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7-2) 点击次数(1045
呂祖降示「定靜安身」

純陽呂祖師訓示「定靜安身」
           「靜夜無雲萬里天。春風桃李樂無边。昇平世界何時現?道在人心種福田」

    人心為危。道心為微。人合天心。天合人耳。而萬化萬能。長生久視。不滅即生。常樂清靜。此何耶?蓋人心之為用也。妙道無窮。玄奧莫測。妙無之始。太極之初。一炁分陰陽。先天之先。眾靈所聚。感两大而運化。受四大而成形。地水火風。涵育幻體。得三光之照耀。遂住世留形。他物亦然。豈祇人為然乎。循造化之理。入生滅輪迴。故性靈其聚則有。其散則無。成於虛空者。幻於虛空也。是故虛空常存。大道常在。是謂有常。有常則非空也。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不空。是謂空矣。真空無不空。不空是真空。是以道之高超。德之成立。妙化無窮。故有形之質。必有破坏毀滅。及其幻化。是謂無常。故空則有常。不空則無常。陽中之陰。陰中之陽。陰陽交泰。一以守之。是謂還原。還原而空之。放之弥於六合。是云復始。復始還原。歸一歸空就是。其之謂乎。

     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竟從何而來?復從何去?草木禽魚。一切眾生。何去何從。無始而生。無極而終也。無始無極。混然歸一。則又是還原矣。故得一而為天下聖。一者空也。空者一也。人如不空靈則逐物。萬事萬物。化性分靈無由歸一而巳。千門萬法。一以歸之。善以守之。可以清矣可以寧矣。

          「入世還從出世因。菩提一樹却埃塵。大千三界空塵土。煉实還虛證本根。
           三生明月見玄宗。一念痴迷道亦空。今從入世還出世。般般盡在此文中。」

      呂祖曰:諸生参道只見其形。未見其真。出世入世。先後歸真。證慾海之大道。還先天之真我。道學見矣。人之生也。未生之前。先天付我以元神元氣元精。性未結胎。體未結形。此乃虛無之我。人之既生也。體從胎結。形在體生。性之靈巳入後天之魄。至靈附體。魂魄相依。遂成後天之我。由少而壯。壯而老。以及於歿。數十寒暑。人莫不從情慾之門而混沌一生。受功名之所誘。為富貴之所惑。縱情慾近三毒。遂使先天之真我。变為後天之假我。於是真假不明是非辯。迨至老死。仍不覺其道之安在也。於是入輪迥。循六道。此入世之門也。欲入聖域。欲出賢關。非還出世不可。

     出世之道;先修其身。善養其心。棄惡從善。培元神。養元氣。固元精。遠情慾。縛三毒。難捨能捨。難行能行。難忍能忍。行必明。依必正。正覺之止。悟因明道。於是漸入無我之境。譬言之醉漢立危摟而不懼。越高山而不巔。此無他。無我之象也。若覺有我。則懼我之性命。誠如儒家所言;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此即有我無我之見耳。我存性命存。我歿性命歿。此入世之見。也欲還出世。煉性以保命。固命以守真。萬象皆有形。有形者實。一道則無形。無形者乃虛。由實還虛。定靜可得也。欲求定靜。七情漸去。六慾漸減。定靜可見也。道之道。無形生有形。实中可還虛。此出世之道也。凡修道者。欲證真道。必先明入世出世之理。明此理而後修。真理自見。真道自然也!願道中之士。道未行。先明理。明其理。始證道也。眾子参之!

    本壇進道之士。信道者除三數能明玄理外。餘多聞道之士。欲闡道真。應從人海入世。再而及於道之義。再及理又再而至玄妙真諦之道。意及於道。由聞而學。由學而行。行而至於弥篤。篤之至誠。而格於玄妙也。此即由淺而入深之門徑也。「行道实施博濟心。苦盡方知見道深。玄奧未聞先参奧。且從一善去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