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音卷五》戊申年聖訓
【能度身心,七情可歇】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寶誕示:(戊申年二月十九日)
萬盞明燈照普陀 東土塵緣劫厄多 一樹菩提化千孽 金剛常住念彌陀
佛願度世,阿摩智慧,塵俗眾生,應種菩提,菩薩之願,慈航度世。昔東土,眾生着着執迷,兵戈相操,棄善不為,蒼生遭劫,倫常失規。世尊曰:「如是危難,如是積孽,何能可解?」尊者曰:「人心惟善,見惡起惡,其惡不現,人心寂寞。」世尊曰:「舍利子能善哉?」尊者又曰:「人能藏智慧,智慧當能揭,能度其身心,七情當可竭。」
如是東土度世,天界玉旨,頒在普陀。尊者潛功化運,十方之內,遍遍功行,三界之中,行無量法,後遇文殊尊者,合法以参,眾生始得揭般若之光,行善提之願,二十載法雨頻施,眾生重沾雨露,今日之世,亦猶是矣。
孚佑帝既具大願於人間,更立斯舘於慾海,其願力行,恰如文殊,普賢二菩薩之旨願一般,既如是,則大千三界中,四生六道內,所有一切含靈者、應發其智慧,相應孚佑之願,如是天地之戾氣,當自否極泰來也。昔日之明燈照普陀,今則為道光耀人海也。願玄門子三藐三菩提。
【學道者真鑑】呂祖師示:(三月十五日)
真誠能格天,真修能了性,真善能增德,真功能了道,如是學道者為真鑑。
【濟世聖佛寶誕】呂祖師祝詞:(戊申三月廿二日)
濟佛千秋日 靈山現佛光 萬户千家慶 瑞氣繞壇堂
年年逢此日 菩提萬壽疆 三才眾子弟 頂禮祝芬芳
『養性修真賦』濟世聖佛示:
暫借醇醪作醉鄉 年年此日會壇場 韶華逝水舂花放 又見諸生祝我觴 老衲何能又何德
三才共我久稱觴 陳美酒,更芬芳 去年此日醉壇堂 今朝又見繽紛色 何妨作客在異鄉
一年又一年 諸子慶安然 年年添人口 添到見神仙 宇宙雖逢劫 諸君祝神仙
雖在劫中劫 道裡得安然 以善來行樂 三期陸地仙 為謝諸君意 聊以賦一篇
『養性修真賦』(以題為韻):
道義淪亡降禍殃 回思家國倍神傷 造化雖從生与滅 立身處世要善良 時逢末世倫常变
六欲七情倍囂張 初入世時真善美 立身社會為名揚 先天原性遭蒙蔽 後天之命又不養
為求財帛利与名 百計鑽營力軋傾 那管四維与八德 一心只顧揚名聲 同族同文同血統
燃箕煮豆亦相欺 遂使道義沉淪落 只見邪魔不見正 百年壽考百年歸 奪去先天真命性
世間潮水向東流 三教聖賢放慈舟 無奈世人渾如夢 般般只向假中求 間有良知良能者
錯尋門路去奔投 更有縱情七情慾 苦海茫茫在裡頭 豈知一道是坦途 應向玄機悟澈修
三才之內有神仙 仙神都是俗凡人 明悟玄門妙真理 醒來一覺非俗身 三毒戒除四關遠
六欲七情不見生 更能融匯佛三寶 精神氣煉五行登 一朝突破藩籬網 不見神仙也見真
嗟乎嗟乎嗟嗟乎 世風日下不復古 眾生慾海多沉溺 身受苦時不覺苦 性靈殁了始覺知
欲想亡羊來牢補 惜哉惜哉俗塵人 猛醒回頭真在抱 有感玄真而作賦
呂祖師寶誕示:【多参妙理,堅志以行,道必可得】(戊申年、四月十四日)
韶華如水,光陰易去,不見舂花,落花隨水,年年此日,得眾生之一誠所格,可見一道之微而生妙也。夫一道者,動則見其微,靜則止於妙,道運行於宇宙之中,人之心中,一道存焉,能學能行者,存乎於一心,心動則微,心靜則妙,學者則易,行者則難,讀聖賢書,多参妙理,則玄學之道,當自能明,惟是行之覺艱者,實因情欲難以絕緣,在人海混沌之中,慾網情牽,後天之性、非具大智慧者,殊難克制也。
若以闡道而言之,晚近之世,道德淪沒,人之於道也,雖覺其理之奧,其學之玄,心雖欲尋其真諦,奈何世俗般般,起伏無定,雖曰火宅修行,奈何心猿意馬,欲求一道之有成,除具虔信而外,尤須備有真學真行之願,道在前,進而求之,勿論艱辛苦困,堅志以行,能如是,道必可得者,古往今來,能成真道者,大不乏人,多在魔障重疊之中,出具真性而修真功也,尤以遇艱而不覺其艱,遭難不見其難,心存一道,諸魔不擾,百邪不近也。倘猶疑而生其心,則魔障象疊疊而來,心靈虛弱而棄於一道也,道無量,妙無窮,真乃無盡藏,還真見真,先天返璞,學道者,應作如是觀,戊申之歲,願諸子同勉之。
關聖天皇祝詞:『孚佑帝君度之願,今古難得其二』
一願行來千百年 今古堪稱大聖賢 度卻眾生災難苦 年年此日賀上仙
三才之中,釋道二門,能了願於大千三界者,實不多睹也,孚佑以一緣而度人度己,隨天運之所移,抱道之願,其堅毅之力,卓絕之功,今古難得其二,聖賢者故多,其行願有如是者,在玄門之中,實以孚佑為最,願之宏,願之量,及其行藏,三界超然,在人道之中,無不識,帝君之名,亦無不知帝君之願也。
三才之內,眾生頌之,仙聖敬之,鬼神欽之,以一道而言,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物不論其物,類不別其類,一切含靈者,均欲度之,度可度与否,隨緣而行之,性靈愚昧者,則循循而善誘,不以愚頑而卻於一道也。故在三才之內,舉凡諸仙諸聖,多為帝君以道而度之,眾生則不足論矣。欲界之內,桃李滿門,百中能拾一,功雖覺微,而一道實無量也,玄門諸子,其勉之乎。
【鍾太師寶誕】呂祖師祝詞:(四月十五日)
師尊寶誕祝稱觴 度世為怀萬古長 我輩玄門後學子 希錫南針在道場
鍾太師尊示:『為內相之職,只作神祇以為於道,惟孚佑能之』
一本真誠道裡求 玄真妙理好勤修 有志當能成道業 性命同皈一炁投
漫天風雨遭逢日 應將一道在心頭 為問鬧紅人悟否 眾生仔細好回舟
吾門自立教以來,經歷寒暑二千餘載矣,太上從教化以至闡玄真,行妙道,济眾生,超幽冥,蕭規曹隨,以至迄今,在悠悠歲月中,得真道者,大不乏人也,惟是眾真者,能立殊勳於天地之間,更能青出於藍有,又能使眾生不斷推崇,名傳不朽,又復代掌道教之門,捨孚佑更無別真也。
千百年來,受其真惠者,比比皆是,眾生受慈悲沛澤,更不知凡幾。孚佑之能至此者,實非倖緣,既具堅苦之願,又能不斷以行,只知眾生,不着於己,只問耕耘,不求收獲,三界之內,十方之中,有求皆應,雖為內相之職,只作神祇以為於道,雖一木之微,亦願度之,雖属魑魅魍魎,大惡大邪,均以神通感應,一道以規之,一日不得,百日為之,百天不可,年以繼之,務使邪而能正,正而能修,况復慈悲善念,從不妄動以開殺戒,雖奉中天之旨,亦抱一善而為之,是故三才內外,邪正二途,上至仙聖神佛,下至慾海凡夫,靡不尊崇高範,聞聲欽敬,實開下古之先例,道之寶範也。
眾道子乃孚佑門人,更有追隨數十載,易地即行道者,性現而皈道者,不懼萬難仍行於一道者,抱道之堅,持道之願,亦可見於一微也。師之願行,師之慈悲,師之堅苦卓絕,願後學者,應學而行之,吾願眾生一一均從玄妙之門,直登宵漢也,願眾勉旃。
【華佗先師、雲龍祖師、白眉祖師三師寶誕】呂祖師祝詞:(四月十八日)
医祖惠然至 天官聯袂來 仙翁駕亦到 禪雲朵朵開
恭逢三聖壽 純陽禮應該 訓賜玄門子 聖教好培栽
華佗先師示:『藥石下可延人之壽,惟一道則可延之』
藥囊行善在人間 千年素願願未還 藥可療人難治壽 積德行仁自可餐
吾常以慈悲之願,拯眾生之疾苦,在三界之內,行吾之願者。人之患疾也,藥物可治之。倘壽元之已定者,藥物無可為也。天地之中,人生於世,在生老病矣之過程中,凡人難逃此數。人之有疾也,有偶數与定數之分,定數則無可為者,偶數則不然,遇良医,疾則早痊,逢庸者,則遭纏綿之苦,其不在大限者、終亦可癒也。
藥石既不可延人之壽,惟一道則可延之,君不見幾許玄門子,能積功德者,天道當延其壽,換五行而增日月,是故世人欲求長壽者,除一道之外,難邀天允也。
至曰眾生有疾,求神治之,雖病不在數中,亦應虔誠懇請,方得真驗,但亦間有仙人之緣而為之者,此乃先天之玄妙也,可知一道之可貴,貴乎玄妙,今以壽元与疾病之道,闡述与諸子共研之。
雲龍祖師示:『善惡之道,因果之理』
虎嘯龍吟超三界 中天守禮鎮十方 人間善惡知多少 積善之家慶華堂
善与惡,歹与良,邪正兩分定殃昌,世人積德行方便,澤蔭兒孫德亦長。人能行善,應從真善,有意為善者,非真善也,無意為惡者,非大惡也,善与惡,由心生,正与邪,從念起,一念之動,為善為惡,一切由人之心念也。
古往今來,大多邪惡之輩,積孽深重,因一緣而生善念,從兹棄惡親善,從正去邪,竟能自拔於慾海之中而成正道,亦有一生善念,難受折磨之苦,豈知祖有夙孽,以己之善,仍未了卻,而人實不知也,捫心自問,為善而得不祥,於是邪念一生,惡心頓起,於是行惡而棄善也,詎料冥冥之中,真理超然,因果同論,遂使一善之緣,淪於溝壑而不能自拔也。今以善惡之道,因果之理,概略闡明,俾諸子同参之。
白眉祖師示:『山川之靈,應於大善之人,非為富貴者之所欲』
天地五行一氣中 江湖河海亦相同 毓秀鍾靈稱五獄 山川地理聚華融
世間所談風鑑一事,在易理而言,自有其奧,凡一地一脈,以至山水之間,均有其聚處,倘配合五行者,自有其精華所在。故一地之盛衰,以至一家一國,莫不從五行相剋相生之道,古今之大富大貴者,每以覓得名山而塋葬先人,冀得龍脈之所歸,而發祥於其後,豈知山川之靈,其所應者,應於大善之人,非為富貴者之所欲,天道之道,昭然若揭,強取之不可,強用之則失其真義也。
吾以為在一逆之中,隨處均有五行之聚處,潛龍之勝地,倘向道以行之,行至有所得,其所得者‧較之龍脈為佳也,山川之靈,或可尋富貴覓功名,而一道之成,則超越五行之上,一真在抱,實較俗世般般為善也,聊以風鑑為題而言於一道耳。
【釋堅、志、篤、誠、虔、信,六字之義】呂祖師示:(五月初一)
道向苦中行 浮屠拾級登 抱願來行道 擎天一柱心
一道之願也,行而後見之、一道之成也,學煉而為之,從道而無間者,是之謂堅,艱苦而不移者,是謂之志,明其難而為之者,謂之篤,百念而不移其志者,謂之誠,正信而不外道者,謂之虔,身心共行者謂之信,學道之士,能循現以為之,則一道之真,如在目前也,其行不怠,自可不覺而生大覺也。
今夕諸子為別舘之基,同研参商,以誠共處,推誠以向,各具衷心,為道而行,亦無間斷,一誠可以格天,一信亦可格物,從無而生有,隨願而生真,真道之道,存乎於此,擬行之法,亦感週全,人不負於一道者,道亦不負於人也,功勳能積,則道功亦進,明玄参妙,願亦能成,力合策群,終見中流砥柱也,人之願愈堅,神之力愈大,此相生之道也,願眾子更勉旃。
關聖天皇寶誕示:【有生滅相,不能見一真】(戊申年五月十三日)
一道可傳真 修性可存神 性命双培養 悟覺卻凡塵 先天有一炁 三品自可親
逆轉造化機 陰陽復主賓 外則力行道 內則混元行 善善心常念 驅魔逐惡奔
五行來合一 三品共為神 無形有形看 化造由心生 調燮天地体 丹還九轉登
無有亦無無 善惡亦無分 能見真善者 應從玄妙尋
今日之世,天運之中,否泰不分,正如眾生之不明善惡也。天地戾氣,於斯已極,其混沌之局,實亘古之不多見。天地造物也,物至其極,則必反之,天地化物,至無所有,必從而生之,此天道之消長,因果之循環也,恰如一道之理,物非其物、則無所謂物,物既滅矣,何來其物,從而生之,生生之不盡,滅滅又無窮,只见生滅相,又焉可見一真耶?今日宇宙之中,其因果循環,以至於還原之境,天道如此,人道亦如是,玄門諸子,亦明而悟之,則大道當前,自可按途而進也,勉之!
『岳聖祝詞:』
浩氣存千古 丹心照九洲 忠義和仁勇 代代世間留
青龍和偃月 魑魅魍魎收 恭逢聖壽域 薄海祝千秋
靈候大帝寶誕示:【一道之微,非親行而不覺】(六月廿四日)
正信的須要力行 玄真妙理去追尋 經典般般多至寶 仙聖銘言有南針
迷途俗世般般在 身登彼岸自明心 力行工見功勳積 超然到達上九層
學道者正信多而力行少,一道之微,非親行而不覺也,今日之世,信道之士,每以為得一念而信於道者,則仙聖可期边。豈知一道之道,猶一途也,途中雖坦途,若不行之,則千百年猶在原處也,有行而不力者,則緩慢於途,躊躇不得進,有者中途則止,欲登彼岸,非力行而不可達也,行者工也,信者念也,能身体力行,行而不倦,則工愈精而念更篤,篤行双全,真乃自現,工行而不斷,功勳亦累積,則真抱還原,九天之內任遨遊也。
倘修道者,只知正信而不能力行,或行而不堅,則成果之因,當属寥寥矣。信学行三者,猶貴乎於真行也,今午吾赴兜率宮,謁於道君,道君囑曰,如赴「玉清別舘」,應將信行二字,勉於玄門諸子/既受道命,當不敢辭,故將太上之意,以勉諸子於一道矣,並謝諸生祝賀之忱。
【論證佛仙神人之道】關聖天皇示:(戊申年八月初一日)
天道昭垂立 以道度世人 世人明道範 一一見道真 世人不自覺 六道轉污塵
慾海凡夫子 以道立己身 道在虛無有 一覺悟前因 悟得本來者 心明性亦真
不得悟本來 來去沾俗因 能了澈了悟 佛聖亦仙神 神仙佛同体 本体同是人
慧悟澈真覺 分別在元神 一得之微者 一道見性真 我今論佛道 佛了夙世因
相無異相样 空不着於心 般若能現示 自斷六塵根 蓮生九品上 片片不沾塵
如來授空戒 淨土往西生 人能如斯样 便證佛道登 再論成仙道 仙家若閒雲
虛實兩不若 心靜若無雲 寂寂無境界 化幻道之真 身心無一物 慈悲現諦身
我無先我者 人我兩不分 玄機從此立 飄飄若不聞 人能如斯習 便證大羅行
後論為神道 神道易當行 德沛人間世 專誠抱道心 身心兩合道 善願極應行
有志道中趣 守道苦亦甘 不同名和利 不重偽黃金 人能立斯願 抱一可神登
末論人道者 最要聖賢心 五常和八目 禮義要帶箴 先聖遺訓者 刻刻要恆心
克己復禮用 玄妙道中尋 為人能若此 非聖亦仙神 天地三才配 人從苦自甘
論道如何得 驟看似尋針 細研道中理 從淺可入深 再從玄奧看 妙道可追尋
尋至有所覺 覺悟更見真 人人成佛道 佛道人之心 人人成仙道 道亦人之心
人人成神道 神在人之身身心兩覺者 便證佛仙神。我今細說道之理,願行聖道會「全真」
【柳天尊寶誕】呂祖師致賀詞:(戊申年八月十五日)
萬物含靈者 均能成道中 天地有造化 化造陰陽功
一點真元炁 三才建勳功 今逢柳仙壽 与眾同祝恭
『靈候大帝代中天聖主』 致賀詞:
中南了道一仙翁 濟世為怀立道功 中天封誥天尊位 三辭三卻也從容
真功久在留三界 相助玄門妙道中 呂帝門中多弟子 一致推崇柳仙翁
『龍顯津鎮壇代同門仙神致祝詞』(即景)
風雲雷雨賞中秋,秋月如鈎,(是日月蝕)三才同頌天尊壽,玉壇恍惚似瓊樓,一點靈犀透,真元應運留,師門一柱石,砥柱是中流,造化天地啓,度世上慈舟,諄諄教誨同門後,豐功偉績不望求,玄門之模範,道侶之真修,仙神同頌祝,祝壽祝千秋。
柳天尊示:『受天銜而不受公職』
今夕蒙恩師不棄,更感天帝之恩,更復感諸同門在此三界之中,以熱誠之念,為吾祝慶,實深感愧矣。吾以一含靈者,得天地之氣,培元返璞,幸成一道,自愧無才無德,歷隨呂師宏法闡教,數百年來,未敢以得獲天恩為幸。呂師之願宏矣,以吾之志願,只願得其微末,以盡一道之心而格於人心矣。
天帝曾以封誥於吾,並受天職,吾仍愧不敢受之,此次為三次之天命。呂師諄諄囑咐不可抗命,故拜受之,惟只受天銜而不受公職,得天帝邀准,乃隨呂師玄門化教,天恩易得,志願難求,吾門之中,不少同門者得受天恩,天鍚天祿,大不乏人,三才之內,呂門子弟充任公職者亦至多,吾一向以清虛自抱,故不敢拜命矣。
列位後學則不同矣,汝等均有夙世之因,今生之緣,人道之道,理應勤奮以進,勿論所成何果,修真自我,以為三才之用,末劫期已近,更應竿頭百尺,以進玄功,別舘諸後學,成就亦佳,吾亦欣慰,除向列位致萬分感謝外,並祝同門同道同勉矣。
【再論外修為主,內煉為副之理】呂祖師示:(九月初三日)
入世應從出世修 混元一炁道真留 性命双修仙佛体 外功盈滿內自求
韶華已逝,轉瞬一週,光陰恰如白駒過隙,人生易老,草木有四時,天地有四季,由少至老,由生而滅,莫不循環因應,川流不息,以應天地,道在天地之中,憑化造之機,應因果之緣,合先後之數,取眾生之智慧,導以玄宗,助其離造化,奪天機,了性命,辨陰陽,越五行,破情欲,明心性,還原復始,一真在抱,了後還先。
在了道之中,應修真果,修之起源,莫不從外修造起,內煉在我,我有真假之我,真我現,則功勳三千,罔絲厘過,在陰陽交錯之中,亦能化造,由溫養而結聖胎,直闖玄關大道。假我現,則陰陽淆亂,太極顛倒,情欲橫生,倘外功不堅,內助法門,勢難真在。
是故玄門闡教天下道場,靡不以外修為主,內煉為副,外之範圍廣大,既可隨緣應化,又可凝合行功,合一道之誠以助真行,惟是內修之門,只求於己,至曰外煉盈滿而內修仍未備者,大可補助之,倘塵海了緣,而外修仍不備,則無可為也。
本舘已成立二週年矣,雖未具顯著之成就,但善德之功,明乎於一道者,亦大不乏人,故天帝晉封柳仙,以酬其勳勞闡道之意,惟是教化全真,非朝夕可能著者,則千秋萬載,道炁長存也。兹值二週年之日,以外內双修闡述之,俾諸門人行道立德‧修身養性,未來艱巨正多,更應勉力從一道之真而了此真道也。
『柳天尊示』
恩師垂訓 金石良言 外內闡明 訓勉後先 天恩浩蕩 愧不敢辭 願同眾子 勉道勉旃
【呂天尊日如夫子寶誕】呂祖師祝詞:【呂日如真仙為近世成道之表表者】九月初九日
真仙忠孝兩相全 衛道不分勢与權 浩炁全真留三界 三清一聚石為穿
日如乃近晚成道者,一真在抱,浩炁常存,上得青天之精華,下獲純陰之潔本,乃得陰陽之真燮,進於玄妙之門,尤以耿耿之心,代天宣化,誠眾仙之中,不可多得者,抱真見真,守真自真,二百餘年中,頓成真覺,實為近世之表表者矣,後學者應為之鑑也。
呂天尊日如夫子示『自我修行概述』
庸才自愧俗塵中 只知一道在中庸 少小曾隨儒宗學 中年慕仰道之風 一生好善嫌邪惡
半世功名未得通 俗世每多情慾客 日如偏重古人風 清初入漢施殘暴 幾許公卿又鑽逢
多財又好沽名釣 顯貴又偏博孔通 富貴双收防命短 又向南山邀壽功 富者日進千萬斗
貧窮餓殍輾道中 金陵粉黛天不夜 幾受貧病怨蒼穹 我志未成人亦懶 盡觀情慾俗塵中
心境了然忘我體 丹心只付一玄宗 立志願為天地溺 誓儆愚頑振道風 修行矢志真煅煉
日須三省在吾躬 一願真誠通上格 蒙師指點脫塵紅 末世澆漓多变幻 帝恩深重在玉宮
若問修真功幾許 我覺毫厘未盡通 外內兩門多恍惚 只憑一炁達蒼穹 所謂得一一真在
奚分俗世論勳功 諸生均属玉門子 理應明瞭妙玄踪 既感諸生今祝我 我祝諸生到蓬萊
修真雖是般般苦 苦盡還來始見功 受若不覺真自覺 真元不讓苦來磨 一智一慧由己出
千錘千煉不生魔 寂至無艱亦無苦 至高般般不用磨 璞玉已成真器在 反璞歸真又如何
奉勸玉門先後子 慢從一道細推摩。
『柳天尊示
真仙道義實深長 從來仙聖不宏揚 今日能揮真理顯 自我從頭說一章
般般皆是金石語 現身說法道之長 惟願眾生多熟讀 也可增加妙理揚
【釋純陰之義】呂祖師示(戊申年九月二十日)
前据本舘柳監護所稱:「本門子弟有不明純陰之別。」純陰者何?人之身也,既有先後之天,乃有陰陽之別,先天謂陽,後天為陰,修道之士,得其純陽者,則入聖道,陰者,後天之神也,俗謂之陰神人既滅度,陰陽則分,兩不相合、是故難登聖域之途,此俗世所知之也。
但修真之士,每得真陽真陰而離俗世者、似此修行,則格於神道。而得純陽純陰者,又大不同也、天地化造,不離陰陽,純陽一語,固不待釋矣。而純陰者何?陽極陰則生,陰極而陽又至,易曰:「四時序天地」,陽盡而陰生,陰極而陽返,不觀乎夏至則陰生,冬至則陽生,四時有序,陰陽同燮,純陰不同於真陰,更不同於陰神之謂。
日如真仙煉道期中,外功均厚,而內煉者未臻至善,故其末道,再煉真功,由真陰為純陰,由純陰轉為正陽,晚近諸仙,多由此進,吾門子弟,有習內修者,有得外功者,習內之士,何不明乃爾即?茲篇所述,乃釋群疑,願眾参悟,勿以一陰之理而曲於一道也。
【月必當頭,人不自知,真之所在,眾生不覺】呂祖師示(戊申年、十一月十五日)
戊歲當頭月 圓時亦有缺 學道見玄真 習者有佳劣 天地造化時 化造同相絕
人性本純真 後天情欲決 不得返本源 難證陽春雪 一道与天齊 恰比當頭月
今夕也,又是當頭之月,人生幾見,此俗世之中常言也,惟是月必當頭,其當頭之刻,在乎剎那之間,人人可見,但世人言,難得當頭之月者,實属虛言也。按天地支干,歲運此夕,在子刻移中丑之間,除風雨之外,例必在天經線中點移左,偏右緯太白星側,恆河星線夾縫之間,普照萬千,斯時也,在宇宙之中,勿論何地,人物立之,月必正中,中線不移,乃無陰影,此天地之造物,星斗之至理也。是故年年歲歲,月必當頭,人不見者,無真恆之心也,以言於一道,亦如是矣。
世人常道:「道不可得,行之者亦難得。」實属虛語。蓋一道之大,運行於宇宙之中,發乎於眾生之心,一得永得,一失永失,道既存乎於天地之中,自有其現真之所在,真在而眾生不覺,真非不存,實眾生不覺也,恰如當頭之月,月必當頭,人不自知,乃有難得之謂,可見一道之在,存乎一心,一物之明,存乎一念,念能决,則物自現,性能悟,則道當悟也,恰逢此夕,略以天道之理,比擬星辰之軌,議論玄真,願門人明悟之。
己酉年聖訓(1969)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寶誕示:【大乘說法】(己酉年二月十九日)
俗塵擾攘到三期 眾生勿為俗塵覊 及早還原真我在 真元見性是末微
今說大乘法,眾子同皈依,普羅同品頌,真虛應及時。摩阿般若,四大皆空,入三摩地,受十戒宗,一善菩提,我自尋踪,既得菩提,了悟虛空,入世間法,自性無踪,踪影既無,心明觀空,五蘊七情,潛伏身中,欲棄其情,六欲不從,如何能了,色空色空,心經覺心,般若澈覺,覺悟本來,因果同用,有生滅度、無生滅相,來去俱無,是佛滅度,真諦真諦,菩提菩提,只覺來者,不明去踪,雖具佛性,
未得真空,既能明去,不明來者,佛曰阿難,不色不空,能受想識,異曲同工,受戒定慧,東土之宗,佛法僧合,現世釋宗,五戒十皈,彌陀之風,一切有着,難分色空,無皈無戒,五七皆空,人能如是,佛性自崇,我人俱無,絕相超宗,如是如是,西竺可逢,悲願大慈,宇宙可容,天地皆泰,萬物圓融,修行自我,一以貫通,如是學佛,如是學道,兩者皆中。
奉勸玄門諸子,同参釋道之功,一物本來無物,造化還見真功。歲次己酉,呂帝邀約,聊以佛語奉勸眾生,参之参之。
『呂祖師示』:大乘說法,釋道同参,謹謝大士,恭送佛駕。
太上道祖寶誕示:【人道之範既明,玄真之理可學】(己酉年七月初一日)
吾是李道君 三載再降塵 只為除大劫 救世亦救民 去歲群仙會 悲慈拯世人
幸得諸聖助 力力行真真 俗世諸道子 學道勉力行 未研道之理 忠孝刻刻親
既明人道範 始可學玄真 玄門分內外 大道亦層層 先從外修煉 再向內中尋
外者憑功德 內煉精氣神 功德無大小 積願善中行 善乃從心發 願憑身心行
光陰雖似箭 勿論苦与甘 間有為善者 境况苦不堪 亦有無知客 身心兩優遊
勿謂天不公 祖蔭有來由 莫謂目前困 有道自從頭 學道如耕耘 何計收獲後
立願堅且定 從善亦如流 年年復年年 玄真乃可求 積得三千勳 天庭有位留
再言內修者 心性两堅修 先從神煉起 再將氣潛收 漸至無火炁 潛移一性留
性能漸如鏡 精華一蓄收 若問如何煉 按部就班尋 內外二修課 分門別類求
後天性和命 入世如蜉蝣 能借短時光 性命两双修 固性即葆命 養命玄中求
勿謂事易作 煅煉要潛修 道雖在坦途 荊棘隨處流 倘不明真理 中道霎時休
山林雖清靜 紅塵也可修 外門應謹記 行道不回頭 內旨應緊守 切不可強求
細則如何範 詳参內外修 古往聖賢者 證道由此尋 內外二修課 不久亦完吟
一字一至理 一玄一妙参 細觀玉清子 有願可尋求 倘外功多積 也可助內修
吾門遍天下 學道有参差 惟願道中子 戮力證功深
『呂祖師祝詞』:
太上無為道 萬載古今同 願聖作良訓 俾眾明道宗
由淺入深易 內外亦同工 幸邀聖駕到 一言瞭道風
鄭安期太乙金則寶誕示【真之所在】(己酉年七月廿四日)
今夕逢吾誕 諸子誦黃庭 霎然思真索 物類要澄清
道君說清靜 首曰神當寧 古今研道子 再四維思明
上藥三品者,惟神与氣精耳,氣神二物,勿論人神,應先貫通,精者,先天之所賦予,神者,後天之所修也,人為後天之靈,故以神為三者之首,氣者,乃先後天之中柱,撐柱之力,半為先半為後,先天所賦,後天力擎,則一氣化為無火之道,精者,先天所賦者為英,後天所積聚者為精,精一化合,先後能合,則成三昧。
「清靜經」所云,三品一合,其理自精,三品一結,其道自成,世人不察,雖明三品之理,尚昧三品之道,古今之修真者,每得其神氣之竅,忽略精之所妙,故不得其真,若憑神氣之滙,三者失其一,則神道必證,真道自失也,倘失氣精二門,三品留其神在,則格於神道者幾希矣。今日之世,行道者不乏人,能了然於此理者,不可多見。
太上之論、實属至理,並求至道,奈何塵俗未許真明,細察五百年來,三昧合一者,當能成真,更可成聖,而三缺一或三缺二,比比皆是,或曰,得一可以無憾矣,此神道之見也。若問真修,非三比問,問夫神,神曰,我見天地,祗留人間,倘問神氣,神氣曰,我得通天入地,無往而弗屆,彼得達通明,索乎入幽冥,天地雖可貫通,仍缺一才也,天神乎,地神乎,天地之神聖乎,仍未得其真也,真者自悟,悟澈自明,世人之得存神氣者,應固其真精也。
黃庭之位,有上三下三之界,有左三右三之限,上下三分,下上三分,左右各就亦三分,此即三六之數,由小周而化為大周之數。亦曰東西南北,乃曰四方,中為黃庭,亦即統帥,四方聽令,上下不虛,如此於行,關關可闖,若闖玄關,呼之不聞,噓之不應,則氣睹此,束手無策,精聚一呼,玄關立破,若闖此關,則五滙合,天地皈依,六十四卦而達两儀,由两儀而為四象,四象而生太極也。太極不偏,玄真在此,奉助玉門諸子,仔細参詳,不負一玄之妙也。
『呂祖師示』
鄭師化點,語實週詳,內外二門,参合發揚,兹篇所訓,外属抑揚,倘論三品,盡洩其詳,吾門子弟,行之乃昌。
(下轉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