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章「大國謙卑小國謙恭」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遇欲兼蓄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两者各得其所。故大者宜為下。」
大國者下流。 大國應該学大海的卑下自處,雖然是居於下流。
天下之交。 但是唯有居於下流,才能成為百川眾流交會的歸處。
天下之牝。 就好像天下的雌性動物。
牝常以靜勝牡。 常以柔弱的靜定自處,但是却能勝過雄性動物的剛强躁動。
以靜為下。 這就是以靜定為下,反而能勝剛强躁動的原因。
故大國以下小國。 所以說大國能以謙卑自處,更以誠信有禮對待小國。
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 就可以取得小國信服,更能取得小國的歸向之心。小國若能謙卑自處,更以誠信有禮對待大國。
則取大國。 就能取得大國的信任,更能取得大國的崇敬之心。
故或下以取。 所以無論大國謙下,以求取小國的信服。
或下而取。 或是小國謙下,以求大國的信任。
大國不遇欲兼蓄人。 大國為政的最終目的,只不過是愛護天下百姓,既然天下百姓皆是安定純樸,治理大國的使命,也算是達成了。
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小國治理百姓的最終目的,不過是願意侍奉人民,使其過得平安無事,因為他對大國的要求,也只希望大國能將小國平等看待而已。
两者各得其所。 所以無論是大國或小國,如果要達到這種目的,首先就要以謙卑自處。
故大者宜為下。 而且最要緊的就是,大國應該首先以謙卑低下做為模範,能夠這样天下自然太平了。
六十二章「道的奧妙」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壁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為何。不日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道者萬物之奧。 道是萬物之中最精微最奥妙的東西。
善人之寶。 善人常視為修身養命的至寶。
不善人之所保。 就是不善之人也會依賴「道」來保障自己,例如俗語說﹔盜亦有道,就是最佳的佐證。可見坏人有時候,也要仗「道」來保護自己。
美言可以市。 所以有時侯當你講出一句合於道的至善美言,就可博取別的欽佩。尊行可以加人。這就是說,只要你合於大道行事,有尊貴行持,就能夠高人一等。
人之不善。 人往往有迷昧的時侯,做出不善的事。
何棄之有。 可是只要你有改過向善的心,誰不會原諒你呢?誰還會遺棄你呢?但是最怕你懺悔之心不誠,良知不堅,本性不改,力行不恆,所以才自棄棄人,為人所棄。
故立天子。置三公。 所以說,如果你不以道而行,即使得到世間一切,如擁有了至上的王位,又設置了文武百官,前呼後擁。
雖有拱壁以先駟馬。 两手又擁有希世珍宝的美玉,乘坐富丽堂皇的馬車,如此的尊榮華貴。
不如坐進此道。 還不如體悟大道,深入道心,來得实在永恆。
古之所以貴此道為何。 所以古代的聖人,才如此的尊貴大道,這是為什么呢?
不日求以得。 無不是因為日日永於大道,日日行於大道,如果不這样做,便要背道而行。
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一旦背道而行,就要造下罪業了,一旦造下了罪業,難道可以免受因果的懲罰嗎? 所以「道」是天下最尊貴的了。
六十三章之「聖人的處事」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其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猶難之故終無難。」
為無為。 聖人處事,不是為了慾望而處事,也不是為貪得而處事,更不是為了私利而處事,純然是為了大公無私而處事。
事無事。 聖人的行事,不以心機行事,不以功業行事,不為私利行事,心性中純然虛無為懷而行事。
味無味。 聖人的品味,不是為了情慾而品味,不是為了滿足慾望而品味,更不是為了貪慾而品,味純然是以自然淡泊無味而品味。
大小多少。可是凡人的心靈欠缺,常常以大為小,以多為小,而聖人的心境就不同了,他的心靈中一切具足,不缺少一物,因此聖人以小為大,以少為多。
報怨以德。 所以聖人的心靈是萬德俱備。心中無怨。假使有人悞會他,對他產生憤恨的心理,他還能以德報怨,絕不懷有報復之心。
圖難於其易。 因此如果你想學聖人作為,必先從容的的事做起能,將容易的事做好,才能將困難的事情做好。
為大於其細。 要做大事情也是一样,先從細事情先做好,能先從細小的事做好,大的事情才能做好。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所以說,要做天下的難事,必先從容易的事情開始。要。。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做天下的大事,必先從細小的事情開始。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因此聖人他總是先從,細小容易的事情開始做起,而不是下子就想做大事業。
故能成其大。 所以他最後根基穩固,終於成就大事業。可是凡人,他輕視心性的修養,他們以為那是小事情,但是小事情都做不好,怎能成就大串業呢?
夫輕諾。必寡信。 這就好像一個人,馬馬虎虎點頭答應,這個人一定沒當做一回事,沒當做一回事的答應,必然是缺少信用的。
多易必多難。 還有,如果將事情看得很容易,而且事先一點也不準備的,到時候發生的困難反而越多。
是以聖猶難之故終無難。 所以聖人,開始的時候,先把每一件事都認為困難,事事戒慎自己,時時反省自己,最後反而「天下無難事」了。
(太上道祖----降白話註解;聖天堂 天筆蔡生、癸亥年十一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