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師三世因果(卷下)
爾時祖師告諸眾曰。今世人不辛生於貧困之家。食不現飢。衣不蔽體。仰無以事。俯無以畜。艱難窘迫。殊可憐矣。予有四香戒。可以種德。亦可以造福但願有志者。能體認奉行耳。於是說曰。
今人未修前世因 投胎入舍遽遭貧 窮愁抑郁志不展 恰如身困鐵圍城
莫嗟時命終難遂 莫恨風水不如人 但能常奉四香戒 可以種德在今生
一要手香財不亂 二要體香不犯淫 三要口香不誑語 四要心香不嫉人
再於處世加忍字 無論高下总讓人 身窮只合依本分 墮時方便勉力行
要為忠孝奇男子 休作頹唐沒志人 祖宗無福我自積 祖宗無德我自勤
眼界須同天地闊 心田留与子孫耕 存此胸怀福方大 具斯学問氣自平
若只徒靠前人福 便是尋常齷齪人 貧而無怨能自勉 自然福祿慶駢臻
爾時眾弟子等問曰。今世人每遇神聖誕日。賽會演戲。聚眾銀錢日事浮華。盡皆消散。又有賞花唱曲。等類罪亦相同。擲骰鬥牌賭博等類。其人來世何報。祖師告曰。世人所湊銀錢。皆從辛苦節儉來的正好留下倣諸利人利物等事奈有市井利徒不是肥己。即是虛浮大眾銀錢耗散。全無實在利益。此等罪業。最干神怒。其餘賞花唱曲等類。罪亦相同。試看那首事的。果有好報麽。於是說曰。
世人不曉積善因 祀神賽會斂錢文 扮演梨園諸樂部 一概虛文認作真
不演忠孝節義事 敢點邪戲亂人心 神聖誕日宜誠敬 豈在歡呼唱戲文
只要衣冠齐整肅 跪陳祭禮諷經文 眾户銀錢豈容易 不知費盡幾辛勤
遠近募化須啇酌 修善修福利眾人 或塑神像金彩 庶令人人起敬心
或育人材兴義学 膳田膏火助成名 或備年荒人乏食 留積錢米救飢貧
或備冬寒霜雪冷 留買棉衣济凍人 或修善書与方藥 兴工發刻遍傳人
有人倡首為諸善 神聖歡喜願聽聞 凡有捐資助成美 陰功薄閃俱注名
可恨演戲圖熱鬧 全無一點利益存 借端募化神必怒 銀錢耗散罪非輕
神明正直無私照 豈肯佑尔無義人 更有賞花排酒宴 虛華折福誤一生
叫得歌童來唱曲 何不珍饈奉二親 其餘擲骰鬥牌等 無益之事大損神
最好光陰都錯過 何不見書学善行 至於賭博心尤險 乃是虎狼不是人
貪謀吞噬真不厭 削除寿祿禍子孫 我勸錢銀休浪費 留積陰功与後人
若能早把心腸換 神明斷不負汝身 今生作福來生受 古語相傳實是真
爾時眾弟子等問曰。今世人家貧無刀者甚多。必如何行善。方獲福報。祖師告曰。善途甚廣。無論貧富。俱可行之。蓋富者以財。貧者以筆以口以力。只要發心真切。不邀名。不避怨。行之既久自有不測之效驗矣。於是說曰。
今勸世人積善因 莫推無力怨家貧 福報路途原甚廣 家貧只要此心真
士農工啇旨可積 漁樵牧豎盡能行 車夫轎客俱當勉 婦女儿童亦可為
傭工乞丐都宜學 不分老少要純心 我今現身來說法 廣開善路度眾人
久久行之無懈怠 今生獲福又來生 筆下如何種善因 此事全在讀書人 或編济世書一卷 募眾刊刻告神明 或取良方抄數本 到處流傳救病人 或錄古今報應事 維持風化正人心 或表他人一隱德 作文宣与眾知聞
或遇人有争訟事 寫書和解息紛紜
或將聖賢經傳上 闡明註釋每留心 或見文體有訛謬 詳力證上莫誤人
或訓生徒傳聖学 嚴正條規照例行 或著格言醒世俗 使人怵目倍驚心
或遇他人有冤枉 情詞懇切代伸明 或為風俗嫌生女 著成一篇戒溺文
自古儒生責任大 助天闡教要真勤 果能一心行普度 儿孫代代作公卿
医士救人是良因 望聞問切術宜精 一察第脉須詳細 第二用藥有君臣
到處開方療疾病 隨行施藥寓慈仁 不論貧富請皆往 半積陰功半養身
ト士正宜積善因 占人休咎處處行 若兼測字尤為妙 隨事指點眾人心
勸人舉念須向善 戒人莫將非理行 此外師巫禳禱事 誓不妄斷誤他人
星士言命理尤深 推算八字要留心 命當富貴勸行善 方保福祿到終身
運交凶險勸積德 救人利物好延生 隨時化得眾人轉 陰功簿內第一名
相士風鑑亦堪稱 到處方便教人行 遇有福相加勉勵 培植心田福倍增
過有劣僧勸改悔 廣積陰功照吉星 若能化得眾人轉 生生世世享殊荣
堪輿ト地亦良田 与人造福不非輕 学到德高人敬重 直言美惡不欺人
地理還憑天理好 陰地不如心地真 勸人培補方寸穴 子子孫孫自顯荣
以上陰功都無量 今生獲福又來生
口內如何積善因 只為方便在他人 或勸富人行施济 出財糶米救飢貧
或見少年多浪費 与言祖父甚艱難 或見富貴時感化 救貧济苦語殷勤
或見男子多戀色 勸勿縱慾免傷生 或見婦女愛遊玩 勸勿出門惹禍臨
或見倫常多乖舛 勸他和睦一家親 或見文士品学好 勸人舉薦免沉淪
或見他人心不善 常言果報戒勿行 或見婚姻喪葬事 勸人哀樂莫者淫
或見他人食牛犬 每將報應說分明 或見他人天產業 勸他謹守且安貧
或見他人賤谷米 与言農家甚苦辛 或見游手好閑者 勸尋一藝好營生
或見世人離別事 勸今和順過光陰 或見他人多憂悶 隨時寬解莫焦心
一切陰功都在口 圓轉如環妙在人 久久行之無自怠 自然善果易圓成
力上如何積善因 只要實心肯濟人 見人有善頻帮助 每道善事肯操心或的眾人施茶粥 或邀富户济飢寒 或替貴人施衣襖 或遇水火救災臨 或代他人氣力乏 或為他人送信音 或為好事盡忠辦 或為仇怨解紛争
或道投河攔路阻 或道懸樑急解繩 或能保全婦女節 或暗設法救溺嬰
或扶瞽者將桥過 或於深夜送人行 或見屠宰勞力救 或見患難挺身行
或人出財己出力 後來福報自平分 一切陰功全在力 替人方便盡己心
寒素之家宜学此 豈必錢財乃施人 只怕人之多懶惰 半途錯過此一生
爾時祖師告諸眾曰。吾見今人弟兄不和者極多。其始或聽妻子言語。其後則觸父母惱怒。推原其故皆由財利起見。甚争鬥者有之。結訟者有之。終身仇怨。各不相顧者有之。直到天怒降罰。彼此同歸於盡而後已。蓋骨肉搆難。同堂操戈。天必两棄。從無獨全之理也。世人可不戒哉。於是說曰。
今世弟兄前世因 都是同胞共體人 記得幼時相友愛 在家無刻不追隨
得到長來都有室 忘了當年手足情 或聽枕边吐言語 或聽外人說是非
或怨人多懷妒忌 或憂田少把家分 或想吞謀祖父業 或積私房顧己身
甚至鬧嚷成仇釁 手足之誼不相親 有時拼命齊争鬥 有時結訟到公庭
有時持刀行嚇詐 有時賭咒對神明 彼此相争無遜讓 同室操戈最可嗔
天怒两家終必棄 豈肯獨全一個人 先為逆者先自敗 後為逆者後必傾
假如父母無遺產 又將何物去分争 假如父母復逋欠 又時何物去還人
假如兄弟添幾個 豈能獨自享現成 假如自己遭命短 豈能帶去一分文
假如妻挈家貲嫁 豈能留得半毫分 假如生子多不孝 豈能保守百年春
世人各自捫心想 不如認讓篤天倫 吃虧到底天必估 宏恢度量福自臻
爭的雖然多產業 後來運促家必傾 或是官非或口舌 或是喪亡或受刑
煙消火滅一時盡 只有讓的享亨荣 世人急須早看破 莫教來世結冤親
爾時祖師告諸眾曰。吾見世人好食牛犬。以致城鄉市镇。殺之者益多。雖經也方官出示嚴禁。而私宰盜賣。不可悛改。是以殺之者死無人身。其食之者亦投畜道。人奈何不知戒哉。於是說曰。
世人聽我說原因 六畜只有牛苦辛 春夏秋冬無止息 四時常為主人耕
犂耙似有千斤重 農夫鞭打用黄荊 水深泥硬拖不動 肚中無草淚淋淋
渴時偶飲田間水 喝声快是不容停 要深要淺隨人意 或東或西轉幾巡
肥田豆麥般般有 繡畝禾苗處處新 碾米不辭身况瘁 拖柴還要力辛勤
如此功勞何等大 可恨人心太不仁 無端賣与牛屠户 割喉破腦並剮心
取肚抽腸真個慘 驚動陰曹地府神 殺牛之家登鬼錄 削除祿寿不容情
等得殺牛惡貫滿 拏至陰山問罪名 食牛之家均降罰 官非口舌与時瘟
輕者連綿多疾病 重者橫死並遭刑 有朝命盡歸陰府 冤魂對審見閻君
殺牛食牛俱判罪 不容轉世得人身 或变黃犬還宿債 或变青牛食草根
一旦冤家都撞著 綑去屠宰受非刑 那時問誰來解救 何不當初發善心
至於食犬亦當戒 念他有功於主人 時時夜守防偷盜 刻刻巡簷不暫停
雪夜霜天恒冒冷 風晨雨夕倍驚心 縱然老死須埋埯 何必妄從口腹吞
試看今生受屠者 盡是前生好味人 莫道世間無報應 終須遲早入迴輪
水牛黄牛都宜戒 免教來世結冤深 世人謹聽吾言語 生生世世享恩荣
爾時祖師告諸眾曰。吾游觀大地。見世人皆有病。此病原非湯藥可療。針灸可治。如胸腹有蛇。膏肓有鬼。痼疾沉疴。傷生促壽。雖神医不可愈也。吾用是憫之。為世人對症立方。按病下藥。深費苦心勸之。宜服者八藥。汝等其靜聽之。於是說曰。
世人有病不知音 特立奇方妙若神 為勸世人須久服 莫負吾仙一片心
孝味甘緩性平温 能填骨髓固本根 培養先天多服妙 悅人顏色並延齡
弟味甘鹹性帶温 能調氣血補心神 手足不和宜久服 上能濟火下滋陰
忠信佳者味微辛 能通肺腑壯精神 虛人反復宜常服 止咳誚痰治失音
仁義一团味甘温 寬胸益氣治虛疼 腹中毒虫俱可化 强筋健骨又生精
讀書味苦性微温 能通心竅治眼昏 腹中空虛宜早服 消除鄙氣益聰明
教子微寒味苦辛 馨香幽久乃為真 能去風邪除外感 四肢血叠自調勻
積善味甘性緩温 寬中益氣通神明 不拘老少皆可服 延草益髓又添精
知命味淡能定心 去躁除煩火自平 虛熱不眠宜服此 夜夢魂魄亦安寧
淫味雖甘毒最深 能走精氣耗元神 損人肌肉成癆瘵 服之不止定傷生
暴味太烈熱能升 助火動氣躁難平 若無温緩和平濟 必至發狂損害人
貪味似甘實苦辛 中有大毒能昏神 令人昏迷不知返 服之必有大患生
殺味有毒極酸辛 大傷元氣促年齡 求精反削終何益 令人惑亂損真陰
心術味鹹獨在陰 狀如蛇蝎善螫人 此物中人人必死 切忌陰邪喪命根
口業味酸又帶辛 其中有毒在声音 令人舌強兼口利 慎勿輕出反害人
刀筆味辣毒尤深 能黑臟腑損肺心 胸中有物如芒刺 謹防吐出便傷人
争訟味苦最傷心 既損皮肉又勞神 令人狂忿添憂悶 服之不已命喪傾
尔時眾弟子等問曰。歷觀世人有遭末劫者。此又何因歟。祖師告曰。世道淪降。人心不古。造惡愈多。受報愈烈。此不待未生始罹劫運。當其作業時。黑氣上沖於天。盤結不散。以致釀成惡劫。此非天心不仁。实人自取之也。
人遭末劫為何因 都為前生絕善因 不敬三宝徒造罪 不禮三光肆惡因
對北呵風並駡雨 失意怨天与尤人 不忠不孝与不弟 無禮無義又無仁
殺生害命傷天理 毆尊駡長判人倫 姦淫賭盜成風俗 暴虐貪殘不可聞
鄉党宗族時相毀 兄弟妯娌互分争 能者恃財惟傲眾 富者倚勢復欺貧
巧言妄語助人過 損人利己罪尤深 暴殄天物真難恕 陰毒害人最可嗔
祖宗墳墓都不顧 儿女溺死慘難云 種種惡業如山積 黑氣沖天結似雲
日月薄蝕星辰变 陰陽乖戾禍成因 惡人既多釀成劫 魔鬼巡世起亂民
歲荒處處兵戈滿 世亂年年盜賊兴 或是全體遭水火 或是骨肉碎刀兵
或是流離死道路 或是宛轉受瘟刑 若要劫數從此免 天下有善天下宁
為語世人須敬聽 各自回頭種善因
爾時眾弟子等又問曰。天下人民甚多。善惡不一。必謂鬼神處處巡查。日日鑑察。則為鬼神不亦勞乎。祖師告曰。善哉問也。凡人各有元神。著光於頭頂之上。若人作有一善。則其光明。大善即其光益明。若人有一微惡。則其光暗。大惡則其光遂滅。是以鬼神在虛空往來。視其光之明暗昏滅。即知其意念所起也。於是說曰。
世人聽我說原因 禍福無門召自人 善惡之報無或異 譬如有影自随形
三台北斗在頭上 視人神光暗与明 善心一動光逾亮 惡念初起光遂昏
以此定人功与罪 絲毫報應不差分 天曹自有三官察 地府不離五嶽巡
依人所犯輕与重 奪其紀算不容情 日月星辰天上照 又有三尸在人身
每到庚甲人睡後 將人罪過奏分明 又有灶君司命主 每月晦日上天庭
家中老幼所為事 不敢隱瞞据實陳 神在暗中人不見 人有善惡神早聞
若是人心起一善 吉神感召自相隨 若是人心起一惡 凶神鑑察緊隨跟
不待事為都做出 登時簿藉記分明 善者直待功圓就 惡者必須罪滿盈
切莫甘心徒造業 輪迴一到失人身 人身豈是容易得 萬劫千生受苦辛
從此回心先向道 各人早早修來因
爾時眾弟子等問曰。今人有身享富厚。每尚奢華。其人來世何如。祖師告曰。凡人有福不可享盡。有財不可使盡。總要惜福。子孫方得長久。若使徒事奢華。不肯分半济人。恐享用太盡。他日子孫必受貧賤。自己來生亦終墮落矣。於是說曰。
來生墮落為何因 只為奢華浪使銀 稍有餘財便妄費 不肯分半济貧民
或造高堂並大厦 粧飾華彩過於人 或好綾羅与綢緞 多少蚕命赴幽冥
或厭粗茶与淡飯 珍饈美味方遂心 或置花園与台沼 迴廊曲榭費工程
或愛歌童並舞妓 每夜貪歡自逞淫 或是賄賂通關節 夤緣官職与科名
或為生辰与嫁娶 賭賽豪華宴眾賓 或是攀高附權勢 交結官吏壓貧民
自己有福不知惜 那有餘庆及儿孫 何不將財自節用 稍分一半濟飢寒
世人若肯聽吾說 免受磨折到來生
爾時眾弟子問曰。今人有豐衣足食。僅守本分無所害於人。亦無所利於人。其人來世何如。祖師告曰。能守本份亦是好的。但須急行方便。廣積陰功。獲福方大。若只坐擁多貲。自圖安宁乃世間無用之人。天亦不佑。子孫亦受貧矣。於是說曰。
世人温飽是何因 切莫吝嗇枉為心 雖然本份經天理 也要功德及眾人
田宅既廣母多置 休作牛馬代儿孫 衣食有餘便是福 休惹仇怨与親鄰
我見世人不知足 急急忙忙苦一生 朝遊城市貪名利 晚到夕陽憂子孫
只望金銀高北斗 那知福田種在心 人有急難不知救 人有困苦不留心
人有哀號不肯應 人有好話不願聽 閉門只曉家中坐 飽暖只圖了一生
此人在世真棄物 庸庸碌碌混凡塵 雖是平生無大惡 恨無功德及貧民
有朝福祿都享盡 無常一到命歸陰 金銀財物帶不去 只有惡業隨其身
那時陰司來考問 依然罰落到來生 縱有良田与好屋 儿孫不久賣与人
此是天曹賞罰案 特与大眾共知聞 要問陰德如何種 舉念先存為眾心
文昌帝君曾有訓 陰騭千語句句真 果能依此行諸善 來生福報並非輕
爾時祖師又告諸眾曰。世間更有一等愚夫。自言不欺人不害人。自信無過。那知一切善惡。皆由心造。總瞞不過天地鬼神的。若不分別者破。只道是自己無愧了。於是說曰。
我為愚夫說原因 休誇自己不欺人 人生在世豈無過 休說自己不害人
若有損人利己念 便是貪謀一等人 若有施恩望報念 便是沽名一等人
若是記仇怀忿念 便是褊急一等人 若有圖姦謀宿念 便是邪淫一等人
若是抬高市價念 便是奸巧一等人 若有占人田產念 便是圖吞一等人
若是助人争訟念 便是刁唆一等人 若有謀加租息念 便是刻毒一等人
若是愛討便宜念 便是詐欺一等人 若有趨財附勢念 便是諂媚一等人
若有嫌貧忌富念 便是刻薄一等人 若有幸災樂禍念 便是殘忍一等人
若是違背父母念 便是忤逆一等人 若有輕慢師尊念 便是違判一等人
若是棄妻寵妾念 便是喪心一等人 若有凌妻欺兄念 便是虧倫一等人
若是藐視尊長念 便是犯上一等人 若有菲薄朋友念 便是矜驕一等人
種種惡念難盡說 陰曹簿案記分明 世人自己捫心想 何必自誇不害人
雖然未曾見諸事 鬼神報應不差分 輕者疾病兼口舌 重者减壽削科名
若要罪惡都消滅 須是回頭積善因
爾時眾弟子等問曰。今人有肆意為惡。不見報應者。其前世又何因歟。祖師告曰。此有三說。一是祖父有餘德。–是前生善緣未盡。一是今生惡業未滿。所以報應甚遲也。於是說曰。
為惡不報又何因 都為前生有善根 或是救世陰功大 或是濟人德澤深
或是祖父多餘慶 故能庇蔭及後人 或是今生惡未滿 故爾僥幸不犯刑
暴戾縱橫為不善 如魚脫網得逃生 天上不忍遽加罪 念他有功与世人
若是翻然能改悔 還留福澤在終身 若是作惡終不改 上干天怒罪非輕
一切善緣都消盡 那時報應不饒人 報應早時災立降 報應遲的禍不輕
天網恢恢疏不漏 今古何曾放過人 穹蒼注定豈有錯 時日到了自分明
爾時眾弟子問曰。今人皆言命苟淺薄。相或寒苦。終難發達。但不知可以改移否。祖師告曰。善哉問也。古人云。命由心造相隨心轉。豈有不可改移之理。但要真心積德耳。於是說曰。
今人命薄為何因 只為作業在前生 命薄自然相亦薄 五行缺陷不如人
有的命相犯夭折 有的命相犯孤貧 只要真心勤積德 上蒼保佑不非輕
我今一一來宣說 尔等大眾靜聽聞 古有命相隨心改 此事流傳到於今
唐時裴度本寒士 縱紋入口犯死刑 一日香山還寶帶 後為宰相享遐齡
又有宋郊曾遇相 說他只得小功名 一日階前雨水漲 看見冗蟻走不嬴
戲編竹桥把他渡 眾蟻得渡遂逃生 後來入試文章好 高中狀元第一名
又有匡席應餓死 騰蛇入口憂在心 遇人談說閨門事 勃然作色戒他人
迄今逾年身無事 官至台甫享殊荣 又有了凡袁学士 命該無子壽五旬
只因勉行功過格 遂登進士顯文名 後來一子亦進士 慕年享寿越精神
又有一個閩士某 試後榜發竟無名 有人說得相寒苦 勸他積德挽天心
於是訓蒙勤課讀 德行父章並諄諄 或引古人忠孝事 或示色戒報應文
後來丰神都变換 果然及第冠群英 看來只要心田好 命相雖薄未足憑
爾時眾弟子問曰。今人有生而貧賤。不克祖業者。亦有生而富貴。忽至書香不振者。此何因歟。祖師告曰。此等前因難以備舉。總由祖父德薄故。至子孫受苦耳。於是說曰。
今人不知前世因 悲傷寥落困風塵 生來貧賤雖由命 亦緣祖父少善根
祖父暗用傷人箭 儿孫那得不孤貧 祖父慣使機關巧 儿孫安望再亨荣
祖父屢行刻薄事 儿孫屢世不能兴 祖父好傳是非口 儿孫潦倒一無成
祖父享盡荣華福 儿孫落魄困終身 祖父驕淫多過惡 儿孫挫折豈堪矜
祖父殘暴無仁義 儿孫叛逆惹非刑 祖父庸碌少修積 儿孫頹惰不如人
祖父貪財惟利己 儿孫賭蕩罔心疼 祖父輕師常慢道 儿孫魯鈍少聰明
富貴百年難保守 無常一到家業傾 為語世人須省悟 莫遺禍殃与後人
任尔算計百般巧 誰知報應在儿孫
爾時祖師告諸眾曰。今世人不辛生於貧困之家。食不現飢。衣不蔽體。仰無以事。俯無以畜。艱難窘迫。殊可憐矣。予有四香戒。可以種德。亦可以造福。但願有志者。能體認奉行耳。於是說曰。
今人未修前世因 投胎入舍遽遭貧 窮愁抑郁志不展 恰如身困鐵圍城
莫嗟時命終難遂 莫恨風水不如人 但能常奉四香戒 可以種德在今生
一要手香財不亂 二要體香不犯淫 三要口香不誑語 四要心香不嫉人
再於處世加忍字 無論高下总讓人 身窮只合依本分 墮時方便勉力行
要為忠孝奇男子 休作頹唐沒志人 祖宗無福我自積 祖宗無德我自勤
眼界須同天地闊 心田留与子孫耕 存此胸怀福方大 具斯学問氣自平
若只徒靠前人福 便是尋常齷齪人 貧而無怨能自勉 自然福祿慶駢臻
爾時眾弟子等問曰。今世人每遇神聖誕日。賽會演戲。聚眾銀錢日事浮華。盡皆消散。又有賞花唱曲。等類罪亦相同。擲骰鬥牌賭博等類。其人來世何報。祖師告曰。世人所湊銀錢。皆從辛苦節儉來的,正好留下做諸利人利物等事,奈有市井利徒不是肥己。即是虛浮,大眾銀錢耗散。全無實在利益。此等罪業。最干神怒。其餘賞花唱曲等類。罪亦相同。試看那首事的。果有好報麽。於是說曰。
世人不曉積善因 祀神賽會斂錢文 扮演梨園諸樂部 一概虛文認作真
不演忠孝節義事 敢點邪戲亂人心 神聖誕日宜誠敬 豈在歡呼唱戲文
只要衣冠齐整肅 跪陳祭禮諷經文 眾户銀錢豈容易 不知費盡幾辛勤
遠近募化須啇酌 修善修福利眾人 或塑神像金彩 庶令人人起敬心
或育人材兴義学 膳田膏火助成名 或備年荒人乏食 留積錢米救飢貧
或備冬寒霜雪冷 留買棉衣济凍人 或修善書与方藥 兴工發刻遍傳人
有人倡首為諸善 神聖歡喜願聽聞 凡有捐資助成美 陰功薄內俱注名
可恨演戲圖熱鬧 全無一點利益存 借端募化神必怒 銀錢耗散罪非輕
神明正直無私照 豈肯佑尔無義人 更有賞花排酒宴 虛華折福誤一生
叫得歌童來唱曲 何不珍饈奉二親 其餘擲骰鬥牌等 無益之事大損神
最好光陰都錯過 何不見書学善行 至於賭博心尤險 乃是虎狼不是人
貪謀吞噬真不厭 削除寿祿禍子孫 我勸錢銀休浪費 留積陰功与後人
若能早把心腸換 神明斷不負汝身 今生作福來生受 古語相傳實是真
爾時眾弟子等問曰。今世人家貧無力者甚多。必如何行善。方獲福報。祖師告曰。善途甚廣。無論貧富。俱可行之。蓋富者以財。貧者以筆以口以力。只要發心真切。不邀名。不避怨。行之既久自有不測之效驗矣。於是說曰。
今勸世人積善因 莫推無力怨家貧 福報路途原甚廣 家貧只要此心真
士農工啇皆可積 漁樵牧豎盡能行 車夫轎客俱當勉 婦女儿童亦可為
傭工乞丐都宜學 不分老少要純心 我今現身來說法 廣開善路度眾人
久久行之無懈怠 今生獲福又來生
筆下如何種善因 此事全在讀書人 或編济世書一卷 募眾刊刻告神明
或取良方抄數本 到處流傳救病人 或錄古今報應事 維持風化正人心
或表他人一隱德 作文宣与眾知聞 或遇人有争訟事 寫書和解息紛紜
或將聖賢經傳上 闡明註釋每留心 或見文體有訛謬 詳力證上莫誤人
或訓生徒傳聖学 嚴正條規照例行 或著格言醒世俗 使人怵目倍驚心
或遇他人有冤枉 情詞懇切代伸明 或為風俗嫌生女 著成一篇戒溺文
自古儒生責任大 助天闡教要真勤 果能一心行普度 儿孫代代作公卿
医士救人是良因 望聞問切術宜精 第一察脉須詳細 第二用藥有君臣
到處開方療疾病 隨行施藥寓慈仁 不論貧富請皆往 半積陰功半養身
ト士正宜積善因 占人休咎處處行 若兼測字尤為妙 隨事指點眾人心
勸人舉念須向善 戒人莫將非理行 此外師巫禳禱事 誓不妄斷誤他人
星士言命理尤深 推算八字要留心 命當富貴勸行善 方保福祿到終身
運交凶險勸積德 救人利物好延生 隨時化得眾人轉 陰功簿內第一名
相士風鑑亦堪稱 到處方便教人行 遇有福相加勉勵 培植心田福倍增
過有劣僧勸改悔 廣積陰功照吉星 若能化得眾人轉 生生世世享殊荣
堪輿ト地亦良田 与人造福不非輕 学到德高人敬重 直言美惡不欺人
地理還憑天理好 陰地不如心地真 勸人培補方寸穴 子子孫孫自顯荣
以上陰功都無量 今生獲福又來生
口內如何積善因 只為方便在他人 或勸富人行施济 出財糶米救飢貧
或見少年多浪費 与言祖父甚艱難 或見富貴時感化 救貧济苦語殷勤
或見男子多戀色 勸勿縱慾免傷生 或見婦女愛遊玩 勸勿出門惹禍臨
或見倫常多乖舛 勸他和睦一家親 或見文士品学好 勸人舉薦免沉淪
或見他人心不善 常言果報戒勿行 或見婚姻喪葬事 勸人哀樂莫奢淫
或見他人食牛犬 每將報應說分明 或見他人失產業 勸他謹守且安貧
或見他人賤谷米 与言農家甚苦辛 或見游手好閑者 勸尋一藝好營生
或見世人離別事 勸令和順過光陰 或見他人多憂悶 隨時寬解莫焦心
一切陰功都在口 圓轉如環妙在人 久久行之無自怠 自然善果易圓成
力上如何積善因 只要實心肯濟人 見人有善頻帮助 每道善事肯操心
或約眾人施茶粥 或邀富户济飢寒 或替貴人施衣襖 或遇水火救災臨
或代他人氣力乏 或為他人送信音 或為好事盡忠辦 或為仇怨解紛争
或遇投河攔路阻 或道懸樑急解繩 或能保全婦女節 或暗設法救溺嬰
或扶瞽者將桥過 或於深夜送人行 或見屠宰勞力救 或見患難挺身行
或人出財己出力 後來福報自平分 一切陰功全在力 替人方便盡己心
寒素之家宜学此 豈必錢財乃施人 只怕人之多懶惰 半途錯過此一生
爾時祖師告諸眾曰。吾見今人弟兄不和者極多。其始或聽妻子言語。其後則觸父母惱怒。推原其故皆由財利起見。甚而争鬥者有之。結訟者有之。終身仇怨。各不相顧者有之。直到天怒降罰。彼此同歸於盡而後已。蓋骨肉搆難。同堂操戈。天必两棄。從無獨全之理也。世人可不戒哉。於是說曰。
今世弟兄前世因 都是同胞共體人 記得幼時相友愛 在家無刻不追隨
得到長來都有室 忘了當年手足情 或聽枕边吐言語 或聽外人說是非
或怨人多懷妒忌 或憂田少把家分 或想吞謀祖父業 或積私房顧己身
甚至鬧嚷成仇釁 手足之誼不相親 有時拼命齊争鬥 有時結訟到公庭
有時持刀行嚇詐 有時賭咒對神明 彼此相争無遜讓 同室操戈最可嗔
天怒两家終必棄 豈肯獨全一個人 先為逆者先自敗 後為逆者後必傾
假如父母無遺產 又將何物去分争 假如父母多逋欠 又時何物去還人
假如兄弟添幾個 豈能獨自享現成 假如自己遭命短 豈能帶去一分文
假如妻挈家貲嫁 豈能留得半毫分 假如生子多不孝 豈能保守百年春
世人各自捫心想 不如忍讓篤天倫 吃虧到底天必佑 宏恢度量福自臻
爭的雖然多產業 後來運促家必傾 或是官非或口舌 或是喪亡或受刑
煙消火滅一時盡 只有讓的享亨荣 世人急須早看破 莫教來世結冤親
爾時祖師告諸眾曰。吾見世人好食牛犬。以致城鄉市镇。殺之者益多。雖經地方官出示嚴禁。而私宰盜賣。不可悛改。是以殺之者死無人身。其食之者亦投畜道。人奈何不知戒哉。於是說曰。
世人聽我說原因 六畜只有牛苦辛 春夏秋冬無止息 四時常為主人耕
犂耙似有千斤重 農夫鞭打用黄荊 水深泥硬拖不動 肚中無草淚淋淋
渴時偶飲田間水 喝声快走不容停 要深要淺隨人意 或東或西轉幾巡
肥田豆麥般般有 繡畝禾苗處處新 碾米不辭身况瘁 拖柴還要力辛勤
如此功勞何等大 可恨人心太不仁 無端賣与牛屠户 割喉破腦並剮心
取肚抽腸真個慘 驚動陰曹地府神 殺牛之家登鬼錄 削除祿寿不容情
等得殺牛惡貫滿 拏至陰山問罪名 食牛之家均降罰 官非口舌与時瘟
輕者連綿多疾病 重者橫死並遭刑 有朝命盡歸陰府 冤魂對審見閻君
殺牛食牛俱判罪 不容轉世得人身 或变黃犬還宿債 或变青牛食草根
一旦冤家都撞著 綑去屠宰受非刑 那時問誰來解救 何不當初發善心
至於食犬亦當戒 念他有功於主人 時時夜守防偷盜 刻刻巡簷不暫停
雪夜霜天恒冒冷 風晨雨夕倍驚心 縱然老死須埋埯 何必妄從口腹吞
試看今生受屠者 盡是前生好味人 莫道世間無報應 終須遲早入迴輪
水牛黄牛都宜戒 免教來世結冤深 世人謹聽吾言語 生生世世享恩荣
爾時祖師告諸眾曰。吾游觀大地。見世人皆有病。此病原非湯藥可療。針灸可治。如胸腹有蛇。膏肓有鬼。痼疾沉疴。傷生促壽。雖神医不可愈也。吾用是憫之。為世人對症立方。按病下藥。深費苦心勸之。宜服者八藥。汝等其靜聽之。於是說曰。
世人有病不知音 特立奇方妙若神 為勸世人須久服 莫負吾仙一片心
孝味甘緩性平温 能填骨髓固本根 培養先天多服妙 悅人顏色並延齡
弟味甘鹹性帶温 能調氣血補心神 手足不和宜久服 上能濟火下滋陰
忠信佳者味微辛 能通肺腑壯精神 虛人反復宜常服 止咳消痰治失音
仁義一团味甘温 寬胸益氣治虛疼 腹中毒虫俱可化 强筋健骨又生精
讀書味苦性微温 能通心竅治眼昏 腹中空虛宜早服 消除鄙氣益聰明
教子微寒味苦辛 馨香幽久乃為真 能去風邪除外感 四肢血叠自調勻
積善味甘性緩温 寬中益氣通神明 不拘老少皆可服 延年益髓又添精
知命味淡能定心 去躁除煩火自平 虛熱不眠宜服此 夜夢魂魄亦安寧
淫味雖甘毒最深 能走精氣耗元神 損人肌肉成癆瘵 服之不止定傷生
暴味太烈熱能升 助火動氣躁難平 若無温緩和平濟 必至發狂損害人
貪味似甘實苦辛 中有大毒能昏神 令人昏迷不知返 服之必有大患生
殺味有毒極酸辛 大傷元氣促年齡 求精反削終何益 令人惑亂損真陰
心術味鹹獨在陰 狀如蛇蝎善螫人 此物中人人必死 切忌陰邪喪命根
口業味酸又帶辛 其中有毒在声音 令人舌強兼口利 慎勿輕出反害人
刀筆味辣毒尤深 能黑臟腑損肺心 胸中有物如芒刺 謹防吐出便傷人
争訟味苦最傷心 既損皮肉又勞神 令人狂忿添憂悶 服之不已命喪傾
爾時祖師告諸眾曰。此八味者。傷人之毒藥也。世人不可不忌。故戒之。吾見世病。正言易厭。戲言易悅。故倣本草歌。括以嘻笑而出之。或者聽而易悅。能勸能戒。庶不負吾仙救世之心也。爾大眾將此說。刊布刻傳。務使人人曉悟。若有能以善書傳一人者。當十善。傳十人者。當百善。傅大富貴大豪傑者。當千善。損貲重刻。廣播無窮者。萬萬善。世人果能交相勸勉。吾必將眾等功德。保奏天庭。則生生世世。永獲福祿無涯矣。為此特諭。
三世因果是(呂祖)圓通文尼自在光佛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