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2-14) 点击次数(904
玉皇普度聖經(元始天尊著)

皇普度聖經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詔曰:

        朕居尊而鑒卑,每以蒼生是念,奈世道澆漓,人心不古、道德淪亡、世界干戈不息、演成人海血腥之浩劫、而不知反省。

      朕不忍蒼生蒙厄,特請元始天尊法駕,降爾南天直轄鸞堂台中聖賢堂,自壬子年正月初六日起一個月間,著作「玉皇普度聖經」,教化救世、挽轉頹風、復興孔孟道德、神人用命,各盡厥職,經成之日,特加昇賞。勿違

     朕命。

          欽哉勿忽      叩首謝恩

         天運壬子年正日初六日

  

                                                            玉皇普度聖經序  

       現世上所有千經萬典,其文深意奧,學淺者,常錯誦文字,又未能了悟經意,致使神聖之經典,旨在勸化世人,而未能收到其效果,誠可惜也,蓋因現世遠非昔比,能通古文學者無幾,故現著經,不嫌文句淺白,只要人

人能誦讀,能了悟經意,始能達到著經目的。

 

       今著玉皇普度聖經者,乃蒼穹天皇,由儒釋道耶回五教教主,共議選舉關聖,於甲子年元旦,受禪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位其尊號曰: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統御諸天、管轄萬靈、掌理三界十方、撫緩天下生民,並及九幽六道,今   玉帝為普度天下 蒼生、特敕命著作「玉皇普度聖經」,以教化為普度之本,此經之著,務使誦者易誦,讀者易讀,並且了悟經意奉行,冀能收到普化之效而著作者。

                   

               元始天尊扶鸞降筆序於南天直轄鸞堂台中聖賢堂

                      民國六十一年壬子歲端月初六日

       

                 偈:

       虔誦聖經福自臨   人能印贈禍難侵   若為父母虔求壽   鶴算延年有好音若為子女虔求進    捷步青雲勝古今   若為亡者求冥福   勝過焚燒 銀紙金人人勤誦修功果    解厄消災免費心   玉帝慈怀開普度   奉行朗誦鬼神欽

 

 

                                           

        玄靈高上帝。歷劫億萬千。功德滿天下。無上證真仙。甲子年元旦。統御大羅天。受禪登九五。天運永連綿。五教齊欽德。萬靈盡向前。當今開普度。教化本為先。綱常与倫理。詳解要精研。願爾諸黎庶。奉行志要堅。

 

        敬天猶敬地。覆載感恩深。神佛恭參拜。虔誠福自臨。父母恩情重。奉親孝勿違。國民應守法。切勿犯良規。尊師應重道。教育坐春風。奉祖應追遠。本源念勿忘。弟恭兄友愛。手足誼同敦。守信交朋友。自新便有門。

 

       琴瑟和夫婦。家道永昌輝。和睦鄉鄰里。自然少是非。若得敦宗族。協和永著風。子孫宜督教。以免作頑童。上述諸般事。慎守道康莊。黃梁應早覺。處世作良方。不但為如此。也應喚眾生。人人應信受。個個要奉行。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曰:

   

   修身齊家。治國安民。仁義禮智。必須奉行。願爾世人。咸聽朕命。以消浩劫。

   仁者。慈悲為怀。矜孤恤寡。敬老憐貧。濟物利人。戒殺放生。親切和順。人能  

     行之。好生之德。上合天心。

    義者。公正無私。無諂無驕。不淫不佚。輕財樂輸。見危必救。羞惡之心。人能

     行之。穩卜帝德。萬事回春。 

    禮者。有尊有敬。有威有儀。無偏無党。文質彬彬。節己之欲。揖讓之心。人能

     行之。以離諸怨。天下皆親。

    智者。知時識務。戒欺求慊。觀察想像。能辨是非。好善不倦。樂天知命。人能

      行之。諸神護佑。惟德是輔。

 

  上述仁義禮智    乃是立身之本    願爾天下蒼生   無疑了悟奉行     同登樂善之天

   勿墜幽酆之路   更宜時行方便    廣積陰功善德   買賣須要公平     應知利己利人

   用人待以寬恕   豈宜備責苛求   刻薄成家立業    理無久享榮華    倫常乖戾之人

   其家立見消亡   禍福本來無門    由人自召自受   作善作惡之報     如影隨形不離

   扶危拔苦之心   廣化存亡之德   施捨貧窮疾病    持齋戒殺放生     此皆寶筏明訓

 

   修身立命之說   皆由陰騭方便    為當今之急務    從此廣行宣佈    爾世人勿忽焉

   凡諸世人之心    為一身之主宰    如有所恐懼者   則不得其正也    如有所好樂者

   則不得其正也    如有所忿恨者    則不得其正也    凡諸不得其正    皆因不安分也

   皆因不知命也   皆因不樂天也    如欲得其正者    非禮者莫視焉     非禮者莫聽焉

   非禮者莫言焉    非禮者莫動焉    凡諸視聽言動    日求中規中矩    常存正大之心

 

    常養浩然之氣   善者求其遷善    過者求其改過    聞人行善則喜    受人言過則拜

    希先知先覺者   以表率於鄉里    以廣及於社會    而不知不覺者    擇其善而從之

    人人若能如此   不特身修意誠    即是反樸歸真    不愧生為人也      願爾世人誠求

     雖不中不遠矣。

 

        兩儀定位陰陽。萬物推元歸寄偶。人居於天地之間。稟天地陰陽之氣。閨門為萬化之源。坤厚載無疆之福。是故太姒之胎教。生武王周公之德。孟母三遷以教子。作育孟軻為聖賢。可知閨門之教育。而有不可及者焉。願爾世上之男女。男者遵三綱五常。女者守三從四德。居家善事爾父母。以報劬勞於生身。

 

      出嫁敬慎爾翁姑。孝行流傳於後世。必敬必戒從夫子。有型有儀教子孫。對待姑嫜應以寬。對待妯娌應以和。貴重米谷与雜糧。愛惜衣服与食物。富勿啟口而凌人。貧勿出口以媚人。此皆婦女之陰德。

 

     有心為善。雖善不彰。無心為惡。雖惡不忌。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欲人知。便是真惡。勿奪家權。勿逆父母。勿逆翁姑。勿嫌姑嫜。勿嫌兄弟。勿觸祖先。勿觸東廚。勿棄五谷。勿棄糧食。勿求奢華。而減福壽。勿貪口腹。而殺生靈。勿以污穢。而洗溪河。勿淫勿佚。勿驕勿諂。此皆格言。望諸婦女。銘諸肺腑。

 

     才貌不美。衣食不足。應自痛悔。前生不修。勿怨天地。勿怨父母。富貴榮華。今生有餘。陰功積德。前世所修。打胎溺女。罪犯天條。販賣人口。罪本難饒。草木尚沾。雨露之恩。人生豈無。衣食之養。何必造此。無邊之罪。報應之日。來早來遲。從今至切。曉諭爾知。奉行信受。福享長期。

 

     玉帝天尊作是訓。急命十方与三界。土地城隍眾靈官。功過糾察等諸神。年年下界月鑒察。無論乾男与坤女。聞經信受而奉行。准爾諸神宜行事。凡諸信受男与女。免去三災与八難。終身無怠奉行者。百年壽滿登仙界。狐疑污謗聖經者。准爾諸神行懲罰。召集十魔降災殃。無常受拷入酆都。殃及九祖禍子孫。墮入四生与六道。冒瀆聖經如是人。若能悔過而洗心。再行度化重為人。欽此曉瑜定天條。願爾天下眾蒼生。天地執司眾神祇。欽哉勿忽而奉行。

 

   虔誦聖徑。天神感應。凡有所求。如願以償。虔誦聖經。功德昌盛。脫離苦海。

   名列仙籍。虔誦聖經。妖魔拱手。皈依從善。保護壇場。虔誦聖經。天清地靈。

   黃道頻開。運轉興隆。虔誦聖經。大千世界。干戈永息。國土昇平。虔誦聖經。

   和益幽冥。四生六道。解脫沉淪。

 

   虔誦聖經。天下太平。洪水災殃。瓦解冰消。虔誦聖經。心神通靈。雨露回春。

   天縱聰明。虔誦聖經。發口添丁。必得令嗣。改換門庭。虔誦聖經。風調雨順。

   四時安寧。五谷丰登。虔誦聖經。衣食自然。神明庇佑。永無困難。虔誦聖經。

   消災解厄。凶星退位。吉星常臨。

 

   虔誦聖經。家道丰亨。帝光普照。富貴綿延。虔誦聖經。男女敦倫。老少安怀。

   福壽康寧。虔誦聖經。風俗敦美。社會祥和。里有仁人。虔誦聖經。十魔不侵。 

   飛天神王。掃蕩妖氛。虔誦聖經。體道含貞。下濟幽魂。上協天心。虔誦聖經。

   元亨利貞。保護誦人。如願如心。

 

                                      

天皇玉帝。普度眾生。倫理綱常已闡明。信受而奉行。萬事咸亨。天下太平。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三稱)    

 

 

玉皇普度聖經   註譯

    廣成子仙翁    

     詩曰:                           聖經註譯与真經           普化蒼生感帝廷

                                         從此流傳千萬載           奉行了悟有餘馨。

     又詩:                          玉虛法旨降仙山           註譯真經化九寰

                                         期望諸生多協助           宏揚聖教振臺灣。

     聖示:吾奉玉虛宮法旨,自桐月起陸續降鸞,為「玉皇普度聖經、太上無極混元真經」註譯:

                                                        

虔誦聖經福自臨。人能印贈禍難侵。若為父母虔求壽。鶴算延年有好音。若為子女虔求進。捷步青雲勝古今。若為亡者求冥福。勝過焚燒銀紙金。人人虔誦修功果。解厄消災免費心。玉帝慈怀開普度。奉行朗誦鬼神欽。

   註:偈-----乃梵語。 即偈語也。鶴算-----鶴之壽算有千年也。 捷步青雲----言速

步直登上青雲。猶言進步之速也。冥福----人死後,其魂在陰間所享受之福也。

普度---普遍度眾也。欽------悅服之意。

   譯:開始誦經之偈語。虔誠朗誦聖經者,福自降臨。人若肯印此經贈人朗誦者,一切災禍均難得侵入。若要為父母虔誠祈求長壽者,虔誠朗誦此經,自能如鶴,有千年之壽算,可以延年益壽。若為自已兒女求學業之進步,虔誦聖經,則其速步如直登青雲之上,勝過古今之賢人也。若為死亡者求陰福,虔誦此經,用來消災解厄,則免費心了神。災厄自解。玉皇大帝抱慈悲心怀,大開普度之門,世人者能遵照此經意而行,日夜朗誦,則眾鬼神聞經聲自來歆敬也。

 

                                        

玄靈高上帝。歷劫億萬千。功德滿天下。無上證其仙

   註:志心皈命禮------謂一心一志,以歸附經之所命而奉行之禮儀。凡經首皆有用之。

     玄靈高上帝------玉皇上尊號。即   關聖帝君也。無上-----乃最高之意也。

     真仙-----乃大羅金仙也。神超於六合,氣斂於三界之外也。

   譯:玄靈高上帝乃現任   玉皇大天尊之尊號,即   關聖帝君也。帝君原乃大赤天宮,主司南離,自不可計算之大劫以來,其道根深重,道氣補合牽引,歷經億千萬劫之修行,自洪濛以來,屢屢分身下降人間,作轟轟烈烈之事業,為眾蒼生之標榜,忠心愛國,作皇朝之棟樑,故,其功德盈滿於天下之間,上證為無上之真仙也。

 

甲子年元旦。統御大羅天。受禪登九五。天運永連綿。

  註:統御-----統轄也。大羅天-------上至無極,下至幽冥。即三十六天,七十二地也。

     受禪-----接受傳位也。九五-----最高帝位也。九五,「飛龍在天」,故曰:「九五之尊」。

  譯:民國前四十八年(西歷 一八六四 ) 甲子年一月一日,五教教主共舉  關聖帝君接  玉皇大帝之位,上掌三十六天,三千世界,下握七十二地,四大部洲,自  關帝覺禪登九五之尊後,上天運數疙久綿長也。

 

五教齊欽德。萬靈盡向前。當今開普度。教化本為先。

   註:五教------天下五大教也。即儒、道、釋、耶、回是也。萬靈----所有一切生靈也。

      欽德-----欽仰聖德也。教化-------教之以感化也。

   譯:天下五大教之教徒全部欽仰   玉皇大帝之聖德,天地間所有一切生靈亦均向前聽  玉帝之命,當今上天大開普度之門,先教以感化為本也。

 

綱常与倫理。詳解要精研。願爾諸黎庶。奉行志要堅。

  註:綱常------綱者,三綱也。即君臣、父子、夫婦。常者,五常也。即仁、義、禮、智、信也。又曰:「五典」。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人之常也。

     倫理-----人類道德之原理也。詳解------詳細解說也。精研------精心研學也。

     黎庶-----黎者,蒼黎也。庶者,庶民也。人民百姓之謂也。

  譯:三綱五常与人類道德之原理,其詳細解說要精心研究學習,希望你眾人民,應堅志,依照聖經之意,尊奉而行,絕不可懈怠也。

 

敬天猶敬地。覆載感恩深。神佛恭參拜。虔誠福自臨。

  註:猶-----尚也、如也、同也。覆載-----覆者,蓋也,載者承也。猶言天覆地載之意也。

  譯:天地同須敬重,敬天蓋萬物之德;敬地承萬物之恩,天地之恩德又何其重。所聖神仙佛須恭敬禮拜,心正意誠,神則能感應而錫福綿綿不盡也。

 

父母恩情重。奉親孝勿違。國民應守法。切勿犯良規

   註:父母恩-----十月怀胎之恩,三年乳哺之恩,養育之恩。良規 ------良好規律。如因家憲法及种种法規。

  譯:父母恩情重如山,所以,敬奉父母應以孝順,切勿違背;為國民者,應守國法,切勿違犯良好規律,以作善良之民也。

 

尊師應重道。教育坐春風。奉祖應追遠。木源念勿忘

   註:尊師----尊敬師長,承認教育之尊嚴。坐春風-----弟子稱師尊之善教,如在春風之中。奉祖------敬祖先也。追遠------誠敬追念遠大祖先也。

     木源-----木本水源也。比喻凡是有本源也。如木之有根,水之有源也。

   譯:尊敬師長應承誠教育之尊嚴,若為人弟子者,抱有此心,自能得到師長的善教,如在春風之中也。敬祖先應抱誠敬,追念遠大之心,切不可忘記木本水源也。猶言切不可忘記此身由何而來也。

 

弟恭兄友愛。手足誼同敦。守信交朋友。自新便有門。

  註:友愛------猶言親愛也,兄敬愛弟謂之友。手足-----猶兄弟也。誼------情也。

      -----厚也免也。自新----悔過重新為人也。

  譯:為人弟者,恭敬以對兄,兄敬愛弟,則兄弟之情誼同為厚也。為人守信用以交朋友,若如此,倘有過失,亦有重新為人之路也。

 

琴瑟和夫婦。家道永昌輝。和睦鄉鄰里。自然少是非

  註:琴瑟----樂器也。引申為讚美夫婦之稱呼。睦----親也、敬也。是非-----猶言風波也。

  譯:夫婦和好如鼓琴瑟之和聲也,猶言夫唱婦隨。若能如此,則其家運自能昌盛平安也。与鄉党及鄰居應相親相敬,守望相助,如此就可以減少許多風波也。

 

若得敦宗族。協利永著風。子孫宜督教。以免作頑童

    註:宗族-----同祖曰宗,聯繫之親屬曰族。協和----協力和氣也。著風----良好之風範也。頑童----愚頑之子也。

   譯:若能厚勉宗族,協力和氣,則可作良好風範。子孫應善督教育,使其勤勉讀書,以免作愚頑之子也。

 

上述諸般事。慎守道康莊。黃粱應早覺。處世作良方。

   註:慎守-----謹慎遵守也。康莊----大路也。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黃梁---谷名也。黃梁應早覺:乃言及早覺醒黃梁夢也。黃梁夢:又名邯鄲夢,盧生旅於邯鄲,遇一道人,生嘆窮困,道人授生一枕,曰此枕可得榮适如意,時,主人蒸黃粱,生夢娶妻美貌,身舉進士。後又為相十年,生五子、十餘孫,故顯貴,年今逾八十而卒,及醒,黃粱未熟,怪曰:「豈其夢寐耶?」道人曰:「人世之事,亦猶是也。」

   譯:以上所述各項之事,若謹慎遵守,則大路可行也。所以,應早覺黃梁之夢,須知,世事如一場之夢寐,富貴將成空,則可作在世為人之良好方法也。

 

不但為如此。也應喚眾生。人人應信受。個個要奉行。

   註:不但-----不只也。信受-------虔誠接受也。奉行-------遵奉而行也。

   譯:不但為了如此,也應該喚起眾生,人人應該虔信接受,每個人要遵奉而行。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曰。修身齊家。治國安民。仁義禮智。必須奉行。願爾世人。咸聽朕命。以消浩劫。

   註:修身------涵養德性,而進於實行也。齊家------正其家庭也。咸聽-------全部要聽之意。咸者,皆也。浩劫------大的劫厄也。

   譯: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說:修身齊家,至於治理國家及安定人民,均須以仁義禮智為本而奉行,希望爾等世間之人,皆要聽玉帝之命令,則可解消大的劫厄也。

 

仁者。慈悲為怀。矜恤孤寡。敬老鄰貧。濟物利人。戒殺放生。親切和順。人能行之。好生之德。上合天心。

   註:慈悲----佛家語。憐愛曰慈。惻愴曰悲。矜孤----憐憫孤兒也。恤寡----救賑寡婦也。濟物------救助物品,愛惜物資。天心------上天的心意也。

   譯:仁者,以慈悲心為怀,憐恤孤兒,救賑寡婦,尊敬老人,可憐貧困之人,救助物品愛惜物資,利益人群,不殺生靈而放生,待人親切和氣,世人若能遵此而行,則其愛好生靈之德行,可符合上天好生之德意也。

 

義者。公正無私。無諂無驕。不淫不佚。輕財樂輸。見危必救。羞惡之心。人能行之。穩卜帝德。萬事回春。

   註:無諂-----不傾身自下,而承人之意也。無驕-----不驕傲也。不淫-----不荒淫也。

      不佚-----不縱逸也。樂輸------喜歡捐送也。羞惡-----見惡事而感羞恥也。

      穩卜-----定可賜予也。回春------如意也。

   譯:義者,做事公平正直,絕不偏私,為人無諂無驕,不縱淫佚,樂於捐送財物以濟他人,見危險之事必定施救,見惡事必有羞恥之心,人人若能遵照如此而行,必定可得到   玉帝之恩德,而萬事如意也。

 

禮者,有尊有敬。有威有儀。無偏無党。文質彬彬。節己之欲。揖讓之心。人能行之。以離諸怨。天下皆親。

   註:威儀----尊嚴之儀容也。無党-----不偏党也。文質-----斯文的示質也。

彬彬----文質相半之貌也。揖讓-----賓主相見之禮。拱手相讓也。

   譯:禮者,有尊重之敬意,有尊嚴之儀容,無偏袒、無偏党,斯文素質相半,節束自己慾念,拱手相讓之心,人人若能依此而行,則可遠離諸怨恨,而天下皆可親也。

 

智者。知時識務。戒欺求慊。觀察想象。能辯是非。好善不倦。樂天知命。人能行之。諸神護佑。惟德是輔。

   註:時務-----世事也。戒欺------警戒欺騙也。求慊------求知足也。想象-----分析綜合既得之觀念,以造新觀念之謂也。樂天-----喜由天之安排而不憂慮也。

      知命------自知命運,識物之始終而自知性命也。論語云:「五十而知天命。」

   譯:智者,能知識世事,警戒欺騙,求如足,觀看察真理既得觀念。能辨別是与非,好善不倦,喜由天去安排自己命運而不憂慮,人人若能依此而行,則眾神均能保護庇估,惟有如此之德行者,是以輔助也。

 

上述仁義禮智。乃是立身之本。願爾天下蒼生。無疑了悟奉行。同登樂善之天。勿墜幽酆之路。

   註:立身-----為人立於世間也。了悟------了解覺悟也。樂善之天------極樂善美之天堂也。幽酆----幽冥酆都。即幽暗之地獄也。

   譯:以上所述仁義禮智,乃是為人處世之根本,所以,希望天下的眾生靈,不可多疑,應予了悟仁義禮智就定為人處世之根本條件。而謹奉遵守而行,則一齊可登上極樂善美之天堂,切勿墜落幽暗的地獄之路。

 

更宜時行方便。廣積陰功善德。買賣須要公平。應知利己利人

   註:更宜----更再應該也。方便-----便利於人意也。陰功-----即陰德之意也。

   譯:更宜時常行使便利他人,廣泛積立陰功及善德,買賣須要公平,不可奸詐,應知利益自己亦要利益他人。

 

用人待以寬恕。豈易備責苛求。刻薄成家立業。理無久享榮華。倫常乖戾之人。其家立見消亡。

   註:寬恕------宏大廣量,立仁成人之謂也。苛求------細刻之求。刻薄------殘忍薄待也。倫常-----倫理五常也。乖戾------歪曲也。

   譯:使用人員應以寬恕,豈可以事事責備苛求,若以刻薄之所得而成家立業者,照理是不能永久季受榮華。若乖戾違背倫理五常之人,其家立見滅亡也。

 

禍福本來無門。由人自召自受。作善作惡之報。如影隨形不離。扶危拔苦之心。廣化存亡之德。

   註:禍福-----兇禍与福氣也。自召------自作自招也。扶危-----扶助危急也。

      拔苦------拔救困苦也。廣化-----廣為勸化也。

   譯:禍与福於本來無門戶可入的,均是由人自作自招而自受也。行善与行惡之報,如人之影隨其形而行,絕不離開也。所以,人要存著危急、拔救困苦之心,更應抱著廣為勸化生存於世上之人勸化亡魂之德行。

 

施捨貧窮疾病。持齋戒殺放生。此皆寶筏明訓。修身立命之說。

   註:施捨-----佈施捨助之意也。寶筏----佛之教法,能渡人出生死苦海而登彼岸。

      明訓------明確的訓言也。立命-----立於世上之生命。猶言立身也。

   譯:佈施善肋貧窮疾病之人,如素食清口、不殺生放生,此皆是如筏之可渡人,自然能渡人出生死苦海而登彼岸,明確之訓言,亦是修身立身之說也。

 

皆由陰騭方便。為當今之急務。從此廣行宣佈。爾世人勿忽焉。

   註:陰騭----即陰德之意。德惠不給人知之謂也。勿忽-----切勿輕忽之意。

   譯:皆是由德惠不給人知及行方便之善,乃當今之緊急事務,從此廣行宣佈周知,願爾世間之人切勿輕忽焉。

 

凡諸世人之心。為一身之主宰。如有所恐懼者。則不得其正也。如有所憂患者。則不得其正也。如有所好樂者。則不得其正也。如有所忿恨者。則不得其正也。

   註:主宰----主持之意。恐懼-----恐怕之意。憂患------憂愁患惱也。好樂-----嗜好娛樂也。忿恨------忿怒怨恨也。

   譯:大凡世人之心,乃人心之主宰,如有所恐怕,則其心情亦不能得到端正;如有所憂愁患惱,剛其心情亦不能得到端正也;如有嗜娛樂者,則其心情不能得到端正也;如有所忿恨者,則其心情亦不能得到端正也。

 

凡諸不得其正者。皆因不安分也。皆因不知命也。皆因不樂天也。

   註:安分-----守己安分也。

   譯:凡諸項不能得到端正者,皆因不守己安分也;皆因不知性命之始終也;皆因不喜歡順天意之自然也。

 

如欲得其正者。非禮者勿視焉。非禮者勿聽焉。非禮者勿言焉。非禮者勿動焉。

   註:非禮----非正當之事也。勿視-----不可觀視也。勿聽------不可聽聞也。

      勿言-----不可亂言也。勿動------不可輕舉妄動也。

   譯:如欲得到端正者,非正當之事不可觀視;非正當之事不可聽聞;非正當之事不可亂言;非正當之事不可輕舉妄動也。

 

凡諸視聽言動。日求中規中矩。常存正大之心。常養浩然之氣。

   註:中規中矩-----適中得規矩之意也。正大之心------光明正大之心意也。浩然之氣----正大剛直之氣也。

   譯:凡諸眼看、耳聽、口言、身動,必須日日求適中合乎規矩,時常存著正大光明之心,時常養著正大剛直之氣。

 

善者求其遷善。過者求其改過。聞人行善則喜。受人言過則拜。希先知先覺者。以表率於鄉里。以廣及於社會。

   註:遷善----登善也。先知------先知事理也。先覺------先省悟也。表率----以身作則。行事為眾所師法也。

   譯:善者,求其遷登為善;過者,求其改過自新。聞知有人行善,則心喜之;受人指言自己之過,則當拜謝其指點。希望先知行善之事理者,及先有覺悟者,以身作則,為鄉里眾人之師法,以便廣及到於社會。

 

而不知不覺者。擇其善而從之。人人若能如此。不特身修意誠。即是反樸歸真。不愧生為人也。願世人誠求。雖不中不遠矣。

   註:反樸-----反還其原來之未。即未成器之原木也。歸真-----還真本真也。

   譯:而不知事理又不覺悟者,應擇善路而行之,人人若能依此而行,不但身可修,意亦可誠也,如此即是反樸原來之木,亦是還其本真也,即可不愧為人矣。希望爾世上之人虔誠而求之,雖然不中其心,亦不遠也。

 

兩儀定位肇陰陽。萬物推元歸奇偶。人居於天地之間。稟天地陰陽之氣。

   註:兩儀----天地也。肇-----始也、正也。推元----推算其本源也。奇偶----奇,單數也。偶,雙數也。稟----受也。

   譯:天地既然定位,乃始有陰陽,萬物推至其本源,皆歸單數或雙數,人居在天地之間,受天地陰陽之氣。

閨門為萬化之源。坤厚載無疆之福。是故太姒之胎教。生武王周公之德。

   註:閨門-----內室之門也。修整閨門,養教子孫,可以為後世效法也。坤----地也。又諭女人也。太姒-----文王之妃也。即武王、周公之母也。

     胎教-----妊婦一切視、聽、言、動悉衷於禮,則如兒自受感化,謂之胎教也。

   譯:閨門乃教化子孫之源,地載萬物有無疆之福,所以,文王之妃太姒以胎教胎兒,而生出武王周公之賢德也。

 

孟母三遷以教子。作育孟軻為聖賢。可知閨門之教育。而有不可及之焉。

   註:三遷-----三次遷居也。孟軻-----亞聖孟夫子之姓名也。教育----教而育之也。

   譯:孟母三次遷居以教其子,始能育成孟軻為聖賢者也,可知閨門之教育,而有不可及之也方也。

 

願爾世上之男女。男者遵三綱五常。女者守三從四德。居家善事爾父母。以報劬勞於生身。

   註:三從----未嫁從父、夫死從子也。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工也。

      劬勞------父母養育子女之辛勞也。

譯:希望爾世上之男女,男者遵三綱五常,女者守三從四德,在家庭應善為奉敬父母,以報答生你、養你,父母辛勞之恩情。

 

出嫁敬慎爾翁姑。孝行流傳於後世。必敬必戒從夫子。有型有儀教子孫。對待姑嫜應以寬。對待妯娌應以和。

   註:翁姑------丈夫父母也。即公公婆婆也。必戒-----必須謹慎也。夫子----夫婿也。

      姑嫜-----父之姊妹曰姑,夫之姊妹亦曰姑;嫜者,婦稱舅曰嫜也。妯娌-----兄弟之妻相呼曰妯娌也。

譯:一旦出嫁為人妻者,應慎重尊敬翁姑,則其孝行可以流傳至於後代。必須尊敬謹慎順從丈夫,有典型有規儀之法以教育子孫。對待舅姑應以寬宏度量,對待兄弟妻應該和氣也。

 

貴重米谷与雜糧。愛惜衣服与食物。富勿啟口而凌人。貧勿出口以媚人此皆婦女之陰德。

   註:凌人-----凌辱人也。媚人------媚諂也。取悅於人也。陰德-----不給人知之德行也。

   譯:米谷与雜糧(即食米与豆、麥等) 應予貴重,愛惜衣服与口食之物。富戶之人切勿一開口就凌辱他人;貧家之人切勿一開口就是諂媚於人,此皆是婦女之陰功積德也。

 

有心為善。雖善不彰。無心為惡。雖惡不忌。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真惡。

   註:不彰-----不顯現也。不忌-----不怨也、不畏也。

   譯:存心行善,雖善不顯現,不給人知;無心為惡者,雖惡亦不忌也。行善而欲給人見,乃不是真的善事;為惡又恐人知,此乃真惡也。

勿奪家權。勿逆父母。勿嫌姑嫜。勿嫌兄弟。勿觸祖先。勿觸東廚。勿棄五谷。勿棄糧

 

食。勿求奢華。而減福壽。勿貪口腹。而殺生靈。勿以污穢。而洗溪河。勿淫勿佚。勿驕勿諂。

   註:家權-----家產与權利也。勿觸----不可觸犯也。東廚----灶君也。奢華----奢侈浮華。口腹----口与腹。言「貪食」也。污穢-----不清潔物也。勿淫-----勿好慾過度。

      勿佚----勿放恣無藝也。勿驕------切勿驕傲。勿諂-----勿媚諂於人。

   譯:切勿強奪家產与權利,勿忤逆父母,勿忤逆公公婆婆,勿棄嫌舅姑,勿棄嫌兄弟。勿觸犯祖先勿觸犯灶君,勿拋棄食糧。切勿妄求奢華而減去福壽,切勿為貪口腹之慾而殘殺生靈,切勿以污穢之物在溪河洗濯而污染溪水。切勿好慾過度,切勿驕傲,切勿媚諂於人。

 

此皆格言。望諸婦女。銘諸肺腑。才貌不美。衣食不足。應自痛悔。前世不修

   註:格言----為人法則之言。銘諸----記於…….

   譯:此皆為人法則之言。望眾婦女之記於心中。人才不美貌、衣食不丰足,應各自痛心悔悟,乃前世之不修道德所致也。

 

勿怨天地。勿怨父母。富貴榮華。今生有餘。陰功積德。前世所修。

   註:積德-----積立之善德。

   譯:勿怨恨天地,勿怨恨父母,富貴榮華雖然今世有餘裕,是陰功積德,是前世所修來者。

 

打胎溺女。罪犯天條。販賣人口。罪本難饒。草木尚沾。雨露之恩人生豈無。衣食之養。

   註:打胎-----打落胎兒。溺女-----凌溺少女。天條------天律也。

   譯:將孕婦肚中胎兒打落、凌溺少女,此罪皆犯及天律。販賣人口,其罪本就難以寬饒。草木尚且沾受雨露之恩惠,人生豈有無衣可穿、無糧可食乎?

 

何心造此。無邊之罪。報應之日來早來遲。從今至切。曉諭爾知。奉行信受。福享長期。

   註:無邊----無限也。曉諭-------通曉諭示也。

   譯:何必造此無限之罪孽,報應之日來早來遲耳。從今起,至切通曉諭示爾等知道,奉行、信仰、接受,則可長期享福也。

 

玉帝天尊作是訓。急命十方与三界。土地城隍眾靈官。功過糾察等諸神。年年下界月鑒察。無淪乾男与坤女。聞經信受而奉行。准爾諸神宜行事。

   註:十方----東南西北与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与上下也。三界-----上界、中界、下界也。靈官----仙官也。糾察----查察也。乾男----男屬陽曰乾。坤女---女屬陰曰坤。

   譯:玉皇大天尊作此訓言,即命十方与三界等之土地、城隍及眾靈官、功過糾察等之諸神,每年下凡每月監查糾察。不論男人与女人,若聞知此經之意而信仰、接受、尊奉而行者,特准眾神祇視事而行。

 

凡諸信受男与女。免去三災与八難。終身無怠奉行者。百年壽滿登仙界。

   註:三災------水、火、風。又曰「刀兵、飢饉、疫瘟。」

      八難------- 水、火、刀、兵、旱、澇 、飢、饉,八种災難也。

譯:對於虔誠信受之男女,一律免去三災与八難之厄。若終身不怠惰,奉此經而行者,壽終離間世間之時,可以登上仙界。

 

狐疑污謗聖經者。准爾諸神行懲罰。召集十魔降災殃。無常壽拷入酆都。殃及九祖禍子孫。墮入四生与六道。

   註:狐疑----狐生多疑。謂人臨事猶豫之謂。污謗----污穢而毀謗。無常----世間一切生滅無常也。受拷-----受打也。酆都-----冥府也。九祖-----九代祖先也。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是。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譯:如狐疑而污穢聖經或毀謗聖經者,已准眾神明隨時可懲戒處罰;召集十魔降災殃,一旦無常受打入冥府之時,則殃及九祖,禍及子孫,墜入四生与六道輪迴也。

冒瀆聖經如是人。若能悔過而洗心。再行度化重為人。欽此曉諭定天條。願爾天下眾蒼

生。天也執司眾神衹。欽哉勿忽而奉行。

   註:冒瀆----清犯汙瀆也。洗心------洗去不正當之心情也

   譯:如有冒犯汙瀆聖經這種人,若能悔過自新,洗去不正當之心情者,准予再度感化,使其重新為人。欽此曉諭,定為天律,希望爾天下蒼生、天地執辦此事之眾神明,欽哉!勿忽略而奉行可也。

 

虔誦聖經。天神感應。凡有所求。如願以償。虔誦聖經。功德昌盛。脫離苦海。名列仙籍。虔誦聖經。妖魔拱手。皈依從善。保護壇場。虔誦聖經。天清地靈。黃道頻開。運轉興隆。

   註:皈依-----身心歸向而依附也。黃道-----日有中道,中道者黃道。猶言吉祥。

   譯:若虔誠朗誦聖經,天神自會感應,凡有所求,必能如願以償也。虔誦聖經,則功德昌盛,能脫離苦中苦海,姓名可列在仙籍。虔誦聖經,妖魔拱手服從,皈依向善,保護法壇道場。虔誦聖經天清朗,地靈氣,黃道吉祥頻開,命運轉為興隆。

 

虔誦聖經。大千世界。干戈永息。國土昇平。虔誦聖經。利益函冥。四生六道。解脫沉淪。虔誦聖經。天下太平。洪水災殃。瓦解冰消。虔誦聖經。心神通靈。雨露回春。天縱聰明。

   註:沉淪-----沉沒於水波中之意。瓦解-----言釋散易如瓦之破碎也。天縱----天使然也。

   譯:虔誦聖經,全世界可以永遠不戰爭、不動干戈,國土可以大平。虔誦聖經,可以利益地府,四生六道可以解脫沉淪之苦。虔誦聖經。天下可以太平,洪水災殃可以解除,如冰之消散。虔誦聖經。心神可以通神靈,如花木受雨露之恩而回生,天使之聰明也。

 

誦聖經。發口添丁。必得令嗣。改換門庭。虔誦聖經。風調雨順。四時安寧。五谷丰登。虔誦聖經。衣食自然。神明庇佑。永無困難。虔誦聖經。消災解厄。凶星退位。吉星常臨。

   註:發口-----發口願也。添丁------添生男兒也。令嗣------後嗣也。

   譯:虔誦聖經,如發口願,就可添丁,必得有後嗣,門庭可以改換一新也。虔誦聖經,衣食自然有不裕,神明庇佑,永無困難之事。虔誦聖經,可以消災解厄,凶星離去,吉星常常來臨也。

 

虔誦聖經。家道丰亨。帝光普照。富貴綿延。虔誦聖經,男女敦倫。老少安怀。福壽康寧。虔誦聖經。風俗敦美。社會祥和。里有仁人。

   註:家道----家運、家境也。綿延-----綿長也。敦倫------敦厚倫常也。

   譯:虔誦聖經,家境就可多享福,玉帝恩光就可普照,富貴就可以綿長也。虔誦聖經,男女敦厚倫常,老少心安,就有福壽与身體健康也。虔誦聖經,風俗可以敦美,就會有祥氣而平和,里內就有仁德之人也。

 

虔誦聖經。十魔不侵。飛天神王。掃蕩妖氛。虔誦聖經。體道含貞。下濟幽魂。上協天心。虔誦聖經。元亨利貞。保護誦人。如願如心。

   註:十魔----十方魔鬼也。飛天------高天也。掃蕩-----掃去動搖。妖氛----妖物氣氛也。

   譯:虔誦聖經,十方魔鬼就不侵入,高天神王就會拂去動搖之妖氛。虔誦聖經,體念道理而含正氣,下可救濟幽魂,上可協助天心。虔誦聖經,元受其利益之精誠,保護誦經之人,如從其心願也。

                                                           

天王玉帝。普度眾生。倫理綱常已闡明。信受而奉行。萬事咸亨。天下永太平。

玉皇大天尊   玄靈高上帝(三稱)

   註:闡明-----闡說明白。咸亨-----皆宜也。

   譯:完經的讚言。玉皇大帝為普遍度化眾生,已將倫理、綱常闡說明白,善眾生信受而奉行,則萬事皆可宜也,天下亦可永遠太平也。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三稱)

             (玉皇普度聖經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