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6-17) 点击次数(878
《鶴林福音》卷一

《鶴林福音》卷一

 

                                    純陽撰詩:

☆◇仙訪人賢人訪仙   編經妙奧妙經編   有緣千里千緣有   堅心試立試心堅◇☆

 

【目錄】

 

種福良因〔1〕度世金章〔2〕復治歌〔3〕劫從何來〔4〕戒殺足以消劫〔5〕倫箴〔6〕一善配天真〔7〕仁及萬物〔8〕正信真修〔9〕道不可須臾離〔10〕健身訣〔11〕了空正覺〔12明善復初〔13〕浮世繪〔14〕勵修十章〔15〕道法自然〔16〕形而上學〔17〕靜坐養生〔18〕守持正常〔19〕靜乃德基〔20〕別善惡吟〔21〕長生法語〔22〕說緣〔23〕浣溪詞〔24〕人之為人為人之道〔25〕煉神化虛〔26〕詠梅十二首〔27〕勤修要旨〔28〕定靜安身〔29〕習靜調息〔30〕修道胥靜坐〔31〕性定情逸〔32〕運氣存神〔33〕攝心歸一〔34〕化緣疏〔35〕病病不病〔36〕住心養氣〔37〕小還丹法〔38〕詩頌獻蓮〔39〕膽之為用〔40〕存厚養薄〔41〕玄關直指〔42〕善之寶貴〔43〕指玄篇〔44〕聖道妙論〔45〕法無二法〔46〕道里玄真〔47〕至道歌〔48〕三元解說〔49〕修道防魔〔50〕奇效仙方〔51〕憫世吟〔52〕調養元神〔53〕真修妙理〔54〕醒世章〔55〕佛在人心〔56〕修道津樑〔57〕玄功擷奧〔58〕題蘭〔59〕捨妄求真〔60〕經与咒釋〔61〕燮理陰陽〔62〕如是歌〔63〕凝神守一〔64〕自返而出〔65〕培養性靈〔66〕一以貫之〔67〕道頌〔68〕無為郅治〔69〕醫世狂曲〔70〕同證覺岸〔71〕黃庭秘篆〔72〕煉道修德〔73〕醒魂鐘〔74〕。

〔序〕

《鶴林福音》此聖典,我在上世紀九十代初,很偶然的機會在深水埗街边一舊書攤發現,此書殘舊不堪,但內頁總算完整無缺,一看內文,全都是仙、佛、神、聖、之典籍精華,我前所未聞有如此之妙理,便知非凡之典籍,即以三十元買下。後來曾多次折返該書攤,又購到一部很舊很舊的《呂祖全書》。這全書與「福音」兩本書成了我終生的讀物、玩味、与奉行的圭鑒。影响了我這一生及未來世。

 

看過此書後,你會真真實實地相信宇宙有定律、天地有仙、佛、聖、神,維繫宇宙間的綱纪法則。你會言謹慎行,不敢離捨大道,更不敢輕犯因果。老子道德經有云:「魚不可脫於淵。」人一離開道,就被氣數所困,反而失去了目標,就好像汽車脫離了軌道,必然發生車禍;魚一離開水面,必然死去。故時刻遵道而行之。

 

 如呂祖師有云:「人如復其良知,安而行於道者,乃一生乖舛之事,無顛沛之險」。呂祖師在此福音中【劫從何來】又云:「夫神仙救劫之法,先從其心地轉移,則惡者化善,而善者更善,善於天下,而劫從何而來?草木虫魚,猶衛其生,仁於萬物,則飛机炸彈大砲以及傷人之具,將何逞其能焉!况且善氣盈盈,天顏頓霽。此劫是起於無形,而化於無形也。無如世人孽重,應劫者多,而造劫者亦不得不多也。仙佛雖苦口婆心,聖人雖諄諄垂教,不謂行之者少;而謗之者多,更有雖死而不悟,雖在劫而不悔。鳴呼!痛哉!吾沒之奈何也矣。」

 

    濟公聖佛曾言:「三界之中無非牢獄,暫時歡樂,終歸無常。眾生燕雀處堂,罕想出離。若能痛念生死事大,看破一切世情,若順若逆,總皆虛幻不實,過眼便是空花,自然心境平靜,專找己過,不責人非,步趨先聖先賢,不隨時流汨沒,智慧日開,而生死漸可脫矣。」

 

又云,佛之與人本属一體,其分別在迷與悟之差,迷者佛亦眾生,悟則眾生亦佛。自性人人具足,可惜者不能空著一切,任由各式各樣之事事物物,滿注心中,試問一個小小的心房,堆積如此多的事物影像,焉得不煩惱重重。所以此心從空一切入手,空者,不是沒有之意,空者,一切皆假象,不要看得太緊要,亦可解為空空洞洞,可有可無,來時承之,去時不追,自然心中清淨,一無所住。

 

如能明心,例如有句話「業由自取,煩惱心生」。假使你能夠對人及一切事物不入偏計,不會有分別心,無有好惡,其心必淨!無人、我,其心必平!如此心淨,何來煩惱?阿賴耶識無此記錄,又何來有貪瞋痴三毒之礙?

凡夫到底是人,最難平伏者就是一個慾字,所謂物慾、食慾、色慾。都不外乎由心而生,能夠淨心,想、不分別,便可制伏。譬如色慾,如無分別心,這是男、這是女,一視而觀,自然萬念不興,慾從何來?食慾更易制伏,萬物不起分別心,持著無所謂之心理,無分別好惡,自然不會揀食擇食,但求一飽已足,如此去修,誠為得道之捷徑也。

 

此《鶴林福音》是一九七一年版,此書背頁印註「鶴鼎居士」恭輯,並由一齋館贈閱,没加序言。在此萬分多謝鹤鼎居士,一番心血与努力,搜集輯錄、較對捐印,才得以面世流通。此福音一書在2010年已編上網址供人覽閱,七一年至今,相隔四十三年才得以再度世間流傳,此乃緣數使然。能繼往聖絕學,吾甚感榮幸,此書乃諸天仙佛聖賢菩薩的心血精華,篇篇精辟要妙。希有緣閱讀到此書,勿以普通之書而視之為要。

觀音大士之【法無二法】篇,濟世聖佛以偈讚曰:「大士說法,眾子参之,法語詞中,盡含釋義,能参悟者,佛在當前。」此中篇篇寶文,皆為可登彼岸之慈航寶筏,此書再度面世,願此寶筏人人得以受惠,以此為序。

 禮聖賢修士   
  二零一四年、歲次 甲午 仲春


 【種福良因】〔1〕   呂祖仙師著

 

救正人心氣氣融    各宏夙願感蒼穹    善培福果須探本    涵養性天悟大公

體用兼賅充內外    瀛寰展化貫西東    崎嶇歷盡康莊現    都在竿頭進步中

英才薈萃集各區    化度丹忱未道腴    龍虎風雲交際會    陰陽剝復悟玄圖

德星燦爛輝寰宇    動霧瀰漫遍海隅    力闢榛蕪本淨土    相期穩步躋亨衢

昔人祝福君子,每以三多九如為頌,洪範之篇,台釆(音便)之詠,載於詩書者,至稱美備。蓋不僅以祝頌立言,實有勉善之意寓乎其中;或者曰:福壽可以人力致之乎?是無不可!要在致之得其道耳。其道何在?在乎自為。稽諸往籍,歷著明徵!既曰福自天申。又曰自求多福。既曰美意延年。又曰仁者壽。試吾斯意,則福與壽之未嘗不可以人力致也。言天申者,證因果報施之不爽,施者雖不望報,而天之必報之以福壽。

然自求者,勉人以自勵覺悟,自發志願,自力善行,樹模範以迓天庥也。福果如斯,必有大年!洪範五福,先言壽者,以美意之蘊蓄者。表現於善行,皆由仁以致之。仁者之意,無非惻 忍之念。仁者之言,是資溥利眾生。仁者之行,可以及遐邇。故作善降祥,積善餘慶。又曰一家仁,一國興仁。於是可知作善為一地一事之功行,積善為由近而遠,由暫而久之偉績也。其觀感之切,又有不期然而然者在焉。

往者如是,來者可知,在昔方域所限,地勢所拘,雖欲為善,苦無机遇;今者曠典躬逢,良非偶然。所以證夙慧之因緣,作整個之功行,綿一身之福壽,培全家之善因。大道弗尚矜奇炫異,似此偉大之功行豈無偉大之感應?是又毋待於詳言矣。會心不遠,當有其人,有志之士,盍興乎來!

【度世金章】〔2呂祖師著

 

老仙時自笑清狂    披髮翩然下大荒    未悉幾時償我願   世人度盡復何忙   劇憐凡世盡沉迷

復向根源返本歸    不少劫灰餘燼在    紅塵堆里未知危   凡夫還欲戀紅塵   紅塵今已亂紛紛

誰能拔足煙霞外    懺悔從前作孽身    邪說橫流亂世中   玄微大道幾人逢   心腸縱有成仙想

未得真宗也是空    吾今說与眾人知    大道尋常不是奇   若向心頭先下手   了明性命是真基

論道談玄豈有差    並非爐火煉硃砂    世人悟得初生地   返本還原入帝家   從來名教重倫常

出世入世兩無傷    若舍根基求大道    不知何處是仙鄉  絮絮千言復萬言   勸人心地返先天

 

悠悠樂境君何昧    無朿無拘大自然    榮華富貴是何來   屢世修行一大才   誠恐自迷真本性

輪迴又落到塵埃    富貴人家善不難    修行容易達玄關   祗因世網常留戀   悟卻英雄是此艱

若教貧士學神仙    更易成功上碧天    世味早經嘗透後   孽花一謝福綿綿   聰明祗是繫前生

學道當然悟性增    不過慧眼疑慮大    將成又恐有移更   下愚根器莫多悲   總有机緣悟道微

一旦豁然明造化    此身沖舉又高飛    愚賢貧富盡含靈   天地生人心最平   一念若然能猛醒

無邊真性永圓明   吾道無他祗一心    人能持正即來臨   玄門別有机緣在   可笑凡流那識音

忽遇東南不老仙    飛鸞降示在君前    有緣千里登高岸   此地風光即佛天。。。。。。。。

 

【復治歌】〔3呂祖師著

 

花魂如夢惜芬芳     淡綠微黃日影光     開遍杜鵑山寂寞     伊人惆悵在何方

自憐消瘦減腰圍     對鏡慵梳懶及笄     梅影冷飄寒月外     鐘聲悽与夜猿啼

素心不寄蕭郎字     舊夢還求季子題     秋艷玉樓人不識     夕陽鴉背帶光歸

 

嘻嘻,吾不知所以云然也。問:何位仙佛到:答:話說問非所答。豈有他哉,亦各言其志也!汝好參禪悟道;吾好禮斗朝真,乃我亦好吟風弄月。各行其素,不亦佳乎!如今吟風弄月者,笑誦經為不通;禮斗笑參禪者為偷懶;是亦百步笑五十步,笑中不止,豈不大可笑哉。於笑笑之餘,吾遂狂笑而歌曰:

 

使人心復古兮,四方沾足以豐年。使聖人之治世兮,民豐物阜福綿綿。逍遙乎吟風踏月,飄飄羽袖而登仙;方壺尋極樂,洞口擘霞煙。跨長虹兮臨萬物,登雲端兮欲摩天。視下界之濛濛兮,混混綿綿。毋煩我心之惻兮,毋令我涕淚漣漣。朝弄劍光於北海,暮遊川澤於南贍。式遨式遊兮,占五行秀氣之先。   

 

夫何數之有限兮,竟昇平而驟遷。亦人心之乖歪兮,每開罪於皇天。非人禍之潦旱;作兵燹(音癬)則凶年。赤眚(音省、過失)起乎東北;殘紅掛於西邊。既勞於征伐,何有暇於耕田;種植失於地利,失收恣怨乎天。農事生之者寡(乩至此,壇前油璃燈花爆聲隆然。)都市食之者千。荒淫縱慾,妒能害賢;量將來之報應,仍迷德於目前。四維失其大統,五常倒而復顛。人与禽而無別;人与獸而相連。嘆捨本兮逐末,悲禍患於從前。

 

於是降鸞兮度世,憑木筆与沙箋。嘆世道之澆漓兮,目道為空言。余悲心兮不盡,猶復救末劫而免災愆,奈世之不悟兮,往往尤染以為甜。及大難之臨頭兮,遂無可免而自纏。嗟乎!憶昔日兵燹(音癬、戰災)之所驚,焦土十里尚骸然!肝腦塗地兮,熱血還鮮;是劫氣之臨兮,警人悔悟而莫延!人幸逃乎此難兮,遂忘本於從前。作惡尚不悛兮,視為善為心偏。皇天雖予以自兮,奈人之不德。死灰而復燃兮,欲消滅不肖与腥膻。

 

乃造劫者乘時而起矣,而應劫者遂相繼以前。惟善人兮救劫,乃搶地而呼天;於是乎神其悲憫,殊不安然!欲吟笑於瑯玕之上,墨和淚以俱研。奔定雲端兮,跪奏  玉皇以乞憐!或作紫霞之醮會,或合靈以禱天。誤我清閒歲月,為爾煩惱牽連。嗟乎哉!何門人還悟?尚一夢其悠然。爆燈花物示警!求勿怠而勿偏。盡心盡力向宣揚兮,狂歌當哭!願知者勿以我為多言。

 

可憐遍地是哀鴻    惘悵烽煙西復東  但願生靈勤力善   消災解難樂融融   惆悵斯人總未知

幾時度世枉心思    硝煙彈雨迷江色   歎息群生極可憐    同焚玉石苦熬煎   起因不外貪与慾

遂令群迷盡溺焉   劍最寒光射斗牛    乘風和月海天遊   獨向香爐峰外立    逍遙世外幾春秋

薄霧濃雲罩碧波   春風吹遍白雲窩    逆知世上逍遙有   踏月吟詩上大羅   絲絲楊柳晚籠煙

幾點魚燈夜未眠   一曲清歌天海闊    挑源此地即神仙。。。。。。。。。。。。。。。。

 

【劫從何來】〔4呂祖師  降著

 

一年又過一年春      片片飛花意嶙峋      劫難何時能免卻      氣數如今在隔鄰

頻頻鶴駕降壇台      祗為紅塵劇可哀      強對眾生垂淚語      因何大道作為呆

 

自原始以迄於今,數千年來耳。國之治也,堯舜文武。國之亂也,春秋殘唐。歷無始劫來,中國之劫難,真最深最慘最大最久!其有如今日乎!今之生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而偏適逢其時。知悔者固多,而未知悔者亦屬不少也。考其浩難之源,尋其適逢之理,是誰實為之?孰令致之!責之於天,天固好生為德。責之於地,地固以厚生為道也。責之於人,人感兩大以生,人亦豈有自戕之理。

 

神以救劫為任。神亦豈有造劫者乎。然則此劫之來也,非天、地、人神、而可知矣。然則劫復從何而來哉?曰:無他,自人事而來也。夫人以何為事乎?人之初生,先天是渾然一善。五常八德,飽置胸中。此胎元先天之事,亦為後天造作之橫也。不知乎後天而後,近狹邪僻,六塵緣六根以相攻,十善因而減退,見乎利也而忘義,見乎害也而捨仁。顧己之私,忘大局之。更離天極遠,而仇孝廢孔出焉。因歷劫之欺、爭、殺、奪、貪、嗔、癡、怨。互相輪迴,積成巨孽,輪迴不息,而劫數遂成。

 

夫無論萬事萬物,一二五之劫不能逃。譬如堅若金石,亦當有毀坏之一朝。此劫固萬二千五百年之劫也。試問萬二千五百年來,眾生之積孽為何如哉?孽積既多,而劫愈大,此不易之理也。是以三期末劫,乃發現於今時,然則人亦何以適逢其會哉?可分二種人而論焉:一種則孽障深重,固為造劫之人也。一種為福氣深者,亦乘其福氣而降生,利用良機,以為造善積福之會。

 

如舞台上之有忠有奸。神仙本清靜無為之教,紅塵渺渺,於我何干!或曰:神仙當降於承平之世,胡為乎撩亂之秋而尚能頻留鶴駕耶?不知非春秋之世,不足以顯    孔子之能。所謂亂世思君子,家貧思賢妻。唐虞之世,救無可救也,又焉用神仙?惟是以始皇求之而不遇,初平雖牧羝(音低公羊)而成。方今善惡大分,主宰者雖有天公。分別者惟憑神力!善歸善路,毋庸玉石俱焚,惡入惡途,豈有分毫苟且。

 

夫神仙救劫之法,非指飛机,托炸彈頂大砲以救人民之謂也。懲奸勸善,先從其心地轉移,則惡者化善,而善者更善,善於天下,而劫從何而來。草木虫魚,猶衛其生,仁於萬物,則飛机炸彈大砲以及傷人之具,將何逞其能焉!況且善氣盈盈,天顏頓霽。此劫是起於無形,而化於無形也。無如世人孽重,應劫者多,而造劫者亦不得不多也。仙佛雖苦口婆心,聖人雖諄諄垂教,不謂行之者少;而謗之者多,更有雖死而不悟,雖在劫而不悔。嗚呼!痛哉!吾沒之奈何也矣。

 

目今之劫也,雖死而尚亦有魂。將來罡風之劫,死也連鬼也無。所以教人返本還原修心攝性者,久禦將來者也。其劫是有多種,而劫亦無窮。曰:文化劫、刀兵劫、飢饉劫、瘟疫劫、五雷劫、罡風劫。目今五雷劫也。金、木、水、火、土,皆足以傷民殘物者,豈獨天地之電而為雷哉。是以欲避劫者,非真實行善而不可。非財勢之足恃,非靈机應變之可能,除自心行善,感動真仙而援救者不可也。

 

凡事實求是,宇宙一心,無論事之大小,都從個人做起。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修身必先誠意,個人還有個心,個心還有個意。治本之法,非從根本做起不能。天降災祥,警人悔悟。擴而全國。以及平天下。皆循正道理而做。庶幾可挽天心,轉移世運。天地本好生之德,安有殘民以逞其欲。乃殺人填命,欠債還錢。今下民之造劫應劫者實不得已也。

 

飛鸞傳道,乃挽此危機。安得人盡發心,同登極樂。是則本內相既可安居玉清宮,也不必奔走南北。更不必靜侯鸞手以傳道,復不必忍氣吞聲勉強遷就弟子而導之於正也。無如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吾見乎世之人也,或為利而昧良,或為名而喪本。屬名屬利,遂形成造劫之人;為利為名遂造就應劫之輩。於不得已中,將上古無為之道,流佈當時。使其抱一還原,歸真返樸。不知世人根薄,反誤為淺易之談,遂目作迂腐之語。及大難臨頭,始悟過去不是。嗚呼晚矣!雖予洗脫,莫鐵證尚在啊!負則當償,斷難漏網也。

 

然而勒馬臨崖,皇天豈不予以自新之路。聖賢有過,過而能故,善莫大焉。過則知改,此種人尚未墮深坑也。不知五濁苦海中,其有幼無良師,壯無善行。稍有知覺,焉入邪途。以為人無慾念,則國家無振奮精神;人無希望,則前途自窒。至於本道之精神,其深奧玄妙,不能盡究。

 

雖不謗之,而亦未嘗置信也。則曰:入道非不佳,但必田園廣置,金玉滿堂,年紀在五六十上,方為進道未遲也。不知日月其除,歲不我與,百年光景,人壽幾何?及至無常,悔之已晚。況且上前積孽,猶且未清,加以血氣方剛之青年,從黑暗社會上淨扎,焉有不更增孽障者哉?縱如孔子所云: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是則未見臨老學裁縫,其不自誤本來,恐亦貽笑大雅。

人身難得今已得,大道難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是以不知則已,知則必行。行之不已,必即行即復堅行也為是。蓋歷劫者皆由於知而弗行。然而挽救之方,豈無妙法。是故婆心苦口,縷縷而述之也。

 

騰雲駕霧上瀛洲     一路逍遙自在遊   欲學神仙無別法    好憑正念去勤修  神仙原本亦凡人

塵濁清虛兩樣分    心猿攝住求真諦    不外勤培一善根    既悲復喜喜還悲  若即須臾又若離

大道化人人不度    九天和淚雨中飛    嘔盡心腸度世人    世人總未識其真  喜得今生環境好

為何心戀在紅塵    大道無涯細忍真    凡人各自且留神    机會當前自錯過   從今休怨失前身

 

方今雖號承平,已往幾經劫破,而人未知龜鑑矣。殺機暗伏溫柔里,且聽屠門午夜聲!吾恐大禍不遠,尚須注意及之也。世人繫戀榮華,不知自拔,任是英雄百代,不過一瞬韶光!孰能午夢方酣(音含),驟然警覺?回頭是岸,速猛醒於劫數之前也!世人每以苦為甜,以夢為樂。遂令沉迷不返,痛定思痛,其誰從苦海覓慈航也哉

 

堪笑燈蛾撲炎頻       無端取火自焚身    不知苦樂憑誰造      只是心田只在人

 

道運際今,已當九數,事机盡而返元陽,重振玄宗,丕承法旨,緣且至矣。有不得不闡教度人,以冀眾靈皈悟早覺真元者!天否泰循環,理無二也。無極太極,道之玄也。自昔海山仙館以至三醉岳陽。仙蹤隱顯,已非一次矣。其未必度一人,顯一跡,而謂盡我心也。純陽宏願,堅誓於前。其不度盡眾生,不敢妄冀正覺。嗟乎!唐以後,世之治亂,幾經滄桑矣。而    純陽子隱顯變化,度世自問亦不知凡幾。無奈世之人,悟者少,而迷者多,因是奔走迄無寧日。芒鞋踏破,幾遇知音!嘗有岳陽題壁詩曰:

 

黃鶴樓頭吹笛時      白蘋紅蓼滿江湄   我欲度人人不識      只有春風明月知

 

諸子皆有緣人也 。今日相逢,毋令老夫題壁而去。只知: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飛鸞降像,隨處開壇,接應群靈,無分彼此,又豈有壇名之分別,而即有異心異志也哉!設壇闡教,只是惟真惟一,看來似淺,卻實甚深;若說深奧,又為顯淺。無奈世之人也,物欲拘蔽,日失其真。不曰太深,又云太淺。望門不及,遂無所皈。奉勸世人但能正念自持,我道豈拒人千里哉!知音誰遇,其惟伯牙之与子期乎?

 

道以心為本,心以理為根。窒欲明理以心配天,則道見矣。道本有常,而人事無常。但無常之中,皆逃不出有常;若始則心領神會於玄元之道,及以後人事無常,道至棄厥初志,廢前功,實深惜也。然真靈未泯,翻然覺悟而復投誠,則吾道又豈遠人哉。道本有常,必須慎厥始終;辦道修行,全在明心見性。苟能一以貫之,成就無限量也。終南得道,蓋余學道之階者。刻苦潛修,遂成正覺。詩數章皆簡明勸人求道者也。

 

但入道易,守道難。入道不自修,即背道也;雖然入道,而与未入道前,皆無所異。所異者,得光明之理,循而得矣,進吾教者,修身為務,明理是求。世俗一切凡儀,皆無所謂也。然吾道以一為歸。一者不二也。二者二三其德也。朝夕異趣,是曰烏可語道哉?神明正直,不欺於心,即無愧於神。天地佑之!鬼神護之!從無量劫來皆無量化之。但人能堅忍修持,又何患劫災之所恐懼?是福不求而自至,道不求而自得。爾等皆深根厚道之人,毋自忽略。勇猛精進,是所厚望焉!

道教昌明挽世塵        正心誠意与修身     傍門異說休迷戀        善惡途中細認明

                                                                                            

【戒殺足以消劫】〔5關聖天皇  降著 

                                                         

漢室群奸一掃空     如今千載有孤忠     義氣秉在叨帝列     千古江山在眼中

大漢如今安在哉     英雄百世尚能來     有緣今夜相逢處     想是前生理所該

 

飛鸞演教,降經諭人,豈淺鮮哉!無奈言者諄諄,而聽者藐藐。痛心疾首,莫可言宣。爾等設壇於是,無非欲挽人心,倘能度盡有緣,善者自招福祿。惟氣數劫數未已,誠恐玉石俱焚,諸生宜留意之!吾日三省吾身,勿自暴自棄。慈悲為主,積善為怀,將來萬惡關頭,或可有驚無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必在平日修德之身,非急時抱佛腳也。

 

今吾降臨此地,有信其真者,有疑其偽者;信者必信其神,信者必信其理。疑者疑其非神,疑者或疑其為鬼也?疑者之心,以為堂堂聖帝,不請而自來耶。殊不知感而遂通,神明不遠。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鬼神之道,歷聖哲所傳。補刑政之不足,啟教化之不周。

 

倘其理之精明,言之有當,即使是人,亦當景仰。又何必斤斤於不可思議之玄理哉?爾等欲明我之所在耶,佛在人眼前。佛即人心中也。信者何必惑!疑者又何必慮乎?中國數千年來,其所以僅存一脈,非科學所能解釋者。玄之又玄而已矣。

 

雖然,子不語:怪、力、亂、神。然敬鬼神而遠之,又豈非儒者之迷信乎。吾少讀春秋,明大義。或欲詳為開導,指示未來。而竟有所狐疑,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覆也。雖今科學昌明,即道義又幾人談及?不知    老子曰:善戰者必服上刑。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互為反覆,世界無寧。痛惜群生,何日早登彼岸?是以不辭跋踄降沙箋矣。

 

茫茫浩難咎誰歸     世態如今已入危     大底凡人心不古     因而撼動發天威

試問各人心內想    有無背道內心虧     名教中人猶未免     奸雄惡霸不堪題

但以殺人為取樂     貪謀陰險是行為     八德五常嗤妄語     國家先陷在四維

捨己耘人常務外     邪盜奸淫數樣齊     愛逸惡勞成特性     荒園廢圃全安栖

飢饉凶災因此降     凡夫依舊尚沉迷     口腹貪圖輕殺孽     每逢宴客定宰雞

 

試問眾生籠內苦     炸彈臨城一樣兮     明知善惡終當報     為何作惡染污泥

大漢雲長原嗜殺     因何天上職巍巍     勸善懲奸從古語     安良除暴免災危

殺一惡人保千萬     青龍赤兔不停蹄     義膽忠肝扶社稷     千年萬代也光輝

婦人之仁何足論     勉人修善故為題     環球劫氣猶難了     須知氣數有盈虧

萬二五千年所積     重開混沌呂前批     勸人為善常談語     最難心口兩相唯

幸以靈鸞來寄跡     寶台壇界發光輝     欲得平安神力護     禍福無門慎自為

 

﹝關聖帝君是現任第十八代玉皇大帝位、尊號曰:玄靈高上帝﹞

 

【倫箴】〔6〕曾參夫子 降著

 

嚙指痛母心    負柴山外吟    一舉烏羊屋     能不動孺心    劬勞為我母   俯仰慰親心  

情衣相飲泣    繼晷教賢吟     銘銘心心切     昕夕憶親深   天性魯魯魯    夫子一門生   

四配我佔一    孝則定倫箴     今日餘閒暇   幸壇諸子吟    見爾玄門子     立善步舟心   

濟人先濟急    貪財罪孽深    讀書尋至理    趨步禮儀行    源玄元復原     歲歲第一週   

身怀萬萬富   逆子報深仇     貧啖菜根香    鶴算免心憂    哀哀黃花節     蠻人嘆白頭

復古儒道侶    五常八德修     莫種遮障樹    心存苦海秋    普天昇平日    儒道振江流

 

樓台抵柱幾曾天     崇山淵水享華筵   古道應有朝朝聚     曇雲現柳者瓊天

                                                                                    

【一善配天真】〔7〕大成至聖孔子  降著

 

春秋褒貶筆無偏     中庸在道配乎天     萬世師資人景仰     尼山行略說從前

聲名文物法唐虞     道德中庸不是虛     奈何末世無知識     古訓淪亡獸不如

大成至聖昊天恩     麟吐玉書我生辰     闡教杏壇儒學始     三千弟子四名聞

法立綱常昭宇宙     書行萬世永流芳     四庫寶珍文顯達     五刪經書教文盲

可恨春秋未脫稿     麒麟一現到天曹     爾等為人應復古     無古何曾有日今

古人自有明明眼     眼見世人顛倒顛     故有著書立論說     立說因由在救愚

 

愚人自有儒可教     囂薄無書可受修     初生自可明真性     長大變成色色投

故此奸淫盜風起     干戈凌亂倒行讎     今日煙雲遍山嶽     新裝文法惹心憂

不端不整全欠解     指導新人效西歐     西歐不同中國腦     先知先覺有來由

中國豈無卓卓者     虛心禮節盡能收     神道將与儒學起     宜人景物復春秋

春秋秉直丈夫志     志向心頭善道修     著爾四維八德去     五常忍讓切身為

任苦任勞終任福     善人善己善中棲     作惡絲毛天法現     報應不離三代齊

 

試看嫣笑瘋狂蝶     忽然變作螞坭兮     有暇時常看經卷     無事刻刻道中宣

量狹小之當大對     勿留賤跡被人喧     自古聖賢為量廣     奸婪險愎狹乖傳

語簡言深分別囑     毋負叮嚀至語言     永遠心頭刻刻勵     熊羆自葉福攸歸

道中深曉道中奧     同群大眾樂園棲     達已達人達忠孝     統籌統算統仁心

顯顯神靈光正大     修行及早仰星茜     達到公平盛世日     謙謙忍讓事能為

通瞰世情新舊福     真持苦志望秋帷     蓁無棘樹傍野道     真經真籍步禪宗

 

【呂祖師詩題

為崇教主重千秋     撥雪排雲降寶樓     酌酒稱觴來敬祝     儒門太道與天儔

 

【復聖顏子題】

樂道何關富与貧     總求一善現天真      簞食壺漿仍不倦      笑煞腸肥腦滿人

廉隅砥礪重圭章     半點塵污不可傷     奉勸世人廉潔己      貪泉洗淨住廉鄉

 

【東華帝君題】

學道勤參一顆心     玄元無極細求尋    填離採坎降龍虎     熟讀黃庭妙法音

 

【太古羲王題】

太極已開成混沌     兩儀立判辨陰陽    八卦組成包萬象     離虛坎滿辨青黃

 

【宿命天尊題】

一法通時萬法通     宇宙乾坤在數中    升沉日月循環理      持修豁達沛虛空

 

【凝陽祖師題】

奉勸痴心男女等     勿貪財色誤終身    籠雞有食湯鍋近     野鶴無糧任展伸

 

【張果老大仙題】

跨鶴乘鸞遍大千     千萬人中結善緣    緣因絮果皆前定     定持智慧悟飛仙

 

【觀世音菩薩題】

一日清閒一日仙     六神和合自安然     丹田有寶須尋道     對鏡無心莫問禪

紫竹林中悟道深     弘施誓海度原人     百煉千磨成舍利     楊枝輕拂濟群生

 

仁及萬物】〔8〕呂祖師  降著

 

吃嫌其少,臨到還債嫌其多,何不將殺牲之資,作存生之舉?則其禍福利害,因果昭彰,可自明而不贅矣。無故殺生禽有罪,有故則不罪焉。如明聖經所說:不食牛犬等肉,及後一句,忽又說宰牛馬,豈非矛盾耶?不知馬字之下有句:結義匡扶漢室。觀此可以明矣。

 

夫子釣而不網,射不弋(音亦)宿。非亦不戒殺之中而戒殺也。所以我道雖寬而實緊。不吃齋,不戒殺,而其心則吃齋戒殺之心也。仁及萬物,乃是大同。草木尚且愛及,未必食齋而盡仁慈也。亦唯心而已矣。我道雖緊而實寬,無戒律規弟子。其所以原因,因為以假人者霸。每見犯規羽士,觸目皆然。明知故犯,罪加一等。出法律者固欲其免罪也,而反令罪加一等 ,於心何安。以德行仁者王。使其入我門牆,初無戒律之嚴,漸漸聽法聞經,發生覺今是而昨非;我雖不戒之而彼自慄矣。

 

實在至寶經之一部,亦即傳教義之精華。無論淺深,皆可學而行之。淺者由淺而可達深;深者研求,亦可至於無極太極也 。人各勉之!以吾言為河漢焉!爾等既進吾道矣。當嚴守戒律,在諸訓未說之前,先演戒法。切宜遵守,萬勿破戒。天厭雁,地厭狗,水厭烏魚。三物不可食。每逢自己出生之日,一定持齋吃素。道行九美,信念堅固。暫說如是法規,各宜恪遵。

 

夜半無雲黯淡天     燈光未剔意悠然     老翁睡起朦朧眼     悟透陰陽太極圈

青蛇袖里乾坤妙     一點丹砂濟萬方     十大願行弘本志     慈悲一念憫滄桑

禍福無門本自求     智人明哲把身修     適值漫天烽火劫     誰能逃過此關頭

壇開九美闡松風     一善為歸至道宗     茫茫宇宙乾坤小     丹砂苦煉虎和龍

萬里松濤送馬蹄     江城一雨晚煙低     珠海玉樓重降筆     九天雲篆印鴻坭

雨餘芳草對斜陽     爐爇龍涎鴨舌香     策杖遠遊忘帶笠     綸巾濕透染瓊漿

 

吁唏萬千!人人問道,道為何若?每問於心!大曰無名,小曰無体。若云行道,靡之無窮。道能載天,能包萬物。以個人而論:行正道,三綱五常,八德九美。無生不愛,無物不惜,一蟻之微,一線之小,皆蘊道基。故外體無形,內心有定。勤修咫尺,一顆丹心。看個人之福緣,看個人之根穩;務其盡志,廣植善基。嗚呼!俗子凡夫,只知求福,不知修福与積福。常能修福,廣種福基。切莫作邀福之舉,勿妄求福慧。

 

若寸修福報,普惠施仁,己力能逮,具足智根。勿謂善小而不行,久之蘭香滿室。莫云惡小而不報,戾積冤懟叢生。可知睫目之期,報應電光石火。欺心即欺聖,欺聖即欺天。天道無私,彰善罰惡。洗心滌慮,改過愆尤。大任負身。吾輩黃胎種子,超生脫死,大丈夫為。速趲明途,莫猶豫不決!

 

利人是 福,利己是慾。災祥兩段,一目了然。問道何來,道在於此!蓋人為萬物之靈,貴莫如人類。人之貴,貴於心,重於義道,行乎貴仁,人而不仁如禮何?人如不仁如樂何?富貴王侯,亦具心者。聖賢仙佛,亦用此心。此心乃赤顆也。光燦燦然。用於正途,用於善道。有無窮之福報。富貴与貧賤,雖同出於人;忠正与奸巧,亦同一顆心。惟用途不一。倘將此心用於姦詐,用於暗騙,則鬼魅亦作此心。禽獸亦此心也。故用心不可不慎!

 

心是一身之主宰,百骸之官,皆聽命於此心,皆用命於此心也。故仙佛救世,首重救心。吾設壇闡教,以九美作基,八德作本。用博愛為主。既救生亦救死,利陽濟陰,乃莫大之抱負。福基福田,自耕自種,無門禍福,自在人求。

 

正信真修】﹙9﹚呂祖師   降著

 

乾坤許大奈吾何     洒落衿怀宕蕩後     明月有情隨我去     清風一劍劃彌羅

不與人間論短長     閒來詩酒水雲鄉     自憐心事無從了     普度群生願最長

論道談玄論教條     葫蘆掩口笑彎腰     誰是誰非終歸幻     點破机關萬法消

 

學道須求真諦,信力萬勿輕移。從理以求知,從善以求福。大道無二,智理存焉。所言是理,其動亦理。則萬經千典,皆聖賢仙佛也。依理循義,則人豈非聖賢仙佛也哉!聖賢仙佛,亦何莫非當時之人也。人之前生是鬼,人之未來亦鬼;鬼之与人何異?猶人之与仙何殊!

 

此人之問,蓋有著相於仙神矣。仙神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与天地虛空合其德,与乾坤陰陽合其體。隨心出現,無形無名,鑒於銜頭,以別神仙之真偽,未免由迷入於迷,蠡測管窺,甚可笑也。真是莫測高深!

 

天上無不忠不孝的神仙。天上無功名利祿之神仙。安有以自己的銜頭令人謹記為識別之理?普世人等,能知仙佛。蓋即大道也。大理也。於道理言行之間,一心清靜之境,以觀仙佛。自是真仙真佛矣。如如不動,便是如來。以聲色求我,是人尚行邪道。況以名銜求我耶?嗟乎!

 

末俗頹風,狂瀾既倒,異端紛起,人誰適從?生等但於道教諸經奉行妙法。慈航寶筏,直到蓬萊!便不必自擾靈台,疑信參半。否則遷延自誤,一無所成矣!雖然大道圓融,頭頭是道。但非理者,必非其道,違道者何足談玄?願人獨具慧眼,撮照內外可也!

 

雨露風雲,天地之變,恩膏涵沐,草木逢春。雖在嚴冬。而萬物滋生,皆賴有本。一陽回復,冬至所以重添。六十四卦之盡爻,故曰地雷復也。吾寄跡廬山,六十四歲得成大道。此亦正為初復之期。惟設非六十四年之中,知所修養保護,曷克臻此哉!

 

動則有變,靜則守常。此天地之變,常為雷雨風雲;則是孤陰不生矣。使天地之靜,常為星辰日月,則獨陽則不長矣。必也,風調雨順,方為國泰民安。觀天地之四時,明人身之百竅,運行有法,吐納適宜,毋強其所不然,毋放其所自然。於是大道漸明,而功亦漸效。人人體此,道基可成,便不失乎至性耳。

 

龍欲飛兮海上波     興雲作霧渡天河     紙貴洛陽非賣賦     民生凋弊復蹉跎

萬般真理只從心     自古流傳以至今     正直不呵神鬼服     如何志氣竟銷沉

大千三界論功勳     道中至寶話玄真     一塵不染空無我     煉到澄清便卻塵

玉樓橋畔梵鐘響     荷花一朵見天真     悟澈凡思擊布座    三生明月照前身

三悟三清精氣神     得道歸來始是君     半道濫竽充道數     道中仍是道中神

 

學道全憑道中根     根基還是靠夙因     因果未分難細說     欲種根成要道勤

妄心欲念想成真     幾見屠門作帝君     三山五嶽稱豪傑     造化原來也是人

梧桐葉落三秋老     寒梅未放待深冬    竹院春幽看黃菊      黃庭三復聽梵鐘

野畔遙聞擊布座     高山流水看青松     閑雲野鶴桃園客     南柯一夢到南終

一夢南柯覺蹉跎     醒來仍是夢魂初     百年歲月催人老     幾見凡夫念彌陀

 

廉和潔    道德興    精氣神    合體成     內外進    可飛昇    參三昧   鉛汞並

降龍術    虎伏誠   可延命    化三清     運離火    津液永   通九節    妙自明

寒鵲噪    會七星    丹入竅    大還證     時不再   雙修命    災睫目    速加程

                                                                               

【道不可須臾離】﹙10﹚太上道祖  降著

 

老梅重放一花香     射過春山兩腋涼     函谷有緣千化過   還將道德一玄章

 

道也者,是無常之道。天道衰,地道微;人道若亡。故其所談也,只云道劫而已。吾在道之立題,先作開門見山,一言直了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謂說道者,以涵其輪廓。何謂道可道,道本無名,權用其名。至曰道耳。道之深奧玄微,非一言而可解悟。道,周極也。極而無窮,而萬千海無處不到。故又曰路。路者,極環也。大彌六合,小撮芥子,吐納隨緣,故曰理也。

 

理無巧無拙,非方非圓,執於中,成於體,見其性,知其用,其理在焉。然執中體用之為實,實乃空之本相。執中體用,是成,住,坏,空,之換言,是實即之謂也。究之研之,理自彰焉。從理探玄,玄之在路,毓秀鍾靈,萬山千水,迴環不斷,抱一而歸。一者,即道矣。

 

道可道,非之以常,不是曰非,不直曰常。無常者,無恆常而不定之謂也。既無恆常,又非是是,則談大道也者,不能以永恆之常而論之道。天地有否泰,四時有淫晦。其變也多。非大覺至聖不能了其意。非大德至善不能踏其途。非大智大慧不能窮其奧。是吾不敢妄妄定大道之名,強名曰道而已。

 

因知道之無常,故發其文曰:道可道。權變蠡測 ,高深浩瀚。強其名,是名亦非常耳。道之与名,即實即虛,即幻即現。所謂道也理也。路也者,皆是舉一例餘,循時說法而已矣。近者諸方善信,十道仁人,每見談道生津,孳孳婆口。趣識辨真,能窺玄妙,了見本來者誠鮮鮮矣!

蓋現世人心,均為升沉榮辱,利鎖名韁所困,存濁去清,寧有覺者。今特說一道字,以為有緣後學,入道修真。勿浸於茫茫苦海。甘受煎熬,果能窮研無間,合覺背塵,則道之昌明。何患奄奄?訓曰:道不可煩臾離!

 

仲由夫子  】降詩

 

世難危机暗復微      世道沉沉日已非     世人大夢何時醒      世態而今又仳離

人從何處可安生      人遠離天禍乃增      人若勤勤行正道      人天相合笑吟吟

奸貪讒佞果然多      奸益邪淫可奈何      奸臣今日還何走      奸賊回心奏凱歌

 

健身訣】﹙11﹚太乙真君   降詩

 

入道先說修     修行萬利民     外功行善舉     內功把身修     先養元神性

次將內臟勻     坎離為水火     元陽一點真     筋骨為河洛     肢體為山岳

坎卦為丹田     臍下寸三分     勿冷先宜暖     兩傍為小腹     百病從斯起

心腎勿抵觸     夜睡鬆腰帶     磨擦數要足     四肢要寬暢     朝醒勤伸縮

 

各節十八數    悠悠血運足      頭顱兩邊搖     三次俯兩伏     睡寢勿類尸

切勿反臥覆     側睡腳伸直     幸勿彎彎曲     氣血自週行     思想動六慾

臨睡應宜睡     勿思事反覆     子睡遲太勞     天明要醒目     勿偷懶過睡

自然精神足。。。。。。。。。。。。。。。。。。。。。。。。。。。。

 

【純陽呂祖師】降詩

 

真人訓語謹記心      願爾齊齊共學行      精神爽快身體健      勤修此德挽天真

造化本來隨人造     胸無一物勿傷神      佛道同參皆一理      自能立志現祥雲

 

了空正覺】﹙12﹚如來佛祖  降著

 

大千世界   流雲一瞥   淵藪無窮   住空成坏   富貴貧賤   四眾一例   如是流轉

泡影同歸   須彌大海   剎那止棲   了空明性   覺者有為   阿彌陀佛   吾乃如來

 

如來如去復如來   不住內亦不住外   內住著又外住著   見無色處色常開

 

諸善男子善女人。如是無盡四眾眾生。無始以來。在五濁惡世中。茫茫苦海內。為七情所縛。六慾所牽。轉輪不息。於生老病死。苦趣無已。

 

如是苦趣之成。皆為塵相之累。七情為色根。六慾為孽根。色是因。孽是果。造因多自無明起。受果每從孽內生。如是成因。如是結果。亦是苦趣。 云何為苦趣。如喜怒哀樂愛惡欲。如眼耳鼻舌身意。諸塵根所觸。無不在念轉無數。意生幻境。故有人我眾生壽者。有此四相。從相相中起分別。

 

四眾相無窮。四眾相無盡。心心又各自各別。起分別心。如是眾心流轉。迷於喜怒哀樂愛惡欲中。用於眼耳鼻舌身意之無明境界。 如富如貴。若貧若賤。又轉輪顛倒。栖止在成住坏空。無常之境地。不自覺。不自知。不自了。不自悟。此心常迷。此身受苦。

   

 諸善男子善女人。須知身內之根塵。要從空破。空無空處。無明四相。無內外住。無無處不住。明此心。悟此性。便見富貴貧賤。如流雲敝屣。如是明了。貧賤二者亦復如是。六道輪迴中。天人阿修羅。為四相所縳;地獄、餓鬼、畜生。又為根塵所纏。自孽他孽。混亂一團。則苦趣循環。墮深淵而不能自拔。由生而老而病而死。雖有上智上善之人。巨富巨貴之家。終亦難逃一苦字。

 

上智与上善。本為覺之前奏。而獨上三途之上智、大善。不保其智善。於無常剎那中,頓生明悟。是愚之不可及。復還於苦。巨富大貴。既不如上智大善之人。不知自覺之中。造下無數因孽。亦墮於苦趣。

 

貧賤二者。智薄善淺。迷心復重。亦墮苦趣。如是上智大善。如是巨富大貴。如是貧賤人等。樂苦苦趣。死病老生。循環不息。堪憐堪憫。為道為佛。皆欲法法度人。諸善男子善女人。早步蓮台。勿臨歧路、除迷向覺。從實觀空。善哉!

 

明善復初】〔13〕阿彌陀佛  降著

 

五濁輪迴沒了期     眾生可憫是迷痴     既是本來光發現     勇猛修行莫再遲

要知塵世亦花花     斷慾離迷學佛家     無量劫前真種子     只存佛性別無他

染苦為甜不自在     好將淨土訓徒兒     妄語從前頭戒律     佛門靈偈不欺人

 

夫人之初生,從無量劫來,藏識伏留種子,欺爭殺奪,隨孽流轉。食報無窮,十月怀胎,屈處母腹,飽飫穢血。及其有生,六塵緣六根而入,六根者,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者,色、聲、香、味、觸、法。亦云六賊。及其智識日開,煩惱無窮期矣。而以後九苦隨之而生,是以人生十大苦悶也。十大苦悶為何,生苦已說明矣。生老病死苦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盛,本要逐樣解釋,不過其理甚長。俟之異日。

 

總之,貧富貴賤之於人,無有不苦者。不過世人認幻為真,其實棄樂尋苦也。今既進道門,為怕輪迴之苦,欲求逍遙之樂。還可造孽也哉?為此訓誡道門人等,其毋再沉大夢可也!乘此般若,先渡被波羅密。而說偈曰:  

無生亦無滅    虛空合長明    為求真實義    一以貫通靈

 

呂祖師詩曰

國皇淨土此來臨     為鑒凡誠一點心     多謝指迷明鏡法     寶台門下有南針

 

【浮世繪】〔14〕濟世聖佛     降著

 

顛漢子。又糊塗。葵扇搖來死復甦。三杯酒。那洗得我悶葫蘆?眼睛大。面鬍鬚。世情都看透。不肯入迷途。香齋有。狗肉無。不理   天皇在上。顛顛倒倒;算我膽粗粗。飲了長江一口水。化為酒氣。寫幅快活圖。

 

呵呵!不見江山改。崇樓峻宇。一經潑墨。又是蝴塗。虫魚鳥獸。飛鴻宿食。嗷嗷嘈嘈。不好看。撕一幅。再來續繪京都。把已前之落髮。為搦(匿音)管以揮毫。先劃一堆野草。將來再看畫圖。

 

黃枝水。青色不高。換不倒米。行不倒途;雖然偉大。我亦無無。沙彌。沙彌。少不更事。工作又何粗。柴門慕。牧牛徒。西風急。畫意又也徒勞。濃磨墨。淡研脂;并寫美人圖畫。倚欄干處。鸚鵡語遲遲。飼以金漿玉液。畫意又稀奇。畫已多而神倦。提杯再飲。更有詩吟:

 

牙床玉蕈夜秋風    欹枕橫斜入夢中    笙歌未輟封侯事    誰教貴鶯喚醒儂

 

某一介山人。形骸放蕩。潔己之心而遺於世。於是与世人多忤;言動輕狂。人遂以顛呼之。然吾又不自知其所以顛也。蓋世之人。樂其所謂樂。以酒色財氣欺?殺奪為歡。人之所惡。欲吶於言。而敏於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而以為難。仙佛聖賢。而以為假。吾覺反是。則世之人以我為顛者。吾亦以世之人為顛矣。你顛我顛。究竟何者為顛?吾尚難辯。而   師尊自有分辯之者。

【勵修十章】〔15〕觀世音菩薩  降詩

 

苦海茫茫   迷津渺渺   繫意馬之不住   煽毒龍以益張   此前修之障也   同門修子

思欲滌蕩瑕穢   以鏡至清  然涇以渭濁  艾雜蘭中  時所不免  因賦十章  用資借鏡

云爾辭曰:

〔研經〕

佛為大醫王    留經治眾病    眾生長讀經    輾轉不相應

病是貪嗔痴    色妒且害命    受劫念念解    解則了真性

 

〔戒痴〕

生前太愚痴    不為今日悟    今日如許苦    總是生前造

今日又不修    來生還如故    兩岸各無船    渺渺難濟度

 

〔戒嗔〕

嗔火焚和氣    令人相貌惡    修羅才現前    菩薩都走卻

養就三毒軀    恣為五慾樂    智者善思維    早服慈悲藥

 

〔戒貪〕

富甚多憂煩    貧甚多飢餓    要於貧富間    知足隨緣過

人生不知足    貪財是貪禍    黑暗功德天    尋常一處坐

 

〔戒妒〕

靜看營巢燕    啣泥日千轉    一棲貧家樑    一宿王者殿

寄託暫時間    何須爭貴賤    人生達此理    沒齒無恩怨

 

〔戒色〕

城中蛾眉女    珠佩何珊珊    鸚鵡花前弄    琵琶月下彈

長歌三日響    短舞萬人看    未必長如此    芙蓉不耐寒

 

〔勘空〕

往事莫追尋    未來莫希望    現在休執著    自然心坦蕩

有心終不堪    無念以為上    君看太虛空    何常有遮障

 

〔勸勤〕

浮生七十歲    二萬五千日    睡眠與疾病    駒光強半失

火急便回頭    寸陰誠可惜    吁嗟世上人    斑自猶放逸

 

〔靜止〕

報汝修道者    進求亦勞神    人有精靈氣    無字復無文

呼吸歷歷應    隱處不居存    叮嚀善保護    勿令有點痕

 

〔誠正〕

凡讀我詩者    心中要護淨    菑眚繼日消    阿曲登時正

驅遣除惡業    皈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    急急如律令

 

碧羅仙姑示:

﹝雛雞七絕﹞

 振翼成群護母行   籬邊啄草嫩芽萌   喔喔聲微深竹院   悟牠才向卵中生

 

李志能大仙示:﹝前題﹞

幾個苔痕啄落花   高冠未戴也榮華   狸奴莫作輕狂態   伴母閒眠碧草家

 

白眉大仙示:﹝前題﹞

錦繡毛衣尚未豐   日暮天塞也露胸   最是板橋茅店月   初啼?唱五更風

 

白慧真人和詩 :﹝前題﹞

破卵離胎尚濕身   嚶嚶逐啄隴頭雲   夕陽隨母群歸去   少小常怀五德身

 

﹝鸞台聯話﹞

雙卿仙姑:「小樓夜雨聆蕉葉。」               弄玉仙娘:「深院秋風落葉聲。」

 

濟世聖佛:「夜雨小樓春,燭影搖紅留鶴侶」弄玉仙娘:「朔風寒塞月,刀光閃白斬狐群。」

 

【道法自然】〔16〕趙子龍將軍  降詩

 

春夏秋冬   運化不窮   天無為也   萬象皆空   地無為也   萬類和同

自然無強   優悠適中   守常即靜   抱道絳宮   明斯奧義   堂奧登龍

 

勒馬臨崖智慧高    飄搖風雨喚誰何    堅心立定沖霄志    真如大道勝群魔

洗馬天邊碧玉池    白雲為水浴楊枝    今朝得會蟠桃後    又醉瓊漿故到遲

風塵瀰漫五羊城    翹首雲端望玉京    究竟有誰先覺悟    何時攜手步天庭

道本無為反有為    熒熒燈火發前輝    不向根源求是處    此中仍屬太沉迷

長生不死亦無生    悟澈真如夜得燈    仙佛同源無二理    歧途無謂太多更

龍性難馴虎性狂    意馬心猿切要防    若然知道長生訣    滿天霜雪柏松蒼

白雲吹笛過珠江    菊花微笑柳絲黃    破缽芒鞋人不識    古今踏遍度群蒼

 

夕陽殘照白雲窩    古澗流泉斷續歌    惟有知心算黃石    突兀寒山勁節多

落日關山掩翠扉    綠竹黃花繞短籬    擎杯淺酌長春酒    正合芭蕉玉子肥

交冬萬物盡潛藏    運化樞机似有方    大道自然休勉強    人能守靜即升堂

玄真閣上小勾留    堪擬蓬萊不老秋    說法談經因景靜    青山何用再他求

 

他求外道即迷津    萬法首先重五倫    心常正直都無住    一點柔和永似春

似春佳景笑眉揚    不老神仙萬古香    世事紛紜何日了    人生休論短和長

夜深明月水中天    一片光芒映目前    萬慮皆空無影在    似出鴻濛太極天

斜陽風順送歸舟    白雲遙望再回頭    塵寰未足莫留戀    祗愛江山天地修

 

【形而上學】〔17〕濟世聖佛 降著

 

枯木坐堂中   禪心去六塵   細參無有相   了悟去來因   妙法隨机露   靈机入妙真

色空空即色   何必現金身   一入深山里   仙源仔細尋   聽泉清俗耳   掃塔淨凡心

寒暑何須問   塵氛絕不侵   攜琴彈古調   誰是舊知音。。。。。。。。。。。。

 

形上曰道。形下曰器。器之与道,其形雖殊。其用則一。一者何?空而已矣。空之為言無也。無所有也。無所有,乃能為有。盂何以能盛也?曰:惟其空故。盆何以能覆也?曰:惟其空故。空之又空,則其所盛所覆也愈多。空為用大已哉。器之為用大已哉。雖然,東家有一器焉,能儲八斗之糧,主人貪多益其量,而器傾已。西家有一器焉。能注一石之酒,主人貪多益其量,而器又溢已。其空有限,其用斯窮。此器 之所以為也器。

 

道則異是,太空之空,不足以形其虛也。天地之大,不足以形其包也。包羅萬象,如無象也。生育萬有,如無有也。人之修道也亦然。萬念當心,如無念也。如無心也。器乎道乎,欲一以貫之乎,空之可也。空則萬物腐而不腐,萬物生而不生。無以名之,名之曰真空。真空之妙,天地一指也,滄海一粟也。明乎此,則自有而無,自無而有,有即是無,無即是有,有之非有,無之非無,其自然竅要,胥於坐悟時得之已。若夫不坐而坐,不悟而悟,是得萬有之母,契無為之體。厥功尤邃密也。

 

人心危極道心微    漫從夢里想非非    毒龍燄赤靈台燬    終身蠶絲自合圍

一晝一夜一太極    人心回復見天心    舉目問天天不語    自然理欲判人禽

泉流嗚咽澈夜鳴    淒涼一片可憐聲    有誰解得真消息    似代人間訴不平

 

(下轉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