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林福音》卷五
黃玄憲大仙 降示【培養性靈】
諸子皆信人也。朝露零零,晨曦初發,聞雞起舞,其志道之心切,早已端候壇台,一種蓬勃精神,可謂難能貴者矣!誠以動之,仙人雖寂滅清虛,能不為諸子啟說微妙也哉!
白玉梅開雪滿窗 黃鸝聲底帶幽香 童兒慣向仙人笑 手捻真壺索酒嘗
自來醉墨也非凡 一夢酣時萬事閒 凡量老我琴晝倦 世態浮沉又幾翻
鸞乩降處且題詩 世態紛紜似奕棋 停杯不飲多惆悵 再說玄風內里奇
仙壇寂寞夜涼侵 雀噪茅簷報曉音 第一秋聲桐葉落 新詩由是竟催吟
人稟天地之氣,法乎五行,秉乎八德。是以天下有道,民物康阜,人多壽考。繼乎晚近世入亂離,人之稟賦亦得其偏;幼時習染性成,長則環境遷移。嗚呼!今世之中其尚有好人在耶?又毋怪乎社會國家日趨劫數圈里也。然而又天運迴還,此造劫者應劫者有不得不如是也。
考其遠古從無量劫來,人之真性含靈,一世而薄於一世。及至靈根蘊絕,人就与畜何異?汝輩生逢斯世,雖不至稟賦之偏,然而靈根亦未嘗厚矣!適逢其會,同流合污,則流而愈下,其有不由薄而滅者幾稀矣?汝輩既知靈根之可貴,則修持之道,培養之方,寧可不講究之哉。培養性靈,自修其道以還合本來,使人人如是,不必講治國之方,而國無不治,不必說化劫之法,劫無不消。太上曰:為無為則無治。亦此因果也。
修持之道,既明在心性兩途,則單刀直入便可有成。是又何事外求也哉?人之命繫於性。倘性地不和,外傷六氣,內傷七情,旦夕撕磨,任爾金剛之体,不坏之身真能久而久之乎?此身一失,此心亦傾;則心性亦安能輔依也。身雖為慮,然而實為道之基。所以吾教以性命雙修為旨,必使不落空亡。將無形之心性以煆煉有形之身命。凡胎一脫,便見真人。此時与天地長存。入水不溺,入火不焚。此時方是大丈夫也。天地、陰陽、兩儀,三光而成體,人身固難得也。
身而得為人,借此靈殼以修,是假者即真之本。學道而可不明乎!所以世人認幻為真,認非作是,其故何耶?蓋凡眼光只以有形者以為真也。而不知天外之天,真常存。蓋凡一切有形者質。有聲有色者決不能久存。若借形質色聲參悟虛無之理,而理固常在。是之豈非幻者即真真者即幻耶?是真是幻,其主宰之別於一心。故曰萬法由心也,然心不真,萬法不能藏,所以先真心而後見性。心性相參,大道漸見矣。
然而欲修心性,果從何而著手哉?在諸子之意多以為非趺跏靜坐不能也。不知此故為下乘者說法矣。研究心性,側重趺坐,將來或落真禪,收效雖速,而結果多誤,尤非真一不二法門也。雖然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佛家所謂戒定而後慧生。諸子初步功天能雙管齊下,更是速成。
雙管齊下之法為何?一方認理清楚是於無形之人事,無形之動念,研究其合道与否。一方靜坐以悟之,所悟者即參考何者為虛,何者是實。何者為長,何者為短。認理至清,然後寂然不動,萬慮皆空。而所有一切功,皆從此得矣。
譬如只知打坐而未曉真空,則遇事而怒而憂而愛而貪,其如是:十日寒之,一日曝之矣。如逆水行舟,縱有不復退亦無上進之可能。涵養性情,氣血自然和順。形閒心自安,心安而神怡,妙道之微密神怡可以得之矣。七情六慾固足以戕賊身心,即喜怒哀樂淫惡慾,色香味觸法,凡詩等等,非打坐一件便可排除。
必也,參悟理中之理,然後可以知之保守身命不為外物所侵。然後依法修持,助以打坐。效山河日月之運行,法天地陰陽之動靜。向父母初生之地,參悟本來。在有生軀殼之中,找尋真諦。將有形之精,化無形之氣,煉無形之氣為萬物之種。精氣神混而為一,配合虛空永永常存矣。
人之所以不久者,半生顛倒,耗精勞神於酒色財氣之中;加以徵逐於風雨晦淫之內,磨而日滅,旦旦伐之其所以然也。心不澄清,迷於物慾故矣。諸子真有之於道乎?行善不過助道之一端,蓋用以養正本來良心而慰吾真神也。然而己尚不善,何以善人?所謂善非單純佈施一種。若不戒除貪、嗔、痴、殺、盜、淫、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皆不得以為善也。
倘自修而能性靜情逸,復以此而善他人,佐以法施,財施,方得為善也。為人是善,為己是惡。諸子所學須立心度己度人為念可也。有時為善不成,反而為惡。其故何在?蓋己尚未善之故也。然而待己善後然後善人,則又豈非無期而為善哉!譬如乞者見丐者飢寒交迫,而曰待吾發達後再來救汝,其果如是之理乎?諸子暇日迴環而誦 玉室心印經,妙理益明矣,後當闡述靜功之法。
塵寰擾擾曉煙迷 翠竹紅花隔對溪 正欲回鑾天外去 數家炊爨煮雲霓
蕉子甘肥桌上陳 恨無蕉葉寫詩新 又向蓬萊宮上去 踏破天空一段雲
雲色山光映畫簾 秋風黃葉客愁添 韶華歎惜如流水 一夢蹉跎入黑甜
雨雨風風悟落花 殘紅敗綠似流霞 肅殺滿林秋意淡 鴻來燕去入誰家
紛紜世局起烽煙 救世心腸淚滿漣 借問阿誰成劫子 人心一點未回天
人心不轉我心酸 悲喚群生未上船 為何再不從速醒 大道煩君努力宣
【一以貫之】 純陽祖師 降示
純真色色色同識 陽乾火火火中極 學來壬癸水調和 道同父父父子益
惟無心物有精神 一貫玄通還太極 八層九級十二還 荒野從容亳不迫
与你感交事無兩 元神失散何處覓 守爐止沸勿騰騰 一任丹成不費力
道道道,初學道 興興來,來問路 八千條,無數步 行不拙,羊腸路
走不盡,荊棘途 履其險,壯其步 不問時,不計數 一心向,現坦途
現坦途,誰能學 誰能到,學道人 且舉步,難中難 道中道。。。。
難中能道即能人 苦學力行始見真 勿謂一時興緻趣 回頭不見一行人
興罷意闌心亦懶 何必當初一念生 道之初,患心多 猿意馬,兩猜磨
澈澈求,求道助 問其師,擇其果 啖其味,嘗苦多 曾幾時?漸懶惰
自謂一入道門中 轉眼原來獲苦果 難求嚥,慰心甜 復嘆一時思念錯
將此道源拋九霄 另向他山攻其錯 惑惑疑疑念不專 徒入寶山採空果
道之初,幻想多 求假境,作真科 不知覺,入邪魔 借魔力,習魔歌
迷真性,失舟舵 徬茫海,浪前過 高復低,不知禍 風濤險,臨坎坷
聽棒喝,猶迷濛 歎斯者,未思過 驕逸放淫魔作主 真性不知何處住
空如一葉浪中舟 難登彼岸避風雨 錯入魔船作慈航 誤認荊枝作祗樹
太上道祖 降示:〔道頌〕
已矣乎,道微妙 常人見之必大笑 扭轉陰陽造化机 鑽開混沌始穴竅
手執無情杖一根 驅散群魔及諸曜 縱橫造化任由心 千峰山上歌長嘯
【無為郅治】純陽祖師 降示
大道惟一 至理甚深 先明心性 勇猛求尋 宜守法戒 宜正其心 圓融活潑
如玉如金 爾其參悟 早聆法音 堅忍純正 志勵磨針 積功補過 禍去福臨
惟理是究 惟玄最深 勉爾修道 毋惑魔侵 道果何物 惟心惟真 惟精惟一
至道之根 人之誠念 吾已早聞 果全其終 應善其身 勵爾意志 勉爾為人
忠孝是式 莫墮凡塵 敬恭謹慎 多种福因 大道渺溟 玄妙精誠 寓於至理
常靜常清 一以為用 六以為成 陰陽二炁 混合圓明 凡諸萬物 以及含靈
惟心惟性 具足真靈 浩乎莫測 巍乎莫京 非遠非近 無狀無形 此之為道
源本調停 咨爾弟子 及門投誠 恍惚太虛 逍遙三清 窒爾妄念 撮爾真靈
先存孝悌 忠信必興 出世入世 兩法齊嗚 臻斯至道 真一能成。。。。。。
夫世界者寂然不動,而理數氣運包藏之中,世界本無盛衰,理數使然也。而人在理數之內造劫應劫,為亂為治,皆人以致之。人之所以致之者,理所以推之,數所以限之也。夫今未運已交,未運之劫,則會元已限,所不得不由數而生劫。劫數已生,於是天地不正之氣,乃感之於人,而成為劫數中人者。是以器械之製造,月異日新,軍事之昌明,突飛猛進。正所以造劫也。
然劫既有所造,則應乎劫者又不可無其人。是以淫逸驕奢越理犯份,此種人亦應運而生。尤是十數年來,劫運之慘無如今日!試觀過去之劫數,天災人禍可謂絕後空前,此故為理之所生,數之所限也。然而時至現在,數之盡處,復本還原,則亂極至治之理,遂又因治而生。於是禮義廉恥教化不得不昌,忠厚和平人品不得不出。蓋亦因應運而生也。
惟方今運會相關,其果為至治之乎?曰:尚未也。統觀從前劫運之來,雖速而實漸。則至治之道,亦安能勃然而興,必待收拾干戈鑄劍戟為農器生聚教養,固有之道德顯明,未來之昇平乃至。是以現時掃滅之劫運方完,而小劫猶未了也。方今列強雖屬友好,然而鬼胎各怀,意見互異。欺則致爭,爭而殺奪。彼之欺此者,此又爭之,此其劫運之輪轉所以未盡也。
必也,以忠信之道施於世界,仁義之行化於全球。謙信禮讓以滅其欺,欺既不出,則爭殺奪自然而免。此時方是和平。中國先王之道啟化最早,所以將來至治亦必中國為先。是道之為道,其行也治國平天下,此所謂救世也。
又豈只個人自修為冶白凝黃以驚奇立異而為鵰蟲小技者哉。道君之教,柔弱謙下為用。雖不言仁義而仁義存焉。長生久視,清靜貞正以自娛,雖不言禮智而禮智存焉。夫柔弱者。如道德經所謂曰:不敢為天下先。是則微如螻蟻草木,其仁亦所被及也。能謙下者虛空無物不容,聽其自然,此理中之義,更無物不到也。
孔子問禮於 老子有游龍之歎。不犯於上,非禮而何?而道教以守一抱元為旨,在清靜以求其真,所謂大智若愚,大盛若虛。以示世人認幻為真。其智与不智,由此明白矣。世之人也,机械百出,騙詐多端。恐其年之不永也。則多所殺傷以求補養。不知輪迥一理,反足促其早亡。恐其利之不多也。不惜百計以求,不知謾藏誨盜,正所以賈禍也。恐其後人之式微為燕翼之謀,不留德澤,而只重金錢,不知適足以養成後人之驕靡。所以世人之認為智者實不智之甚焉。若人能肯信本來無,則金剛究竟何時坏。不著一念,更何有成敗可言。
求長生者,若以种种有相而求,則亦誤會長生之道矣。所以心不空而丹不成。為輕清之氣,必主於虛無也。蓋虛無者理之至確,數不能限,雖又欲其長生而可得,不求長生而實長生也。人之生也有涯。所謂涯者數之限也。其所以為數之限,因不空故。遂脫不出於死生輪迴,終不能達最上乘。
且夫天下之萬事物也,皆莫不有數。有數則有所限定。然而在其所限定時,則為空間所控制。數理者所以裁判萬物。而空間者即所以制服乎數也。數、理、空,三事混合,其名曰道。渾然包羅,實無可名而強名。
則道之大也渺矣無盡!浩然莫禦。無物不到,無無亦到。此其道之所以為道也。又擴觀乎從古乞今至有為之法,果能長在乎?甚至如 孔子大聖之教,亦有道不行焉之歎!而無為之道,則無時無刻而不流佈於宇宙之內外也。是以道不可須臾離,若離乎此道,則萬物無可生死矣。參而悟之! 前示坐功諸法,聞易行難。倘有時刻習之,由漸而入,亦未始非學道之階也。靜觀天地,自性乃明。而道乃可得也。詩曰:
教人積德立高功 機會須知不易逢 造劫應劫人以外 應推救劫是英雄
【醫世狂曲】榕樹將軍 降示
榕樹多契仔 契仔無心肝 只依賴契爺 保佢平安康 安平快長大 契爺檳路傍
多枉心思盡 難觀後效堂 將相不忘本 本忘難渡江 忠義何所謂 仁勇豈情忘
慧看三千界 你等病心狂 省躬抽暇至 醫病並開方 心病先醫腦 神經一系狂
氣病先醫肺 除疾止咳當 閉結先通便 連翹朴硝湯 若患炮烙者 霉爛共一床
去瘀生新藥 涼劑並無妨 再醫貪心鬼 指術點金方 惟藥醫假病 點金幻中囊
試比長短較 結果利何方 四復四連五 六除清便王 餘無多致囑 早晚看上蒼
【同證覺岸】南華聖佛 降示
善哉善知識 了了空空色 不起分別心 何來煩惱迫 長生不思臥 靜氣能生益
長臥木石般 無明沒痕跡 勝境醉榮華 物物觀其極 得來四假緣 虛空渺渺跡
金剛如實体 私情何所慝 貪嗔痴愛惡 身口意交織 一脈尚存時 似有千鈞力
南柯一夢回 富貴皆空寂 念念思無常 跏趺學龜息 把卻六塵根 四聖諦可覓
八識十二緣 真俗還至壁 太虛還太虛 圓融無礙得 解脫生死門 浮心當下釋
諸善知識,善男子善女人,在日逝將之下,於四眾群生凡情迭起。富者、貧者、榮者、枯者,均脫不出煩惱之門。而我 佛所說煩惱二字,皆屬眾生迷情惑見所形成,而非天地所加於諸心。所謂迷情,係屬無常之邪見。所謂無明,係屬四假因緣之所障。故心般般念想:識者詐於愚者,愚者驕於智人,故有等別之分。
而富貴貧賤,得失榮枯,真假短長,以有說有,不知有而歸無!以無說無,不知無無實有。爭爭競競,階級之念愈深,招亂之禍隨至。生殺不已!其所謂悲念慈心,恰如捉兔尋角。累月經年,於茲塵積垢聚,如小劫之變大劫,大劫之成末劫,大劫之成沙塵劫,沙塵之劫而成無盡劫。我 佛誓願弘深,放無數慈航,以拯眾生。獨惜四眾有情,障深孽重!
道雖見慈航而不登。而我 佛之大願難成,殊屬遺憾!目下烽煙四起,疫癘將臨,我 佛再興大悲大願,普救有情。願諸善男子善女人,早登慈航,同證覺岸!莫戀假合之緣,了知成、住、坏、空,絕服富貴可久,貧賤永存?明自心,固本來。善哉!善哉!
呂祖師 詩題「古木歸鴉」: 老幹參天秀 蒼茫日又斜 天邊鴉影淡 猶帶夕陽花
【黃庭秘篆】純陽祖師 降示
秋深蓼岸起沙鷗 水色銀光映畫樓 攜琴訴向松風聽 一曲清歌醉欲流
二三知己共談玄 虛空能悟有倪端 苔痕一度階前破 知是幽人曲徑穿
黃花相對笑梅花 勁節高風兩不差 自古他山攻玉石 相逢況是學仙家
寒梅傲雪謂殘黃 不任風霜讀翠蒼 誰和物順天然理 秋到收時冬亦藏
三寶人身精氣神 休教六賊日相吞 丹田自有明珠在 一粟黃壺便化身
浩然真息正綿綿 煉道惟憑一念堅 好將真境來尋透 黃粱一夢見先天
大道無名無形,無聲無臭,而無物不到,無無亦到。其所以不能捉摸者,以其無也。無為為法,安得有形象可稽?其道之所以大也。是故凡學道者:眼光遠大,不宜執著,空於一切。曠然無物,功乃易成。而以身為道,十轉九還丹法亦渺耳。更不擴觀宇宙,四時、五行、山河,日月者哉。如以乾坤為道,則堅如金石,穩若泰山,終有敗坏之時,則未常盡道也。道也者:大而空於宇宙,小而藏於一粟。所謂大至無外,至小無內之謂也。
然則有形非道,果從何處而求?則於其動靜之中所以然之理,尋而出之,悟而得之。學而有得,則謂之德。無無明,則常明,得無得,則常得。以与無所得。故其發源乃至浩大也。
還丹之法,有以金液煉,有以玉液煉。途雖殊實同歸。玉者屬土,脾為後天之母,重黃庭之說,返後天以見先天。金液者,直達先天。
蓋腎為人之根,金能生坎水,攝肺陰而採陰中之陽,納精於黃庭,化氣養神。此亦還丹之一法耳。道德經曰: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此二語堪為諸子告。如每生靜功之時,百慮咸集,茫然渺然於虛空之中,若無所得而實有得。蓋重關已透,三尸漸潛,其氣蘊於丹田,氤氤氳氳,若聚若散。
老子所謂大盛若虛,此其侯也。三十餘年不覺其進,而豁然一旦悟道之真。黃生得坐持,每每感覺風以動之,火以煉之。明珠返照,重摟開鑰,上下豁然,百節雍容,神光煥發。出入玄牝,漸悟玄關。惟是法內微有執著。而丹經所謂:審能行之,可以長存。玉池清水灌靈根。黃生可謂得此道矣。二人毋庸見異思遷。各有所長,皆能至道。
惟是不明空相,兀坐枯禪,亦未能有濟。必也,拈花喻意,對境無心。更宜法天地之陰陽,仿五行輪轉,四時更易,八卦迴還。尤須体察入微,參悟真諦。夫氣海者,丹田之下也。陰竅脈維之。人之五臟,亦皆有氣統,其臟氣之發源,皆於氣海。而先天之前,系於胞胎內,由臍吐納,母呼亦呼,母吸亦吸。丹經所謂呼吸育青。及至後天之後,一點元陽,佈於五臟,而肺為輸氣之官,口鼻皮毛為出入之所。日夕呼吸,耗其真元之氣,皆以七情六慾,風雨晦淫,氣之耗也。久而出多入少,氣盡則骸頹。
是故孟子曰:吾善養浩然之氣。而尊生經內亦有所謂調息寡言,肺金自存。所以聞金煉者皆重於養氣,調息以返胎元之氣。其氣方為真氣。是則神傳其功,亦為較速矣。惟吾之所謂氣,非傍門打坐運氣之氣,實即先天之真炁。亦即天也之正氣云。真息無息,真息綿綿。尊生經內可以細參矣。
人有氣血之輸,是以不能無氣血之用。七情衝動,蓋亦由血氣所之持。惟是血之能行,賴氣以鼓蕩也。倘能正養得宜,則血可化精,心能生血。從其初生之地,運離火以煆煉之,納精黃庭,加以培植。於是精以化氣,氣以化神,神而還虛,可以長存矣。是故氣者,天地之至寶,亦小天地人之至寶也。惟是氣則總名詞矣。其於天地之間,山海皆有氣,日月皆有氣,人則五臟六腑無一不有氣也。
然而怒則傷肝,肝氣損矣。驚則傷腎,慮則傷腦,憂則傷心,悲則場肺。是故欲其氣之存者,而必於憂慮,驚、悲、怒,情以制之,其氣方不至耗也。欲求矣脫七情,必須心無罣礙,虛空一念,野鶴行雲,看破紅塵,方得伏魔降怪。所謂魔魔怪怪,究亦非鬼魅精邪。例如:怒則肝之魔。悲則肺之魔。考其魔之來源,總不出貪、嗔 、痴也。一著是念,萬魔已圍。
是故降魔者,非鎖住其心猿意馬而不能生效力也。任汝丹還九轉,一為外物所擾,未免盡耗前功。此又學道著所宜慎之也!然而人居塵出塵不易,在慾無慾為難。是又果以何術降魔也哉?不知凡事隨緣,既往不思,未來莫想。來者安之!火坑里種就白雪蓮花,混俗和光,此我道之成功難,而得道實易也。窒慾明理,以心配天,則道見矣。
「繁華夢,葬英雄,一覺南柯事已空。借問阿誰能自拔?禹門躍過便成龍!」
【煉道修德】孫思邈真人 降示
人之身也 以心為君 心動意行 清心神自旺 養氣血調勻 心腎兩和
體健臟腑均 善養浩然氣 飽食勿亂吞 腸胃自舒暢 血氣兩運行 兩腎配水火
即是兩儀分 混元為太極 萬事從心生 總在和平解 對己並對人 事務日日有
無事不籌謀 多憂即是慮 妄想日更愁 勤參清靜訓 玉皇經印心 心中常常印
勿作胡亂行 心腎兩相得 和平見性真 四肢即四象 臟腑即時辰 五臟和六腑
腎有丹田分 共為十二經 即是子丑辰 修養之法門 坐落演舌筋 舌尖朝上顎
津液自涔吟 兩目宜半睡 靜觀鼻準頭 但求無外想 四相脫了塵 三尸為邪術
豈敢亂相侵 逢凶化為吉 衛侍丁甲神 入道應煉道 道煉誠德修 若不勤早學
枉神一片心。。。。。。。。。。。。。。。。。。。。。。。。。。。。。。。。
【玉皇心印妙經】
上藥三品 神与氣精 恍恍惚惚 杳杳冥冥 存無守有 頃刻而成
迴風混合 百日功靈 默朝上帝 一紀飛昇 智者易悟 昧者難行
履踐天光 呼吸育青 出玄入牝 若亡若存 綿綿不絕 固蒂深根
人各有精 精合其神 神合其氣 氣合體真 不得其真 皆是強名
神能入石 神能飛形 入水不溺 入火不焚 神依形生 精依氣盈
不凋不殘 松柏青青 三品一理 妙不可聽 其聚即有 其散即零
七竅相通 竅竅光明 聖日聖月 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 自然身輕
太和充溢 骨散寒瓊 得丹即靈 不得則傾 丹在身中 非白非青
受持萬遍 妙理自明。。。。。。。。。。。。。。。。。。。。。。。。
【醒魂鐘】濟世聖佛 降示
阿彌陀佛又一年 富貴榮華無變遷 人生苦海來徵逐 尋來尋去臭銅錢
聚玉滿盆奚作饌 駝龍絕寶累朝施 九轉丹還空望蜀 六朝金粉一場空
更漏偏長夜夢多 春花秋月又如何 戴得雲影乘風舞 雞鳴一唱覺南柯
東風吹過又西風 寒山孤寺聽疏鐘 幾見漁舟留不去 大江流水夢雲中
杯弓蛇影悞前程 楚客偏憐送別情 百花未採焉成蜜 可見人生盡未澄
南柯一夢幾千秋 雲鎖高峰水自流 大道有成天地體 孤帆一葉有慈舟
回頭是岸君應覺 大好春光不易留 雲嶺風光無限好 玄真妙理道中求
隱約朝陽山寺響 警迷不醒實堪傷 傷亂燃眉烽火急 回頭及早把身修
月圓花好人增壽 峰巒五嶽把身修 有志竟成無我體 終南一悟話從頭
紅魚驚醒夢中人 青磬敲來了俗塵 玄妙法門知多少 黃庭參透見玄真
繁華夢,學神仙,神仙學得壽齊天。功名個個想,富貴人人言。恭喜添丁又發財! 今年多賺去年錢。黃金夢,夢到空時始覺空!徵花逐酒惡臭銅。萬般皆下品,惟有孔方高。世人多做作,醒來夢魂中。世態炎涼者,恰似一窩風。功名夢,想成龍!龍在深山巨穴中。小雨欲來天欲晚,數十春秋何處逢?一年容易過,敲起醒魂鐘!
勸世人,不須尋好夢,好夢方酣遇大風!夢醒在雲中。佳境可須急?心清意外逢!有緣千里會,無緣西碰東。新春大吉至,諸徒笑融融。要黃銅,抑名功? 富貴遍遍是,榮華處處同。 求財財帛君。求壽南極翁。求子開心佛。求我是最窮!穿爛衣,執爛扇,草鞋又穿洞!求我無好處,試問門弟子,於心作何從。運氣個個好,一定不捱窮!四季亦興隆!
【鸞台聯話】
純陽祖師撰示:(青松仙觀聯)
〔其1〕 至寶圓林栽紫竹。莊嚴勝境號青松。〔其2〕 青松春不老。仙觀道長存。
〔其3〕青牛帶月傳經去。松鶴和雲伴醉眠。〔其4〕青松栖鶴侶。紫府煉丹砂。
黃玄憲大仙撰:(青松仙觀聯) :
偉大晴光,培植青松千載茂。南離海量,涵濡煉竹萬家春。
純陽祖師撰示 (曲江覺善壇聯) :覺後憶先,智澄省悟真常道。
劉雙卿仙姑撰 (玄真洞天聯) :玄元無極洞。真有一靈天。
賜陸弟子聯: 格物能知物外。真心常在心中。
純陽祖師撰示(圓玄學院聯) :
五嶺開來,闡教傳經,儒釋道尼乘萬法。
三潭萃會,群機頓攝,龍獅虎象盡朝宗。
濟世聖佛撰示(圓玄學院聯) :
玄妙本無窮,性命雙修,大道還原歸太極。
圓融觀自在,神通一貫,紅塵看破悟真空。
(哈哈!吾醉矣。非如是不足以顯神通。看我改來:)
圓融自在,一貫神通,誰能看破紅塵,便是真空悟澈。
玄妙無窮,雙修性命,識得還原太極,超然大道長存。
濟世聖佛撰示(圓玄學院三教寶殿門聯) :
翠擁華堂,欣見柱吏遺真,有五千向道德金言,應十道天心,先跡蒸蒸留大霧。
龍蟠玉殿,還木祗陀法語,成十二部妙微聖諦,證一元過化,遊蹤永永印三潭。
【醉道歌】李青蓮大仙 降示
清風拂拂白雲行 明月光華水底生 仙跡去來無住相 人間天上兩忘情
丹結靈台一點精 善功培植慧生明 光陰休令常虛負 學道勤修果自成
慾海波濤防跌足 利名韁鎖勿鍾情 十年苦行超天外 真樂逍遙九萬程
閒把道經參究竟 運元抱炁養天真 時乘活子生機妙 靜能觀動得長生
功果多培神自現 濟施法顯現前身 達觀世變如流水 情愛休纏毋負恩
青天碧菩靜無雲 蓮座生香佛現身 酒氣微酣舒醉眼 仙凡契合有緣因
仙有酒,樂悠悠!佛性靜,世空究。了了了,諸事一筆勾。勤功勤果,早證上慈舟。事若夢之浮!醒來徒呼嗚有。呵呵酌酒,青蓮領受偶題,聊作唱道緣由。旨酒旨酒,世人須看透!莫著酒魔纏,晨昏倒首。道要修,路從艱辛走。休貪優遊!心清性靜,玄機參透。陰陽結合,一顆尼牟。
世事擺空任他情難逐后!外功多立善果頻修。指日丹成轉九。玉清頒召,上赴瀛洲!我飲酒,我吹簫;飲酒吹簫上玉霄。夢中對日取仙露,富貴功名一筆消。花月好,心花開不老!月照大千映深潭,洞觀世界物無睹。你我一心通,憑靈光照好。仙也性瀟洒,佛也性中土。學得貴心空,凡事無著數。心曠自神怡,拈花太清步。青蓮愛旨酒,性亦不拘操。偶示此章,淺則悟道。深求佛奧。仙佛同一途,指引歸大道登覺路!
有酒題詩又且歌 有墨書詞換白鵝 有情常愛金樽滿
有善當為力切磋 有書遺訓千秋頌 有錢積福自裕多
(本書卷終)
後語:此《鶴林福音》由(鶴鼎居士恭輯 善惟寶齋印贈於一九七零年歲次庚戌菊日編印。次年上元出版) 此書非常殘舊,80年代在舊書攤購得,幾年前寫上網業供諸参閱,隨後我托宏大印務重刋在市面流通。此部巨著《鶴林福音》係諸天佛仙聖賢菩薩嘔心瀝血的精粹傑作。篇篇皆是慈航寶筏。有緣讀到希用心參究研悟,未必能超舉昇遷,但必靈性得到提昇!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