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音第一輯》之卷三
【順逆陰陽,聖凡之別】
呂天尊日如夫子寶誕示 (丙午年九月初九日)
矢志忠行一道中 歷盡艱辛始見功 虛無無我無虛我 真如自覺現南終。
一道之行,行於天地,一道之在,在於人心,道則運行日月,人則處於五行,性命本來有分先後,先天属性,後天属命,先後二天若不同修煆煉,則順五行陰陽而造化也。
修道者能了然於性命,再而修性,隨而養命,則性命能雙修,修至一真自我,於是則变為逆陰陽,逆五行天地之造化,由我而不由天地也。凡修真之士,應能知能覺,始能悟而致有所得者,悟得本來,一切皆非,虛空寂寂,寂而不見,寂無所寂,則性命相合,還原抱運也。
學道者,每多在中途遭遇厄困,逾感誠篤,則魔劫叢生,此無他,驗測道力耳,若遭此情形,能戒能定,再而能慧,矢志不移者,則諸魔皆退,雲開月現也。倘遇困難,中道餒志,欲前又止,如是人心微矣,道心動矣,道力亦隨之荏弱,此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也,一着之執,一迷之悟,證果難成,則徒費前功,功虧一旦,世之習道者,每多如是,惜哉!
今日別舘既立,吾亦有責,舉凡宇宙之由,凡属玉清之門者,吾當隨時考核,尤以末世之期,天道循環之日,凡我門人學道者,強而習之,修真者,進而為之,勿論人道,神道與仙道,均應竭其所能,真修真養,真學真行,夙夜勤勞,矢於一道。若學道者,能真行之,吾當助其一臂,倘有頑而不悟,自毁其道者,吾當懲處之。
仙聖神佛,乃為大公,神職雖小,乃亦至公,學道亦如是,公者即道也,道既無體,道亦無形,道在天地,亦在人心,觀此,應明其理也。壇前眾子,行道亦佳,自應竿頭百尺,更進一步方不負天帝之所期,呂師之所願也,願玄門子同勉之。
【道之得失,係於人心】呂天尊日如夫子示(九月初十日)
玄真妙理話連篇 入世修來道在先 道中渣滓般般在 怎能化卻便成仙。
一道之微,一道之妙,存乎一心,晚近學者,不憑道心,只求外表,莫測淵深,今之末世,道義難吟,求之其本,難得甘霖,俗世之士,名利相擒,外言於道,富貴追尋,如是習道,大海尋針,柳兄傳語別舘談心,玉清到此,聊作詠吟。
夫道者,天地之旨也,天地無妄,妄則不祥,宇宙有道,無道則殃,此天道之所循環,人道之所立德也。吾道不孤,歷千百年來而不易,這不尋常,而於人身人心,不常於大虛者,實因太虛至空,太虛至靈,虛靈無有,焉可存道。道無為,道無形,道無体,人不見之,天地亦不覺其道,至於一道存於天地之間,天地不覺人亦不覺,天地有覺,人亦自覺。是故太上曰:「大道無名,運行日月。」即是此故也。
太虛者,無上之真也,道之者,理之所至也,以無上之真、沛於無上之道,故得其真,真之所謂德、善、勳、功、煆、煉、修‧行、妙、玄、真、諦,即此十二字,以為一真,倘缺其一,非真之道也。
溯吾教自立教以來,千百年中,得道者不知凡幾,而失道者,亦恆河沙數,如何可得,應天運而化於人間,真修真而真煆煉,如可便失,真修而不煆煉,中道驟变,人事之参差,心猿意馬,遂使人心失於一道,則江河直下,無復以挽狂瀾,此失之於道也。晚近傳道之士,多有狂妄之舉,但一一成真,此之謂何?抱真守一也。
呂師慈悲度世,凡嫡傳子弟,犯輕微之失者恕之,犯無心之失者過之,倘觸犯天條,例不能恕,案稽在籍,以何道同為例,一生狂妄,不遵師訓,而殁後猶能一真在抱,此無他,夙緣深厚,犯戒不深,天道乃体諒恕之,若靈淺根薄,偶一犯戒,則污泥深染,難以自拔也。
吾隨恩師三百載,感師之慈,体師之悲,度人濟世,片刻不忘,古今之仙佛能与匹敵者,只大士而已,惟大士之悲慈,澤及坤眾,乾門子弟,難澤悲慈,而呂師不分陰陽,不拘草木,三界十方,有靈則感,頑石雖頑,仍可應機而化造,一道無量,淺而言深,一得之微,在在皆從於道也。是故舉凡宇宙之間,一切含靈者,皆可度之,惟是人於慾海慾念至多,七情六欲,四關三毒,疊疊附於人身,除其二三、仍留四五,得除四五,仍留二三,能盡除之,非大澈之士,不能為也。
夙緣人緣,前緣後緣,此為人數之外者,此為先天之數;後天之化造,後天之循環,此為人之數也。若能以後天之數而配於先天者,難得之真也,先天之覺,而後天不慧者,真覺難如。俗世之士,虔誠篤道者多,真明真理者少,行道如一,為善則能明,能真行明理者絕少,每以人海之念,而應一道之真,此太謬也。
今夕靈都子有感而言,吾亦同情之,汝等須知,別舘之立,乃人神之劫運轉移,玉清行舘、宣化人間,工作之中,絕無人為之事,亦無人意之念,放曰靈都之子,亦無人念於斯,難乎顯通明昨非而今是,倘再因循蹈矩,難免失真之虞。
別舘初成、呂師派吾任為監護,吾以世道日非,難於處理,承以柳大師兄悲慈救世,甚得師心,故力舉而為之,但仍恐不肖之徒,叛覊之馬,錯是生非,人道立場,淆亂斯舘,是故呂師命吾負此「玉清都總巡察」之任,吾曾請問於師,十方三界,各級壇堂,自應授權主壇者,以道力行之,尤以行舘之設,刻刻提防,勿沾是非之門,人事之不藏也。
都天之下,玉清之門,主壇事者,多属紀為弟子,而別舘之職,主其事者,真格之誠,故天道應授以全權也。本舘對外,乃私人壇堂,而對內者,則玉清直轄之門,應外而顧內,實乃真修之道,負外而責內,乃玉清人神合併之機構也,為何如是?度劫度世,以應天運之數也。本舘弟子,能速進,亦能速退,明真理者進之,人意之念者退之,吾任巡察,不惜道力之深淺,仍以一道之真,乃為己任,倘眾生雖其道而不明其真者,任之可也。世道非常,道亦非常,倘不非常者,焉可見真也。今而後,玄門諸子,警惕自身,切勿冒昧而犯於真道也。
吾今以巡察之職,着令本法壇掌壇者,依天壇之例,逢正月望日,審核新舊各級弟子,加註按語,彙送玉清,仍以大公無私,批注考核,吾當覆審,送師,分別加判,以表功過,若不遵者,勿論何人,輕者過之,重者削之,更重者嚴懲之,勿以吾言為河漢也。
【天地循環之劫,自應以應數還原】呂祖師示(丙午十一月十五)
三期末劫降凡塵 大道循環論因果 眾生修德功勳在 災害豈能及自身
晚近風雲隨處起 說假還須顧及真 雷霆片刻人間上 百年好夢化埃塵
戾氣冲天地 今古亦相同 天劫化人劫 降凡似流洪 天厄化人厄 人似夢魂中
星星火雖小 燎原萬里紅 萬物有造化 洪爐鋼鐵熔 晝看繁華者 夜則改顏容
風雲刻刻变 暮鼓亦晨鐘 古今多变幻 不变則真功 一道仍一道 造化難改容
真修真煉者 能与天地同 大劫不能劫 厄孽亦不容 能修善德者 也可自從容
今日之世,處此末劫三期,火宅修時,正是真修妙道,晚近數十載,天地循環之劫者,不知凡幾,有百年一劫,五十年一劫,甚至十年或一載之劫者,所謂三期之末,天地大小之劫,自應以應數分別還原,劫始盡也。眾生逢亂世之中,個人夙命雖無厄劫,而受天地劫孽影响,亦難逃之,欲避天地之劫,論一道之在,難逃天地之大劫也。是故晚近學道之士,較前為多,倘能真行真學,真善真修,則天劫之臨,亦不降其身者,此一道之真理也。
丙午將去,丁未快臨,紫微不現,奎木現相,北斗明而南斗暗,火位離而水星隱,則偏南之位,劫厄尤多也,天道如斯,非劫盡而不能回復也,願吾門者,多行一道矣。今夕當頭月照,人生幾何,四時之節序者,一年只許當頭之月,只見今宵,而一道傳,一教之闡,則年年月月,刻刻真傳,可見一道無量也。
【人不煉道,則不如松鶴】呂祖師示(丙午年十二月初三)
歲聿云暮,又屆冬盡,初春時節,韶華不再,幾十春光,等閒虛度,若不趁此末劫之期,修善修德,徒生人世。天運混沌之局既成,眾生自應以求一道,恰似殘荷零落,難承珠露之凝,九十春花,嘆韶華之不再,雖富亦貴,難享百年,不若一道之真,修行自我,既知功名富貴,恍似曇花、逝水迢迢,東流而不盡,况復今日之世,道義沉淪,非一善不為功,非百德不為道,沉淪人海,惟一道之真,乃可自救也。
道既在目前,若不問之,道既在望,而下習之,既明於道,而不行之,能悟於道,而不為之,若此則一道不失於人,而人乃失於一道矣!千年老鶴,萬載柏松,飛禽植物,尚可長生,人不煉道,則不如松鶴也。歲暮矣,聊以數言,談乎一道,俾眾子一参也。
丁未年聖訓(1967年)
【道能化劫,真者自得】關聖天皇示(丁未年元月十五日)
茫茫宇宙劫何多 眾生自召奈若何 返本還原觀自在 無難無災達大羅
丁未又至,宇宙茫茫,三期之末,如虎如狼,今日之世,都天應運,正如淘沙見金,真者自得,昧者難逃,於此一劫也。天運近百年來,此次循環之大劫者,是謂三期之劫,一劫之臨也,歷百數年始息,在劫期中厄劫之分,有輕有重,生逢亂世,實難逃於劫孽之中,劫不可免,但能逃之,劫可不受,一道化之,是故晚近神道設教,比比皆是,較之明清一代,尤為旺盛也。
此無他,天地本好生之德,能挽救之者,則拯之,愚頑不明者,則任之,塵海之中,人為萬物之靈,本性本能,均較萬物為優,獨惜人靈篇於凋蔽,人我不分,真假不辨,見虛不虛,著實從實,雖有神靈顯赫,大多仍是愚頑者也,一石尚可點頭,萬物之靈者,焉可相比。今日之世,大劫當頭,眾生若不自度度人,實有負於天心也。
呂帝曾云,紅陽之劫已成,故於數十載前,鸞示眾生,同時方方闡教,處處開壇,以無量度人之旨,拯眾生於萬劫之中也。宇宙之中,戾氣塞乎天地之間,返本還原,為時亦近,久亂必治,否極必昌,三會龍華,已澄天運,在此期中,厚望眾生修己立命,行道立功,上可配於天心,下則度人度己,修靈修性,葆命葆真,能棄七情而拋六欲,真元能現,直達慈航也。
三期末劫,吾掌中天,艱巨之任,千年難得一睹也,吾亦願在未完之任期中,化戾氣為祥和,消劫孽為康樂,天心人心,互相配合,則昇平而有待,四海澄清也。目前塵海乃應劫之候,願眾生以道善之願,常持於心,則海嘯波濤,無所懼也,玄門子更勉之。
【人神之修,難易之別】陸雨松仙翁示:福神公誕(丁未年二月初二)
天地茫茫宇宙中 三才遍遍是神功 司命福德來行法 執掌人間善惡同
神而為德也,公正無私,德之所至者,為善導之,人而有德,神而格之,既負神職,正如明之,变浩然之炁謂之正,察微知著謂之明,故為神者,皆明正也。人則修善德,神則取神功,人能立善德,神仙聖佛均可為之,神能護神功,只可格及於仙真也,是故人之修道也,其前途無可量者,若格於神道,雖積三千功功勳,亦只得仙真一途而已,故人之修真,實較神修為易。
神有神別,三才之中,有曰天神,地神,人神三途,神職之中,以天神為最,人神為次,地神較次之,吾掌人神之職,責在福德之任,都天神祇,諸如兜率,協天,玉清諸宮,均有神祇掌福德,予乃玉清之神,吾本蓬萊正仙,乃呂師子弟,蒙 呂師調派助理主管南山首席福德之神,因此,以仙真而格於天神者,吾乃其中之一也。舉凡三界之內,凡属玉清門下之人神,所應施之命者,吾均有責,今夕既感諸子之誠,故略述其大概耳。
諸子行道有數十年有,亦有初入玄門者,類多虔誠之士,吾今日目睹玉清立於凡間,實属初創,千百年來,從未見之,諸君若能身体力行而不斷,仰承 師命而不懈,秉 天帝之意而不移,奉無極之旨而不違者,則由學而行,由行而悟,由悟而真覺,則大道當前,見真在抱,身在別舘,而神在玉清也,吾亦同門,敢以同門而相勉耳,順謝諸子之誠,聊題數語,有緣再會。
【釋福德正神及護法之涵義】護法公誕(丁未二月十六日)
文護法李慕仁---武護法鍾光雄---同致詞:
護人護法護道中 三才應化顯神功 都天顯應人間上 管轄乃由玉清宮
是日也,乃玉清護法之總誕期,實非吾等各別之誕日也,今藉此機緣,順為一告,世人多知逢二月初二日,為福神之誕期,但是日也,為玉清護法之誕日,所謂誕者,紀念之意,「玉清虛宮」護福德之神,故福神之誕,仍採二月初二日,故定十六日為護法之誕耳,此乃公誕,吾等既受命於圓玄及玉清,故各壇所舉所者、應由駐壇護法代為接受諸道子之誠意也。
福德者,從道而行之,德立本生,立德能見,則福有攸歸,是謂福德之神。護法也者,從道行道,護道之法,護道之人,人法相護,法乃自生,此之所謂護法也。文武之別,文則負闡道、調查、紀錄諸責,武則守壇、護衛、拒魔、祛邪之責,是故假公誕之期,略述与諸子知之耳,並申謝忱。
『玉清別舘』鎮壇龍顯津:歌詞一闕
呂帝返斾,真君朝闕,虛宮仙影、位無空缺,難得一夕緣,慢与同門細說,問因還果幾還因,且待當頭月,天上帝君又增一缺,莫嘆年華逝了,宗照江南明月,任是逐花流水,漫天風雪,獨自總低吟,堪題五絕,今夕丑刻臨,師兄毋忘說,雲雨飄飄,龍吟虎脫,莫負帝君囑,莫言人間劣,人間一道成,費盡幾多氣和血,二帝留言,囑告壇前說。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寶誕】二月十九日
關聖天皇、孚佑帝君、濟世聖佛、鄭安期金仙、華陀先師、祝詞:
慈悲濟世度九重 菩提為願一禪宗 化身菩薩拯苦難 大願大悲大法宗
千年歷蔭坤侶澤 色相原來是大雄 普陀門下多慧智 三界同稱妙法崇
觀音菩薩示:【空諸色相,一切皆當成就】
一覺彌陀性已空 萬般均在色与空 三藐菩提一花樹 六欲七情無影踪
三摩地獄五皈依 來去非是是非非 靈山路上仍千里 心到靈山日未遲
彌陀一念 五蘊俱空 五戒十皈 卻去迷濛 三毒藏身 祛之無踪 七情常住
清淨皆空 世之難者 行之見功 有六欲在 潛移則空 見微不微 妙在其中
曩昔,阿難尊者性已見,心亦明,八百難滿,靈山参叩。佛祖曰:「阿難阿難,既經苦難,苦難行滿,何如可難?」尊者曰:「難非難,苦非苦,未見空,不着色,既覺空,諸無色,非空非色,受想行識。」佛祖拈花微笑曰:「善哉!善哉!能受想行識,當無空色。如是一時,諸佛合十曰:「阿難阿難,無色無色,更無受想行識,則諸業不起,一切眾生當無劫孽。」頓時一切皆寂,四大皆空,雲繞靈山,祥光會合,歷久不散,因此因緣,始有般若摩阿妙法生。
玄門諸子,學道漸深,今日一緣,聊以法語勗(音郁、即勖字)勉耳,願一切眾生,同登寶筏。是日也,叨蒙 中天聖主, 孚佑帝君, 濟世聖佛, 華陀上仙, 安期上仙,同蒞南普陀,銘感之餘,阿彌陀佛。
呂祖師釋【大士說法】
大士說法,身雖不現而靈光已現,等同現身說法矣。大士所說,為諸經典所無,所說者,為 阿難尊者得成佛道,与 世尊相對說法。尊者之成道也,受一切苦難,不覺其苦,受八百災禍,而不覺其難,能觀空一切,難不自難,能矢志不移,雖苦亦不覺其苦,既不覺,則無知,既能無,又焉有苦与難耶?一切苦難,徒自覺而已,若参至無色無相,無人無我,無眾生,無佛相,則真自在也,是之謂空,真空真色,亦即是四大皆無,無者空也。諸道子勤参悟之,恐諸子不明,特轉錄之。
【道可養生、道可葆命】柳天尊示(丁未二月廿三日)
昨宵風雨夢魂中 道力扶持仗光雄 護法護人兼護道 諸生從此見真功
禍福無門,常生意外,一道可以養生,一道亦可葆命,立身安命,孔聖所云然,慎修慎行,玄真常現,尤以晚近凶災疊疊,厄禍而生,大好之人間,恰似幽靈鬼域,不觀乎居此塵囂鬧市,眾生於奔走忙忙,誠惶誠恐,徬徨不可以終日,此無他,非名即利耳,為名利而求生存,為養生而奔勞駭汗。嗟乎!忙忙眾生,名利何處有?有時遇無常!享用能長久?觀此,一道之微,盡照人生真諦。
丁未属春,又時值暮春之期,天地之兆,今已略現矣,炎夏將盡,天厄亦降,群仙大會,已定於五月端午日, 天皇頒詔,群仙獻議,集眾力以挽蒼生,盡玄妙以濟世人,此會六十年來之一次也,而玉清虛宮,亦响應斯會,召集各門,群力群策,在人天之間,藉神力或神功,助消劫孽,今後三才之中,合力以謀,消彌禍劫,諸子能以一德之微,以獻於道,以一善之念,而輔於道,能如是,則三才合一,其力無窮也。
【苦煉修行,若無善德為輔,難修果證】呂祖師示(丁未年三月十五日)
證道應從道裡求 葆真明性两雙修 混元一炁成一体 造化先天不用留
道之行也,如日月之循軌,道無量,天地可容。眾生修道,飄然於宇宙之間,恰如滄海一粟,道之運行,存於人心,心善則道善,心清則道澄,道沛乎人心,倘心靈不昧,則道之行也,正如旭日之初昇,扶搖直指,若彷彿而不覺,則一道之程,恍如四時循環而不息也。晚近火宅修行,道雖易得,真實難尋,世之所謂得一道者,可無憾矣,豈知一道之中,所得者有差之毫厘,則謬以千里,譬之神道一途,亦属於一道,仙聖之門,亦名曰道,以至釋家之理,亦曰佛道,道也者,真之謂也。
今日眾生,學道者多,而成真者少,若謂神道如何,則道之微末耳,是故學道易,修真難,成真道者,行之維艱也。古往今來,先聖仙賢,抱真返璞,雖云苦煉苦修,但無善德以輔之,難修果證,為使眾生明真理,養真性,葆真命,揭真心,了真性,故分別闡述內外二門,俾眾習之,以助一道之修養,「全真」闡法,輔助悟之不逮。
內外二門,本應早已全部面世,惟以天運所限,中途二缺,此實非天心之所願,人心使之,諸子習道,素有恆心,明乎於一道者亦眾,吾曾言,待機緣一至,自當接續分別闡述,曾因而叩請於 太上,曰:「眾生能修,道自可求,眾生能行,真亦保留,眾生能煉,內外續延,觀察眾生,期以一年。」太上如是曰,此舉約在週年紀念後,當可行之也。
太上已多年不降塵寰矣,倘內外篇續行闡出,則須有勞 道駕,諸子目前服務亦佳,所願當能得償也,尤以最近 九天仙聖,以諸仙會近在眉睫,各高真及各仙聖,最為繁忙。太上亦頻頻往來於 中天,共参大計,諸弟子既以虔誠之念,更應具願行之力,以参玄妙之功,已得者不可失之,未得者起而得之,則一道之微,存乎其中也。
【济世聖佛寶誕】(丁未年三月廿二日)
關聖天皇、孚佑帝君、鄭安期金仙、華陀先師、祝詞:
壇前借酒敬佛前 聖僧是佛亦是仙 八百年來悲度世 色相全空似瘋癲
大願行來塵海上 功居佛國九重天 今夕同來齊祝壽 謹祝千秋聖壽綿
濟世聖佛示:【三期末劫歌】
四聖邀同到壇來 美酒紛陳亦妙哉
敬領 天皇一杯酒,醉倒老癲妙高臺。謹以數言,領謝 四聖又示:
諸生為我祝稱觴 杯紅酒綠又芬芳 莫使老僧歸不得 醉倒靈山夜更長
哈! 哈! 哈! 美酒壇前莫言他 杯杯嘗試杯杯飲 笑行酒令嘻嘻哈
暮春多感冒 使人最神疲 酒中何款合 最是五加皮 這酒甫沾唇 似有臭虫味
細嘗又不然 原來威士忌 歲月任蹉跎 思懷概感多 蘇杭逢夏月 遍遍是蓮荷
最是明月夜 遊子思故鄉 美酒當前放 何妨飲薄荷
老癲老癲,似佛亦仙,世人笑我,瘋瘋癲癲,今夕到此,更覺瘋癲,人不癲時我則癲,癲,癲,癲,喉間似作癢,順手拈來,這酒原是氈。明月照,賞行雲,蜩螗國事心如焚,大好河山車鬥馬,豆箕相煮亦相煎,言非是,是非非,是非難辨是与非,一杯在手休言道,異國醇醪是咖啡。
明月一輪,天地循環,否極泰來,莫空對樽,名廠佳釀拿破崙。孔融讓梨,千古美名,今日之世,徒具虛名,看古人風,義重天地,這酒什么?名車厘。一朝得上大羅天,正是逍遙自在仙,諸君若得神仙体,何妨酩酊飲三鞭。菩提菩提,不醉無歸,中華佳釀,煙台獨製,無上菩提。看來似碧綠,酒色帶微黃,香味平平者,最劣竹葉青。
道、道、道,是坦途,莫嫌路遠棄中途,抱道來行走,堅心證真道,欲想道力高,請飲玫瑰露。山西水源好,汾河最清澄,從前汾酒味,芬芳撲鼻馨,今時汾酒样,偷工也減料,飲來無是處難醉倒老顛。十二式,我盡嘗,中外醇醪(音牢、濃意)各抑揚,細味壇前主貢酒,哈!哈!哈!甜、酸、苦、辣样,此酒無以名之曰:「三期末劫酒」可。末劫末劫,酸鹹苦澀,天地戾氣,眾生受孽,聊作一歌,以謝忱熱。
【三期末劫歌】
茫茫宇宙混沌濁 我今長嘯歌一曲 塵寰無處清淨土 俗世盡多情与慾
歷朝興敗幾多人 成者歡忻敗者哭 爭名奪利干戈起 累了眾生遭魚肉
萬千戾氣聚人間 世人富貴仍未足 鬥角鈎心視等閒 爭取榮華和衣祿
邪惡晦淫不知羞 那管貧賤和榮辱 豈知天地有循環 泰去否來無淚哭
一朝撒手塵寰去 幽冥異路證鬼籙 冥司審核生前因 判斷精明無委曲
到此方知前作非 亡羊補牢未許贖 豈似一道得逍遙 廣寒宮里羽衣曲
為神證仙任君行 蓬萊仙境作躑躅 繁華富貴雖不得 玄真妙諦常讀熟
九天之內任遨遊 通明殿內提名錄 今夕順此作歌行 聊謝諸君為我祝
呂祖師示:濟聖妙文,莊諧並用,文內玄機,諸子参之。
【心住道而道不斷,身行道而禍不侵】柳天尊示(四月初一日)
龍城戾氣蓋雲霄 夏初厄孽降臨時 一善得來消百劫 常持一道自逍遙
天運到此,劫孽隨之,呂師曾言,既明之矣,今歲天運,障孽般般,新歲之首,已詳言之,今所現者,僅戾氣耳。凡我門人,能從善以修德者,心能住於道而道不斷,身能行於道,雖未見真道,則劫孽雖多,禍不及善門,猶以玉清子弟,純良者多,雖凶亦吉,汝等仍能憶及廿載以
來,若干弟子,幾經凶禍,屢逢遭厄,仍可轉危為安,此為何?
一道之庇,一德之蔭,一善之果,一誠所見,現目所覺,皮毛而已,何所懼哉!至若危難來臨,呂師自有詳細吩示,各門人雖居處不同,而感應亦如一也,至曾領令者,更不足懼,諸道子不必以杞人之憂而自憂也。
【宗教与人生】呂祖師寶誕示:(丁未年四日十四日)
宇宙之開創也,生及萬物,人為萬物之靈,處於萬物之中,含靈至大,由原始進而今日之世,已進於人類高峯時代,玄學一途,至神且妙,人類之進展,以科學直迫玄妙之門,不觀乎尋星探月,不斷追尋,是故今日之世,許多玄妙,已從科學者為追尋之對象,一切眾生,亦步亦趨,以發其祕。
宇宙之中,宗教存焉,眾生與宗教,關係至巨,舉凡一國之中,倘無宗教之設,則國基不固,民則無本,一切茫然,心靈虛空,無所寄托,則社會之間,動亂更無寧日。凡属宗教,其旨必趨至善者,教宗之義,不外度人以善德,教人以立身,以平等博愛,互相互勉於社會之間,棄惡遷善,納人於正軌,如是則善多惡少,則天運雖有循環,亦能减少劫孽也。
惟是各教之不同者,不外儀式教條,略有不同之異,惟其主旨,亦乃殊途同歸,至若干人之中,各具不同之皆趣,各有宗教之別,此無他,教宗之夙因也。人之所能知者,現世之事也,前知後知,世人不知也,有五世而為一教之士者,亦有十世而為一教之士者,此所謂夙世之緣,至今未盡,故各教之篤道者,類多夙世之願或緣,仍未果滿,每生續其緣願也,基督之大弟子,亦有緣未盡,願未償,今日仍在現世間,行其道以還者。
釋道二門,亦作如是,各教之士,生生不息,循環不已,前生未盡者,今生續之,今生未盡者,來生續之,每一眾生信奉教門,有年青者信仰之,有耄年始進道者,此無他,今生之緣數所定而已。其智慧之超凡,則有數字從之,若因續願以償者,當無闖進別教而興發也,至於在現今世願償已足,或功力已進入仙神之門者,則循環之道亦休,若今世中途斷絕,觸犯大戒者,則入地獄之門,道亦中斷也。
古聖云:「追本尋源,迨有由來也。」宗教亦然,今日之世,修真道者,覺難實易,易之所能者,能虛空,能定慧,則神存心假,自可默化潛移,看易可行之難,能真明者,亦不艱也。古之修士,一切茫然,既無先知,又無後覺,故修之難也,今日則不同,有科學之啓示,有百物之先端,自應能助於眾生之啟發智慧者,因之雖難而實不艱也,精義常存,玄妙之門自開,尋求一道者,不覺而自覺也,今以人生与宗教一文,合併論之。
【一真之微在乎人心、一真三妙在乎修養】鍾太師尊示(四月十五日)
俗世修行證道真 三千功果了俗塵 造化還原登覺岸 善德双行好修身
玄門闡教、旨在度人,性命之雙修,一真在抱,凡人之立命也,属先天所定,性之由來,亦先天所配,一性一命、凡胎未出,先天率定之,人之人世也,乃属後天,若不修性葆命,則隨數之盡而殁也,若修而養之,則造化雖定,亦可離五行,越陰陽,而不被天地造化而拘束也。人之得其道者,非性命雙修不為功。
晚近之世,火宅修行,真雖在而易見之,真雖得而不易知之,一真之微,存乎人心,一真之妙,在乎修養,修養需時、非朝夕可得者,六欲与七情,四關和三毒,亦非朝夕可能離三,漸行漸修,漸覺漸悟,方竟全功。
學道如行路也,路途遙遠,百里之程當非迅速可達,虔誠篤行,矢志不移者,當能達最終之道也。在修養期中,勿操之過切,舉凡內外二門,應以靜而後動,倘一動則不能永靜也。老君曰:「止於寂境。」如何能寂?先從靜字開端,靜而後動,動至無所動,再趨於清靜之境,靜至無所靜,五蘊俱空,一塵不沾,則寂寂之門,當自現也。
今歲天運不常,塵海之中,劫孽頻頻,凡属玄門之士,更應淬礪以修真功,生滅無足道,富貴無足惜,殷殷而求之者,一道也,學道者,勿為天地造化之所拘,則道亦得矣。鑒諸生之誠,聊具數言,來相勉耳。
(下轉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