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章「德性深厚的人」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唬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强。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包含德性深厚的人,就好像天其無邪的嬰兒一样,那么的無知無識,那么的順天自然。
毒虫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所以毒虫要螫他,他也不怕,猛獸要傷害他,他也不怕,兇猛的野獸要撲抓他他也不怕。因為他毫無傷人之心,亦無懼怕之意,心靈中純然物我两意,那里會顧忌,毒虫之螫,猛獸之害,以及野鳥的撲抓呢?
骨弱筋柔而握固。 別小看這此嬰兒,雖然筋骨柔弱,可是當他握起小拳來,却是非常之的硬朗。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 他雖然不懂得男女之間的情慾,更不懂得雌雄之間的交合,可是他的真陽之物,却能經常勃起。
精之至也。 這就是他的真精已達到極點的表現啊!
終日唬而不嗄。和之至也。 你看到他終日唬哭,但是声音仍不沙啞,這就是他保守太和之氣,已達到極致的表現啊!
知和曰常。 因此由以上的舉動,我們就可以知道,赤子之心,不但不怕外物的傷害,况且骨柔而握拳固,無知而陽舉堅,哭叫而不嘶啞這些表現,就可知道嬰兒他保全了太和之氣。而我們不能保持這些太和之氣,就是我們慾心動而神亂,嗔心動而氣耗,情慾動而精散,這就是我們不能返回先天真常之道的原因啊!
知常曰明。 如果能夠知道真常之道的人,可算是明白誰是真我的人,能明白真我的人,他的心自然能夠像秋天的朗月那么明亮,像睛天的潭水那样明淨。所以,這種人,是明智的人
益生曰祥。 這種人,也自然知道保養先天太和之氣,以增益長生之道,能夠知道增益長生之道的人,就是吉祥的人了。
心使氣曰强。 但是,現代的人,往往不去保固先天的元氧,反而妄動暴躁,自以為促堅强的样子,其实都是不對的舉動。
物壯則老。 因為你妄動暴躁,這都是勉强行為,勉强的行為總是支持不久,支持不久,就好像萬物的强壯就會老了,老了不是早日邁間死亡之道嗎?
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所以這都不合乎「道」的舉動,就要早日自我滅亡了。
五十六章之「悟道的人」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知者不言。 真正悟到「道」的人,心与道合可是却難以用言語表達,就像釋佛所說:「無法可說,是名說法」。達摩祖師所說:「蓬摩東來一字無全憑心意工夫若要紙上尋佛法,筆尖醮乾洞庭湖」。可見「道」如何的微妙了。
言者不知。 可是偏有一些好於炫耀自己的人,喜歡在大庭廣眾,高談闊論,行為乖張,高傲自取,其實這種人,反而是不知「道」的人。
塞其兌。 所以有道的人他首先塞住了他的口舌紛争。
閉其門。 關閉他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慾)六慾(色、声、香、味、觸、法)之門。
挫其銳。 折挫他鋒芒又高傲的銳氣。解其紛。 這一切才是解脫紛擾煩惱的方法。
和其光。 同時有德的人,他毫無高傲之心,就是有功於眾生,可是他的心与眾生的心,仍然能夠像燈光与灯光,在一起的侯那样的混合。
同其塵。 那样的不矜奇不立異粉飾随俗同塵。
是謂玄同。 他的作為沒有一點特殊的地方,使人感到時別,反而与人共同相處。故不可得而親。 但是這種人,你想親近他,其实是不可能的,因為他的心同虛空,是不染情慾的。
亦不可得而疏。 你想疏遠他,也是很難的,因為他慈悲為懷,關愛世人,使人難以捨棄他的恩德。
不可得而利。 你想利益給他,其实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他淡然無慾,只抱著「取之眾生用之眾生」而已。
亦不可得而害。你想加害他,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他不貪慕榮華富貴的虛名地位。
亦不可得而賤。 你想輕賤他,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心靈中,時時懷有如瑰寶般的牟尼宝珠。
故為天下貴。 因此外在的形像,以及褒貶毀譽,不能動他本心的自在,所以這才是天下最尊貴的人了。
(太上道祖-----降白話註解:聖天堂 天筆蔡生、癸亥年十一月十二日。)
五十七章之「治國之道」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即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以正治國。 治理國家要正道的方法,不要以奇的方法。
以奇用兵。 只有在用兵的時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オ用奇巧的方法。
以無事取天下。 因為治理天下,要使百姓平安無事,才可以取得天下有姓的心。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我為什么知道這個道理呢?就是以下的道理給我的示。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比如治理國家如果發佈禁忌太多的政今,就不能便民,人民就無法順利工作,無法順利工作,農工啇生產就要少了,所以人民就越未越貧窮。
人多利器。國家滋昏。 如果人民擁有太多利害的殺人武器,打殺的事件,自然就多,因此要治理人民,就會感到混亂。
人多技巧。奇物滋起。 如果人民有技巧的居心時,一些邪惡又奇怪的事物,就越來越多。
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在法令設得很多的時期,就是道德仁義失落的時侯,道德仁義失落的時侯,盜賊恐怕來越多了。
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 所以上古的聖人曾說:只要我渾全天理,順天應人,人民就會自我約束,自我導化。
我好靜。而民自正。只要我虛心恬淡,不妄動,不縱慾,人民就會自然歸於清正。
我無事即民自富。 只要我不施禁忌太多的政令,去擾動百姓的行動与安於寧,就是便民,然後人民自然康富。
我無事即民自富。 只要我不貪慕享樂,人民自然也會歸於純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