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靈玉皇寶經淺解》
『玄靈本行誥』
此誥表明:聖帝在天在人本行之歷史。
不二志曹廷。清謙獨幟千秋。惟一心漢代。勁節卻超萬古。封壽亭候。
帝一秉孤忠,不為曹動。帝清廉千秋,獨樹一幟,一心事漢。帝之亮節超越萬古。獻帝封 帝為漢壽亭候。
結桃園義。三國顯忠。永世仰觀道範。三龍勝會。
帝在桃園,與昭烈帝、桓候告天,結義為兄弟,誓同生死。帝之豐功偉業,載在漢史。後世永遠無不欽仰。今為第三期龍華大會。
諸天賴續玉綱。故今雄武上巖,英明下洩。鎮天柱地。一炁至剛。覺世救民。三曹貫義。
三十六天上下,均賴聖帝續立綱維。帝以神武御宇蒼穹,如泰山上巖,萬方景仰。降此救劫寶經,下洩人間。在天仗威靈而鎮攝,在地如玉柱撑持。其為氣也、至大至剛,充塞滿於天地之間。警覺人世、救度眾生。天地人三曹、聖道一以貫之。
太上承天應運 道協無皇三極 攝建大中 统御萬靈 穹蒼聖主 通明高真 昊天金闕 仁義蓋天古佛玉皇普度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叩)
『啓讚』
讚稱經文之妙理,教人講習體功,仰賴聖恩,不難證真成道也。
意照春回。心明冥破。凡流曲曲達天河。無上聖恩多。智力翻天地。結造脫化任人謀。
言修道做內觀工夫,則徧體陽回,如春和氣象。一心照澈、陰暗蔽氣頓開。坎水上達天河,而智慧朗然大開。是無上聖恩所賜。智慧所生之道力足以旋轉乾坤。結造聖業脫離凡塵俗世,自然而然,無不由人努力而自求之。
彰威顯道佐御上相隨聖大天尊 (叩)
『聖經寶誥』
此誥詳述:聖經功用道妙無窮。
浩然一片。醞出珠璣。妙矣幾篇,光明天地。救劫兮化劫。臨難兮用宜。隱訣辭華兮當尊重。傳神簡穎兮莫藐視。是則願巍巍。運佈難量。精靈默默。昭應彌濟。
一片浩然之氣,醞釀出一部聖經。真如琳瑯珠玉,十篇經旨妙理深奥,聖德經旨,光明遍照天地。能救刧、化刧之現在未來。如有遭遇危難之時,一意奉持者,心有神靈護佑。
修持種種之要訣,皆含於經意中。故當尊重,而傳神於一句一字中,簡明之妙理,不可輕意讀過。帝乃大悲大願、巍巍之高無與倫比。神功運化廣大之處,不可測量。精英靈氣,默默運佈,靈應昭明,無遠弗屆,方方備至也。
太上承天應運 道協無皇三極 攝建大中 统御萬靈 穹蒼聖主 通明高真 昊天金闕 仁義蓋天古佛玉皇普度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叩)
玉帝曰。衡把中天。靈貫大地。不顧朕樂之樂。常怀民憂之憂。率政罡垣。揚威真際四九。注情運會。
帝諭廷臣請神聖而言曰:帝在天廷,總握權衡於中天。聲靈赫濯貫澈人澴。不以统御乾坤為可樂。常以憂心下民之遭刧為憂。統率普天之政,在天罡、北斗之間。顯揚神威彰著於三十六天真境。注意下方劫運之時會。
彌仁殘數百千。酬效玄穹。握裁華古。混元重造第三。道德調選合八。愛卿奮慎。毋容屈善寬奸。
普濟仁恩,挽救殘零百千劫數。報各穹蒼。挽回中華古國。第三期世界混亂,賴帝力以重選。從道德以選合--孝弟忠信禮義廉恥,教人奉行。各卿家(指治世諸聖神)務以奮勉慎重,不得容許委屈善良而寬縱奸惡。
如子平反。自知舉直錯枉。以後掃清宇臭。走電塵毫。由兹撥露珠明。用神界博。詎(音巨)但嚴組罰章。
人世積案有含冤、有倖免、諸神果能持平反其正。自然無党無偏,賞功罰罪。宇宙之臭穢一掃而清之,以後世間塵氛一厘一亳之微,無不加以電察清楚。從此大道光明,如撥露見明珠。神功造化,博大無垠,嚴僅組成處罰規章。
煥新化育。又當更詳賞格。闊息生機。果爾庶心能體我心。必期天願契從人願。
煥然一新教育制度,又須更要詳立賞格,擴闊人世之休養生機。世間庶民,如能體貼帝心。上帝好生,必能契合人心,能得國泰民安之願。
志心皈命禮
太上承天應運 道協無皇三極 攝建大中 统御萬靈 穹蒼聖主 通明高真 昊天金闕 仁義蓋天古佛玉皇普度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叩)
【法會品一】
-----本章言三期法會,曠古難逢也。
運推數週。正道當行不易。桃熟天赦。佳期普度非輕。吾今主張大化。陶鑄陰陽。兆欲修證上真。察究心志。
運會推至數轉,至今大道當行來之并非容易。天廷為世人,值上界蟠桃當熟,逢天赦之時。上天開普化之佳期,豈同等閒?帝今主張普度大化。陶鎔鼓鑄,合陰陽於一爐。億兆民眾欲修行證位上真,必先查察其有否堅心勵志。
十萬雄兵惡煞。護刧施刧。億九蓮品符節。待凡賜凡。黑籍黄籙。三曹整備。洞銜法獄。一體新開。千年醉晤。
雄兵惡煞十萬之眾,善眾者則有雄兵護助;惡眾者則有惡煞施懲。九品蓮台符證,數有億九,上帝慈悲,準備待賜與凡人,論功行賞。罪行惡者將註入地獄黑籍;修行有功德之者,昇格為仙冊黃籙。預備三曹對案。善者其名銜標列於洞天、惡者墮入法獄。一律從新開辦。此佳期勝會乃千年才能聚晤。
這回大集羣英。萬載龍飛。此番拔攜眾若。升降無私。蠢微都厚。辱榮定格。靈巨不情。依功授職。巧製金花萬朵。
此屆勝會,眾仙聖雲集聚首,萬載難逢,聖帝登極。此次皇恩大赦,拔除善眾之苦難,而攜諸於樂境。按其人之功業與罪惡,升降絕無偏私。雖属愚蠢細微之眾生,有功必賞。受榮受辱、自有定章。不論靈敏妙巧、甚至大人物,如有犯過者,皇天不與情面。有功者一律授以應得之職位。預備萬朵精製金花作為賞賜。
問道開筵。妙成法座千台。論德論玄。吾佛自有下召。言情言理。肖子莫不標名。蒼生莫昧。有志有緣。玄府大慈。無心無分。
得道者接應赴往瓊筵。莊嚴美妙法座,設置千台。外修講道德經論、內修則談玄功奧旨。無論貧富、貴賤、靈蠢、智愚者,同等下召。準予酌情酌理,有八德、玄功兼備之士,乃是天之肖子,莫不金榜標名。眾生不可不明白也,有堅志務道、力求仁義道德之修行者,皆為有緣。玄天大慈大悲,無不容納。眾生如無心意修持,即無此緣分矣。
志心皈命禮
太上承天應運 道協無皇三極 攝建大中 统御萬靈 穹蒼聖主 通明高真 昊天金闕 仁義蓋天古佛玉皇普度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叩)
【機理品二】
----此章言曰人物生機,乃天地之理。
天生地產。敬天順地可存。國囿師裁。愛國尊師乃葆。天地人三心連貫。水火風一氣变通。草木天地之秀。飛潛人鬼之靈。
萬物皆由天地生化而來。敬天敬地,順應天時、順應地意,當可久存。國以囿育,師以裁成。故愛國者必保其國粹,尊師者必尊其師命,乃可長葆。天地人三才一心可相互貫通,水火風三物,天地運化,一氣得以变通。而花草樹木等一切植物,皆得天地之秀氣而生成。
藉秀養靈。是天地之理。傷靈毓秀,非天地之心。集靈鍾秀。物外人尊。拒物怡人。靈分秀滅。由此輪廻。
禽鱗飛潛動物類,乃由人鬼之靈氣所化生。藉借草木,培養動植。是天地自然之理;假如傷害動物而保存植物,即違背天地好生之德。動植物一併維護,如是者則百物各得其所生,人自然超然於物外,為萬物之所尊。倘若拒絕動物、植物,一併使其失去生機,徒快人一己之私,則飛潛動物之靈性分散,至得不到生存而且滅絕。人若如此而行之,不免墮入六道輪迴,或轉生畜類、或地獄、餓鬼。
異此超脫。如此幻化。非此性明。執斯五行五倫。三合三寶。寧遵五行綿生。莫逆三合促死。
改变此一行為,方可免輪廻或可超越三界。箇中幻化,乃因緣果報遁還。做此傷生害物之事,皆是昧了本性之靈明。所以要堅守仁、義、禮、智、信,五行。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倫。天地人三才合德,精氣神固體不失。要遵循天地與人身之五行,順應木、火、土、金、水四時綿綿生化。莫逆乎天地人三才,所謂乖戾者自速其死也。
萬刧得人。两儀成體。忙忙色氏。速宜務本返真。
萬刧修持方得此人身,確是得來不易。一劃開天,两儀定位,大千世界呈現。紅塵俗世之中,色色相相、忙忙碌碌地追逐之世人,宜急急回頭,務要返本還原,修真見性。
短短光陰。休惑塵華墮妄。若是悖謬天地。天地不容。干礙造化。造化皆誅。
人壽有限,光陰短暫。勿為塵世繁華所惑而墮入虛妄假境中。如果所作所為若與天地相悖,天地絕對不容,其罪必不寬赦。若有干礙影响天地造化之事者,必將為天地聖神所誅滅。
志心皈命禮
太上承天應運 道協無皇三極 攝建大中 统御萬靈 穹蒼聖主 通明高真 昊天金闕 仁義蓋天古佛玉皇普度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叩)
【凡因品三】
------此章言人世種因,須先究別善惡。
克己怀仁。自動鄰朋戚友。修心正志。得欽天地鬼神。慈老憐貧。壽算綿延可卜。矜孤恤寡。桂蘭昌茂必期。
克除己私,常懷仁德,必為親戚舊友稱讚及親近。修持心性,願正志堅,自得天地鬼神所欽敬。慈愛關怀老者,憐憫濟助貧人,天必賜之以壽。慈悲憐濟孤兒,撫恤寡婦,後代子孫必會有昌榮興盛之期。
不用詐術。永無內外欺陵。常展和顏。定荷耄(音冒80--90歲)髫(音條小兒)資望。剷除詭譎。不遭急橫之凶。寬廓仁慈。每卜榮昌之泰。
生平誠實待人,不使欺詐騙術,自然不會見有人狡詐欺陵於我。待人接物常展和顏悅色,謙遜有禮,必能得小兒及老者尊敬,有此資聲望。切底清除奸謀詐騙之詭計,自可免招至橫逆之禍事。存寬宏大度、大仁大慈之心,當可得到榮華昌盛之果報。
刻薄成家。終歸消薄。融通涉世。際遇亨通。侵占用心。終為人占。逞雄為計。受迫豪雄。
靠刻薄、克扣、剝削他人利益而成其家業者,到尾始終家財消落散薄。做人如能以融和通達來處理世事,必可事事暢順,財運亨通。處世用機謀巧算、占奪之心侵人財貨,將來必為人占。倚仗勢力用迫協威嚇手段欺人,自然必為豪傑英雄所壓伏。古語有云惡人自有惡人磨。此萬古不易之理。
九厄十纒。非機而致。三災八難。惡釀所成。以及刀兵口舌。禍由不惜生靈。水火訟獄。殃出鮮遵聖蹟。
九類厄運,十類牽纏,皆是日常為非作歹,種下惡因所至。三災飢饉、瘟疫、刀兵,和八種灾難,皆由尋常犯過作惡多端醞釀所成。又有動刀動鎗相互斬殺以及口舌相對,此種禍源自由刻意傷殘、殺戮六畜与生靈所致。遭受水淹、火焚、或犯官訟下獄種種劫難,此種大都是違背、天意、侮漫聖人之言,而胡作非為所致。
饑荒匪賊。云何拋粒吝金。澇旱疫瘟。也是瀆天褻地。案成負欠不清。循環冤報。罪積屈伸多委。交對仇施。
遭受饑荒厄運、遭受匪人截刧、遭受盜賊等禍殃,皆田平時常浪費糧食,又兼在飢荒年辰吝惜金錢,不肯賑濟貧人,故受此禍。乾旱、水浸、以及瘟疫等所遭此類災患,也是皆由穢褻、污瀆、悖謬、不敬天地神聖所招至。人世間負債未清還,形成案後,果報循環成冤讎,不斷糾纏累世冤報不絕。罪案累累,當伸訴反受委屈,當屈反伸,處置諸多委曲。各有冤對,相互報復。
雷風赫赫。不蕩賢人。冰雹丁丁。豈寬逆子。五臟六腑煎熬。三有四恩乖舛。三百骨竅違和。十二節時失禮。
迅雷烈風赫赫猛烈,善良之人遭掃蕩。暴雨狂風夾雜冰雹、叮叮猛下,逆臣逆子,何其曾有放過。人之五臟:心肝脾肺腎,及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腸、小腸患病煎熬。三有者:欲有,色有,無色有,四恩者:父母養育恩、天地蓋載恩、仙佛傳教恩、國家培育恩。三有欲重而妄顧四恩大德不報,故有此臟腑煎熬之苦報。人都有三百六十骨竅,倘若違和,便患病了,是十二節時令做出違返天地律例,悖謬天理時序的戒律所致。(四時:春夏秋冬,八節: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以及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合共為十二節。)
能順天理。自遂人情。如不陰間弄鬼。方為世上福人。
世人能應天理做事,自然事事順心,事遂人意。人能立心正直,處事公正無私,常行善德,尊敬天地神明,何有陰間弄鬼?如此天必賜之以福,故為世上福之人。
志心皈命禮
太上承天應運 道協無皇三極 攝建大中 统御萬靈 穹蒼聖主 通明高真 昊天金闕 仁義蓋天古佛玉皇普度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叩)
【仙果品四】
-----此章言證仙佛之果位。
孝關性竅。不孝首部多創。弟属督經。無弟脊梁難掌。忠腹能寬。命蒂可保。信心倘足。真息常調。
孝乃八德之首,關係至大,直通性竅。不孝之人失其根本,頭部多傷患。
弟道與督脉相應,無友弟愛心之人,督脉穴位不暢,脊梁骨幹支撑乏力。忠主腹臟,又稱黃庭丹田命蒂之所,忠者中也,參同契云。「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中者神氣歸復之處,人之大中極也,命蒂可得以保全。信念堅定,妄心不生,丹田氣機活潑,心意不動、真息往來,綿綿若存,調息至無息之息,乃曰真息常調也。
以禮伏賊。何愁毛竅不舒。仗義驅邪。定卜陰陽混合。
人能格守九思、四勿兼三畏,畏天地、畏聖人言、畏大人,自然六賊可伏,毛竅自無不舒。這種人自然氣血和暢,何愁毛竅不舒。只要公義常抱,仗此義自能驅邪逐妄,無邪妄則性靜,性靜即火降,寡欲則水昇,如此陰陽混合矣。
斷慾守廉。自得蓮生火內。固精知恥。必期金露沙中。
斷截慾根,內儉守廉、精神妄洩,如此心德全備,自可龍吟虎嘯、蓮生火內。
精固則元神凝固,知恥近乎勇,知恥忘情而生定。定則性不迷而自住,性住則己汞住矣。己汞經既住,方可求鉛。曰歸曰還。張三丰祖師註呂祖<百字寶文>中云。修行人,性不迷塵事,則氣自回,將見二炁升降於中宮,陰陽配合於丹鼎,忽覺腎中一縷熱氣上冲心腑,情來歸性。如醉如痴,二氣絪縕,結成丹質。而炁穴中水火相交,循環不已,則神馭氣,氣留形。不必雜術自長生。直至丹田氣滿結成刀圭也。
產育真靈。美完八寶。
到此地位。藥即得矣。二氣結成刀圭。關竅開通。火降水升。一炁同流。從太極中。動天根過玄谷關。升二十四椎骨節至天谷關。月窟陰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樓。無休無息。名曰甘露洒須弥。訣曰,甘露滿口。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結元氣。默以養之。真靈如此產生与養育,此時聖人所注者慎獨,慎獨者即畏身中之小無極也。由這一点看來,人須先修至德以凝至道。則聖域賢關咫尺眼前矣。美完八宝此之謂也。
造成法體。功奪五行。
呂祖百字寶文中曰:「坐聽無言曲,明通造化機」。即是造成法體,張三丰祖師註曰「:功夫到此,耳聽仙樂之音,又有鐘鼓之韻,五氣朝元、三花聚頂。如晚鴉來棲之狀,心田開朗,智慧自生,明通三教經書。默悟一生根本。預知未來休咎。大地山河在掌中,目視萬里。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寔(音實)有也。吾行寔到此際,若有虛言,以誤後學,天必誅之,遇之不行,罪遭天遣。非与師遇,此事難知。」
功奪五行,即是太上道祖曾言:「跳出五行離造化,不受循還數數牽。此之謂也。
不忠不孝。人間所痛。寡廉寡恥。天上難容。
忠及不孝之人,則沒一点可取之處,活在世上為世間人所指責与痛恨。無廉無恥之人,皇天難以容忍,自必墜落地獄也。
任爾丹還九轉。也無福受三千。
縱使你內功修成,丹還九轉,出神入化、靈魂出竅。亦不能亨受三千大千世界之清福,死後不過一縷遊魂而已。
菩薩心腸。清靜果位。
果能有菩薩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視眾生為一體的心腸,自然得到清淨佛果。
如無大忠大孝。當知有恥有廉。廉恥全無。住凡不無聾聵。
如果不能做到大忠大孝,大忠者如曾子曰。「為人謀而不忠乎?」即是替人家做事是否忠實?這個「忠」字,是指對人對事無不盡心的態度,-----對任何一件事都要盡心的去做,就叫做忠。
大孝的「孝」字,先後两層,大本大源。應復性返本,歸於真理。盡孝報本,常順父母。如孔子曾說:「夫孝者,生以順心,殁以繼德,孝子知本,故能報本。」
大忠大孝如無能為者,應該知道有恥有廉,即是規範約束自已、所謂不能兼善天下者,也要獨善其身,不可越禮犯科。如果無亷無恥,即是自殘人格,雖生人世,亦等於聾聵之廢人。
孝忠喪失。學仙難證聖真。私曲道場。拷拘阿鼻。
孝道全無,忠又失卻,莫講學仙難證聖真,就連做人也難以溶入社群,何况仙道益深嚴乎。私曲道場者,則是以私己之名去經營獲利者,以此之見弘法,扭曲大道真諦,誤導眾生。違背了元始天尊在太上無極混元真經中的「道也者天下為公」。又有經云:「佛道一文錢,大過須彌峰。」如此一來,聖帝下旨將之嚴刑拷打,拘押阿鼻無間地獄、永不超生。
是則八德不全。人間病漢。八寶不壞。天上金剛。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未能健全,身體健康也不健全。因為人之軀體結構以五行生化乃賴此八德維和,失缺必病也。故曰此乃人間病漢。
此八寶美德修持完備無缺,聖帝曰:必為天上之金剛不坏之金仙大佛。
志心皈命禮
太上承天應運 道協無皇三極 攝建大中 统御萬靈 穹蒼聖主 通明高真 昊天金闕 仁義蓋天古佛玉皇普度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叩)
【彰著品五】
忠憑經表。望世體忠。傳經救世。孰有我忠。世不奉經。實非忠我。
憑仗此經,表明忠道。望世人體念帝意。因世道澆漓不堪 。道德淪亡已久,三綱五常不守。四維八德難行。人心趨向不古。頹風日下。特傳此經挽救世道,如帝明聖經有云,「日在天上、心在人中。」無時無刻不以蒼生為念,講忠,試問誰個有如帝哉。世人如不讀誦与奉行此經之義,實在不明帝心,則非忠於我。
經咒經言。無殊命旨。經言經理。盡是令條。經是我心。經為我法。以法作救刧證章。
本經之咒語,本經之言詞,與帝之命令,如聖旨一樣,無所分別。經中所述玄奧妙理,每條皆是帝之令條。玄靈寶經每字每句,皆明示帝心,經是帝之心法。所以立此法理條文,以作救世救劫的綱領憑證。
為心作奉恩記號。洩斯經以鑒佑原人。顯斯忠以接度學子。
以己真誠之心,崇奉聖經,帝即能感應爾心誠否為記號,而施以福澤恩惠。帝洩此玄靈寶經,鑒察保佑有志克念除慾,復性返本,率性中所具之五常,而實踐之人,顯斯經之忠道者,如此學子皆予接度回歸上天。
忠之一字。經之全神。
忠之一字、是此玄靈寶經之精華。忠者中也、乃我性天中和之道,推廣行遠,以造乎其極,將己身之天地,正其位,己身之萬物遂其育,則己身中之天地遂蹈中履和矣。必須極力將我性天中和之道,推廣行遠,使人人身中天地各正其位,人人身中萬物,各遂其育,則整個之大天地,豈不轉災殺為吉祥乎,故為經之全神。
我秉斯忠而建勳。我秉斯忠而垂古。我秉斯忠而證真。我秉斯忠而權统。
帝歷劫在天上、人間、所累積巍巍功勳,都是秉承斯忠字而建立。帝由於秉承斯忠字歷劫建立功勳威名、德望而名垂萬古。帝秉斯忠字而得證古佛高真。帝秉斯忠字而得蒼穹天王及五教教主,推選為第十八任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權掌玉京统御萬靈。(現已為第二度連任玉皇大天尊。)
有福得經。 玩斯經以體忠。 遵斯經以效忠。 行斯經以酬忠。奉斯經以存忠。
有福有緣之人,方能得到此玄靈玉皇寶經。仔細研讀、領悟,細味斯經意。遵從經旨要義,忠誠效法。奉行斯經之法則章意以酬報帝恩。永遠稟持、奉行此經旨、經要以恆久存忠。
爾忠我忠。勝如忠男忠女。
果能你忠誠亦能如帝之忠,帝心必能感應爾心。則帝心歡悅,帝忠你忠,帝即視之為子女般愛護。
當勅十方大帝。五嶽三官。南北斗曜。普天星君。三十六將。七十二司。
帝即令東、南、西、北、东南、西南、東北、西北,以及上下十方大帝君,五嶽乃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三官:天官、地官水官。
八大金剛。五百靈官。三界五祀。雷電風雲。功曹仙吏。年月日值。一切神祇。
八位金剛大神將,五百名眾之糾察靈官。三界中五方祀神,掌管雷、電、風、雲之神聖。在任的功曹仙官使者,年、月、日、當值的一切神祇。
十方奉誦。十方庇佑。一家奉誦。一家護蔭。神煞不得為之擾害。鬼怪不得為之侵凌。
見十方見有奉行讀誦此玄靈寶經者,十方皆加以庇佑。一個家庭奉行讀誦者,一家得以保護和福蔭。神靈和惡煞不可以有半點干擾以侵害。惡鬼与妖怪不為之侵優時欺凌。
化凶轉吉。惡宿敢不遁逃。人傑地靈。福星自當拱照。爾諸塵流。果能內育丹忠。
外參經妙。直達---------龍華勝會矣。
如有凶險,化轉為吉祥。凶惡之宿世冤煞自必遠遁。得仗諸天地神衹護蔭,自然人傑地靈,福星自必當照臨。世間人等,如果能真心意誠,內心深處蘊養一片丹忠。在外參考、研究、體悟經旨妙意。自然可以逃過災患与浩劫也。直赴龍華勝會,参拜見無極老母,永證金仙了。
志心皈命禮
太上承天應運 道協無皇三極 攝建大中 统御萬靈 穹蒼聖主 通明高真 昊天金闕 仁義蓋天古佛玉皇普度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叩)
【超凡品六】
本章昭一示:忠義仁勇,超越塵凡。賢才難遇,義士難求。
吾本大漢忠臣。恭逢明主。桃園結義。龍虎風雲。嗟荊州之失守。咎實難辭。
帝本大漢朝之忠臣。以恭敬之誠得遇賢明之主。劉皇叔偕 帝与張桓候,在張家莊桃園結義。龍指帝皇,虎指勇猛虎將,乘風雲而現象。又指陰陽得宜,又諭君臣將相。嗟嘆昔日荊州城之失守,責任實在難以推辭。
痛西蜀之偏安。功真莫遂。老師雙表。江山算定三分。吾身單刀。兄弟恩酬一擲。秉燭達旦。坐怀不亂金剛。
痛惜偏安於西蜀,即今之四川。立此真正無比之功勳,可惜不遂所願。丞相孔明前後出師表曰:「今天下三分」帝以青龍偃月單刀隨身,念兄長恩深,弟報以義酬。帝自封金掛印,見嫂如見其兄。嘗寓賓館,秉燭朗照,夜看春秋,而至於旦。端坐凛然,一心怀念兄長,方寸不亂,儼如天上金剛。
仗義平生。心地豈同鐵漢。扶漢興劉。吞曹滅魏。勁節凌雲。萬古名高虎將。忠心貫日。千秋志篤麟經。
心地光明磊落,豈可与一般剛強不屈不撓者有所比擬也。帝一心扶持大漢,志在興劉,必須將曹賊吞沒之,將北魏消滅之。高風亮節,凌駕雲霄,亘古以來正是英明高超之虎將。忠心耿耿、正氣貫日,誠篤志切於孔子所註之戰國春秋。
自思堂堂男子。兄長恩深。竊維烈烈英雄。君王義重。言念往事。曷勝繫懷。
帝自思以正正堂堂之大漢男兒,念兄長大恩深厚。帝自思維,是轟轟烈烈之大英雄,得蒙君王道義之器重,念想講及往日之事迹,聯綴於心怀、是數不勝數之感慨!有不堪回首話當年之嘆也!
吾今權掌玉職。道應六匡。丁兹叔季。整備三曹。
帝今承天應運,御宇蒼穹任十八任天皇而繼統、權掌玉京至大至尊之職,道協無皇三極、攝理六合。遭逢此末劫之時期,惟有將天、地、人三曹整肅、以備應付三期之浩大劫運。
人心風化。日就頹靡。誹謗聖真。欺滅神像。九火為殃。額燒坏家惡婦。三鞭竝至。頭打賣國奸雄。
無奈今之人心不古,世間之風化,日甚一日,瀕於頹廢敗坏。甚至滋多非議,譭謗聖真,埋昧良心、胆敢暴行欺陵、而毁滅神像。作不善者,當以九陽真火降而燒之,更而規定焚燒敗坏家門之惡毒婦人。如有敢作出賣國家之奸雄,尤為罪大惡極,定必天罰其迎頭重打三鞭。
作孽奢淫。難怪人貧嗣乏。恨天怨地。尚期富貴榮華。犯禮滅義。真四民之罪首。
書云: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音換)。何况作孽多端、過份奢侈,犯奸淫罪行,此自作之禍,無可逃避,難怪其獲罪於天,不但罰其捱受貧苦,其後嗣亦遭乏絕也。怀恨於天,埋怨於地者,此乃妄作非為之輩,不思修德,祇知貪慾暴戾,是天地之所不容。尚想期望得享有富貴乎?八德中、禮以節人,義彰本分,如有違犯禮節,毁滅道義者,是謂士農工商四民之中、乃罪行之魁首也。
鮮恥寡廉。實三尺之宜加。橫行浮動。敗家世之門風。廢弛準繩。玷祖宗之聲譽。
恥乃人類之羞辱,廉潔是個人應有之行為,無廉無恥之敗類。實在舉頭三尺之神明,已經將其罪愆記入黑籍。蠻橫暴行、不循正道,流離浪盪之人,將其世代之家風因而敗壞。廢弛傳統性之規矩準繩,則不循正軌、此不肖之徒,有玷辱其列祖列宗之聲譽也。
讀書文士。立身雪案螢窗。誦詩騷人。肆志風花月露。匡正風俗。純敦禮節之儀。
讀聖賢書之學者,必然從規蹈矩。貧士如古人孫康家寒無燭,常映雪讀書。又有如:晋之車胤幼時、貧而勤学、夜以繼日、夏則襄螢夜讀。誦詠詩章之騷人雅士,必然極其心存放恣之志象,吟風花寫月露,以自鳴其志。今之民風習俗、日下一日,亟雖救正,純然以敦正禮節儀表,務使復禮歸仁。
嚴正官威。絕弭分離之事。漫逞筆墨之才。下恃交遊之廣。鷸(音律)蚌相持。逞勢壟斷取利。
為官則要莊嚴正大、善察民情,恩威并施。杜絕消弭族群玆事,因而分化離異。世有斯文狂士,任意隨筆墨逞其謬論,以恃獨特之天才,以亂社會風氣。尤其仗交遊、見識廣闊,以逞市井之威。勸諭世人,要和睦相讓,莫作鷸蚌爭持為漁人得利。喻爭持不下逞勢壟斷、剩機控制也。(故事在戰國)趙伐燕,蘇代為燕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啄,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两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今趙王伐燕,燕趙久持,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
權要偏聽。假威誘脅貧民。休持刻覈(音核)之見。懷德從風。偏挾忌妬之私。鈎名釣譽。
在上位者、權柄要務,倘任意妄為,偏聽單方意見,借威作勢、利誘脅逼於貧民,其罪極大。切要停止有深刻偏見之心,秉持仁義之心從事,人与人若能如此,社會便有君子之德風。只顧自私之輩,待人則心怀忌妬,行事必偏袒執著,作偽只求名譽,(管子曰):釣名無賢士。故假借虛名以求聲譽者、其劣行可恥也。
燕翼爭承。輒遺後世利病。鴻恩未溥。動關兆姓安危。弟讓兄賢。棠棣興懷可覩。
燕翼:喻預後之祖,相爭繼承也。世人不思積德以翼蔭子孫,只知積財以餘裕後代。每每因此而遺禍後世子孫,有互相爭利之弊病也。施鴻恩於世,可是未得普遍,有不均之患,須知此舉動應當以眾庶之安危關係着想。棠棣:植物木本,喻兄弟也。孔懷兄弟、同氣連枝,為弟恭讓,為兄賢而友愛。詩經:棠棣之華,鄂不韠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世人果能兄友弟恭,正如棠棣之興發可觀也。
父慈子孝。場藿綦(音其)切堪吟。折錐探地而淺地。亦步亦趨。漏屋窺天而小天心藏心寫。。
為父慈祥,為子克孝,值得為之吟詠以場藿綦切之章句,而讚揚之。場藿:喻田徑藿香草,生生連續之狀,綦:生長密茂也。詩經「縞衣棊巾」乃讚揚是父是子之美譽也。淺見之輩,以折斷之錐去探測地,而謂地淺,亦有人執弟子之禮,学而步趨。此是強不知以為知,誤人不淺。愚昧者有人以漏屋之孔而窺探青天,謂天之小也。竟有從而效之,藏於心、誌於心,以為之實用。
恩明誼美。上下感應之機。賓賢興能。國家選舉之典。腰同鐵柱。那容越禮踰分。
施恩要明察、意義至美善,乃是上下相孚,如聲斯應之适當机宜。周代時已有選賢之法:自鄉小學舉賢能,而以賓禮之、升於國學、以教萬民。務將賢者興之,此乃周朝時代、國家選舉賢能之法典。正直剛毅、其腰如同鐵柱的真正硬漢,焉能容許做出超出禮節範圍過分之事。
頭比金鎗。未許恃才作弊。格身方可格天。淑身而後淑世。
堂堂男子,頭比得上金鎗光茫銳利,頂天立地。不許妄恃其才而有作弊之事情發生。大丈夫先格其心物、致其良知、誠意、其身正方可感動上天。未達者,獨善其身,達者,兼善天下。務求至善而後善化世人。
志心皈命禮
太上承天應運 道協無皇三極 攝建大中 统御萬靈 穹蒼聖主 通明高真 昊天金闕 仁義蓋天古佛玉皇普度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叩)
【至誠品七】
本章喻至誠無息,志士於道,體備於己,誠則明矣。
一念之誠。真而無妄。氣極其清。迺無纖翳(音縊)朝體。
凡心所動曰念,意念紛紜心難靜。但修真之士,功夫到家,意念專誠,真而無妄。
但凡修行,如能意念誠真而不起妄心,如老子云「至虛極守靜篤」。自然神氣常清,真息常調,智慧大開,明辨是非善惡,不使有任何纖塵瞞蔽身心。
質高而厚。安有駮雜混全。民彝之理。惟吾無私。父子君臣之間。仁敬慈孝。
禀性清高博厚,全然純潔,焉有塵俗雜亂之理。民間之倫理常法,帝諭:「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决不徇私也。君仁臣敬,父慈子孝,上下雍熙、倫常道,天理固然也。
道德經綸之外。肅艾哲謀。
道為體,德為用,道德修之於內,而形之於外,故人与天地萬物,皆以道德為綱領,大綱經綸之外,而條目工夫悉具聖質鴻猷,經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
如此則道德愈高,功亦愈大也。「肅艾,莊嚴,美善也。」
太極無極。不滯於有。無極太極。不遁(音頓)於虛。
修士修到了一定之境界,如呂祖師大學經中論述到,人能身有所循,心有所歸,性有所安,各得其所,次弟不紊,慮內功不足,而慮外功之弗成,抱悲天憫人之至慮廣建聖功,慈以化人,悲以憫世,人各能毅然作去,達到至極,無以復加至善之境界,心自知止於何處。心有所歸,性不問自定矣,性定之後,則此身若有若無,此身如在如不在,但是非然而不非然也。不滯於有,亦不滯於無,清靜無為,渾然一理也。
無極太極。不遁於虛。
知所先後,至誠無息,至虛至靜,一靈燭炤,固蒂綿綿。空而不空,是不遁於空;法而不法是為正法。
元時為春。貌行為水。
一元復始萬象更生,易曰:大哉乾元,炁之始也,元属春乾爻四德之首。儀表常靜,清若水也。元在天而统東極「列宿」。在地率東勝神州。元在時生春季萬物,
在人為內肝,外為目,靜為元性。動為仁慈。元在道正是採,得,築基鍊己時也。
亨時為夏。言行為火。
易曰:亨者,嘉之會也。天能通暢萬物,使萬物嘉美會聚也。享為夏。發於聲,其表現容「易生火、属火旺盛時也。亨在天统南極列宿。亨在地統南贍部州。享時生夏季萬物。亨在人為心、舌。靜為元神,動為禮儀。亨在道通達運轉。法為文武火候。
利時為秋。視行為木。
易曰﹕能以美利利天下。利属秋天。收成之時。雖有肅殺之氣,正能使植物趨向成熟。如春生之木、稻米、五谷類。
利在天属西方到宿。在地而统西牛賀州。利時生秋季萬物。利在人體為肺、鼻。靜為元神,動為義。
貞時為冬。聽行為金。
易曰:貞固。知正之所在而固守。貞属冬天。冬藏、伏潛,主靜。貞在天统北極列宿。在地統北衢蘆洲。貞生冬季萬物。貞在人體為腎、耳。靜為元精。動為智慧。貞在道為歸根復命。
乾爻四德。
乾:元亨利貞。乾乃健也,為萬物生成化育,綿延不息之意,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人天之間,本具有一貫相通之理。元即「原」也,意謂著事物之初、開始起瑞、根本、基璴、大、多、勝;亨即「通」也,意謂著事物之通達,進行、無休止、無窮盡、無匱乏、無終結;利即「宜」也,意謂著事物之宜、有濟、有利益、有用處;貞即「固」也,意謂著事物之堅固,安定、保守、永久、不变、理直氣正。
元、亨、利、貞乃乾之四德,以易經哲学奧義解釋為:
凡事須有一善的開始与發展「元」,經過一番善的協調、整合「亨」,而以最誠意的義理實踐,必然有所利益「利」,如此,則凡事所作所為,方能有一根本、主幹可固守、永久的安定不变「貞」。
悉具往來屈伸。洪範五行。無非知覺運動。
寒來暑往、春夏秋冬,萬物皆依時序屈伸來去。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尚書:謂洪範乃箕子為武王陳五行陰陽休咎之應。禮記謂可以正身安國。五行金木水火土之生尅制化,皆是知覺之正用。
人秉天地陰陽五行之氣而生。金木水火土,人體之臟腑即肺、肝、腎、心、脾。於外金主義、木主仁、水主智、火主禮、土主信。修人道順乎五行順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修出世法即要逆五行之時序,始可见功也。例如練己築基,己者五行属土,要用木旺陽氣盛之卯時,木尅土也。
實心實體。有相有情。資稟高明尚冀薰陶貫注。
實心者則非虛妄也。實體者則真如、法體。有相若無相。有情者:慈以化人,悲以憫世,以天下悉如同胞之謂也。人得天賦性質、高明、聰慧者,尚可期望得如香之薰物,使之更為亮潔,如陶之造器、為之成材。修道之士更要以道德仁義去薰陶自我,使靈性清淨,精神才可得以貫注。
慧根淺薄。難言造詣靈通。一誠可感。出帝本心。八德無虧。願子隨分。
學道者有智慧、根器,方能載道。若淺薄之人,對於道學工夫、難達至善之境。抱一念至誠,可感格上蒼,此實乃蒙聖帝一本慈心,早已昭示也。凡人學道,奉行八德,宜無虧缺,聖帝大悲大願,期學子隨緣、而有其分也。
志心皈命禮
太上承天應運 道協無皇三極 攝建大中 统御萬靈 穹蒼聖主 通明高真 昊天金闕 仁義蓋天古佛玉皇普度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叩)
【忠義品八】
本章言忠孝節義、天理良心。
忠君之道。惟臣則然。欲使民忠。先之以孝。負暄獻芹。乞丐死節。
為臣者,必須盡其臣道,事君盡禮,可見盡忠。俗語忠臣皆出自孝子之門,欲使民忠於國家、朝廷、王上。在上位者必先以孝親、敬師、敬老、愛民,以作典範,則臣民自能忠心而事上也。春秋時,宋有農夫,冬令欲負太陽,擬呈於君。又野人献芹之說。皆表忠君之意。古常有義士、寧為乞丐守節、而死義者,亦是忠君之道。
儒者充義至盡。聖賢精義入神。忠以義見。盡義可見盡忠。義以忠成。全忠便成全義。
儒者崇奉六經、受孔孟學說教化,學究經義、充實至盡而希賢希聖者,對於經旨奧理,精致入神。義本分也。守義顯其忠也。義士由忠貞而成美名,全忠謂忠心無虧也。全義:可謂大義無缺也。故曰:全忠便成全義也。
孔顏曾孟。傳道而忠萬年。
孔聖傳道於顏回--曾子---子思傳於孟子。其忠於至道、是則馨香流傳於萬年也。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儒教之祖。嘗為官司寇,其後不用,周遊列國講道德、說仁義。但凡四十年。後回魯删詩書、定禮樂,贊周易,寫春秋權衡君子、以傳先王之道。弟子三千,四聖、七十二賢。享俎豆萬年。唐開元廿七年追謚至聖文宣王,歷朝有加封號,至清康熙帝封孔聖為萬世師表。
顏淵:魯人名回,字子淵。貧而好學,弟子中最賢。乃復聖(復聖者乃前度聖人)。
曾子:名参、字子輿。事親至孝,吾道一以貫之,作孝經。甚得孔子心法。嫡傳孔門道统後傳子思。稱宗聖。
孟子:名軻,戰國鄒人。受學於子思之門。著孟子七篇,尊王賤霸重仁義,輕功利。後世稱亚聖。
董周程朱。顯道而忠千古。
諸大賢儒顯揚聖道,建千吉之動績也。
董仲舒:漢廣川人,學有原委,正誼明道。免官家居、朝廷有議,武帝常遣使往其家而問之,可見明道之可貴也。
周敦頤:宋道州人,字叔茂。世稱濂溪先生、為宋理學家之開祖,二程之師。
程頤:宋各陽人、字正叔、號伊川先生,生平以誠為本、窮理為主、晚年著易傳及著春秋傳等。
程顥:宋洛陽人,字伯淳,舉進士,號明道先生,神宗時為鑒察御史,旋乞去。与乃弟程頤皆學於同敦頤、出入於老釋。返求六經而後得之,正與大極圖說互相表裡,而得聖學之秘。
朱熹:宋婺源人,字元晦,舉進士。清康熙中、升其位於十哲之次。其論正君恤民為主‧其為學以居敬窮理為主。程朱成一學派,以主敬存誠為本,宋理學至朱子而集其大成也。
閒居衾影。衾影抱義無虧。一日百年。百年全忠不变。
衾指大被子,(俗語同衾共枕。)一個君子處世,務要行住坐卧,都要正直無私無邪,堂堂正正,方可謂衾影無慚。一個君子人也,只要立定中正至誠之心,一日如是,一月一年如是,百年亦如一日全忠至誠,無有改变。
盡義能銘金石。全忠可動帝天。
帝諭:凡大義昭彰、能竭盡義所應為者,其切宜銘誌金石,其忠貞自可感格。玉帝於天廷。
講義興忠。仙真尤為欽仰。談玄論道。古今之所推尊。至大至剛。浩然充塞。
設立講壇、宣講道義,扶翼忠良,仙佛聖真更為贊美欽善也。談論玄學奧義,研究道典經綸。由古代至現今,不但蒙上蒼嘉許,亦受古今人士推崇尊敬也。朱子註:至大、初無限量。至剛:不可掘撓也。程子註:天人一也,更不分別。浩然之氣,乃吾氣也。養而無害,塞乎天地。
不餒(音女)不慊(音怯)。凛烈綱常。彌綸造化。忠義之道可傳。
蓋天地浩然之正氣,人得而生之,本體無虧,自不疑懼、不氣餒,正氣凛然,而嚴正於三綱五常也。彌綸:易曰「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凡人有裨益於天地造化,處事合乎道德又忠誠守義,此忠義之道可廣宣与流傳。
統序乾坤。禮節之儀可學。奉三無私。主一無適。
乾坤即天地也。易曰:黃帝堯舜垂衣裳冠冕而天下治,蓋學效乾坤,天地萬物生化井然有序。如元始天尊曰:禮者、有尊有敬、有威有儀、無偏無党、文彬彬、節己之欲、揖讓之心人能行之天下皆親。
帝示:凡滙參三教,敬奉三合、常調三寶,立己立人,毋自私也。程子:道語曰,主一之謂敬,無適之謂一。無適:「無他向往也。」
挾策愚民。神人之所共妬。埋奸蠱世。天地尤所難容。
挾持詭計下策、以愚弄民眾,此妄作為之罪行,為天地神祇與民眾皆所厭惡。凡有外表稱善、心內藏奸,蠱惑世人。此乃卑劣罪行,天地為之震怒,不許容於世也。
五羊食牛。不動萬章之辯。脫囚事敵。焉為曾西所羞。
春秋時,百里奚(虞人)以五羊之皮,自鬻於秦,穆公用為相,而成霸業。世稱為名相,但孟子門人萬章、最好問、而好辯者‧淡然置之、不動於辯也。
春秋時,管仲脫身於囚、事桓公為齊相國,霸諸候,一匡天下,曾西﹕孟子弟子‧為人晃朗正直,但不以為管仲為可羞也。
恃才作俑。反中心而行險道。倚勢脅威。矯精一而貳爾心。沾恩嫁禍。施恩則以施怨。
俑從葬木偶人也,世有恃已之才倡端不善,妄作胡為,是違反中庸,背道而馳也。倚仗惡勢以威逼人,故意与人違異,其實唆使離心。奸宄陷人,先沾以惠,受者不虞其詐,而貽禍患。如此施與,正是奸宄報怨行為。
賣惠貪肥。受惠反若受仇。鄙百里奚之霸佐。善管敬仲之功臣。
賣弄施恩手法,引人貪念,以為肥美,但受惠者仍受仇家所施、有所不知所焉。「以上四句,告誡毋枉作小人,須知天地昭昭、恩怨同鑒。」
帝示:百里奚為秦相,輔佐穆公成霸業,上天鄙之。但管敬仲為齊相國,使桓匡合、贊羨為功臣也。
上護欺君之黨。神罰人罰。下嚼長民之威。天誅地誅。
可惡者,庇護欺君罔上之党羽,是神上之所同嫉。「下嚼剝食也,長民、保護民眾者,」對下施威,濫用職權,而剝蝕輔世長民之賢士。如是者是天地之所不容也。
排忠擯德之奸。良心何在。坏義滅仁之漢。天理無存。體天地生物之心。憐貧寒殘死之苦。
排除忠善、奸宄陷人、良心盡喪。破坏道義,陷害賢良,絕無天理可言。上天有好生之德,依乎天地生育萬物之道,而測隱之心。對貧乏殘廢、孤苦無依而死之人,宜憐恤接濟以善後之。
順乎人情。世風由此丕(音披)振。合乎天理。大刧由兹潛消。
凡事皆依順人情,友愛相助,社會祥和風氣從此大振。
志心皈命禮
太上承天應運 道協無皇三極 攝建大中 统御萬靈 穹蒼聖主 通明高真 昊天金闕 仁義蓋天古佛玉皇普度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叩)
【泰岳品九】
本章言中華古國,川嶽精華,禮義之邦,學道者應知中土難生、聖人之言難聞也。
運啓歸昌。數開大衍。
天運啓泰鳳凰集鳴,徵祥兆也。皇極世書:三十年為一世。十二世為一運,(三百六十年)三十運為一會。(一萬零八百年)十二會為元(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大五十運也。
帝王育材。品類頑梗(音耿)俊秀。天地生材。氣稟輕重剛柔。嶽秩以五。瀆(音讀)分以四。
帝王愛民如赤子,務要作育英才。但世人品類不一,有「頑」、無知識而妄為者。有「梗」硬而不化者。有「俊秀」聰慧才智過人者。天地生人、稟賦各異。人之體魄與智力,亦各具特色也。中華古國,山川靈秀。五嶽為: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四瀆為:長江、黃河、淮河、濟水。
睢(音雖)麟雅意。普化閭(音雷)里休風。官禮宏規。醞釀國家元氣。學無偏重。貴重其全。
我國文化有詩經,關睢麟趾,國風雅頌之詠諷。普遍教化於閭(十五家)及各鄉里中,盡是美善風俗。國家禮制規範,官員臣民上下守禮、講仁義、有禮經為節人之廣大規章。逐漸養成和諧禮讓之風,醞釀國家之元氣。國家教育制度,不能偏向一方,要齊全普及。
慎憲省成。靖數百年兵氛之痛。釐工熙績。度幾十世業脞(音楚)之憂。
慎重國家憲法,每條細節均須審察周詳,務要以令便民強國為本。然後才能立案施行。可期綏靖數百年免有兵荒戰禍之痛。釐訂工夫,着重於緝熙政績,獎勵升拔有功德者。天下大行,則可安幾十世免有,「業脞」瑣碎繁雜之憂患也。
岐鳴鸑鷟。河出龜龍。蒼璧黄琮。靈徹山河毓秀。天珠夷玉。昭明川嶽精華。
國語:周之興也,鸑鷟鳴於岐山。即「岐山鳴鳳之兆」。河圖出龜龍,喻意聖人降世。蒼翠寶壁、黃琮瑞玉,是山河鍾靈毓秀之寶物。天然夜光之珠,顯示我國川嶽蘊藏之精華。
繼往合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業。開來統詩書禮樂易象春秋之全。砥礪姱(音誇)修。功勤澡雪。
聖人出,繼往開來,符合往昔堯傳舜、舜傳禹、湯文王、武王、周公、之大業。開後來統緒世代相繼在六經之全備可學也。砥礪:磨練。姱修:美善之修持。學道者用功宜勤,如古人之澡修浴德、雪潔開明。
講讓型仁。迥異鼠牙雀角。吹豳(音兵)飲蜡。依然雅管風琴。
言辭禮讓,型範以仁,正是君無所爭,此鼠牙雀角者即有遠大差異。迥(音窘遠也)。鼠牙雀角:喻爭訟。(詩經: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豳:周之古國名。在陝西邠縣。乃 太王曾建都之地也。吹豳:周禮謂豳人吹籥之聲也。詩經有吹豳詩、吹豳誰、吹豳頌,朝久諷誦以教稼穡勤勞也吹蜡者周禮在十二建丑之月,年終祭禮作樂,因而會飲。依然次奏雅國風、以豳籥絃琴奏和。
十二州中。誌喜鼚(音倀)軒舞。五千年外。蜚声濬哲謳(音歐)歌。扶輿磅礡之氣。必有所鍾。
禹治水分天下為九州。冀兗青徐梁荊豫揚雍。舜將冀州分多幽并二州,又以青州分為營州,共十二州。大中華國向以禮樂教化、誌於書經曰:鼚乎鼓之,軒乎舞之。務使天下皆得感 天恩聖德,而興發也。蜚声:蜚發之声。濬哲:濬深哲智。(詩經長发章句:濬哲維啇長發其祥。)就是五千年久遠之外,仍有流傳不斷也。扶輿:楚辭曰:登羊日兮扶輿!(春秋時有扶楚王之輿者,惜乎有委屈賢士也。)磅礡廣大充塞也。
造物栽培之功。亦非無意。
上天有好生之德,如道德經云:「道性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道為萬物之母,所以萬皆從道體中而生的,但是生長以後,還要以「德」去滋潤它,這個「德」就是天地中的陽和之氣,這個陽和之氣能夠蘊育萬物使它成長。成長以後才有種種的萬物。但是萬物生長以後,如果沒有四季寒暑的更替,陰陽的互換交流,則雖生長了萬物,也不能使萬物趨於成熟,所以勢之所在,就有陽春之氣
培物、及寒秋之氣逼物,這就是四時的代謝。所以造物栽培之功,非無意也。
幹蠱稱奇。無窮山藪藏疾。降才豈偶。不盡玉韞呈輝。
幹蠱:係滋養一種對人体和環境都有害頭上有角的小蟲。心術不好之人所為,蠱惑於人以為自恃此術好玩稱奇。人若染上便生蠱毒,肚漲而死,誰知此蠱蟲非常容易繁衍滋生,對於山湖沼澤匿藏無窮隱患。天降英才、是應乎時宜,並非偶然也。喻意美玉藏諸韞匵,其中有不盡之光輝。
川澤納汚。同受瑕疵世議。珠懷獻媚。曾邀物色人寰。
道德經云:汪洋的江海之所以成為百川眾流之王,就是善於處在低下的地位,使百川眾流之水,無論淨穢、皆能容納。喻意一個有高度修養,能寬宏大量,容忍一切的人,一样要愛世俗人誹議,認為有瑕疵不值得效法和尊敬。
梁書劉孺傳:孺不惜辱國求榮,屢獻珠寶,以媚金人、卒被金人所廢!孺幼時、叔父真,為義興郡守,常置孺於坐側,每謂賓客曰:此兒吾家之明珠也。以此物色、炫耀於人,不竟是敗德之輩,後果如斯,殊為可恥。(物色:以形貌察訪人物。)
志心皈命禮
太上承天應運 道協無皇三極 攝建大中 统御萬靈 穹蒼聖主 通明高真 昊天金闕 仁義蓋天古佛玉皇普度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叩)
【明善品十】
本章言:明善本體,立己立人。
蒲阪承庥。興歌復旦。百歲流芳天子。萬年有德聖人。萬物秉彜太和。聖凡一致。
蒲板:古地名,帝舜之都,今山西永濟縣。永庥:承天之祜(音壺)庥。作詩歌讚揚昇平。尚書頌舜曰: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既夜如同白晝。(中論歷數:帝王興作,未有不奉敬、贊美天時,以經人事者也。)
做天子(皇帝)流芳之譽皆是百年之短暫。豈同有德之聖人?何祇流芳萬年,其道德與日月同輝,与天地共存。
太和者乃天地造化之旨,冲氣為和,陰陽得配,秉持太和則中正之道,不論聖人、凡人及一切萬物,都一致要秉承此太和之道而生生化化也。
百感懿淪昭質。安勉同歸。一私莫擾。湛然自覺。嘉言孔彰。風衍都俞吁咈。
帝諭:善行本質、清湛昭明。但又易淪落、因此而百感交集者,如何勉勵,令大眾同歸、齊參覺岸。不存自私之念,毋遭困擾,要湛寂身心,常清常靜,自然悟覺自性。嘉言:善言也。孔彰:極顯明也。(書曰:聖謨洋洋,嘉言孔彰。)風衍:風化也。都俞吁咈:謂君臣討論之詞,尚書謂事之可者、則曰都曰俞。事之不可者、則曰吁咈。(帝曰:吁!咈哉。)
善德益揚。日讚明聽翼為。隻句單詞。神明变化之量。街談巷議。道德性命之原。
帝諭:行善修德,加以發揚光大者、則受日常讚頌。小心翼翼,以明示上天之聽也。(佛經日常讚誦。寺塔記曰:明讚未畢滿地現舍利,恭之慎之。)是也。
一字一句、不是簡單之詞,是乃神明變化,其中奧妙之份量,高深莫測。
所聞街談巷議之言,其中亦存有關乎道德性命之修養之原理也。
鞀(音陶)鐸(音度)既懸。臚(音盧)言可採。明善本體。峻極于天。豁然貫通。表里精粗無不到。
鞀小鼓也。鐸大鈴也。古之賢君、高懸鞀鐸以金殿傳臚,言近理者可採納也。
帝諭:修真之士,明心洞澈、見性本源,達極高明,與天契合。
師有明訓,勿忙勿助,凜遵無息。其一旦火候工夫到了。豁然開朗,裏裏外外、大大小小無不明白通達。
昭然洞徹。全體大用無不明。旨微意遠。進言等於測蠡。(音禮)造詣孤深。聽言難以忘象。
既豁然貫通,自得顯著透徹。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道妙無窮,體用不盡,無不明也。大道旨意,至微至妙、至深至遠。玄奧莫測。倘以言語進行表述與形容的話,等如東方朔云:以蠡測海,豈可知之?古人有名宋復本者,造詣高深出眾。單憑聽言語描述形容,便能知其物形狀、結構及大小。並不會輕意忘記。
昏明強弱。方切葵傾。遽(音巨)泯参差。已深蘭契。罔念雖勝。不無克念偶萌。
凡人正直無私,秉持中道,不偏不倚而從事,人必敬仰也。不論昏庸者、聰明者、堅強者、乃至懦弱者,莫不誠敬切服。如葵花之向日傾也。(接上文意)遽然間詢諸各種人士,彼亦茫茫然。但其具有景仰之誠、如深入蘭香之境也。
不正當之念頭想法。雖然主宰了人的行為意識,但亦會有偶然萌現克己自律之心。
人心雖危。不無道心偶動。休存畛域之私。漫滯闊疏之弊。
人心如壘卵之危,刻刻与道心相悖。但亦有良知發現之時,正好是修身立命之機。如人能不存有縱橫交錯之私心,事事公正為之,就不會有我漫、而引至道眾之間阻礙滯塞、闊別与疏遠之流弊也。
世痼既深。天機轉薄。正直聰明。可格神祇洞鑒。驕奢淫佚(音日)。難逃天地權
衡。
世人嗜好日染越深,陋習愈大,本性靈明離開天賦越遠了,所以返本還元、由末返本的機會轉薄了。正直者,必是公正無私,無諂無驕。聰明有智者,必是知時識務,戒欺求慊,能辦是非、好善不倦、樂天知命之人。如此便可感格天上神祇、與洞天仙聖。奢侈無度、淫蕩放恣者,難以逃出天道法則、律例的懲處。
建樹進賢。興廉興孝。顯忠揚善。三選三升。
建立良好的道德品格,為社會多做善事,推舉有賢德抱負之人當政務。從而提倡廉潔為眾服務,提倡有孝心的社會風氣。表揚行善社會、公益社群‧顯揚忠貞節義之士。給大眾作典範。凡立有大功德者,經三次選拔、三次都有名者,三級連升之賞賜也。
人必深探。降衷陰騭之理。人必實驗。動靜寂感之機。
由以上帝所諭之經玄經理之旨。人人必須深入探討,天地宇宙的律例与法則,善則興昌,惡則墮落。人人多做陰騭之事,降衷自己善業。既明其理,至誠篤行,由動中、靜中、極寂靜之中,去感覺、明悟、大道中微細奧妙的玄機。
革損莫遂。洞悉無遺。日感盛德。道義之門。
凡事宜先審察自己,明澈而行,如有損害妨碍於大道修行事宜的,一律革去。决不應循,無使遺漏也。大學: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曰:日新之謂盛德。帝諭:日日自新、敬立道義之門,大開普化、約伴同歸,入德之門也。
志心皈命禮
太上承天應運 道協無皇三極 攝建大中 统御萬靈 穹蒼聖主 通明高真 昊天金闕 仁義蓋天古佛玉皇普度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叩)
收經偈
此偈收經,總稱天地人三曹咸沾帝澤,無量無邊。
一堂光耀。凡聖心交。地應廿四。天啓十二。無邊聖德。竭海難描。
佛光下照与日月鐙燭交輝。一德一心,人神互相印證。地由八方,(四正、四隅位。)共二十四山所感應。天分十二宮。無量無边聖德。雖用盡大海之水充當為墨,亦不能描盡無涯之聖德。
(本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