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講記》卷三 釋凈空講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
「一切眾生未解脫者」,專指六道眾生,未能除煩惱、脫離六道輪迴。「性識無定」,性,此也不作真如本性講,「性識」指心意識,心是阿賴耶識,意是末那識,識是第六識。六道眾生,心識習性差別太大,變化太大,前念才滅,後念又生,常常改變主意,所以說性識無定。我們六根接觸五欲六塵,會起心動念、打妄想,這就是不定。善惡不定,一會兒想善,一會兒想惡,妄想分別執著猶如瀑流一樣。「惡習結業」,貪瞋痴結的是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的業,將來要受惡報。一個念頭就要受一次報,人生在世幾十年中,我們造多少業,怎能不受報?
果報隨著念頭的善惡輕重、大小、偏圓而有不同。「善習結果」,造善業得人天小果,不出三界。「為善為惡,逐境而生」,人為什麼會造善造惡?阿賴耶識儲藏的善惡業習種子,永遠不會消失,遇緣就起現行,遇到惡緣就把自己的惡習勾引出來,遇到善緣,善的種子就起現行,自己做不了主,不能控制,沒有定力与智慧。智慧是觀察明瞭,定力是不受誘惑,有定慧,到這個境界才不造業。境界為緣,迷惑的人迷在境緣中造業;覺悟的人善於觀察境緣,利用境緣助長道業。外面境界的是非善惡不能辨別清楚,佛教導我們一個原則,用純善之心,來看人事物。看到善人、好事,是佛菩薩作正面示現教導我們;看到惡人、惡事,是佛菩薩作反面示現來警策我們。
一切人事物,無一不是善知識,無一不是佛菩薩大權示現,我們的真誠心、恭敬心才生得起來,才能接受如來的真實教誨,一生圓成佛道。自己學成之後,也要做好的示現,令眾生覺悟回頭。
「輪轉五道,暫無休息」,輪轉是輪迴。五道不說阿修羅,單指天、人、餓鬼、畜生、地獄;除地獄之外,其餘四道都有阿修羅,所以阿修羅可以不說。說五道、說六道,意思是相同的。加上天阿修羅一道,是六道;不說阿修羅,天阿修羅就歸到天道。輪轉五道是講生死輪迴,這里死了,那里投胎,生死疲勞,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無止息,苦不堪言。「動經塵劫」,指輪迴流轉時間之長。
「迷惑障難」,「障」是二障,(煩惱障,所知障)、三障(煩惱障、業障、報障),「難」是八難,不得遇佛,不聞正法之八種難。一、地獄,二、餓鬼,三、畜生(三惡道雖有佛在里面化身,可是很難度,這三類眾生妄想分別嚴重,見佛、聞法有障難),四、北拘盧洲(福報大,富貴學道難),五、長壽天(無想天及四空天,沒有佛菩薩教化),六、盲聾瘖啞(雖然能接觸到,他有障礙,盲見不到佛像,聾聽不到佛講經、念佛,瘖啞有疑問不能問),七、世智辯聰(雖有世間才智、辯才,但他不接受,不相信),八、佛前佛後(佛前是佛沒有出世之前,佛後是佛的法運終了之後,那時沒有佛法,眾生沒有聞法的机緣)。由於無始以來,流轉生死,不能斷諸惑、業,致使造惡業,受苦報,經歷塵劫而難脫離。
如魚遊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
「魚」此喻六道眾生。「網」比喻三界六道。「長流」比喻造業,永遠不斷在造。「脫入暫出,又復遭網」,比喻生死輪迴。六道眾生性識無定,如魚游於大海,沒有一定的目標,常游入羅網之中,身心永遠受折磨,苦不堪言。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說明情執是六道輪迴根本的原因。六道眾生性識無定,情愛亦無定,不可當真,若錯認虛情假意以為真,則生死輪迴。佛菩薩的慈悲是真情真愛,永恆不變,清凈平等。我們這一生念佛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要看破、放下,首先要把世間虛情假意徹底放下,放下之後提起,提起諸佛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提起諸佛菩薩的大愛,你能捨己為人,什麼都能犧牲、捨棄,為利益一切眾生,這就是效法地藏菩薩。
以是等輩。吾當憂念。
世尊掛念盡虛空義遍法界一切罪苦眾生,在六道里往來不息,生生死死。我們今天憂念的是一己之身,錯了!身是無常的,身外之物更是不可得。諸佛菩薩一切真實!我們要深信,要認真學習,依教奉行。
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何慮。
「汝既畢是往願」,你既然發願完成往昔大願。「累劫重誓」,他發的誓願很重,他多次發這個誓願,兩種意思都講得通。地藏菩薩發度眾生的願不是在今天,無量劫前他就發這個生生世世實踐他的願望,而且多次重發。「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邊誓願斷」,我們是天天念四弘誓願,不是發!這個願如果真發,你就不是凡夫,而是發心住的菩薩(圓教初住),超越六道、十法界。我們仔細觀察,四弘誓願是不是地藏菩薩本願?是,一點都不錯。今天在忉利天宮地藏菩薩又發願,接受世尊的付託,幫助這些苦難的眾生。佛看到他直下承當,也就很安慰,不再顧慮、牽掛。世尊在此地說這個話也是讚歎他。
其實全是表演給我們看的,諸位要曉得,釋迦牟尼佛也化身作地藏菩薩。為什麼不用佛身出現在這世間,繼續給我們說法?不行,這些眾生性識無定。如果佛久住世間,眾生懈怠懶散,認為今年不學,過兩年再學不遲。如果佛馬上要滅度,他就緊張,趕快學,不學就沒機會了。所以佛示現滅度、示現住世,都是善巧方便。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已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殷勤讚歎。唯願世尊略而說之。
「薩摩訶薩」,是大菩薩,地上菩薩;不加摩訶薩,是三賢位(十住、十行、十迴向)的菩薩。定自在王菩薩慈悲,明知故問,這是利樂有情問,為未來學習本願經之人而問。未參加地藏法會的人,看到釋迦佛對菩薩的讚歎總不免疑惑,地藏菩薩究竟有何願、有何德行,值得世尊如此讚歎。
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世尊開示之前,這幾句話誡勸菩薩,實在講就是誡勸我們現前大眾;我們能不能聽懂佛的意思,關鍵就在這八個字。諦是真誠,離妄想分別執著,用真誠心聽就是「諦聽」;換言之,聽法時心中不許有一個妄念。「善思念之」,善思是諦聽之後有悟處,悟了之後要念之,念是行,念玆在玆。這八個字是我們聞法必須具備的心態。
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六萬劫。
這是先說地藏菩薩往昔之事,讓我們了解,進而起信、發願、仿效。地藏菩薩在過去無量劫中修學的因緣,事跡無量無邊,此處是講最初發心的一個例子。「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時間太久了,是天文數字。「爾時有佛」,在久遠劫前,有佛出世,名「一切智成就如來」。「一切智成就」是佛的別號,一切智成就了。從「如來」往下是佛的十個通號,顯示佛果地上的智慧德能;佛的智慧德能無量無邊,稱說不盡,歸納為十個。
「如來」,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佛佛道同,成了佛樣樣平等,完全相同,所以說今佛就如古佛再來;這是從事上講。《金剛經》云:「如來者,諸法如義。」如就是真如本性,所有一切諸法与真如本性統統相應,「諸法如一」、「不一不異」,即稱如來;這是從理上講。
「應供」,應當接受人天一切眾生的供養。佛是真實究竟圓滿之善人,究竟圓滿大智慧、大德能之人,是一切世間眾生的好老師,應當接受供養。
「正遍知」,遍是普遍,知是無所不知,正確的遍知一切法。正遍知就是全知全能。實在講,上帝並不是全知全能,佛才是全知全能。佛是誰?佛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本性,真心本性是真正的全知全能,因為盡虛空遍法界都是心性變現出來的,它哪有不知,哪有不能?如果我們自己心性完全顯露無遺,對於整個宇宙的過去、現在、未來,確實是正遍知。
「明行足」,「明」代表智慧,「行」代表修學,「足」是圓滿。明是自性般若智慧,是性德,行是修德,性修圓滿。明是解,行是修行,解行圓滿。
「善逝」,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凡夫住生死,死了再投胎,不善;二乘住涅槃,墮無為坑,不善。佛菩薩不住涅槃,隨類化身,應以何種身得度即現何種身;不住生死,雖然現種種身度一切眾生,一塵不染,於事相上不執著,心上不落痕跡。諸佛菩薩生死、涅槃二邊不住,二邊圓融,真正入大涅槃。
「世間解」,世間小至六道,大至十法界,乃至世出世間,盡虛空遍法界,佛無一不解,故稱世間解。
「無上士」,士是知識分子,讀書明理,佛達到登峰造極,稱世無上士。
「調御丈夫」,佛有智慧、有能力、有善巧,能調伏眾生的心,能幫助眾生斷惡修善,令得大涅槃,這就是調伏制御。丈夫即大丈夫,与英雄之意相同;別人做不到,他能做到,稱為大丈夫。佛是調御丈夫,能調伏九法界眾生,幫助他們覺悟,幫助他們斷煩惱、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此名號是從佛教化眾生善巧方便的德能上建立。
「天人師」,師是師範,他是六道、十法界一切有情眾生的表率、模範。
「佛」,自覺、覺他,自己覺悟,幫助別人覺悟,覺行圓滿。
「世尊」,具足前面這十種德號,有這樣的智慧德能,為世出世間眾生所尊敬,故稱世尊。世尊是總號,其餘十種是別號。
「其佛壽命六萬劫」,一切智成就佛的壽命有六萬劫。那個時代的人民福報大、壽命長,佛才會示現長壽。釋迦佛在古印度示現的壽命是七十九歲,与世間人壽命差不多。
未出家時。為小國王。与一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
這一尊佛在未有出家之前,是一個小國王,与鄰國王為友,志同道合,用「十善業道」治國,教導全國人民斷十惡、修十善。「饒益」,饒是豐饒,益是利益,在物質与精神生活上都能達到滿足。國王是念念希望人民真正能得利益,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眾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
鄰國人民造作種種罪業,這兩位仁慈的國王共同商議用什麼方法來救護他們。古時侯的國王,「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君是君王,領導全國人民;親是父母愛護兒女一樣的心,對待全國人民,愛民如子;師要做人民的老師、表率。這才是一個很好的領導人,讓全國人民享福。
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眾生。一王發願。若不度盡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
這兩位小國王的心願不一樣,但是目標相同,都是為眾生造福,都是想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其中一位國王發願早日成佛,才能廣度眾生,「令使無餘」,每個人都得度,一個也不漏。若不成佛,雖然有願,心有餘而力不足,還是無法廣度眾生,於是發心求道要成佛。另一位國王發願,自己沒有成佛前,要先度罪苦眾生,「令得安樂」,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得至菩提」,菩提是覺悟,得至菩提就是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成佛;這是所謂菩薩發心,不為自己,要為別人。
我們必須了解這段經文的真實意義。現階段我們是否可以發願,不度自己,先度眾生?若真發一切為眾生、一切為佛法,確實沒有我執了,我与我所俱斷,那就可以發這個願;如果還有人我、是非、得失,那就不能發這個願。
因為有人我是非,就脫離不了六道,無始劫至今,生生世世我們累積多少罪業,豈有不墮惡道、不墮地獄之理!自己墮落在三惡道,憑什麼度眾生?所以,自己一定要先證得阿羅漢以上,脫離六道輪迴,才可以發願「先度眾生,眾生不成佛,我不成佛」;沒有本事,發這個願是空願。我們業習深重,一品煩惱都沒能力斷,最殊勝的方法就是發心求生凈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即使是凡聖同居土,若自己有先度眾生之願心,可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到十方世界化眾生。此時才有能力效法地藏菩薩,先度眾生,後成佛果。
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
佛告定自在王菩薩:發願成佛再來度眾生的國王,就是現在的一切智成就如來;另一國王發願要先度盡一切罪苦眾生,如有一眾生未度脫,不願成佛,就是現在的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累劫以來時時發願,願心永遠不退,值得我們效法。地藏菩薩的殊勝功德,是其他一切菩薩不能相比的。即使是觀音、文殊、普賢諸大菩薩,在願心上,亦不能与地藏菩薩相比。大乘佛法接觸多了,我們明瞭所有一切菩薩的心願就是自己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我們幫助苦難眾生這願心特別強,這就是所有一切菩薩里面,地藏法門最為殊勝的道理在此地。現前這個世界,眾生苦難無邊,依舊不斷的在造重罪,不知回頭,迷失了自性,起心動念無不是罪,都是為自己、為個人的利益,不顧社會的安全。
縱然學佛,自私自利的習氣深重,禁不住外界的誘惑,煩惱一起現行,就把佛法忘得一乾二凈。學佛人尚且如此,何況不學佛之人!現今學佛,一定要效法地藏菩薩,宣揚地藏法門。從本身做起,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念佛求生凈土。果真願心懇切,未生凈土之前,即得阿彌陀佛及諸佛如來加持,使我們消災滅罪,增長智慧,講經說法能令大眾生喜歡心,依教奉行。我們的智慧能力全靠佛力加持!既然得諸佛如來加持,龍天善神擁護,我們更應認真努力弘法,不能辜負諸佛菩薩之護念。下面世尊又給我們講一則地藏菩薩在因地修行的故事。
復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凈蓮花目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
「無量阿僧祇劫」,這個時間比前面為久遠。佛示現住世的壽命与眾生相等,佛的壽命長,顯示眾生壽命亦長。一切福報用壽命來顯示,從壽命來看,就曉得當時的人福報不可思議。現在人間壽命不過百歲,不到五十歲走的,很多!一切依正莊嚴是自己心性變現的,心地善良變現的境界就殊勝;心性不善,選作惡業,依報環境就衰了,讓我們深深感到這個世間不值得留戀,沒有令人生歡喜的處所。追究其根本原因,唯心所見,唯識所變,自作自受,哪能怪人!
像法之中。有一羅漢。福度眾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設食供養。
一切諸佛的法運皆有「正法、像法、末法」三個時期。「像法」,表示清凈蓮華目如來已經入般涅槃,沒有住在世間,這時期僅有經典与修行者,而極少有證果者。「有一羅漢,福度眾生」,羅漢是聲聞之最高果位,若能以一飯供養之,獲福無量。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有德行,用他自己修學的心得來幫助一切苦難眾生,為一切眾生做真正的福田,這是眾生的善知識。一因次教化」,羅漢次第遊行,教化有緣人,轉惡為善,轉凡成聖。巧遇一位孝女,名叫光目,在寺院施設妙味飲食供佛及羅漢。
像法是塔寺堅固的時代,佛的形像能教化一切眾生,所以造像功德很大。然而,若無善知識講經說法,一般人見到塔寺、佛菩薩的形像,只能善根而已,不能發心修行,他所得的利益是有限的,這一生不能成就。若有善知識講經說法,見像聞名,能令眾生生起真實清凈之信心,發起如佛之願与行,一生就能成就,功德不可思議。
羅漢問之。欲願何等。
羅漢問光目女:「你今天設齋供養,有什麼願望?想求什麼?」佛門規矩,出家人接受在家人財供養之後,一定要法供養,回過頭來要說法,以佛法供養在家人。寺院里,飯畢祝願「飯食已訖,當願眾生,所作皆辦,具諸佛法」,所作皆辦就是斷無明,具諸佛法就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
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資福救拔。未知我母生處何趣。
光目女回答:「我母親過世,設齋超薦,藉資冥福,以救拔慈母令生善處,但不知母親在哪一道?」可見做子女的人,對於父母過世之後,常常掛在心上,念念不忘,這就是孝思。常常怀著一個心願,如何幫助過世的親人。
羅漢愍之。為入定觀。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苦。
光目女是純孝之心,羅漢深受感動,就幫助她。羅漢在定中突破時空的界限,他見到地獄,看到光目女的母親在地獄裡受極大苦。
佛法講法界,法界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法界,我們只能接觸到現前的人法界。畜生法界我們能見到一部分,還有一部分見不到,就更不要說其他維次空間的生物了。定是將散亂心暫時伏住,心得清凈。
心清凈就能突破時空,定愈深,突破的時空就愈大。現代科學家也肯定,可以突破時空的維次,但他們找不到方法。佛法不僅有理論,而且有方法,禪定就是突破時空的方法。羅漢必須入定才能看到這個境界,不入定他就看不到;大菩薩們就不同,行住坐臥都在定中,不必入定,你一問他,他馬上知道,這個境界就現前。
羅漢問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業。今在惡趣受極大苦。
羅漢問光目女:你母親在世做何事、造何罪業?今墮在地獄受極大苦。
光目答言。我母所習。唯好食噉魚鱉之屬。所食魚鱉。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噉。計其命數。千萬復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習」是習性。「好」是喜歡、愛好。「唯好食噉魚鱉之屬」,我母親喜歡吃海鮮,「所食魚鱉,多食其子」,尤其喜歡吃魚卵、小魚。一盤中有多少生命!殺業太重。被殺的眾生怨恨深,牠不是甘心情願給你吃,只是沒有反抗能力罷了。人有來生,畜生也有來生,機緣成熟必定報復。
世間的戰爭從殺生食肉而來,「若要世上無刀兵,除非眾生不食肉」,眾生不食肉,世間的戰爭,災難就可以減少許多。「恣情食噉」,放縱任意,弱肉強食。「計其命數,千萬復倍」,一生所殺、所吃的,不止一千條、一萬條命,還要增加好多倍,不計其數。當前,為什麼戰爭一次比一次殘酷?眾生累積的殺業太重,比光目女的母親有過之而無不及。「尊者慈愍」,尊敬的羅漢,請你一定要慈悲哀愍,救拔我母親。
羅漢愍之。為作方便。勸光目言。汝可志誠念清凈蓮華目如來。兼塑畫形像。存亡獲報。
「為作方便」,方便就是方法,羅漢教給她一個方法,就是念佛,關鍵是「志誠念」,以真誠心去念佛,沒有妄念,一心稱念。念佛是修慧、修清凈心,塑造繪畫佛像是修福,福慧雙修,這是救度的方法。在本經我們看到,消除極重罪業,度最苦罪報的方法,無過於念佛法門。為何不教她念阿彌陀佛?因為當時出現於世的「清凈蓮華目如來」是羅漢的本師,羅漢當然勸她念本師佛,塑造本師佛的形像。「存亡獲報」,存是指光目女現世得福,亡是指她母親亦得福報。
塑造佛像,這個福報在哪裡?一切眾生見到佛像,他阿賴耶識就落下佛的種子,這個功德無量無邊,所謂「一歷眼根,永為道種」,這一生縱然不起作用,多生多世之後必定由聞經見像的因緣,「皈依三寶,修行證果」,這是為一切眾生做遠因。所以這一尊佛像供養在那個地方,不曉得要度多少人!曉得造像福報這麼大,於是大家拼命去造像,以為自己福報很大,這又搞錯于。
諸位要曉得,佛法的根本是在教學。現在人造佛像,把它當作神明來看待,以為我天天供養它、拜它,佛菩薩就會保佑我,錯了!你拜它,你發財,是你命裡那個時侯該發財,其實不拜也發財,你誤會了,以為拜佛才發財的。拜佛的意思是啟發性德。譬如供養釋迦牟尼佛,釋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清凈的意思,我們待人要仁慈,心地要清凈,一塵不染。
供養觀音菩薩,要效法觀音菩薩的慈悲心,普度一切眾生。供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無量覺,世出世間一切法里面,我們樣樣都要覺而不迷。明白這個意思,才曉得我們供養佛像有無比殊勝的功德利益。
光目聞已。即捨所愛。尋畫佛像而供養之。復恭敬心。悲泣瞻禮。
光目女接受羅漢的指教,回去依教奉行,「即捨所愛」,所愛是財物,捨棄自己的財物用來繪畫佛像。「瞻禮」是瞻仰、禮拜。燒香獻花種種供養,更起深深恭敬的心,一邊瞻禮一邊痛哭流涕。
捨所愛是斷貪,貪為根本煩惱,所有一切煩惱都是依它而生,斷貪就是斷一切惡。塑畫佛菩薩形像、供養、瞻禮,是修一切善。瞻禮、供養、稱名,必定是依教修行。修行,修正我們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一切錯誤的行為。光目女這樣去做,果然有感應。
忽於夜後。夢見佛身。金色晃耀。如須彌山。放大光明。
她恭敬供養彩畫的清凈蓮華目如來佛像,感得佛在夢中出現,佛全身金色光彩煥發,如須彌山又高又大,而且大放光明。這是孝心懇切感動佛的加持。前面婆羅門女念佛得一心不亂,成為菩薩,有能力到地獄。光目女也非常虔誠,但是念佛的功夫沒有得一心,感應佛夢中來指點,至少也是功夫成片,把煩惱伏住。
而告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才覺飢寒。即當言說。
佛告訴她:「你的母親不久會脫離惡道到人間來,會生在你的家里,剛出世才覺得飢餓、覺得冷就會說話。」
光目女捨財造像,恭敬供養,念佛的功德,使她母親脫離地獄,重罪消除,還有餘罪,出生為婢女之子。出世就會說話,記得前世事情,這種情形是奪胎。母親怀孕,怀得是另外一個人,這個人跟她的母親緣很薄,來討債的,欠得不多,所以小孩一出生就死了,他神魂離開,光目女的母親神魂就入進去,藉著他的身活過來,這是奪胎。她沒有經過十個坐胎之苦,所以她的事情就記得清楚。一般人是坐胎十個月,受胎獄之苦,把前世的事情忘記了。
其後家內婢生一子。未滿三日而乃言說。稽首悲泣告於光目。生死業緣。果報自受。吾乃汝母。久處暗冥。自別汝來。累墮大地獄。蒙汝福力方得受生。為下賤人。又復短命。壽年十三。更落惡道。汝有何計令吾脫免。
光目女家里的傭人生了一個小孩,就是她母親來投胎的,跟夢中佛講的完全相應。小孩生下來不到三天就會講話,看到光目女,點頭禮敬,表情很悲痛地說:「生死業緣,果報自受。我是你的母親,死了之後,長時間在地獄受苦,承蒙你造像供養修福,才脫離地獄得生人間,雖然得人身,宿業很重,為下賤人且又短命,十三歲之後還要墮惡道。你有沒有辦法來救我,免除我的苦難?」
她的母親死了沒多久,為什麼經上講久處暗冥,累墮大地獄?這說明時間是抽象概念,不是真實法。黃粱一夢,時間不過幾分鐘,夢中已經過了幾十年。我們人間百年,在兜率天只有六小時。在人間雖然時日不久,可是他母親在地獄受苦,感受經歷幾個大劫這麼長的時間,所 謂度日如年。
我們年輕時沒有學佛,喜歡肉食,十六歲跟著父親上山打獵三年,到河里炸魚,造很重的殺業。我學佛之後,人家給我算命,壽命不超過四十五歲,我相信,所以我學佛很精進。四十五歲時害一場病,我沒有找醫生,沒有吃藥,因為醫生醫病不能醫命,就一心念佛求生凈土,念一個月,病自然好了。
後來遇到甘珠活佛,告訴我:「你這麼多年來講經弘法的功德很大,你本來沒有福報而且短命,現在你不但有福報而且長命。」我沒有求長壽,只是明白覺悟之後,不再為自己,一切為佛法,為眾生,所以得感應。
對我來講,我隨時都想走,我對這個世間沒有一絲毫的留戀,希望早一天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眾生需要、弘揚佛法需要,就多留几天,這是我當前的心態。如果我沒有學佛,必然也是墮地獄受報。
光目聞說。知母無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業。墮於惡道。
光目女聽到這個事情,知道確實是她母親又到人間來投胎,就問婢女之子:既然是我母親再來,應當知道自己所造何罪而墮惡道?
婢子答言。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若非蒙福。救拔吾難。以是業故。未合解脫。
婢女之子回答:「我任意作殺害、毀罵兩種罪業,而受地獄苦報。由於我從前造許多罪業,如果不是承蒙你修福來救拔我這個苦難,我現在決定得不到解脫」。地獄罪報受滿,墮餓鬼,還要墮畜生償債,欠錢還錢,欠命還命,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殺生、偷盜、淫欲、妄語是「性罪」,無論是否受戒,只要犯了,都是極重的罪業。「毀罵」,對於善人、善事,佛法,不僅不相信、不接受,還要毀謗、辱罵。對於《地藏經》所講的事理,有些人搖頭不信,還說是騙人的,這就是謗佛、謗法,這個罪就重了。如果我們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脫離不了六道輪迴,過去生世世以及這一生与一切眾生所結的冤業都要償還,怎麼得了!
哪一輩子才能還清?無論學佛不學佛,決定逃脫不了因果。唯有念佛求生凈土,生到凈土之後,我們有能力上供諸佛、下化眾生,將所累積的一切功德迴向給無始劫來的冤親債主,幫助他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才能化解無始劫來的冤業。除這個方法外,決定找不到第二個方法。所以諸佛如來勸導我們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就是這個道理。
光目問言。地獄罪報。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
光目女問地獄罪報之事,婢子回答:「地獄罪苦之事,太苦了,苦到不忍心說,而且一百年、一千年也說不完。」
光目聞已。啼淚號泣而白空界。願我之母永脫地獄。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及歷惡道。
光目女聽了這個事情之後,痛哭流涕,對著天空發願:但願我的母親永遠脫離地獄,在人間十三歲之後,能把罪業懺除,不再經歷惡道受無量苦。
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若得我母永離三塗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願我自今日後。對清凈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
祈請十方諸佛慈哀愍我,替我證明攝受,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假如我母親能永遠脫離三惡道及下賤婢子之身,甚至不再投胎為女人,我今日對著清凈蓮華目如來畫像發願:自今而後百千萬億劫中,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世界之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度,令地獄、餓鬼畜生等所有苦難眾生悉皆成佛,然後自己方成佛道,「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獄空了,餓鬼、畜生道當然也空了。可見她願力之強,不僅是一時一處,時間無限,空間遍虛空遍法界。
這一段經文就是地藏菩薩最初發心,地藏菩薩在佛門代表「孝親尊師」《地藏經》在佛門稱為「孝經」,原因就在此。光目女是地藏菩薩的前身。她母親確實永脫惡道,何以故?因母親墮地獄受苦,激發孝女發大弘願,她母親以此功德而永脫惡道。假使沒有這樁事情,她決定不會發心,也不會說齋供養、捨財造像、念佛,她母親給她是逆增上緣,真的是存亡皆得大利,不可思議的利益。
如果我們也能以地藏菩薩所發的願做為自己的本願,那就是地藏菩薩的化身,功德不可思議,不僅自己過去的父母眷屬能永脫惡道,而且「一子成佛,九祖升天」,九代祖先皆能脫離惡道之苦,生天享天福。
發誓願已。具聞清凈蓮華目如來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
孝感諸佛,顯感顯應。她在佛像前發願是顯感,立刻得到佛顯應。她聽到佛的聲音,佛告訴光目:「你大慈愍」,你這是真正諸佛如來的大慈大悲,普度一切眾生,「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這個願心、太慈愍心,是因為母親墮落惡道的因緣而發的。
吾觀汝母十三歲畢。捨此報已。生為梵志。壽年百歲。過是報後。當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後成佛果。廣度人天。數如恒沙。
母親承蒙光目孝女念佛、塑像、發心之力,轉變業報,十三歲壽命終了,出生為「梵志」,婆羅門教修行人,壽命百歲。捨此梵志之報,當生「當生無憂國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她在修道時,有殊勝的因緣聞到佛法,並發心念佛求生凈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壽同阿彌陀佛,成佛之後,「廣度人天,數如恒沙」。
佛告定自在王。爾時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薩是。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佛告定自在王菩薩:當時教導光目的羅漢就是現在的無盡意菩薩,光目女的母親就是現在的解脫菩薩,光目女就是現在的地藏菩薩。
過去久遠劫中。如是慈愍。發恆河沙願。廣度眾生。
過去久遠劫中,地藏菩薩生生世世遇到這些苦緣,激發他的悲願,生生世世發願,「發恒河沙願」,發願次數這麼多,所以願心這麼強,願力這樣廣大,救度對象是盡虛空遍法界苦難眾生。
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是諸業眾生。必墮惡趣。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是諸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
「未來世」,指距佛三千年後的現在,有一般的男子、女人,不行善而行惡。「不信因果」,他就恣意的為非作歹。「邪淫、妄語、兩舌、惡口」,是社會一切動亂的根源。「毀謗大乘」,說佛法是迷信,斷絕許許多多眾生聞法的機緣。造作這些罪業的人多,果報沒現前,花報(現世報)先現前,花報就是今天社會動亂、災難頻繁,天災人禍,苦不堪言。眾生如果繼續造業不知回頭,必墮惡趣(三惡道)。
「若遇善知識」,他真誠、慈悲、親切的教誨,使我們明瞭因緣果報的道理及事實的真相。「一彈指間」,形容時間之短暫。「歸依地藏菩薩」,歸是回歸,依是依靠。歸依不是形式上的歸依(有樣子而沒有誠意,做一個歸依儀式沒用處),要對事理透徹了解,真正歸依的心才發得起來。從前造作一切罪業,現在回頭,不造了,依靠地藏菩薩的教誨修行,開發自性德能。地藏菩薩的教誨在哪里?就是這部《地藏經》。這部經,我們每天能讀誦、解義、依教奉行,這叫歸依地藏菩薩。
「是諸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原因是他的惡緣斷了。我們過去造作的業習種子永遠存在,善有善果,惡有惡報,永遠不能相抵。但是,若想把善果提前,是可以做到的。也就是說,從「緣」上下手,斷一切惡緣,惡業的種子雖然在,沒有緣它不起現行。從今而後,我們一定要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斷一切惡就是將惡緣中止,若無惡緣,惡因不會結果;修一切善,令善緣增長,善果先現前。
若能至心歸敬。及瞻禮讚歎。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食。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
這是講聞名供養利益之事,轉變果報。「歸」是皈依,「敬」是禮敬,「志心」是真誠心,無絲毫虛妄。以真誠心依教奉行,佛所講的修學方法我們完全照做,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下面舉幾個例子,「瞻禮讚歎」,供養禮拜佛菩薩形像;稱名、為演說是讚歎。讀《地藏經》稱地藏菩薩名號,就是讚歎地藏菩薩。
「香花衣服」是供養具。「香」表五分法身香;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花」表因行,供花是提醒道場大眾修因,因殊勝,果報一定殊勝。古人用金銀七寶之物做成花,以此供佛,表達自己的敬意。今人無暇每日買鮮花供養,也可以買品質上好的假花供養。「衣服」不是我們現在裁縫之衣,而是指整匹布,三千年前印度人穿的衣是用一塊很大的布包在身上。如今供衣就是供袈裟,衣表忍辱。「種種珍寶」,珍寶種類繁多,皆表自己的敬意。
珍寶為世間人所喜愛,有了珍寶,生活就有保障。佛法中,珍寶表法寶。世間之寶只能解決貧窮之苦,不能幫助眾生出離三界六道之苦。佛法僧三寶能幫助眾生出離六道,脫離輪迴苦海,此乃真寶,非世間之寶所能比擬。「或復飲食」,飲食是世間一切人活命的物資,出家修道亦不例外。供養修道人以「飲食、衣服、臥具、醫藥」四事供養為原則。我們出家修道的人要過最簡單的生活,一心向道,為世人做最好的榜樣。四事供養具足,安心辦道。不必想明天、後天,真明天、後天無人供養,自有佛菩薩供養,不必操心。
《虛雲老和尚年譜》記載,虛雲發心朝五台山,三步一拜,三年才拜到五台山。路上生病,在荒山野外,人跡罕至。誰去救助?文殊菩薩救他。文殊菩薩化身乞丐,一路照顧他,虛老每次遇到困難,都會碰到這個乞丐,為他熬薑湯,煮稀飯、配醫藥,精心照顧。志心歸敬,一心向道,佛菩薩豈有不照顧的道理!遇到急難,佛菩薩自然化身來幫助。
「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如是供養地藏菩薩,再擴展到供養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令一切眾生覺悟回頭,他得這麼大的福報,常在欲界天、色界天享天福。這不僅是天福,念念利益眾生,不為自己,已經從福德變成功德。「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天福享盡,還有餘福,到人間作帝王。帝王是人間福報最大者。
諸位要知道,地藏菩薩之志是廣度眾生,我們對地藏菩薩的瞻禮恭敬能夠持過來對一切眾生,這才是真正志心歸敬,而不是去巴結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所關心的是一切苦難眾生,我們念念也關心、幫助這些人,這就是志心歸敬地藏菩薩。看這部經,地藏菩薩怎麼做的,我學他這個做法就對了,這樣修學果報才是「常在諸天受勝妙樂」,而不是畫個地藏菩薩形像,天天拜他、念他、香花供養而已,你心量窄小、自私自利,恐怕得到的果報還是三惡道。
「能憶宿命因果本末」,這是志心歸敬地藏菩薩的功德,這句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憶宿命因果本末,一享福就糊塗了,享糊塗福報,沒有不造業的。造作罪業,後果不堪設想!知宿命,明瞭因果本末,享福還能繼續修福,福報就享不盡。
一提到地藏,一定要明瞭心地本具的德能,這叫真正歸依地藏菩薩。一切諸佛如來都是志心歸敬地藏菩薩,修行才能證無上菩提。世出世間一切法,皆依心地法門而建立。能順性德,則成就一切善果;違背性德,就變六道三途,變惡境界。知宿命因果本末,是佛菩薩威神加持,眾生有感,佛就有應。心地真誠、清凈能与佛菩薩相感;若心不誠不凈,甚至有邪思,造十惡業,就与惡鬼惡神相感。
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廣利眾生。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布。
佛將滅度後教化眾生之事付託地藏菩薩,參与此次法會的菩薩很多,佛藉此机會要求与會的諸大菩薩共同協助地藏菩薩廣利眾生。佛囑咐大菩薩,做一切眾生的善知識,「當記是經,廣宣流布」,記住這部經,要廣泛的為一切眾生宣說,流通散布。世尊在忉利天宮的囑咐,与會菩薩必定是依教奉行,他們都是法身大士,哪有不弘揚宣講《地藏經》!令一切造作極重罪業的眾生回頭是岸,不墮三途,長遠的享人天福報,這是《地藏經》的功德利益;而凈土經典是度根熟眾生,令其脫離三界,往生作佛。
佛法隨喜功德,以清凈、平等心隨喜,所得的功德是圓滿的。我們果真用清凈、平等心隨喜,地藏菩薩無量劫所修的功德,我們就圓滿得到。何以故?因為我們与地藏菩薩同心同德、同願同行。「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不僅地藏菩薩所修的功德,都圓滿得到!問題是自己敢不敢承當?真正通達明白,一切諸佛是自性諸佛,一切菩薩是自性菩薩,一切佛土是自性凈土。「唯心凈土,自性彌陀」,彌陀是自性,哪一尊佛菩薩不是自性所現?自性現、自性修、自性成就,皆歸自性。
你要是見了自性,統統都得到,原理如是。真正明瞭之後,我們信心才建立,真心、純善(無一絲毫惡念)之心會現前。志性無定者,那是不了解事實真相,自信心無法建立。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願不有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於閻浮提利益眾生。
對於佛的付囑,定自在王菩薩直下承當,願佛不必掛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菩薩是指三賢位菩薩,摩訶薩是十聖位菩薩。定自在王菩薩代表与會無量的菩薩,在世尊面前接受囑咐。「必能承佛威神」,這句話很重要,是代表菩薩謙虛,菩薩教化眾生一定得佛力加持,不是自己有能力做。等覺菩薩當然能講經說法、能度苦難眾生,這麼做法是做給我們看,教我們謙虛、禮敬。「廣演是經,於閻浮提利益眾生」,弘經利益的範圍是盡虛空遍法界,怎麼可以侷限在閻浮提?
要曉得,釋迦佛這次示現在閻浮提,說閻浮提就是說盡虛空遍法界。對閻浮提眾生的關怀愛護,与對十方其他世界一切眾生的關怀愛護沒有差別,平等!絕不是佛菩薩有偏心,而是遇緣不同,這個地方緣成熟先得度。
世尊囑咐這些大菩薩們,我們要有勇氣直下承當,我們也要入他的會,也要成為大會里面的一分子,這就無量功德。千萬不要把自己認做一個外人,与大會不相干,這里面殊勝的功德利益你就一分都得不到。要肯定認為我是大會的一分子,釋迦佛囑咐這些大菩薩,也囑咐我,我也是諸菩薩之一。地藏會上,如果我們是大心凡夫,我們跟菩薩摩訶薩也能親近,也能加入他們的團體。
定自在王菩薩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定自在王菩薩向釋迦佛請教,至此圓滿結束,退回自己的座位。
爾時四方天王俱從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於久遠劫來。發如是大願。云何至今猶度未絕。更發廣大誓言。唯願世尊為我等說。
這時,四大天王從自己的座位起來,合掌恭敬向佛請法。四大天王提出疑問:為什麼地藏菩薩久遠劫以來,常常發大願要度盡一切眾生,可是一直到今天,眾生還沒有度盡,還時時刻刻在那里發願?希望世尊能為大家開示。
久遠劫,時間太長,無法計算。地藏菩薩所發之願是自性本具的德能,自性本具無始無終,無始無終才是久遠劫的真實義。地藏菩薩久遠劫來無間斷重複的發願,因為閻浮提眾生性識無定,很健忘;我們早晨發了願,晚上就忘了,甚至在佛菩薩面前剛發願,出了大殿門就忘掉。唯有貪瞋痴慢忘不掉!因此,地藏菩薩示現教導我們:願要天天發、時時發,加強薰習,起心動念即願力,不再造罪業,才能把貪瞋痴三毒轉變成三德(註:「法身德」是佛常住不滅、無不周遍的法性身,「般若德」是佛的無量無邊智慧,「解脫德」是佛所證得的最勝妙法)。
我們雖然每天念「眾生無邊誓願度」,有口無心。我們無量劫來受煩惱習氣的薰染太久,而今初聞佛法,縱然過去世有宿根,緣不足,還是惡緣多,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皆是惡緣,惡緣引起貪瞋痴慢,沒有善緣把四弘誓願引發出來。在生活中,我們依舊隨順煩惱,把「煩惱無盡誓願斷」忘得乾乾凈凈。
學經教懶惰懈怠,不能精進,把「法門無量誓願學」也忘得乾乾凈凈。我們不學地藏菩薩這個辦法,怎能成就!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才曉得不斷發願的重要性。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為汝及未來現在天人眾等。廣利益故。說地藏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內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脫一切罪苦眾生方便之事。
「告」是上對下,世尊告訴四天王。「善哉善哉」,這是兩個讚歎,佛說法字字句句含義深遠。第一個善哉,讚歎他們問得好,利樂有情問。第二個善哉,讚歎他們是善護世間的護法神,無論世人學佛、不學佛,是善人、是惡人,是行善、是造惡,他們都護持,令世間人斷惡向善。惡人造惡是愚昧無知,如果不得護法神護持,墮落得更苦,所受的惡報不止眼前這個狀況;換句話說,護法神已經幫他減刑。然而世人不知感恩,反而毀謗、侮辱、破坏護法神的形像。其實,護法神皆是菩薩示現,雖然愚痴眾生不能生信,還是耐心等他回頭,真是大慈大悲。
「天人眾等」就是六道眾生。由於四天王的啟請,佛不僅為四天王宣說,同時也是為未來、現在一切天人等大眾宣說。未來、現在一切天人等大眾,涵蓋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諸佛剎土六道眾生。「廣利益故」,不是小利益,是廣大利益,唯有地藏法門能度今後末法九千年的眾生。「娑婆世界閻浮提內」,特別指我們這個地區,以此為例。「生死道」就是六道輪迴。地藏菩薩在娑婆世界六道輪迴里面,他用的是什麼心,他做的是什麼事情?「慈哀救拔」,從清凈、平等心里面生起的大慈悲,救濟拔除一切眾生的災難、痛苦。
「度脫一切罪苦眾生方便之事」,度脫就是:關怀眾生、愛護眾生,全心全力幫助眾生,解除一切眾生的苦難。一切受苦受罪眾生,受罪苦是果報,果報必有其因,要幫助眾生消除苦難的因。菩薩度眾生靠教學,眾生聽了,肯接受、肯回頭,斷惡修善,就從六道出來了。
若是怀疑不能接受,則要繼續受苦。末法眾生剛強難化,地藏菩薩以無盡的慈悲,無量的智慧方便,化身在這個世間。他的化身,在社會上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有,不是明眼人見不到,明眼人看得清楚明白,以無盡的方便在那里做,菩薩不一定是示視出家身分,示現在家身分的很多,都是勸善規過。
四天王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唯然」是非常恭敬的答辭。這種啟請承事的態度是我們要學習的,願樂欲聞,才能受用。願是真心情願,歡喜聽聞、歡喜接受,接受就要依教奉行。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薩久遠劫來。迄至於今。度脫眾生。猶未畢願。慈愍此世罪苦眾生。復觀未來無量劫中。因蔓不斷。以是之故。又發重願。
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廣度眾生的大願至今尚未圓滿,何以故?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我們秉承佛的遺教,有緣讀誦大乘經典,這就是地藏菩薩度我們,把我們從三惡道度到人天,度到佛菩薩的法界。然而,末世眾生性識剛強難化,離開講堂,剛剛合上經本,又墮落了。勞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天天發願,愍念罪苦眾生。我們的願力薄弱、信心脆弱,敵不過煩惱習氣。「無量劫中,因蔓不斷」,比喻我們的煩惱習氣,造業受報,輪迴無盡,像蔓蘆一樣叢生,很難除盡。「以是之故,又發重願」,因為這個緣故,不斷的發大願。
百界千如,那是事實真相,每一法界里面都有十法界。我們從真誠心里面,一念阿彌陀佛法界,一念地藏菩薩法界,一念貪瞋痴是三惡道法界。十法界業因果報,在念念中轉變,這是輪迴的現象,輪迴根本的業因。地藏菩薩在此地現身說法,教我們要不斷的發願。凡夫業障習氣深重,內有妄想分別執著,外有五變六塵的誘惑,若不天天讀經、天天發願,必定依舊搞生死輪迴,墮三惡道。我們在洪流急浪當中,要站穩腳跟,若稍有不慎就會被巨浪捲走。如何才能站穩腳跟?要學習地藏法門。
如是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中。百千萬億方便而為教化。
「閻浮提」就是我們這個地球,跟地球上眾生緣深。菩薩的身語意三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只有一個目的,利益一切眾生。佛一再教誡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受持:我們要接受佛在經上講的道理、方法、境界;持是保持,接受之後要保持,不能失掉。佛所講的道理,能變成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思想見解,我們真接受了。我們的想法、看法跟佛經上講的一樣,沒有違背,我們接受佛的這些理念。佛講的這些方法,變成我們生活行為,把它做到。佛在經上講的境界,變成我們自己的享受,入佛的境界。這個多自、多塊樂!我們的生活展現出來,就是別人的榜樣。演表演,說到要做到,做給別人看,確是大眾的表率,「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我們必須把佛法回歸到社會教育,佛門四眾弟子是社會教育的工作者,這樣,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的文化種族,他也喜歡學佛了,佛法才能普遍利益一切眾生。如果佛法是宗教,其他宗教就不能接受佛法。我們把宗教界限突破,佛法是社會的教育,任何宗教徒都可以學佛,都可以做佛的弟子,並不違背他所信仰的宗教。
正如《華嚴經》里面所顯示的,婆羅門,婆羅門教不是佛教;遍行外道,他也是其他宗教,也不是佛教,都是菩薩。菩薩示現在他那個行業上,教化那一類的眾生,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我們見到基督教讚歎,見到牧師合掌禮敬稱一聲「牧師菩薩」;我們見到伊斯蘭教穆斯林,合掌恭敬稱一聲「阿訇(音轟)菩薩」,都是菩薩。他來問我:「你稱我菩薩是什麼意思?」有智慧、覺悟的人就叫菩薩,你是不是有智慧,是不是覺悟?他點點頭。你就是菩薩!你現在的身分是阿訇,就是阿訇菩薩。
你現在身分只牧師,你就是牧師菩薩。在佛經里面你的身分是童男、童男菩薩、童女菩薩;你的身分是宰官,宰官菩薩。凡有智慧、覺悟,都稱菩薩。菩薩絕不是泥塑木雕供在廟里讓人拜拜的,那個想法你就想錯了。那是表法的,菩薩是活的,不是死的。人人都作菩薩,天下就太平,災難就化解。
所以佛陀教育,這個究竟圓滿的社會教育,能在這個世間推行,終究目標是轉凡成聖。所有一切人都成菩薩,各行各業統統是菩薩,這個社會哪里還有災難?境隨心持,我們要明白,這個大道理。諸佛菩薩以無量方便法門,來幫助這些苦難眾生。
菩薩隨机說法,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度就是幫助,應用什麼樣的身分幫助他,你就示現什麼身分。應當給他說什麼法門,你就給他宣說什麼法門,觀机重要。我們會不會看?街道、公共汽車上廣告圖案,年輕人穿的衣服,讓世間人六根所接觸到的是妖魔鬼怪的境界,他過的是妖魔鬼怪的生活。菩薩看到這個現象,憐憫心生起來。如何救度?我們做T恤,上面印阿彌陀佛,印佛菩薩名號,我們在外面大型的講演送衣服,讓年輕人各個都穿,滿街都是阿彌陀佛,滿街都是觀音菩薩。
古德云「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現在社會上怨天尤人的人太多,都覺得自己沒有過失,都是別人的錯。不但不知天命,連自己都不認識。佛法教學,是讓我們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生活環境,人生就是自己。能把這個真相搞清楚明白,你就是菩薩,你就是佛,佛菩薩是個明白人而已。一個明白人決定不怨天,不尤人,才能接受佛陀的教誨,才會歡歡喜喜依教奉行。
在極度苦難逆境之中,他要做個好樣子,念念捨己為人。菩薩看出社會大眾的弊病,大眾貪財,菩薩示現捨財;大眾爭名奪利,菩薩放下名利。這個做法就是教學,表演給他看。菩薩生活在世間不為自己,一切為眾生,是來演戲的,希望這場戲讓觀眾覺悟、回頭,這就是大慈大悲,這就是地藏菩薩的精神。
四天王。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
「四天王」,佛叫著他們的名字,表示下面開示非常重要,叫名字是提醒他。下面是舉幾個例子,地藏菩薩教化眾生的善巧方便,我們要學習。這一品講的都是現世報應,將來的果報在地獄,出了地獄還有餘報。
先舉十惡報,殺盜邪淫是身三惡。殺生罪重,先舉之。如果遇到「殺生」的人,告訴他「宿殃短命」的報應。殃是災殃,一生中災難很多,事事不如人意,得多病,短命之報。殺生業報,常在三途受無量苦,縱得為人,諸根不具(殘障),壽命短促;今世得短命的現世報,果報在地獄,出了地獄還有餘報,變成畜生,一命還一命,把債償完才能轉世為人,還得再免多病短命的餘報,多可怕!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這一次所受的,前世做的因,我們了解事實的真相,無論受到什麼災難,安心接受,前世造的因不好,現在應當受此果報。受果報不怨天不尤人,帳就結了;如果受果報還怨天尤人,又造下惡業,來生還要繼續受,沒完沒了。明白之後,今生努力修善,決定不殺生,不做惱害眾生的事,也沒有殺害的念頭,將來的果報就殊勝。「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們這一生的起心動念,一切造作,都會是來世果報的因,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如果遇到「竊盜」的人,告訴他「貧窮苦楚」的果報。世間有許多落後地區的人民受飢寒貧窮之苦,這是共業,果必有因,因是竊盜。竊盜範圍非常廣泛,佛法對竊盜的定義是「不与取」,財物有主,他沒有給你,你就拿來,這是竊盜。你有權勢,別人巴結奉承,所送財物不是甘心情願,也是盜竊。不正當手段得來的財物,統統是盜竊。
「邪淫」的果報:(孔雀)鴿鴛鴦;來生輪迴轉成淫鳥,在畜生道。若不能修十善而造十惡業,果報不能避免。
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鬥諍報。若遇毀謗者。說無舌瘡口報。
這是講四種口業之報,惡口特別提出來,毀謗就包括妄語、兩舌、綺語。「惡口」用粗惡的言語罵人,得「眷屬鬥諍」的現世報,果報在拔舌地獄。我們常常看見一家人天天吵架,不是冤家不聚頭。為什麼這一家人不和?過去生中惡口的果報。如果這一生惡口還不改,他家怎麼會和?諺語講家和萬事興,家不和決定衰敗。「毀謗」,果報是「無舌瘡口」。沒有舌頭,不會講話了;嘴上、唇內生瘡,無法痊癒。特別是毀謗佛法,認為佛法是迷信,業造得很重。然而社會大眾的毀謗,要怪我們沒有把佛法解釋清楚,致使社會大眾產生誤會。
毀謗佛法必然會有果報,我們要幫助他懺悔,認識佛法、認識大乘。佛教史上記載,天親菩薩最初學小乘,謗大乘,哥哥無著菩薩給他講解,他明白了,他懺悔,發願割舌懺悔罪業。無著菩薩說:過去你用舌頭毀謗大乘,現在何不用舌頭讚歎大乘!因此,天親菩薩改過自新,造許多部論讚歎大乘。我們要救度這些造口業的眾生,要盡心盡力宣揚大乘,將佛法的真實面目講解清楚,使他認識明瞭,不僅不再毀謗,反而加以讚歎。
我年輕的時侯,毀謗佛法,說它是迷信,口業造得深。抗戰期間,寺廟作學校,佛菩薩像集中關在一個房子,我們把佛像拿來當玩具,木雕的佛像劈開破壞,玩完就丟掉,以後學佛才知道,「出佛身血」這是造無間地獄的罪業。今天我講經說法四十年,還遭別人毀謗侮辱,應該赦,重罪輕報。沒學佛之前,算命的說我活不了四十五歲。四十五歲那一年害一場病,我不看醫生不吃藥,一心念佛求生凈土。念一個月,病就好了。
我們回心轉意,把自己的智慧,這一點點能力、身體完全奉獻給佛菩薩,為佛菩薩工作,不為自己。佛家講乘願再來,現在我們把業力轉變成願力就行了,就是乘願再來,不必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再來。確實百分之百為眾生,決定不許可有一絲毫念頭為自己,你就能轉過來,而且轉得很快。我們參加佛菩薩的俱樂部,參加佛菩薩這個行業,哪有轉不過來的道理!講經說法還要學嗎?不要學,學不出來的。
你的心跟佛心與樣,這個文字是佛的文字,字字句句無量義,你自然就看出來,自然就流露;不是你準備蒐集材料就能講,沒那回事情。法爾如是,從自性里面流露出來,這個道理我們要懂。諸位在《內典講座之研究》里面,不過學一點基本的方法。我們初馬,沒入佛的境界,一定要依祖師大德的說法來講,不把他們東西講錯。可是自己真正發心弘法利生,一定要入境界。不入境界,說食數寶,全是別人的,与自己不相干。要入境界,徹底放下,放下自然就看破,看破是明白。
若遇瞋恚者。說醜陋癃殘報。若遇慳吝者。說所求違願報。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飢渴咽病報。
「瞋恚」,現世報是「醜陋癃殘」,駝背、殘廢,果報在地獄。如果相貌醜陋癃殘,就應當警惕,自己瞋恚心、嫉妒心太重。如果我們能把念頭改變過來,發慈悲心,憐憫、愛護、關懷、幫助一切眾生,相貌會逐漸變好。
修行有沒有功夫,不看別的,看你相貌、體質。相隨心轉,心地清凈就有清凈相,心地慈悲就有慈悲相,心地智慧就有智慧相,心地惡毒就有惡毒相。「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要從改心做起,心變了,相就變。
不需要醫療、補品,心地清凈慈悲,身體自然健康,身見不能破。《金剛經》修行的基本原則:「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執著四相,身心怎麼會清凈?身心不清凈,身體怎麼會健康?最健康無過於回歸大自然,大自然無私、無我。破四相就是回歸自然,自然是最健康的、真正金剛不壞身。
「慳吝」,果報是「所求違願」。這是八苦求不得苦,過去世吝嗇不肯布施。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作佛是最難,作佛都能求到,世間一切榮華富貴,這是雞毛蒜皮,哪有得不到的道理!你要想有求必應,沒有別的,消業障!
「飲食無度」,貪吃,得「飢渴咽病」的報應;飢不得食、渴不得飲,或有飲食但咽喉生病,吃喝困難。過去香港曾有母女二人喜歡吃海鮮,每天到海灣買活海鮮回來吃。晚年母親生病,在病中說:「好大的水,到處都是泥沙」,在房間里亂爬,很像海鮮往岸上爬的樣子,最後全身腐爛而死。她女兒也得同樣的病,到處求神問卜,遇到一位法師,勸她趕快懺悔,放生吃素。女兒雖然接受法師的教誨,但是來不及了,還是死了。她的親戚朋友看她這個樣子,永遠吃長素,不敢吃肉了。這是新聞報導的真人真事,活生生的果報實例。
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受報。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
「畋獵恣情」,畋獵是打獵,恣情是任意殺害眾生,現世報是「驚狂喪命」,驚慌害怕發狂而死,果報在地獄。古時侯打獵用弓箭,捕魚用網,殺害眾生的數量有限;現代用槍械,用黃色炸藥炸魚,成千上萬條魚被炸死,被殺害的眾生不計其數!我年輕時沒有學佛,喜歡肉食。十六歲,跟著父親上山打獵三年,槍法百發百中,天天有野味帶回家。
我們也常到河里炸魚,幾千條魚漂上來。我父親四十五歲走的,臨終時驚狂喪命,我親眼看到這個現世的果報。他發瘋,人瘦得皮包骨,力氣之大,幾個人都攔阻不住,看到水往水里鑽,看到山就往山上跑。我讀這個經文之後,寒毛直豎,就發心吃長素,不敢再肉食,知道自己殺業太重。
「悖逆父母」,果報是「天地災殺」。在言語行為上傷害父母,故意違逆父母,是大不孝。不孝父母,古時少有,現代太多了。不孝順父母,或被雷劈,或是因地震、颱風、海嘯等天害而喪失生命。台中李老師講了一個故事:前清時代,有一個地方,兒子殺了父親,這是悖逆父母,當時朝廷下令,巡撫記過兩次,總督記過一次,地方知縣撤職查辦;城牆拆掉一個角,使地方人士常常記住,你這個城有缺陷,不完美,出這樁大逆不道的事情,是你們整個地方的羞恥。
「燒山林木」,現世報是「狂迷取死」,發狂或者昏迷如植物人,果報必定在阿鼻地獄,經無數劫,出地獄之後還要償還命債。放火燒山,殺害眾生總是論百萬、千萬計,山林中所有動物一個都逃不掉,多少生靈無辜喪命!造作一切罪業,沒有比這個更重的。一生短短几十年所造的罪業,無量劫都還不完。我們如果真覺悟、真正有智慧,一定要存好心、行好事,積德修善,這一生終于之後,來生有好去處,決定不會墮三惡道。
如果遇到「前後父母惡毒」的人,告訴他「返生鞭撻現受報」。前後父母是繼父、繼母,因子女非己親生,往往百般虐待。今天虐待子女,惡意常常打罵,將來老了,子女會報復,現世報;來生繼父母投胎做小孩,被鞭打,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佛教我們不跟一切眾生結怨,寧願變別人的侮辱、陷害,絕不能有一念報復之心,才能超越三界。如果怨天尤人,生起懷恨之心,依舊要六道輪迴,生生世世冤親債主互相報償,一次比一次殘酷。
過去無始劫累積的這些罪業,你要是留在六道里面,冤親債主無量無邊,哪里有好日子過?世間人無論享多大的富貴,依然免不了冤親債主包圍。今天我們遇到佛法,真信切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即永脫生死輪迴。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再回娑婆世界還債。「佛不度無緣之人」,冤親債主与我們都有緣,乘願再來度他們。由此可知,冤親債主多也未嘗不好,將來度的眾生多,幫助他們脫離苦海。
「網捕雛生者」,果報是「骨肉分離」。打獵網捕活捉小鳥、小動物,破壞別人的家庭,感得的果報也是一生不能与家人團聚。這也是我親身經歷,我做這個事情,受這個報應。
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瘖啞報。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迴地獄報。若遇污梵誣僧者。說永在畜生報。
三寶是一切眾生法身慧命之所寄託,「毀謗三寶」,現世報是「盲聾瘖啞」,嚴重的果報在無間地獄。在地獄受苦之後轉生為人,還要受眼瞎、聾啞的報應。
「輕法慢教」,果報是「永處惡道」。輕視佛法,怠慢弘法;「教」是弘法利生,對弘法利生之事以輕慢心對待。《勝天王經》云:「若有法師流通此經處,此地即是如來所行。於彼法師當生善知識心、尊重之心,猶如佛心。我若住世一劫、若減一劫,說是流通此經法師功德不能究盡。」流通經典功德多麼殊勝!流通,不是多印經送人,而是真正依教奉行,自己做出樣子給人看,才能真正利益眾生。
法師所在之處、經典所在之處,道場所在之處,就是諸佛如來所在之處,這個功德利益,佛菩薩都說不盡。在中國歷代,佛法興盛則國家興旺,佛法衰微則朝代衰微。何以故?佛法教人善。佛法興旺,人心善良;佛法衰微,信佛的人少,善人少、惡人多佛法傳到中國之後,中國歷代帝王認真努力學習,將佛法發揚光大,造成社會的良好風氣。人人懂得因果報應,起心動念自然會收斂。
「破用常住」,這是屬於偷盜,破壞常住物,私用十方物,果報是「億劫輪迴地獄」。偷盜常住物,跟十方結罪,佛不能救!這是重罪。
「污梵誣僧者」,污梵是玷污凈修梵行的出家人,誣僧是毀謗出家人,果報是地獄,出來之後再受「永在畜生」之餘報。
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迴遞償報。若遇破戒犯齋者。說禽獸飢餓報。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賤報。若遇兩舌鬥亂者。說無舌百舌報。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
「湯火斬斫傷生」,果報是「輪迴遞償」,來生做畜生,償還命債。湯火斬斫是殺生的方法。湯滾水,用滾水澆眾生以拔其毛,用火烤炙眾生軀體。斬斫,即一刀一刀的砍。經上說:「人死為羊,羊死為人」,我們今天殺害眾生,吃眾生肉,將來我們死了墮畜生道,牠們投胎作人,也把我們一塊一塊斬斫而食,這就是輪迴遞償報,互相酬償。世間災難這麼多,怎麼來的?殺業太重。
世間人天天吃肉,還要吃活的,天天殺生,怎麼得了!這句經文,我們在廚房工作的人看到,能不驚心動魄嗎?決定不敢再吃肉、殺生。家人不相信,還要吃肉,自己必須切肉煮葷食,怎麼辦?應當每天念一遍《地藏經》,以此功德回向家人,幫助其消除業障,斷惡修善,永遠不食眾生肉。若有真誠心,得三寶加持,家人的念頭會轉過來。真誠心代家人求懺悔,假以時日,家人會回頭的。一定要找時間替家人求懺悔,才能消除業障。將自己的修持功德迴向被殺、被吃的一切眾生,希望牠們早日生善道。
如果遇到「破戒犯齋」的人,告訴他「禽獸飢餓」的果報,將來要墮入禽獸而遭受飢餓。破戒,破壞佛所制定的禁戒。「犯齋」,齋指過「中」不食,不是過午不食。如果說午,十一點至一點是午時,午時是兩小時。
過中不食,是指日中,而每天日中的時間不同,几點、几分、几秒是日中,天文日曆最可靠,不能過中,才能真正持齋。修行人持齋也是做給眾生看的,世間人貪吃,一天三餐,還要吃點心、宵夜,這都是過失。你們一天吃那麼多,講求營養,身體並不怎麼好;出家人一天吃一餐,身體不比你差。讓他們從這個地方反省覺悟,真正能明瞭養生之道。中國人長壽的原因,在於心地清凈、妄念少,下班之後,几個朋友在一塊,几粒花生米、喝老酒,輕輕鬆鬆在聊天;外國人很少有這種閒情逸趣,生活緊張,工作壓力大,容易衰老。
如果遇到「非理毀用」的人,告訴他「所求闕絕」的果報,即八苦之求不得苦。「非理」是不合情理,「毀用」是毀壞、濫用。一切的享受,無論是物質、精神享受,不合理、不合法、不合情,後面的果報就是不如意,求不得苦。
「貢高我慢」,得「卑使下賤」的果報。有權有地位時盛氣凌人,轉眼之間權力地位失去,去做小差事,被人使喚差遣,這是現世報。因此,我們要能自卑而尊人。
「兩舌鬥亂」,挑撥是非,使相方鬥亂、不和,目的是為了自己從中取利;如此惡業得「無舌百舌」的報應,果報在拔舌地獄,地獄果報盡再墮畜生,畜生里有無舌、百舌的,受這個果報。
如果遇到「邪見」的人,告訴他「邊地受生」的果報。邪見簡單的說就是不信佛法、不相信因果報應,不能接受聖人的教誨。邊地,即文化落後地區,或是沒有佛法的地區。生在此地區,沒有受教育或接受佛教的機會,怎麼能不愚痴?愚痴必定造作罪業,果報很可怕。邪見也要看他造業淺深廣狹,如果他影響別人少,果報就輕;影響的人多,影響的時間久,果報就重。
邪知見的人若寫書誤導眾生,將來要墮地獄,直到這個世間他所出版的書一本都沒有了,才可以出離地獄。我們說話也要小心,如果講的是邪知見,這世間只要還有人保存一套錄音帶,就脫離不了地獄。古人說「禍從口出」,菩薩教導我們「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除了念阿彌陀佛之外,統統都是無意義的。老實念佛決定生凈土!是非人我,閒言閒語,一定搞六道輪迴,增長自己的罪業。
以上所說的因果報應之事,是講地藏菩薩在這世間為一切眾生說法的內容,所講的也是略舉綱目而已。諸佛菩薩無有定法可說,所說之法一定應机而說,眾生有什麼樣的過失,他就把這些因果報應的真相為我們說得清楚明白,讓我們自己覺悟、改過自新,這才能消災免難、離苦得樂。如果已經造這些罪業,還有救,佛告訴我們要「懺除業障」。我們在經上讀到,阿闍世王造五逆重罪,殺父親、害母親、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阿闍世王臨終懺悔,他以至誠心懺悔,懺悔的力量超過業力,最後他生天。一念回心,那個人就是至善,真正善人,浪子回頭金不換,他真回頭了,這一回頭就超凡入聖。
佛教經典是究竟圓滿智慧的典籍,能理解的人很少,為什麼?必須把貪瞋痴慢習氣淘汰得乾乾凈凈,你才能理解。哪個凡夫沒有貪瞋痴?儒家希望你能克服壓制,沒叫你斷,佛法目的是教你超越三界,不斷不行。唯有斷煩惱,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才能現前。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所以一切眾生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現在在形相上為什麼這麼大的差別?我們的智慧德相上有障礙,佛沒有障礙,障礙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三大障礙。
我們本來有究竟圓滿的智慧,智慧沒有了,變成煩惱;本來是不生不滅大涅盤的境界變成生死輪迴,冤枉不冤枉!本來有圓滿的福德,現在變成業障,過這麼多的苦日子,都是由於不能把這些障礙層層淘汰。佛教導我們的話是好話、真話,教我們要「息滅貪瞋痴,勤修戒定慧」,才是一條生路,是一條出離六道輪迴、脫離苦海的光明大道。
如是等閻浮提眾生。身口意業。惡習結果。百千報應。今粗略說。如是等閻浮提眾生業感差別。地藏菩薩百千方便而教化之。
今天,社會一年比一年亂,災害一年比一年多,真正的原因就是一切眾生身語意惡業年年在增長,天天在增長!「惡習結果」,身語意造的十種惡業,果報就是天災人禍,三途八難,「八千報應」,八千不是數字,是形容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報以前面是略說而已。「業感」,善惡業因能招感苦樂的果報。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地藏菩薩以種種善巧方便教導眾生。「教化」是眾生接受教導就能回頭,斷惡向善。教是因,化是果。化惡念為善念,化煩惱為菩提,化凡夫為菩薩,教學才達到目的,才真正有成果。
我們要想出離三界必須從心地改起,心要做到純善,心無惡念,意無邪思。念念依教奉行,縱然這一生不往生凈土,來生得人天福報,不會墮三途。祖師大德教導我們從根本修,心念是根本。《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與《地藏經》,所講的就是善惡的標準。惡一定要斷,不斷,決定墮地獄。
是諸眾生。先受如是等報。後墮地獄。動經劫數。無有出期。是故汝等護人護國。無令是諸眾業迷惑眾生。
經上所講的報應是花報(現世報),果報在地獄。何時出離?「動經劫數」,無量劫,「無有出期」,出期是決定有,為什麼說無有?時間太長了,不是短時間能出得來。因為這個緣故,佛勸四大天王發心護國護人,不要讓世間種種罪業迷惑眾生。
我們讀了之後,要真正反省。佛門早課是提醒自己,晚課是反省,經上教給我們要做的,做到沒有?教我們不可以做的,有沒有違犯?這是你真正做早晚功課,而不是每天把經念一遍給佛菩薩聽,那就完全錯了,佛菩薩哪里要聽這個東西?欲度眾生,先度自己,自己不造惡業、不墮三惡道,才有能力幫助眾生。自己有堅定的信心決定得生凈土,而且是自在往生,為什麼有這個把握?心里沒有惡念、邪思,業障消了,就有把握。現前沒有病痛是花報,往生沒有病苦是果報。
四天王聞已。涕淚悲歎。合掌而退。
世尊開示,四天王聽了感動流淚,一者悲歎眾生業習太重,二者悲歎自己責任重大。
(下轉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