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0-13) 点击次数(1163
太上感應篇直講 卷上(朱子註釋)

太上感應篇直講

印光法師

人性本善,由對境涉緣,不加檢察,遂致起諸執著好惡,種種情見,以埋沒本性者,比比皆是;由是古之聖人各垂言教,冀人於行,以復其初。如格鬥,如一人与萬人敵;物,即煩惱妄想,亦即俗所謂人慾也。

以煩惱妄想之人欲戰,必具一番剛决不怯之志,方有實效;否則心隨物轉,何能格物致者,推極而擴充之謂。,即吾人本具愛親敬兄之良知,非由教由学而始有也。然常人於日用之中,不加省察檢点,從慈隨物所轉;或致並此愛親敬兄之良名亦失之,尚望其推極此良知,以應萬事,涵養自心乎!是以聖人欲人明明德,止至善,最初下手,令先從格物致知而起;其所說工夫,妙無以加

 

然欲常人依此修持,須有成範,方能得益。五經、四書,皆成範也。但以文言浩瀚,兼以散見各書,不以類聚,頗難取法;而未多讀書者,更無因奉為典型也。太上感應篇,撮取惠吉逆凶,福善禍淫之至理,發為掀天動地,觸目驚心之議論。何者為善?何者為惡?為善者得何報?為惡者得何報?洞悉根源,明若觀火。且愚人不肯為善而任意作惡者,蓋以自私自利之心之使然也。

 

今自私自利者,反為失大利益,得大禍殃,敢不勉為良善,以期禍滅福集乎?由是言之,此書之益人也深矣!故古之大儒,多皆依此而潛修焉。清,長洲彭凝祉,少奉此書,以迄榮膺殿撰,位登尚書後,尚日讀此書,兼寫以送人,題名為元宰必讀書;又釋之曰:非謂讀此書即可作狀元宰相‧而狀元宰相,决不可不讀此書。其發揮可為透澈之極。

 

然見仁見智,各隨人之性質,此書究極而論,止乎成仙;若以大菩提心行之,則可超凡入聖,了脫生死,斷三惑以證法身,圓福慧以成佛道。何况區區成仙之人天小果而已乎。此書註解甚多,惟清,元和、惠棟之箋註,最為精深宏暢,惜非博學之士能閱。次則彙編,實為雅俗同觀之最上善本,而不堪通文之婦孺、猶難領會。香濤居士,出資千圓,排印廣布、亦有同志各相輔助,願令此書周遍寰宇,庶幾人修十善‧家敦孝弟。

 

知禍福之為人自召,善惡之各有報應,則誰肯為惡而召禍乎?此風一行,善以善報,則禮讓興行,干戈永息,人民安樂,天下太平矣!願有財力智力者,或廣印以流布,或說法以講演。俾未失本性者,愈加純真,已失本性者,速復厥初。其為功德,何能名焉!

                         中華民國十七年---印光法師。

 

 

序論

重印本書的宗旨

印光大師說:「太上感應篇,撮取惠吉逆凶,福善禍淫之至理,發為掀天動地、觸目驚心之議論。何者為善?何者為惡?為善者得何善報?為惡者得何惡報?洞悉根源,明若觀火。且愚人之不肯為善,而任意作惡者,蓋以自私自利之心之使然也。今自私自利者,反為失大利益,得大禍殃,敢不勉為良善,以期禍滅福集乎?由是言之,此書之益人也深矣!」又說:「此書究極而論,止乎成仙;若以大菩提心行之,則可超凡入聖,了脫生死,斷三惑以證法身,圓福慧以成佛道。何况區區成仙之人天小果而已乎。」

 

從上述寥寥數語,可知印光大師對於太上感應篇的價值,是如何的讚揚,如何的推崇!可是佛教中高深的經典太多,大家不免輕視這本淺近的書,因而忽視印光大師的遺教,佛教徒很少誦讀感應篇的人了。我也不能例外,早把這本好書束之高閣。直到民國五十三年,曾患嚴重的目疾,坎坷之中,不免煩惱叢生,自愧学佛三十年,對於洶湧而的煩惱,竟無法控制,才把久束高閣的感應篇拿出來細讀,出乎意料的,連續數日‧竟平息了平日無法控制的很多大煩惱。從此每日讀誦‧精神日益爽朗,身心愉悅得未曾有。因此我更欽敬提倡這書的印光大師,實非偶然。

感應篇的特色,是以敬畏天地神明為基礎,發揚善惡因果的至理。印光大師生前創辦的弘化社,每年大量流通太上感應篇,或許有人要問,学佛的目的,是要出離三界,太上感應篇的天地神明,尚未出離三界,怎么值得我們尊敬呢?不錯、佛法是要眾生出離三界,印光大師是一位傑出的高僧,一生說法弘化,也是上承佛旨,救度眾生出離三界苦海的。可是我們要明白、這不是教我們廢棄三界的一切,或藐視三界的一切。

我們学佛,在沒有出離三界以前,還應尊重三界的秩序,遵守三界法紀。倘認為学佛可以藐視三界中的一切,那么請問:你在馬路上行走,是否可以輕視交通警察是三界中的凡夫,因而橫衝直撞,不尊重交通警察的指揮呢?若是這样,那豈不是造成交通秩序大亂,車禍橫生的惡果?

 

生存在三界之中,對交通警察尚要尊重,何况維繫宇宙間無形秩序的天地神明,比交通警察更高出萬倍,怎可不知萬分的尊敬呢?可怪小數學佛的人,自己還沒有出離三界,竟要排斥天地神明,藐視天地神明,以致印光大師所提倡讚揚的太上感應篇,幾乎被逐出佛教大門。影响所及,從民國四十幾年至民國五十幾年,短短十年之中,佛門內轟動社會損害教譽的不幸事年、層出不窮。

 

這證明排斥或藐視天地神明,不僅不能改变社会風氣,連佛教內部的風氣,也有發生不良响影的後果。很多人不肯行善,偏要作惡。最大的原因,是由於天良泯滅。所以要敬畏天地神明,激發天良,才能使人不敢作惡,樂於行善。試觀歷史上的德育故事:漢代的楊震,因敬天而拒收賄賂;宋代的王日休,因敬天而拒絕邪淫。種種美德,都由敬天而來。

 

所以敬畏天地神明,作為做人修養的基礎;進而上求佛道,念佛求生淨土,出離生死輪迴的苦海。還有很多人輕視太上感應篇,認為僅是人天乘而已,殊不知佛乘雖高,應以人天乘為基礎。做人沒有做好,如何能成佛?行遠自邇,登高自卑,萬丈高樓,應從平地做起。博士雖高深,倘無讀過小學,又如何成為博士?所以太上感應篇即使僅是人天乘,我們也絕對不能予輕視;因為從此可以奠定成佛的基礎。雖然世上其它各種外道,或許也可视為人天乘,但他們都是排斥佛法的。太上感應篇不但不排斥佛法,且內容很与佛法相合。

 

現在的社会上,民眾的宗教信仰很複雜;除了基督教、天主教、回教、道教---等等正式宗教以外,還有很多似佛非佛的外道,五花八門,名目繁多,其信徒之眾,聚会之盈,往往超過佛教。我的檢討各種外道蓬勃滋長的原因,是由於物質文明發達的工業社會,人們對於宗教信仰的需要日益迫切,但佛教的理論太高深,多數人難以領悟,因此渴求心靈修養的人們,勢必紛紛投入各種外道之門。今天我們要遏阻各種外道的滋,只有弘揚印光大師的遺教,以敬天地神明,作為戒惡激善的做人基礎,進而上求佛道,念佛求生淨土出。人人易懂,人人易行,使大多數根基淺劣的眾生,不致有望佛門而興嘆之苦。

 

佛教与各種外道的比較,佛教好比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厦,其餘外道,好比一座平房。高樓大厦確比平房偉大,可是如果高樓大厦的基層建筑不堅固,如搖搖欲墜,有傾倒之虞,那反而不及一座堅固的平房。佛教雖然偉大,豈能忽略人天乘的修養呢?當然人人都会說,五戒十善、就是佛教中人天乘的基本修養;但事實上,因為多數人缺乏自我約束力﹔難以實行,所以要敬畏天地神明,激發天良,才能增強自我約束力,使五戒十善易於實行。

 

如前面說的漢代楊震,宋代王日休,他們雖然沒有受戒,但敬畏天地神明,前者竟見財不貪,後者竟見色不淫;沒有受戒,竟能守戒。這样說來,敬畏天地神明,大有助於五戒十善的實行。太上感應篇這本書,在一部分佛教徒看來,或許也只是一種平常的善書而已。退一萬步說,感應篇這本善書,並不妨礙学佛,且可以以此書作善基礎,有利於佛法修学的完成。所以印光大師提倡太上感應篇,意義十分深遠,值得我們深切体會。

 

佛教的各宗,就好比大學的分系,一定要有小學中學的良好基礎,才能進入大學專攻一系。人天乘好比中小学,一定要有人天乘的良好基礎。再進而修學佛教的任何那一宗,才可得到學佛的實益。好高騖遠的人,人天乘也沒有學好,即侈談學唯識、學三論、學禪、學密,往往佛未學成‧連人身也不能保持。好比一座根基不固的大厦,隨時傾倒。今日世人對各宗教的評價,常視各宗教事實的表現而定,如果那一宗教惡事發生很少,善事做得很多,就能博得多數人的擁護信仰。

反之,那一宗教惡事很多,善事做得很少,不論其學理如何高深美丽,也会被世人所唾棄,漸漸至於滅亡的。明乎此理,我們要使佛教發揚光大,事實上的止惡行善‧比理論更重要。

太上感應篇這本書,語雖淺近,大益身心,對於止惡行善的促進,冀能發生較大的作用,此乃遵循印光大師的遺教,印贈這本「太上感應篇直講」。希望大家誦讀奉行,奠定人天乘的基礎,,進而念佛求生淨土,了生脫死。

 

 

太上感應篇原文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滅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猶不可傷。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衒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駑。施恩不求報。与人不追悔。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以惡為能。忍作殘害。陰賊良善。暗侮君親。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誑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詐偽。攻訐宗親。剛強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當。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諂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輕蔑天民。擾亂國政。賞及非義。刑及無辜。殺人取財。傾人取位。誅降戮服。貶正排賢。凌孤逼寡。棄法受賂。以直為曲。以曲為直。入輕為重。見殺加怒。知過不改。見善不為。自罪引他。壅塞方術。訕謗聖賢。。侵凌道德。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願人有失。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以惡易好。以私廢公。窃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醜。訐人之私。耗人貨財。離人骨肉。侵人所愛。助人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勝。敗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驕。苟免無恥。認恩推過。嫁禍賣惡。沽買虛譽之。包貯险心。挫人所長。護己所短。乘威迫脅。縱暴殺傷。無故剪裁。非礼烹宰。散棄五谷。勞擾眾生。破人之家。取人財寶。決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亂規模。以敗人功。損人器物。以窮人用。見他榮貴。願他流貶。見他富有。願他破散。見他色美。起心私之。負他貨財。願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見他失便。便說他過。見他体相不具而笑之。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埋蠱厭人。用藥殺樹。恚怒師傅。抵觸父兄。強取強求。好侵好奪。擄掠致富。巧詐求遷。賞罰不平。逸樂過節。苛虐其下。恐嚇於他。怨天尤人。呵風駡雨。鬥合争訟。妄逐朋党。用妻妾語。違父母訓。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貪冒於財。欺罔其上。造作惡語。讒毁平人。毀人稱直。罵神稱正。棄順效逆。背親向疏。指天地以證鄙怀。引神明而鑒猥事。施与後悔。假借不還。分外營求。力上施設。淫慾過度。心毒貌慈。穢食餧人左道惑眾。短尺狹度。輕稱小升。以偽雜真。採取姦利。壓良為賤。謾驀愚人。貪婪無厭。咒詛求直。嗜酒悖亂。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順。不和其夫。每好矜誇。當行妒忌。無行於妻子。失禮於舅姑。輕慢先靈。違逆上命。作為無益。怀挾外心。自咒咒他。篇憎偏愛。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損子墮胎。行多隱僻。晦腊歌舞。朔旦號怒。對北涕唾及溺。對灶吟詠及哭。又以灶火燒香。穢柴作食。夜起裸露。八節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春月燎獵。對北惡罵。無故殺龟打蛇。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值。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飢。鳩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庆。所謂轉禍為福也。故吉人語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视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原文完)

 

太上感應篇直講

太上,是太上老君,姓李名耳為道教之始祖,是三清之聖人,應運降生凡間普渡眾生。感應篇是太上勸人作善之書之一。感,感動。應‧是報應。言人以善惡感动,天必有禍福報應。篇中前半勸善說大綱,後半戒惡說細目。据管窺之見‧窃以為眾善之細目,即具在諸惡之對面;如忠字是綱,後半輕蔑天民等句之對面便是目;孝字是綱,後半違父母訓等句之對面便是目;不彰人短是綱,後半凡說口過之對面都是目;推多取少句是綱,後半凡說貪財之對面都是目。即此類推,句句皆然。今不自揣,將戒惡一百數十條,指出對面,意欲發明聖人蘊蓄之旨,俾人一面改過,一面便得遷善,敢質世间高明斧政焉。至其義理,都從格言因果中出,亦非敢杜撰取戾也。

朱子之說理,猶如白話,務使人了悟,是編倣此,號曰直講。伏望四方善士,躬行心得,宣傳廣印,令世人能明悟因果,共樂善舉。

 

 

太上曰。

太上老君說道。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凡人的禍害福利,原無一定的門路,只在人自做自受。召,是招來的意思。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人作善必有福報、作惡必有禍報;就象人身的影子,跟定那個身体一样,不曾差了一些。這四句是一篇的大主意,後面許多說話,都該括得盡。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

此說上天降下來的神道,專掌人间過惡的,巡遊查察遇有過犯,即時錄奏定罪,是削除人的壽了。人活百日叫一算、犯輕的少奪,犯重的多奪。

算滅則貧耗。多逢憂患。

作惡的人,神明既減了他的壽,又罰他貧苦,耗散災厄纏身,憂,是愁苦。患,是禍患。

人皆惡之。

作惡的人,人人都厭恨他的,這是公道在人;惡人到此,便無容身之地了。

刑禍隨之。

作惡的人,必受刑罰,必受禍害,就像跟定他一般。

吉慶避之。

作惡的人,凡吉的化做凶了,慶的变做禍了;吉祥吉慶,不与他凑合的。

惡星災之。

作惡的人,每每遇著了凶星惡煞,便遭了災殃,這是自投羅網的。

算盡則死。

作惡的人,死的時節,寿命多短促的;從此做畜生'做餓鬼,入地獄,料來不免。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

錄,音六。此說人的一生,都有神明鑒察的,三台是星名,掌人寿夭的。北斗亦星名,主人善惡的。這般星神,在人頭上,日夜盤旋﹔凡暗室虧心,总是瞞不過的。錄,是登寫。見人罪惡‧便登寫簿冊,,削除了人的寿;祈禱終歸無益。人寿十二年,叫做一紀。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

尸,音詩。輒,音聶。詣,音藝。○此說人的一心,都有神明鑒察的。三尸的神,住在人身里,凡心頭意語,总是瞞不過的。庚申,是天神决斷人善惡的日子。輒,是每每如此的意思。詣,是往到。曹,是衙門。三尸神每逢庚申,趁人好睡,便上到天曹,据實告白人的罪惡。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此說人的一家,都有神明鑒察的。一月的末日,叫做晦。灶神掌人一家的命,凡男女大小罪過,总是瞞不過的;每到月終,直奏上天,是一月一結算的。可嘆愚人不知利害,瞞了人眼,便要起邪僻之心,做苟且的事,那曉得人可瞞,天不可瞞;有巡查的鬼神,有明察的鬼神,有照察的鬼神,有在身在家的鬼神,憑你的机密,那有不曉?讀了感應篇,凡起一念頭,走一路徑,務要刻刻畏懼,常怕得罪於天地神明。

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

此总說諸神,既嚴察人的過惡了,便定他那個過大,那個過小;過大的削寿十二年,過小的削寿百日。人到削除寿命的時節,萬般帶不去,只有孽隨身,悔也晚矣。做一個人,最要趁早思量,趁早立定脚跟的。

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這是老君勸人,先從避過做起。凡要做最有寿的人,必須遠絕了這過惡;就像避水怕淹死,避火怕燒死一般。凡過惡曾經犯的‧痛改了不要再犯;未曾犯的的戒了不要偶犯。數百事,就是篇中非義而動、到殺龜打蛇等過。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這就是避惡的法兒。凡要做一件事,必須要想一想,想得來是合道理的,便的前去做,這是趨吉的關頭;想得來不合道理的,便落得不去做,這是避凶關頭。○篇中不履邪徑,到与人不追悔,便是是道;篇中非義而動,到殺龟打蛇,便是非道。

不履邪徑。

脚踏叫做履,邪徑是私僻小路,譬喩做苟且事的話頭。善人放正了心,便件件事都要做得正經的。他看苟且的財色等事,猶如禽獸路頭,決要立足主意,必不肯做的。○從這句到當立三百善,是太上勸人作善召福的事。

不欺暗室。

欺,是遮瞞。暗,是陰暗。室,是房室。善人率真了心,便件件事做得真誠,絲毫不願欺人的,他或在房室陰暗處,沒人看見,遇著人財色等類,可以欺瞞人的,他看來鬼神一定曉得,難逃禍罰,决要立定主意,必不肯做的。○二句從避過中抽出最緊要處戒人,是做善人的起頭。

積德累功。

善心純熟便是德。善事真實便是功。從少到多叫做積。從低增高叫做累。積德要像聚錢,漸漸添多;累功要像筑牆,漸漸高大。善人家富,便要學竇燕山、范文正;就是家貧,也能筆舌勸人,精力辦事。發心要真要堅,用力要勤要久。前賢說道,凡做善事,必要功德圓滿,方能感格天神;趁早去做,到得積累日子,便是圓滿處。若些須做一两件善事,便要邀福、邀不動的。○這句包括下文眾善,是做善人的总要。

慈心於物。

慈心,是慈悲的心。這物字,是合天地間的人与萬物,总叫做物。凡有生氣的東西,都有仁、如桃仁、杏仁等類。人的仁,便是慈悲的心,初出胞時,就帶來的這点胎元,斵削不得。善人時刻想胸中本善的趣味,認得純熟,一到待人接物,他便流露出來,時時有一片懇懇切切痛癢相關的意思。前賢說人,性氣清冷的、受福必薄,乃知慈心、正是胸頭的暖氣。○這句是積德累功的本。做善人的根源。

忠。

這忠字,不但殺身殉難,即平日做官,盡心盡職,也叫是忠。莫說忠不忠的報應,就看泛泛浮浮,主意不在蒼生的,也都沒自好結局;可見爾俸爾祿,原負不得這個字的。凡宰相到個百姓,都有該盡的忠在。然下民性命攸關,縣令作縣尤不可不忠的;上天立個民牧,要他養的付托,那可辜負?

善人讀書時節,便真切发心救世;及做了官,乘勢大行善事,自能清慎。率属勤訪民隱,仿美政於程宋,問良模於時彥;不循情面,不受財賄﹔旌善懲兇,興利除害;倡鄉約,重農桑;訓士学,教民勤儉;催徵務思善法,刑獄每盡仁心;革刁風,察奸吏;水旱早勘,速報災荒,設法賑濟;鰥寡孤獨,責養有人﹔圩岸溝渠,勸修有效;嚴禁溺女、掠賣、賭博、煙花、迎神、做戲、淫書、宰牛等惡事,倡行会、同善会、育嬰、義学、義塚、夏藥局、冬粥廠、刊書局、棲流所等善事,正如学羅寶山一般。

孝。

孝,是萬善的頭。前賢說忤逆子媳,便是禽獸天報最準的。然這點良心個個都有,只消一喚醒;若有人將二十四孝故事,提点提点,人便感動孝心了。只怕曉得這個字的,因因循循,過了時候,霎時間父母大期盡了,要報親恩、再無日了,這是流淚不盡的。古人說孝,必連思字、不思做不出孝的。善人每日思量父母,生我萬般辛苦,說不盡的,更要做出報親的孝來了。每日思量親恩未報,父母年紀將衰,是要急急做出報親的孝來了,每日思量報親,究竟逆來順受,做出養親悅親的孝來了。

每日思量養親悅親,也算不得盡孝,便要愛惜精神,不敢斵傷,不敢犯法;又要種德報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做出保身修身的孝來了。又每日思量當初孝子?有代父受刑,刀斧不避的;有萬里尋親,性命不顧的,即使遭了最苦的境界,也要做出孝順來的。一言一動,之要思量著父母,方才叫做是孝思。他如父母老的、病的、鰥寡的、貧窮的,這是極苦,子媳更要竭力盡孝。

友悌。

兄去愛弟、叫做友;弟去敬兄,叫做悌。兄弟是骨肉,他骨是我骨,他肉是我肉。兄弟又是手足,手病連足也痛。今人兄弟不睦,若內有一自賢明,甘自吃虧,就可以和好。前賢說舜能化象,其機括只在不見象的不是,又說骨肉间、只該講情,不該講理;執了理便傷了情,傷情便不是理。又說兄不愛弟,做弟的不要學他,只該盡敬兄道理;弟不敬兄,做兄的不要學他,只該盡愛弟的道理。

善人讓些財帛,耐些衡撞,旁言弗聽,宿怨不留,化導利济,先從此做,,不論賢愚繼庶,兄弟间一团和氣,至誠相愛;他或不順,只認我的差,不認他的差。功過格說,財物不論爾我,終身如是,准三百功;凡不肯救助兄弟及姪的困厄,准三百過。就是同高曾的近族,從祖宗看來,也是一脈,都不可不卹的。

○五倫單說三样,為人能盡了孝悌,則和好夫婦,信交朋友,自能明白了。這是善人的盡倫。

 

正己化人。

正,是端正。化,是教化。善人端正了自己,又要去勸化別人;勸化人共存善心,共作善事,這是功德最大的。然化人的時節,務要真真切切,好顏好語,想一個法兒,去感化他的;不是說了幾句,憑他聽不聽便罷了。若又刻施善書,或格言,或因果,或歌,或圖,善愈廣大了。○這句是善人向善的度量。

矜孤恤寡。

矜,是哀憐。恤,是周濟。孤,是無父的兒。寡,是無夫的婦。凡鰥寡孤獨,算做四窮,施恩最要先的;然細看孤寡更惨,貧窮的孤寡,實是性命難保的。善人培植人的孤兒,務要盡力教養,成就他終身的事業。善人保護人的寡婦,務盡力周給,成就他的貞節。這是關係陰騭不小,就是冥冥中,他的父、他的夫,也是感戴不盡的。

敬老怀幼。

敬,是尊禮。怀,是撫恤。老,是衰的。况貧苦的老幼,支撐不來,成立不來,最是難存活的。善人從恩愛己子的心,推到他人的幼,也有一般撫恤的真情。凡養老堂、育嬰社,仁人最該並舉的。○這二句,是善人仁民的急務。

昆虫草木。猶不可傷。

昆虫,是虫的总名,善人曉得天地是好生的,故凡鳥獸魚鱉等性命,不消說起,本分該救護他的了;就是細小的虫豸,無情的草木,也不敢傷害的。○這是善人愛物的盡頭。

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

樂,音洛。憫,是憂愁。樂,是快活。凶狠人做事,暗暗走向死路上去;善人不是空空憂他,要百計勸他改悔,改悔了,我憂才寬。善良人做事,明明走向生路上來;善人不是空空樂他,要百計鼓興他成就,成就了,我樂更暢。宜,應該的意思;這一字直貫下十六句。今人但知有己,不知有人,坐此病痛,便看來件件不是我分應該的,所以磨滅了一生善根。

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人有緊急須用,叫做急。人有禍難將死,叫做危。善人看人的急,真像自己的急,看人的危,真像自己的危;慷慨解囊,從寬付鏹,樂此不倦,毫無吝色,猶恐遲了一步,不及救濟。只因他原是大有福德之人,故能撞著這般善事的緣,做得這般善事;事關陰騭,報應最奇,所以說是個君子,贏得為君子。

每見財多福薄的人,看人急難,漠不關心,重己財似山,輕人命如毛,上天看來,便是最凶狠人了;為此水火盜賊,疾病橫災,以及子孫賭蕩等報,必遭一二,破散家財。況且財寬養子,這句古話最確。刻薄人家,理無久富,且短寿絕嗣,屢看屢驗;空為子孫做了蛇蠍,反害了子孫;一生勞碌,盡付東流。然富利迷心竅時節,甘中的毒,那得醒悟?三教中處處說道,積財不肯散施,必有奇禍,豈是哄騙!

 

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

善人見人運氣好有得意處,就如自己得意一般;見人運氣不好有失意處,就如自己失意一般。○這八句是善人人我一体,毫無間隔之意。

不彰人短。不衒己長。

衒,音眩。凡技艺拙、做事陋,都叫做短。技艺高,處事當,都叫做長。彰,是顯說。衒,是誇口。善人真個寬厚,故愛惜人的聲名;真箇謙虛,故淹己的才幹。○這二句說才幹善人獨能抬高他人,放低自己之意。

遏惡揚善。

遏,音曷。遏,是阻住。揚,是表獎。惡的不阻遏漸漸橫行,人將受其毒害,故善人有多方糾正的力;善事不表揚,漸漸淹滅,人將沒有榜样了,故善人有多方襃獎的功。○這是善人撐持世道之意。

推多取少。

推,是推讓。善人与人交財,每事克己,或兄弟分產,或朋友分財,总要把多的讓他,自己取少的。蓋待人的道理,要從厚,故讓多。自待的道理,要從薄,故取少,是分內應該是這样的。這句說財帛,善人獨能讓人便宜,甘自吃上虧之意。

受辱不怨。

凡受人欺侮,到不堪情狀處,叫做辱。善人的度量,學得來最寬宏的,故雖處不該受的辱,旁人未免不平,他看來甚是平淡,只責備自己德薄功淺,不能感動得人,這個辱,我應該有的;從此閉門靜想,愈要積德,豈有一毫的怨恨。

受寵若駑。

凡登科做官,及一應榮華,都叫做寵。善人的心,刻刻敬畏的,故雖處該受的寵,親戚未免得意,他看來大可危懼,只怕自己德薄功淺不能保守得來這個寵,不是我應該有的;從此趁這勢力,大積功德,豈敢有一日的懈怠。○這二句說遇合。善人獨能惡則相忘,善則思報之意。

施恩不求報。与人不追悔。   

施恩,是加惠。与人,是把財物授人。善人把恩惠加了人,斷無望他報答的私心﹔把財物授了人,斷無轉念懊悔的吝心;只因他看得錢財事輕,救濟事重,故自然無了這般念頭。錢財人看得最重的,何故善人看得輕?是眾人愚,善人獨智緣故。今試細講這種道理:惻隱的心,是天地生人人種子﹔重了財,不肯救济,這点靈根漸消,漸滅,便賣絕了生生世世的人種子了,一也。

財聚必有散日,猶如人生了必有死日;今日做救济事,,酌量散施,原不虧本的,不要等天來散,等後人來散,散出禍來,二也。薄德人當不起財的,豈但不享;試看石崇積財不捨的禍,好不惨痛,三也。世间亦貧的多,我獨稍稍享些家業,已叨天地之福庇;做些善事,上答天恩、庶幾望個久長,四也

天不足在西北,地不足在東南,天地尚且有缺陷,况那得有全福的?我享了財的福,或缺了寿,或缺了後嗣;未來事,暗如漆、還要修補修補的好,五也。教子孫做善人,是起家的本;若論財只消溫飽便足,何苦財多業重,毒害子孫?愚的多財,定做歹事傾家賢的多財,也要利令智昏,漸生驕奢。六也。這是餞財該輕的道理。救济人,都不肯切心的,何故善人看得重?也是眾人的愚,善人獨智的緣故。

今試細講這種道理:凡人生來的福有限,享一分便减一分;積來的福無限,密密做利濟事去,則受福一分,便可積福十分,一也。世间好事,第一救難恤貧。舒翁全人夫婦,捨二年的束修;張繡活人妻子,捨十年苦積的錢。常想捨處能捨,則解囊時節,愈覺輕便,二也。日行救济事,性情舒暢,血氣和平,,夢里清靜,有說不盡的風光,說不盡的安慰,三也。竇氏济人,增寿三紀,並受無限福祿,范文正,曾做記一篇的,深信天道,絲毫不疑,四也。孳孳為善,不但享這百福,並善是帶得去的,善根綿綿,享用不盡,五也。喜把善書看,喜与善友談,,善中滋味愈長,意興愈濃,久久累積,便是神仙的境界,六也。這是救济該重的道理。凡此十二條,愚人夢夢,善人了了,所以慷慨捨財,無私心,無吝心,終身不变)就像貪名貪利的一般。○這二句再提濟急救危事,是善人到樂善不倦地位了。

 

所謂善人。

把上面各條,做得切實,才叫做是善人了。总算起來,善人一生不該做的事,絲毫不犯,滿腹慈悲,到處流出,盡五倫﹕廣教化‧待人真心体恤,自家實意克己

這便是積德累功的實際。

人皆敬之。

作善的人,順了人心,故人恭敬報他,有多少稱揚祝頌的情。

天道佑之。

作善的人,合了天心,故天把保佑報他‧有多少巧凑妙合的事。

福祿隨之。

作善的人,有富康寧的福,不求自至的;有居官受職的祿,不謀自來的。

眾邪遠之。神靈衛之。

作善的人,邪神都要退避他,做疫魔癘鬼、敢侵犯﹕正神常要拥護他,故消災解厄,托賴安全。這是善人享健康的報。

所作必成。

這是善人的事業﹕長留天地人間,受報愈大了。凡做萬民受益的事,冥冥中天神幫助他成就,使他長遠不朽。

神仙可冀。

這是善人仔精神,長留天地間、受報愈遠了。冀,是望字解釋。神仙可望,如竇燕山的名列仙班便是。总算起來善人的一生,人敬天佑,受榮華,享健康,作事不磨,名登天府﹔天報施真善人,這样隆重。今勸世人,大家奮興奮興,勉力勉力;事也不難,只要肯做。

 

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此申明白神仙可冀句,言神仙只在積善,功行圓滿,超居洞天,叫做天仙;煉形住世,長生不死,叫做地仙。立,是積字解釋。要做天仙,該積一千三百件善事;要做地仙,該積三百件善事。如救一性命,完一骨肉,倡一件有利的事,除一件有害的事,方算是一件。這样看來,善人召福,雖長生也不難,何况富貴、子媳、延寿等事?果能積善,斷然必應驗的。

無奈今人失了本性中信字,不但疑人,並要疑天,這是善根最淺薄。讀感應篇,先要發信心,信這天道福善,有遲速,無差訛;信到十分,方是為善的根子。

細看篇中諸样善事,大半是要費錢的,凡不費錢的善事,要真心去做;費錢的善事,要真心捨財做。第一要守牢節儉慷慨四字,節儉則多盈餘,慷慨則善事成就。竇燕山每年進益,除了家里动用、餘來一慨濟人,家中最儉,不留金玉,穿紬絹,故善事做的大了。

袁了凡進益極少,也能分半做救济事,减己的衣,縮已的食,勤勤積善;他若家業盈餘,便不止分半做善事了。凡人隔善如山;病痛只在奢、華、鄙、吝四字。奢華的鮮衣美食,遊山做戲,一應無益的費、件件樂從;獨講到善,意興索盡。鄙吝的,家雖充足,心終不足,日日求田問屋,只顧自滿;講到了善事,便不是我門里貨。昔王椒圃到一相知人家,看他色色豪華,僕婦俱穿綾緞,因勸他收養孤貧百口,每年約費千金;終不肯聽,後來無子,家業盡為族中破散。

 

沈怀玉說道,有两個相好,俱勤算致富,性子極是鄙吝,勸他作善,十不一應;後來不及+多年,身亡子散,两家一貧如洗。要曉得奢華鄙吝,便是極惡,故有此報。奢華的享盡了福,自然一敗塗地;鄙吝的有已無人,人怨天怒、那得不禍敗立至??耳聞目見,個個報應不爽!

然禍患未來,都是昏迷,自道我代代荣華的。譬如秦始皇,打算從一世二世,到萬萬世,誰知身後,氣數三年便盡了!苦海無边,回頭是岸,走轉來也是容易,只要把這四個字,反轉來做。

○太上又有幾句好說話,載在道德經的,說道多藏必厚亡;說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說道禍莫大於不知足。這幾句應該刻骨永記的!蓋人不知足,雖萬金家財,不肯作善;人果知足,就是百金千金的家業,也可節儉隨力,稍稍做些善事。倒是淺淺的水,常常流,况福報自然來的,比那財多德薄,當戴不起的人,好不安慰。

 

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

苟或,是設使有這個样之意。宜做的事,叫做義。理,是天理。動,是起念。行,是做事。設或有人,起不合義的念頭,念頭上惡了;做不順理的事務‧做事上惡了。二句起頭,包括下文種種的惡,從此到殃及子孫,是太上戒人作惡召禍的事。○對面看來,善人當清靜時節,一念不起,到了發心做事,萬善皆隨。善、就是道;道,就是天理;依了天理,就是合義。

以惡為能。

做了惡事,反道自己能幹、便無悔改的日子。○對面看來,善人刻刻存善心,做善事,常恐怕善念斷,善事少。

忍作殘害。

安於不仁,叫做忍。殘,是傷。做傷人害物的事,心里過意得去。這二句最是惡習的根源。○對面看來,善人時做利济事;人物已經得所,他看他,還象有傷處。

陰賊良善。

陰,是暗。賊,是害。良善,是正直的人。這是小人的暗箭害君子‧召禍極大。○對面看來,善人最愛良善。陰里頭,或薦揚他或救護他,不必要良善他知道的。

暗侮君親。

侮,是欺。親,是父母。暗地里瞞了君親去做,便是欺侮,叫做不忠不孝。○對面看來,善人最尊君親,暗里頭一念無欺,一事無欺,不必要君親曉得的。

慢其先生。

先生,是師。俗語說,一拜為師,終身為父。敢於輕慢,大失弟子之道。○對面看來,善人敬重先生,內外一样,,始終不倦,像對父兄一般。

叛其所事。

叛,是以背。所事,自已該服事的。如衙役事官府,兵丁事主將,及一應在下的事上,都是不能効忠,便是叛。這句最是逆倫的惡。○對面看來,善人忠順所事,安樂相保,患難与共,像待君長一般。

誑諸無識。

誑,音光。誑,是哄騙。無識,是沒識見,不曉事理的。因他沒識見,便哄騙他,使他誤信害事,竟要弄假成真的。○對面看來,善人生平無一言欺人;况無識的,,尤要每事細細講明道理,使他趨吉避凶。

謗諸同學。

謗,是誹謗。同学,是朋友,情如兄弟,有過失不妨面說;若背後誹謗,敗他名聲,豈不是险薄心腸?○對面看來,善人生平不談人一過;况同學的,尤是每事曲曲周旋衛護,勸他遷善改過。

虛誣詐偽。攻訐宗親。

訐,音吉。虛、是無有做。誣、是假的做真。詐,是奸巧欺人。偽,是裝飾自好。攻,是顯然争鬥。訐,是說人陰私。這幾样如在泛交,尚且不可,何况自己的宗族親戚?這四句,最是滅情義的惡。○對面看來,善人存心,守一真字,待人

守一恕字,生平無争榮奪利的事;况在宗親,庆弔有禮,周恤有情,照管保護,視同一家。

剛強不仁。

氣質剛暴強忍,又喪了本心慈愛的德、殘忍刻薄,斵削太盡,把本來的面目滅絕了。○對面看來,善人的剛強,只為自己改過用。如心里領頭不好,及酒色財氣等類,務要剛強力能改得。若待人接物,只要溫厚慈和,便是仁愛。

狠戾自用。

氣質凶狠乖戾,又要用自己的見識,放胆去亂做,這二句,最是使氣任性的惡。○對面看來,善人心最虛,氣最和。凡做民間受益的事安,必要依了前賢方法,又要多請教明理人﹔人情土俗,斟酌萬妥才可做。

是非不當。向背乖宜。

人做惡事,倒說他是,人做善事‧倒說他非,是非便不穩當了。惡人該遠避的,倒要心向他,善人該親近的,倒要反背他,向背就不合宜了。最是狂妄顛倒的惡。○對面看來,善人是非明白,所以好善事,惡惡事;?向背合宜,所以親善人遠惡人。

虐下取功。

暴虐小民,只要貪取自已的功賞。如興大工大役,不顧民間疾痛,只取完結的功;比糧錢,顧水旱災荒,只取足額的功;緝強盜,不顧真假虛實,只取全獲的功。這種里頭,殺害極多,最是殘民的惡。○對面看來,善人看得一已的官爵極輕,百姓的身家極重,故每事要加恩惠;凡傷民力、民所、民命的事,情願罷職,决不忍做。

諂上希旨。

諂,是奉承。希,是揣合。旨,是意思。在下的用巧計奉承在上的,便要揣合上的意思,期望得寵;這里頭大有殘害的事做出來,最是欺君的惡。○對面看來,善人曉得君德,關天下的安危,寵眷只片刻的荣辱,故每事思進忠言;若長君逢君的惡,情願罷職,决不敢做。

受恩不感。

感,是想他好處。受人恩惠'不思報德,日久便忘記了,這是忘恩負義,禽獸不如,只可比他中山狼。○對面看來,善人善報天地,把忠報君王,把孝報父母,把義報師長;報答了四恩,人的恩,也要一飯不敢忘。

念怨不休。

休,是罷休。有種人,別人略有不到之處,便要怀恨,這是極薄。不要說起,就是顯受人辱,明被人欺,若使時時在心,報必過當,冤孽不可解了。這二句最是交道中的惡。○對面看來,善人量度寬,福量大,除了君父兄弟的大仇,其餘既不計較,頓時消釋,養得心地清,生平報德不報怨。

輕蔑天民。

蔑,音滅。百姓,都是上天的赤子、故叫做天民。輕蔑,是作賤他。有一種的官,平日重交富貴,輕棄微賤,不思量訪問民情赤子的痛苦,不见不聞,恁他輕蔑了多少到性命,禍報他必慘的。○對面看來,善人做官,第一重在愛民。凍餓的民,代天設法養他;愚蒙的民要代天設法教他;莠民要他合天道,奸民要他免天譴;总要忘了身家,切實做出一個好官來。

擾亂國政。

擾亂,是攪亂。國政,是國家事務。好作聰明的,極誤事,把舊規改作新法,便要攪擾生亂,害了多少蒼生。○對面看來,善人做官,只守常法。然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守法中,便有許多惠民實际做出來。就是略有变道,也不妨,總要想到有利無弊。

賞及非義。刑及無辜。

辜,有罪叫做辜。凡賞賜一人、做了榜样、要勸眾人為善;刑罰一人,做了榜样,要戒眾人為惡。若賞到不義的人,縱惡養奸,遺禍不淺;刑及無罪的人含冤受屈,還報必來、豈可草草做的?○對面看來,善人做官,要養一方之元氣,訪問孝子順孫,義夫節婦﹕積陰德的人、設法賞他;要去民間的毒物,訪問一切害人倫,害風俗的,加他刑罰;並講鄉約,有記善簿,有記惡簿,有改過簿。

殺人取財。

貪官汚吏,受了姓張的財,便把姓李的放在牢獄里,他或恨極自殺﹔便是殺人取財了,天報還有不速?○對面看來,善人做官,地方上有財的,勸他樂善好施,多方優獎他。前賢說,富家救济小民,己已有餘,補人不足,也是天道‧也是國法。

傾人取位。

傾,是陷害。位,是官位。用計陷害人,把他的官坏了,卻自己去做,何等巧算?只恐終歸失算!○對面看來,善人有官做,正好做事,正好救百姓;就是不得做官,也要安命,看得平淡。或大做善事,或著書傳世,都是功業。

誅降戮服。

降,音巷。平聲。戮音祿。誅戮都是殺。凡有賊寇,用兵出征,是萬不得已的事;他若投誠降服了,又要殺他,大逆天理、百世受殃報的。○對面看來,善人做將,誓不妄殺一人﹕臨戰必要計出萬全。若投降的,務要憐憫他,開導他,安慰他,至誠感動他,使奸民化做循良。

貶正排賢。

貶,是驅逐。排,是擠下。正,是正人。賢,是賢人。小人妒忌賢正,不能容他,害國害民,受報必惨,歷來無漏網的。○對面看來,善人做相,必要正本清源,依了小學上,二程夫子論學制的法,實心奉行'使天地中做官的都是正人賢人了,大造國家的福。

凌孤逼寡。

孤兒寡婦最可憐,全賴官方保護他,若凌逼之,便造善了。這九句最是做官的惡。○對面看來,善人做官,極要惠卹貧苦的四窮,策劃他的衣食,使不餓殍;這先該做的、也不等到荒歲做的。

棄法受賂。

賂,音路,法是法律。賂,是財物。受了人的財,竟把法律任意增減,便是棄法了。○對面看來,善人做刑官最廉,廉則有守;不敢棄法,也不敢枉法。

以直為曲。以曲為直。

受了財,棄了法,便把理直的算他曲,理曲的叫他直,曲直顛倒了。○對面看來,善人做刑官最公,公則無欺;理直的雖是微賤必寬,理曲的雖是豪富不赦。

入輕為重。

受了財,棄了法,把並該輕的刑,用了重刑,不顧人性命了。○對面看來,善人做刑官最慎,慎到不酷;与其殺了無罪的人,甯姑宥他,我自認了失刑的責備。

見殺加怒。

遇到該殺的人,臨刑時節,不加哀憐,反加嗔怒。這五句、最是刑官的惡。○對面看來,善做刑官最仁,仁則好生;未殺時節,要救他生,將殺時節,要卹他死。平日总把教化做第一件事;不得已用刑‧務要欽恤,謹守呂叔即戒八章。

○感應篇的召福召禍,尤莫大於做官的人,蓋做官做出善來,關係極大,做出惡來,關係尤極大。又或有心作善,而蒙蔽在下,無意為惡,而帶累甚多,一不小心,暗里頭便做了孽。文昌帝君說:顯官子弟多不振,勢宦之家官破殘。這多字最確實,在這样的較多,若不精明果决,立定主意做好官,那得有好結局?前賢說,做官要通下情為急,不要太自貴重,与民隔絕;要視民如家人,視民事如家事。

昔周文襄公,常操一小舟,隨處虛心訪問,實心從善,便能做出許多好事來。又要搜羅昔賢的美政,斟酌施行,保護民間的元氣得此二法,孶孶行善,則受福一分,便可積福十分。要曉得,身居民上、聽我號令,要做好官,甚是不難,只要念頭动,舌頭动,筆頭动,便可造出無量的善事;分明是上天付了修福的一座寶山,萬不可空回的

至於做鄉紳的,該積善,原与做官的相去不遠。前賢說,鄉紳正該在里党中,倡舉一應济人利物的事,上通官長,下領富户,密密積福,使富貴綿綿不絕,愛不是大有智慧的人?譬如点一灯,油盡了,火光便滅;若預先常常添油,火光便常常明亮,這是一样道理。

总看世界上人‧不外智愚二字。做聖賢的,是大智;其次如竇禹鈞、袁了凡、俞淨意等,作善召福,也是智者;;其次庸庸碌碌,便跳不出愚字了;他若作惡召禍,極是大愚,自已斬絕了七尺的根子。奉勸做官、做鄉紳的,奉行感應篇,是修福的要訣。

 

知過不改。

過,是無心的過失,比惡略輕。愚人每不見自已的過失;若既明明知道,又不肯改,便是有意故犯的惡了。○對面看來,善人日日發憤改過,凡口過、身過、心過,辨到毫厘,絕弗自恕;如芒刺在肉,速要剔出;如毒蛇咬指,速要斬除;漸漸打掃的心頭清淨,才动了便覺,才覺了便無。

見善不為。

善如積德累功,到与不追悔,都是凡人根器薄,福氣薄,竟有明曉是善,又被私意阻了,惡習固了,絕不肯做出善來;然究竟他的知,知得不透徹的。○對面看來,善人知得徹底,凡一切身外的事与我終不相干涉,惟善是去;這個貴,勝他世間的貴,這個富,勝他世间的富。知得這里滋味,而怕個赴湯蹈火?所以做的時節,勿避遲疑,勿辭勞怨,勿吝財物。

自罪引他。

引‧是扳扯。自造的罪惡,倒要扳扯別人,希圖脫卸,這三句,最是自欺的惡。○對面看來,善人只有他罪自引;設或他犯了死罪,我引來,只削功名,便要慷慨救他了。如周必大做監獄官,衙役失火﹕燒了民房;必大自認,甯革職免他死刑;後來必大,仍做宰相。

壅塞方術。

方術,如医卜星相等類,都是謀生之業。壅塞,是故意阻撓,使他不得通行。○對面看來,善人把不害人的方術,留心薦揚,使他衣食有賴。他如邪師、庸医、燒丹、房術等類,不在此例,因他要害人性命,又該嚴禁的。

訕謗聖賢。

訕,言山。訕謗,是譏誚。先聖先賢,敢於毁謗,是無忌憚的小人。○對面看來,善人便是賢人之徒,對這聖經賢傳、必恭必敬‧就像聖賢在我面前,親受他的教訓。他說仁、便要想我的仁;他說義、便要想我的義。聖賢無非講善,最要依了他做出來。

侵凌道德。

道德,是指有道德的人;不思尊敬他,倒要侵損凌虐。這三句最是尖刻狂悖的惡。○對面看來,善人曉得道德的人,不可多得,幸而遇上著,受益無窮;故深信了,

便不疑他,与他莫逆相交,講道論德,做個遷善的帮手。

 

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

逐‧音軸。蟄,音執。填,音田。覆,音福。飛的禽,走的獸,也是性命,那可射殺他,趕捉他?寒天開掘,蟄虫定要僵死;夜里窺探,宿鳥未免駭亂;那可發掘他,驚动他?穴,是穿土打洞。巢,是鳥窠。那可填塞他,倒坏他?胎,是胞。卵﹕是蛋。物雖未生,內有五氣‧那可傷他,破他?這四句最是殺害物命的惡。

 

○對面看來,善人看天地間,凡有血氣的,就像在自己身上的血氣,他痛我也痈,他慘我也慘,联牢在一個身子一般。固是這样;看物,也是這样。就是一蛾一蟻,也要动這惻隱的心;何况大的多的,尤非到處救護。所以做官的,務要嚴禁宰殺耕牛,粘網飛鳥,及鳥鎗射彈等惡習。

願人有失。

願,是心里期望。期望人有過失,便可借說毀謗,全是一团忌刻心腸。○對面看來,善人只願天常生好人,願人常行好事。世界上好人多,好事多,白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了;常常如此,便無劫運。每日焚香祝天,只得這個念頭。

毁人成功。

毀,是敗。功是安國的功,济世的功、及一艺一事成功。設心险惡的,恐怕他名利兼收,使要百計毁敗。這二句,最是昧心害人的惡。○對面看來,善人看人的功,猶如己功;未成時節,帮助他成;將成時節,獎勸他成;既成時節,稱頌他成;渾身是公,毫無半無妒念。

危人自安。

擠人在危险地位,不顧他死活,只要自已安穩;這样使乖,卻難為天理。○對面看來,善人如汲黯、范純仁輩,發倉救飢,都不及動本起奏,何等安人自危!就是居常時節,逸的讓人、勞的我做;易的讓人,難的我做;也与危人自安相反。

减人自益。

人當財貨交關,剋减了別人的,只圖自已的利益,這等奸巧後來連性命送的。○對面看來,善人减己救人,家里頭,必要封一隻柜台,上鑿一小洞,每日用錢時節,便要思量積福行善,庶幾寿命延長;凡吃著雜用等費,酌量减省,把錢投在里頭,作月內做善事補湊或用蓋桶亦可。

以惡易好。

惡,是不好的物,凡遇貨物,把自已不堪的,暗里頭換了別人好的,奸巧同上。○對面看來,善人看破外物無常,美好不消計較。如薛包与眾弟分財,田屋只取破的,奴僕只取老衰的,器物只取坏敗的;那知後來,惡的倒在,好的倒不在‧倒要用惡的東西。凡与人打交關,也要這样去看。

以私廢公。

廢,是不用。憑了自已私心,把公道都不用,極犯天怒。這四句最是欺心利己的惡。○對面看來,善人種種私意是內病,種種私情是外病;公字,便是對病的良藥。生平最要掃去了私,一概秉公。內是冰心,外是鐵面,財帛情面,奪我不動。天道好公,人心願公、公了便安穩。

窃人之能。蔽人之善。

窃,是偷他人的技能,偷來認在自己身上,極是無恥。蔽、是遮掩,人有好處,卻去遮掩了他,極坏心術。。○對面看來,善人常要請教人的能,習學人的善,所以越要表揚,越要稱讚。設或有人窃己的能,蔽己的善,又要恕他,恬然不以為怪。

形人之醜。訐人之私。

醜,音丑。人的醜事,說出可羞,應該包荒的,倒要去形容他人的陰私;暗昧的事,原無實据,卻要去訐發他。這種惡薄口業,最犯神怒。若談人閨房,使他終身包瞞,不肯向人說的;設或有人談及,也要多方掩護他。

耗人貨財。

耗,是破費。如小人用計,哄誘人家子弟浪費,從中取利。○對面看來,善人勸人,戒賭息訟,勿酒肉傷財,勿奢華破家;凡一切花費,代為痛心。蓋天地生財,原供善事用,不供惡事用的。

離人骨肉。

至親,叫骨肉。離是離間。如搬弄是非,使人家至親爭鬥,傷殘天性。○對面看來,善人最要調和他人父子、兄弟、夫婦、親族,遇有賣妻賣子等事,捐銀完聚他終身,不寫離婚書。

侵人所愛。

侵,是奪他人所喜愛的物件;我要去侵奪他,便不是理。○對面看來善人所愛,只有一善。他如官室,狗馬、古玩、衣食、器物、種種人欲,一既棄絕,何至愛奪他人的所愛?

助人為非。

為非,凡不順理的,都是不去攔阻,反去帮助,比自做更凶。○對面看來,善人与人為善,或把言助,或把力助,或把財助。若有為非的,定要把善去化他。

逞志作威。辱人求勝。

逞,是放縱,志、是主意。威,是威勢。逞了驕傲的主意,做出威勢來,甚且怒罵揮拳,凌辱他人,只要自贏,那得無禍?○對面看來,善人雖有財勢、总要謙退,積些陰德。如楊铁崖,見人偷了財物去,反對人家說,是我与他的。周萊峰,被人辱罵,明日召他來,倒要和顏勸化,使他日後不犯法。鐵崖、萊峰,是富貴中人,大有福澤的。

敗人苗稼。

苗,是秧‧稼,是稻。凡阻水利、决堤防、縱畜牲踐踏,都是敗,最犯天誅。○對面看來善人重苗稼,防他水旱,勸他耕種,賞勤戒惰、務使盡力。至佃户種苗稼時,千辛萬苦,田主尤該輕息借貸,優恤賙濟。

破人婚姻。

俗語說,一世破婚三世窮、極為慘毒,或代至親好友訪問,又該据理直告。這十二句,最是害人的惡。○對面看來善人見人無力婚嫁。若做官,尤要地方祟儉,男女婚姻及時。

苟富而驕。

苟富,是苟且致富。如盤剝小民,僥倖得財,都是過分的財,鬼神最忌。况且無一善狀,那能免禍?○對面看來善人如范文正公,掘了藏,分文不取‧後來得俸銀數萬,買田千畝做義田,存活貧族,日日救窮民、济貧士、財都散完。子純仁、也做宰相,科甲至今綿綿。

苟免無恥。

免,是脫。苟免)如僥倖脫了刑罰,脫了死亡,都是遇該刑該死的時節,只要躲避的過,不顧道理,便同沒廉恥的禽獸。○對面看來善人如楊椒山公,動本直說,不避刀斧,一日盡忠,萬年廟祭。他臨刑時說道:浩氣滿太虛,丹心照千古;平生未報恩、留作忠魂補。

認恩推過。

別人的恩惠,冒認在自己,又把自己的過犯,推在別人身上,总是使乖。○對面看來善人如夏原吉‧衙役污了文書,原吉入朝請罪,說道﹔臣不小心,筆污了文書。。上便不究處。後夏公做則尚書。

嫁禍賣惡。

設計陰险,將自己的禍,卸在人√如嫁女於人;將已的惡,卸在人,如賣物於人。這等奸巧。大禍必速。○對面看來善人如曹彬、同王全斌出征,斌殺降卒,曹公力諫不從;後上必要究他的罪,曹公自認了,斌因免死。彬後封做武惠王,子孫到今榮貴。

沽買虛譽之。

沽,也是賣。譽是名。凡假名士、假道学、假節義等類,欺世盜名,極是折福。○對面看來善人務實,樸樸質質,做些善事去,不必故意避名,也無一毫好名的心。

包貯险心。

貯,音主。包貯,是包藏。险心術,是奸巧害人的心;就是不發出來,已是惡孽深重。佛經說,修桥補路,不如先平心地。○對面看來善人心地,猶如青天白日,對了坦平大路上走,何等正大光明!

挫人所長。

人有一件做得來的事,不但遮掩,並要挫折他,使他不得舒展,何等刻薄!○對面看來善人見人的長,如己的長,吹噓不消說了;並要勸他勿驕勿惰,隨技艺做出善來。

護己所短。

己有欠缺不到處,不但弗改,並要多方掩飾;譬如病入膏肓,不可救了,這八句最是利己的惡。○對面看來善人常恐有過,日日仔細審察,有便速改;尤要人當面直說,盡言無隱,便是大幸虛心樂受,恭敬款待他。

乘威迫脅。

脅‧音歇。迫,是逼勒。脅,是挾制。憑了我威勢,如女不從淫‧逼他從;債不從還,逼他還等類;凶狠極惡,自取災禍。○對面看來善人財色两關,極打得破。如李登瀛家只二畝,佃户賣子償租,遂讓租,同往贖其子,未几联捷。呂献可家有美婢,或問動念否?献可正色說道:敗人終身,自造惡孽;不仁的事,我不為也。後享大壽,累世科弟。

縱暴殺傷。

為官為將的性子暴戾,殺傷么命;又或禁的不嚴,隸卒害人;歷看果報,千年後還投畜生的。這二句最是貪酷害命的惡。○對面看來善人只要救人。如宜興有三村)被人誣告謀叛,提督發兵去勦,莫大勳的父,与主帥說道:日里去勦,他便逃走,不如夜半去好。因密使人通知三村;及兵到,只屠了猪犬。後大勳做嘉善縣。

無故剪裁。

一幅綾,千蠶命,綢緞那可不愛惜?若沒些事故,去剪裁來做衣穿,也是罪過。○對面看來善人要照顧無衣的人,己的衣自該惜福了。如苏州近年起棉衣会,倣他法則,便可救雪中凍肉的苦。

非礼烹宰。

烹,是烹庖。宰是殺。凡養親、祭先、請客,燒打肥鮮的物,是禮該的;若貪口腹,殺生靈,便是非禮。人無寿夭,祿盡便死,何苦造這冤孽?○對面看來善人要照顧無食的人,己的含又該惜福了。如莆田林氏,常年施粉团;陳幾亭施丐粥;海甯陳氏,造望煙樓晨望無煙的家,便送米去。学他一件,便可救餓病潦倒的苦。

散棄五谷。

稻、黍、稷、麥、菽、叫做五穀。養人的物,一粒也要愛惜,散棄實属折福。

○對面看來善人敬惜五穀,尤要合幾個人i大家捐穀輪流收管。如社倉法,遇著荒歲,便可救活一方;或鄉,或鎮,或城,都該做。文昌帝君有勸行社倉傳世,內說有能行之,報應如响。

勞擾眾生。

或求難的之貨物,或起無益的工作,竟把百姓來勞苦擾害,視同牛馬,上帝能不震怒?這四句最是暴殄的惡。○對面看來善人休息民力,每事當心。

 

破人之家。取人財寶。

如貪官奸吏,光棍勢惡,扳害有錢的人,借此取他的財寶,幾世還報不盡的。○對面看來善人竟有破家作善的時節。如蘇仲先遇荒年,賣盡田千畝,大救飢民;子名洵,孫名軾、轍,三蘇,萬古豪傑。丁清惠救荒,約費三萬両,賣盡祖產不彀,又來來補凑;後官到操江,寿百歲,子孫科甲联綿。又如亂賊方臘,搶男女千人,關空屋中凍餓,招來人贖,獨有黃汝楫傾家二萬両贖出;後五子登科,大智慧人,自有放胆手段。

決水放火。以害民居。

水火無情,故意去放他‧勢必漂蕩焚燒,坏了人的房宅,又害了人的性命。這四句是最大的惡。○對面看來善人筑坍岸、修危橋、造水龍、出水衖﹕都是預先防備,救護一方的九水災。

紊亂規模。以敗人功。

紊,昔問。紊,就是亂。凡做一事現要畫策一個好規模,方能做得成就;那可暗里頭弄亂了,使他作事不成?○對面看來,善人每事立物好法,便了後世。如苏州平民陳明智,創普济堂規模;揚卅汛平民蔡璉,創育嬰堂規模;今已頒行天下,到處依他做。

損人器物。以窮人用。

器物,如农的犁鋤,匠的斧鑿,武的的弓箭,文的筆墨等類。故意損坏他的,使他要用時沒設法,這便叫做窮。這四句最是小刻薄的惡。○對面看來善人見人缺了家伙,一時沒做,不妨借与他。就是他弄破了,也要如無其事。

見他榮貴。願他流貶。見他富有。願他破散。

見他人的榮華貴顯,只望他削職;見他人富足有物,只望他破家。無損於人、徒坏心術,最惡,也是最愚。○對面看來善人願他保貴,務要勸他做好官,大救百姓;願他保富,務要勸他做好人,大救窮民。要曉得富的貴的,件件适意,人人奉承,養成一種富貴的習氣;若不能尊敬一個善人,虛心請教,賴他常常提醒,勢必善心漸沒,過端日多,不知不覺,未免死於安樂了,這句話,是苦口的良藥。

 

見他色美。起心私之。

见他人妻女的美貌,便起了奸邪的私心;這個念頭一起,雖無實事,已難逃鬼神的禍罰。蓋萬惡淫為首,愚人不知利害,作此罪孽;今試講種種禍害,指醒迷途。

一害天倫:男女各有配偶,這是天定的倫,亂了他、不要講到他得的情我乖離,他的倫‧我去亂了,便与禽獸無二。披毛帶尾、是無別的;戴帽穿衣,也是無別的么?一害人節:婦女一生大事,只重節字,亂了他,使他失節了瓦破豈能再完?一害名聲:憑你機密,無人不知,臭声遠播,供人傳笑,就是他的親戚,也是面覺無顏。

一害門坊,羞辱他父母公婆,羞辱他丈夫、及兄弟姊妹,羞辱他子女孫媳;一閂恥掛眉額,痛纏心骨,實是殺他三代了!害性命:或婦女因羞致死,因受氣致死,或其夫憤死,或夫殺妻,或父殺女,或婦殺夫,或夫殺奸人,或奸人被眾打死、或婢僕因妒妻至死。一害風俗:鄰里中有這廉恥喪盡,人面獸心的人)愚人看了榜样,朋比為奸‧最是傷風敗俗;這種惡習,定遭劫數。

這六样的害、是害人的,一害心術,淫念一生,種種惡念都生,如幻妄心、貪戀心、機心、妒心,牽纏不住,意惡最重。一害陰騭:騭,是定說。上天冥冥中,有安定人的道理,就是本善的性,做人的胎元;今亂了常道,敗德喪行,傷天理滅良心,斵削了陰騭的理,要墮入地獄畜生的惡道。一害名利:感應篇說,三台北斗、三尸、灶神,隨身察過心,那有夜深人靜,上天不知的道理?

 

歷看果報,如李登犯了、削去狀元宰相;宜興木某客犯了,黑虎啣他頭去。命該富貴,也要削盡,況福分淺薄,狼狽何堪!一害寿命:鬼神削奪人壽,淫惡為最,况且慾火焚燒,精神竭骨髓枯;又或駑恐死、癆瘵死,惡瘡死。好色必死,早年短折。一害祖父:祖父相傳的血脈,拋在那里,這最是忤逆路頭,並一生的福分削盡,從此敗家聲、絕祭祀,陰间祖先永作餒鬼了,能不恨極?

 

一害妻子:佛經說,無有子息亂人妻,故妻女淫亂;亂人室女,故把妻女去還債又絕了後嗣。這不但看書上的果報,試看故世的淫人、個個這样,便知未故世的淫人,也是個個這样的。這六样害,是害自已的。以上十二害,都是格言因果中來,更兼目睹時事,望我同志、豫把禍害認清,庶不臨時迷昧。前賢說這一關要忍,要堅忍,要狠忍;又常說想到病時死日,邪念便消;又說早夜点香一炷,靜坐半時,使心猿意馬,漸漸調伏。依這三說,更把十二害,日日看看,時時想想,便是戒邪淫的良法。

 

况如唐泉、羅倫、謝遷、王華的科甲,只因力拒奔女;趙秉忠、周旋、馮京的貴顯,只因其父不犯邪淫。片刻间關係禍福,豈不極大?這他字,包括婢女僕婦在內。昔文帝重降陰騭文說,香幃私婢,繡榻憩奴,俱膺必誅之律;人同一體,都是不該犯的。

○對面看來,善人終身不貳色;视老如母‧視長如姊,视少如妹,視幼如女。他或來就,总要力拒,守定遠邪十法:1、清心地,2、守規矩,3、敬天地,4、養精神,5、勿目看,6、戒穢談,7、燒淫書,8、省房事,9、勿晚起、10勸共戒。前人戒邪淫單式刻送,內說每一單,勸十人、寫名簽押,具疏神前,共誓戒淫,這法最好‧單式也是易做的。

 

                                                                        (轉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