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2-2) 点击次数(897
百字靈文 (呂祖)

百字靈文 〔呂祖師著

                   養氣忘言守   降心為不為   動靜知宗祖   無事更尋誰   眞常須應物

                   應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   性住氣自回   氣回丹自結   壺中配坎離

                   陰陽生反覆   普化一声雷   白雲朝頂上   甘露灑須彌   自飲長生酒

                   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言曲   明通造化機   都來二十句   端的上天梯。

 

〔張三丰祖師 註釋----陸祖西星 測-----〕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

張祖註:凡修行者。先須養氣養氣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則氣不散。守一神不出。訣曰:緘舌靜。抱神定。

凡人之心。动蕩不已。修行人。心欲靜。貴乎制伏两眼。眼者心之門戶。須垂簾塞兌。一切事体。以心為劍。想世事無益於我。火烈頓除。除去貪著。訣云。以眼視鼻。以鼻視臍。上下相顧。心息相依。著意玄關。便可降伏思慮

 

陸祖測:夫学道修真之子。進步入門。先須理會性命二字。性有源。命有命蒂。性源要清靜。命蒂要堅固。命蒂固則元氣足。氣足而精自盈矣。性源清則元神定。神定而氣自凝矣。何謂命蒂?真息是也。何謂性源?心地是也。我師教人有「法問章」。便說養氣降心。而養氣降心。自有真訣。故曰。養氣忘言守,忘言守者。乃養之真訣也。五字之中忘字守字。要有下落。蓋忘言者。非緘閉其口。而使之不言也。涵固精神。沉潛內守。情境两忘。無心於言。而言自不出也。若存心緘默固閉深藏。

 

反成心病。守之云者。守此氣也。守之者誰。神守之也。道德經云。「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中者。神氣歸復之處。人之大中極也。参同契云。「閉塞兌。筑固靈株」。閉兌者。即妄烹之義。靈株者。即神之根。蓋能常守於此。則心息相依子母相见。神氣混融。打成一片。綿綿迤迤。久之而成大定。少焉靜極生動。真不薰薰。金精吐華衝關透頂。灌注上下。氣得其養。其妙用有如此者。道德經云。「人之生也。負陰而抱陽。冲氣以為和」。

 

要知身中之氣。即天地之冲氣也。爾其升降閤關。常与天地之氣相為流通。医書謂此氣周流人身。隨乎吸以往來。‧晝夜八百一十丈。一呼一吸為一息。晝夜一萬三千五百息。而息息各歸其根。莊子云。「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以踵者。心息相依。歸乎其根也。古仙云。「昔日逢仙傳口訣。只要凝神入氣穴」。忘言守中。凝神入氣穴而何?此之謂歸根。此之謂復命。深根固蒂。長生久视之道。端在於此。

 

夫養氣之訣。既已直露於前。故此下復說降心之訣。蓋降心者。降伏其妄心。妄心非真心也。夫人之一心。本來無二。但以迷覺而分真妄。金剛經云「云何降伏其心」。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既有欲矣。則情隨境轉。真以妄迷。紛然而起。欲作之心。故道德經云。「化而欲作。吾將镇之以無明之朴。今夫眾人皆欲為。吾我獨镇之以不為。」則妄念息。而此心將自降矣。

 

妄本無体。皆因真心迷惑而然。今而不為。則必有以真見。夫一切有為之法。皆如夢幻泡影。虛妄不常。是以忘機絕慮。將此希求貪著之心。裂教粉碎。是謂以真消妄。妄盡其存。正覺現前。方名見性。如此。則言不期忘而自忘。守不期固而自固。是知了命之宗。關於性地我師十字之中。千古內煉之丹訣。乃出於此。直至採药行火。抱元守一。徹始徹終無過此訣。妙哉妙哉。

 

動靜知宗祖  無事更尋誰

張祖註:動靜者。一陰一陽也。宗祖者。生身之處也。修行人。當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牝也。一身上下。乾坤八卦。五行四象。聚會之處。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靈光而成。即大極。心之下。腎之上。彷彿之內。念頭無息所起之處。即宗祖。所謂動靜者。調和真氣。安理真元也。

 

蓋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闔戶之謂坤。闢户之謂乾。呼則龍吟雲起。吸則虎嘯風生。一闔一闢。一動一靜。貴乎心意不動。任其真息往來。綿綿若存。調息至無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結矣。「無事更尋誰」。

 

若能養氣忘言守。降伏身心。神歸炁穴。意注規中。混融一炁。如雞抱卵。如龍養珠。念玆在玆。須臾不離。日久工深自然現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默化元神。靈明莫測。即是此也。

 

陸祖測:上言養氣降心。靜守內煉。乃無為之道。復恐世人不知此外。復有有作之基。乃高真上仙。以術延命之事。故喫緊提出動靜二字。要知宗認祖。蓋金丹之道。無為無体。有為為用。動中採、靜中煉。二者不可偏廢故知動而不知靜。則基趾不立。而無積精累氣之功。如靜而不知動。則天机不合。而失臨爐採药之旨。要知動其宗也。靜其祖也

 

祖者性祖。靜則得之。宗者命宗。非動而不立也。知性祖故修定於離宮。知命宗求玄於水府。知是双修方為究竟。然方其無事之時。忘言默守。屏事息機。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泰然大定。斯已矣。更俟尋誰。何以学道之人。尋鉛覓地。結侶求財。種種外求。席不暇煖。此中正好参詳。方見良工心苦。我師說到此地。已將肝膽照人。分明指出修行門徑。奈何世人。不能領悟。直將容易錯過。良可惜哉。

 

 

真常須應物   應物要不迷

張祖註:此与真常之道。以應事物。易於昏迷。故接物不可迷於塵事。若不應接。則空寂虛無。須要事來則應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常清靜。神凝結。訣曰。著意頭頭錯。無為又落空。

 

陸祖測:何謂真常?性祖是也。何以明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會有变滅。而不能久。故佛經云。「萬法無性。惟此一真法界方為實相」。故曰真常。然所謂真常者。非以物即非以物離。要在能靜能應。常應常靜而常不迷。能不迷則應物無跡。真性見矣。是謂煉已純熟。而有為之道。始可行也。

 

        不迷性自住  性任氣自回

張祖註:凡人性如烈火。喜怒哀樂愛惡欲憎。變態無常。但有觸動。便生妄想。難以靜性。必要有真教忿則火降。真寡欲則水昇。身不動名曰煉精。煉精則虎嘯。元神凝固矣。心不動名曰煉氣。煉氣則龍吟。元氣存守矣。意不動名曰煉神。煉神則二氣交。三元混。元氣自回矣。三元者。精氣神也。二氣者。陰陽也。修行人。應物不迷。則元氣自回。本性自住矣。性住。則身中先天三氣自回。復命歸根。有何難哉?訣曰:迴光返照。一心中存。內想不出。外想不入。

 

陸祖測:對境忘情。方云大定。故曰迷性自住。性住則已汞住矣。已汞既住。方可求鉛。曰歸曰還。回之義備矣。

 

氣回丹自結  壺中配坎離

張祖註:修行人,性不迷情事,則氣自回,將見二炁升降於中宮。陰陽配合於丹鼎。忽覺腎中一縷熱氣。上沖心府。情來歸性。如夫婦配合。如醉如痴。二氣絪媼。結成丹質。而炁穴中水火相交循環不已。則神馭氣。氣留形。不必雜術自長生。訣曰: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直至丹田氣滿。結成刀圭也。

 

陸祖測:氣自外回。丹從中結。壺中者。大丹凝結之處也。坎離者。陰陽互藏こ卦象。鉛汞者。水火之異名。丹法以烏兔為药材。必須取坎填離。以鉛投汞。二者均平配合。混入中宮。然後龍吟虎嘯。而產玄珠於正位。其言自住自回自結者要皆自然之妙用。所謂有為中之無為。一有安排布置。則涉於邪偽之私。而去道遠矣。

 

       陰陽生返覆  普化一声雷

張祖註:功夫到此,神不外馳。氣外洩。神歸炁穴。坎離已交。愈加猛烈精進。致虛之極。守靜之篤。身靜於杳冥之中。心澄於無何有之鄉。則真息自在。百脈自停。日月停景。璇璣不行。太極靜而生動。陽產於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

 

忽然一点靈光。如黍米之大。即药生消息也。赫然光透两腎。如湯煎膀胱。如光炙腹中。如烈風之吼。腹內如雷鳴之声。即復卦天根現也。天根現。即固心王。以神助之。則其炁如火逼金行。上穿過美閭。輕輕運。默默舉。一团和氣。如震之震。上升泥丸。周身踴躍。即天風姤卦也。

 

由月窟至印堂眉中。漏出元光。即太極動而生陰。化成神水甘露。內有黍米珠。落在黃庭之中。点我離宮靈汞。結成聖相之体。行周天火侯一度。烹之煉之。丹自結矣。

 

陸祖測:此十字妙不可言。蓋陰陽反覆。乃作丹之大旨。普化雷聲。乃作丹之悉訣。所謂天機之密。正在於此。夫神仙丹法皆以陰陽反覆而成。故以藥材而言。則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反覆一也。以交媾言。則女居日位。男配蟾宮。此陰陽反覆二也。以合丹而言。則舉水以滅火。以金伐木。此陰陽之反覆三也。如此顛倒異常。大類可見。至其天機玄妙。則在普化句中。

 

邵子之詩有云。「忽然夜半一声雷。萬户千門次第開識得無中含有意許君親見伏羲來」。蓋上有。於卦為。一陽來覆。所謂爻動之時。身中冬至。正好尋鉛。得訣修之。則大地山河。皆成七寶。故云普化,言一声者,重始炁也。此中別有丹符丹訣。貴在師傳。学人更當潔己虛心。以期遇可也。

 

     白雲朝頂上  甘露洒須彌

張祖註:到此地位。藥即得矣。二氣結成刀圭。關竅開通。火降水升。一炁同流。從太極中。動天根過玄谷關。升二十四椎骨節至天谷關。月窟陰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樓。無休無息。名曰甘露洒須弥。訣曰,甘露滿口。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結元氣。默以養之。

 

陸祖測:此十字言氣回之徵驗。蓋先天之炁。生於爻動之期。此時運劍追來。度鵲橋。貫尾閭,循督脈而上通泥丸,但覺油然滃然,如白雲之朝於項上者。頃之化為玉漿。如甘露洒於須彌。降於重樓。入於中宮。所謂氣回丹自結。其象如此。須彌山名佛語須彌。又云妙高。即頂上之義。黃庭經云:採之服之未片餉。一道白脈冲泥丸。化為玉漿流入口。香甜清爽遍舌端。意蓋本此。

 

      自飲長生酒  逍遙誰得知

張祖註:養氣到此。骨節已開。神水不住。上下周流。往來不息。時時吞咽。謂之長生酒。訣曰:流珠灌養靈根性。修行之人知不知。

 

陸祖測:氣化為水,甘美莫加,故玉液瓊漿。隨宜立號。悟真篇云。「長男户飲西方酒。此長生酒也」。「雪地一味好醍醐」此長生酒也。共「壺內旋斟延命酒。鼎中收取返魂漿」此長生酒也。是皆已所獨得無人与。故曰自飲逍遙。快樂自得之義。夫此酒既不能与人共此樂。又能与人知耶

 

     坐聽無弦曲  明通造化機

張祖註:功夫到此。耳聽仙樂之音。又有鐘鼓之韻。五氣朝元。三花聚頂。如晚鴉來棲之狀。心田開朗。智慧自生。明通三教經書。默悟一生根本。預知本來休咎。大地山河在掌中。目視萬里。已得六通之妙。

此乃寔有也(「寔」即)。吾行寔到此際。若有虛言。以誤後学。天必誅之。遇之不行。罪遭天遣。非与師遇。此事難知。

 

陸祖測:太上日用經云「無弦之曲。不言而自覺。不鼓而自鳴」。蓋丹在身中。太和充溢。是以目有神光。耳有靈响口在甘津。鼻有異香。理所必至。無足異者。吾師意在簡文。聊舉其一。即其餘可推也。

 

輯註:聖功修至此。陰符經所謂「宇宙在手。萬化生身」。張祖之註謂「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寔有之事」。蓋三豐祖師道成後而註此百字碑。乃過來人。曾親歷其事。体驗其效果。故懇切陳詞。願發重誓。若有虛言以誤後學天必誅之。更以警言以厲學道之人。遇之不行。罪遭天遣。可謂愛人之心如此其深。望人成仙成道之心如此其切。使不信有仙道者,惕然起敬,有緣得獲是書。敢不勇猛精進乎!豈不有負呂祖傳經度人之宏願、張祖註經度人大願乎?

 

      都來二十句  端得上天梯

張祖註自養氣忘言至此二十句皆是。

呂祖真正口訣工夫。無半点虛偽。乃修行上天之階梯也。得悟此訣者可急行之。勿妄漏洩。勿示匪人。以遭天譴。珍重奉行。克登天闕

 

陸祖測:吾師百字靈文。乃千聖登真之梯筏。學人誰不知誦。求其融會貫通。以得夫立言之意者蓋亦鮮矣。星譾劣不文。蒙師提挈有年。金丹大道。嘗竊与聞。考之此篇。若合符節。乃敢僭為測疏。作濟之津梁。開時人之眼目。極之狂誕。無所逃罪。然使好道之倫。玩索而有得焉。庶幾不負吾師之教。時隆慶辛未五月十有一日淮海参學弟子陸西星謹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