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3-4) 点击次数(408
《天律聖典大全》〔一〕

《天律聖典大全》〔一〕

神霄玉清真王青華大帝奉命降示通賞例表如下

校寫刊印天律聖典錫福祿壽表下

【上富獨力】:刊印百部者延壽半紀;刊印二百部延壽一紀。千部以內,按其家人缺何福補何福;求何願遂其願,消災延釐。千部以上,註一等貴籍上而神籍、仙籍、玄籍,身享天福受天爵,超祖蔭孫。【下富添貲】:刊一本、印一部,增祿延壽各一齡,加錫一福應一禱。一部以上照上例按次錫予。

【倡首發起刊印】:照上例膺錫加三倍按部數錫福消災酌應所祈。【勸募、資助股數刊印】:照上例膺賞加錫。【自行積底世代印送】:照上例錫福加一等且善功廣遠獲福廣遠。【積底金每歲印送】:照上例錫福加一等。【每歲附入印送】:錫福祿加一等之半。【往來酬贈印送】:如上錫予福貴祿。【為親祈壽、為己身祈富貴利祿、子孫或祈亨通順利、或祈買賣稱情印送者】:諸如上列諸條所祈隨願。【貧士繕寫校勘一部】:增福延壽各一齡,錫一福,應一禱。

 

〈觀聽演講聖典紀功增壽表〉

【講聽:律一條一功】:凡觀聽人与演講人,遵行善條改惡條,奉行不怠,不在厄數者,隨在清吉,不遭枉橫數,當厄運遭凶,危者酌減厄分。【講聽:經全章,一善文按加五功】【聽講全部十冊大善】;增壽祿半紀移註貴籍。

 

〈倡印聖典赦罪超祖蔭孫表〉

【十部】:除不孝淫殺不赦罪外一切罪惡,赦除淨盡、超二代、蔭二世。【二十部】:超三代蔭三世,本身註貴籍。【三十部】:超四代蔭四世、本身不赦之罪酌減。【百部】:註中級神籍。【千萬部以上】有道德無罪者註仙籍、立予超證。

 

天律聖典題讚四首〔以書目四字為韻〕

金科有輯要。曾降楚雲天。綱之以八德。誅宥賞昭宣。請頒自  文帝。警世將百年。世風愈趨下。滔滔江河懸。道運就暫衰。異學爭喧鬥。  太赤憂世遠。律著感應篇。  素王憂道切。木鐸金聲傳。乃複垂祖典。蜀西卭海邊。

 

天律嚴誅心。是為良心律。人心本如鑑。自知得与失。積惡禍之門。多福善之室。厥報常分明。秋毫炯白日。恢恢此天綱。不漏靡入出。三世綜業緣。旁通佛理密。春秋古麟經。一例董狐筆。聖典尤精詳。天敘並天秩。

太上与  仲尼。与  玉尊三聖。律體例案明。信讞確然定。先天天弗違。於穆且敬命。以玆治三曹。萬古如律令。國律所不及。天律報胥應。為善誠苦境。終成道德行。為惡雖利途。不遠禽獸性。眾生兮勸懲。天理朗於鏡。

青空法會開,紀載若墳典,方諸須彌後。元運復流轉,交會啟中期,仙佛俟再選,無極諸上真。御風冷然善,飄飄神來筆。迥異談天衍,景運大同趨。黑白自玆辨,人人懍厥律,六合春氣展,小子恭贊揚,天機庶不淺。

     天運庚午年中秋日滇南郭燮熙敬題

 

天律聖典大全題讚

玉振金聲   首推天律   開宗明義   逆凶惠吉   善惡初萌   胥從一念   最重誅心

防微杜漸   賞罰嚴明   條分縷晰   感應箴戒   綱提領挈   太上玉尊   宣聖會輯

昭宣聖典   冀民警惕   與金輪科   後先輔翼   刑期無刑   辟以止辟   律己律心

聖賢可必   舉世遵循   風移俗易   吾道之光   學人之的   慎於幾先   無墮障業

壽世宏宣   西昌偉績   明善翻印   囑題拙筆   人各推行   福慧立見   論功敘果

斯為介牒   。。。。   。。。。   。。。。   。。。。   。。。。   。。。。

                        甲戌年荷月穀旦鹽瀆唐光先敬題於邗江寄廬

 

【天律聖典重刊序言】

辛未冬,同學張子欣,至自龍水。奉書一函,謂予曰。此天律聖典, 夫子命校勘。且為序,付手民,傳世。予敬受命。開函細讀曆春夏始畢業。按此天眾聖,乩傳於西昌之種善園。以感應篇各章句為題,逐加演繹。

太上說其道,玉尊傳其律。孔子彰其例。多發前古所未發。甚盛典也。予維昔者  孔子嘗曰,予欲無言。且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釋迦佛置葉於掌,謂弟子曰,我所說法,如掌中葉。我未說法,如大地葉。誠以上古天真。即身是道。日在道中。尚何言道。是故聖欲無言。一本萬殊。殊各萬殊。支離蔓衍,寧有終盡。是以佛標未說。若夫中古以降。空劫未來。妙理日新。

闡幽透密。則又時節因緣。理固其所。然流愈廣而源愈晦。有所令而行。有所襲而為。則優孟之為。粉飾皮相。不得其真。況識真真。焉能化神。此乩傳筆籙。

上聖以不得已而為之。而  天府祕藏。必待再三環籲而後行者。時方未至。則輕褻天憲有譏焉。憶辛酉冬,予得金科輯要。於明年壬戌刊行。其書言現生因果備矣。甲子、又得承印輪科。更詳報於中陰再世。今玆聖典。乃統貫無遺。故謂金輪二科。如車之雙輪。聖典軸也。三者合而後任重致遠。

聖謨廣運。度斯民於水火之中。夫上古之世。神人常相往來。今君相師儒不作。故有盛德鬼神。出誘其衷。觀其陳義。迥非今人之賢智所能置詞。是諸聖眾,往昔因中,固嘗与吾輩為倫。世亂切膚,現身營救。又何疑矣。其名為  天律聖典者何,記曰,議道自己。置法以民。又曰,出乎禮則入乎刑。天律言乎其法。聖典言乎其道。天律言乎其刑。

聖典言乎其禮,在天為律。在聖為典。聖為天口,本隱之顯,故以為名也。夫理無窮盡。數有因緣。機動則興。緣盡則息。普願見斯典者,視為希有。發深信心。尋文揣摩,真操踐履。如痼疾之夫。忽逢仙藥。飲之病卻。欻爾登真。庶不寶山空回。而此生雖濁,亦可無憾。是當在人自勉之耳。是為序。

時在午會十二運七世第九年中元壬戌歲仲秋月乙亥圓滿吉日西昌李時品敬撰

 

無量洞天闡猷大帝興儒盛世天尊原序

律之為言累也。律之以法,累其身心。使不得縱肆也。天律也者,言乎其定自上天也。天何為而有律乎,以其為人心之縱肆,而律以累之也。道陵於上。風墜於下。斯文喪於間,人心之不可復也久矣。故天有律以律之。夫國失其道。治化亡矣。世失其君,綱紀滅矣。父子相齊,彝倫斁矣。聖統攸替,道系其孰系之。道學攸微,心法其孰傳之。其將惴惴焉蹶而不可振矣。聖人有憂之。夫是有律以作也,是故律其條而例其報。誅其心而懲其念。其動念也警,則其動心也畏,其律心也嚴,則其律身也縝。

國之有律也,律其罪之露,而不能律其心之微,律其事之發,而不能律其情之隱,事發罪露,而後得其律之。隱微有所不及矣。隱微有所不及,則律法有所不行矣。是故觀其報而誅其心。懲其念而遏其惡,國律之所不及者,而天律無所不及。天律之無所不可及者。而心律無所不可及也。

夫律之有條,條之有報也。猶之乎鑑也,念之動於心也,心之藏於身也。人不我見也。以念別善惡,而善惡未嘗不自見。以心觀禍福,而禍福未嘗不可知。鑑於鏡而形露。鑑於律而心露。鑑於報而心畏。鑑於禍福而善惡明。謂國律有所不及,而天律無所不及矣。

謂報施有所難憑,而疾病死喪。水火盜賊,無所不憑矣。謂天道有所不畏,而疾病死喪。水火盜賊,無所不畏矣,夫疾病死喪。水火盜賊,橫逆諸事,非報也乎。受其報而不知,滅其身而弗恤。絕其子孫、及其妻子家口而弗悔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春秋、誅心之法也。昧者謂其無報。夫有報也,歷歷焉載之矣。惟讀焉而弗之明。明焉而弗之思。愚夫愚婦,未知讀,焉知思,讀焉而理微,未易可知也,又焉知之。世愈下而心愈變,惡愈縱而亂愈深。不以制之也,則禍伊於胡底,故受之以天憲。天憲者,天法也。憲法定之於天。而未傳之於下世,報施本之於天,而未明之於典籍。則昧者有所不識,狂者有所弗畏。故惡縱而不可戢。報受而不可知。故列之以條律詳之以報施。

轉世報不可見,以現在之鰥寡孤獨,乞討癃殘,冤債等事見之。歿世報不可見,以現受之水火盜賊,疾病口舌,死喪之事見之。身未犯而國律不及,則天律及之。心一動而人弗知,則天律誅之。律之定自天也,故曰天律也者。

太上之法言也,聖人之法言,在天為天憲。在冥為冥憲。在人為誅心之法。上至帝王,下及庶人,合而言之為天律也。善兮福之倚,惡兮禍之伏。吉凶之徵,則意念之所兆,意念之所兆,則善惡之幾見。善惡之幾見,則禍福之感召至矣。吉凶判焉,悔吝生焉。憂喜至焉,應乎所感,徵乎其所受律法之報施,由是興矣。

是故列其目,使條律有所主也。條列其報,使科罪有所別也。報之以冥刑,以對其罪,報之於轉世,以當其作,再視其所作。以對其夙作,使報施有所弗遺也。天刑有所弗劇也。待其終弗悛也,乃罰殛之,以滅其身。此天之仁之弗遺。則天之法之弗可越也。天冥加之刑,身受而世未之見也。轉世加之報,身受之而自身且昧矣。

世尤未之知也,未之見,未之知。則以為無,故施之以速報、現報、以徵之。夫何無之之云乎。以刑禍報、以口舌疾病報、死亡報、抑鬱報、阨(音厄)塞報、流落飄泊報、乞討凍餓報、水火焚漂報、子孫絕嗣報、如是等報,非其明徵乎。弗之察而怨天尤人,弗知悔而蹈故循轍。幸而免者倖而生,而惡益恣。倖而生者精其術,而奸益深,非生之可倖也。待其悛也。終弗悛,天其弗之待,待之弗可也。

夫不見乎水火以傾者乎。不見乎遺亡器物,張得而李取。明得而陰耗。東得而西失。旋得而旋失者乎。橫取人者,人亦橫而取之。枉殺人者,人亦枉而殺之。疾病以苦其身,口舌以挫其氣,官刑牢獄以喪其心。弗之察,弗之悔,而死亡漸至矣。傾滅覆絕,殆幾希矣。人之歷如斯類者,非報之明徵也乎。謂之冥刑無,轉世報無者,終乃不免。

 

太上之憂世也深,故其著感應為天律也遠,吾之憂道也切。故其藉天律為唯道也微。讀善律而列條自鑑,吾其有之乎。有則精進,無則加勉。讀惡律而亦列條自鑑,吾其有之乎。無則加勉。有則勿憚改,改則不貳過。人皆有恒,道其庶乎近矣。亂之有所止也,道之有所延也,其在斯乎。此天律之所由請也,道在人心,人心復而道行。吾儒之道統係於是焉。爰序之篇首。以揭將來,故不恤為詳明敘之。後有作者,推廣而流通之,匪特吾道之功臣,亦垂教萬世之功臣也。天律興焉。大道繫焉。人心救焉。其賴此永世也可。

        

太歲己未年秋九月重陽日鸞書於西昌縣普光寺之樂善園

 

天律聖典凡例十六則

中皇大帝   欽定

〔天律為三界之大典〕

天律一書,感應之條律,感應一篇,即天律之綱目。善綱三十余餘目。惡綱百六十餘目。

共為律法千餘條。上界尊為天律,以律天人。中界尊為人律,以律三教。而補國法之所不及。下界尊為冥律,以律人鬼。而昭三世果報之森嚴。閱者斟酌於是非進退之樞機。儆畏於善惡果報禍福之感應,念頭起處,先自誅心。默化於歸善一途,無論為儒為釋為道。希賢希聖希仙。下手工夫莫能越此範圍之外。是是國律之所不可及者。其惟天律之無所不及乎。三教三界三曹治世之法。莫不賴此為誅心大法。故為三教之大典。

 

〔天律經天緯地之發皇〕

感應一書綱目善惡,律法三曹、統治三教、樞紐六經,關鍵聖賢仙佛人禽出入之門戶。自

是道則進,至与人不追悔,即聖賢仙佛趨向之途。非義而動,至如是等罪,即人鬼禽獸墮落之門。聖凡人鬼之升降,都是從心上生來,故律法先從心上懲治。宣六經之義蘊發為條目,鍼陽律之對照,著作天刑,合天人共律之,詳明天地循環之理,發皇天地生殺之道,綱目為經,條律為緯,故為經天緯地之發皇。

〔天律為誅心之大法〕

六經四書,及諸子百家,道藏佛藏,一切子史,並一切格言勸善之書。無非教人去惡為善,

以歸於至善無惡之地。然未有綱目以分條例,明列善惡之賞罰。讀者以為尋常誦習之書,弗生儆畏,是書綱張其目,律列其條,判分善惡,昭明賞罰。處處鍼對人心,層層責重念頭,閱者自誅其心,咸生震怯警懍之意。雖未必盡反其故轍,以自身其終身,而憚畏之心生。未嘗不稍輟其惡行。是書名為誅心天律。

   〔天律与勸善之書迥別〕

   勸善之書,言果報之理,未列果報之條。功過之格,列功過之賞罰,未詳果報之施張。人知其理而不知其法,無以生畏敬之心。見其格而未見其條,無以勤悚懼之念。或愚夫愚婦,嫌經史之精深難解而屏棄。或上智文人,厭格言之淺俗無味而擱置。是書綱舉目張,條分縷晰。體用兼備。深淺合宜。報明三界。法儆一身,正三曹治世之要政,天人共守之大典。若僅視為勸善之書,則是不識大典之體要。

   〔天律體用之昭著〕

   感應篇綱目為體,憲法條律為用。謂之大綱體用。經文三段,太上一段為體,玉尊斷語。孔子例案為用。謂之經義體用。經文三段,明法律之體要為體,律法條例,三世果報之森嚴為用,謂之法律體用。律條所載之報施為體,報施之隨機適宜,恰如其罪狀為用,謂之用律之體用。律法約世,案定三曹。遵行不易為體,定之上天,行之於下世。志士仁人,推廣流傳於不替,收宏效於挽救之功用為用。謂之廣大體用。

   〔天律頒傳之原委〕

   太上老子,在周為柱下史。慮後世人心變亂,著感應篇,綱目善惡。藏之史館,以為後世誅心之律。上天寶重,以廣其條,為三曹之鐵案。宋末有玉歷鈔傳,彰明十殿之刑名。後人增益附會,皆遊冥之傳語,統緒層次章法,未釐純正。有錯雜之憾,論者無大觀,不免輕棄之慮。是書乃至聖孔子見天下異端繁盛,大道淪亡,恐道統無以延繫,特先傳此誅心之律, 糾正人心,而後相延道脈之復正。所以書之首尾,皆儒書之著作。律法中層層清晰,處處佈置周詳,理明辭顯,燦爛精華,絢然宇宙大觀。此即至聖維繫道統,請頒聖典之至意也。

 

   〔天律詳明報應之理乃天地當然之道〕

   迂儒不識世情。狂妄不識天道。見人言地獄,則曰妄誕。言報應、言鬼神,則曰虛杳。不知經史典籍所載,古今報應實據,歷歷可考。晉厲公殺不義,而有大厲之來;齊襄公殺彭生、而有大豕之禍。觸類而推,正復不少,天律之刑條。既標其罪名,即指其當生受罰之對質。更指其身後冥刑之慘烈。

   轉世果報之不爽,謂身後与轉世為虛杳,則現在受罰之現報。究竟難逃者多矣。甚則以國法害人者尤多矣。不有神明鑒之。天律治之,則漏惡法者,孰得而治之哉。天道有福善禍淫之理。即有循環果報之端,以為善惡造作之對質。故天地有司善惡禍福之神明。以主宰乎陰陽之有罪者。天理自然之道也。敢有妄行詆毀,橫生訕謗者,立降凶災水火盜賊刀兵疾病死喪等事,以當詆毀訕謗之直,慎勿以人鬥天,以身試法。

   〔天律誅心直指報應之曲當〕

   國家法律,設於官長。以人治人,肉腔膜隔,不能事事曲當其情而施,條條曲肖其心而應。人非皆正直神明,則刑律之所施,非皆事事適當,節節合宜,則不免錯亂顛倒之用。上天之律,以神治人。洞照心曲,自然鑒映不爽。所施之禍福,曲當所為之善惡,所受之賞罰,曲肖所存之心念,國家用律,必待其身犯事成,而後得即其事而治之。上天用律直指其心之所之而治之。故天律誅心,較國律之誅身為適當。

   〔天律之旨歸〕

   書之首尾,備敘神明鑒察之嚴密,以明明善惡賞罰之無漏。律之前,詳列善條,以明賞善之厚,使人堅向善之志。易歸於善,律之終,詳結果報之究竟。使人畏惡思善,以歸於善。律之中,備列罰惡之條。使人畏罰去惡,改惡從善。律之分善惡兩報之詳,使人識善報樂而惡報慘。俾決其去就之間,以止於至善之地。律之九宮十殿。更明指其冥刑慘苦之狀,使人知惡報之終無好結果。究其旨歸,不過確據其殛惡之森嚴,明上天欲人為善之至意。

   〔天律經義之特標

   太上手著感應一篇,藏之史館。自周及秦,以迄漢唐。奉行徧天下。代有表章。至宋而大顯,名人志士,疏註闡發,各抒其長。百家眾技,咸知遵行感應,而得感應者,正復不少,是書經文三段。條伴層次,體裁章法,大異諸家講義,別具手眼,探其隱而窮其源。語明意顯,古老莊正,直錦繡叢中特標之奇觀。

〔天律範圍之廣大

誅心之法,合善惡兩途參觀,明歸向之所在。無論儒釋道三教,四民百家眾技,帝王卿相,仙凡人鬼,上智下愚,胥無以越此範圍。上士觀律,知立身成道之本源。中士觀律,知返己歸真之路徑。下士觀律,知改過從善之趨嚮。墮而六道四生,為從惡也。昇而天仙神仙地仙,為從善也。福而富貴壽祿吉慶,為從善也。禍而水火盜賊、刀兵疾病、死喪凶殃,為從惡也。天神犯律,有降謫之條。人鬼犯律有殛罰之禍。故賭善律,知善之終吉,睹惡律,知作惡之終凶。經之、範圍乎三教四民而不過。緯之、範乎天地鬼神人物而不遺。

〔天律條目秩序之嚴密

綱目八章,首尾起伏照應。自太上曰,至如影隨刑,為全篇之綱領。名感應端倪章。天地有司過之神,至算盡則死。名警報章。又有三台北斗、至先須避之。名嚴察章。是道則進,至三百善,名勉行章。非義而動,至殃及子孫,名知畏章。又諸橫取,至死亦及之,名深戒章。心起於善至轉禍為福,名重明章。吉人語善,至胡不勉而行之,名慎擇章。律法有餘,章尾結證。命名各有深意。形條每目十六條、十二條、八條,各從淺深輕重裁理。先後節湊,闡發成章循序成帙。首尾起伏,各有接應,整肅嚴密,非可以泛濫混觀。

天律按擬科條之確當報施之奇巧

按事科罪,按名定罰,確如其所罪而應其所受。所受之罰,恰如所罪之狀。每目層出其條,每報層出其報。每報層出其三。轉世易形,統合當生之造作而受。沒世冥刑,全對當生之罪狀而施。當生現報恰如心念之形類而應。巧適機宜,莫越乎天公之手段。

 

天律有一定之條報施無一定之法

律例千條,每條惟律一罪。人作萬惡,所惡難盡千條。犯惡一條,按一條而律一惡,律有一定而不移。犯惡諸條按諸條而律一身。條雖有定,報必綜合而施。或雖有此惡而暗有他善,則報有移易,或將施所報,而旋有別事發生,則報有轉變。有一惡而干數條者,有數惡而合一條者,有作此得彼報者,有彼此互易報者,隨時日報、終身報,沒有轉世報。藉機隨緣報、現世報。各適其宜以符其條,故曰律有一定,報無一定。

〔天律著眼處宜玩味

律條層出,著眼在於三段經文,已坐其案,抽緒於先。而三段經文,衍論條目,著眼在煞語。抉出罪源之所以然,直定其罪。通部善惡條目,並首尾起伏照應處。提醒世人著眼在念頭初動之先。

〔天律坐實報應之確徵並護持之鄭重

諸家註解感應篇講義援引案證,以實其義。然沒有條目以科其罪,天律條案律法兼備。坐實果報之不爽。確有證據讀其條律。考之案證而核實之,於以知果報三世之事,明而大顯,是書在處,天神保護。地祇侍衛。巡遊司監之神,隨逐監守,並遵行之子,時有眾神擁護。隨所往來,捍禦森嚴,遣除不祥皆獲吉慶。

若能廣佈流傳,久行不怠,果有實功實善紀錄者,準隨時騰奏,隨地降福,註以仙籍神籍,以享天福,貴壽祿籍,以享人福,或該何神監守疏虞,致誤行持之子,橫遭不應之逆,或致其書遭不道之燬壞污穢,該輪流管事星宿神司,責負貶謫降罰之處分。下方敢有貶駁毀謗輕慢此書,或損壞撦毀污穢,並妄談行持此書之人,橫加訾議,阻礙琉通之輩,準輪流管事星宿神員,立降凶殃橫禍,以昭炯戒。甚則滅其身家,以示殛誅之罰。

天律讀法八章

元皇大帝   降筆

〔領會旨趣〕

章別其條,綱統其目。即至理以窺大要。會厥旨歸,探本原而採派流。悟玆真趣。唯人自召乃曰禍福之門,如影隨形。須知報應之捷,審是非而酌進退,慎行止於動念之先。辨善惡而決從違,勤檢點於知覺之地,夫如是動靜皆道。罪咎奚來?克懍於心伺必返己。

〔觀察感應〕

有感斯應,原從心以見吉凶。隨應而感,當舉念必分善惡。意動先宜審慎。勿徒悔於既失之餘。事來切忌妄行,思遠過於未然之頃。明明在上,且歡監察之維嚴,井井有條須畏天罰之難逭。積累定罹凶殃。能知感應之機,自識觀察之要。

〔觀人觀己〕

觀禍福之不爽感應昭明。審吉凶之相因,善惡自問,勿任性而至後悔,悔已枉然。勿自昧而失先機。機在宜謹,視人之遭遇,是非自反於躬。恐己之差池。報對亦若乎彼,克由此以窮理,夫何事而得愆。

〔戒慎獨知〕

暗室屋漏之中,勿竊幸人所弗睹,晦明風雨之際,休戲豫天之未聞。須知念起我衷,氣早見於頭上,宜防意觸神鑒。過已錄於空,中心里有神,恆与虛空之神明虛靈相應。念中動意,則偕神之觸意,默恰感通。窮理至斯,可識應違千里之證。盡性若此,能無恐懼須臾之嚴。

〔觀律思理〕

經涵至理,再再表彰明條,律中人情條條對證心地。即律而詳其所指究其旨,而要理推明。對心而證其條章。識其理則憲法可懼。深研沾律之理則識自誅其心。

〔即律觀心〕

過從心起,律即以過而施,心動身行,法則視身而應。捧律讀而細加玩味。三世之果報泃然。逐條想而比較參詳。寸心之造作甚畏,犯未犯隨時自省其身。行弗行舉念先酌其道。是進非退。夫復何尤。

〔觀過思畏

過有已露非露之分。報有或遲或速之別。覽冥刑之慘烈,先懷一恐墜之深憂。閱果報之森嚴,早改我諸多之罪咎勿已犯而再犯,犯則難逃。苟執迷以終迷,迷將就滅。不觀過而茫茫自罔,悠忽殃身。能觀過則處處皆疵,湔除克懍。

〔畏報思善〕

良知良能。本稟賦自然之善,染情染欲,遂斲喪自來之天。鑒印於罰惡之條,惡必除而罰乃可免。覺悟夫福善之報。善能積而福始克臻、湔愆滌垢勿因循。怠則罰至。積德累功自卑邇,厚則福生。克畏憲刑,刑不及己。能修身命,命自我操。將律為空設之談,而我為有造之士,奚畏乎律,俾仙可希。

八章讀法理詳明   克己工夫在實行   遷改自當裁進退   天條燦著正人心

 

天律必讀四條

〔仕宦必讀〕

天律一書,所載皆誅心之法。國法所載,未有誅心之隱也。以天律對照其心則用刑用事之際。既能會其罪隱,亦能自鑑吾衷。既畏天罰當必有公允之道。以對於民。作子孫將來之福,此仕宦之不可不讀也。

〔公門必讀〕

凡居公門其所經歷,關人詞訟爭端之事,多居其半。關人命財產之事,又居其半。關己身造作受用之果報則居其全。不讀天律,不知感善受福,感惡受禍之機。言語行止,身口心意,隨即乖用矣。戕人即所以害己,享受未久,禍患旋生。中報有所弗識也。能以此書為座右銘,時時閱覽,而敬畏之心生,遂發為覺悟之心,更起而為救護之心人無殘虐戕害之慘,則己有隨時造福之益矣。故居公門者不可不讀也。

〔士子必讀〕

希賢希聖之道,修佛修仙之道,不出此善惡關頭上用功。即世人求富貴壽考,子孫賢良,亦無不在此去惡為善工夫上著意。是書於善惡兩途之條律,層層精晰詳備。件件確有明徵。冥刑報不可見以官刑牢獄見之。轉世報不可見以現在跛殘缺廢、疥癩癰疽、六根不全、困苦下賤、等類見之。

現世報不可見,以水火盜賊、疾病死喪、橫禍等類見之。並多閱歷人事,若家若人前事奚若,後應奚若。其所遭遇拂逆枉橫諸不如意者,何莫非有因而至哉。果能以律條對照,時加警惕。去其蒙蔽之私,啟其本本來良心。則又焉干律犯刑之有哉。釋道希仙佛儒士希賢聖,無不從遷善改過、積德累功始。求富貴名爵壽祿,子孫昌熾繁衍,享受大福者,亦無不從方寸存養、修善德中來。故士子不可不讀也。

〔商賈工藝必讀〕

商賈工藝,或以本求財,以力求財,於銀錢來往交際之關,喪失天理,貪黷無厭,作盡萬端欺枉。造出無窮罪孽,率由不知天律之森嚴,果報之利害也。家置一部部置案頭,朝夕誦讀講說。父教其子,兄戒其弟。自戒其身,時時存省察之心。則事事有收斂之意,家喻戶曉,男婦皆知,智愚悉悟。又何作律載如是罪乎。則水火盜賊、疾病口舌諸事奚來哉。總之世人常觀律條,時聽講說,知受罰之難逃。知果報之利害,作惡時未嘗不生恐懼之心也。故工商不可不讀也。

 

以上四條,雖分諸類,總歸重必讀。能讀是書,而條條領會,自是道則進。至与人不追悔,諸善條中合觀,何條吾所在乎,無則免而行之。有則堅而久之。自非義而動,至如是等罪,諸惡條中共計,何條吾所犯也。有則速改,改則勿再犯。無則誓不犯於終身。誠能即此而推之。奉行不怠,即未必無過皆善,以至神仙聖賢之可冀,亦可以立身於寡過之地。作世上之好人,眾邪遠,神靈衛,吉慶會逢。福祿永享,隨在皆蒙天道之佑矣。故既垂讀法八章,接續必讀四條,自官及民,果能遵此而推廣之,則不特為己身造無窮之福,俾舉世亦造無窮之福矣。其勉之。 

善惡兩途相對照     禍福吉凶堪自料     果能勘破是非門     進退頭頭皆是道

 

天律流通賞善條例辦法八條

青華大帝   降筆

〔全力辦法第一條〕

殷實好善之家,捐資募工,刊刻印送,紙墨裝訂等費,全資一家人財力,布施流通。不假襄助,不假募化,獨力辦成。廣佈海內。滿百部增壽半紀,二百部增壽一紀,在千部以內,按其家其人,缺何福補何福,求何願遂以何願。消災延釐,隨其輕重,錫福相孚。千部以上,註一等貴籍。上而神籍仙籍玄籍。身享天福,受天爵。超祖蔭孫,板在一日,功在一日。此功歷劫不磨。

〔襄辦法第二條

數人合力辦成。或添資、或助力,或寒士無力,能代為校勘繕寫。皆是功德,按照財与力輕重多寡,酌予賞賚。梓板每一本,同印刷每一部,均註二十大善。增祿壽各一齡。錫以一福。應其一禱,等而上之,按次錫予。

〔集股辦法第三條〕

一人或二三人,承首邀集股友,集成若干股分每股若干數目,人財共計若干,財數人數,鐫刊刷印,佈施流通。又共計若干部,按功紀善,錫福消災。酌應所祈。其首發起人紀善加三等。膺錫加三倍,股首加二等。

〔翻佈辦法第四條〕

是書流通所至之地,樂善仁人志士,倡首發起或獨力全成。或數人襄助,或集股完成,翻佈印送,傳佈流通,紀善註功,膺賞加錫,如上三條施行。

〔勸募辦法第五條〕

財力不足,而又有志疏通者,必資勸募之功。倡首勸募,相扶勸募,集眾力湊合成功,廣佈流傳,該資之人,按財一千文,紀四善,十千四十善。貧苦加一等,倡募齊等。助募紀一半,或資力並出,始終成就。及兼任募,紀善照上加三等。協力加二等,功至百善。降福特優。

〔積底辦法第六條〕

鐫板費鉅成就維艱,若僅板成印送一發,即停止不動,善功不廣,亦且空費其板,有負鐫刻之功,有志之士,邀立積底,以期恒久,歲印一二發,子孫代傳不替,則善功廣遠。獲福亦廣遠。享受無窮。其紀善錫福,按加一等,或自行積底。每歲遇人印送,附入分印分送,亦佳其紀錫福祿亦加一等之半。

〔演講流通第七條〕

家置一部,隨力便時,為父母妻子兄弟奴樸,清白演說,宴會賓客,為親戚朋友演講。宣講格言案證,或先講天律經文一章一條律,而後講案。或於講案中,何條恰合何節,摘講何條,尤美,如遇壇中辦會,或於丹墀前,或於客堂,設一講案,鋪掛桌帷紅氈。會男女生恭肅排班靜聽。壇督選一文理清通、聲音洪亮、老成持重人,先在丹墀上行禮畢。端坐演講,功德較重於誦經。

凡講律一條,紀錄一功,經條全章,一善。文長者按加,講滿全部。紀錄三十大善。增壽半紀,移註貴籍,靜聽一條,一功。全章,五功。全部,十大善。凡觀聽人与演講人,遵行善條,改除惡條,奉行不怠之子,該輪流管事星宿神司等眾,隨遇在處,加以擁護。俾行持之子隨在清吉。不遭枉橫,或該行持人,應有數當戹運。應遭凶危者,該神司等酌減 戹分。母使過情,若行持人,不在戹數,不應遭險難,而橫遭險難。至受損失者,責在輪流管事星宿神司身上。有降謫之處分。

〔祈福流通第八條〕

為父母祈壽,或為己身祈富貴利祿子孫。或命遭 戹難,否塞背戾,諸不順意,祈賜通亨順利或祈買賣稱情,或祈功名祿位,姑無一切祈求。但能發心印送或立願行持,諸如上列諸條,不拘多寡,隨力建功。每部二十大善按善錫予。所祈隨願或以作餽送禮物亦是流通之法。或宦場、或親戚、或朋情。往來酬贈,如上註功,錫以福壽貴祿。

 

以上八條流通辦法,隨人力所及不拘限格,至隨機相辦。在乎人之變通,以完善為貴。注功錫予。雖照功善為多寡經重之差等,而核功應賞,立昭福慶,決無分毫之失,胡不勉而行之。

 

天律聖典大全目錄標題

天律總裁 祖大帝    鑒定

天律副總裁玄天大帝    校訂                西昌復種善園原本

天律監臨 中皇 大帝    鑒訂                西昌李時品、李厚傑原校

天律都監 元皇 大帝    校勘                上海明善書局校印

卷首

無量洞空天闡猷大帝与儒盛世天尊  原序﹝一至三頁﹞

赤陽明耀光天中皇大帝昭明翊漢天尊  凡例十六則﹝一至六頁﹞

不驕樂育天元皇大帝更生永命天尊   讀法八章  必讀四條﹝一至四頁﹞

神霄玉清真王青華大帝   附增補辦法八條﹝一至三頁」

【卷之一】

太極飛玄天太妙應感天帝   序﹝一頁﹞

南極九光洞天勾陳天皇上帝【綱】紀述經源﹙按標題作律原紀述﹚【目】惟丙辰而太上許之

七元實錄洞天萬星教主北極太皇上帝【綱】續經源【目】於是靈關廓啟至竦立而聽及天章燦著偈一至二頁。

玉清聖境第一宮清虛上帝【綱】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目】感應章第一﹙二至三頁﹚

玉清聖境第二宮黃素紫靈元老上帝【綱】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目】天地神明章第二﹙三至四頁﹚

玉清聖境第三宮玉京山華陽上帝【目】玉尊曰前三段﹙四至七頁﹚

玉清聖境第四宮太乙元王上帝【綱】是道則進,非道則退【目】辦道章第三﹙七至九頁﹚

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續】律法﹙七至九頁﹚

玉清聖境第五宮上完赤子上帝【綱】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目】明德首基章第四﹙九至十頁﹚

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續】律法﹙10至12頁﹚

始青天蒼天上帝【綱】積德累功慈心於物【目】功德章第五﹙12頁﹚

下完三品解 戹水官洞陰大帝【律法】﹙12至14頁﹚

太青天高明上帝【綱】忠孝友悌【目】明倫章第六﹙14至15頁﹚

乾元四品考校火官洞陽大帝【律法】﹙15至16頁﹚

始丹天丹天上帝【綱】正己化人【目】正化章第七﹙16至17頁﹚

東極真王扶桑大帝【律法】﹙17至18頁﹚

太丹天赤皇上帝【綱】矜孤恤寡敬老懷幼【目】行仁章第八﹙18至19頁﹚

北斗第一陽明貪狼太星君【律法】﹙19至20頁﹚

始素天皓靈上帝【綱】昆蟲草木猶不可傷【目】愛物章第九﹙20至21頁﹚

北斗第二陰精巨門元星君【律法】﹙21至22頁﹚

太素天西華上帝【綱】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之急救人之危【目】合道章第十﹙22﹚

北斗第三真人祿存真星君【律法】﹙24---25頁﹚

始玄天衍化明應上帝【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目】至誠章第十一。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紐星君【律法】﹙26---27頁﹚

太玄天玄化上帝【綱】不彰人短不衒己長【目】行己章第十二﹙27---28頁﹚

北斗第五丹元廉貞罡星君【律法】﹙28---29頁﹚

始黅天高穹上帝【綱】遏惡揚善【目】克己章第十三﹙29頁﹚

北斗第六北極武曲紀星君【律法】﹙30至31頁﹚

太黅天梵凈高虛上帝【綱】推多取少【目】推讓章第十四﹙31至32﹚

北斗第七天關破軍關星君【律法】﹙32至33頁﹚

玉清虛皇天神霄九陽上帝【綱】受辱不怨【目】含德章第十五﹙33至34頁﹚

北斗第八洞明外輔星君【律法】﹙34至35頁﹚

南極玉文天丹霄洞陽上帝【綱】受寵若驚【目】守己章第十六﹙35至36頁﹚

北斗第九隱光內弼星君【律法】﹙36至37頁﹚

太虛真極天碧霄上陽上帝【綱】施恩不求報与人不追悔【目】證道章第十七﹙37至38頁﹚

中天星主北極紫微元卿大帝【律法】﹙38至39頁﹚

玉靈素華天玉霄純陽上帝【綱】所謂善人人皆敬之【目】全德章第十八﹙39至40頁﹚

玉虛師相玄天上帝【續】﹙38至39頁﹚

神霄玉清真王九天上帝【續】

不驕樂育天宏仁元皇上帝【律法】﹙45頁第七行止﹚

太靈真元天太霄三陽上帝【綱】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目】福應章第十九﹙45与46﹚

南極上清福星天德星君【律法】﹙46至47頁﹚

素寶皓元天琅霄六陽上帝【綱】所作必成【目】遂志章第二十﹙48頁﹚

上清祿星天佑星君【律法】﹙48至50頁﹚

元靈上極天紫霄清陽上帝【綱】神仙可冀【目希仙章第二十﹙50至51頁﹚

上清壽星天慶星君﹙51至53穴﹚

妙靈寶華天景陽上帝【綱】欲求天仙當立千三百善;地仙立三百善【目】至極章第廿二

南極真王長生大帝【律法】﹙55--56頁﹚

玉光天梵凈妙空天帝   跋 ﹙一頁﹚

         卷二

瀾部臻旗天洞明元皇天帝  序﹙一頁﹚

玉華無極天青霄元陽上帝【綱】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目】守義遵禮章第廿三﹙一頁起﹚

中天第一鬱單無量天帝【律法】﹙1---2頁﹚

中天第二上上禪善無量壽天帝【綱】以惡為能【目】縱惡章第廿四﹙3---4頁﹚

中天第三梵監須延天帝【律法】﹙4---7頁﹚

中天第四寂然兜術天帝【綱】忍作殘害【目】殘忍章第廿五﹙7頁﹚

中天第五波羅尼密不驕樂育天帝【律法】﹙7---9頁﹚

中天第六洞元化應聲天帝【綱】陰賊良善【目】賊善章第廿六﹙9----10頁﹚

中天第七靈化梵輔天帝【律法】﹙10---12頁﹚

中天第八高虛清明天主洞靈八景天帝【綱】暗侮君親【目】暗侮獲罪章第廿七﹙13--14頁﹚

中天第九無想無結無愛無天帝【律法】﹙14起---﹚

中天第十玻璃答想天萬化普應上帝【續】律法﹙17止﹚

無形天無形妙應上帝【綱】慢其先生【目】慢長自戾章第廿八﹙18頁﹚

無精天無精華靈上帝【律法】﹙18---20頁﹚

無色無相天無色妙空上帝【綱】叛其所事【目】叛恩背義章第廿九﹙20頁﹚

梵行天玄梵虛漠上帝【律法】﹙21---22穴﹚

玄微天洞恢漠上帝【綱】誑諸無識【目】虛誑害世章第三十﹙22頁﹚

玄清天妙有玄明天帝【律法】﹙22----24頁﹚

玄梵天太玄帝一天帝【綱】謗諸同學【目】謗人誤己章第卅一﹙24頁﹚

炁玄天渺渺妙玄天帝【律法】﹙24至26頁﹚

玄無天虛靈妙蘊天帝【綱】虛誣作偽【目】詐偽自誑章第三十二﹙26頁﹚

玉宸梵遙天玉真上華天帝【律法】﹙26至28頁﹚

上真天帝一上真天帝【綱】攻訐宗親【目】自殘章第三十三﹙29頁﹚

紀樂完須天大武洞尤天帝【律法】﹙29至30頁﹚

飛梵天梵曜高皇天帝【綱】剛強不仁很戾自用【目】干天章第三十四﹙30至31頁﹚

抱素沖寂天鬱壇波田天帝【律法】﹙31至32頁﹚

流精天太渺至一天帝【綱】是非不當【目】是非章第三十五﹙33頁﹚

上化重空天樂化自生天帝【律法】﹙33至34頁﹚

鎮平思化天越輔明津天帝   跋  ﹙ 2頁﹚

     卷之三

高上梵光天大梵光皇天帝  序  ﹙1頁﹚

玄清天妙一玄精天帝【綱】向背乖宜【目】向背章第三十六﹙1頁﹚

九光空素天遠扶仙天帝【律法】﹙1至2頁﹚

紫虛天紫極梵寶天帝【綱】虐下取功【目】虐下章第三十七﹙2頁﹚

朱極靜修天洞日芝玄天帝【律法】﹙2至4頁﹚

化靈天無明會靈天帝【綱】諂上希旨【目】敗節墮行章第三十八﹙4頁﹚

曲照含離天子華琅瑛天帝【律法】﹙4至5頁﹚

九玄天太定九玄天帝【綱】受恩不感念怨不休【目】恩怨章第三十九﹙5---6頁﹚

崇仁德修天赤珠咸和天帝【律法】﹙6-----7頁﹚

元清天黃寧極杳天帝【綱】輕蔑天民【目】輕蔑章第四十﹙8頁﹚

龍胎耀華天殊冥梵康天帝【律法】﹙8---10頁﹚

極梵天無延極梵天帝【綱】擾亂國政【目】亂國章第四十一﹙10---11頁﹚

粹華無鎮天耀殿六遊天帝【律法】﹙11頁﹚

微梵天妙廣高上天帝【綱】賞及非義【目】濫賞章第四十二﹙11---12頁﹚

道辯沖容天玉羅仲神天帝【律法】﹙12----13頁﹚

虛梵天杳極上上天帝【綱】刑及無辜【目】濫刑章第四十三﹙13----14頁﹚

濯廣滋元天明豫靜通天帝【律法】﹙14----16頁﹚

空梵天空梵華延天帝【綱】殺人取財【目】慘殺章第四十四﹙16----17頁﹚

炎景耀明天無色嬰天帝【律法】﹙17---18頁﹚

自然天無惒自然天帝【綱】傾人取位【目】矯權章第四十五﹙18至19頁﹚

福應極天慮文次嵩天帝【律法】﹙19至20頁﹚

天雲天神妙極感天帝【綱】誅降戮服【目】殘殺章第四十六﹙20至21頁﹚

玉苑法持天大德夷和天帝【律法】﹙21頁﹚

洞微無礙天妙虛梵淨天帝【綱】遣正排賢【目】病國章第四十七﹙22頁﹚

定文紫元天黃文臺父天帝【律法】﹙22----23頁﹚

極色天極至無極上帝【綱】陵孤逼寡【目】陵逼章第四十八﹙25---26穴﹚

玄上天彌覆萬象天帝【律法】﹙24---25頁﹚

東華一炁始暉天妙道始暉天帝【綱】棄法受賄【目】賣法章第四十九﹙25----26頁﹚

上極思真天十華高聰天帝【律法】﹙26----27頁﹚

東極二炁暉明天曜凝極天帝【綱】以直為曲以曲為直【目】變亂曲直章第五十﹙28頁﹚

玄龍隱羽天彰德用光天帝【律法】﹙28---29頁﹚

東極三炁煥輝天煥明洞景上帝【綱】入輕為重【目】砌罪章第五十一﹙30頁﹚

太無空洞九明天耀日程家天帝【律法】﹙30---32頁﹚

東極四炁長明天妙嚴寶空天帝【綱】見殺加怒【目】殘仁章第五十二﹙32---33頁﹚

丹回綠鎖天芝元洞生天帝【律法】﹙33---34頁﹚

東極五炁蒼光天耀梵蒼光天帝【綱】知過不改【目】容過章第五十三﹙34頁﹚

覺源赤玉天回彥明宗天帝【律法】﹙34---35頁﹚

東極六炁蒼華天蒼華赤靈天帝【綱】知善不為【目】失善章第五十四﹙35---36頁﹚

素明慶奉天赤公伯文天帝【律法】﹙35---37頁﹚

東極七炁陽明天陽明神禹上帝【綱】目罪引他【目】詭罪章第五十五﹙37---38頁﹚

東極八炁真明耀明希微上帝【綱】壅塞方術【目】阻化章章第五十六﹙39頁﹚

境陽浩稱天玉神元竟天帝【律法】﹙39---41頁﹚

東極九炁青華天青華上妙天帝【綱】訕謗聖賢【目】畔道章第五十七﹙41---42頁﹚

芒忽變由天江生慕空天帝【律法】﹙42----43頁﹚

東華九炁玉光天玉光妙空上帝【綱】侵陵道德【目】背德章第五十八﹙43---44頁﹚

九疇質陽天歷勤成德天帝【律法】﹙44----46頁﹚

南丹一炁丹明天神化萬變上帝【綱】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目】殘殺章第五十九﹙46頁﹚

蓋車青極天摩多容天帝【律法】﹙47---48頁﹚

赤明丹陽天真元顯應昭明中皇上帝   跋  ﹙1---2頁﹚

       卷之四

北斗第五丹元廉貞罡星君          序    ﹙1頁﹚

南丹二炁火雲天妙化萬靈上帝【綱】願人有失【目】險毒章第六十﹙1頁﹚

中極太素天理淵躬天帝【律法】﹙1---3頁﹚

南丹三炁慶雲天妙靈寶光上帝【綱】毀人成功【目】毀德章第六十一﹙3頁﹚

太上廣化天醜部九離天帝【律法】﹙3---5頁﹚

西極一炁素曜天素曜西元上帝【綱】危人自安【目】自危章第六十二﹙5頁﹚

白魂英遙天波帝呵都天帝【律法】﹙5---6頁﹚

西極二炁凈梵天空凈梵曜天帝【綱】減人自益【目】損德章第六十三﹙7頁﹚

惠明招濟天洪慕蕩真天帝【律法】﹙7---9頁﹚

西極三炁化真天化真靈妙天帝【綱】以惡易好【目】機械章第六十四﹙9頁﹚

都照元陽天古江子明天帝【律法】﹙9---10頁﹚

西極四炁輝華天玉寶皇寧上帝【綱】以私廢公【目】廢公章第天六十五﹙10---11頁﹚

亮極玄竺化靈天沖梵查虛天帝【律法】﹙11---12頁﹚

西極五炁梵光天恢莫洞煥天帝【綱】竊人之能【目】竊能章第六十六﹙12---13頁﹚

子定平無天沙何耀明天帝【律法】﹙13---14頁﹚

西極六炁梵音天梵音化凈上帝【綱】蔽人之善【目】蔽善章第六十七﹙14---15頁﹚

易常究中天玉臺丞天帝【律法】﹙15---16頁﹚

西極七炁梵華天梵華明寶華天帝【綱】形人之醜訐人之私【目】犯諱章第六十八﹙16頁﹚

光空百宗天越景王天帝【律法】﹙17---18頁﹚

北極一炁玄耀天靈玄妙光上帝【綱】耗人貨財【目】侵漁章第六十九﹙18頁﹚

明持玉陽天至利師方天帝【律法】﹙18---19頁﹚

北極二炁梵化天光音妙梵上帝【綱】離人骨肉【目】離閒章第七十﹙20頁﹚

角胎上極天勳夷思完天帝【律法】﹙20---21頁﹚

北極三炁梵靈天梵音徧空上帝【綱】侵人所愛【目】侵攘章第七十一﹙22頁﹚

儲凈妙有天群題士詢天帝【律法】﹙22----23頁﹚

北極四炁凝玄天演玄披妙上帝【綱】助人為非【目】助惡章第七十二﹙23---24頁﹚

彥跡鉛宗天歷蘄化常天帝【律法】﹙24---25頁﹚

北極五炁玄化天洞妙玄化天帝【綱】逞志作威【目】逞威章第七十三﹙25---26頁﹚

氏張輔皇天彭義慈天帝【律法】﹙26----27頁﹚

中央一炁梵靈天流雲錄邅摩利上帝【綱】辱人求勝【目】爭勝章第七十四﹙27---28頁﹚

太至昊祖天招機傯維天帝【律法】﹙28---30頁﹚

九天採訪使應元保運妙道天尊   跋  ﹙1--2頁﹚

     卷之五

祿波洞天綠波天主上帝     ﹙1---2頁﹚

中央二炁梵虛天梵虛華耀上帝【綱】敗人苗稼【目】罪天章第七十五﹙1頁﹚

秘瞢韓化天傳真識元天帝【律法】﹙1---3頁﹚

中央三炁梵光天梵光洞應天帝【綱】破人婚姻【目】破婚章第七十六﹙3頁﹚

逸邈希順天祖羅英天帝【律法】﹙3---5頁﹚

中央四炁梵妙天梵妙凈空上帝【綱】芍苟富而驕【目】驕恣章第七十七﹙5頁﹚

漢度霄炎天龍澌濔沙天帝【律法】﹙5---6頁﹚

中央五炁梵流天梵化五靈上帝【綱】苟免無恥【目】含恥章第七十八﹙6---7頁﹚

鑄神骨想天玄鮮生天帝【律法】﹙7---8頁﹚

中央六炁梵虛天梵虛洞景上帝【綱】認恩推過【目】奸詐章第七十九﹙8---9頁﹚

曜華麗舉天純寂渙池天帝【律法】﹙9---10頁﹚

中央七炁梵飛天梵渺流漠上帝【綱】嫁禍賣惡【目】陰險章第八十﹙10---11頁﹚

宣革慶鴻天香京沂牢天帝【律法】﹙11---12頁﹚

中央八炁梵變天梵變神御上帝【綱】沽賣虛譽【目】欺世章第八十一﹙11---13頁﹚

變黼拭崇天肇玄慈名天帝【律法】﹙1 3---1 4頁﹚

中央九炁梵洞天洞元金華上帝【綱】包貯險心【目】貯惡章第八十二﹙14---15頁﹚

斗虛爛阿天真雲秘都天帝【律法】﹙15---16頁﹚

中央十炁梵度天廣度靈元上帝【綱】挫人所長【目】忌才章第八十三﹙1 6---1 7頁﹚

阻義炎流天猛子迴堂天帝【律法】﹙1 7---1 8頁﹚

中央十一炁梵應回景天明門度魔天帝【綱】護己所短【目】自誤章第八十四﹙1 8---1 9頁﹚

略羽道餘天洞景易當天帝【律法】﹙1 9--- 2 0頁﹚

中央十二炁梵宗無相天回玄洞化上帝【綱】乘威逼脅【目】威脅章第八十五﹙2 0--- 21頁﹚

紆論制魔天誥屠辛良天帝【律法】﹙21--- 2 2頁﹚

中央十三炁梵度無量天梵明普曜上帝【綱】縱暴殺傷【目】縱殺章第八十六﹙22--- 23頁﹚

柳寓偁當天伯定謨天帝【律法】﹙2 3--- 2 5頁﹚

中央十四炁蕃須延明梵力普度須利上帝【綱】無故翦裁【目】暴殄章第八十七﹙2 5--2 6頁﹚

徼連紫鯨天奏祥敷天帝【律法】﹙2 6--- 2 7頁﹚

中央十五炁梵想珖元天兜元隱神上帝【綱】非禮烹宰【目】殄物章第八十八﹙2 7--- 2 8頁﹚

傲靈悅空天上上覺真天帝【律法】﹙28---29頁﹚

中央十六炁梵度變靈天梵變度人上帝【綱】散棄五穀【目】踐食章第八十九﹙29---30頁﹚

越積渚安天演邱資賢天帝【律法】﹙30---31頁﹚

中央十七炁梵劫寶靈天梵寶昌皇上帝【綱】勞擾眾生【目】殘下章第九十﹙32頁﹚

宜封觀虛天峻淵辭朋天帝【律法】﹙32---33頁﹚

中央十八炁梵曜五靈天混化萬神上帝【綱】破人之家取人財寶【目】劫取章第九十一﹙34﹚

義神飛廬天判極洞霞天帝【律法】﹙34---36頁﹚

不驕樂育天宏仁元皇上帝   跋  ﹙1頁﹚

      卷之六

玉晶天玉華空妙應感天帝   序   ﹙1頁﹚

中央十九炁玉梵飛形天梵行炁度上帝【綱】決水放火以害民居【目】害民章第九十二﹙1﹚

頌玄流景天泰遙康容天帝【律法】﹙1---2頁﹚

中央二十炁梵洞無礙天雷渙無礙上帝【綱】紊亂規模以敗人功【目】害世章第九十三﹙2---3﹚

兜玄隱微天氣襲籠枚天帝【律法】﹙2---3頁﹚

中央二十一炁梵清無薇天妙合自然上帝【綱】損人器物以窮人用【目】損己章第九十四﹙4---5﹚

兆化億光天保梵微太玄天流梵素空上帝【綱】見他榮貴願他流貶見他富有願他破散【目】損心章第九十五﹙6---7頁﹚

史阿奚幾天湊昌輪天帝【律法】﹙7---8頁﹚

中央二十三炁梵超玄會隱靈天玄極變神上帝【綱】見他色美起心私之【目】色害章第九十六﹙8---9頁﹚

豫常尤俞天斷從堅天帝【律法】﹙9---15頁﹚

中央二十四炁梵罡飛度天命真會劫上帝【綱】負他貨劬願他身死【目】負債章第九十七15--16﹚

賓張守符天曲回明方天帝【律法】﹙16---17頁﹚

紫微宮太皇黃曾天帝【綱】干求不遂便生咒恨【目】恨怨章第九十八﹙17---18頁﹚

福王行逸天壽耆唏天帝【律法】﹙18---19頁﹚

大明玉元天須阿那由天帝【綱】見他失便便說他過【目】昧己章第九十九﹙19---20頁﹚

靜原華鼎天度真天形天帝【律法】﹙20---21頁﹚

清明河童天元玉齊京天帝【綱】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目】輕侮天刑章第一百﹙21---22頁﹚

道遠浩流天言永疆天帝【律法】﹙22---23頁﹚

玄胎平育天劉度內鮮天帝【綱】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目】抑才章第百有一﹙23---24頁﹚

羲明照正天殊師彥希天帝【律法】﹙24---25頁﹚

元明文舉天醜法輪天帝【綱】埋蠱厭人【目】魘魅章第百有二﹙25頁﹚

泰智雲陽天妙定無炎天帝【律法】﹙25---26頁﹚

上明七曜摩夷天怙懀延天帝【綱】用藥殺樹【目】害仁章第百有三﹙26---27頁﹚

昌機游玄天肇初滋成天帝【律法】﹙27---28頁﹚

虛元越衡天正定光天帝【綱】恚怒師傅【目】逆理章第百有四﹙28頁﹚

魯思元舉天莊華永恩天帝【律法】﹙28---30頁﹚

長桑柏空天度仙上聖天帝   跋  ﹙1---2頁﹚

        卷之七

高上梵光大梵無量上帝       ﹙1頁﹚

太極濛翳天曲育九昌天帝【綱】抵觸父兄【目】逆倫章第百有五﹙1頁﹚

玄章變梵天無寂阮監天帝【律法】﹙1---2頁﹚

赤明和陽天理禁上真天帝【綱】強取強求【目】取禍章第百有六﹙2---3頁﹚

韶動希音天陽浴利生天帝【律法】﹙3---4頁﹚

玄明恭華天空謠醜音天帝【綱】好侵好奪【目】侵奪章第百有七﹙4---5頁﹚

度生救靈天辯混持雷天帝【律法】﹙5---6頁﹚

耀明宗飄天重光明天帝【綱】擄掠致【目】擄掠章第百有八﹙6---7頁﹚

周並虛秦天雲梁藻彌天帝【律法】﹙7---8頁﹚

竺落皇笳天摩夷妙辯天帝【綱】巧詐求遷【目】巧詐章第百有九﹙8--9頁﹚

朱海霞藏天浩塞沖圖天帝【律法】﹙9---10頁﹚

虛明堂曜天阿加婁生天帝【綱】賞罰不平【目】偏私章第百有十﹙10頁﹚

瑤扈璇侶天詧勤董猷天帝【律法】﹙10---11頁﹚

觀明端靖天鬱密羅千天帝【綱】逸樂過節【目】折祿章第百有十一﹙12頁﹚

利正京符天句頤澤天帝【律法】﹙12---13頁﹚

玄明恭慶天龍羅菩提天帝【綱】【目】蔽善章第百有十二﹙14頁﹚

六常賓愬天九方真童天帝【律法】﹙14---15頁﹚

太煥極瑤天宛黎無延天帝【綱】恐嚇於他【目】非害章第百有十三﹙16頁﹚

呼恥更回天保紀定明天帝【律法】﹙16---17頁﹚

元載孔昇天開真定光天帝【綱】怨天尤人【目】自戾章第百有十四﹙18頁﹚

魁神總令天捧罡飛霄天帝【律法】﹙19頁﹚

太安皇崖天婆婁阿貪天帝【綱】呵風罵雨【目】瀆天章第百有十五﹙20頁﹚

抱日慶交天確生鼎孚天帝【律法】﹙20---21頁﹚

顯定極風天招真童天帝【綱】鬥合爭訟【目】訟獵章第百有十六﹙21---22頁﹚

量平珙天瑟那東天帝【律法】﹙22---23頁﹚

始皇孝芒天薩婁王天帝【綱】妄逐朋党【目】禍國章第百有十七﹙23---24頁﹚

察非正憲天崇勝欽靈天帝【律法】﹙24---25頁﹚

太皇翁重浮容天閔巴狂天帝【綱】用妻妄意違父母訓【目】章悖倫百有十八﹙1---2頁﹚

兆籍羅公天斬珜斗兵天帝【律法】﹙26---27頁﹚

無思江由天明梵光天帝【綱】得新忘故【目】忘初章第百有十九﹙27---28頁﹚

   幹定道庸天樂明報先天帝【律法】﹙2 8---2 9頁﹚

上楪阮樂天勃勃監天帝【綱】口是心非【目】誅心章第百有二十﹙2 9---30頁﹚

龍羅竦持天漂粗尉宜天帝【律法】﹙30---31頁﹚

無極曇誓天飄弩穹窿天帝【綱】貪冒財欺罔其上【目】罔上章第百有二十一﹙31---32頁﹚

侯宿推霞天大微亮宗帝【律法】﹙32---33頁﹚

大梵湛寂太玄天北極玄天上帝   跋  ﹙1頁﹚

       卷之八

北斗第五丹元廉貞罡星君       序  ﹙1頁﹚

皓庭霄度天慧覺昏天帝【綱】造作惡語讒毀平人【目】自毀章第百二十二﹙1---2頁﹚

道空玉翰天祈明俱唐天帝【律法】﹙2---3頁﹚

淵通完洞天梵行觀生天帝【綱】毀人稱直【目】喪心章第百二十三﹙3頁﹚

上虛寶有天曲擇薈房天帝【律法】﹙3---4頁﹚

太文翰寵妙成天那育醜瑛天帝【綱】罵神稱正【目】狂悖章第百二十四﹙5頁﹚

沈淵泛生天廣侯元希天帝【律法】﹙5---7頁﹚

太素秀樂禁上天龍羅覺長天帝【綱】棄順效逆【目】作亂章第百二十五﹙7頁﹚

冥回杳跡天魏覺變祥天帝【律法】﹙7---8頁﹚

太虛無上常融天總監鬼神天帝【綱】背親向疏【目】悖常章第百二十六﹙8---9頁﹚

羽演婁籍天居門雲芒天帝【律法】﹙9---10頁﹚

太釋玉隆騰勝天眇眇行元天帝【綱】指天地以證鄙怀引神明而鑑猥事【目】欺天章第百有二十七﹙10---11頁﹚

淵靈浪元天土狨庚驅天帝【律法】﹙11---12頁﹚

龍變梵度天運上玄玄天帝【綱】施与後悔【目】否吝章第百二十八﹙12頁﹚

遼微斷極天鑑伯真侔天帝【律法】﹙12---13頁﹚

太極平育賈奕天大擇法門天帝【綱】假借不還【目】必還章第百二十九﹙13---14頁﹚

鼎焞召炁天屢無遘規天帝【律法】﹙1 4--- 1 5頁﹚

金華寶籙洞天炎光普照天帝【綱】分外營求【目】喪恥章第百三十﹙15--- 1 6頁﹚

酌并傲冥天擢寒連天帝【律法】﹙1 6--- 1 7頁﹚

   月華明應洞天素曜結璘天帝【綱】力上施設【目】寡德章第百三十一﹙1 7--- 1 8頁﹚

妙微昆定天道驗中皇天帝【律法】﹙1 8--- 1 9頁﹚

南極注生洞天統天元聖上帝【綱】淫欲過度【目】自絕章第百三十二﹙1 9頁﹚

瀾部臻祺天南菩洎呈天帝【律法】﹙1 9---2 0頁﹚

北極七符寶籙洞天星主太皇上帝【綱】心毒貌慈【目】偽慈章第百三十三﹙2 1頁﹚

鎮平思化天越輔明津天帝【律法】﹙21--- 22頁﹚

寶籙神光洞天寶光神濟上帝【綱】穢食餧人【目】傷德章第百三十四﹙22---23頁﹚

拱觀政神無竟天索可靈天帝【律法】﹙23---24頁﹚

太素精陽洞天太素靈濟上帝【綱】左道惑眾【目】害正章第百三十五﹙24---25頁﹚

道端克遒天抱雌觀神天帝【律法】﹙25---28頁﹚

金華西王洞天西華彰安上帝【綱】短尺狹度輕秤小升【目】厚亡章第百有三十六﹙29頁﹚

真華總明天侯昌都天帝【律法】﹙29---30頁﹚

精英純粹洞天開玄上道上帝【綱】以偽雜真採取姦利【目】亂真章第百三十七﹙30---31頁﹚

運陽扶世天孟寺晦山天帝【律法】﹙31---32頁﹚

高上神霄九天應元雷聲普化上帝      ﹙1頁﹚

     卷之九

金華寶光洞天寶華太妙天帝       ﹙1頁﹚

太虛神應洞天玄上九清上帝【綱】壓良為賤【目】玷良章第百三十八﹙1頁﹚

福納萬申天用達斯天帝【律法】﹙1---2頁﹚

七明洞天燄魔洞天消魔度仙上帝【綱】謾驀愚人【目】自害章第百三十九﹙2---3頁﹚

洞靈濟方天劉景標天帝【律法】﹙3---4頁﹚

刀利虛境空洞洞天妙空忉利上帝【綱】貪婪無厭【目】速亡章第百四十﹙4---5頁﹚

覺慧丹元天女裳益玄天帝【律法】﹙5---6頁﹚

八極靜度洞天開景始玄上帝【綱】咒詛求直【目】咒應章第百四十一﹙6頁﹚

常應炎空天學統慈布天帝【律法】﹙6---7頁﹚

紫極靜梵洞天超猷至一上帝【綱】嗜酒悖亂【目】藥禍章第百四十二﹙8頁﹚

光德保生天杜百還天帝【律法】﹙8---9頁﹚

神霄玉清洞天無極一元上帝【綱】骨肉分爭【目】自殘章第百四十三﹙9---10頁﹚

洪猷遠滋天照無拖天帝【律法】﹙10---11頁﹚

明陽朱鳳洞天金真洞耀天帝【綱】男不忠良女不柔順【目】姦逆章第百四十四﹙11---12頁﹚

澤施普揚天運撻默尋天帝【律法】﹙12頁﹚

   東華青童洞天上道青童上帝【綱】不和其室【目】反目章第百四十五﹙12---13頁﹚

歷祚極隆天魁元仲嘉天帝【律法】﹙13---14頁﹚

羽鳳虛白洞天洞極至神上帝【綱】不敬其夫【目】慢夫章第百四十六﹙14頁﹚

福熙昭績天孝攸倫天帝【律法】﹙15---16頁﹚

太易和陽洞天太易洞杳上帝【綱】每好矜誇【目】乖戾章第百四十七﹙16---17頁﹚

政通神機天洞皇利尊天帝【律法】﹙17---18頁﹚

瓊雲光囗洞天太始上真上帝【綱】常行妒忌【目】陰毒章第百四十八﹙18頁﹚

道功微妙天初顯尉基天帝【律法】﹙18---20頁﹚

太初集仙洞天太初開劫上帝【綱】無行於妻子【目】無行章第百四十九﹙20頁﹚

鍊素證真天登保妙持天帝【律法】﹙20---21頁﹚

   太和集仙洞天洞古玄光上帝【綱】失禮於舅故【目】失禮章第百有五十﹙2 2頁﹚

   奇靈省世天雅玄旨宜天帝【律法】﹙2 2---2 4頁﹚

太初玉清洞天洞真元始上帝【綱】輕慢先靈【目】忘本章第百五十一﹙2 4---2 5頁﹚

百寶履完天略伯季望天帝【律法】﹙2 5---2 7頁﹚

太和四聖洞天保和至聖上帝【綱】違逆上命【目】逆上章第百五十二﹙27頁﹚

順慈濟明天龍求信中天帝【律法】﹙28---29頁﹚

   太和四聖洞天金尊元聖上帝【綱】作為無益【目】反寒章第百五十三﹙29頁﹚

智藏遁芒天退吉淵天帝【律法】﹙29---30頁﹚

太和明聖洞天高明玄皇上帝【綱】懷挾外心【目】挾私章第百五十四﹙31頁﹚

武天助光浪同天帝【律法】﹙31---32頁﹚

太和宗聖洞天拔度九幽威天宗聖上帝【綱】自咒咒他【目】詭毒章第百五十五﹙32---33頁﹚

宇寧正隆天順佪靈夫天帝【律法】﹙33---34頁﹚

   羲明照正天殊師彥希天帝   跋  ﹙1頁﹚

     卷之十

玉元寶華洞天九天揚化天帝   序  ﹙1頁﹚

上清玄臺洞天玄無開陽上道上帝【綱】偏憎偏愛【目】偏徇章第百五十六﹙1頁﹚

玄生悟真天報逸取仙天帝【律法】﹙1---2頁﹚

   玄虛洞空洞天通意隨應上帝【綱】越井越灶跳食跳人【目】戒忽章第百五十七﹙2---3頁﹚

施玄淨粹天伯師邊能天帝【律法】﹙3---4頁﹚

太清金闕洞天洞神琨混元上帝【綱】損子墮胎【目】慘毒章第百五十八﹙4---5頁﹚

武精檢明神祖天賀室龍門天帝【律法】﹙5---6頁﹚

神真元化洞天雄一洞真上帝【綱】行多隱僻【目】隱僻章第百五十九﹙6---7頁﹚

遙龍普變思真天釋乙叢天帝【律法】﹙7---8頁﹚

神真牝化洞天雌一帝真上帝【綱】晦臘歌舞朔旦號怒【目】瀆神章第百有六十﹙8---9頁﹚

真功進義天曜合紫清天帝【律法】﹙9---10頁﹚

   木公青華洞天太始青華上帝【綱】對北涕唾及溺【目】瀆帝章第百六十一﹙10頁﹚

太玄思無天召變祝綦天帝【律法】﹙11頁﹚

金母西王洞天七寶瑤池上帝【綱】對灶吟詠及哭【目】褻灶章第百六十二﹙11---22頁﹚

離緣定化天末那憂余天帝【律法】﹙12---13頁﹚

三元極變洞天金闕左晨上帝【綱】又以灶火燒香【目】瀆天章第百六十三﹙13頁﹚

司危履玄天虛生手察天帝【律法】﹙13---14頁﹚

碧虛太乙洞天青玄救苦上帝【綱】穢柴作食【目】厭神章第百六十四﹙14---15頁﹚

青靈鬱華洞天東極蒼天上帝【律法】﹙15---16頁﹚

   紫英夜光洞天紫金妙相上帝【綱】夜起裸露【目】褻天章第百六十五﹙16頁﹚

丹靈梵陽洞天南極昊天上帝【律法】﹙17頁﹚

精華太空洞天太妙至極上帝【綱】八節行刑【目】暴殘章第百六十六﹙17---18頁﹚

素華皓靈洞天西極皇老旻天上帝【律法】﹙1 8頁﹚

玉陽無極洞天玄元無極上帝【綱】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目】侮矢章第百六十七﹙1---2頁﹚

元靈玄梵洞天北極玄天上帝【律法】﹙19---20頁﹚

高穹妙林洞天妙道化劫上帝【綱】春月燎獵【目】殘虐章第百六十八﹙20頁﹚

紫陽朱極洞天北臺總仙上帝【律法】﹙21---2 2頁﹚

黃林洞真洞天太始混敦上帝【綱】對北惡罵【目】褻瀆斗真章第百六十九﹙22頁﹚

玄無洞浮洞天玄臺總真上帝【律法】﹙22---23頁﹚

   智光摩利()天大聖圓明道姥上帝【綱】無故殺龜撻蛇【目】戕靈章第百有七十﹙2 3頁﹚

浮光六明洞天元辰總聖上帝【律法】﹙2 3 ---2 4頁﹚

高穹妙林洞天妙道化劫上帝【綱】春月燎獵【目】殘虐章第百六十八﹙20頁﹚

紫陽朱極洞天北臺總仙上帝【律法】﹙21---2 2頁﹚

黃林洞真洞天太始混敦上帝【綱】對北惡罵【目】褻瀆斗真章第百六十九﹙22頁﹚

玄無洞浮洞天玄臺總真上帝【律法】﹙22---23頁﹚

   智光摩利( )天大聖圓明道姥上帝【綱】無故殺龜撻蛇【目】戕靈章第百有七十﹙2 3頁﹚

浮光六明洞天元辰總聖上帝【律法】﹙2 3---2 4頁﹚

高上碧落光明洞天上上太乙洞淵二昧上帝【綱】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盡則死死有餘責乃及子孫【目】考校總御章第百七十一﹙2 4至2 5頁﹚

珠絡垂瑛光映天元極總神上帝【律例】﹙2 5頁﹚

   圓嶠山鶴霄洞天飛空變神天帝【比例】﹙2 8頁止﹚

兜率大梵西極如來釋迦牟尼文佛【綱】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粅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直【目】橫直章第百七十二﹙2 9至3 0頁﹚

玉虛始神洞天太極總玄上帝【律法】3 0頁起﹚

九靈山九靈蓮臺洞天九靈化度天帝【印證】32頁止﹚

無量洞空天太極上真闡猷上帝【綱】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目】易殺章第百七十三﹙32至33頁﹚

太白山真德洞天真多德至天帝【例案】         33頁起

   西山天寶極真洞天真中皇人天帝     續﹣﹣﹣

   大溈山好生玄上洞天濟生玄上天帝   續﹣﹣﹣

   灊山天柱司真洞天洞明極真天帝     續殺報案例41頁止

   高上錦林洞天高上隨應自然上帝【綱】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飢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  

     及之【目】果報印證章第百有七十四﹙41至42 頁﹚

鬼谷山太玄司真洞天太玄真一天帝【律法】﹙41---43頁﹚

   至上神精洞天太一統仙上帝【綱】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 

      而凶神已隨之【目】吉凶應念章第百有七十五﹙43至44頁﹚

武夷山昇真元化洞天道真元化天帝【律法】﹙44---46頁﹚

高上大羅洞天玉真妙有上帝【綱】其有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目】禍福轉機章第百七十六﹙47頁﹚

玉笥山太秀妙樂洞天太妙靈應天帝   徵驗   48頁起

華蓋山容城大王洞天開劫定化天帝   案例   54頁止

無上紫清洞天始生萬有上帝【綱】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目】勉行結證章第百七十七﹙55頁﹚

蓋竹山長曜寶完洞天寶光徧照天帝      案例   55頁起

   白石山瓊秀長真洞天大相法真天帝    續案例

句漏山玉闕寶圭洞天紫光浮容天帝    續

九嶷山朝真太虛洞天妙虛無象天帝    續      61頁止

洞陽山洞陽永觀洞天妙會觀明天帝  全部結尾﹙61---64頁﹚

太和洞玄洞天通微顯化天帝        跋  ﹙1頁﹚

    卷之十一﹝品按此卷乃冥府十殿條例附載酆都阿鼻雪冤亭轉劫所醧忘臺處事例﹞

 

大冶鍊生天赤明開皇上帝          ﹙1頁﹚

幽冥教主地藏王佛   冥府十宮條律 ﹙2頁﹚

王屋山小有清虛洞天太素清虛天帝  冥府一宮條律﹝品按條律之前尚有數則初釋九幽次釋一殿秦廣王次一宮小地獄分條次增補小地獄次乃違冥府一宮條律1頁起

委羽山大有空明洞天空明洞慧天帝     

西城山太玄極真洞天太玄妙樂天帝       5頁止

西玄山三玄極真洞天凝玄妙通天    二宮條律 5頁起

蓬玄太空洞天蓬玄妙靈天帝        續

朱陵太虛洞天赤曜炎光天帝        續    12頁止

青城山寶仙九臺洞天妙道普濟天帝  三宮條律 12頁起

九華山紫華朱極洞天太華紫素天帝  續       18頁止

天臺山上清玉華洞天上清主祿天帝   四宮條律 18頁起

太一總玄洞天太府神玄天帝   續

上帝司真洞天三府司命天帝   續   24頁止

羅浮山朱明曜真洞天朱明火王天帝   五宮條律  24頁起

峨眉山峨眉山太虛靈應洞天沖漠太明天帝   續

廬山仙靈詠真洞天華靜靈源天帝   續

四明山赤水洞天赤曜元明天帝   續  32頁止

茅山金壇華陽洞天肇極九靈天帝    六宮條律   32頁起

陽明山極玄洞天量極元和天帝   續

虛靈太妙洞天沖靈太景天帝     續  38頁止

林屋山左神幽林洞天幽塗拔苦天帝  七宮條律   38頁起

玄虛洞空洞天大靈虛玄天帝    續 

太霞靈光洞天上景至道天帝    續   45頁止

括蒼山神德隱玄洞天昭德濟生天帝  八宮條律  45頁起

玄空摩羅洞天玄隱赫靈天帝    續

禪猷忉琍天中央一炁梵淨天帝  續   52頁止

霍撞山霍林洞天神光妙濟天帝      九宮條律   52頁起

燄摩天玻璃咎通天帝         續

金霞寶宮洞天度真命魔天帝   續

清虛光明洞天清虛高明天帝   續   58頁止

幕阜山洞真太玄洞天太玄上生天帝  十殿條律   58--59頁起

大酉山大酉華妙洞天錫福法祿天帝   酆都  59---60頁

金庭山金庭崇妙洞天黃妙崇臺天帝   阿鼻  60---61頁又==枉死城61---62頁

麻姑山丹霞洞天靈妙慈濟元君      雪冤亭  62---63頁又==結冤關63---64頁

仙都山玄都祈仙洞天玄都太老天帝  轉劫所  64頁

青田山青田大鶴洞天拔苦度厄天帝  醧忘臺  64頁又詞六首65---67頁

泰智雲陽天妙定無炎天帝    跋  1---3頁

     卷之十二  品案此卷乃善園箴戒律凡諸善社均可援用

昌機游玄天肇初滋成天帝    序  1頁

文昌帝君更生永命天尊   忠孝章第一   1頁

洞玄帝君通微顯化天尊    律法        1---4頁

觀音大士慈航普度天尊   品行章第二   4---5頁

桓侯大帝雷威遠振天尊   律法         5---7頁

關聖帝君昭明翊漢天尊   德行章第三   7---8頁

子游夫了宣儒敷道天尊     律法       8---10頁

子路夫子尊儒崇道天尊   宣化章第四  10---11頁

亞聖孟子崇儒隆道天尊     律法      11---13頁

中元赦罪地宮清虛大帝   義舉章第五  13---14頁

仲弓夫子洪儒宣道天尊     律法      14---16頁

子貢夫子顯儒宣道天尊   紀律章第六  16---17頁

子我夫子啟儒顯道天尊     律法      17---21頁

孚佑帝君興行妙道天尊   經籍章第七  21---22頁

子張夫子昌儒闡道天尊     律法      22---24頁

川主大帝清源妙道天尊   粅器章第八  24---25頁

子遲夫子闡儒弘道天尊     律法      25---26頁

至聖先師興儒盛世天尊   儀節章第九  26---27頁

伯牛夫子崇儒昌道天尊     律法      27---28頁

司令灶君儲福定命天尊   日用章第十  28---29頁

子思夫子開儒明道天尊     律法      29---30頁

子夏夫子正儒儲道天尊   語言章第十一 30---31頁

宗聖曾子隆儒重道天尊     律法       31---32頁

關聖帝君昭明翊漢天尊   財用章第十二 32---33頁

子有夫子崇儒興道天尊     律法       33---34頁

魯思元舉天莊華永思天帝   跋  1頁

     卷之十三

玄章變梵天無極阮監天帝     1頁    2頁

天真皇人自然上仙   中期大會續鑑    1--19頁

七符寶籙洞天星主太皇上帝  調星紀略  19--22頁

梵極飛玄虛明天飛玄劫刃上帝  天律寶宮紀錄  22---24頁

韶動希音天陽浴利生天帝   跋  2頁

明持玉陽天至利師方天帝   跋  1頁

附刊   回天籙

天律聖典大全目錄終

( 下轉卷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