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2-14) 点击次数(689
太上無極混元真經(鴻鈞老祖著)

太上無極混元真經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詔曰:

        朕居尊而鑒卑,每以蒼生是念。玆值叔季,三曹普化之期,上天有好生之德,開方便之門。諸聖有度化之才,闢善德之路,匡正世道,挽轉頹風,嘗聞道不遠人。奈何凡眼,難以辨別真偽,往往逐妄迷真,良可嘆也。

 

       朕不忍坐視,特請鴻鈞老祖法駕,降爾南天直轄鸞堂台中聖賢堂。自壬子年八月十五日起為期二十天,揮鸞著作「太上無極混元真經」,闡明天道真理。俾使修道者得真道,學道者得真理,神人用命,各盡厥職。經成之日,論功昇賞。勿違朕命。

    欽哉勿忽。叩首謝恩。

天運壬子年桂月望日

 

                                                            太上無極混元真經序

      太上混元無極混元真經,乃應天運而降著者。此經乃天道之秘奧,包羅萬象,混沌未開,乾坤未奠之前,已有此經。蓋元始天尊在無極開經筵,說法闡教,亦不出乎此經。

 

      無極者,無極天也。真仙所居,位於十三天外。又曰: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者也。混元者。混沌之前,元氣之始也。

     

      經者,真詮也。教以循規矩,學善者也。現值叔季,上天有好生之德,大開方便之門,特降此經,普度三曹:凡如能了悟經意,信受而奉行,則修道者,得真道,學道者得真理。所謂大道康莊,天堂有路也。

              

                   鴻鈞老祖降筆序於南天直轄鸞堂台中聖賢堂

                           民國六十一年壬子歲桂月十六日

     

                                                                 開經讚

    元始天帝。混元聖賢。玄元一炁啟真詮。掌教無極天。闡理無邊。神人共 結緣。

                    皈命 

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元始天尊(三稱)

    

    元始天尊曰。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未分時。其氣尚混沌。玄元聚一炁。  始肇啟鴻濛。分陰陽之象。乾坤始定位。天統開於子。其輕清之氣。一萬八百年。上浮而為天。日月与五星。共稱為七政乃天地之精華。地統開於丑。   其重濁之氣。   一萬八百年。   下凝而為地。   山川海河嶽。乃地之靈氣。   融和而結成。

 

    人統開於寅。有萬物之靈。氣稟於陰陽。道敦於化育。而生生不息。与天地同參。故謂之三才。

 

    上天能覆物。下地能載物 。萬物眾群生。盡受覆載恩。凡外具有形。有質之體者 。其內著有色 。有相之跡者 。合還本返原 。均沒為烏有。天地之定理。無偏亦無私 。如三清五老 。神超於六合 。亙古而長存。似太乙金仙。斂氣於三界 。歷劫而不坏 。悠然配元會 。神氣永不滅。

 

      鴻濛既判肇陰陽 。坤地乾天已定位。萬物秉氣而化生。世昇從此而造成。萬物之中人最靈。實乃天地之精英 。人之初生性本善。其性相近習相遠。是故順天者必昌。逆天而行者必亡。人心若与天心契。自能成仙或成聖。三曹普度應天運。道化玄功自廣達。莫因歷劫罪業深 。遂致難償冤孽債。返本還原啟玄微 。認理歸真堅修志 。從此說法明大道 。應予信奉而勤修。

 

     道也者天下為公。由天道而接地道。由地道再接人道。此乃天道康莊也。所以一心若二念。三毒養成難脫苦。貪嗔痴者最難醫。四非乃立身之本。非禮勿視得其正。非禮勿聽得其正。非禮勿言得其正。非禮勿動得其正。此皆修道之首要。五蘊未空道難成。須除色受想行識。六賊最難訓降伏。眼耳鼻舌身意者。七情惹擾定傷身。喜怒哀懼愛惡欲。八邪最易動人心。

 

      眼觀美色起淫念。耳聽惡聲出穢語。鼻聞香味思飲食。口貪生靈開殺戒。心生邪念起狼毒。意追邪情起思惟。足行邪地想非非。手亂舉動不端莊。九思是學之初步。應當留心多思慮。視思明明察秋毫。聽思聰聞理啟愚。色思溫和顏悅色。貌思恭彬彬有禮。言思忠不欺不騙。事思敬三思而行。疑思問不恥下問。忿思難息事寧人。見得思義不貪取。故學道有九思焉。

 

      十信為道之信念。以信為始願為終。信心堅定永不移。念心堅定永不忘。精進心力求上進。慧心靜觀達真理。定心一境不散亂。不退心勇往直前。護法心愛護天道。迴向心趨向功德。戎心戒備不虞心。願心立志求大道。是故一心無二念。遠避三毒空五蘊 。訓伏六賊正四非 。去八邪而平七情。親九思而敦十信 。則大道不遠人也 。然則大道本康莊。須知先天有一炁。

 

     混然一炁生二儀。三才問於子丑寅。是故二儀生四象。四象金木水火名。五水火木金土。行者順天行氣也。上下四方為六合。超出六合謂無極。七政稟氣懸於天。八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共為卦名。物象懸掛以示人。九宮乃北辰所居。取其數以卜吉凶。十方乃東西南北。与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合上下之稱。修道須知之既要。人能遠欲則近道。人能無欲可造道。

 

     無論男女能寡欲。處慮方便可入道。無欲則清清則靜。靜則明明則入真。所以先天之智海。慧珠朗然而出現。更能守正而勤修。則人道可接天道。所謂立本而道生。聖人明訓作佑銘。三曹普度先修德。進修大道自然成。上可渡河漢星斗。氣天諸仙成大羅。中可渡人間生靈。芸芸蒼生脫輪迴。下可渡地府幽冥。餓鬼畜牲可超昇。坐禪入定古修法。時運變遷法亦遷。修德修身修功果。依然成道列仙籍。

 

 天尊喟然嘆曰。時當叔季之秋。世道澆漓不堪 。道德淪亡已久。   三綱五常守。

  四維八德難行。人心趨向不古。頹風無力挽轉。因而觸怒天顏。降災厄成浩劫。

  歲歲瘟疫猖肆。世界干戈不息。世人三毒障深。五蘊八邪業重。如不懸崖勒馬。

  早日回頭是岸。一旦失去人身。萬劫難復為人。

 

  須知人之生也。負陰陽之神氣。故有三魂七魄。死則神氣脫殼。三魂渺渺茫茫。  

 七魄飄飄蕩蕩。不知何去何從。到此毫無把握。若非勤修有素。終墜落地獄矣。

  由此而分善惡。天堂地獄之別。如能抱中守一。謹遵吾言而修。天堂大道宏開。

  回歸無極有望。只要一念純真。地獄之門即破。

 

  魂雖散魄雖墜。人雖死體雖坏。修仙尚屬有望。宜依本經而修。則魂魄可重聚。

   神華与人無異。再造善功陰德。亦可達成鬼仙。從此再接再厲。神仙亦可冀得。

   此乃地府修真。与人修道無異。五教均循此理。早已發揚光大。再諭諸天高真。

   無極南天主宰。以我此道真詮。廣佈天人週知。使其認理歸真。脫離無常之業。

 

                                        

   混元寶卷。無極真詮。三曹普度降真傳。說法啟經筵。格守靈篇。先天賜奇緣。

 

         皈命

  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元始天尊(三稱)

 

                                                                   

 

 

太上無極混元真經  註譯(廣成仙翁)

 

 

                                             

清香高舉。意達先天。大道康莊接祥煙。降鑒如心虔。展讀真詮。無極證良緣  

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元始天尊(三稱)

 

註:先天---上天也。大道---大道理也。康莊----平坦大路也。直詮---即真理也。

譯:上香的讚言。清香高舉參拜,虔誠之心意可達到上天,大道康莊可接祥端之煙,神仙則降臨,監察此虔誠之心,若善讀此真理,則可在無極證結良緣也。一心皈附於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元始天尊。(三稱)

                                                    

                                                           

無極真水。液體鮮明。淨洗靈台智慧生。萬物滋潤榮。遐邇澄清。修道上玉京皈

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元始天尊(三稱)

註:無極-----三界之外也。即也。靈台---心也。滋潤---滋長沾益也。

遐邇---遠近也。證清-----清潔汙濁也。

譯:淨水讚言。無極之真水,是鮮明物液體,可以清洗潔淨靈台,使其生出智慧,萬物亦依賴無極真水滋潤成長,亦可遠近清潔汙濁,而修道上天堂。一心皈附於   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元始天尊。(三稱)

                                                

                                            

神誠淨修。意誠淨修。氣誠淨修。五臟誠淨。皈 

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元始天尊

   註:淨修-----清淨修養。

   譯:淨心的真言。精神至誠,清淨修養;心意至誠,清淨修養;元氣至誠清淨修養;則五臟以至誠清淨。一心皈附於  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元始天尊。

                                                     

                                        

喉清淨修。舌清淨修。齒清淨修。三業清淨。皈 

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元始天尊

   註:三業-----喉、舌、齒也。

   譯:淨口的真言。喉清淨修;舌清而淨修;齒清而淨修,三業若清淨。一心皈附於  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元始天尊。

                                                   

體潔淨修。清潔淨修。整潔淨修。一心潔淨。皈命

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元始天尊

   譯:淨身的真言。體潔始得清淨修養;清潔就可清淨修養,整理清淨亦可清淨修養;一心清潔清淨。一心皈附於   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元始天尊。

                                                  

                                         

元始天帝。混元聖賢。玄元一炁啟真詮。掌教無極天。闡教無極天。闡理無邊。神人共結緣。皈 

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元始天尊(三稱)

   註:混元------混沌之前,元氣之始也。玄元------幽遠之元也。

   譯:開經的讚文。元始天尊乃混沌前之聖賢,幽遠的元氣,啟開真理,在無極天掌教,闡明真理無邊,神人共結緣。一心皈命於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元始天尊。(三稱)

 

元如天尊曰。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未分時。其氣尚混沌。

   註:無極-----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也。兩儀----天、地也。即乾坤也。

      混沌------元氣未分之貌也。

   譯:元始天尊說: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出兩儀,兩儀尚未分之時,其氣混混沌沌也。

 

玄元聚一炁。始肇啟鴻濛。分陰陽之象。乾坤始定位。

   註:玄元-----幽遠之元氣也。肇啟----肇始也;啟開也。始開之意也。

      鴻濛----自然元氣也。乾坤------天地也。

   譯:幽遠之元氣,聚集而為一氣,始啟開自然之氣,而分陰陽之象,始是天地之位也。

 

天統開於子。其輕清之氣。一萬八百年。上浮而為天。日月与五星。共稱為七政。乃天之精華。

   註:統-------系也、屬也。七政-------日、月与金、木、水、火、土星也。精華--------物之純者,曰「精華」。

   譯:天之系統開於子時,其輕清之氣,有一萬八百年,其氣上浮而為天。日月与五星合稱為「七政」,乃天之精華也。

 

地統開於丑。其重濁之氣。一萬八百年。下凝而為地。山川海河嶽。乃地之靈氣。

融和而結成。

   註:靈氣------精靈之氣也。融和-----協和也。

   譯:地之系統開於丑時,其重濁之氣,有一萬八百年,下結凝而為地。山、川、海、河、嶽乃地之精靈之氣融和而結成也。

 

人統開於寅。有萬物之靈。氣稟於陰陽。道敦於化育。而生生不息。与天地同參。

故謂之三才。

   註:氣稟----元氣之受也。道敦-----厚道也。化育-----生育也。三才----天地人也。

   譯:人之系統開於寅時,所以,有萬物之靈性,元氣受於陰陽,厚道於生育,而生生不息,可与天地同參,故謂之「三才」者也。

 

上天能覆物。下地能載物。萬物眾群生。盡受覆載恩。凡外具有形。有質之體者。其內著有色。有相之跡者。合還本返原。均沒為烏有。

   註:覆-----蓋也、被也。相-----貌也。著----顯明也。烏有------何有、無也。

   譯:上天能覆萬物,下地能載萬物,萬物与眾生,靈盡受天地覆載之恩情。凡外具有形狀、有質之物體者,內有明顯之色、有相之跡者,合應還回其本、還其原,均沒為烏有。

 

天地之定理。無偏亦無私。如三清五老。神超於六合。亘古而長存。

   註:三清-----上清、玉清、太清也。五老-----東、南、西、北、中、五帝君也。

      六合------東、南、西、北、上下。亘古-----亘者,窮竟也。

   譯:天地所定之至理,無偏亦不自私。如三清五老,其神氣超出於六合、天地之外,亘古而長存也。

 

似太乙金仙。斂氣於三界。歷劫而不坏。悠然配元會。神氣永不滅。

   註:太乙-----太道曠蕩,無不制圍,括囊萬有,通而為一,謂之「太乙」也。金仙-----神仙也。斂氣----收氣也。三界----天之下、地之上。欲界、色界、無色界也。元會-------天地一元會:計十二萬九千六百年。

   譯:似太乙之神仙,收其神氣於三界之中,歷劫厄而不坏其神氣,永久配天地之元會,其神氣永遠不消滅也。

 

鴻濛既判肇陰陽。坤地乾天已定位。萬物秉氣而化成。世界從此而造成。萬物之中人最靈。實乃天地之精英。

   註:秉氣-------秉持之、持其氣。化生------化育生長也。精英-----精華也。

   譯:自然之氣既然判定,乃肇啟陰陽。坤為地、乾為天,天地既定位,萬物持其氣化育生長,從此乃造成大千世界。萬物之中,以人性最靈,實乃天地之精英也。

 

人生之初性本善。其性相近習相遠。是故順天者必昌。逆天而行者必亡。人心若与天心契。自然成仙或成聖。三曹普度應天運。道化玄功自廣達。

   註:道化------道理感化也。玄功------玄奧之功夫也。

   譯:人生之初,其性質本是善良,其性質亦相近一樣,但憑其學習之後,則相差而遠也。所以,人若順天理而行,則必昌盛;若逆天理而行者,必敗亡也。人之心若与天心契合,一味行善,自能成正果,而為仙或為聖也。現在三曹普度之期,乃道天運而推行,以道理感化玄奧之功夫,則可廣闊達到也。

 

莫因歷劫罪業深。遂致難償冤孽債。返本還原啟玄微。認理歸真堅修志。從此說法明大道。應予信奉而勤修。

   註:歷劫------經歷劫厄也。罪業-------罪戾業障也。冤孽------冤仇与作孽。

      玄微------玄奧微妙也。認理-------認清道理也。歸真-------歸回真元也。

   譯:切勿因為劫厄、罪戾、業障大深,遂致難償還冤業之債。返其本來,還其原始,以啟開玄妙微奧,而認理歸回其真元,堅立志氣而修身,從此說明大道之修法,應以信受奉行而勤修。

 

道也者天下為公。由天道而接地道。由地道再接人道。此乃大道康莊也。所以一心若二念。三毒養成難脫苦。貪嗔痴者最難醫。

   註:天道----天之道理也。地道-----地之道理也。人道-----人之道理也。三毒----貪毒嗔毒痴毒也。貪毒:貪婪之心。嗔毒:忿罣之心。痴毒:毒昧之心。

   譯:道理者,乃天下為公,絕不偏私,由天之道理而接地之道理,由地之道理再接人之道理,此乃大道理,如平坦之大路也。所以,一心若有二念,就能染成三毒,則難以脫離苦海。貪毒、嗔毒、痴毒此三毒最難醫治也。

 

四非乃立身之本。非禮勿視得其正。非禮勿聽得其正。非禮勿言得其正。非禮勿動得其正。此皆修道之首要。五蘊未空道難成。須除色受想行識。

   註:非禮-----非正當之事也。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也。色蘊:見色思淫;受蘊:受賄而貪;想蘊:想入非非。 行蘊:行動不正。 識蘊:識而故犯。

   譯:四項非禮乃是為人處世必戒之根本,非其禮之事勿視,則心得其正。非其禮之事勿聽,則心得其正,非其禮之事勿言,則心得其正。非其禮之事勿動,則心得其正。此皆修道首先主要之事。五蘊若未能空去,則道果難以成就,所以,必須除掉色、受、想、行、識之五蘊也。

賊最難

 

六訓降伏。眼耳鼻舌身意者。七情惹擾定傷身。喜怒哀懼愛惡欲。

   註:六賊----亦曰六根、六門。即眼、耳、鼻、舌、身、意也。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也。

   譯:六賊難以教訓服從,此六賊即眼、耳、鼻、舌、身、意。欲使其清淨,實難以修到也。七情若是惹到,一定可以傷及身體,七情乃是喜、怒、哀、懼、愛、惡、欲也。

 

八邪最易動人心。眼觀美色起淫念。耳聽惡聲出穢語。鼻聞香味思飲食。口貪生靈開殺戒。心生邪念起狼毒。意追邪情起思惟。足行邪地想非非。手亂舉動不端莊。

   註:美色------美女之色相。淫念------淫慾心意。穢語-----污穢之言語。

狼毒-------凶惡殘忍之毒心。思惟------思考也。非非------思想窮極,亂想不當行為。端莊-------端正也。

   譯:八邪最易動人心,眼觀看善美色,就會生出淫慾之心;耳聽惡聲,如出於污穢之言語;鼻聞到香味,即思飲食,為貪口腹而殺生靈;心生出邪念,就起凶惡殘忍之心;意追念邪情就起思惟;足踏入邪地就想入非非;手亂舉動即不端莊也。

 

九思是學之初步。應當留心多思慮。視思明明察秋毫。聽思聰明理啟愚。色恩溫和顏悅色。貌思恭彬彬有禮。言思忠不欺不騙。事思敬三思而行。疑思問不恥下問。忿思難息事寧人。見得思義不貪取。故學道有九思焉。

   註:秋毫----毛至秋而末銳,小而觀見也。喻串物之細微也。彬彬---文質相半之貌也。

   譯:九思乃是學道之初步,故應留記心中,多予思慮;視物應思看明白,如明察秋毫之末;聽事應思聰慧,期明理而啟痴愚;顏色應思溫和,要和顏悅色;貌相應思恭敬,而彬彬有禮;言語應思忠實,不欺不騙人家;凡事要思敬重,三思而行;如有疑問,則不恥下問也;忿怒之時,應思災難,宁与息事以寧人;見到所得,應思要正義之所得,不貪取也。是故,學道者,有九思也。

 

十信為道之信念。以信為始願為終。信心堅定永不移。念心堅定永不忘。精進心力求上進。慧心靜觀達真理。定心一境不散亂。不退心勇往直前。護法心愛護天道。迴向心趨向功德。戒心戒備不虞心。願心立志求大道。

   註:十信------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護法心、迴向心、戒心、願心也。

   譯:十信為道之信念,以信為開始,而以願為終結。信心若堅定,則可永遠不移;念心若堅定,則可永遠不忘;有精進心,則可力求上進;有慧心,則靜觀可達真理;有定心,則靈台一境不散亂;有不退之心,則可勇往直前;護法心,乃愛護天道之理也;有迴向心,則可以趨向功德;有戒心,戒備不虞心;應當下願心,立志求大道也。

 

是故一心無二念。遠避三毒空五蘊。訓伏六賊正四非。去八邪而平七情。親九思而敦十信。則大道不遠人也。

   註:遠避-----遠離避開也。訓伏------教訓使其降伏也。

譯:所以,心若無二種之思念,遠離避開三毒,去五蘊,訓伏六賊正四非,除去八邪而平靜七情,親近九思而敦十信,則大道不遠人也。

 

然則大道本康莊。須知先天有一炁。混然一炁生二儀。三才開於子丑寅。是故二儀生四象。四象金木水火名。五行水火木金土。行者順天行氣也。

   註:混然-------合也。二儀-----乾坤也。即天地也。

   譯:然則,大道本來是康莊大路,須知先天有一元炁,合一炁而生兩儀,三才(即天、地、人)開於子丑寅。所以,乾坤生四象,四象即金木水火之名。五行乃水火木金土,五行乃順應天時四季氣候順序而行也。

 

上下四方為六合。超出六合謂無極。七政稟氣懸於天。八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共為卦名。物象懸掛以示人。

   註:稟氣------受氣也。

   譯:上下与四方即東、南、西、北謂之六合,超出六合之外謂之無極。日、月、五星稟氣而懸於天。八卦分為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共為八卦之名,懸掛其物象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而示於人也。

 

九宮乃北辰所居。取其數以卜吉凶。十方乃東南西北。与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合上下之稱。修道須知之既要

   註:九宮-----北神之所居處。即八卦中央之地也。北辰------神名也。

   譯:九宮乃北辰之居所,其位居中央,取其數以卜卦而吉凶。十方乃是東、南、西、北与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合上下謂之十方。修道須知其概要也。

 

人能遠欲則近道。人能無欲可造道。無論男女能寡欲。處處方便可入道。無欲則清清則靜。靜則明明則入真。

   註:遠欲-----遠離欲念,即無欲也。寡欲----少欲念也。造道-----造成道理也。

   譯:人若能遠離欲念,則可以近道理。人若能無欲念,則可以達成道理。無論男人与女人,若少欲念,則處處皆有方便之門,可以入道門也。人若無欲,則精神清朗;清朗則合乎平靜;平靜則明理;明理就可以進入真境也。

 

所以先天之智海。慧珠朗然而出現。更能守正而勤修。則人道可接天道。所謂本立而道生。聖人明訓作右鉻。三曹普度先修德。進修大道自然成。

   註:智海----即惱智也。慧珠------明敏如珠之光也。朗然----光明也。

右銘----座右銘也。即書於座右,以自警戒。

   譯:所以,先天性之腦智,明敏如珠之光出現,更能守正道而勤修,則人道可以接到天道。所以,根本若樹立,則道理自然生也,此乃聖人明確教訓,可以作座右銘也。三曹普度乃由德先修,然後進修大道之理,自然可以成道也。

 

上可度河漢星斗。氣天諸成大羅。中可度人間生靈。芸芸蒼生脫輪迴。下可度地府幽冥。餓鬼畜牲可超昇。坐禪入定古修法。時運變遷法亦遷。修德修身修功果。自然成道列仙籍。

   註:河漢-----即銀河也。氣天---上天也。大羅-----大羅天。芸芸---花葉盛之意。

   譯:上可度銀河星宿、天上眾仙,成為大羅金仙。中可度世間生靈、芸芸蒼生,脫離六道輪迴之苦。下可度陰司地府,餓鬼畜牲,亦可超昇。坐禪入定乃是古人修道之法。現在時運變遷法亦變遷;若勤修道德,修身功果者,亦依然可以成道而列於仙籍也。

 

天尊喟然嘆曰。時當叔季之秋。世道澆漓不堪。道德淪亡已久。三綱五常不守。四維八德難行。人心趨向不古。頹風無力挽轉。

   註:喟然-----言其嘆息之大也。叔季-----亂世也。澆漓-----薄也。

   譯:元始天尊歎息而言曰:當此亂世之時,世間道理已薄不堪,道德淪亡已久,世人不守三綱五常,所以,四維八德難以遵行,人心之走向不如古時,衰頹之風已無力与挽回也。

 

因而觸怒天顏。降災厄成浩劫。歲歲瘟疾猖肆。世界干戈不息。世人三毒障深。五蘊八邪業重。如不懸崖勒馬。早日回頭是岸。一旦失去人身。萬劫難復為人。

   註:觸怒------牴犯致怒也。瘟疫----流行急性傳染病。猖肆-------猖狂妄行也。

      懸崖勒馬------喻人將踏險地,翻然悔悟,猶勒馬臨危崖,急行勒止也。

   譯:因而觸犯  上帝怒氣,降災厄而成浩劫,年年瘟疫猖狂,世界戰爭不息,而逞干戈。世人深受三毒之障礙 ,五蘊八邪業重,如不懸崖勤馬,及早回頭登彼岸,一旦失去人身,則經過萬劫亦難復為人也。

 

須知人之生也。負陰陽之神氣。故有三魂七魄。死則神氣脫殼。三魂渺渺茫茫。七魄飄飄蕩蕩。不知何去何從。到此亳無把握。若非勤修有素。終墜落地獄矣。

   註:負------恃也。此處同為恃也。脫殼----脫離軀殼也。渺渺-----微遠貌也。

      茫茫---廣大貌也。飄飄----飛行貌也。蕩蕩----廣遠。把握----猶掌握自信也。

   譯:須知人之生,乃負陰陽之神氣,故有三魂七魄。人若死亡,則神氣脫離軀殼,三魂則渺渺茫茫,七魄則飄飄蕩蕩,不知從何而去,若到了此地步,則全無把握,若不是平素時常修道果,終墜落地獄矣。

 

由此而分善惡。天堂地獄之別。如能抱中守一。謹遵吾(天尊) 言而修。天堂大道宏開。回歸無極有望。

   註:抱中守一------抱集中精神,守其一真也。

   譯:由此分出善与惡,善者上天堂,惡者墜落地獄也。如能抱中守一,謹慎遵守   天尊之所言而勤修道果,則天堂之大路宏開,而回歸無極天有希望也。

 

只要一念純真。地獄之門即破。魂雖散魄雖墜。人雖死體雖坏。修仙尚屬有望。宜依本經而修。則魂魄可重聚。種華与人無異。

   註:神華-----精神之精華也。

   譯:只要精神統一,思念純真,地獄之門就可以打破,猶言可以免去地獄也。人死後,其三魂雖然散去,七魄雖然墜地,其人雖然已死去,其體雖然已坏去,但是要修成為仙,尚屬有希望也。宜依本「太上無極混元真經」所說的修道之法而勤修者,則魂魄可以重再聚合,其神華与活人無異樣也。

 

再造善功陰德。亦可達成鬼仙。從此再接再勵。神仙亦可冀得。此乃地府修真。与人修道無異。五教均循此理。早已發揚光大。

   註:再接再勵------猛進也。冀得-----希望所得也。發揚光大----發揮光耀也。

   譯:再行善功、造陰德,亦可達成鬼仙,從此再接再勵而勤修,神仙亦可冀得也,此乃地府修真道之法,与世人修道之理無異樣也。五教(儒、道、釋、耶、回) 均循照此理,早已發揚光大矣。

 

再諭諸天高真。無極南天主宰。以我 (天尊) 此道真詮。廣佈天人週如。使其認理歸真。脫離無常之業。

   註:無常-----生滅變幻剎那也。

   譯:再諭諸天神仙、無極主宰与南天主宰,以   天尊此道之真理,廣為佈告天上与人間週如,使其認識真理,修道成真,脫離無常之苦業。

                                                

                                               

混元寶卷。無極真詮。三曹普度降真傳。說法啟經筵。格守靈篇。先天賜奇緣。皈命

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元始天尊 (三稱)

   譯:完經的讚語。此經乃混元至寶經卷,亦是無極真理,為普度三曹,乃降此真傳,說法啟開講經筵,希遵守此靈驗之經篇,先天就可以賜与奇緣也。一心皈附於

      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元始天尊。(三稱)

                               (太上無極混元真經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