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5-1) 点击次数(771
《洞冥寶記》卷九

《洞冥寶記》卷九

第二十四回  洞冥情楊生叨盛宴  邀懋賞惟一明珠

張峘侯大帝降壇詞   (調寄:一剪梅 )

半卷書成演洞冥   恭賀諸生   恭喜箕星   吾張高興飲仙醽   推倒罍瓶   醉倒壇庭

玉檢瑤篇勝鼎銘   如發新硎   如震雷霆   偏成曲本畫成形   付与優伶   付与丹青

 

柳真君降壇詞   (調寄:解珮令 )

洞冥書出   褫魂奪魄   的人間膽之金鏡   青出於藍   勝玉歷鈔傳原本   大文章先後輝映

若斯功德   已崇山岳   為諸君舉觴歡慶   這顆明珠還菩薩   絲毫無損   究難猜向誰持贈

 

話說紹、豫、婉各壇諸子,奉了聖帝之命,演這部《洞冥記》,也算把地府遊歷一周,這幽冥景況,俱皆洞悉,縱有遺漏,也屬無多,似乎無須再往。但因第九回內,柳元陽帝君引導定一子雲程觀冥後,隨即謁見地藏王菩薩,請示一切,乃蒙菩薩諄諄訓諭,並賜明珠一顆,以資觀獄之用,囑咐道,此珠俟遊畢之時還要繳還於我,切切記下等諭。現在冥獄已經觀畢,不能不繳還此珠,況由柳帝君定一手內借來,仍應由二人親手送去以清手續。(收煞前文,筆無漏逗) 況昨宵精一回壇時,大帝曾言及今晚,要重到地藏宮一番,必有幸事之語,或者菩薩有甚麼賞賜,抑或這顆明珠,仍賜給壇中弟子,也未可知,但不知誰有此幸福?得此希世之珍,一時尚難側度,必俟見菩薩後,方才得知,(為下文惟一得珠伏筆) 這且按下不表。

 

    卻說張大帝又鎮壇,十分高興,壇中弟子舉觴歡飲,連飲了數十大觥,酩酊大醉。柳帝君雖不善飲,然此回續領定一奉還明珠,功已告成不覺分外得意,也勉飲了數杯。(老道批書至此,也是分外高興) 當晚時近初更,柳真君喚道:「定一師弟快快起來,吾師領爾地藏宮去也。」定一聞喚,連忙起來,向大帝、真君前九叩行禮,真君曰:「免禮了,吾柳今晚帶來一鸞一鶴,吾跨鶴,爾乘鸞,以免道途跋涉之勞苦。況今夕要補遊數處,吾柳且不言明,到了冥途慢慢觀覽不可耽延,就要起身。」

 

    說畢,即出壇門,一仙一凡騎上鸞鶴,蹁躚起舞,凌空而行,轉瞬間,即到了陰陽界,只見對面來了數十人,騎在馬上身穿羅綺紈袴,衣服華美,歡容笑臉而來,前前後後,扛來了數百隻大皮箱,頗形沉重,(遊冥遇此,實屬不易) 定一不知其故,以問真君。真君曰:「此數十人,在生樂善好施,積下陰德,今生投生為大富翁,為富家子弟,去享現成之福也。扛的大箱,盛的盡是金銀珠寶,終身用之不盡也。」(為善之樂,豈一世哉)

 

    言畢,又向前行,定一舉目下視,又見來了數輛大車,均是高軒駟馬,車中之人,盡是男子,頭戴烏紗,身穿蟒袍,腰繫玉蔔帶,足踏皂靴,坐在車中悠然自得,(何樂如之) 以問真君,真君曰:「此是前世積有大功大善,要往陽世為官宦著者也。」言未已,又見後面又抬來數十頂大轎,有青絕尼圍的,有綠絕尼圍的,轎中之人,都是婦女,頭帶鳳冠,身披霞帔,端莊艷麗,儼若天仙一般。(世之婦女艷羨否) 真君指謂定一曰:「此在生賢淑節孝婦女,克全三從四德,而又慈悲好善,蹟有功行今生償他為夫人,命婦者也。」(令其享福世上應該應該)

 

    二人在鸞鶴背上,一問一答行不多遠,忽然在半空中,聽見音樂潦喨,定一抬頭一望,見對面飄來一片彩雲,光輝燦爛,上前有數十隊金童玉女,手執長旛寶蓋,開道而行,後面即是仙樂隊,當中有數十神童坐在雲端,後面有數百仙吏功曹,簇擁著那几個神童,飄飄而下。(何等光榮) 見了真君迎面而來,(來得湊巧) 彼此拱手面別,定一不知其故,又問真君。真君曰:「現因上元氣運將轉,世道昌明,天宮內遣真仙下降,篤生賢哲,並產英雄豪傑,輔翊聖明,此去是降生於有德之家者也。」

    (治平之基,其兆於此乎?) 定一聞言,在鸞背合掌曰:「善哉了善哉!這數十神童,不知降生於誰氏之門?何方積德之家弟子十分歆羨。」真君曰:「師弟只要你一勇於為善?何患不產寧馨?何須羨慕。(的是如此) 今晚既遇此一佳話,何不賦上一詩以作紀念」定一曰:「請仙師先吟弟子後和可也。」

    真君詠乘馬者一絕云:

一出華胥笑靨開   天教富有廣貲財   休言享盡庸庸福   為是生前積下來

    又詠乘軒者曰:

人間仕宦炫嶜纓   鐘鼎勳華列上卿   莫怪天公偏愛彼   都因積德在前生

    詠貴婦女曰:

堪嗟薄命是紅顏   貴賤榮枯不一般   翻羨花封諸命婦   早修福善在人間

    又詠仙童下降曰:

真仙降世下蓬萊   知道誰家育聖胎   薛鳳荀龍君羨否   麟兒端坐善功培

  

    真君詠畢,說道:「師弟隨意和來。」定一總詠投生享富貴者一絕云:

富貴崢嶸本夙因   緣何修得到君身   須知世上豪華輩   都是前生積善人

    詠貴婦女云:

揉羅被縠福駢臻   宛似飛花落錦茵   莫訝香閨膺誥命   前生巾幗是完人

   又詠仙童降世二絕云:

宗功祖德廣培栽   自有熊熊入夢來   但祝世人多積善   何難竇桂与王槐

云何白屋出公卿   只為君家把善行   請看于公陰騭大   門高駟馬煥家聲

 

   定一詠畢,真君讚道;「師弟四絕,足以勸人,真可作紀念矣。」你看我師徒二人,吟詠之間又到鬼門關了,定一抬頭一望,鬼門關果在前面,只見有數千男女,在那分幽門口,喧嘩如市,擠擁不開,定一不知其故,以問真君。真君曰:「此乃亡魂到此,必須掛號始能進關,故在此喧嘩。師弟入冥,已經數次,寧不覺耶?但今晚解來之亡魂,校往昔為多耳,不必管他,你我師徒催動鸞鶴,直從空中飛入,不必進關,以免官吏迎送,多費周折了。」

 

    定一曰:「弟子遵命,任憑仙師領導可也。」真君拍了鶴羽一掌,定一亦鼓起鸞翼,果然二靈鳥,戛然長鳴,沖入雲霄,一直向東南而去,瞥眼間到了一個地方,真君曰:「師弟你看此景致好与不好?」定一注目下望,只見一曲清江,兩岸桃花大開,爛漫如錦,中有漁郎泛楫,往來江面微風一吹,桃花片片落在水面,馥郁繽紛。(絕妙佳景) 定一睹此景,不禁喜上眉梢,說道:「怎麼隆冬天氣,此處桃花大開,令弟子十分詫異,要請仙師指明。」

 

    真君曰:「此地非天上,非塵寰、非冥府,乃是別一境界,四時皆春,(仙境耶?人境耶?) 師弟等屢次遊冥,所經皆苦惱之場,並無快樂之境,今夕所遇,殆苦盡甘來,先優后樂時也。若要知其地名,你看前面那塊碑碣,它上面寫的甚麼?」(不將指明令其自看,妙妙) 定一往前一看,見岸邊立一石碑,上寫著「小桃源」三個大字,定一道:「噫,此處得毋武陵避秦之桃源乎?若除了此處,那里還有桃源?」(世人只知武陵桃源,而不知大地到處都有桃源)

 

    真君曰:「師弟差矣,大凡天下可以避難之處,即是桃源。何必指定武陵?(世人知否) 此乃自晉以迄於今,凡高人隱逸,正士端人,悉萃於此,藉此為藏修息遊,養晦韜光之所,入其中者,謝絕塵氛,不求名利,治亂不知,黜陟(音積升意)不聞,与物無忤,与世無爭,樂天知命,隨遇而安,故名之曰:「小桃源」。非若紅塵擾攘日尋干戈愛慾貪瞋鬥爭劫殺,生淪孽海,死墮三塗,視此真有霄壤之別矣。」定一曰:「此等樂地豈易尋求?可憐民國世界盜賊充斥,荊棘滿地,今日徵兵,明日籌款,政繁賦重,民不聊生,而又益以官兵往來蹂躪,封馬拉夫之暴虐,民生處此,愁苦極矣,安得有安凈土耶?」(酸楚之言)

 

    真君曰:「滇西地方乃劫難最輕者,即如師弟等,大開善壇代天宣化,近則風俗醇美,化莠為良,他方擾而爾方獨靜,他方擾而爾方獨寧,寧非小桃源乎?」(有如此樂,便是桃源) 二人言話間,鸞鶴已飛到江洲,真君曰:「師弟你看看這桃源勝境,定一在鸞背上往下一看,見四圍十分遼闊,阡陌交通,繡攘坊塍,儼若圖畫。而且桑痲茂密,槐柳蕭疏,遠近籬落人家,錯雜相處。傾苒聽之有讀書聲,有諷經聲,有雞犬聲,有吹笛鼓琴聲,又見男耕於野,女織於家,衣冠古樸,不尚奢華。

 

    ◆(三塗者,即畜生餓鬼地獄,三種悲慘的惡道。)◆(塍音成稻田間的路界。)◆里名孝悌俗稱宣講,如此樂鄉,世上有否?◆如此講解「孝」字,生面別開,非知道者不能言也。◆聖人治世,親親仁民,仁民愛物,捨此無善術也。妖魔盜賊,廢棄人倫,致乾坤混沌不明,天不降罰豈可得乎?◆

 

    村邊古柏之下,黃髮垂髫(音條小年頭髮) 並怡然自樂真有太古之風。(紅塵濁世何處覓此) 定一注目良久,羨慕不已,徘徊不忍遞去,因對真君說道:「弟子意欲約仙師,下鸞鶴到此小桃源里,逐處一遊,未識仙師允否?」真君曰:「觀其一斑,足知全豹,何必逐處留連?且此中人,不与外人往來,何必与他們纏擾,今晚事故尚多,不可耽延時刻,吾師徒快快去也。」

 

    說畢,催起鸞鶴,又向東北而行,恍惚間,約去了一二百里之遙,遠遠望見一個村莊,約有二三百戶人家,房屋整潔,市井無塵,甚覺清雅,漸近,見村口立一大柵欄門,上書匾曰:「孝悌里」,三個大字。真君曰:「吾与師弟權下了鸞鶴,無妨進莊內一遊,觀個大概。」定一曰:「弟子甚願。於是二人步入村中,到了十字街衢,見搭了一座宣講亭,香煙裊裊,瑞氣騰騰,亭下有數百人,男左女右,各各侍立聽講,肅靜無譁,見真君至,僉曰:「柳帝君來矣,」一齊望之稽首,真君連忙答拜,定一向大眾打恭,眾皆還揖,宣講員亦停講,下了講亭,請真君定一入停中安坐,彼此敘禮畢,童子奉上香茗,真君曰:「吾師徒到此耽誤諸君正事矣,仍請續講,不必拘禮,致延時間。」講員依然又講,乃講的是《孝經》。

  

 說畢,復演說道:「聖門七十二賢,《孝經》一書,何以不傳他賢,而獨傳曾子呢?以曾子得一貫真傳,「孝」之一字足以賅括萬善,一本推及於萬殊,萬殊仍歸一本。孝者一本之始,得其一,即可以貫通萬事也。曾子得此旨,以告門人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二字,必由親始,必自家庭始,人子事親,能體忠,自能服勞竭力。能體恕,自能以父母之心為心,然後推及於人,推及於國,推及於天下,非一貫之謂乎?(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況《孝經》首章,夫子告之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曾子服膺此語,故以守身為本,臨深履薄,全受全歸,不虧不辱千秋稱為養志大賢。夫子早深契之故以《孝經》傳之世人事親,即以曾子為法焉可也。」

 

    講員演講至此真君擊節稱贊道:「吾子闡明新義,發前人所未發妙哉言乎!」真君贊畢,定一起立,問講員曰:「此地名孝悌里,聽講之人果盡皆孝悌乎?」(問得緊要) 講員曰:「然此里中人在生俱是入孝出悌,天資十分粹美,因他生前未曾讀過詩書,未聞大道,《論語》云:「不踐跡,亦不入於室。」所以死後必令來此講習數月,使知生前孝悌,乃合聖賢仙佛經旨,融會貫通,然後上升天堂,授以仙爵。凡孝悌之人,侯補天爵者,悉聚於此,故名之曰「孝悌里」也。」(聚孝悌之人於一里而互相討論,何樂如之)

 

    定一聞之,乃恍然大悟,真君曰:「時辰不待,我師徒可以告辭矣。」說畢,即向各講員,並聽講大眾,拱手告別仍跨上鸞鶴,向東而行,行不多時,又見一個鄉村,其境界大略与小桃源相似。真君曰:「師弟,你試猜猜這是甚麼地方?」定一曰:「弟子不知,還望仙師指示。」

真君曰:「此地左有廉泉,右有讓水,居斯鄉者,道德高尚,謙讓可風故曰:「廉讓鄉」。如無怀葛天之民,塵世上未之見也。此鄉之民,生前秉廉讓之德,死後天帝嘉其有懿美之良,令在此享清閒之福,又居廉泉讓水之間,習与性成与之俱化,道德愈以增進,故風俗醇美,皞皞熙熙,耕者讓畔行者讓路,夜不閉戶,道不拾遺,所以居民願頤老於是鄉。(世人所以咸願老於是鄉,是鄉否乎果爾,則犯世界為是鄉不難也。) 不羨升仙職,更不願入紅塵矣。」(豈再墮入地獄乎)

 

    定一聞之,贊歎不巳,說道:「冥府有此樂地,世人烏得知之?然非善人,曷克至此?」(定一得意可知) 二人在鸞鶴背上,且談且行,轉瞬之間,又到了一個處所,定一遠遠望去,乃是一座大城池,十分遼闊,漸漸抵近城門,注目下視,見城門上立一直匾曰:「八殿都市王城」六個大字,方顧盼間,只見守關各吏員,都出來歡迎。真君曰:「吾柳領定一重謁地藏,道經此地,順便遊覽幽冥市一番,不去會大王以免迎送一番。」說畢,催起鸞鶴進城,真君曰:「十殿大王,以八殿城垣最為寬闊,幽冥市即在其中,吾師領爾遊覽一番,看看繁華熱鬧,方言話間,將到正街,定一遠遠望去,這條大街,約有三十餘里之長,兩邊房屋,比櫛連雲,十分華麗,街上行人,往往來來,絡繹擁擠,比抵市口,見立了一道柵欄門,門左建有接待凈室、官廳,有數官吏把守稽查,專侍侯仙真善人往來,(幽冥之欽敬善人如此恭敬,可見為善最樂)

 

今見真君定一乘鸞鶴而來,仰首呼喚道:「請帝君善人下降客廳,小坐片刻。」真君聞吏邀請,即同定一下了鸞鶴,進了客廳,各行禮畢,隨即奉上香茶。真君曰:「不必拘禮了。」定一看這廳內,陳設坐榻,並字畫爐瓶,俱極精緻。茶罷,又陳酒果。(款待善人又如此殷懃,果河為乎?噫!)

 

    真君曰:「不必費心今晚事迫,幽冥市遊罷,又要到地藏宮,下次再來叨擾可也。」說畢,即告辭起身,出了門不乘鸞鶴,真君吹口氣,令其上前,向北而行。未數步,見街心立一座大石牌坊,高十餘丈,色白如玉,上題三個大字曰:「行孝坊」,俱是赤金嵌成,其上題名甚多,不暇細閱。(可惜可惜) 坊之左右建有官廳二所,左以居男賓,右以接女客,造得十分新潔華麗,由外望入內中花木開放,僥砌盈階,頗覺幽雅。定一方注目盼望,真君曰:「內中男賓女客,俱是在生有孝行之男女,因他生前,在困苦艱難中,克全孝道,未曾得見快樂光景,  上帝憫其苦行,死後先令他到此,安享自在几年,方令金童玉女,迎上天界,照其功善,授以仙職。所以做此官廨,蓋為此也。」(孝子、順妻,天之厚待如此)

 

    真君說畢,又往前行,定一看此市場,人聲騰沸,攘往熙來,貿易交通,如梭如織,問真君曰:「冥中亦有如是之繁華?若非仙師領來遊玩,何從知之。」方言話間,又走了三里之遙,前面又是大石牌坊,高高屹立,上題曰:「友恭坊」三個大字,坊上亦多題名,均不及念。(可惜了) 坊左右建立官廨,与前處略同,亦分男女兩院。真君曰:「此中男賓,乃在生,善敦手足,女客和睦妯娌姊妹者也。」說畢,再往前行,又三里之遙又見一大石牌坊,上題曰:「忠良坊」三個大字,惟坊上題名,寥寥無幾,(清末盡臣節者,有幾人哉?) 定一深為詫異。

 

    真君曰:「此坊所題名者,乃近二十年間人,師弟試想清末革命時,身居大位掌握兵權,而盡忠、盡節者,有幾人哉?(可歎可惡) 不惟不盡忠節,反奴顏婢膝,向民國謀差缺,保祿位者,比比皆是。(可悲可悲) 所以此坊題名者,僅寥寥數人,蓋為此也。」定一聞之,不勝嘆息。又復前行,也是三里之遠,只見許多工人,正在那里修理,牌坊尚未立起,真君曰:「此乃誠信坊,因為中國人,多年不講「信」字被一陣狂風,把牌坊吹倒了,(呀呀,天柱折矣!) 所以重新修理,將來中國,要想新立日月,重整乾坤,須要把「信」字研究、研究,這牌才能立得起來,不然難矣。」(我國人其速講究誠信才好) 定一聞之,方才了解。

 

    二人言罷,又往前看,卻說這「城信坊」係在幽冥市之中段,極為繁盛,市中百貨雜陳,無美不備,真是錦繡珠璣,珍寶麕集,沿街五色電燈琉璃寶燈,石油光燈,魚龍戲燈,走馬紙燈,點得通紅,照耀如同白日,(繁華如此,誰話幽冥寂寞耶) 定一看得如此光彩,心中歡喜,樂而忘疲,不覺間又到了第五牌坊了,抬頭一看,坊上題「禮儀坊」三個大字,只是「禮」字有點沒撇,筆畫頗不完全,(奇哉奇哉) 定一問真君曰:「此坊「禮」字,赤金墜落,字不完全,又是何故?」真君曰:「此因近十年來,人不講禮,儀字全廢,所以「禮」字墜落。(哦如是故也) 若望「禮」字輝煌,再貼赤金,須要待五六年後矣。」(倡自由平權者,注意勿忽)

 

    二人一面談,一面緩緩而行,又見兩邊鋪面之上,賣的是綢緞綾羅,暨各色布疋,無樣不有,由此過北,又見有許多成衣鋪,縫就各種袍服襖衫,十分新潔,也有近代的新妝,也有前朝的式樣,長者短者,寬者窄者,等等不一。再過北數步,見誧面上掛出做好的朝帽烏紗禮冠,又有蟒袍玉帶,及粉底皂靴,都像古時制度,有許多工匠在鋪內趕辦,忙得汗流浹背,一似有人訂製,等著穿戴一般。(時機將至矣) 定一不知其故,以問真君,真君笑而不答。定一懷著一個疑團,不敢再問。(多瀆可乎)

 

   ◆「廉讓鄉」以居世上廉之士可見天堂地獄,苦樂之境,皆人之自造。◆(曷音渴「即怎麼」古時的「為何」)◆讀此段須与各殿各獄,閻羅之處治逆子,逆婦,參觀比較,善惡報應,自然昭明。孝行、友恭二坊,題名尚多。始見荒陬僻攘間,孝子悌弟尚有其人,孝悌忠信為擎天立極之四柱。而「忠」字缺陷,「信」字淪亡,孝悌亦幾汨沒,乾坤其不混沌乎?◆讀至此,令我心中忐忑悚然不安。淒其欲泣矣!◆有心人讀此,能黯然神傷,淒其欲絕。噫!伊誰之責耶?返諸其身,居於何等責備,賢者不能不內自訟也。◆◆

 

 

 且行且看,不覺到了第六座牌坊,舉目一望,乃是「精義坊」三個大字,筆畫雖然完好,卻闇淡無光,似久經塵垢蒙蔽,煤煙薰黑者。(嗚呼大義亡矣) 定一又問真君?真君曰:「建此坊時,上古時也,古人行義,至大至精,昭垂天壤,今人非義動,惡氣沖霄,日月無光,天地變色,誰復明大義,建義旗,起義師,興義舉,一輝煌宇宙哉?此「義」字尚存,不遭墜落者幸矣。」定一曰:「其不遭墜落者何因?」真君曰:「雖無人行義,而大義自在天壤故也。」

 

    二人談論間,又不覺過了「精義坊」了,只見兩邊鋪面門首,都懸起酒帘,迎風飄蕩,出入哺中之人,摩肩擦背,十分擁擠,定一不知其故,以問真君?真君曰:「此是酒館也,那邊有茶寮飯莊,出入之人,即飲酒,喝茶,喫飯者也。」定一走到茶鋪門口,即聽到內中笙管嗷嘈,歌聲清越,逮到了飯莊門外,又听見內中有嘻笑聲。(幽冥与世無殊) 定一曰:「由此看來与陽世絲毫無異。但不知在此間飲食歡樂者,是何等人還須仙師指示。」真君曰:「此乃在陽世行五倫八德,有善無惡之人,因他一生苦楚,未享過歡樂時光,故死後令他們到此市暢快幾日,然後上升仙職。如願常在此逍遙者,亦聽其便。或願投生者,令他出世,永享富貴,不受奔波,此惟善人能之。若係惡人,豈能如此。」

 

    真君言甫畢,又看見第七座牌坊,定一仰首細望,目不轉睛,看了半晌,說道:「怎樣這坊上的字,只有「潔坊」二字,稍覺完全,那「潔」字三點水,已被塵污,其第一字,只有一點一橫一撇、究竟是甚麼字呢?」真君曰:「師弟你試猜猜。」定一想了一會,說道:「弟子明白了,定是一個「廉」字,乃是「廉潔坊」,怎麼頭上廣廈,赤金炫耀,其下「兼」字,金墜落了,要請仙師指明。」真君曰:「如今世界,人人都冒稱廉潔,其實那個能廉潔的?即如督軍、為省長的,他說為國家公僕,乃盡義務,不能要一錢的,其實他廣積私囊,盈千累萬。又有為軍官武弁者,他說為國家出力,誰料他見錢如命。為兵丁者,他說愛國軍人,頗有資格的,誰知他到處騷擾不堪。封馬拉夫,藉故索財,無所不至。」

 

    為文官者,委縣知事,他說他是清官,做了一任,虧索許多,其實到任後,貪贓枉法,刮盡脂膏,欺上罔下,有天無日,一任未滿,而冤債孽錢,已充囊橐矣。其下一切士農工商,都說他是極公道有良心的,其實瞞心昧己,盤剝重利,大斗小秤,入重出輕,暗算陰謀,損人自益,總計以上各式人等,孰非外飾廉潔,而內實不廉潔者乎?所以此坊上「廉」字,只有外表,而內容已不堪問矣。

 

    至於大盜土匪,日以打家劫舍為生,罪惡滔天,法律難容,他還要博個美名,揚言於外曰:「吾等搶富濟貧」,又「伐暴救民」,自命其党曰:「義勇隊」,孰知其言則是,其行則非,伊等搶擄劫掠,不惟富者被其災,即貧民亦深罹其禍,所稱濟貧者安在?救民者安在也?總之這民國世界,假仁假義,行不掩言,比比皆是,於劫匪何殊哉?」(無形盜匪,其罪更勝,而曰官長,老仙莫解)

 

    真君發了這段議論,句句切中時弊,市人聞之,個個鼓掌稱善,看看又要到了第八座牌坊了,又見大街兩旁,地而極為寬闊,有陳魚龍百戲的,有耍猴兒戲的,有扯高腳戲的,有耍傀儡戲的,有耍虎熊獅鹿戲的,有耍燈影戲的,等等不一,定一看得樂不可支。問真君曰:「請問真君,地府亦崇尚戲法嗎?」真君曰:「非也,此等人乃將投生陽世,以耍戲法營生者,輪轉大王命他先到此演習一番,以供各善人一笑,(世人世人,何不樂為善人)然後出陽的。」

 

    二人說著,已到了牌坊之下,定一望上,只見有一坊字,頭二字已經墜落,方欲啟問,真君曰:「此乃知恥坊」,前數年經此,尚有「知」字,僅落「恥」字今則「知恥」二字全行墜落,真真令人嘆息。」(恥德淪亡盡矣,中國乎倫紀,須速維持也) 定一曰:「此何故,望乞指明。」真君曰:「乃因如今時代,五倫盡喪,八德全拋,男不忠良,女不柔順,名譽不顧,人言不恤,所行皆醜鄙之事,所談皆污耳之言。昔人諱言者,今則反炫其能,昔人所羞愧者,今則反為美,顏之厚也,蔑之加矣。試問自上及下,能知恥者有幾人哉?所以此坊「知恥」二字,全墜落矣。」

 

    定一聞之,點頭稱是。復問真君曰:「陽關缺點,何以應在陰間?」真君曰:「此陰間之氣相感召也。」(說明了然) 又問真君曰:弟子自「誠信坊」觀至此坊,上面無題名之人,坊左右官廨善男女,亦寥寥未見,又是何因?」真君曰:「如今之人,八德忘其大半,道德墮落,安有題名綽楔者乎?若要八座牌坊,字字輝煌,題名濟濟,須俟上元甲子,聖君賢相,出而治世,始可希望,此時尚未能也。」(由此觀之,自由平等,無父無君之國,決不能立於宇宙)

 

    定一曰:「此幽冥市,只一條大街乎?」真君曰:「還有三十六條橫街,又有七十二條小巷再遊數宵,亦不能遍及,此不過觀其大概而已。今晚時辰不待,吾師徒還要謁教主,快快上鸞,切勿延湲。」定一曰:「弟子遵命。」即跟隨真君,仍跨上鸞,飛騰出了市場,沿途見些村莊,与人間大略相似,清躊綠野,溝洫相通,麻麥幪幪,黍稷彧彧(音郁) ,又有瓜柵、豆架、茅屋竹籬,三家二家,依山傍水,時聞書聲喃喃,機聲軋軋,家人婦子,相聚一堂,雖是隆冬之時,無殊長春世界。定一曰:「請問仙師,此方百姓,如何這等安樂?何修得此,望乞指明。」真君曰:「此乃世間忠厚農夫,不欺不詐,克全人道,有善無惡之民,因他在生,或罹亂世兵戈之慘,或遇征徭催科之虐,死後冥王憫其生前困苦,故令處此樂鄉,仍使其婦子家人聚首,雖曰:「冥域」,無異仙鄉,永免輪迴,長享清福者也。」(夫人昧良,做一農夫,何等安然自在)

    定一曰:「弟子觀此風景,無殊於前所見之小桃源也,人間那得有此,孰謂陰司盡屬苦景,而無一樂土哉?」(陰陽苦樂,在人自召,大造無心,冥司亦無成見矣) 二人談次不覺已看見「地藏宮」,鸞鶴望見,亦皆飛舞蹁躚,似有喜色。(真是仙鶴靈鸞) 真君曰:「至矣。師弟你看那宮門之外,有許多小沙彌,手執長旛寶蓋,來歡迎我師徒矣,快快落罷。二人剛下鸞鶴,耳中聽見眾沙彌合掌道:「元陽帝君,楊真人有勞了,吾等奉教主之命出門迎迓,望乞速速進宮,教主恭侯久矣。」真君曰:「承蒙教主厚意,並煩各位師兄勞駕,實深感愧,仍乞領導前行,我師徒隨後可也。」眾沙彌點頭稱是,一齊上前,真君定一隨行,到了宮門口,魚貫而入,連進數重門,到了正殿丹墀之下,沙彌進內稟報,須臾,教主出,手捻素誅,立於丹墀之上,真君在階下行禮,口中說道:「教主在上,卑職元陽參拜。」教主曰:「元陽帝君有勞了,免禮,上階敘話。」

 

    定一上前行禮,說道:「弟子定一九叩行參。」教主曰:「亦免了,速速上階,不必拘禮。」於是二人升階,到了殿中,教主上坐,命真君左坐,定一右坐,小沙彌捧上香茗,教主曰:「聖帝主持這部《洞冥記》,今諸生已將冥府各獄遊完,並新增各獄,均已周歷,所有古今善惡案件,因果報施之理,均被和盤托出,誠乃發前人之未發。(獨標新穎,勝過玉歷多矣) 溯厥始終,領導遊生,大帝与元陽,勤勞最著。(往來雲路跋涉冥途,功真不小) 至於校正,編輯,惟一子鉅任獨當,(辛苦異常,人所難能) 將來評定加批、靈佑帝隻眼獨具,(老道無船過蒙獎譽了) 若夫冥床侯駕,沙案待乩,諸弟子均各有勞,而爾定一師弟,尤為出力。(難得難得) 今夕大功告成一半,吾主不勝其喜,小沙彌聽了,吩咐香積廚中,速速擺上華筵一席,吾主要与元陽、定一賀功。」

 

    吩咐甫畢,眾沙彌席已擺好,教主請真君上坐,自己左坐,定一右坐,命侍者提酒壺來,教主親自把盞,且滿酌瓊漿,謂真君、定一曰:「爾師徒各須滿飲三爵,藉以酬勞。」真君與定一連忙離席,捧爵敬受,叩謝洪恩。又轉斟三杯,敬與教主,然後大家坐下。教主曰:「此番演書,雖係各仙真、各師弟之功,然深得明珠之力,(提出明珠,將九回後文字,一筆包括) 今地府已經遊罄,若到天宮,無須乎此,未識定一師弟可將珠璧還否?」

 

定一聞言,連忙跪下,將珠取出,雙手奉呈,說道:「弟子謹遵教命,將珠奉還,伏乞教主收納。」教主接過手來,將珠放在席上,只見萬道晶光,照耀殿宇,(真真希奇寶貝) 教主道:「師弟請起,你看這顆明珠,經了這一番試驗,越大放光明了,(光明大放,定可照耀環球) 但師弟既已帶來,仍煩師弟帶回去,因昨奉了佛旨,說編輯此書,惟一子深任其難,昕夕從事,心血費盡,無以為酬勞之資,即以此珠持贈,將來大有用處等語。師弟可仍將此珠收去,俟回壇後,面交惟一收存可也。」

(惟一得珠,不惟唯一之幸,珠亦大幸) 定一聞言,驚喜交集。說道:「弟子代惟一叩謝世尊並教主矣。」

 

    教主曰:「好個定一師弟,樸誠篤實,此書告竣之後,爾必大獲褒嘉,勉旃勉旃。吾主今夕高興,聊拈一律,預賀書成。」詩曰:

洞冥體例特翻新   稀世金篇信可珍   漫詡東坡能說鬼   休誇干寶擅搜神

陰曹賞罰資懲勸   天府逍遙悟果因   但得此書傳海宇   大千苦惱化長春

    (警頤宏深,慈悲廣大)

    又賀惟一得明珠一律   詩曰:

明珠無價本難求   贈与箕星好好收   朗勝溫犀能燭怪   珍同秦鏡易探幽

藜燃太乙書堪校   才繼長庚學更優   預祝滇西惟一子   勛名彪炳照千秋

 

教主將書吟畢,將稿錄出,遞与真君,真君捧讀一周,不禁擊節歎賞,說道:「教主賀詩二律,於此記与惟一,大有光矣。」教主曰:「既經帝君獎譽,可將此二律付之管絃,命樂工疊奏三十六譜,以作紀念。」只聽見兩廊音樂並作,一時宮商迭奏,響徹雲霄,定一聞之,真覺心曠神怡,歡欣無盡。(既叨盛筵,又聆仙樂,定一此時其樂可知) 奏畢,真君曰:「今晚時近五鼓,我師徒已經厚擾盛筵,醉酒飽德,銘感無窮,要告辭教主,回壇去矣。」

 

說畢,立起身來,行禮叩謝,教主立命沙彌執旛,仙樂前導,送出三十里之外,真君與定一,騎鸞鶴,霎時到壇,燈燭輝煌,桓侯大帝尚橫矛以待。定一將教主賜下明珠緣由,對惟一說了一遍,當面交付,大帝与元陽帝君,均為賀喜。大帝曰:「這部《洞冥記》,由一回演起,至此二十四回,也算把地府各獄情,洞徹無遺了,可喜可賀。過此以往即應遊覽天宮,完全此記。但今夜由義聖宮下來時,吾二哥說道:「各師弟為此記,待旦二十四宵,也算十分辛苦,現今度歲在邇,各人奔忙年事,來春又要補降《儒門救世金丹》,更為忙迫,不若延至二月下浣,二十二晚,再設冥床,賡續遊覽天官,不過十四五宵,便完全矣,各師弟各懍遵可也。」

 

惟一稟道:「怎麼要到來年二十二晚,始遊天宮?弟子不解其由,墾求大帝示知。」大帝曰:「此中有段妙理,昨日上  皇降旨,吾張不敢洩漏,到了那時,使知之矣。」(又有什麼玄妙天機) 說罷,大帝与元陽帝君,各自回宮,定一亦由冥床起來,大家猜摹這個道理,莫測其由,欲知其詳,須看下回分解。

 

【總評】

◎地藏為地府中樞,故未遊地府,先謁地藏。明珠為洞冥之至寶,故欲觀獄,必借明珠。

◎地府以地藏始,仍以地藏為終。明珠由定一借,復由定一還。半部冥典,縱橫交錯,一線到底可分可合,回回照應,節節關鎖,可以作二十四回讀,且可作一回讀,佈置之妙,用筆之巧,真是用鬼斧神工,神乎其神。

◎遊生冥途所遇,大部苦楚淒涼,而此回中,一則遇應運而生之賢哲,一則遇。塵氛盡凈之小桃源、孝悌里、廉讓鄉、仙農妙境,是冥非冥,是仙非仙,是人境復非人境,真使遊者疑,讀者疑,批書者亦疑。且使遊生歆羨,讀者歆羨,令我老仙亦歆羨,善書至此,歎為觀止矣。

◎都市八坊,已將近世人心,和盤托出,維持國家者,綱紀倫常,其可忽視哉?

◎回中所遇小桃源諸勝境,是為下文遊天宮引線。

◎惟一子得賜明珠,真是千古奇緣,書中特色。

 

 

【第二十五回】   談天文柳仙洩奇祕   遊勝會定一獲慈航

 

柳真君降壇詞  (調寄:一斛珠 )

艷陽天氣     花枝如錦韶江媚     小樓爭看鞦韆戲     一曲笙歌   且賀新年瑞

情夢迷人真歎息   酣眠春甕朝慵起   狂風驟雨無留意   笑煞癡郎   還擁香衾睡

 

張三丰大仙降壇詞   (調寄:浪淘沙 )

丹藥帶身邊   藜杖挑肩   來壇恰是一更天   到處逢人惟索酒   群笑張顛

大劫在眉燃   俺也生憐   世人胡不改尤愆   若個同吾攜手去   便是神仙

 

關聖帝君降壇詞   (調寄:臨江仙 )

悲憫深情誰与訴   何時得解憂心   高山流水獨彈琴   幸逢諸弟子   堪許訂知音

歷盡冥途觀果報   仍應上界登臨   證明仙佛勸當今   願他齊覺悟   休再睡沉沉

 

  

◆描寫春光,何等生色。◆世人春夢幾時才醒,寫俺胸襟灑落,悲憫情懷。◆帝君救世深情,垂書苦意。追溯前文,生下各節,是地府与天宮關鎖處。◆(麕音群。人和物的聚集) ◆五聖救劫垂書於洱邑,無有暇日,惟一諸子迓聖迎真,亦無暇時。仙凡功德,真當不朽。◆老道得蒙義聖青眼,附此書之驥尾,真是三生有幸,何樂如之?

 

話說客歲庚申年臘月初六晚,定一子遊罷地藏宮,於回壇時,張桓侯大帝,對諸生訂下遊天宮日期,要等今年二月廿二晚,謂其中有段妙理,  上皇已經降旨不敢洩露等語。諸生猜摹不著,究竟是什麼玄妙呢?因為天曹要開一個賽寶展覽大會,(奇哉奇哉) 擇定地點於蓬萊第三峰下,瀛洲勝境,於辛酉年二月十二日起,至五月二十二日止,統計百日,凡五大洲證果神仙皆得与會,(何等熱鬧) 其陳列之品,乃天上人間,龍宮蛟窟,希世之珍,應用之物,俱皆麕集,以利三界展覽。(繁華可知)  上皇早已降旨,敕派呂祖帝君,為總經理員,(鄭重如此) 帝君又派蓬萊仙真,三千餘員,在那蓬萊第三峰下,瀛海面上,搭了紫壇木大橋三十六座,以利各神仙來往。(何等大觀) 開會之後,百貨齊集,大家展覽,必要品評出一件至寶,以作頭標。(這個頭標,究竟是何寶貝?何人奪得,大家都在猜想,急欲看下文了)

 

   所以歐美回部各國,證果各種神仙,亦聞此訊,各將寶貝預備,想奪頭標。(大家想想歐美仙真可能奪此頭標去麼?) 這個消息,禸歡音大士於正月初五日,在興壇龍華會上,先行發表因此要趕演一部《訓女寶鍼》,以為奪標之具。(演卷女箴以為奪標,大士之計左否?) 這部書為何不早降演,因為婉壇奉了至聖先師之命,頒演一部《儒門救世金丹》,尚未告竣,特敕命紹、豫、婉三壇諸子,準備於今正月完璧,又益以興壇演辦二次小龍華會奔忙不迭,所以大士降演寶箴,只好延至二月初一日起,至二十日止,此書始.克告成降此書時,楊生守一日日待乩,功勞卓著,其次莫如定一。至遊地府鈔案,妙慧子任之。遊天宮,抱一子任之所有情形,備載寶箴附本,茲不再贅。

 

     統計元旦至今五十日內,諸子未曾片刻稍停,今屆二月廿一日,諸事完畢,正好續演《洞冥記》,遊歷天宮,早被大帝算就,真真玄妙,到了此時,諸生方才恍然大悟。(事到當前,人方覺悟,斯真為奇) 但這賽寶大會,抱一子已經遊過數宵,故令定一又莒續遊,因為會場十分寬闊,抱一所見不過百分之一,且其中景致一宵与一宵不同,又正直開會之期,神仙濟濟,趁此機緣前去展覽,也是千古奇遇。(讀子慧根不小,始有此千古奇遇也) 這個賽寶會,好像以為為演這部《洞冥記》開設的一般。(無此記,則賽寶會雖奇,世人無從知之,是此記專為此會而演也) 權且按下不表。

 

    卻說今晚續遊天宮,從蓬萊起,柳真君先到壇,聖帝与張三丰大仙,亦攜手降臨,到壇後,聖帝命設席,陳列仙果滿酌瓊漿,請張大仙上座,柳真君左坐,聖帝右坐,惟一子主位相陪,酒飲三巡,聖帝言曰:「今晚吾關請張道友到壇,非為別事為因諸子不辭勞苦,已將《洞冥記》演了半部,吾關觀此書,果將地獄真情和盤托出,發前人所未發,真勸善未有之奇書。(真是的評) 惟此記是演義體裁,必得高明潤色,逐段加批(這不可少) 愈足以見重於世,素稔道友學問優長,詞華典贍,意欲藉重大筆,細加評論,庶此書傳出,洛陽紙貴,挽轉天下後世世道人心則道友之功德,与此書並傳不朽矣,未知道友允否?」

 

◆描寫春光,何等生色。◆世人春夢幾時才醒,寫俺胸襟灑落,悲憫情懷。◆帝君救世深情,垂書苦意。追溯前文,生下各節,是地府与天宮關鎖處。◆

 

      張大仙曰:「聖帝過獎譽了,但既蒙委任,敢不竭力效勞,惟批訖還望聖帝指教。」聖帝曰:「道友文才,吾關弗及,何必過謙。因對柳真君說道:「這半部《洞冥記》吾三弟与柳道友功勞最多,此後上遊天宮,柳道友要負完全責任,書成之日,定當酬勞。」真君曰:「聖帝有命,敢不盡心。」又囑惟一与壇中諸生道:「此部《洞冥記》大有關係,各師弟勿憚勤勞,速速鈔出,立付剞劂遍傳海宇,書成之日,吾師再開萬仙大會,慶祝太平,(此書傳出春雷一響,萬病回春矣) 並与各師弟加功賀喜,懍遵吾言,切切記下。吾師事迫,就要回宮。可喚定一起來,定一聞呼,驚醒起來,望見聖帝到壇,張柳二仙亦在坐,連忙上前參拜,聖帝曰:「免禮了,一旁侍坐,這半部《洞冥記》爾定一師弟,也算有始有終,不怠厥志。(誠非過譽) 吾師所知,以後張祖師批評此記,爾師弟尤當謹慎伺侯,身任其勞。(老仙批評此書,全仗定一子之筆錄也,哈哈) 今夕上到蓬萊,先看看賽寶大會,有柳帝君帶領爾去,切勿畏難書成之日,大有好處,謹記吾言。」又對三丰大仙說道:「煩在此鎮壇一宵,吾關去矣。」(帝君細心周到如此) 帝君吩咐畢,即啟駕回宮。

◆聖帝之於是書,幾經籌量,幾臨紹壇,其苦衷,於告誡柳仙与惟一諸子亦已具見,讀者當知。◆(剞劂音基訣,雕版刊印) ◆未遊地府,先觀獄形。未上天庭,先問天名。真是挈領提綱,何等綽識。◆闡明盈虛之理,君臣之分妙極妙極。天文學,當以此為宗主。◆

 

柳真君曰:「定一師弟好好振刷精神,吾師帶來一鸞一鶴,爾乘鸞,我跨鶴,就要起程矣。」定一曰:「弟子稟仙師,這天宮,弟子未曾遊過聞天有九重,又有十二重,又有三十三天,名稱等等不一。又諸仙佛列聖所住宮殿,在於何天,何重?居何方位?先請仙師,一一指明,然後上遊,始有把握。即如仙師領弟子遊地府時,先到雲層觀獄知其大概,所以壇中諸弟子,凡遊者都胸有成竹不致迷於歧途。今遊天宮,亦先為講明弟子等感激不盡矣。」

 

    真君曰:「善哉問也,夫天者,非九重也實有十二重今試將十二重之名言之。此十二重須自下數起,第一重曰:「太虛天」下附於地一望渺茫。(此層天之上,即社稷土穀等神祇之所居也)第二曰:「施化天」,風雨雷電雲霜雪,經行降結其間者也。第三曰:「月輪天」,日月皆循天左行而右旋,月行較急,一日常遠日十三倍,有奇乃君逸臣勞之理。月臣也,日君也,月以陰精積水故,外瑩而半明半魄,其行度与日相向,故明;魄則背之,故暗。向背從遠近而增損,於是有上弦、下弦。此月輪天,又名水精天。蓋月本水精之氣,所積而成也。

 

    第四曰:「遊道天」,日月巡行,有四遊九道,春倚東為青道,夏倚南為朱道,秋倚西為白道,冬倚北為黑道,青朱白黑各有二道,南方多一赤道,季夏所倚也。惟春秋二分,日月同照,故交食多四方對照.皆為黃道。故曰:「遊道天。」

    第五曰:「陽明天」,日月本東行,天體則左旋,天行最健,牽引以走不得不西也,日雖善行每不及天一度,因日屬君,體陽精積火故,內朗而通體皆明,陰不勝陽。晝則月不能並明,夜則常以遠近漸轉,魄向而避光,能照八荒,故又曰:「火星天」。

   

第六曰:「列宿天」萬物之精,上為星象,星之為精也,陽之榮也,皆依二十八宿所屬,故曰:「列宿天」。第七曰:「斗樞天」,象星列宿,浮生虛空,橫絡天腹,其行其止,皆須炁焉。中有斗樞,(此蓋言北斗七星之斗樞也) 其四星為魁(像斗舀水部份) ,三星為杓(即斗之柄也) ,魁之初為斗樞(即天樞星也) 柄之末為瑤光(亦作搖光) 斗樞所指為建南紐星(即北極星也) 天之樞也,端居不動,列宿隨樞而轉如車轂之旋運,故又曰:「宗動天」言諸天宗之而動也。(書曰: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湛乎天也)

 

    第八曰:「不動天」,天与日月,行動皆有常度,不疾不徐,晝夜循環,分為四時,皆隨斗柄迴旋,至此一重,如斗樞不動,凝靜完固,又曰:「常靜天」,所謂虛極而轉實也,以上步履皆如平地矣。(此本陰陽動靜之理,淺顯平易,解人即知)

 

     第九曰:「穹窿天」,此重如地之所分九野,各定界限以氣象形色而名。正東曰:「青天」,東南曰:「蒼天」,正南曰:「陽天」,西南曰:「朱天」,正西曰:「旻天」,西北曰:「幽天」,正北曰:「玄天」,東北曰:「昊天」,正中曰:「鈞天」,又曰:「黃天。」

 

    第十重曰:「燄摩天」分為三垣中央為「紫微垣」,上臨鉤陳帝座下,應斗中紐星。此玉清宮,在「太微垣」內居紫微垣後。前曰:「天市垣」,為帝座天庭,周天如烈燄摩空,因號燄摩天。

 

    更上第十一重曰:「塊穿天」,又名兜率天,光明廓落,湛然常寂,因此天頂,如兜圜彀率,故以名之。最上第十二重曰:「大羅天」,(玄玄上人三清、五老之所居也) 乃在極高之處,出遊天表只隔一圍,此十二重天上,乃玄玄上人所居,下視塵凡,懸絕十二,真是晃朗無邊,森羅萬象者也。

 

◆(杓音標。)( 璿璣亦即璇璣,即北斗魁第一至第四星) ◆柳仙唐時證果,歷遍天都,故能言之鑿鑿。◆此重天至尊所居也。◆西方諸佛之所居也。◆天有十二重,如地之有高山、高原、丘陵、原隰、平野、低原湖澤、泉壤地也。天分三十三部,如世界之有歐亞美非澳五洲,而又分為各國也。◆柳仙博通古今,學識優長,故能言之歷歷,老道所不及也。◆

 

 

 定一曰:「三十三天名稱若何?」真君曰:吾聞黃老曰:周有三十三天,各有帝宰,應從第十重計算,曰:燄摩天,曰兜率陀天,四大王天,忉利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淨天,無量凈天,遍靜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喜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無邊動處天,無邊識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四象天,常憍天,持鬘天,監守天,當須彌山頂為帝釋天,以上共計三十三天也。」

  

   此三十三天,由燄摩天而下,縱橫高低,遠近不等,亦如九洲之分野也。」定一曰:「各聖真仙佛所居之方位,並在何天?亦請指示。」(問明列聖所居仙闕以便遊覽,定一亦頗細心) 真君曰:「大羅天界所創之宮,名曰:「玉清紫雲之閣」,碧霞為城,為  元始天王所居,元始又立幾處,金闕玉樓,瓊房琳殿,以舍列聖群真故五老亦居大羅仙境。至燄摩天界,三垣紫宸金闕在焉即  上皇所居也。其上兜率陀天,上有兜率宮,佛祖与諸佛之所居也,位在西方。大赤天,道祖之所居也,位在正南。」

 

    真君演說至此,定一曰:「弟子意欲叩五聖帝君之所在?」真君曰:「蓬萊呂帝君所居,乃在東方青天。南海大士所居,乃在南方赤天。義聖宮居西南,管轄西南二天,名曰協天。顏帝宮居東北,鄰近昊天接於至聖之廣野。文帝七曲山桂香殿,居於正西。佑聖真武居正北。然皆在不動天之上,穹窿之境也。其餘未經宣洩者,俟到時,又為指示可也。今晚時辰不待就要起程。」

 

    說罷真君挽著定一的手,出了壇門,真君跨鶴,定一乘鸞,飄飄蕩蕩,直向東北而來,這鸞鶴性極靈通,凌空翱翔,十分迅速,定一頗有畏懼之狀。真君曰:「師弟穩穩坐定,此鸞吾師馴養有素,只要不偏不倚,吾師保爾無虞。」定一下視,越過許多高山峻嶺,又超過幾條長江大河,即陰陽界,亦低在下方隱隱可辨。耳中但聽得風聲習習,少焉,月出東方,大地山河,瞭如指掌。(又是一番境界) 定一此時,覺得心中暢快。真君曰:「今夕初上蓬萊,本要与師弟唱和詩章,因事故太多恐其遲延,也就作罷論了。師弟你我師徒,言話之間,已走了一萬餘里,你看前面白茫茫的一片,那是什麼地方?」(別有天地非人間)

 

    定一道:「弟子不知,還望仙師指明。」真君曰:「那就是瀛海了。」轉瞬間飛到了海上,定一舉目下望,只見海中波濤洶湧,浩淼汪洋,無邊無岸,定一問道:「仙師這個瀛海怎麼如此寬廣?真是觀於海者,難為水矣。」

 

    真君曰:「此海東極扶桑,北極滄溟,南通閩、浙、南海流出西洋,天連水,水連天,焉得不寬大。五大洲島,全個地球俱是由水包涵,安可以蠡測之乎?」方議論間,定一由左邊望去見一座絕大高山,以問真君?真君曰:「此東魯泰山也,鸞鶴至此,看見海天空闊,飛騰尤速轉眼又望見海中有一座崇山,高插雲表。又問真君?真君曰:「此蓬萊第一峰也,呂祖師宮殿在焉,爾紹、豫、婉、風、和、五壇之總機關亦在焉。多少神仙,棲真於此。」

 

    真君說罷將仙鶴一拍,青鸞隨之,令由峰南飛去,定一遠遠望見前面,高插雲霄者,又有兩山對峙,左右前後洲島無數,四面都是水繞,海面亦更寬闊,景致如畫圖一般,又問真君?真君曰:「此蓬萊第二三峰也,由一峰數去,共有三十六峰,其島嶼小山,不在其內,爾試看第三峰腳下,是什麼情形?」定一引領一望,只見一片彩霞,萬道金光,彌漫山坳,水面看不出什麼真相。(慧眼未開故此如是) 真君笑曰:「師弟俗眼,目力尚欠,此中即賽寶大會場也。」

 

二人言淪間,已隔三峰不遠,定一望去,果見海面搭了許多浮橋,橫跨山腰,由南至北,如飛鴻臥波一般,又見場面之中,插了一捍赤色大旗,臨風招展。(真真大觀) 定一問真君曰:「此何旗也?」真君曰:「其到時一望便知。」定一又見港內有許多洋船,約有三百餘艘,船上所插旗幟,等等不一,以問真君。真君曰:「此外國運來貨物,欲以賽寶者也。」言已行抵海濱。真君曰:「我師徒權且下了鸞鶴,到會上遊覽一番,然後去見祖師。」

 

    定一曰:「弟子遵命。」於是將鸞鶴停住,真君念動真言,傳召本處土地,令其看守仙禽,真君領定一,步行僅走了數步,繞出東南海道上了紫檀大木橋,即有數官前來歡迎,僉云:「元陽帝君又領遊生來矣。」(來得湊巧) 乃進了第一門大柵欄,門內有一大客廳,光彩潔白,上書:「迎賓館」(這賓館似專為柳仙定一,而設者然,妙極妙極) 三個大字。招待員迎入,坐定獻上酒果香茶,極表恭敬。眾仙官曰:「今晚柳帝君和楊善長來得恰巧,因開會已滿十日,奇珍異寶均已擺列整齊,諸天仙佛聖眾,並十洲三島,神仙澤國,諸龍王,外國教主,皆到會展覽,品評頭標,較前數夕,尤為熱鬧,真是絕大奇緣。」(如此繁華熱鬧千古難逢) 惟是會中人太擁擠,依我等愚見,不若此廳後,小樓之上安坐,以便觀看各神仙來往,俟觀畢,又進會場,慢慢展覽,未識帝君善長之意若何?」

    真君曰:「甚妙,甚妙,正合吾師徒之意。」於是上樓剛才坐下,即見西北方,來了無數神仙,俱向柵欄門口而來。第一簇,見一大仙高坐龍輦之上,頭戴冕旒,身穿袞龍袍服,腰繫玉帶,足踏粉底皂靴。他怀中還抱著一個八九歲的童子。(這位童子果何人斯?大家猜猜) 羽葆導前,仙樂隨後真真榮貴無比。定一問是何仙?真君曰:「此  北極紫微大帝也。」又問童子何人?真君不答。(祕密天機豈能輕洩)

   

    隨後又來了第二簇,只見內中有一大仙,騎在獨角獸背上,頭上亦戴冕旒(音流),身著紫袍,腳踏朝靴,腰繫玉帶,五綹(音柳)長鬚,貌類文官氣象,卻甚威武,前面有三十六位神將,後頭亦有無數將吏,俱繫鎧甲鮮明,裝束齊整,手執鞭錘戈矛劍戟,個個威風凜凜,相貌堂堂。一路鼓聲鼕鼕,電光灼灼,不知是何神仙?又問真君。真君曰:「此乃  九天應元雷祖大帝也。」

 

    第三簇,見有兩條赤龍,駕一大車,車中坐定一位神仙,面如傅粉,三綹(音柳)長鬚,頭戴盤龍雁翅烏紗,身著大紅袍,腰繫玲瓏寶帶,足踏朱履,手執朝笏,氣象壅容,前後侍從將吏,手中執的火槍、火箭、火斗、火包,旗幟上畫得盡是火龍、火馬、火鼠、火鴉,隊伍亦頗嚴肅。定一又問?真君曰:「此乃  火官大帝也。」

 

    定正在看,大帝的旌旗隊伍,尚未過完,忽然又望見西北一帶來了一萬餘人,浩浩蕩蕩,一路長蛇大陣擺向會中而來,(熱鬧熱鬧) 方轉瞬間,見首來的,盡是儒生,章甫逢掖,博帶峨冠,劍佩鏗鏘,趨蹌而至,個個溫文爾雅,真有儒者氣象。(今日世上有此真儒否) 當中推來一輛大車兩馬並駕,車前有一個玉麒麟,左右跨轅者,有二弟子,居左者,執鞭轡,居右者,捧竹杖,車中坐定是一位大聖,首戴玄冠,身披黼黻,足履赤舄(音昔),手中執著圭玉一方,急憑軾而坐,相貌雍容自得。(寫孔子如生) 相從弟子,約有三千餘人,真君不待定一詢問,說道:「師弟,你試猜這位大聖,卻是何人?」定一低頭想了片刻,答道:「弟子明白了,敢莫就是我   孔子至聖先師。」真君曰:「猜著了。」

 

◆(輦音僆帝王之車。)◆(冕旒音留古代最尊貴的一種禮帽,前後端垂下穿了玉珠的絲繩。)◆雷祖火官,二位大帝威儀氣象,各自不同。◆此段描寫三教聖人,威儀各極其妙。

◆寫孔子則相貌端嚴,雍容自得。◆如來則曰頂放毫光慈容滿面。◆老子則曰童顏鶴髮,一部銀髯,笑容可掬。撮影寫真未及其妙,真是化工之筆。◆(舄音色,加木底的鞋。)◆(縧音滔用絲織成的條子)◆

 

    方問答間,又來了無數頭陀。頂五福冠,穿無垢衣,手持蓮缽,胸掛素珠,或乘一葦而來者,有駕雲者,又有身軀雄偉,騎白麟者,騎長鯨者,等等不一。(翩翩欲仙,何其快樂) 中間一位大佛,具丈六金身,頂上放大毫光,慈容滿面,披八寶大紅袈裟,雙足盤起,坐在一朵彩雲之上,(寫釋迦如畫) 前面寶蓋高擎,法雨繽紛,天花亂墜,冉冉而來,仙樂班逸韻悠揚,幢旛隊當風披拂,(真是長春世界,令人羨煞) 又有沙彌僧侶,手敲木魚,口誦真經,聲音朗徹,觀其人數,似有三千餘人之多,定一問真君,真君曰:「此西天竺  釋迦牟尼如來佛也。其隨從護法,乃四大天王,哼哈二將、彌勒尊師、接引準提、達摩伽藍、密跡金剛、西方二十七祖、普照王十大弟子,二十諸天、十八尊者、五百阿羅漢、西域諸王子、諸佛菩薩,並沙門釋子也。

 

    才過去後面又續來了一班道童,個個秀外慧中,道服道冠十分整潔,手提金爐,香煙馥郁(又是道家妝束) 隨後又來了許多真仙,足下生雲,頭戴五雲巾,身穿無垢衣,腰繫絲條,或持簡板,或攜漁鼓,或佩寶劍,或負葫蘆,飄飄灑灑而來,(逍遙物外,其樂陶陶) 後面玉節金幢,仙樂迭奏,按班而至,有一老仙,騎在青牛背上,童顏鶴髮耳長七寸,一部銀髯,笑容可掬,戴七寶碧霞道冠一頂,著九龍萬壽山衣一襲,足穿雲履,腰曳絲條,手執拂塵而來,(的是道祖) 後面有數百功曹護送,觀其人數亦不下三千人,以問真君。真君曰:「此  太上道德天尊也。」

 

    定一往後又看,見西北一帶,仍來了許多人,望之不甚清楚,真君取出千里鏡一面,付与定一照之,乃是些黿帥鼉軍,魚兵蝦卒一路跳舞而來,倒也好看。(特別希異) 真君曰:「此龍王來看會也。」方顧盼間,只見他又僥向別路去了。樓下人又報道:「東南方上,眾仙女來矣。」定一掉頭,向東南望去果見許多仙女,由雲中飄飄而來,將近會場,按落雲頭,上了紫檀木大橋,先是一班侍女,各執長旛寶蓋一套.衣衫新潔,步履雍容,魚貫而至,後面有兩位仙姑,一乘鸞,一跨鶴,蹁躚而來。(神仙快樂如此) 到了會門,下了鸞鶴,眾侍女簇擁入場只見她二人,頭戴珠冠,身著霞裳,腰繫茜紗裙,足穿青絲履,年可二十餘,端莊艷麗,直入柵欄門內,由右路而行,定一觀其侍女約共有五百餘人,以問真君。真君曰:「此碧霞、紫霞二宮中,何祖、麻祖二元君也。」

 

    轉頭又望東南,見神仙濟濟而來,尚不辨男女,真君曰:「觀音大士來矣。言未已,已到面前,真君曰:「師弟你看前面十八人,乃羅漢也。又男女錯雜十二人,乃圓覺也。」隨後甲胄莊嚴,一持降魔寶杵,一持月斧者,乃韋馱護法二尊者也。以後來者,都係侍女元君,各執蓮花一朵,率皆服飾鮮明,容止不俗,最後是一童子,頭角垂髫,如桃子狀,身穿短襖繡襦,手執楊柳一枝年可十四五歲者,乃善才也。又後一女子,梳盤鴉髻,著雲錦裳,曳鮫綃裙,踏凌波履,手抱凈瓶,年可十七八,甽眸皓齒,容顏絕世者,乃龍女也。

   

其後一菩薩,高坐雲頭,足下朵朵蓮花,戴玄帕,著白衣,手執拂塵,現長者身,祥光四起,冉冉而來也,乃慈悲大士也。(寫大士諸佛菩薩,各盡其妙) 師弟你看大法駕之後,還有許多天丁力士,約有三百餘人之多,扛來一隻大船,真正希奇古怪,師弟你試猜猜,這隻大船扛來何用?」定一曰:「定是用來賽寶。」真君曰:「不是。」定一曰:「或是出售。」真君曰:「猜著了。」

   

才議論間,會上又喧傳道,那東南角上來了兩位聖母,一位夫人,帶了幾千侍女元君,真真熱鬧。定一問真君曰:「不知那幾位聖母夫人?」真君用慧眼遠望去,說道:「上前一位,乃女媧聖母。其次來者,乃上元夫人,最後那位乃是瑤池金母。」定一聞言,鼓掌歡呼道:「弟子幾生修得,遇此莫大奇緣,真是三生有幸,不負此一遊矣。」(世人獲讀此書,真是三生有幸)

 

言話間,前班侍女已到,各執蓮花寶蓋,雝雝肅肅,迤邐而來,凡會上供職仙官,一齊出來歡迎接駕,焚香頂禮,定一見來了兩大班侍女,每班約有五百餘人,進了柵門,都著青衣青裙,頭梳寶髻,足穿雲履,俱是一樣的裝束,十分素雅。後面又來的元君班,亦分作兩班,每班亦五百餘人。這些元君,仙秩較高,頭戴鳳冠,身穿霞帔,曳珍珠裙,著紅繡履,個個手中執著一朵金蓮,溫恭淑慎舉止安祥,真有尹姑之風。(世之坤流,各各修因,功成之日,定可有如此快樂逍遙也)

 

元君班後,又是兩班女樂,每班約二百餘人,均是二八常娥,靚妝輝煌,環珮整肅,各執樂器,目不亂瞬,絲偯簫管,響徹雲霄,儼若彩鳳之鳴。(人間難得幾回聞)

 

◆(黼音虎彿,鏽有半青半黑花紋的古代禮服。)◆(蹁躚音胼仙,形容形態曼妙)◆三教聖人,雷火二帝,俱不攜一物入會,而大士獨扛此一隻大船入會,真正希奇。◆(雝同雍)◆媧皇乃伏羲妹也,其時祝融、共工作亂,以臣犯君,綱紀盡坏,媧皇佐伏羲制定禮樂,整飭人倫,俾廢馳之綱常侈復振真有補天之功。◆(旄音模,綵旄之節即指揮彩旗,竿首有旄牛尾般的飾物。)◆(琅璈,用竹制成的樂器。)◆(鑾輿聯如,在此為瑤池金母之座駕。)◆

 

定一曰:「這六班侍女、元君、女樂,何其如是之多?」真君曰:「一半是隨從上元夫人也。」言未已,只見音樂隊後,推來一輛紫檀木香車駕四條赤龍,香氣流溢,車中高坐一位女仙真君,指謂定一曰:「此女媧聖母也,你看她戴七寶金冠,垂珠瓔珞,披錦雲鶴氅,環珮玲瓏年年一百餘,容顏光澤猶類少女車左右有貼身二侍女,年可十六七,服青綾之袿容眸琉盼, 神姿清發,真美人也。

 

隨後又來一女仙,乘紫雲之輦,駕五色斑龍,年二十餘,天姿精耀,靈眸絕朗,服青霜之袍,雲彩亂色,非錦非繡,不可名字,頭梳作三角髻,餘髮散垂,戴九雲夜光之冠,曳六尺火玉之珮,垂鳳文林華之綬,帶流黃揮精之劍,亦有二貼身侍女,形容明逸光彩耀目,迥非塵世所有。」真君又謂定一曰:「此上元夫人也。」(夫人天皇母也,亦為無極分形)

 

夫人之後,忽來五十天仙,皆長丈餘,手執綵旄之節,佩金剛靈璽,戴天王之盔,披黃金之甲開道前行,儀仗隊後也是兩班侍女元君,約二千餘人。妝飾鮮明,較聖母、夫人之侍從尤加焉,後即接女樂隊,均青年少艾,著無縫雲霞之衣,曳天孫織錦之裙,高髻雲鬟,鳧舄鳳履,手執各種樂器,有彈八琅之璈,有吹雲和之笙,有鳴昆庭之金,有鼓震靈之簧,有拊五靈之石,有擊湘陰之磬,有作九天之鈞,有歌元靈之曲,此外有吹棟簫、玉笛、鼓瑤琴錦瑟者,不計其數

眾聲朗徹,靈音駭空。律呂調和,宮商並協。音樂隊後推一鑾輿,駕九色斑龍八條,輿後載一鳥,亦有貼身侍女二人,妝飾与夫人侍女同,輿中坐一女仙年三十餘,頭挽太華髻戴太真晨嬰之冠,著黃金褡钃,帶靈飛大綬,佩分景之劍,履玄璚鳳文之舄,文彩鮮明光儀淑穆,真靈人也

 

真君曰:「此瑤池金母也。」鑾輿之後,還有文武護衛仙官,均有五百餘人定一望得目不轉瞬。真君笑曰:「這回令師弟大開眼孔也。」定一曰:「怎麼  聖帝、文帝、玄帝,今夕還不曾到會?」真君曰:「各有要務一時不能遽來。即如大士,今夕亦是分身專為陳設這部女箴,並出售那隻大船,所以撥冗到會一刻不久便要回南海也。夫神仙眾多不止此數,還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許多仙佛聖真,一二日內焉能到齊。即到又豈能納得下。所以必開會百日,正為此也。」

 

定一聞言,以為今夕到會仙真已看畢了,方擬請真君下樓前去展覽,忽又有人報道:「外國各教主來矣。」於是只好再看一看,果見東南方上,來了許多洋兵,擎起洋旗,吹起洋號,聲聲響應而來,(又是一番景象) 約有二百餘人,轉瞬間已到柵門,內中有些官長,見騎獅象者,騎虎熊者,騎獐鹿者,騎駿馬者,又有坐馬車者,坐電車者,約有二十餘人,個個身軀偉大,盡服洋裝,原來是開國之君相大將,及傳教之祖師。一路說說笑笑而來,定一不解番語,又不通曉洋文,不知這幾位神仙,係何國何名?(異言異服,仙与凡同,不足怪異) 以問真君。真君曰:「此乃法蘭西之  天主也,此羅馬教皇也,此法英美崇敬之  耶穌,又指一位女仙曰:「此馬利亞也。」

 

後頭有數神仙曰:「此天神嘉俾阨爾也,此聖師罷德肋也,此俄皇森德羅也。」又來一位極有道德之神仙曰:「此美國賢辟華盛頓也」,又指回部,開國之君主曰:「此謨罕默德也」,又指普國賢相曰:「此俾斯麥克也」,又指日本之始祖曰:「此徐市君房也」,又指英良將曰:「此惠靈吞也」,末培指一入華忠勇之大將曰:「此戈登也,此儒生李提摩太也。」此外尚有六七神仙真君未及悉舉其名。

 

定一曰:「仙師所指諸仙,皆外國最著名者,弟子亦曾聞之,惟耳其名,不知其人,今夕得晤其面足慰平生,但弟子所聞,有一絕大英雄,曰:「拿破崙」,為法意二國之皇帝,當日大戰歐洲,赫赫有名,豈沒後未曾證果,而不能与會乎?」真君曰:「中外一理,大凡殺孽太重者   上帝所惡,方墮落之不暇,焉能證果登仙。彼拿翁野心勃發,恃奇才智,蔑視歐洲,其所殺人奚啻百萬。真是豺狼成性,全無惻忍之心,是其造罪已深,律無從贖,豈能膺天爵享生後之榮乎?師弟曾遊過五殿之凶器獄,可觸類旁通否?」定一曰:「弟子了然矣。」真君曰:「時辰不待,我師徒可到各行各部,展覽一番。」

 

◆外國教皇,君相入會展覽,五洲萬國,道德統一乎?◆拿破崙為歐洲之絕大英雄,上帝惡其不仁,墮之地獄,則凡世界殘忍之輩可以知矣。◆物質文明已達極點,倘再不講求道德,銷燬軍器,世界將無寧謐之期矣。◆

 

說罷,下樓辭別各仙官,出門直往前行,見前面有一行,門上書曰:「珠寶部」,真君領定一進門,逐一看去,見各樣寶貝,陳設整齊,瑰異莫名,金光射目。真君從頭一一指示曰:「此中國古來之蒼璧黃琮也,此連城璧也,此照乘珠也,此夜明珠也,此火玉也,此和闐白脂玉也,此滇南翡翠玉也。」又見大珊瑚樹數株,高八九尺,曰:「此晉時所遺也。」又有大紅鑽石一枚,如雞卵大,曰:「此俄國陳列也。」有大瑪瑙一盤曰:「此法國所賽也。」有大小珍珠一盒」曰:「此英國陳列也。」又見一紫檀木盒,以玻璃罩之內,貯十二粒明珠,其光爛灼,壓蓋一切,曰:「此龍宮之定海神珠,取來一半以鎮會也。其他如紅綠寶石、紫瑛、車渠、玳瑁之屬,不足貴也。」又到一部,上書「字畫古董部」五字,真君曰:「此部乃歷代之國粹墨寶,精藏極為精雅,正宜賞玩一番,入內見案上陳設的,俱是禹鼎湯盤,周秦彝器,漢瓦當文,古銅古鏡,古劍古琴,古硯古磚,與各種古瓷出於乳窯、柴窯(音堯)、哥窯者,古意盎然,俱可寶貴。

 

四壁掛的,乃唐、宋、元、明各名人字畫,又有歷代各大家之墨蹟,手卷冊頁,及定武、蘭亭、原搨各碑板,真真無美不搜,無奇不備,真君逐一指示。定一素無好古之癖,也不知物之新舊真膺,看了一番,那就算了。又轉出一部,上題曰:「樂器部」。真君曰:「師弟於音樂,素不諳習,此部也可以不看了。」又過一部,曰:「器用部」,下註小字曰:「農器在內」。定一曰:「此皆吾鄉所有,不必去看。」真君曰:「不然夫各種用物,一省与一省不同即如農器,中國与外國不同,因地制宜,不能相強也。此部內還有,外國之各種紡紗、紡絲機器,並手工機器,及聲光化電,各種然宜於外國,而不宜於中國也,師弟何妨一睹。」定一依言入內一看,果見用物陳列甚多,莫名其妙。

 

看畢,又到他部見門上書「軍器部」三字。真君曰;「也去看看,入內,只見中國之刀矛劍戟弓矢鳥槍,俱皆陳列。除此之外,盡是外國運來,各種新式槍砲,及炸彈飛艇、氣毬之類陳列如林。定一曰:「這許多軍用品,前弟子蒙仙師領遊五殿時,大略看過,今日又運來許多,殆將以售之中國乎?」真君笑曰:「不久天下太平,世界共和五大洲大一統時,大家偃武修文刀槍入庫,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即尋常軍器,概從取銷。況此殺人之凶物,誰復媾買。」

 

定一聞言,點頭稱是,掉頭又走,又見一部,上書曰:「綾羅部」,又曰:「絲棉部」。真君曰:「可以不看。」又見一部,曰:「麻葛部」。定一曰:「麻賤物也,亦陳列耶?」真君曰:「將來要貴因此物大有用處。」定一曰:「如何用法?」真君笑而不言,(不言妙妙) 說道:「師弟也可以去看看。」二人進了部內,只見黃麻、白麻,堆積如山,質之最佳者,以閩省為第一,通體一看果然大發光華。定一曰:「真正希奇,此理弟子無從思議矣。」又到對行一看,見門上書曰:「百穀部」,定一曰:「百穀乃處處有之,何必以之賽寶?」真君笑曰:「師弟差矣,夫民為邦本,食為民天。聖王之世,賤珠玉而貴五穀。《詩》曰:「稼穡維寶」,諺云:「一顆一粒,人當愛惜。」焉得不寶貴乎?譬如有珠於此,飢而不能食也。有玉於此,寒而不能衣也。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日三餐,孰能外之?自吾師看來,此為天下之第一寶也。」(穀為至寶,古今定論)

 

說罷,領定一進部觀覽,果然各樣種類俱備,內有香糯輭米,紅豆烏秔,兩歧之麥,九穗之禾,(人間少有) 定一未曾見過者甚多,觀看片時,覺得氣侯分外溫煖,定一深為詫異。真君曰:「此所以為寶也。」言畢又走到會場之中心地點,見上面築了一座高臺,(此臺布置玄妙異常) 分上下二級,左右三臺,上一層內,當中安一張大漆桌,上蟠一條八爪金龍,長約二丈有餘,頭角崢嶸,鱗甲炫耀,頂上有明珠一顆,顧盼非常,頗有騰雲上天之概。(風雲際會時期不遠) 其下邊亦安一張大紅漆桌,上坐一頭金錢斑爛玄豹,身長丈餘,高六尺許,眼若銅鈴,閃灼看人,伏而不動。(豹乎豹乎豈容爾久伏不動) 又見左邊八張紅漆桌上,有八隻蜢虎,身与豹等,張牙舞爪,形甚威厲,眈眈雄視,意欲噬人,右邊亦設七張漆桌,上有七條大蛟,麤(音粗) 若車輪,長幾二丈,在桌上蜿蜒轉動,勢將變化飛騰。(八虎七蛟將作何用世人猜猜)

 

定一見這幾個靈物,頗覺畏怖,不敢逼。真君曰:「何必畏懼,決不為害於人。」(將保護於人乎) 定一曰:「此會上一龍一豹八虎七蛟,何處選來是何理由?望仙師一一指示。」真君曰:「此乃天機,吾師焉敢妄洩,陳列於此特令外國人瞻仰耳。」(其關係有如此焉)

 

定一又抬頭一望,望見後面有一張臺,上插一桿大帥旗,當風飄拂,真君曰:「此即在海濱所見者也。」定一見旗上寫著一條長銜,出口便念,(不將長銜念出可惜可惜) 真君急止道:「師弟只可看在心中,豈可讀出口外。此有關係,安可唐突。」定一聞言,急忙緘口,仍看那桿旗,呆立不動,真君曰:「師弟快走,這個會上,縱看幾日夜,也看不完,吾師領爾別處去罷。」定一依言,跟隨真君轉過右邊,抬頭一看,只見有一部內,放出萬道霞光,直沖霄漢,多少神仙都往那邊觀望。(有此光華,果是何故?) 真君曰:「師弟我們師徒,也去看看,到了門口,上書「圖書部」三字,二人走進,只見看的人,摩肩擦背,擁擠不開。定一看這部內,兩行書籍如林,真是牙籤玉軸,滿架縑緗,問真君道:「据抱一師兄所說,十二晚遊覽至此,其書籍尚未有如是之多,今夕看來,真真富有。」

 

真君曰:「今晚書始擺設齊備者,卻有緣因,因此番陳列之書,先要挑選一番,除經、史、子、集,及釋道經典,一切善書,照常陳列外,如裨史、小說、傳奇,須有關於勸懲者,始准陳設。倘係邪淫不正之書,与傷於風化者,概行取銷。(世運一轉,邪淫小說須付泰火) 以今夕才能完備,師弟快去看看,這霞光由何書透出。定一欠身前往一看,卻是大士才降出的《訓女寶箴》,各真鈔寫了二十套之內,透出光來,較那十二顆定海神珠,尤為出色。(特別希奇) 所以驚動了多少神仙來看,當下大家將書打開一閱,真是有益於婦女之書,完美盡善。

 

那些外國教主,說道:「這樣好善書,我等也要買上幾部帶回去,用以開化我國之人,把全書展覽完,這部書就算奪了頭標了。」大家拍掌道:「品評極當,應公推此書作為頭標。」因問:「大士可仍在會場否?未知每部要價若干?」經理員答道:「已回南海矣,書價早已定下,價值甚昂,每部大洋壹萬元。」各教主道:「這樣好書,要價一萬元也不為多。如得此書,使我國人從此進化,則此書乃無價之寶矣。」當下各教主,即兌出大洋二十萬元將鈔出之女箴二十部一概買去。說道:「我等還要到香山,與大士賀喜去也。」

 

定一見了,不禁喜上眉梢,對真君說道:「此回開會,這部女箴,奪了頭標,倘若二次開會,又讓《洞冥寶記》奪頭標了。」(定一志望亦奢) 真君道:「師弟會心不遠那是一定的。女箴現已出售,何不去看看那隻大船,可曾賣了?」二人轉出部外,見右邊有一塊隙地那隻船還在停著,韋馱尊者,獨自一人,坐在船頭,閉目垂簾渴睡。(定然無人問訊賣不出門)

 

定一望見,連忙上前呼喚道:「尊者在上,弟子稽首。」尊者道:「不敢,不敢元陽帝君領爾到會展覽嗎?」定一曰:「然。」真君曰:「吾柳奉命,特領定一師弟,來此會上,一開眼界,大士扛來這隻船,吾師徒早已看見,怎麼還不出售?」尊者曰:「貨不輕售,留待識者。」 (這個識者果何人乎) 定一上前一看,見是一隻無底船,不禁鼓掌大笑道:「難怪覓不出主顧,原來是一隻無底船,誰人肯買?」(定一也是眾人一般見識,哈哈!) 尊者正色道:「師弟休笑,你說他無底,卻是有底。這隻船的巧妙能容數十萬人,度人無量,入其中者,就算有緣,不會沉溺,回頭是岸,立登道岸,你可能會悟否?」

 

(不是大話欺人,卻定指入大道) 定一把船与篙櫓,細細看了一番想了一會,(定然悟了) 說道:「 這隻船弟子要買,(定一志願亦頗不小) 不知要價若干?」尊者道:「此船要價五十萬元,隨上篙一根,帆一片,槳櫓十四把,要價三十萬元,湊五加三,共合八十萬元。(韋馱要船價中含妙理無窮) 未知師弟可出得上?」如此貴價,弟子就買不起了,這隻船不是弟子獨買,乃是為我紹、豫、婉、風、和,五壇合買。因為我那幾個師弟師兄,都生長在茈湖邊,素習駕舟,兼那惟一師兄,又善把舵使篙,所以合式。(諸子互相幫忙,則此船可以直撐到太平洋邊,將中國四萬萬人,盡載其中,也是不難。) 既是這樣的價,不敢過問了。」

 

◆風化於閨門,教育宜先婦女,大士女箴早見乎此,竟是為外國神仙賞識,奇哉!

◆韋馱卒性將船贈与定一,毫無罣礙,真真便宜。◆(茈音柴茈湖在湖南省)◆

 

尊者笑道:「師弟你出得上多少?」定一道:「願出八十元,還要打算賒幾天?」尊者笑不可仰,說道:「這樣寶貴的一隻船,價出不起,還要賒欠,真真好笑。也罷,自古道:「紅粉贈佳人,寶劍与烈士」,青萍結緣,當賈於薛卞之門。我替大士做個全權大臣,直接把這隻船,送與你罷,你的意下如何?」定一聞言,喜不自勝,連忙叩頭,說道:「弟子叩謝尊者並大士矣。但是還有一件困難,這樣大的一隻船,教我如何把他運到洱源地方?」尊者曰:「我今做個全情,乃命那斑天丁力士,替你扛去。師弟不到家,這隻船先扛到你壇門口也。」定一聞言,又拜謝了一回。尊者果呼喚天丁力士,把船扛起去了。真君曰:「時近五鼓,理宜起身,我師徒回海邊去罷,到了海濱,土地仍在那里等侯,二人跨上鸞鶴,騰空而。

 

真君曰:「今宵之會,師弟樂否?」定一曰:「弟子十分高興。」真君曰:「既是高興歸途且緩,須要吟詩,以作紀念。」定一曰:請仙師先吟,弟子當再獻醜可也。」真君吟曰:

千古難逢此會場   神仙無事也奔忙   諸仙齊集三山島   萬架分陳百寶箱

臺建靈旗輝日月   書垂訓女放光茫   慈悲大士多情甚   又賜諸生一葦航

(柳仙此詩興會淋漓,嘯歌自得)

師弟隨意和來,定一吟曰:

神仙濟濟聚蓬萊   展覽名場勝會開   雙鳳雲中扶輦下   六鰲海上駕山來

奇珍異寶歸靈島   瑞兆朱旗列上臺   堪羨女箴輸外國   慈悲大士奪標回

 

定一剛才吟畢,真君在鶴背上,喝彩叫好,說道:「真真好詩。」定一曰:「弟子因詩思阻塞,只好借用古人一聯聊以塞責,仙師反誇獎,何也?」真君曰:「就為借用得奇妙,所以為佳較於原題尤貼切也。」二人吟詠間,不覺已到壇門,果然那隻船先扛到了進了內壇,見了張三丰祖師,備述一切。張柳二仙,各自回宮。定一亦醒過來,說道:「今夕眈延已久,不克謁見帝君,只好俟明晚矣。未知明宵景況又是若何?且看下回分解。

 

【總評】

◎柳帝君「談天」一段文字,与仙史互相印證,方見得言言真確,字字精詳。

◎人間開展覽會,天上亦開展覽會,然人間展覽,以足物質文明之進步,競不若天上之展覽,以增道德文明之光輝也。

◎展覽會所見之人物,皆世界所見之未見,聞之未聞,而最玄妙者如紫微大帝所抱之童子。

◎會中陳列之金龍玄豹,八虎七蛟,明明將天機洩漏於世人也。

◎《女箴》輸出外國,慈航運到滇西真是千古奇事,此書大觀。

 

《下轉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