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6-17) 点击次数(1035
《蟠桃宴記》卷七

《蟠桃宴記》卷七

第34回:【萬仙慶蟠桃宴  九二欣歸面母娘】

何祖元君降壇詞   調寄醉春風

雲外晚風散   池塘蛙鼓亂   當空斜月照行人   星輝爛   山寺晚鐘   江村漁火  好景誰看

樹杪鴉棲慣   沙箋鸞染翰   來將天語告殘零   登彼岸   緱嶺棗紅   扶桑椹熟  瑤池開宴

 

三丰祖師降壇詞   調寄梅花引

花間醉   雲上睡   那管翻天与覆地   遊春台   戲蓬莱   紅塵跳出  任爾儘徘徊

破衲斜披臨沙案    顛倒乾坤法力大   度有緣   辦收圓   瑤池果證  長生不老仙

 

王雷君降壇詞   調寄秦樓月

雷聲作   雷霆專主   誅凶惡   誅凶惡   恢恢天網   毫無漏落   無私鐵面

金鞭爍   頑徒逆   豎须斟酌   须斟酌   高堂盡孝   溫恭儼恪。。。。。

 

    話說昨夕抱一同祖師去遊金闕,在諮議廳听得桓侯大帝建議,要重立幽陰,心中十分詫異,歸來告訴諸生,諸生亦皆驚疑,想著,若是另立幽陰,於收圓必有良好辦法。又想上天主張,非我等管窺所測,遂早早恭候,令妙一去遊,以節抱一之勞,何祖元君張三丰祖師先後降臨,各說些款情。談些道話,忽然功曹報到,王雷帥由地府轉來壇中,身背勅令。令內壇生趕緊準備迎接。王雷轟然下降,歌了一調秦樓月,又吟詩一首曰:

凌霄奉勅下森羅   又到鸞台為世磨   挽轉頹風敦古道   垂成寶記醒南柯

  

 吟畢,說道,吾雷奉   老母之命,頒下冥府懿旨,地藏菩薩,又請宣示爾壇,故吾雷由冥府轉出,是以來遲。諸生香花鐙燭擺好,各各跪侯,听吾宣示一番。以便编在記中,傳於世上。王雷宣曰:

無極誥命

陰極陽動   開闢洪荒   五行運化   日月三光   三皇五帝   盛世陶唐   揖遜相讓

虞舜明揚   夏商之後   帝降為王   人心狡詐   國法難防   三清道祖   應化四方

諸天會議   建置獄場   嚴打酷法   專治不良   陽間漏網   地獄填償   三龍運際

普度元良   關皇登極   赦罪冥鄉   撤空地府   另立獄塲   連名上表   奏呈無皇

吾覽章奏   淚濕衣裳   傷心民國   禮教淪亡   無人氣味   禽兽同行   先民可赦

 

準度出陽   犁泥老犯   罰入鬼鄉   南北極內   不見天光   新民鬼怪   專設獄場

以暴治暴   隨其改良   聲光化電   利害非常   奇技淫巧   比世精詳   毀銷舊案

重立新章   區域推廣   增加冥王   五種怪類   移入中央   飛刑交治   任彼荒唐

自造凶器   自己承當   枉用心力   自造梏韁   五種人類   各守真常   研求道德

莫坏心腸   畏神服教   振紀扶綱   普天歡慶   帝道遐昌   大同景象   中外同邦

勅爾十聖   大德慈王   欽遵母諭   逐漸改良   急如誥命   欽哉勿忘。。。。。

 

王雷宣畢,仙凡一齊百叩謝恩,張祖對王雷說道,今夕雷君下天入地,出入陰陽,有勞多矣。即請在壇鎮攝。吾三丰与何祖元君,領妙一子去瑤池遊玩一番,不識王帥可願否?王雷君曰,極好極好。於是張祖喚起妙一,告辭王雷,祖師跨鶴,元君騎鸞,妙一跨鹿,一路鹿鶴同春,半雲半霧,由便道直上翠微山巔。進了南天門,轉到橐籥橋,由大路直向西方而去。

 

路上濟濟行人,結隊而行,男左女右,各依次序,口唱洞章,或唸阿彌陀佛,或唱歌詞,十分熱鬧。逍遥緩步而行,祖師師徒,青鸞鹿鶴迅速,未遑細听,大約都是歌詠西歸之樂,紅塵之苦,以為世人勸懲耳。妙一因途程遙遠,也不敢在路上過於留連,隨著二師,赶行雲路,不一時到了崐崙勝境,無生寶地。八景瓊台,妙一見瑤京景象。

 

不類從前,到處張燈結彩,羅列滿席,瑤京之內,人聲喧嚷,笙簫齊鳴,鸞聲噦噦,鹿語呦呦,和聲鳴盛,妙樂無窮。又見芳林古樹,異鳥争鳴。聲如雅奏,韻葉鈞音,又見旌旗隊伍,翩翩紛紛。熙来攘往,絡繹不停,無生勝境,瑞氣輝騰,以问二祖師,三丰祖師曰,師弟不知三龍午會,正遇奇緣,西池王母,大宴群仙。

 

十洲三島,諸地諸天,名山古洞,修煉玄玄,忠臣孝子,節義賢媛,秉禮秉義,知恥知廉,悌弟信友,無數佛仙,新舊仙佛,都到此間。討  母封号,叨   母盛筵,你看萬仙會集,依此分班,男左女右,喜喜歡歡金童把盞,玉女捧盤。八仙勸飲,玄帝安排,大士總理。席位井然,雷君司礮,太師鼓絃,左敲玉磬,金鐘右懸,席分上下,九級台階。上級之上,  老母在先,鴻鈞、然鐙列焉。

 

三教聖人,雷祖三宮,炎光大帝,依次坐陪其次三教門徒,各歸各教,不亂不遷。一層二層,等第最嚴。帝王卿相,星斗神君日侍月御,侍女靈官,五嶽四瀆,海河山川,所有真宰,俱列席前,何仙又领妙一,向右邊一看,所有席上,俱是女仙,瑲瑲環珮,響應鈞天,雍容大雅,節烈之班,斗牛南海,閬院香山,紫霞碧霞,福地洞天,輝華瑤院,數計萬千,妙一曰,天上女仙,何若是之多也。

 

何仙曰,女子性貞靜,而篤實,一聞要道,即能專一修持,故成真者比之男子多也。妙一又見席間俱是果核,珠圓玉潤,朗照冰盤,男八女七仙醴芬香,令人心醉。只见所有男女仙子,快樂無疆,慶欣無暨,自在逍遥,難以言喻,忽然猿猴獻來蟠桃,白鶴啣來仙李,分布席上。露液光輝,萬仙歡喜。  老母怡怡,酒肴醉飽,散席各歸。

 

咸去八景宮中安息,七寶池邊賞元,二祖師又領妙一去到瑤圃中遊觀。見無數仙真,各分隊集合。在蟠桃樹下,席地而坐,有歌蒼胡頡寶之音,有品鈞天雅奏之樂,有操南風阜財解慍之絃,雍容自得。妙一羡慕不已,問祖師道,這瑤圃寬廣若干,祖師曰,周圍三百六十里,圃中曲水環流,峻岭崇山,水木清華。樓台疊翠,滿山謠玉,如雪如脂,清寒澈骨,妙境怡人,人生得到此間,真是萬劫修成。

 

妙一行到中央,忽見一株大樹,陰廣百畝,枝幹扶疎,參天合抱,綠葉紛披,其上果實纍纍滿樹,其大如瓜。妙一心中希奇,以問祖師,祖師曰,此王母蟠桃也,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结果。人得此食,長春不老。

 

今此果,又將熟矣,现在上級台上所食之桃,是此樹上初熟之果,師弟今夕遊到此間,縱不是神仙,也沾點仙氣了,你听那树上飛瓊在叫:何仙姑,張三丰,  老母傳你,快領遊生,回轉赴宴。二祖師不敢遲慢,領著妙一,踅回到九級台階之下,大士邀著,直領至   老母面前,敬謹百叩,   老母曰,爾三丰何仙有勞了,妙一小子亦有勞了,各賜蟠桃一枚,仙醴一杯,安棗兩枚,食了,右边侍坐。待娘囑咐九二原人,已返本還原者一番。

 

無生母心中喜爱   叫一聲九二元元   三期會龍華赶辦   為你们貼骨兒儕 日在那紅塵苦海

不思想跳出深淵   酒色途迷真逐妄   假作真故意倒顛   求功名殫精竭血 積罪咎都為銀錢

一心想富貴獨賽   将八寶丟在半邊   權子母盡力排算   全不顧忠信恥廉 越墮落越沈下界

難以得返本還原   娘在看十分危险   思想你淚濕衣襟   故又遣然燈下界 先彌勒住世安排

 

幸你们大家依勸   入壇社猛著先鞭   忙修身止於至善   找著路一直向前 上天門逍遥自在

逕直到鬱罗蕭台   行到我崑崙境界   瑤池內八景宮垣   瑤圃中蟠桃會宴 听為娘法語傳宣

佛法中度人在念   要將這人我念蠲   莫說我功圓果滿   自了漢下品蓮臺 望爾們高立誓願

學觀音文呂聖賢   大慈悲度人無量   要度盡九六皇胎   將殘零一齊化轉 將鬼怪概度成仙

 

將鬼魅超昇天界   将禽兽變作人骸   萬有物一般看待   放生命戒殺為怀 體天心好生一片

體娘心仁愛勿偏   八寶囊胸前卦帶   萬善中孝悌為先   先親親而後仁愛 兼愛說禍所胚胎

公私德體用宜辨   為我言害理多端   倡民生兼講共產   假仁義貽害無邊 非平等亦非仁愛

阿修羅混亂坤乾   太平等極樂世界   無人我色相空捐   為娘的訓語謹記 各下世催促同儕

等同人一齊回轉   大開宴共樂團圓   若一個尚未回轉   這收圓未辦周全 各記好莫將心變

 

十日後又下凡間   分途去收圓赶辦   安知這一日百年   這時期千古難買 多領些功德水泉

子女們敬慎勿玩   娘的話字字鍼砭   或降乩将人告誡   著幾段勸世嘉言 或護法隨方闡教

或街道警醒愚頑   或開化恩堂慧眼   調賢良快上法船   或催促原人勿緩 昭果報顯應無邊

或將那修羅化解   皈依佛凈土禪關   隨爾們前途擇選   因人地各自安排 各須要加功一點

大家證上品金蓮   娘言諭句句淺顯   香兒女好記胸怀   再相會日期不遠 各散去瑤圃遊觀

                                                                                                             

    老母諭畢,一齊叩頭謝恩,大家歡喜,各分次序,作禮而退,  老母又謂妙一曰,吾之訓言,爾記牢否?妙一曰,兒大略記得,  老母曰,極妙極妙。賜爾蟠桃一枚,連頃所賜安棗仙醴等,恐爾扛不回去,吾令廖雷扛送壇中,三丰与吾剖開賜与諸子。令他們保合太王,頤養元氣,好將蟠桃宴記遊畢,编輯成書,傳之世上,吾娘自然特別封賞。

 

    今夕時晨已晏,爾三丰何仙,且將妙一領回,明夕又領抱一來遊,三丰何仙,拜辭  老母,領起妙一,仍由舊路而歸,回到壇中,金雞唱曉,扶桑浴日矣。明夕再分賞,爾諸生記下,吾与何祖,王大元帥,廖天君,一齊回宮去了,妙一醒來。未知明夕抱一去遊,有何妙處,且看下回分解。

 

第35回:【三教徒隨師歸本位  女媧母演講訓坤流】

岳武穆帝君降壇詞   調寄畫堂春

大義滿腔   孤忠一片   猶是輔宋當年   惱恨妖魔亂國   滅理欺天愁聞   公妻公產更怕聽

打倒恥廉南天下   滿腹愁腸   頻頻寫出沙箋   顛倒倫紀廢       禮教蠲   君臣父子平權

自從革命倡後    事事變遷   妖魔異說騰中土  聖賢道德棄半邊   空惆悵   三期收圓普度

逐日熬煎。。。。。。。。。。。。。。。。。。。。。。。。。。。。。。。。。。。。

 

張三丰祖師降壇詞   調寄齊天樂                       

黃昏時侯黃梅雨   佳節欣逢重五天    上蟠桃人間角黍   兩事俱傳千古   一堂師友

飲玉液瓊漿   收圓共譜   安棗冰棃   長生酒佐霓裳舞   真真熱鬧無伍   誰同我去

到崑崙瑤圃   師摯搏     絃琴高擊   缶會萃九天樂府   仙真接武     咸晉壽西池

衷情細吐都說   紅塵輪迴轉劫苦。。。。。。。。。。。。。。。。。。。。。。。

 

話說昨夕三丰祖師何仙姑,領妙一回壇已遲,祖師吩咐,於今夕擺設筵席。將  老母賜下蟠桃、安棗、仙醴、瓊漿,与諸生共宴,恰好,又是端陽重逢。其中玄玄妙妙,真是人所難猜,諸生十分高興。又兼蟠桃宴記,未完者只有兩回,心中更覺暢快。忙辦素筵,菖蒲藥酒,等侯仙真降臨,忽然岳帝降到,唱出一闋晝錦堂詞,悲天憫人之情,昭然如揭,諸生皆為感動。願代天宣化,挽轉頹風。

    三丰祖師接踵駕到,說道,老道又來,昨夜  老母所賜長生果品,鎮壇真宮,好將擺列出來,令諸生存神領服,各體  老母慈悲厚意,趕速內外雙修,保合太和,收圓時期,不久即至。望諸師弟食德飲和虔參法味,不可豬八戒吃人參果,食而不知其味。那就辜負  老母之厚恩了。

 

    諸生聽了祖師訓諭,各各領謝,並叩謝  老母厚德,岳帝曰,吾帝今夕在此鎮壇,煩勞祖師,領楊生抱一,去遊瑤圃,參觀勝會,祖師曰,聖命在身,老道何敢辭勞,還望帝君在壇,有劳鎮攝。老道就領抱一師弟告別去了,祖師跨鶴,抱一乘鸞,仍向西天大道而行。抱一看這條大路,更比從前平坦寬闊,路心用五色玉石鑲砌。光華奪目。

 

    路上行人,咸皆向西而去,不見向東去者,抱一心中疑惑,問祖師道,緣何這條路上,盡是西行,無向東者,是何道理?祖師曰,西方開設龍華大會,由閏五月起,至初十日止,十洲三島,九霄十極,諸天諸地,西方勝境,所有仙佛,東勝神洲,南贍部洲,北具蘆洲,西牛賀洲,歷代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士,与盡倫常之人。並經傳子史,野乘稗宮。小說雜記,傳述上著名之考子仁人,忠臣義士,節婦烈女,以及近來上等迎仙閣,中等迎仙閣,下等迎仙閣,收圓籌備處,所新度之仙真。

 

    並廣野、玄天、協天、大赤天、南海、香山、桂院、蓬莱、日宮、月府,新證果之仙真元君侍女,中國各省善壇善社之頭頂。已登真之善男信女,有人保奏接引,俱得神遊西方。叨飲瑤宴,你試想有多少人數,俱要向西而行,到了會滿,方才各歸本位,這几日來,無生寶地,已備極熱鬧,有聲有色矣。師弟要振作精神,路上不用留連,以免躭擱時辰,恐  老母宴畢散會,辜负爾往返也。

 

    抱一聽了祖師的訓諭,穩穩跨著青鸞,祖師唸了催鸞神呪,那鸞鶴搏空直上數重天界,到了崑崙,下了鸞鶴,經過八座玉石牌坊。先到左邊八景宮中遊玩。抱一曰,何謂八景宮,祖師曰,這八景宮在瑤池左邊,依著典坎艮震巽離坤兑八方位次布置。其中各一景,坎離震兑為四正,乾坤艮巽為四隅,極其闊大,每方一宮,一宮又分八宮,共有六十四宮,占地面三十六里左右。

    其中之水,由瑤池而來,八派分流,蜿蜒環繞,又復匯聚為一仍歸瑤池。東方震位宮中,俱是孝子證果之金仙大佛所居,八宮之內,建有一閣,以備觀風玩景,登此閣上,崑崙瑤圃景緻,無不畢呈於前。東王公題有崑崙鳴鳳四字。西方兑位,建立一宮,又分八宮,其中所居之人,均是義士,證位之佛仙。中亦建一高閣,以為登臨縱目之所,登此樓上,蓬莱東瀛勝境,無不畢现。

    老母題其額曰,扶桑浴日四字。正南離位,亦建一宮,一宮仍分八宮,中有樓閣,以備觀覽,人間秉禮衛道之士,歸真於此,其中閣上,老子題曰北極瑤光。蓋因登此樓,則北方勝域,瞭如指掌也。對面北方坎位。布置亦如南方人間,廉潔之士,返撲歸真,在此逍遥。其中閣上水精老人題曰南離現瑞。

    東北艮位,建有一宮,以待忠實勇烈之士,  玉皇宥罪天尊題其樓曰協天散彩四字。西南坤位,八寶樓閣,以待誠信篤厚之子。關皇題其樓額曰廣野春風四字。東南巽位八宮,以待悌弟友于之子。觀音大士題其景曰浩月凌波四字。西北乾位八宮,以待知恥有志之士。文祖帝君題其景曰南海潮音四字。是以謂之八景宮,實則八德宮萬仙宮也。

 

    抱一又問何以謂之萬仙宮?祖師曰,今日萬仙會萃其中,各分等級,各有職位,俱照八德行持之高下證果。各歸各宮,逍遥自在,是以謂之萬仙宮。祖師抱一問答之間到了八景宮外,抱一見規模闊大,遠過諸天宮闕,門外金獅玉象,宛然如生。跟隨祖師,到了大門,門上書八景宮三字其大無比,左右有聯曰:    妙樂無生欽八德     瑤光瑞彩晃三才

 

    抱一看了對聯,一直進去,門外雷君,只是作禮,也不阻擋,連進了八九層樓閣,匾對極多,不暇唸讀,祖師曰,將到中宮,小心敬慎,抱一曰,中宮是何人宮闕?祖師曰,正宮是  老母宮殿,其外皆係上聖佛仙朝房,抱一听了,不敢怠慢,緊隨祖師步趨,忽然抬頭,又見一宮,大門上書瑤池上宮四字。入內比所過諸宮輝煌,盡是五色珠玉寶石鑲砌。兩邊俱係朝房,各標名字,難以一一看唸。

 

    抱一正行間,有無數仙真,濟濟蹌蹌出來,如散會一般,恰遇呂統化帝君曰,抱一來遲了,幸三教門徒未散,祖師快領入面   老母。抱一隨祖師直至丹墀,稟明奉慈命,将抱一領到階下侯訓。  老母曰,傳他上階,賜給花紅。令許飛瓊設席款待,祖師稟曰,兒昨夕到壇已遲,今宵始謹將   老母赏賜物品酒果,賜与諸生。是以來遲。  老母曰,無妨,此刻諸天仙佛已散,惟留三教高徒在此,吾有吩咐,即令各隨教祖,歸還本位。各振各教宗風。

 

    以維持後六萬年道德,爾抱一有緣,好在席位靜听,莫將吾母所諭之言遺忘。以便編入記中。勸人間的人,莫為異端邪說所惑。以亂天下,抱一曰,孩兒謹記不敢忘,於是  老母傳三教聖人侍坐。又傳三教門徒,侍立階下听諭,抱一見儒生打扮者多,和尚道士裝束者少。各分次序,肅肅雍雍,齊皆嚴恭寅畏,敬立無聲。

 

    老母乃垂慈藹之,容發悲憫之,聲言曰,今天是五午重逢,今日之會,已是收圓之會!我所以留你们三教門徒在後,有幾句訓言講講,望你們以後尤要竭力,維持世界道德。不惟三教合一,更要三教匯參方可達到,五洲統化,世界大同。若各分門戶,各立異端,愈鬧愈坏,愈演愈橫,收圓日期,雖再展限,亦難達到圓滿地步。我是以吩咐你们几句,你们好好听著,那三教門徒,一齊俯伏叩頭。  老母乃言道:

 

三教徒听娘誥誡   今日里大宴群仙   可喜的靈根回轉   令為娘喜笑開顏 在昔年時常罣念

倚門閭望眼欲穿   九二億沉淪苦海   娘恐怕墮落深淵   命然燈龍華會辦 僅度了二億回還

赤明劫釋迦差遣   依然是未度完全   九二億沉淪久遠   到如今六萬餘年 死又生輪迴輾轉

同瞻覩舜日堯天   与修羅針鋒對待   遵古道崇拜聖賢   三教理一爐鎔冶 使人倫綱紀不偏

 

願眾人靈根不坏   回頭上彼岸法船   到今朝回來大半   瑤池宴母子團圓 也堪慰為娘心願

暫且同三聖回還   儒釋道各人收管   依功果晉級升遷   儒教中賢儒先哲 领回去杏壇宮前

分配在鄉賢名宦   當職務不可清閒   有才智道德採選   開景運下界周旋 治國家除危定亂

王者師巨責惟專   娘所言謹謹記載   切不可疎忽忘怀   娘又有言語誥誡 囑咐爾世尊如來

 

這一回靈根回轉   凈土宗功德無邊   論釋門大大缺點   悖三皈法戒不嚴 犯淫惡嫖賭在在

不唸佛也不參禪   色空理全不體會   何能夠得返家園   此一次為娘查點 釋子歸不過几千

將他們帶回佛殿   快快學打坐參禪   好听娘這回差遣   開佛國化現金蓮 諸衲子勿違訓誡

犯佛法決不姑寬   轉面來将道祖誡   近時世道德全捐   五千言無人遵照 道門內几斷香煙

 

都是些弄鬼作怪   欺愚昧騙哄銀錢   真道士百無一二   盡都是傀儡異端 歸來的吾娘查點

也不過四千餘焉   領回去大赤宮殿   將道德一一傳宣   先天道詳明指點 時期至再下塵寰

五洲人園歸一貫   朝宗海萬教歸元   三歸一同歸一也   一爐冶好記真詮 差彌勒西天下界

同風世就在眼前   所言的謹謹記念   若違犯天律森嚴   語听明各人回轉 分配在五嶽三山

把丹藥時時烹煉   丹成後普濟人間   三教徒度人為念   各立功以慰吾怀。。。。。。。

 

老母諭訖,三教聖人,頂禮謝恩,三教門人,亦頂禮謝恩。三聖各将弟子攜回,以待  老母勅令差遣去了。祖師抱一亦向   老母謝恩,  老母道,爾抱一将吾諭聽明記得否?抱一曰,兒已聽得明白,謹記之矣。  老母曰,三丰子,今夕時辰尚早,可將抱一領到無極宮右邊,群玉山頭,七寶宮中一遊,明夕可令楊子定一前來展覽,以清手續,爾三丰好好記下,奏樂送客。      

 

祖師叩謝了  老母,領起抱一,出了八景宮,經過無極宮,直向群玉山而來,祖師對抱一說,這群玉山是在無極瑤池之南,峯巒聳秀,上有七寶池,池水由瑤池流入其中。七寶宮建在池之四圍,宮之形勢,与八景宮相彷彿。但其中盡是女仙,凡在生克尽三從、四德、孝節、貞淑、義烈、慈善婦女。歿後證果,即到七寶宮安享自在,快樂逍遥。中宮是  老母宮殿。女媧聖母。上元夫人。皆有行宮在焉。人間皇后、妃嬪、命婦,恒多由此遣下。

 

現值三會收圓。這七寶宮中,已有不少仙女,我師徒到宮遊覽,定有奇緣,言語之間,已到了宮門,前面照壁屹立,高约二十餘丈,上書坤元正氣四字,門上書七寶宮三字,聯云:

振起坤維宏化育               修持閫範立彝倫

 

抱一看了對聯,遂同祖師,步入宮門,即有二位女仙招呼道,三丰祖師來得恰好,此刻聖母正与諸女仙飲宴,宴畢,講說至道,請速將這善長領進中宮。聽聽女媧聖母的訓諭。以劝世間的坤流。祖師听了女仙的話,遂將抱一領至中宮,見無數仙女,咸皆端莊大雅,各依次序坐定,齊在听講。那位聖母在座上說道:

 

初次龍華時侯的劫難,更比現在還險,祝融共工氏,擾亂天常,大倡禍亂,将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彝倫,一概廢了,直至無家族,無社會,人皆等於禽獸,更比禽獸不如。你們想這般现象,慘与不慘?害怕不害怕?所以史書上說,共工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穿,正為此也。

當時吾兄皇伏羲十分恐懼,恐人民咸被惑亂,受其禍害。無法可施,吾佐兄皇用蒼聖,修人皇氏之道,定禮樂,正人倫,使男女有別,定冠婚喪祭之禮用了不少心机,始将人倫修正頹波挽轉。史書以我煉石補天,蓋頌美我之修正人倫也

 

天為正氣積成,人間正氣多,則天積厚,正氣少,則天缺陷,共工作亂,將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盡滅,天柱折,地維穿矣。吾將禮教修明,人倫復正,是将天補也。

 

現下的修羅,猶是共工之屬,吾深喜爾們弗受其愚惑,立起節操,振起坤维。獨是一般庸愚之輩,不知真理,瞎听盲從,人言公產,彼亦和之,人言公妻,彼亦應之。夫一女人而為眾男子所公,羞恥如何?

縱然羞恥打倒,今日与此人生子,明日為他人生女,生而不養,子女不知有父母,父母不知有子女,直与禽獸不如。天禽獸尚一其性,慈烏反哺,羔羊跪乳,孝性所具,千秋不改。可憐今日世道,楊墨之流毒無窮,赤化之危险萬状,其害不知伊於胡底,幸爾等早經覺悟,跳出樊籠,不受纏擾凌乱,亦是爾等世情看得破,天理見得真,脚跟立得穩,血心死得定。所以才到此極樂逍遥。

 

若把持不定,懇禱無主,萬難返本還家。但是佛家重在立功,須要度人度己,我既出了洪波孽海,要教大家齊出洪波孽海,我已成仙作佛,要望大家成仙作佛,如此存心,要下世間隱顯化度,放廣長舌,普度世人,皆成佛道。莫負  老母辦此龍華三會。普度收圓,是我女媧之所望,於諸姑姊妹也。說畢,向眾仙姑,合掌作禮,眾仙姑咸领禮謝恩。

 

三丰祖師领抱一上到聖母面前九叩参見,聖母問三丰說,此是何人?祖師曰,此乃滇西洱源豫善壇乩生楊抱一也。聖母曰,聞名久矣。今夕到此,難得難得,因諭抱一曰,自由平權之說,甚於洪水猛獸之災,今日更演成公產公妻,殘零不於此三會歸家,真不知沈淪何所底止也。這部蟠桃宴記,是收圓切要之書。遊出之後,速催楊子定一,編輯成書,趕速印行,流通寰宇,俾票人齊登道岸,早赴廣野收圓大會,以慰  母心。

 

切囑至囑抱一謹遵聖訓,聖母摸出五粒金丹,謂抱一曰,此粒賜爾,此四粒寄与定一妙一全一特一。好同順甯從壇諸生,早日成書,不可延緩。坐失机宜。他日此書,即收圓之寶筏,度世之金鍼也。此刻雞將唱曉,三丰領抱一回壇去罷。於是祖師領抱一,告辭了聖母。出了七寶宮,跨上鸞鶴,蹁躚而歸,行到壇中,之已曙矣。祖師曰,  老母有囑,明夕命定一去遊,以使結果收場。吾与岳帝回宮去也。未知明夕結果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36回:【繳令劍諸生邀上赏  还太極靈佑享長春】

    桓侯大帝降壇詞   調寄五福降中天

宴蟠桃頒垂寶記   瑤池母恩無極   海上蓬來十洲三島   廣野諸方異域     古今賢哲

各自表同心   大同可策   須重精神文明   要主張道德   趁今宵新月色  烏錐如電閃

雲中勒   下降香壇   臨風把酒   來弄沙箋翰墨   恭賀諸子   恭喜楊生   建功奇特

振紀扶綱   立千秋法則。。。。。。。。。。。。。。。。。。。。。。。。。。。

 

靈佑帝君降壇詞   調寄洞庭春色

三會龍華   三期普度    何日收圓    喜端陽重際   無生老母    瑤池大宴    招飲群仙

要識蟠桃今日會   是原人後赴廣野筵   這最好奇緣  休錯過   勇著先鞭   今宵定有奇遇

不辜负辛苦連連   到西池瑤圃     通明金闕   承恩領賞    飽醉階前   賜宴簪花千古事

是天上人間紀勝傳   須更慕封侯定遠   身畫凌煙。。。。。。。。。。。。。。。。。。

 

    話說昨宵抱一子去遊瑤池,得會   老母奉命今夕要定一子去遊,結果收塲,完成蟠桃宴記。抱一歸來傳述   母命,大家非常歡喜。早早預備,專等上仙降臨。且說這部蟠桃宴記,是   老母  天皇之特頒,用以促進收圓。抱一定一妙一三子,仰体體聖命,不畏辛苦艱難,歷徧九霄,踏穿三界,將天机秘密,和盤托出,真是上下數千年,縱橫九萬里,可算三界第一奇書。

 

    三會收圓是要全仗此書之力。九霄十極,十洲三島,神聖仙佛,凡會与會蟠桃宴者,莫不欲到豫紹壇中,与全一諸子賀功,又恐有礙壇事。故不到壇中,竟往金闕稱賀去了,當時  玉皇關帝,知道宴記頒畢,諸子定要繳回令劍,特令三界伏魔桓侯大蒂,前往鎮壇。令靈佑帝君,前去領遊。二位帝君,奉了勅命,乘騅跨鶴,先後到壇,与諸子各各賀功。言語溫存,十分高興。大帝由金闕帶下長生酒果,賞賜壇中內外諸子。其餘物品,命豫壇中真宮保存,留作賞給順甯從善各壇善信。吩咐嗶。

 

    謂靈佑帝君曰,仍煩張道友辛苦一遭,先到金闕,後詣瑤池,祖師曰,老道遵命,領起小童定一,就此告辭,還勞大帝壇中鎮攝。祖師捧了太極,定一腰掛寶劍,手執皇令,辞別大帝,步出壇外,各跨一鶴,飄飄灑灑,仍由舊路而行,祖師途中歌曰:

   

三丰子  願力大  自愧吾  少才幹  道不高  位不上  無功果  無威望  憫世人  造魔障

墮孽坑  遭塗炭  欲救他  無方向  假瘋魔  裝賴漢  學狂顛  語幻妄  談妙玄  真無價

誰知我  這度量  隱顯間  將詞唱  勸世人  回頭望  可憐虫  風月尚  嫖賭煙  常逐妄

自由談  侈且蕩  平等言  盡力倡  干天條  他不怕  聖賢文  力毀謗  不畏天  膽偏壯

無廉恥  真混帳  戀愛情  稱跌宕  人倫亡  八德喪  地天翻  乾坤蕩  無生母  悲聲放

 

命關皇  書頒降  宴蟠桃  紀內況  命呂翁  將賢訪  頒天恩  書發下  松鶴山  時闡化

露書名  指方向  責三生  力承擔  命吾仙  暗勷赞  爾定一  心無兩  与三丰  為一樣

兩相依  不相抗  我借你  勸狡詐  你因我  寫惆悵  我因你  将胸盪  你因我  立功行

蟠桃記  同草創  字斟酌  句宣亮  快编辑  莫放曠  廣流傳  塵世上  作慈航  方方泛

渡原人  齊上岸  慈娘喜  關皇望  今夜晚  書遊罷  劍令圈  皆無恙  繳回娘  記莫忘

慎爾儀  好體諒  這篇言  雖未暢  謹記牢  誠無忘  沐天恩  休蹇亢。。。。。。。。

 

    歌畢,說道,師弟,我的歌曲你曾記得明白否?定一答曰,弟子記得,敬謹懍遵。祖師曰,吾邊走邊說,不覺已過了南天門,師弟,你看前面那乘鸞跨鶴騎驢的,乃是八仙,往金闕慶賀

  關皇者。定一问曰,金闕有何喜慶?請師指示。祖師曰,三會收圓,是古今第一法會,而蟠桃宴記是三界第一奇書。今宵遊演之後,此書已完全圓滿。仙侶聞之,必詣金階恭賀,是一定有的。

    定一曰,書名蟠桃宴記,必要記到大宴蟠桃,方算完全無缺。現正在辦理收圓。此回宴會,究竟九十六億原人,已经一齊得赴否?祖師曰,此次宴會,是普度之結果。收圓之先聲,這回收,非僅收現代之圓。自秦漢以來至於现在之忠臣孝子,義夫節婦烈女贞姑,以及克盡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五倫八德之男女,統而收之。封以佛仙品位,三會龍華,更比初二兩會大多了。所以  關皇特別注重,爾与抱一諸子,生於斯世,亦非偶然,要仰體天心代天宣化。替天行使不可偏執己见。違逆天命,定一曰,弟子懍遵師諭。

 

    但猶有问者,蟠桃宴記,是記大宴蟠桃。此時末屆收圓,則後來收圓之事,可能續遊續記否?祖師曰,此事有天主持,非吾所知也。定一不敢再问,看看過了迎仙閣,橐籥橋,将到金闕,祖師曰,前面已是金闕,我師徒下了鶴背,緩步上前,乃由聚陽門而入,定一見門上張燈結彩,大異前時所遊。也不細问,緊隨祖師趨步直入,連進五六層崇台殿閣,直至丹墀,見金闕殿階。

寂然無人,忽熌出一位仙官,說道,三丰祖師來遲了,  天皇在酬恩殿侯久矣。祖師聞言,不勝惶懼,急領起定一,往酬恩殿参見  至尊,到了殿上,諸仙坐列已齊,似年專待祖師定一開筵。祖師領了定一,直至丹墀上参見,  天皇曰,張仙有勞,免禮,定一子亦有勞了,一旁賜坐,祖師曰,今夕鶴行緩慢,以致参拜來遲,望乞恕罪。

 

天皇曰,何罪之有,蟠桃宴記,重勞張仙嘔心鏤血,跋涉塵囂,其功莫大,吾皇猶未加恩,今夕特令光祿司,聊設御宴,稍以酬勞,故請張仙将定一子領來者,職是故耳,定一向金階跪定,俯伏言曰,弟子定—,与師兄抱一、妙一、全一、特一,謹承聖命,遵將慈悲大士所示蟠桃宴記三十六回,遊演周全,謹将  至尊所頒之令斂繳呈其所遊不實不盡之處,還望  至尊寬恩赦宥。  至尊曰善哉!

 

吾皇御極   總率三才   恰逢午會   辦理收圓   天不愛道   地產真才   同扶末運

旋轉坤乾   修羅混世   聖教全捐   綱常掃地   滿目腥羶   慈娘悲憫   罣念皇胎

然燈下界   大道仔肩   宏開普度   又辦收圓   時期迫促   心內熬煎   朕因呈奏

請降書篇   蟠桃宴記   大典特頒   中華大國   無處可傳   順甯從善   善力堅全

 

昔乏乩士   難闡書篇   可喜领袖   李子衢山   連絡豫紹   抱定諸賢   體娘心曲

體朕慈怀   將記遊演   不憚勞烦   定一编輯   責任綦嚴   三丰助筆   往來綺筵

將書遊畢   令劍繳還   吾皇喜幸   獎賜綸音   赏給物品   袍笏履冠   每人一副

褒寵矜憐   諸生黽勉   更望加鞭   定一特賜   天仙狀元   未成書卷   速輯勿延

僅此面諭   欽此欽遵。。。。。。。。。。。。。。。。。。。。。。。。。。。

 

諭畢,又賜詩數章。

賜定一子

履仁冠道是真儒   品學詳明乃丈夫   要把綱常身抱負   須将道德力匡扶

薪傳遠續尼山緒   木鐸追寻泗水圖   淵石莫忘君往事   生生孝友認前吾

賜抱一子

悲憫為怀道在躬   己人立達執乎中   代天宣化心常泰   為聖傳經志更雄

振紀維綱風末俗   扶危濟困矢真衷   乾坤擔子男兒任   手挽東流氣吐虹

賜全一子

渾渾元氣未淪亡   爛漫天真性地光   為著書篇劳跋涉   欲扶衰世整綱常

文章早列上台選   聖道端由多士彰   正己化人維末俗   還原返本入宮牆

賜妙一子

撲實居心不妄求   善壇砥柱作中流   任他末俗趨澆薄   守爾良知好靜修

宣化莫辞家務累   尋真先把世情丟   垂成宴記聲名播   努力加鞭立大猷

賜特一子

特立端由志節超   持身涉世去矜驕   聖賢矩範中庸倚   仙佛精神平等標

大道易聞須靜悟   細行時懍莫輕拋   蟠桃記演君崇德   千古傳名日月昭

賜從善各壇諸生

為演蟠桃記一編   諸生籌備費周旋   磨沙無法迎仙佛   訪士他鄉過嶺川

遠道輸財情自若   真誠向善念非偏   書傳海內殘零悟   功德崇高震大千

 

天皇将詩賜畢,定一百叩謝恩訖,  天皇命仙官領定一,到左邊席上敘座,定一一望,三丰祖師,統化帝君,元陽帝君,咸皆在座。其外仙佛聖賢,均皆面熟,記不清楚,不敢造次動問,席上食品,是蟠桃、仙李、安棗、扶椹、冰棃五品。其外八簋,是人參、狗脊、黃精、茯苓、烏肝、兔髓、象白、駝峯、仙音疊奏。侑酒佐觴,備極快樂。

 

有一位老仙,袒胸露腹,手執蒲扇,席上賀曰,這回  關上皇請准  老母垂慈,頒演蟠桃宴記,真是千古奇緣。我等理當稱賀,手執玉壺,向  至尊、五老、三教聖人席前,進一巡酒。又謂同座各仙曰,我等當各賀一詩,以紀千古一時之勝,諸座咸皆稱善。

 

三丰祖師欲辭  天皇,領定一去遊瑤池,忽然一青鳥騰空飛到金階落下,化一女仙,年可十七八,手執一簡,直向中席  天皇前曰,飛瓊頃奉  母命,持簡前來,臨行之時,  母囑三丰定一師徒,如在金階宴飲,免到瑤池朝見。以省跋涉之勞。洱源顺甯、豫紹婉從、及明鏡各壇,總賜仙衣百襲,蟠桃十枚,另派仙官送往各壇分給矣。飛瓊將  母命述畢,即欲告辭,  天皇令在右邊,陪奉女仙,瓊仙不得已入席安坐。

 

當時眾仙佛,見飛瓊賷簡,必有大好懿音,  天皇命御衛焚起香案,設位行禮,將簡拆開,乃是封佛誥命,待到宴畢,方才發表,爰命三丰祖師,瑤階敬跪。

天皇宣讀誥命。

無生老母誥命曰:

蓬萊三峯  張仙靈佑  曠劫修持  心存普度  飢溺怀深  大道身任  救劫救災  往來雲路

假裝瘋傻  真性自固  闡教垂書  不辭苦痛  洞冥批評  絲絲入扣  編輯蟠桃  乩筵時赴

無量度人  功高德厚  吾母頒恩  佛果高證  極樂無為  錫玆誥命  封張三丰為龍華三會

無量度人瀟灑自如佛。。。。。。。。。。。。。。。。。。。。。。。。。。。。。。

       天運癸酉又五月初六日

   

天皇將誥命宣畢,祖師百叩謝恩,又將  老母所賜太極圈,呈与  天皇,請其轉呈  老母。

天皇即令飛瓊代回呈繳。當時金闕宴會諸仙,聞祖師高證佛果,咸向祖師稱賀,祖師謙謝曰,  

老母聖恩無極,  天皇盛德無边。老道無能,謬膺寵錫,慚感奚如,惟有益自策勵,以報我老母与  天皇及諸聖之恩也。眾仙曰,祖師度人無量,德徧寰區,理當證位西方,安享自在,

今宵我輩适逢其盛,又值蟠桃宴記,告厥成功,結果收圓之日,我等各賀詩一章。

 

鍾離祖師讚曰:

立功奚似立言難   著訓垂書心力殫   念切痌瘝施濟度   怀殷胞与拯飢寒

長垂金臂殘零引   大泛慈航孽海觀   記演蟠桃傳宇內   收圓共赴穩而安

純陽祖師讚曰:

洞冥記後有奇書   接引原人返太初   妙演玄真名教理   道維綱紀異端除

木筆參來情若若   天宮歷徧意如如   西方大路宏開闢   遊子歸家樂且舒

果老祖師讚曰:

瑤池作夜醉長生   金闕今宵賀聖明   果賜蟠桃娘德厚   筵開鳳餌帝恩榮

諸仙宣化雲中去   三子頒書天上行   演就金繩開覺路   收圓快赴莫留停

凝陽李祖讚曰:

假體還真笑我顛   世人未解悟真詮   瑤池已食長生果   上界長存不老仙

三會龍華神出震   萬方虎變聖乘乾   修途努力西歸好   老母殷殷望眼懸

國舅大仙讚曰:

救世詩篇降已多   支離飣餖奈之何   善壇有幸生諸子   塵海何憂擾眾魔

木鐸大宣玄妙策   金聲丕振太平歌   神州快醒癡迷夢   綱紀倫常永不磨

全真韓仙讚曰:

我笑神州眾少年   迷真逐妄亂翻天   自甘墮落淪禽獸   不識逍遥有佛仙

速早回頭尋至道   須知換骨覓真詮   人倫以外無經濟   八德從來孝最先

 

采和藍仙讚曰:

布袋襠中有孰裝   綱常倫紀一包藏   籃中屢貯長生藥   巖下時鋤不老霜

為演天家今古事   也同雲海去來忙   收圓午會期臨矣   宴記蟠桃布下方

何祖元君讚曰:

裙釵時習太乖偏   毒中歐風最可憐   鸚鵡巧言空度日   鴛鴦野性不能天

世情颠倒頻來挽   俗尚澆漓莫可旋   老母蟠桃頒大記   全憑諸子著金篇

 

八仙各讚詩畢,又同賀三丰詩曰:

辛苦編書易葛裘   文壇助筆足千秋   心中塊壘抒將盡   腕底珠璣寫不休

度世度人心自若   為民為國心常憂   西方佛果今高證   九品蓮花最上頭

 

八仙讚畢,  天皇諭曰,今宵之會,实是難逢,諸子之功,已堪不朽,但此記為收圓而演,非此記即是收圓。以後  老母當有恩頒,吾皇亦有言諭,爾定一當与抱一諸子,加意操修,竭力行持,將來再有書卷頒垂,尤望爾生等负責。張仙將蟠桃宴記,速速編輯,批評之責,又勞南屏濟公。總要将收圓赶辦。以仰副我  慈母之慇矚望。凡我諸仙佛聖賢,須要共同奮勉,切莫作自了漢也。收圓在即,默祝大家高證妙果。  天皇諭畢。

 

諸聖佛仙真,大眾齊謝恩,各自回歸本位,三丰祖師,领起定一,下了金階叩別,乃由舊路而回,途中遇著二金剛力士,扛著兩擔食品,云,  天皇命我将御筵八席,送往滇西豫紹婉從各壇之中。令桓侯赏賜各善壇內諸生,以酬頒演蟠桃宴記之勞。祖師曰,有勞仙使,請其缓行,我師徒跨鶴先去也。乃在鶴背吟曰:

救世心原赤     叨恩眼最青      雲程顛倒下     轉瞬到壇庭

吟畢,即到壇中,命全一諸生,豫備筵席,金剛力士,已將御筵送到,大帝遵照辦理,豫紹婉從各壇善生,咸入筵席,同沾聖惠。

 

桓侯大帝讚詩一章:

千古難逢事亦逢   洱源豫紹順甯從   蟠桃果孰人間宴   無極恩榮天上封

行善自然真快樂   立功何等享雍容   收圓且喜看今日   萬道歸宗孔聖崇

  

讚畢,与祖師攜手出壇,乘騅跨鶴而去,正是上下三曹奇秘事,須借人間孝友傳。至於收圓後事,還須望之來者。

(蟠桃宴记終)

 

《蟠桃宴記》拔一

蟠桃宴記一書,繼洞冥寶記後,而為三期普度收圓之書也。書名初頒示於順寧江外,李子全一奉命至洱,适逢豫善壇辦會,大士臨壇,諭飭抱一妙一負遊演之責。定一兼負编辑校正之任,三閱月而全書演出,然東鱗西爪,亥豕魯魚,多所訛誤。定一奉命,不敢懈逸,乃於五月敬焚香案,叩請   三丰祖師助筆錄筵。焚膏繼晷,昕夕從事,編輯校閱,紙窮筆禿。

 

閱半年而脫稿,又復奉請  濟顛禅師批評,復經月餘而竣事。定一因是到順寧兩江,与善壇諸君子商議流通辦法,李君全一,又再為校讎謄真。細心推勘,久而不倦,而陳元一,李昌一,魯主一,林蔭—,趙勵善,所有善壇善社諸君,皆能仰體   上帝垂書救世之意,普度收圓之心,踴躍輸捐,維持印刷,以廣流通。吁、誠難能也,定一學淺才疎,力輕負重。奉  靈佑  濟顛二祖之玉成多矣,感何可言,所願我同胞志士,以此書一志修身齊家治國,胥世界大同,共樂蓮花佛邦,其在此歟。今蒙  祖師命跋其後,爰志其颠末如是云爾。謹跋。

 

甲戌年荷花生日洱源定一子識於蒲門從善四壇

 

《蟠桃宴記》拔二

 

人之生也,溯其初,皆由  無極而來,來來去去,遂至墮輪迴,沈孽海,惟知來而不知去者,尚有九十二億。今三龍又至,而蒼蒼之庶,芸芸之生,迷不知返,倘終听其不返,而不救之度之收圓之,非天生斯民之本心也。非   無極聖母之慈意也。故  聖母  天皇為普度收圓大計,婆心苦口,大喚高呼,激醒世界原人,各尋來路,各返故鄉,此蟠桃宴記,所以頒降自  瑤池也。

    是記之頒示順寧有日矣,初指示於八景山,繼提議於松鶴山,終實行於有珠山。諭謂是記,非上等乩士不能頒演,而上等乩士,非向洱源延聘不可,乃奉   呂帝聖命,謬承各壇首領公推,命全一一行,時癸酉年春二月初三。   文帝聖誕,經眾議決。

 

    全一遂束裝首途,經十日,抵洱源,訪士於東鄉石屏庵,适逢會期,爰整冠登壇參聖。拜謁會友,問侯之時,楊子抱一,楊子定一,張子妙一,楊子特一,俱在會中,喜出望外。乃敬致聘请頒演之忱,叨蒙赞許,眾口一詞。緣全一将至之先。圓通大士隱示其机,靈佑帝君圈束其任,策諸子建功立德。諸子奉諭下台,正在疑議,而全一適至。

 

    問答之餘,咸恍然  两聖之諭,慨允偕來,擇期潔壇請聖。蒙恩頒準,自乩沙而遊冥,而筆籙,而編輯,而批評。已閱週年,又謄真校讎正誤,復經數月,全記始成。始成敬呈上聖鑒定賜敘,付印流傳。則是記之成功,固上聖之靈,亦順寧善壇善社各乾坤,向善熱临,輸捐踴躍之力也。全一迴憶奉命從事是記,自維識淺學疎,惶恐滋甚,乃蒙   天皇不加罪譴,尤复殊恩獎勵,逾格超玄,返省己身,曷勝惶愧,今幸記成,稍慰

 

聖母   天皇聖佛仙真之恩意。尚望我順昌两屬善信,勿负前言,解囊乐助,廣印普傳,至千百萬部,徧及全球,統三教原人,皆一心一德,齊登大同世界,共返無極先天,是則私心所禱祝也。頃奉   岳帝命跋,爰引始末,敬為跋云。

                                           民國甲戌年秋七月順寧全一子敬跋

                                                          於從善四壇之澹香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