野一遊。在壇諸子,請王帥在後賞給,爾跨上白鶴,我们師徒就此告别去了,定一跨上白鶴,跟隨柳仙,出了壇門,恰好一陣微風吹動,鸞鶴騰空,直向翠微山而行。

 

柳仙曰今夕遊覽各處,路程遙遠,事務繁多,我師徒在鸞背上信口唱個歌兒,以解勞苦

師弟意下如何?定一曰,請仙師歌唱,弟子敬听可也。柳帝歌曰:

步虛空  真灑脫   師徒騎鸞与跨鶴   著書偏   遊極樂   洞空妙境諸幽壑

探玄微  言鑿鑿   都是長生不死藥   望世人   修天爵   貪真癡愛勿迷著

三期劫  真險恶   跳出深淵免墮落   定一子   身雲幕   上到高頭好立腳

振精神  馭飛鶴   过了此關大快活   你看這浩氣彌淪    磅礡    不磅礡

跳出紅塵孽海   逍遙不逍遙   快樂不快樂。。。。。。。。。。。。。。

 

師弟,你也唱上一歌,我們師徒行歌互答,方才好走,定一道,弟子不識歌曲,仙師道,無妨,信口而歌可也,定一歌曰:

騎白鶴   揹寶劍   隨從仙師遊上界   無逢衣   穿一件   至尊敕令隨身帶

演蟠桃   一記傳   以作收圓大纪念   叫原人   醒快快   休將利祿功名戀

好寻求   大自在   返本还原將母面   我今夜   儒冠帶   要到廣野文華殿

謁先師   聆訓誡   須將世風來丕變   可惜我   功夫欠   手無柯柄嗟無奈

恐辜負 這頂儒冠    寬衣博   难写我一點精神    常怀著心香一瓣。。。。

 

定一歌畢,柳師曰,爾定一抱負不凡,只要常存此心,定能達到,你看已到翠微山了,好好控馭白鶴,隨定青鸞而行,切莫錯雲程,忽見收圓筹備處,走出一位大仙,帶著兩個道童,那位大仙手执羽扇,仙童二人,各揹寶劍,也直上翠微山了。

 

柳仙道,我師徒催動鸞鶴,趕上他們,好与同行,待吾呼他一聲,那位大仙要向何方面去,請等一刻,好与偕行,只見那大仙停步,停立說道,後方來者,莫非元陽帝君乎?领來之子,可是定一麽?柳帝遙應曰,然也,大仙今將何往?張仙曰,吾要到橐籥橋商議要事,帝君師徒奉命要遊何處?曰,吾師徒要到廣野朝見先師,請垂訓誡。以挽頹風,大仙要到橐籥橋迎仙閣,議何事件,張仙曰,現在收圓事件,辦理甚难,今日午刻,收圓筹備處,有兩個混世魔頭,被收容隊,交到封神事務所中,二魔嚙牙切齒,憤怒填胸,說道,我們是奉  前上皇敕命,下世擾亂江山,收取人民,為何把我二人無端受屈,難道前時之命令不准了嗎?

 

將封神事務所,鬧得不堪,我將彼傳到選仙場中,用好言安慰,彼俞倔愈強,說道,我前在修羅天中,安然快樂,为甚  前上皇將我們遣下世上,收服恶徒,以充劫數,如今恶徒將要收完,又为甚將我等陸續收回,且我們了畢手續,反用封神手段,來待遇我們。天語煌煌,难道要收回成命嗎?抑或是爾收圓籌備處播弄成事,妒才忌能。收了我們五千餘人嗎?真真可恨可惱!可是我們还有数千萬党羽,在閻浮世界,為我們報仇云云。

 

彼等已將三綱五、五倫八德,天經地義淪亡殆盡,作了無邊恶業,害了無數生民,尚以奉命为詞,收人为事,吾为此事要到迎仙閣,与佛印禪師,東坡先生,商量办法,定要到離恨天上安樂島中,請求黃石公的上等兵法,收服強項,修羅以救人民之災劫,如若不然,收圓籌備處,且不能办,這三會龍華的圓,就難收了。

 

柳帝曰,真是如此廣野毗連離恨,我師徒即与張仙偕往,命定一去謁見那位黃石大仙,听些道法,也是好的。張仙曰,好是卻好,但恐耽延,遺誤帝君要公,有干天罰。柳帝曰,就耽延時候,也是無妨,你我三人快快登程,請大仙上前,我師徒隨後,於是張柳定一,一行五人,張仙与二道童坐著風車,柳仙定一乘鸞跨鶴,霎時經过翠微山南天門,到了橐籥橋邊,各下了風車鸞鶴,張仙曰,柳帝君權且在此等候一刻,吾張進迎仙閣一去就來,柳帝曰,大仙請去,吾柳在此消閒敬候可也。

 

一刻之頃,張仙由迎仙閣轉來,身揹包袱,对柳帝道,有勞帝君師徒久待了,此間隔離恨天尚遠,但不必繞道,可由天河左側,一直前進,你我三人各吟詩句,以解勞苦。柳帝曰,很好,請大仙先吟,吾師徒後和。

張仙曰,如此得罪了,吟曰:

君不見紅塵世道乱相仍  修羅得意逞威能  又不見九二殘零皆睡夢。。。。。。。。。。

浩劫頻臨不知悟  自己甘心遭陷溺  忍受顛連与悲戚  吸煙赌博逞豪強  作善修因不主張

白羊午會劫交加  那知为種自由花  無父無君等禽獸  綱常傾倒誰匡救  可憐墮落眾原人

不知返本面娘親  入壇入道只徒名  內外雙修不體行  寸善微功他不立  揚揚得意誇品吸

如此要想赴龍華  神仙也賤似泥沙  而今道魔一齊闡  道大魔高互陶冶  阿誰砥柱立中流

舍身办道輕王候  挽轉狂瀾须努力  振紀扶綱立人極  試看誰人有主裁  巍巍鎮攝封神台

吁嗟乎。。。。  波濤洶湧浪翻天  幾人得上採蓮船。。。。。。。。。。。。。。。。

 

張仙歌畢,柳帝接續歌唱,其詞曰:

張仙志氣貫長虹  劍影光芒耀碧空  五世相韓世貞忠  秦滅六國逞橫雄 當時無敢攖秦鋒

留候孤憤鎖心中  博浪沙中鐵椎穷  潛匿下邳遇老翁  得傳兵法建殊功  滅秦亡楚安鴻濛

功成远訪黃石公  從赤松遊煉玄工  長生永住蕊珠宮  奉敕收圓造大同  修羅混世起兵戎

封神台下乱相攻  仙師惻隱心和融  再向黃石問始終  傯为人間可憐蟲  吾今領遊上蒼穹

安樂島前拜下風  收圓事務知所從。。。。。。。。。。。。。。。。。。。。。。。。

 

柳帝吟畢,又命定一勉吟曰:

從遊上界遇神仙  跨鶴飛騰天外天  記演蟠桃宏普度  慈悲廣造採蓮船  我身知係幾生修

凡夫得与上仙遊  長春世界都遊徧  歷盡瓊宮白玉摟  可歎癡迷偏不悟  修行未上西天路

自營業網自纏身  輾轉輪迴朝復暮  而今三會办收圓  老母時將眼望穿  五蘊空明修佛果

蓮台永證作金仙。。。。。。。。。。。。。。。。。。。。。。。。。。。。。。。。

   

定一吟畢,張仙曰,你我三人,一路信口高歌,不覺之間,已到了離恨天界,那里紅光萬道,紫氣千條,就是大赤天宮,吾仙丹房即在其中,前抱一曾遊其處,今宵要到安樂島,繞过東北,你看那,前面,雲水茫茫之中,山林蒼翠,宛若盤螺,就是安樂島了。我們由瀛海超过,便到其處矣。於是柳仙定一的鸞鶴,紧隨張仙風車而行,霎時到了安樂島上。各人下了坐騎,徒步而行,一路瓊花瑤草,鳳噦鸞翔,十分幽雅,將到宮門,只見一小禪扉半掩,門上書橫匾云,安樂無为,左右有聯云:    「安然島上春風徧    樂此山中歲月閒」

 

張仙說,柳兄師徒少坐片刻,吾先上前通稟,又再出來迎接,子房直進禪房,見黃石公高坐禪床,道童左右拱立,子房也不敢驚動,只好跪地參拜。心中默祷叩懇之事,黃石公乃慢慢下丹,問道,有誰至,張仙曰,弟子張良前來參拜,黃石公曰,單爾一人,或有人同來,張仙曰,稟恩師,有柳元陽領帶楊定一同來參拜。尚在門外等候,曰,請他進來,一併款談,柳仙定一,到了禪房,參拜黃仙,黃仙一一問明來歷,命道童取出冰梨安棗款待。

 

席間,張仙稟明到島叩請之事,黃石公曰,收圓大任,  關上皇負有全責,文吕大士總理收圓,各迎仙閣有爾等三教高真仔肩,吾老頭天外閒散,不管是非,問我無益,子房避席跪懇,黃石公曰,此乃天機,非  天皇召集眾仙會議,吾伺有良策建議也。又謂柳仙曰,元陽道兄,你師徒对於收圓之事,雖有關係,而無全責,惟任代天行化,作中流砥柱,挽狂瀾於既倒,将殘零度回一個算一個,你們功德也就不小了。

 

柳仙曰,道末功浅,德薄能鮮,敢不竭力,以副  母望,今夕,还要領定一去到廣野。參謁至聖先師,既蒙仙師指教,就要告辞了,子房曰,柳兄師徒先去,吾在此少坐片刻也。柳仙与定一,告辭了黃石子房,仍然骑跨鸞鶴,離了安樂島,不過會極橋,由北踅还面南,倾刻到了廣野,路上定一問柳帝曰,黃石公,的係仙真何人?柳仙曰,赤松子也,古老仙真,時易姓名,因時降世,恐世人識破,漏洩天機。師弟於此,不可执著,若執,著則,则道難明矣,你看已到文華殿前,快下白鶴,整肅衣冠,跟隨吾來。

 

定一敬謹,隨柳帝过了義路、禮門、致中、致和、四道排坊,沿途古木拔地參天,蒼劲特立,观之有森森之象,到了大成殿前照壁,屹立千仞,由左邊聖域坊入,行过櫺星門,有兩位先生接著说道,二君莫非柳元陽帝君、与楊子定一否?元陽帝君答道,正是,那麼先師待子久矣。請進,遂跟著二人進了櫺星門,又到大成殿上,懸匾曰,道集大成,旁有聯曰:

祖述堯舜       憲章文武

又有一聯云:

至善極真修   歷四千年性學發明   無非博以文   約以禮

大同開景運   徧九萬里聲名洋溢   猶是过者化   存者神

   

又由殿左側,連進數重,經過文華殿,直到杏壇宮中,定一見滿苑杏花树芬芳,杏實垂垂,一片深紅淺綠,都是和氣春風,宮上書杏壇二字,四面室中,闻有金石絲竹讀書之聲,真是聖域賢關,令人景仰不置,柱上有聯曰:

尼山道脈傳來遠           泗水春風樂處多

   

那二位先生入通稟,柳帝与定一,在階下肅侯,忽听傳宣,柳帝定一進殿參拜,宣聖曰,元陽帝君領來定一,有勞了,請坐,命膳夫出具蔬饌款待,說道,聊以充饑,定一曰,弟子得叨盛筵,真是飲和食德矣。柳仙曰,弟子柳長春奉  天皇敕命,領楊生抱一來到聖宮,叩請先師訓詞,用以化導世界儒生,俾其崇尚正學,屏黜異端,隆學校以端士習,維聖道以正人心。使士子儒生,歸於正鵠,敦倫飭纪,鄭重綱常名教,则先師之道未墜於地者,從此又大昌明,如日月經天,江河緯地,望先師示訓为祷。

 

先師曰,爾元陽之言甚善,當此午會三期正是儒門當令,吾也早見及此,曾將三千七十之徒,令其分性下世,維持聖道,挽救狂瀾。其奈劫運已定,人力難挽,魔氛势強,道力薄弱,亦世風運會之使然。然不有春秋之衰世,而聖道怎彰!不有戰國之雜霸,而王道怎明!

 

今日之势,非吾坐視不救,蓋天地間,有陰必有陽,有晝必有夜,有剝必有復,有否必有泰,陰陽旋轉,坎離剝復,自然之理。然天地坏,而人倫道德不能坏。乾坤改,而名教綱常不能改。此時不过如烏雲蔽日,而日猶能麗中天也。日不以烏雲之蔽而損其明,吾儒之道亦猶是也。縱遇虧蝕亦暫然耳。爾定一子謹將吾言記定,現在萬法歸一,三教歸宗。千門萬戶,共復一爻,莫謂諸魔混世,毫無補於人,毫無益於世,欲造成大同景運,誠非一人之力所能。有为淵敺魚者,有為叢敺爵者,有為湯武敺民者,各行各道,各尽各心,有道必有魔,無魔道不成。此中妙諦,惟在人之自为领取耳。

 

夫吾儒大道,學庸已闡發盡矣,欲救世乎?则三教門徒已布滿寰區,時期未至,吾何言哉。爾定一校書有勞,今夕至此,亦屬難得,賜爾儒生袍服一套,冠履俱全,狼毫新筆百枝,龍涎香墨拾盒,高麗貢纸五十張,好學顏子心齋坐忘之工,守簞飄陋巷之志。

 

定一百叩謝恩,柳仙曰,時辰已晏,弟子長春告別先師,領定一回壇去了,先師曰,好公冶子送客出宮。於是柳仙定一出了宮門,告別公冶子,上了鸞鶴,由便道回壇,霎時到了壇中,又是五更天氣矣,王帥說,明夕是五老會議,須命抱一前往,吾与元陽帝君去也,未知五老會議什麼要事,且看下文分解。

 

《下轉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