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密多心經(呂祖註解)
阿難說。吾教有觀自在菩薩者。功行最深。具大智慧。造到彼岸之時。照見自己之五蘊。与眾生之五蘊。皆属空虛。於己則修無上菩提。於人則多方接引。俾一切若惱之厄盡皆解脫。弟子舍利子。正是欲離苦惱之厄者。菩薩呼其名而告之曰。舍利子。尔知世間有形者為色。無形者為空。不方色乃夢幻泡影。不異夫空也。空乃一真之顯露。不異夫色也。色不即是空。空不即是色乎。夫因色而有受。因受而有想。因想而有行。行之得与不得。俱識於心而不忘。此五者相因而見者也。今色既是空。則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矣。由是真性常清常淨。毫無法相可名。不誠為諸法中空相乎。言乎其妙。則常存不敝、不生、不滅也。湛然清虛。不垢不淨也。自然恰好。不增不減也。是故真空之中。既無色受想行識。則六根俱淨。無眼耳鼻舌身意也。六塵不擾。無色聲香味觸法也。六根之累。以眼為先。今眼界既空。則萬緣悉泯。而意識胥忘。將見由定而靜。由靜而慧。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也。由久而固。由固而貞。無老死。亦無老死盡也。煩惱之苦果。作業之苦因。湼槃之樂果。修持之樂因。一時俱盡。則真空中本無智慧可名。則到彼岸亦属虛假。而又何所得哉。然無智無得。從乎既得菩提以後而言也。若未得之先。豈可無法哉。所以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為修行之法。守其六根。絕其六塵。故心無牽罣滯礙。既無罣礙。故無有恐佈。遠離夫神魂之顛倒。夢寐之妄想。至於不生不死而後巳。不但菩薩為然也。即三世諸佛。欲得無上菩提。亦無有依般若波羅密多者。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变化不測之密語。是神光普照之密語。是至極無加之密語。是獨絕無倫之密語。上文所云。能除一切苦。斯言誠真實而不虛。更有密咒。汝時時誦之。可以生智慧。可以到彼岸矣。咒曰。揭諦揭諦。揭出妙諦以度人也。重言之。自度度他也。波羅揭諦。欲到彼岸。必須賴此妙諦也。僧眾也。薩婆訶。疾速也。謂疾速成就一切眾生也。總之密咒。雖修行之徑路。而徑路仍不外於此心。人能空其五蘊。則主翁常定。而客感自清。豈有不得無上菩提者哉。
觀音大士降筆法語
海南老衲。致語善信。吾曾有願。普度世人。因有心經。流傳甚久。口誦者既多茫昧。强解者流入野狐。將吾一片人天胥度之心。而為果報小乘之義。深可憫測。蒙道祖呂師。逐字詮解。痛掃支離。歸於明顯。吾道心燈。賴以不滅。善哉善哉。世人若能信心奉持。身有光明。吉神擁護。墮輪迥。不落苦趣。萬千罪孽。一概消除。幸速付梓。普成善果。
跋
金剛經大旨。總是欲人守六根。絕六塵。而六根六塵之不淨者。以五蘊未空也。觀自在菩薩特為拈出。示後学以會歸之路。文僅二百六十八字。而言簡意該。可包金剛經三十二分全。讀金剛經而不讀心經。是涉博而不知反約也。烏乎可。純陽子敬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