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白話解釋(卷四)
黃智海居士演述
為諸眾生說是一切難信之法。
【解】為了許多眾生,說這樣世界上一切眾生所難得相信的方法。
【釋】念佛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方法,是太簡便了。所以世界上的人,都不容易相信的。要在這樣污穢的世界上修行,已經是很難了。釋迦牟尼佛,不但是在這樣污穢的世界上修行,並且在這樣污穢的世界上得道,不是難上加難麼。還要在這樣的污穢的世上,說這樣大家不容易相信的,念佛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方法,是又加上一層難處。
釋迦牟尼佛,勸化眾生的慈悲心,真是了不得。所以各方的許多佛,都要稱讚他。難信兩個字的上邊,加一切世界四個字。可見得這個方法,不獨是生在惡道里頭的眾生,不會相信。就是人道天道里頭,也多有疑心的。不獨是愚笨的人,不會相信。就是聰明的人,也多有疑心的。不獨是凡夫,不會相信。就是聲聞、緣覺,也多有疑心的。所以說一切世間人,都不容易相信的。要在這樣污穢的世界上修行,已經是很難了。釋迦牟尼佛,不但是在這樣的污穢的世界上修行,並且在這樣污穢的世界上得道,不是難上加難麼。
要在這樣污穢的世界上,說這樣大家不容易相信的,念佛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方法,是又加上一層難處。釋迦牟尼佛,勸化眾生的慈悲心真是了不得。所以各方的許多佛,都要稱讚他。難信兩個字上邊,加一切世界四個字。可見得這個方法,不獨是生在惡道里頭的眾生,不會相信。就是人道里頭,也多有疑心的。不獨是愚笨的人不會相信。就是聰明的人,也多有疑心的。不獨是凡夫不相信。就是聲聞、緣覺,也多有疑心的。所以說一切世間難信。為甚麼難信呢。實在是因為修這個方法,太簡單,太容易了。照這樣簡便容易的修法,得著的利益,應該是很少了。那里曉得,竟然能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並且還可以一世上就能夠成佛。
這樣的大利益,難怪人家不肯相信了。不要說那個時侯,忽然聽到這樣的說法,不肯相信。就是到現在已經過了二千九百多年了,有許多高明的大法師,把這種念佛往生的道理,詳詳細細的說明白了。還有許多一心念佛的人,真實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像那往生傳,同了淨土聖賢錄,這兩部書里頭,所記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人,實在真不少。都是有名、有姓、有地方、有年代。臨命終的時侯,還有種種特別的好景象,確實靠得住,可以做的證據的。況且還有許多人,不相信哩。他們不相信的緣故,在甚麼地方呢。就是把各種修行的方法,同念佛的方法,比較起來。覺得這個念佛的方法,實在是稀奇得了不得。因為旁的種種方法,無論你所修的工夫,怎麼樣的高。所悟的道理,怎麼樣的深。若是有一絲一毫的煩惱,沒有斷得盡,就萬萬不能夠了生死,出三界了。
念佛的方法,無論怎样下等的根性,也可以進到這個方法里頭來。就是煩惱業障,【業障兩個字、下邊解釋往生咒的題目里頭,會詳細說明白的】極深極大的人,也都可以仗了阿彌陀佛慈悲的願力,接引他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那些不相信念佛方法的人,只把那靠自己力量了生死的方法,去辯論這靠佛力了生死的道理。那是不知道靠自己的力量了生死,是普通的方法。
這念佛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是特別的方法。若是知道了這個道理,那些明白的人,就個個都要一心一意的修這個念佛方法了。不肯把這種就在這一世上可以了生死的大利益,讓旁人獨得了。你們須要知道,佛最要禁戒人說慌話,所以佛決不會說謊話的。佛所說的這種方法,一定是真正靠得住的。大家斷斷乎不可以不相信,不可以有一些疑或的。關係自己的將來,比了甚麼事情,都還大哩。○這兩句,是說佛專門為了眾生,說這樣念佛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方法。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解】佛又叫舍利弗道。你應該要曉得,我在這樣五種污穢的世界上,做這樣信願念佛的難事情,得成功了佛道。為了世界上所有的一切眾生,說這樣難相信的方法,實在是很難的。
【釋】上邊兩段,是六方許多佛,稱讚釋迦牟尼佛功德的話。釋迦牟尼佛,把這些話告訴舍利弗聽的。從這里起,是釋迦牟尼佛自己說的話了。行此難事一句,就是佛說我從前也是修這個用信心、願心。專門念佛,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方法的。這個方法,很容易的,為甚麼叫做難事呢。因為一切世界上的人,都不容易相信這種事情,所以叫做難事。佛做這種難的事情,就成了佛道。這種話,恐怕許多人不相信。但是請不相信的人,詳詳細細的多讀幾百徧、普賢行願品。【普賢行願品、是華嚴經里頭的一品、專門講發願心、念佛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就會把那不相信的心,翻轉過來變做很相信了。
佛做了這種難的事情,才能夠成佛道的。又為了一切世界上的人,說這種難相信的方法,是難上加難,所以說是甚難。【甚字、就是很字、極字的意思】上邊各方的許多佛,說了難。這里釋迦牟尼佛自己又說種種的難。那末真是很難的了。實在說起來,是很容易的。因為人都不相信,所以變成了很難了。釋迦牟尼佛慈悲得很,把這種很難相信的方法。說給我們聽。我們肯依了這個方法去修,再勸导一切眾生,也修這個方法。才可以對得住佛,不至於辜負佛的大慈大悲的恩德了。釋迦牟尼佛念佛的方法,到這里已經完了。○這一段,是總結得道、同了說法的難。
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
【解】佛說完了這部阿彌陀經。舍利弗同了許多比丘僧。還有天道里頭的人,人道里頭的人,阿修羅等種種眾生。
【釋】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就是說世界上一切天、人、阿修羅。加一個等字,是包括八部六道,一齊在里頭的意思。八部、〔第一〕、天上的人。〔第二〕、是龍。〔第三〕、是夜叉。就是在虛空里頭飛行的鬼,是神道的一類。第四、是乾闥婆。就是在玉帝那里管音樂的神。〔第五〕、就是阿修羅。〔第六〕、迦樓羅。就是金翅鳥,大得很的,兩個翅膀,在兩旁邊,隔開有三百三十六萬里遠哩。專門喫龍的。〔第七〕、緊那羅。像人的樣子,不過頭上有角的。也是在玉帝那里管樂器的神。第八種是摩睺羅迦。就是大蟒,也叫地龍。從佛說此經巳一句起,一直到底,都是阿難所記大眾聽佛說法的情形,不是佛說的話了。○這一段,是重新說聽佛說法的許多眾生。
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解】聽到佛所說的這部阿彌陀經,大家歡喜的很。都相信領受,禮拜了佛,各回到自己的原地方去了。
【釋】上邊所說的許多眾生,聽了佛所說的話。大家覺得從來沒聽見過這樣好的方法。所以大家都歡喜的很,都相信得很,一些沒有疑惑的心。大家都領受了佛所說的話,永遠記住了,不放他忘卻。並且很感激佛說法的大德。所以大家都行一個禮,拜謝拜謝佛,各自回去了。
到這里末了,阿難也說到信受兩個字。可見得這一部阿彌陀經,最要緊的,就是這一個信字。實在因為這個信字,是發願同修行的根本。能夠信了,才肯發願心。才會實在的去做念佛的功夫。一部阿彌陀經最要緊的,就是信、願、行、三個字。大家都要記牢了。
〔拔出一切業障根本得生凈土陀羅尼〕
【解】這是咒的名目。是甚麼咒呢。是可以拔除一切業障的根本,【業障兩個字、講起來很長的、只好看下邊一節解釋了】
【釋】這個咒,就是大家叫他往生咒的。念了能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雖然只消念阿彌陀佛。雖然念了阿彌陀佛,也可以消除罪業的。但是業消得越多越好,越快越好。除了念佛消罪,還有別的方法,可以幫助了消罪的,自然是更加好了。所以又有一種咒。念了可以拔除種種的業障。現在先把業障兩個字,講明白了。
障字、是遮蓋的意思。因為能夠遮蓋我們本來清清凈凈的真性,能夠阻礙我們跳出三界的門路。所以叫做障。障有三種。第一種叫煩惱障,第二種叫業障,第三種叫報障。因為有種種煩惱,就造出種種的業來。造了種種的業,就要受種種的報應。並且因為造了種種的業,又下了種種煩惱的種子。受了種種的報應,又生出種種的煩惱來。所以這種煩惱,實在是業障、報障、的根本。念了這種咒,就能夠使得煩惱不生起來,那就是拔去了業障的根本了。
沒有業了障,自然不會有報障了。淨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清淨得很。沒有一些煩惱。潔淨的很。沒有一些污穢。所以叫做淨土。我們念佛修行,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簡便說起來,就叫做淨土。陀羅尼三個字,是梵語。就是中國文的總持兩個字。總字。有不分散的意思。持字、有不失去的意思。就是咒的別名。
南無阿彌多婆夜。哆他伽哆夜。哆地夜他。阿彌唎。都婆毗。阿彌唎哆。悉耽婆毗。阿彌唎哆。毗迦蘭帝。阿彌唎哆。毗迦蘭哆。伽彌膩。伽伽那。枳多迦隸。娑婆訶。
【解】這就是咒,咒是佛祕密的話,像我們軍營里頭,祕密的號令。只可以自己人知道,不可以宣布的。所以各種咒,都是只照梵語的聲音念的,從來沒有翻譯的。但是咒的靈驗實在是了不得的。
【釋】念完了阿彌陀經。就應該把這一種咒,接連上去念三徧。一個人在念這種咒的時侯,無論日間夜間,阿彌陀佛。常常在這個人的頭上保護他,不放那同他有怨仇的人害他。在這個世界上的時侯,常常保護他安安穩穩。等到壽命完的時侯,就可以接引他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所以這個咒,是很大有利益的,應該要常常念的。
眾生無邊誓願渡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附修行方法
印光法師鑒定
皈依弟子黃智海演述:
凡是要念經、念佛的時侯,先要把手洗乾凈了。點三支香、或是燒一些檀香,都可以。先念香讚,再念開經偈。念過了,念阿彌陀經。不過念阿彌陀經之前,還要念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聲。阿彌陀經念完了,念往生咒三徧。再念讚佛偈。偈念完了,念阿彌陀佛、同了觀世音、大勢至、清凈大海眾菩薩、的名號。末後再念回向偈,和三皈依。照這個樣子念。才算成功一堂功課。現在我把修念佛方法的人、所念慣的各種,都寫在下邊。並且也用白話來大略解釋一徧。
香讚
讚字,是稱讚的意思,就是稱讚燒香的功德。讚、同了偈,都有發願的意思在里頭。香讚有好幾種。下邊所寫的,是大家念阿彌陀經念慣的一種。
爐香乍爇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解】第一句說,香爐里頭的香,剛剛燒起來。第二句說,所有十方無窮盡的世界、就都受到了這個香氣的熏了。第三句說,許多的佛、同了像海這樣大的法會,都遠遠的聞到這個香氣。第四句說,香燒出來的煙,隨便甚麼地方,都結成功了吉祥的雲。第五句說,燒香的人,剛剛動了至誠懇切的念頭。第六句說,就感動了許多的佛,現出全身來了。
【釋】燒香的意思,是把香來供養佛、和菩薩的。所以念經、念佛,必定要燒香的。並且供養佛、菩薩的心。要放得大、放得遠。不但是供養眼面前的佛、菩薩,連十方所有的佛、菩薩,一齊要供養的。但是第一件要緊的事情,就是要有誠心。心誠了,才能夠感動各方的許多佛、菩薩。乍字、是剛剛的意思。法界、就是十方無窮無盡的世界。蒙字、是受著的意思。熏字、是熏著香的意思。海會、是佛的法會,就是佛說法的地方。說到一個海字,是形容它又多、又大,像海一樣的意思。悉字、是完全的意思。殷字、是懇懇切切的意思。
合併起來講,是香爐里頭的香,剛剛燒起來,十方法界,都已經受著這種香氣的熏了。許多的佛,同了各處講佛法的會場里頭,也都一齊遠遠的聞到這個香氣。並且香氣在虛空里頭、結成功了吉祥的雲。燒香人的誠心,方才懇懇切切的發出來。許多的佛,就现出他們金色的全身來。給燒香的人看。這都是燒香人發的誠心,才能夠感動佛、菩薩,有這樣種種的顯應出來,還有一種意思,就是在上香的時侯,要發一種願心。情願我所燒的香,去供養各方的佛、菩薩。那末我一個人燒了香,供養佛、菩薩,就譬如各法界的眾生,都幫助我燒了香了,都幫我供養佛了。
並且還情願我所燒的香,不但是供養我面前的佛、菩薩,所有十方法界的許多佛、菩薩,情願一齊供養到。那末在一個地方燒了香,就譬如到十方法界各處佛、菩薩那里,都燒了香了。願心發得這樣大,功德也就隨了這個願心,大起來了。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念三徧、拜三拜。這一句同了上邊的香讚,一定要連在一起念的。念了香讚,一定就要接上去念這一句的。這一句的意思,就是念經的人,燒了香,這種香氣,沖在虛空里頭,結成功了雲,像寶蓋一樣,所以叫做香雲蓋。香雲蓋里頭,就有許多佛、菩薩在那里受燒香人的供養,所以要拜。這種拜法,不獨是拜了眼前所供養的佛、菩薩,直是拜了虛空里頭無窮無盡的佛、菩薩,所以功德很大的。
開經偈
是念經的前頭,必須要念這種開經偈的。偈本來就是稱讚頌揚的意思。開經偈就是開頭念經的時侯,先稱讚頌揚了經的好處,再接下去念經的規矩。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解】第一句說,很高、很深,並且很薇細、很奇妙、的佛法。第二句說,就是經過幾百、幾千、幾萬、劫的年代,也很難碰得到的。第三句說,我現在能夠看見、能夠聽到、還能夠領受,並且依了方法去做。第四句說,情願明白佛的真正實在的道理。
【釋】無上兩個字,是沒有比這個更高的意思。微字是極細微的,不是粗淺的意思。妙字、又好又奇的意思。百千萬劫,說年代的長久,幾乎不可以數目來計算。遭字、同了遇字是一樣的,都是碰到的意思。說這樣好的佛法,那怕經過百千萬劫的時代,也很難碰到的。解字、是明白的意思。如來、是佛的名號。佛總共有十個名號,就是如來、【如字、是真實不動的意思、來字、是佛的智慧光、一切都照到的意思】應供、【佛的智慧滿足、福德滿足、所以說兩足尊、有了這樣的大功德、自然應受一切眾生的供養了】正徧知、【正字、是沒有偏見的意思、凡夫外道的知見、是偏的、邪的、不能夠說是正知、聲聞、緣覺、菩薩、的知見、雖然是正的、但是不能夠周徧、所以也不能夠說是徧、知、獨有佛才能夠當這個名號。○知見、就是知識見解】
明行足、【明、是三明、得了宿命通、天眼通、漏盡通、叫三明、行、是指身、口、意、三業,身、口、意、三業、完全真正清淨、只有佛能夠做到、因為明同了行、都滿足了、所以叫明行足】善誓、【逝字、是去的意思、就是實在到不生不滅的那边岸上去了、不會再退到這個生死海里來的意思、○了解、就是明白】無上士、【士、是人中最有知識的、不是庸庸碌碌的平常人,無上、是最勝的、沒有能夠勝過他的】調御丈夫、【前邊解釋阿彌陀經北方世界里頭、已經解釋過了】天人師、【師、是先生、是師父、是教師、是天同了人的教師】佛。【梵語叫佛陀、是中國的覺字、解釋就是覺悟的意思】這個十種名號,都是稱佛的。
佛有十種的功德,在各世界里頭,最是尊重,所以又叫世尊。不過稱佛的時侯最多。如來、同了世尊兩種名號,也還常常稱的。那八個名號,就不很常稱了。這第三第四兩句,是說我現在能夠見到、聽到,並且還能夠領受著,依了方法去做,是何等樣的福氣呢。但是見聞受持,仍舊不是文字上面的功夫。我现在不獨是曉得了文字,就算了,還情願要曉得佛的真真實實的道理哩。佛的真實道理,就是不生不滅,就是佛的寂照圓融的真心。【寂、是寂靜、照、是用智慧光照了一切都能夠明白的意思,寂、是定的功德、照、是慧的作用,前邊如來二字的解釋,同這寂照兩個字的意思的道理,都是一樣的,圓、是圓通、融、是融合、佛的真心,雖然是寂然不動的,但是智慧的光,一切都能夠照到。雖然智慧的光,能夠照到一切境界,但是這個心,卻仍舊是寂然不動的,寂不礙照,照不礙寂,所以叫寂照圓融。作用兩個字,很難用俗話來解釋,勉强說起來差不多,有手段的意思,有做法的意思】
也就是眾生的真心,佛同了眾生的真心,是一樣的,沒有兩樣的。這種道理,能夠明白透了,才算是懂得佛法。上邊的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念了三聲,拜了三拜,就應該接上去念這個開經偈一徧,念過了再念下邊的。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
念三徧,拜三拜。凡是要念經,開頭一定要念三徧佛菩薩。不過念甚麼佛菩薩,那就一定了,就要看所念的甚麼經了。現在念阿彌陀經,是專門西方極樂世界的,是要修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人念的。因為西方極樂世界去的人,都是在七寶池里頭的蓮華中間生出來的,所以一定要念蓮池海會佛菩薩。簡單說起來,就是歸依西方極樂世界佛菩薩。這一句念過了,就念阿彌陀經了,但是念阿彌陀經,一定要連佛說阿彌陀經一句,一齊念的。念了就接念如是我聞,一直念下去。念完了經,再念往生咒三徧,就念下邊的讚佛偈了。
讚佛偈
讚佛偈、是稱讚佛的偈頌。稱讚各佛的偈、各各不同的。這下邊的偈、是專門稱讚阿彌陀佛的,因為現在所念的,是阿彌陀經。所以要念稱讚阿彌陀佛的謁。
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 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 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解】第一句說,阿彌陀佛的身體,是金子的顏色一樣。第二句說,阿彌陀佛的形相,是很好的。全身的光,是很明亮的。並且這種形相、這種光明、沒有可以比得上的。第三句說,阿彌陀佛兩條眉毛中間的一根白的毫毛,向右邊宛轉捲的,【是順了旋轉的意思】有五帀,【是周圍的意思】好像五個須彌山一樣的大。第四句說,阿彌陀佛的眼,青色帶些紅色,清明的很,並且很大,像四道大海。第五句說,阿彌陀佛的光里頭,化現出來的佛,不獨是一億、十億、百千萬億,竟是沒有數目的億。
第六句說,光里頭化現出來的菩薩,也是無量無邊的多。第七句說,四十八個大願心,都是度脫眾生的。第八句說,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人,雖然是分九品,但是都要他們到那邊的岸上去。就是到沒有生死的那里去。
【釋】彌陀佛身體的顏色,是極好極好的金色。不但我們世界上的金,不能夠比,就是天上的金,也不能夠比。講到阿彌陀佛的形相,那真好得了不得。顯現給凡夫、同了小乘看的丈六金身,已經有三十六相、八十種好了。若是顯现給菩薩看的,竟然有八萬四千種的好。每一種好里頭,又八萬四千種光明。這樣的好法,那自然沒有同阿彌陀佛一樣的了。等字同了倫字,都是一樣的意思。須彌山、在山里頭是最大的,阿彌陀佛兩條眉毛中間的一根毫毛,直有五座須彌山這樣大,還了得麼。這根毫毛是雪白的,所以叫白毫。並且是八楞的,中間是空的,有很大的光明的,現在塑在的佛像額上,嵌一顆珠子,就是明白這根白毫的地位。
講到這根毫毛,向了右邊旋轉圍繞五帀的樣子,那就沒有法子,可以顯明白了。紺字,是青色帶紅色的一種顏色。澄字、也是清的意思。阿彌陀佛做法藏比丘的時侯,發過四十八個大願心,都是度脫眾生跳出三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願心。因為生長在我們這個世界里頭,有種種的煩惱事情,容易造業,永遠跳不出這生死的輪迴。那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是只有修種種的真實功德,沒有造業的。並且壽命很長很長,沒有窮盡的日期。所以一世都可以修到補佛位的大菩薩地位。
東西兩個世界,【東方娑婆世界、西方極樂世界】譬如兩條海岸,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免去了生生死死,譬如已經離開了這邊有生死的岸,【就是娑婆世界】到了那邊沒有生死的岸上去了。【就是極樂世界】這前四句,是讚阿彌陀佛的相貌莊嚴。第五第六兩句,是讚阿彌陀佛的神通廣大。末兩句,是讚阿彌陀佛的大誓願、大恩德、無窮無盡。這一個讚是很好的,是宋朝時侯,桐江地方,一位擇瑛法師做的。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念了這一徧,就接下去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的佛號。給人家受快樂,叫做慈。拔去人家的苦,叫做悲。阿彌陀佛能夠拿成佛的樂處來給人,能夠拔去人生死的苦,所以稱做大慈大悲。
南無阿彌陀佛。
最少念五百聲,是一千聲,二千聲。這懂念佛的數目,是做一堂功課的說法,若是全天的念佛,那末能夠念一萬聲,幾萬聲,更加好。不過應該連南無兩個字一同念。若是只念阿彌陀佛四個字,雖然也可以的,不過不加上南無兩個字,就不能夠明白恭敬的意思,那末功德就差了。念的時侯,低聲念,高聲念,坐著念,跪著念,盤著膝念,向了右邊繞圈子念,都可以隨便的。若是心要散亂,只要念的時侯,自己聽自己念的聲音,一個一個字,都要聽得清清楚楚,就可以漸漸的心不亂了。這是收束心思,除去亂念頭的第一個好法子。念完了,再念三聲,拜三拜,或是九拜、十二拜、二十四拜、四十八拜、隨各人的意思,都可以的。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念三聲,拜三拜。
南無大勢至菩薩摩訶薩。
念三聲,拜三拜。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摩訶薩。
念三聲,拜三拜。上邊三行、都是佛同了菩薩的名號,沒有甚麼意思,可以解釋的。所以只說念的方法,觀世音、大勢至、兩位大菩薩,也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同了阿彌陀佛,大家稱他們做西方三聖的。念佛的人,到了臨終的時侯,這兩位大菩薩,同了阿彌陀佛,都來接引念佛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所以念了阿彌陀佛後,這兩位大菩薩的名號,也都要念的。清淨大海眾菩薩,是所有的一切菩薩,都是很清淨的。大海眾,說菩薩的多,譬如大海一樣。就是所有一切的菩薩,也要一齊念念,一齊拜拜的意思。
十念法
十念法、是專門為了事情極忙的人,想的最方便、最簡單、的方法。不論在甚麼地方,不論在甚麼時侯,【能夠早晨起來就念、自然是最好】有供好的佛,就向佛三拜,沒有供佛,就面向西,拜一拜。或是深深的作一個揖,都可以的,不過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的。不論念幾聲,儘一口氣念下去,氣長的,一口氣念十幾聲也好。
短氣的,一口氣念幾聲也好。總共念滿十口氣。再念下邊那一種最簡單的回向偈一徧,再向佛三拜,或是向西拜一拜,或是深深的作一個揖,就算完了。
這個就叫做十念法。只要誠心照這個法子念,也可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因為也是阿彌陀佛四十八個大願心里頭的一個願。【下邊回向文里頭、會說明白的】所以念了,功德也很大的。
回向偈
修行的人,不論念經、念佛、念完了,一定要把回向偈念一徧的。回字、是旋轉的意思。向字、是歸向的意思。就是把這個念經、念佛的功德,都旋轉回來,一齊歸向在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上面去。不但念經、念佛、要回向,就是做了一些無論甚麼善事,也都要在回向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上面去。積得功德多一分,往生的希望,也就多一分。倘然不回向在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面去,就恐怕下一世得天道,或是人道的福報,福報越大,造業越容易,那末再下一世,就很可怕了。
所以必定要回向在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上面去。那末可以盼望就在這一世上,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但是回向偈,也多得很,各人有各人念慣的,我把修念佛方法的人,常常念的幾種,寫出來,解釋解釋。使得各人都可以曉得,平常所念的回向偈,究竟是甚麼意思。講到應該念那一種,那是隨便各人喜歡的,喜歡念那一種,就念那一種,都是一樣的。
第一種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解】第一句說,情願把這個念經、念佛的功德。第二句說,幫助阿彌陀佛的淨土、格外的好。第三句說,把這種念佛的功德,上頭報答父、母、師長、同了佛的四種恩德。第四句說,下邊救濟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的苦惱。第五句說,若是有看見、或是聽到我念經、念佛的人。第六句說,大家都要發出道心來。第七句說,等到這一個身體受完了報應。第八句說,就大家一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釋】莊嚴兩個字,實在不容易把白話來解釋清楚、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好處。雖然是阿彌陀佛的願心、和功德所成功的,但是也可以說是眾生本來有的功德、一同成功的。所以眾生念了經、念了佛,就可以仗了這種念經、的功德,使得西方極樂世界格外的端莊尊嚴,就是格外的好。並且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眾生自己的清淨心里頭,現出來的形相,仗了念經、念佛的功德,可以使自己心里頭現出來的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格外的好。這個道理,是很深很深的。若是懂得,自然最好,若是不懂,就不要理會他,只要一心念佛,慢慢的自然而然會明白的,不消性急得的。
所說的四重恩,第一是父,第二是母,因為一個人的身體,是父母所生的,沒有父母,那里來的身體呢。所以父母之恩,一定不可以忘記的,一定要報答的。第三是師長,一個人的學問,都是師長所教的,這教導的恩,也不能夠不報的。若是出家人的師父,是傳授佛法的,那恩德更加大了。更加不能夠不報了。第四是佛,我們在世界上,受種種的苦惱,佛發大慈大悲的心,教導我們,勸化我們。用種種的方法,使得我們跳出這個生死的苦海。這種恩德,又不是父、母、師長的恩,所可以比得的了,所以更加不可不報了。
講到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為甚麼要去救濟他們呢。這是前邊已經講過的,就是發菩薩的心,發大乘的心。不像小乘只曉得免除自己的苦,不肯度脫旁人的苦。第五第六兩句,是求佛、菩薩暗里頭幫助我,使得看見我念經、念佛的人,或是聽到我念經、念佛的人,都能夠自然而然的發出道心來。第七第八兩句,是情願大家在這一世上,一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都是菩薩心、大乘心,而不是自己只顧自己的小乘心。
上一句的報身,就是我們這些人的身體,都是受前生所做種種善業惡業的報應的,所以叫做報身。盡此一報身,就是說大家受完了這一世的果報,不再受那虛假生死的果報身體。下一句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並且也一同受著我回向的功德,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回向的話,若是每句的數,多少一樣的,叫做回向偈。句子長短不一樣的,叫做回向文。無論是回向偈,回向文,總是以發願為正主的。
第二種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華為父母 華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侣
【解】第一句說,情願生到西方極樂淨土那里去。第二句說,九品的蓮華,做我的父母。第三句說,蓮華開了,見到了佛,就可以明白無生的道理了。第四句說,同了不會退回轉來的菩薩,在一處做同伴。
【釋】要發願生到西方去,大家都已經曉得了。但是西方的世界,多得很,有凈土也有穢土,並且還有半穢半淨的土,現在發願生到西方的那里呢。所以要說明,情願生到西方的凈土中。但是西方的淨土,也多得很,情願生到西方在那里的淨土呢,所以又說明情願生在蓮華為父母的凈土,那就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了。因為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都是從蓮華里頭生出來的,所以蓮華就可以算是父母了。但是往生的人,功夫很有高下的分別,所以蓮華也分做九品。等到這個蓮華開了,就可以見到佛、菩薩的金面,聽到佛、菩薩的說法。
這蓮華開得早晚那就很有分別了。上品、上生的,一到西方極樂世界,立刻蓮華就開,立刻可以見到佛。上品、中生的,經過一夜,蓮華就開,就可以見佛。上品、下生的,經過一日一夜蓮華才開,七日里頭,可以見佛。
中品、上生的,也是到了西方,蓮華就開的,但是雖然見到佛,聽到了佛法,也只能夠先證小果,不能夠就悟無生的道理。所以比不到上品、上生的人。中品、中生的,到第七日蓮華才開,可以聽到佛法。中品、下生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再要經過七日,方才見到觀世音、大勢至、兩大菩薩,能夠聽到佛法。下品、上生的,必須經過四十九日蓮華方才開放,見到了觀世音、大勢至、兩大菩薩,說佛法給他聽。下品中生的要經過六劫,蓮華才能開放,觀世音、大勢至、兩大菩薩說佛法洽他聽。下品、下生的,直要滿十二大劫蓮華才能夠開放,觀世音、大勢至、兩大菩薩,說佛法給他聽。聽到了佛法,這個心就可以開悟了。
那本來沒有生、沒有滅的道理,也就會明白了。並且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去,自然有許多只有向上修不會退轉,像觀世音大勢至、等許多大菩薩,都同在一塊兒做朋友。侶字、同伴字一樣的。伴侶兩個字就是同伴的意思。這個偈,也都是發願的話,念這個偈的時侯,第二句九品蓮華為父母的九字,可以改做上字,因為願要發得高,願意將來上品、上生。發了頤,只要自己修行的工夫夠得上將來一定會應的。
第三種
十方三世佛 阿彌陀第一 九品度眾生 威德無窮極 我今大皈依 懺悔三業罪
凡有諸福善 至心用回向 願同念佛人 感應隨時現 臨終西方境 分明在目前
見聞皆精進 同生極樂國 見佛了生死 如佛度一切 無邊煩惱斷 無量法門修
誓願度眾生 總願成佛道 虛空有盡 我願無窮 虛空有盡 我願無窮
【解】十方三世無窮無盡的佛,要算阿彌陀佛,是第一了。有九品蓮華,來度脫世界上的眾生。佛的威嚴功德,無窮盡的。我現在皈依了佛,懺悔身業、口業、意業、三種的罪。凡有所修的福德,或是善根,都誠心把他來回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情願同了所有念佛的人,感動阿彌陀佛,隨便甚麼時侯,現出相來,到我們臨命終的時侯,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清清楚楚的,現在眼面前。所看見的、聽到的,都能夠發增長精進勤修、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心,將來一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見到了佛,就可以免這種生生死死的苦。得到了佛道,就可以度脫一切眾生,像佛的願心一樣。所有無量無邊的煩惱,一定要斷絕他。無量無邊修行的方法,一定要學他。立誓發願,要度脫眾生。立誓發願,要學成功佛道。虛空還有盡頭的地方我的願心,永遠沒有窮盡的時侯。
【釋】說阿彌陀佛第一,就是指下邊的威嚴功德。懺字同悔字,一樣是懊悔的意思。不過懺是懺從前已經造的業,求他消滅,悔是悔後來不再造業。感應的感字,是念佛的眾生,用極誠懇的心,去感動佛,應字、是佛來應眾生。眾生不去感動佛,佛不會來應眾生的。
見佛了生死,是見到了佛,聽到了佛的說法,漸漸的開悟了,無明一分一分的破了。破去一分無明,顯出一分真性,那自然不會再墮落到生死的路上去了。無邊煩惱斷四句,完全說起來,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四句叫菩薩四宏誓願。宏字、解釋是大就是發大願心的意思。修行的人,一定要發這四種大願心,才能夠修成功大菩薩。若然不是發這樣的大願心,那就只能夠成功小乘的聲聞了。所以這種四宏誓願,修行的人,也應該每天要念的,應該要發這樣的大誓願心,一齊度脫他們。
第二句,我們凡夫的煩惱,無窮無盡的,都應該要立誓發大願心,一齊斷除他。第三句,修行的法門無量無邊的多應該要立誓發大願心,一齊學成功他。第四句佛的道理,最高最深應該要立誓發大願心,修成功他。虛空是無窮無盡的,現在說他有盡,是譬喻的意思。就是說那怕虛空有盡,我們的願心,是沒有窮盡的。若是有一些不滿足我這個願心,那末我修行的功夫就永遠沒有停歇的時侯。再說一徧,是顯得這個願心,切實得很,堅決得很的意思。
第四種
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恩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解】一心一意把自己的性命歸託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情願阿彌陀佛,放清淨的光來照我把慈悲的誓願來攝取我。【誓願兩個字、就是立誓的願心、就是堅決的願心,攝字、在下邊一段解釋里頭,會講明白的】我现在用正正當的念頭,稱佛的名號。因為發了度脫眾生的道心,所以求生到淨土去。阿彌陀佛,從前有四十八個大願心里頭,本來有一個願說道,若是有眾生要生到我的國里頭來,只要他一心相信,喜歡念佛,念佛只要誠心,就是念得很少,只不過念了十口氣的佛,也可生到淨土來的。
若是念了十口氣的佛。仍舊不能夠生到我國里頭來,我就不願成佛了。因為阿彌陀佛發過這個大願心,所以只要肯念佛的人,沒有不能夠往生淨土的。現在我靠了這個念佛的因緣,能得進到佛的大誓願海里頭。【這一句、在下邊一段解釋里頭、會詳細講明白的】承蒙佛慈悲的力量,使得我許多的罪業一齊都消滅去,使得我的善根,漸漸的增加長大起來,到了臨終的時侯,自己可以預先曉得,並且身體上沒有病痛苦惱,心里頭沒有貪愛這個世界的意思,也沒有捨不得離開這個世界的意思,念頭一些不顛顛倒倒,很安安定定的,像參禪的人入了定一樣的。【這兩句、在下邊一段解釋里頭、會詳細講明白的】
阿彌陀佛,同了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還有許多的菩薩、羅漢等,手里頭拿了金臺來迎接我。只消轉一個念頭的時侯,就已經在蓮華里頭,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去了。蓮華一開就能夠見到佛,就能夠聽到佛的說法,登時立刻,本來有的同佛一樣的智慧,也就開發顯現出來了。到了這個時侯,仍舊回到我們這個世界上來,度脫許多的眾生,才算滿了我度脫眾生的願了。我現在一心歸依十方、同了三世的許多佛,歸依許多的菩薩,歸依用了大智慧到彼岸的佛法。
【釋】慈誓的誓字、就是誓願,是發的願心。就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個大願心。攝字、是收取的意思。慈誓攝我一句的意思,就是情願阿彌陀佛,用他慈悲的誓願來收取我,使得我不走到別的路上去。大誓海、是指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個誓願,因為這四十八個大願心,大得了不得,所以拿海來比喻。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願海中、兩句的意思,就是靠了這個念佛的因緣,能夠感應佛的誓願的意思,也就是念了佛,就能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意思。如入禪定一句是說參禪的人,專門定了心,靜坐了參究佛的道理。等到功夫深了,一心一意,沒有一些旁的亂念頭的時侯,就是口中呼吸也沒有了。一坐定了,可以經過許久的時侯,差不多像死一樣,這就叫入定。這里的人如入禪定,是比喻心定不亂的意思。金臺、是蓮華下面的座子,有幾種的分別,上品、上生的,是金剛臺。上品、中生的,是金臺,品位低下去,就是銀臺了。乘字、就是車子,前邊已經講過了的。
佛乘、就是最上乘的佛法。佛慧、就是佛的智慧。我們這些人的智慧,本來是同佛一樣的,因為被種種的煩惱,遮蓋了,所以智慧就發不出來了,所以就成了凡夫了。現在聽到了佛法,所有的煩惱,一齊破了本來有的智慧,自然就顯出來了。十方怫、是就地位方向說的。三世佛、是就時侯說的,就是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來的時代】三個時代的佛。
般若是梵語、就是智慧,波羅蜜、也是梵語,就是到彼岸,合併起來講,就是用了大智慧,度過了生死海。【生死海、是指三界有生死的、所以叫做生死海】到那邊的岸上去,【那邊的岸、是指西方極樂世界】就可以不生不死了。這一句,就是說佛法。這末後三句,就是三歸依的意思。第一句是.歸依佛。第二句是歸依法、第三句是歸依僧。從頭上一心歸命起,一直到滿菩提願,都是發願回向的話。既然發了願,就應該要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三寶,所以末了又加上這三句。照這個樣子一篇發願回向的文字,才算完全哩。○這一篇文字,是宋朝時侯一位道行狠高的大法師做的。這位大法師,很了不得的,念佛功夫很深狠深的,做了勸人修淨土的書,也好幾種。他這一篇文字,雖然不很長但是意思已經說得很圓滿了。
三皈依
修行人,沒有歸託依靠,就覺得心思搖搖動動,沒有靠託了。一定要歸依佛、法、僧、三寶,才可以有著落。所以受三皈依,是學佛的第一步。回向過後,一定再要念這三歸依,一堂功課,才可以算結束,才可以算得圓滿。
但是念三皈依的時侯,每念到一段的末一句,就應該拜一拜,等到三段一齊念完,拜完起來的時侯,再問一個訊,就算圓滿了。問訊,是出家人的話,訊字,同問字一樣的意思,問訊的樣子,同在家人作揖差不多的,先合攏來,放在胸前,再放下去,到膝蓋的地方,再拱手上來到眉心地方,所以叫問訊。是取問侯的意思,也就是顯明白恭敬的意思。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解】自歸依了佛,應該要發願盼望眾生,大家明白佛的大道理,發出最高的道心來。
【釋】修行的人,不獨是自己顧自己,一定要顧到眾生,才可以算是發菩提心,發大乘心。所以要發大願心,盼望眾生大家都明白佛的大道理。體解的體字,是體貼到的意思,就是明白的意思,大道就是佛的道理。無上心、就是大慈大悲的佛心,度脫眾生的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解】自己歸依了佛法,應該發願心,盼望眾生,大家的知識,都能夠進到佛經的深固幽遠,最奧妙的道理里頭去。【道理不是粗淺的、所以叫做深,佛法不可以破壞的、所以叫做固,有堅固的意思在里頭,秘密的真理、不容易明白的、所以叫幽,沒有窮盡的、所以叫做遠,奧、是深奧,妙、是極好】使得大眾的智慧,像海一樣的大,一樣的深。
【釋】經藏、就是佛經,所說的都是佛法。既然歸依了佛法。就應該一心一意的在佛法里頭用功。深入兩個字,就是認真用功。自己的心用了佛經上所說的道理,都是覺得相合,沒有一些抵触的意思。既然心能夠用佛經上的深妙道理相合,那末自然智慧一天增長一天,直像海一樣的大一樣的深了。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解】自己歸依了僧,應該要發願心,盼望眾生,大家都做大法師。許多的出家人,都歸他管理,並且大家都和合在一塊兒,一些沒有妨礙。
【釋】統字、是總共的意思。理字、是管理的意思。譬如做了寺院里頭的方丈,那末所有寺院里頭的出家人,就都歸他管理。現在既經歸依了僧,就應該盼望眾生,大家將來都能夠做大方丈,或是做大法師。所有出家的人,一齊都歸他管理,並且大家都是很和氣的,合在一塊兒,你不礙我,我不礙你。
和南聖眾
【解】和南兩個字、就是頂禮。【先把兩手合攏來、放在胸前,再把右手移開、慢慢的向下身體也慢慢的彎下去、右手按著了地,再把左手也按著了地,頭便在那兩手的中間、叩至地上再把兩手分開來、放在頭的左右兩邊、慢慢的翻轉來手掌向上稍停一刻、手再翻回來、按著地上、把身體慢慢的起來,仍舊把兩手合攏來、放在胸前,再照前面所說的樣子拜下去、這個叫做頂禮,也叫頭面接足禮,因為頭著了地、兩手分開、放在頭的左右兩邊、是接住佛的兩足的意思,所以叫接足,這種禮拜、是最恭敬的。】顯出恭敬的意思來。聖眾、是許多的聖人所有一切菩薩、羅漢,都包括在里頭。起初先拜佛,中間念經,末後拜一切菩薩,同了賢聖的僧人可以顯出從起初到末了,總是敬禮三寶的意思。
【釋】這一句,實在並不在三皈依正文里頭的。念三皈依的大眾,只要念到一切無礙,就完了。這一句,是應該敲磬子的人唱的,是叫各人一齊頂禮、菩薩、羅漢,同了一切聖賢僧。拜三拜就算功課完了,各人都可以退了。
{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簡註 (附錄)
印光法嚦師鑑定 李圓凈編述
稽首西方安樂國 接引眾生大导師 我今發願願往生 惟願慈悲哀攝受
偈文初二句,是表歸命於佛的意思。後兩句,是表求佛加護的意思。稽首、是以頭著地,稽留少頃才起來,是表恭敬到極處。誠與敬實在是超凡、入聖、了生脫死、的唯一極妙秘訣。發、是激動義。好比箭離弓弦,勢不中止。願是希求義。信願行三事,是念佛法門的宗要。有願、必有信、行,缺一不可具足無缺,決定往生。蕅益大師說,得生与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這是千古不易的鐵案。
(2)發菩提心 修凈業的人,應當先發菩提心,方能和佛的本願相應。所以發菩提心為正
因,以念佛為助緣。然後求生淨土,即得一生成辦。【如果欠了這一著、便是人天的小果。】
☆「弟子某甲、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求於諸佛一乘無上菩提道故。專心持念阿彌
陀佛萬德洪名,期生淨土。」
﹝1﹞是父母恩、眾生恩、三寶恩、本國恩。三有、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法界眾生,是十方
世界無量一切眾生。○這兩句、指所緣之境。因為這心既有所依,才有所發,但境有廣狹遠近的不同。四恩最近最狹,法界眾生最遠最廣。三有居中,所以發心也是從親至疏,由近到遠。﹝2﹞這是說我們念佛,不但專為自利,直想四恩、三有,法界眾生,都能度脫,得一乘無上菩提之道。○這一句、是指能發的心。﹝3﹞專心、是心里沒有一點雜念。持念、是念念不會忘記。萬德洪名是表一名具足萬德。○這一句、是指所念的佛。﹝4﹞末句、是指所希望的地方。
(二)懺悔三障,這一段、是承上文說的。雖然念佛發心,求生淨土。但末世眾生如此鈍
劣,如此罪障,必要急求懺悔。障礙既除,必得往生。【如果欠了這一著,便受三塗的惡報】
★以業重,福輕障深,慧淺,染心,易熾,淨德難成。今於佛前翹動五體,披瀝一心,投誠懺悔。我及眾生,曠劫至今,迷本淨心,縱貪、瞋、癡,染穢三業,無量無邊,所作罪垢,無量無邊,所結怨業,願悉消滅。
﹝1﹞業即是十惡,身有三,謂殺、盜、婬,口有四,謂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有三謂貪、瞋、癡。言業重、便是十惡都造,或一心一意的想作惡。福、即是十善,也是十惡的反面。言福輕,為單修一善,或泛泛然為善。又如方才念佛,便說口酸,剛想禮佛,又道腰痛之類,這都是固為福輕的緣故。
障有兩種,那塵缘逼迫,和魔外糾瀍,便是外來的障。疾病早死,和愚癡顛倒,便是內發的障。言障深、便是內外交攻。或才想修行就生惡病。才能向道,即遇邪師之類。慧、有聞思修的方便慧,和見道的真實慧之分。言慧淺、便是聞熏薄解,或未得內凡,便說已超佛地,稍通世智,就誇已入悟門。染心即貪、瞋、癡。言易熾、就是說貪戀心、像藕絲般牽連不斷,瞋怒心、似火焰般容易燃燒,愚癡心、似密織網愈深。又有一種人,覺得一些兒染著,便至累月牽懷,片語不投機,就此終身結怨的,豈非染心易熾。凈德、即戒、定、慧言難成、謂戒、則對於各種律儀,祇是持少犯多。定、則對於大小禪那,時覺造修無地。慧、則對於權實妙智,常苦沒法證悟。或者才登戒品,已破浮囊。一入禪堂,就覺昏掉的,豈非凈德難成。倘到了這般田地,自必要深生慚愧之心,痛自剋責,懇切懺悔,才是道理的。
○這四句、是說懺悔的因由,就是說我們為甚麼要懺悔。﹝2﹞五體、就是兩肘、兩膝、和額。因為從前身犯惡法,所以必要五體翹動而懺,這是表外面儀式的恭敬。披瀝、就是開發洗蕩。因為從前意起貪瞋,所以今日必要一心披瀝而懺,這是表內心的恭敬。投誠、是以我之誠,歸投於佛。懺悔、是斷相續心。○這四句、是說懺悔的方法,就是我們要怎樣的懺悔。﹝3﹞
我及眾生、便是不止一個人了。曠劫至今、便是不止一生了。須知眾所造的罪業,是從無始以來,生生世,互為眷屬主伴的,互相佐助引發的。既然是共同的造罪業,是從無始以來,生生世世互眷屬主伴的,互相佐助引發的。既然是共同的造業,就應當共同的懺悔。無量無邊、便是不止一處了。又有五種意義,一約心、言一念塵勞,具有八萬,何況相續。
二約境,言一處所作,已自無量,何況十方。三約事、言一業若成,罪無邊際,何況諸業。四約時、言一生所作,亦應無量,何況曠劫。五約人、言一人所作,已自無邊,何況眾生。所以業如果是有形狀的,便虛空也容受不了。迷本淨心句、是懺煩惱障。染三業句、是懺業障。所結怨業句、是懺報障。願悉消滅、便是願這三種障都消滅了。○這十句、是正陳懺悔,就是說為甚事方懺悔。
(三)立四宏誓修行如果沒有誓願,便防有退失之虞,因此霆要用這四法自制其心。【如果欠了這一著、便易生懈怠】
★從於今日,立深誓願,遠離惡法,誓不更造。勤修聖道,誓成正覺,誓度眾生。
﹝一﹞初四句、即是煩惱無盡誓願斷。因觀眾被貪、瞋、癡、邪見、所惱害,不能自拔,故立此誓,這是依集諦發心的。﹝二﹞次二句,即是法門無量誓願學。因觀六度萬行,恒沙法門,具有無量稱性快樂。但眾生不習不修,反妄造諸般罪業,故立此誓,這是依道諦發心的。﹝三﹞誓成正覺句,即是佛道無上誓願成。因觀諸佛已滅煩惱,得解脫樂。但眾生不覺不知,反妄受諸般苦楚,故立此誓,這是依滅諦發心的。﹝四﹞誓度眾生句、即是眾生無邊誓願度。因觀眾生、被生、老、病、死、所逼迫,受大苦惱,故發此誓,是依苦諦發心的。
(四)求生淨土由上心願並發,惑業雙消,那麼三昧可成,九蓮易往,故要之以求生淨土。【如果欠了這一著,便難免輪迴】
求佛護念
★阿彌陀佛以慈悲願力,當證知我,當哀愍我。願禪觀之中,夢寐之際,得見阿彌陀佛金
色之身,得歷阿彌陀佛寶嚴之土,得蒙阿彌陀佛二甘露灌頂,光明照身。手摩我頭,衣覆我體。
﹝一﹞因佛心是慈悲無量的,故有願力,因有願力,故當證知,因證知,故當哀愍,因哀愍,被。○這四句、是表佛護念的心。﹝二﹞次八句、是表佛護念的事。
正發願
現生願
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長,疾空煩惱,頓破無明。圓覺妙心,廓然開悟。寂光真境,常得
現前。
那業惑苦三種宿障,因得佛的甘露灌頂,故能自除。那戒、定、慧、三種善根,因得佛的光明照身,故能增長。煩惱是指見惑思惑,能惱亂心神。無明是指根本惑,不了第一義諦。因得佛的手摩我頭,故能疾空頓破,圓覺妙心、是能證的智。寂光真境、是所證的理。因得佛的衣覆我體,故能廓然開悟,常得現前。
(丑)臨終願
至於臨欲命終,預知時至,身無一切病苦厄難,心無一點切貪戀迷惑,諸根悅豫,正念分明,捨報安詳,如入禪定。阿彌陀佛、与觀音、勢至、諸賢聖眾,放光接引,垂手捉攜,樓閣、幢幡,異香天樂,西方聖境,昭示目前。令諸眾生,見者、聞者,歡喜感歎,發菩提心。
三日、七日前知,稱為預知。病苦,是身中四大不調。厄難、是水、火、刀兵、毒藥等難。貪戀、即言長年持齋的,竟會臨終食肉。或一向念佛的,忽然臨終怕死。或因恩愛牽纏,甚至難分難捨。或是許願保禳,甘心求神服藥等。迷惑、即言自疑業障深重,或疑功行淺薄,或疑佛不來迎等。諸根悅豫、是指、眼、耳、鼻、舌、身等五根無病無難。正念分明、是指第六意根、無貪、無惑,捨報安祥、是捨去所受的身,不忙不亂。如人入定,是坐脫、立化。阿彌陀佛以下七句義.是明感應道交。今諸眾生以下四句、是明見聞利益。
往生願
我於爾時,乘金剛台,隨從佛後,如彈指頃,生極樂國,七寶池內,勝蓮華中。華開見佛,見諸菩薩,聞妙法音,獲無生忍。於須臾間,承事諸佛,親蒙授記。得授記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無量百千陀羅尼們,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如彈指頃、是極言往生的快。獲無生忍,是了達諸法是本來不生不滅的。三身、是指法身、報身、化身。四智指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五眼、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陀羅尼、譯言總持,謂總一切法,持無量義。自承事諸佛句以後、是正明其相。
(五)回入娑婆 但求自利,是名小乘。普願利他,才稱大士。故次之以回入娑婆。【如果欠了這一著、便是聲聞獨善】
然後不違安養,回入娑婆分身無數,徧十方剎。以不可思議自在神力,種種方便,度脫眾生,咸令離染,還得凈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
不違安養、便是法身不動。分身無數,便是化身應現。徧十方剎,可見不止一國。方便度生、是指對慳貪的人,以財施攝。對剛強的人、以愛語攝。對為善的人、以利益攝。對作惡的人、以同事攝。離染、即三惑不起。淨心、即三德圓證。不退、有三,一是位不退,言終不退為凡夫二乘。二是行不退,言決無退失所修行業。三是念不退,言決無一念忘失錯誤。又指一入西方,即使在疑城邊地,也決不退入三塗的。咸令離染兩句、是說現世的利益。同生西方兩句、是說後世的利益。
如是大願,世界無盡,眾生無盡,業、及煩惱、一切無盡,我願無盡。
這五句、是總結前文。
(六)總申回向 由上自他因果,事、理、俱圓,故總申回向。【如果欠了這一著、便是因果非圓】
★願今禮佛發願,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總報,三有濟資,法界眾生,同圓種智。
﹝一﹞回向有三種,第一、是回己向他。因眾生從無始以來,所修的善業,無非是為自身、和眷屬打算。今回此心向於眾生,把自己所修得的,盡施於他,只願他人得利,不求自己安樂這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便是第一種回向。
﹝二﹞第二是回因向果。因眾自無始以來,祇知道求人天的福報,不曉得求出世的聖果。今回此心向於無上菩提,把自己所修的善業,盡都用來莊嚴佛果。這法界眾生,同圓種智、便是第二種回向。種智、就是佛的智慧。
第三是回事向理。以上兩種,都是事相,但理原本在於事中,便是三種回向都具足了,所以不須另立。回事向理,就是將這能修、所修,能向、所向、的心,向於實際。二俱寂滅,沒有種種差別的相。又修凈業的人,凡有一善,必定要先回向於西方,這心便能轉福,直向西方路去。倘不回向,恐防心被福牽,還生三界,不可不知。
跋
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嘗曰,古人欲令舉世咸修,故以阿彌陀經列為日課,以其言約而義豐,行簡而效速。宏法大士,註疏讚揚,自古及今,多不勝舉。於中求其至廣大精微者,莫過於蓮池之疏鈔。極直捷要妙者,莫過於澫益之要解。今黃涵之老居士,根据二公之疏解,以淺近白話演出之。俾稍知文字者,亦能了解淨土之奧義。由深信而切願,由切願而力行,其有功於修持凈業者,豈淺鮮哉。
香港佛經流通處,為便利華僑閱讀計,擬將黃涵老所著白話各經解,翻印流通。函懇靈巖德森大師、託人校訂句讀。德公即以此事見委。淨通雖學識疏淺,然亦義不容辭。查黃涵老白話解釋已出版者,有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普賢行願品,心經,了凡四訓等數種。無量壽經,尚在註釋中。茲凈通已將彌陀經白話解釋一種,先行參訂完成。覺其中一字一句,皆有真正之來歷,与詳確之說明。不特為初機學佛之至寶,即久修凈業者,閱之亦大可增長信樂之心。果能廣事流通,誠有不可思議之功德焉。
佛曆二千五百年彌陀聖誕三寶弟子海鹽李凈通識於上海聞性廬 時年七十有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