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音第一輯》
目錄: 1「玉清別舘」設置人間之由來2末世行道,較易見真、3修持不懈,自可抱道還原、4道统之原來、5「玉清別舘」待命組成之經過、6覺与悟、7火宅修行,得失两易、8「玉清別舘」奉准成立及其玄旨、9「玉清別舘」應与神合一以奏膚功、10頒報「玉清別舘組织大綱、11善德行道,行而不聞、12行道精堅不怠,道始有成、13憑一道心,能退魔障。
【玉清別舘」設置人間之由來】呂祖師賜示 (上元節)
循環歲月又更新 , 眾生問道有幾人?
得脫俗塵登彼歲, 勸君三省快修真。
末劫三期,天運浩劫,非特天地人之劫,劫及宗門,萬物不能免之,此天運之數矣。際此末劫之候,災難頻仍,亦非個人所遭受者,實乃宇宙之浩然大劫也。不觀乎國与國,家与家,均在劫運之中,宗教本為超然之聖道者,亦不能逃出於此天地之劫孽也。
故吾在三期之候,以願力度人,從未稍懈,是故數十年來,設社開壇,不遺餘力,其中雖有消長循環,吾亦任之。吾之願,既負普度眾生之旨,自應不斷以行,貫徹初衷,只問能否耕耘,不求如何收獲、撒谷千百,當有一二收成,宏願既開,自無不成之理,此所謂微末之道,全乎圭旨,参賢悟妙,在於一心,此道之真諦,理之本末也。
惟以目前篤道諸子,既無闡道之門,更無濟世之功,精神缺乏寄托,道心難以常存,缺闡道之功,更乏救濟之力,則一道雖存,亦難行也,若任之以待時,則眾子之功德,則中道必斷,春秋易逝,歲月如梭,若不迎頭趕上,則抱道之願,當見其微也。
三期末劫,行將盡矣,玉清之任,更见紛繁,天帝為此,特着設此行宮一所於人間世,以應理人神之件,兼以維持道统,闡教傳真,更能藉此普度眾生,濟施人群,此旨合天人之力,同扶天運於正軌也。
吾今可示於諸子,此行宮命名為「玉清別舘」,凡玉清門弟子,將來必歸赴之,惟茲事体大,當未能朝夕可成功者,籌備之責,神道方面,為 呂日如,人道方面,謝子顯通,諸虔誠弟子,應盡量協助之。
目前如何,既無壇址,又乏財力,諸子不可為此為憂,吾當使此舘應運而生也。目前工作,以臨時壇為主,以後凡朔望日必例壇一次,地点不拘,諸子可在指定時間,集合听訓,吾當繼續指示。此舘務於今歲成立,至規章如何,容後公佈。別舘行宮,吾經常坐鎮之,以「全真」道统為依皈,合儒釋真義以為法,名義則純由一道也。求學、問、行、修、煉,均依「全真」法門之旨,不雜他教之法也。
汝等學道有年,功德不弱,此舘之成,比任何壇社更為重要,能在此以積德修行煅煉,則一道易見也,願我門人合共勉之。
【末世行道,較易見真】呂祖師賜示:(乙巳年二月初一)
一道修來了俗塵 信道行來要認真
般般原是虛無者 見到真時便是真
道君曰:「虛空不虛,非實則實,真覺不如,雖空亦實,如幻如煙,亦虛亦實。」可見一道之微,均從虛實之中,自得真諦,古往今來,行於道者,能貫徹初衷以求一道,莫不艱辛歷盡,始可有成,諸門歷見不鮮。
當今末劫之期,能言一道者,已不多見,能行一道者,確難能可貴也,至曰真煉真修,能有幾人者歟?今日之世,能持一道以行,能行而不怠,其道功雖寡,亦可見真也。末世行道之士,較之昇平之日,積善於人間,立功勳於三界,尤有過之,一道之微末,亦可見於此,願諸門人明乎斯道,亦可增一道之见聞也。
【修持不懈,自可抱道還原】呂祖師示:(乙巳年二月十五)
一道存心只向前 勤修苦認莫遲延
千萬劫來都是幻 不到蓬萊也是仙
吾門子弟,能修持不懈者,自當身歷萬千百劫,倘行而不怠,修志彌堅,不畏萬般困苦,自有還原抱道之日,心能彌堅,身能力行,持久而不餒者,雖未登聖域,也可比擬仙神也。心清則氣靜,氣靜則神凝,神能凝,則精自固矣。能如是,雖有外物之擾,六欲之累,仍不能驅其道於外也,修真諸子,宣領會之。
【道统之原來】呂祖師示:(乙巳年三月初一)
道统原來是全真 養性修命也修身
明性方能真在抱 堅修煆煉卻凡塵
道统之原來也,以修性養命立德為本旨,道祖創教以來,其主旨既如上述,則眾生之問道者,自應了明於此,一道之源派,惟「全真」与「正一」。「正一」者,專事神功,純粹以神道而闡道教之門,方便眾生、超幽道死,此為「正一」之旨。全真者,修性養命,自度度人,宣揚教化,立德立行,以度眾生,宏揚道範,遷善遠惡為主旨。
晚近百年來,「正一」之門,教義不振,類多轉為識業之途,輾轉流傳,遂為世所輕視。而「全真」一脈,支派分歧,真修煆煉者,微乎其微,宣揚道範,不見真功,因循苟且,淪為社會之門,真修真煉,乃不多見,間有成績優異,又惜中道斷絕,未境全功。
奉吾像者多,真行吾道者少,更有奉吾偶像,竟作他項用途,今日之世,道義頹毀,莫也於斯也。信道而不行,守道而不堅,非道之士也。道在火宅,本易修行,其所難者,身心不一致耳,情慾易除,身心難合。汝等應知者,汝之心,即道之心,實亦天心也,人心合天心,一道之微末已得,再而修持性命,則彼岸能登也。奉勸門人明乎斯理,則有助於一道也。
「玉清別舘」【待命組成之經過】關天皇示:(乙巳年四月初一)
宇宙風雲此日中 盛衰興敗古今同 道義淪亡悲末世 理應重振此雄風
末世塵中是俗人 幾多原也是神仙 待至還原歸道日 若非磨煉不見真
吾臨壇久矣,末世浩劫,仍未盡頭,天道与人道互相交雜,塵世間流離顛沛者多,仙神中亦感為力不懈,天道循環,总有安寧之日,人道不常,亦有還原之候。
今日之世,正邪二途相搏未已,惟是浩然一炁,正邪立辨,正者居中,邪者偏於左,正邪並立,一覽無遺,古往今來,亦如是矣。康樂之世,正多邪少,大亂之局,邪多正少,勿論一國一家,類多如此。天運漸露曙光,正邪將可立見,大平之象,不久重臨,人海眾生,尚且珍惜。
順天理者,自得真在,逆天道者,不滅自亡,尤以修道眾生,自當戮力以赴,以竟全功,道曰:「率性以修命」,行道要及時,性命双修,真如自現,行道於途,殊不易易,能行之者,雖艱不艱,雖難不難也。
孚佑帝君,呈請設立玉清行署於人間,既可度眾生於末劫之期,亦可慈航普度眾仙神侶,立門法旨,二者並兼,更下接近人群,易於度劫,原質甚佳,惟是此一組織,吾雖負 中天之責,仍應請示於 上天聖母也,千百年來,玉清從未有此組設,故宜慎之,一俟 無極聖母諭下,再行頒佈。
此一法門,有類俗海眾生,煅煉肉体成聖,故其組織,有修詳盡考格也。此舉若成,人為之力既多,仙神之力亦復不少,唯一之方,仍須諸子之志意,具無上之虔誠,真力以赴不為功者。
龍華三會,仙聖之降凡者,不知凡幾,功果完滿之日,又是一番因果還原也。諸道子既能以誠行道,又為玉清弟子,量力可赴之,但眾生皮囊未脫,原性未成,處此行署之中,更應刻刻以自勵,勉力為之,方無負 帝者之心, 師者之所期也。茲事体大,願各同門道子,努力修真,則身不赴大羅,而心已在凌霄上也,今夕 呂帝邀臨,順勉旃矣。
呂祖師示:天帝訓勉,語重深詳,後學者宜体天心也。
【覺与悟】鍾太師尊寶誕示 (乙巳年四月十五日)
一道真行宇宙中 幾經煅煉見真功
先後两天联一性 古今修道一般同
為道無量,能行之者,必見其真,真者道之末也,行者道之始也,故能行於道,行而彌堅,真必自見,晚近之世,行於道者,每多中道而離,離乎於道,真不見也。凡人之心性,必發自先天,有覺始能發乎後天之悟性者,故有覺始能有悟也,能覺於道,方可悟道,能覺能悟,真理易見,故修真之士,先從覺悟開端,始可還原見真。玄門諸子,誠信者多,惟願戮力修行,抱真自在,性自覺而悟自明也。
【火宅修行、得失两易】呂祖師 賜示(乙巳年六月初一)
一道真行宇宙中 艱辛苦難處處逢
樹木百年真性見 苦行苦煉奏膚功
一道之行非易,易者,苦修卓絕,方見真諦,火宅修行,難易兼併,能明真道,雖難不難,能嘗百苦,雖難也易,末劫之期,性命双修,一得則得,一失則失,得失之易,如拾草芥。取之而不難,得之不易,能得之者,須具决心,能行之者,行見真性,明澈性命,悟覺還原,其真自抱。
六欲不離,死生着重,一道在前,瞬息離去,得失不常,死生由命,六欲常寂,七情不擾,性如明鏡,心常浩然,道雖不現,瞬即得之,人能如是真乃自得。
玉清行署之件,已邀聖母允許矣,惟是宇宙風雲之際,組設之期,仍應選擇,規章約法亦應訂明,一俟諸事完成,再行頒示,此亦應天運緣數也,今順示之,以慰眾子之望也。
「玉清別舘」奉准成立及其玄旨 呂祖師示(七月十五)
人間天上亦人間 問道参玄莫等閒
蓬萊已在塵俗上 萬苦千辛度玄關
「玉清別舘」奉 天帝轉奉 聖母已核准矣。下月為臨時成立之期,組織章規已交玉清妥為議訂,斯舘乃奉 上天之命而組設,但属「玉清虛宮」之塵海行署,其性質与天壇有別者,在現習道修真,更優於天壇,而了道度人度世,化孽化殃,既無善惡之分,只求修真之養,能参与之,等同身處玉清之內,靈台能清淨,刻刻可見真,乃往蓬萊之通路也。至於詳情,定於八月朔日恭請 天帝臨壇訓示,再由吾公佈之,凡我門人,務宜虔誠潔淨,返壇候訓也。
「玉清別舘」應与神人合一以奏膚功 關天皇示(乙巳年八月初一)
天運昭垂宇宙中 救劫當前一道中 浩然一点精忠在 眾生末劫豈從容
大千三界玄真在 力挽頹風古今同 修真自抱還於道 處事由來有始終
末世澆漓今已極 天心仍是道之風
孚佑帝君曾請命人間設署,以度人度己,應天順時,以救劫於塵海,度眾生於寶筏,千百年來,玉清從不遺道於人間,今既順時而化教,蒙 聖母頒命而立,則「玉清虛宮」,當能多積功德,以應 呂帝君之無量度人也。
惟是諸道子能竭力以赴,收效更佳,仙聖之所能者,人不能為之,人之所能者,仙聖或有難而為之,故一組合之道統机構,應与人神合一,始奏膚功,此所謂天人合一,其道乃昌,今者組織大綱經已頒佈,交由 玉清呂帝君分別公佈,諸道子曾歷参各壇,經驗豐富,為道虔誠,當能有助於 呂帝也,願道中子真修真行,度人度己,矢志以為,將來立三千勳,還原抱道也。
頒佈「玉清別舘」組織大綱 呂祖師示
今將別舘之組織大綱,簡列以示於眾--名稱:「玉清別舘」。地點:臨時設於此壇。
宗旨:本舘之設,純為道教正宗,「全真」聖道,依据玉清之抱道,度人度己,教化眾生,力行真道,十方三界,闡道傳真,養性葆命,自覺歸原為主旨。
制度:本舘純為道教正統,直属「玉清虛宮」所主轄,所有儀式法制均純用道門一致系統以行之,惟真理方面,則参与儒釋二教之真義,以助修真者之修養。
組織:本舘既為玉清之行署,自与其他壇社有所分別,以神道為主,採用中央集權制,其組織最為簡便,設
監護壇長一名----此職由仙聖任之,其職掌本舘一切神道事宜。
法壇壇長一名----此職由曾受敕封之玉清弟子任之,職司代天宣化,闡教傳真,方便眾生,啓壇化運,協助監護辦理神道事宜。
宣道十二名-----此 職由曾積功勳之玉清弟子任之,職司宣道傳真,指導眾生、及協助法壇壇長,助理本舘各項事宜。現能應運而生者,暫只五名,餘者在將來先後派出,額滿為止,不多設一名也。
徵收弟子及派別----本舘之玉清門人,以「玉清」二字為乾坤两門之派字,亦以陰陽相論相生相濟,故坤道為「玉」字派,乾道則為「清」字派。凡有志求道者,不拘性別,不限年齡,不論貧富,其有虔誠之意者,均可請求之。
臨時成立日期:定於八月十七日未刻成立。
開壇日期:臨時成立後,每月除朔望二日外,逢星期日亦開例壇,至於其餘細則,成立後再示之。
「玉清別舘」【成立列聖訓詞】(乙巳年八月十七日)
無極聖母訓詞:
無極生太極 風雲宇宙中 真元成一炁 修道不從容
末劫期將盡 濟世望蒼穹 救劫仍未晚 行道見興隆
久不臨凡矣,今日一緣参与斯會, 孚佑帝君無量度人之旨,行而不怠,天心欣 慰,玉清立壇,旨在度世度人,以扶正道,故特臨壇一勉矣,惟願眾生行道勿怠, 則天心一元,同見真道矣。
如來世尊訓詞:
諸般般若 三藐菩提 度世度人 乃現真諦 恆河沙數
無上無為 真如常寂 無慾可提 五蘊全空 七情不歸
寂寂不見 心現菩提 摩阿摩阿 靈山在西 以日以月
東土同歸 釋道二者 同是菩提 願眾生者 廣善同齊
太上道君訓詞:
無為仍是有為法 常清常靜見心皈 一道傳真真自在 立功立德道中為
見性始能明心照 行道始能養性提 竿頭百尺從頭起 自有蓬萊為君棲
關聖天皇訓詞:
風雲隨處在人間 擎天力舉道之艱 闡教開壇真任在 莫因風雨覺艱難
行道原來样样空 玄机妙諦在其中 砥柱中流能力任 終南有路一貫通
雲龍祖師訓詞:
漫天風雨道中行 諸子勤修道之能
待至月明雲散後 巫山路遠拾級登
遙臨帝君訓詞:
呂帝功行遍大千 漫天仙聖出玉清
三千功勳塵俗上 亦神亦聖亦是仙
南極仙翁訓詞:
闡道行真俗世中 首推呂帝第一功 三才弟子都天內 此日興壇振道風
桃李滿門多秀質 一朝功滿到蓬萊 老道臨壇玄化妙 願眾同修證大同
張恒候訓詞:
俗世般般惡 人心两不明 邪氣滿天下 正道力傾城
行道能不怠 還原見玉清 願汝玄門子 刻刻仔細明
呂祖師訓詞:
列聖臨壇致訓詞 純陽自感愧不如 度人仍是無量度 願從綿力力為之
度世化人為己任 從今當自勉維持 敬謝聖賢和聖母 更勉同門三復思
【善德行道,行而不聞】呂祖師示(乙巳九月初一)
無為至道得全真 虛空不着了凡塵
學道須從無着處 始能澈悟證仙真
吾道不孤,大道無量,凡習道有,不可實覺而從之,世間每多沽名之士,每一事 物,不從名則近利,標榜自覺,引為榮譽,孰不知道之真
理,非以此為一道也。 習道者,先從心性修養而起,善德之士,行而不聞,以一道為己任,直至心明無 物,性自現也。本舘諸子弟,蓋以一道為己任,諸事諸物,一概無為,持此修行, 真自可見。
【行道精堅不怠,道始有成】呂天尊日如夫子寶誕示:(九月初九)
一道真行宇宙中 盡度眾生卻迷濛
煅煉身心證真果 欲圖之願下膚功
玉清諸子行道不懈,十數年來,真行不易,丹心常在,矢志不移,堪稱真道之士, 今日之世,假道學者多,真行之士少,諸子從覺、宏、
圓三壇,不斷以道行道, 而納入玉清之門,行而不斷,此真道之士也,吾隨 呂師已逾百載,靜觀塵海, 學道者多,得道者少,此無他,
志不精堅,中道而怠者,比比皆是。
呂師之慈悲志願,堪為後學者所奉崇景仰也,諸子不移之志,亦即 呂師之期望 抱負也,行而能修,修而能煉,煉至無所煉者,真必自抱,
諸子能立道功,亦即 呂師度人之旨,此所謂化人化己,度人度己,同於一轍也。謝謝諸子祝吾誕辰, 順以一道同勉。
【憑一道心,能退魔障】呂師示(乙巳年十二月十八日)
心存一道去修真 諸般幻影在紅塵
百折不撓堅定志 蓬萊道上證夙因
歲聿云暮,又一年矣,韶華易逝,天運循環,百年樹人,幾許時光,培植修道之 士,自應不斷以行之,人海假般般,化幻無常,正如水月
鏡花,刻刻消逝,欲留 幻影,不見「全真」,真假之道,存於妙理,妙理之得,存乎一心,真假之道,
在乎一覺,一覺之原,存乎於明,能明其道,了然於悟也。 是故真假明覺,了悟一切,出在智慧之修,大道之養,能修能養,養至清虛之
境, 寂寂之界,則無為之域,立現眼前,於此真道自見也。行道之過程中,般般魔障, 重重劫孽,大小之厄,紛至沓來,若行道者心有所
懼,身有所恐,則身心不能一 致,則魔障劫孽,其勢必盛,若身心一致,發大智慧,啓慈悲心,以定靜處之, 魔障自退也。 故一道之不可
須臾離者,亦即心存一道,雖萬劫俱來,亦無損於道也,明乎此者, 道必有成。今日之世,學道者多矣,明斯道者,實見其微也,諸子從
学而行,已 見進步,今後應由行而煉之,則道之成,有可待也。
(下轉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