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5-16) 点击次数(1134
《玄音合刋》卷九

《玄音合刋》卷九

王天君總護法示    戊午年二月十六日(1978)

【精誠之義】

一道心常住     精誠可格天     般般無罣碍     身心两自然

禍福由人召     心性照目前     天心人兩合     一道亦無边

    今日之世,为混沌之局,天地數字之轉移,实憑人心之得失而定也。人心向善,天必佑之,人心为恶,天必譴之,此天地之常軌也。仙聖云:「精誠所至,金石为開」,亦此理耳。精者,合一也,誠者,抱一也,不二法門,從此而生,神靈雖在,赫赫现之,人心雖隐,意念见之,一念之勤,鬼神皆知,一意之行,人見之,人有念,其靈必顯,神之所知之者,观其靈而知其心也。

凡学道之士,雖無大功大德,但能時刻人心居正,恶念不起,所念者,一切为善,雖未能踐行,亦属善德之一也,倘念行俱備,即合乎天心,而無忝於一道也。今夕聊以數言,以助諸子参行於道,冀以彼岸而同登也,願眾参之。

 

呂祖先師示    戊午年二月十八日(1978)

經懺组之成立

三官天地水     妙法阐人間     陰陽施两利     古往亦今还

    本舘首創经懺法門,有赖三官之助,道本正源,陰陽二濟,发三才之能願,起六道之拔超,更赖  三帝之扶持也。  三聖在座,請賜訓言。

 

三元三官大帝示   戊午年二月十八日(1978)

正一功德之阐述

    蓋闻天道運行,合宇宙之陰陽啓化,地乘天蔭,蒞萬物以長生,水星複沃,通濟三才之利,陽施雨露,澤及善德之門,陰冥拔超,起六道循环之理。吾道自  太上創道以來,其初旨以清静無为,教化及一为主旨,以後天之有为法,化象於無为,以清虚無形之象,果證萬物,以度眾生,此全真聖道也。

 

    後以張道陵天師应運而生,三才之內,六道循环不息,为恶者,不知其恶,为善者,未倡其善,恶者無懺悔之機,善者未獲天蔭,鑒於釋法之盂蘭盤推行漸廣,靈以濟幽,知悔而能改,俾陰陽得两利,天地亦同心,故有正一玄門之設,執此門者,天師張道陵也。千百年來,法法不易,流传迄今,其門規本以天道之奬善懲恶,陽則敦善立德,陰则遷善荐拔,得以離六道,循环於三才之间,並以符籙、咒訣、幽法,三者兼合,取全真之至道,以及正一之門。

 

法本至善,無奈近世正一門人,多如过江之鲫,以功德作營業之門,遂至幾成專業,此实有違正一之旨。一道之大,既運行於宙之间,为发展道務,當属取之眾生,以還諸眾生者,此道之道也。全真之門,本不涉於正一之道,今者世情转移,投眾生之所好,以鸿福一道,着着先鞭,此亦度世之另一法門也。

 

孚佑之行舘,今既有此設立,初步行施,可隨缘隨數,二法同立,仍应於全真为本,將來經典熟習,經生廣眾,始可另立全真之法,惟是經懺人員,務宜虔潔真行,外则肅穆虞誠,內則心靈清静,能如是,则一法之行,行於天地,一經之典,荐拔無遗。况復正一之法,诸如咒訣、符籙、行儀、類多取自全真者,今併而行之,尚無大礙,应緣化運,善体天心,厚望玄門眾子,立德修行,未來之天庥,諒能孚佑也。謹以數言,聊为左右耳。

 

觀音大士示   戊午年二月十九日(1978)

出入世修行之别

一樹菩提一樹根   芸芸人海沾埃塵   修善修德增智慧   最难仍是得人身

    世尊曰:「德善易積,人身难求。」因果生滅,乃循环之理,空空色色,大悟大澈,能了悟前非,自可增靈益慧,摒除六慾,棄卻七情,是入清静之門。修真自我,始可還原本性,心念常寂,始見真空,見空不空,色亦非色,乃真湼槃,此修行者,煉性之过程也

    一切從善而起,由有至無,煅煉修真,談何容易?声闻覺,揭般若,三皈九戒,乃釋門之法行也。欲成正果,先求肉身自在,若身不存,又焉可修法耶?故佛曰人身难得者,即此故也。如夢幻,如泡影,雖性靈不昧,难求果證也。入世之士,应缘而修,心常住於一道,则应天顺人,修为自在也,玄門子豈不知哉?極乐彼岸,願眾同登也。

 

濟世聖佛示   戊午年三月廿三日(1978)

養真之道

数聲魚罄送梵宮   我欲歸去又乘風   绮夢由來人未醒   三期依舊古今同

世人夢未醒  情慾艾方兴  除慾求真道  方可现真靈  酒醉应當醒  回頭覺岸聲

修为应自作  無我始聘婷  欲繞三尸内  虚空雖見經  我今來説法  願眾细心听

   我之顛僧名,已由唐迄今矣,吾乃真顛,世人假颠。吾度世之法,其主旨,执二法以应之,其一为以慾除慾,其二为以慾制慾。若此,世人之慾,则自滅矣。吾廿一载前,在羊城曾细言之,今夕所論,为養真之道,古聖云:「養浩然之炁,得配心。」養者,孕育也,育其本性也,人先天之性,属清而明,後天之性,混而浊,欲求養性以葆命,必先養至虚無之境。真者,元真也,先天混元,後天胎元,先者为真。後者为假,真假混合,若不清澄之,难现其本,真假合一,遂成塵俗。

 

    欲返其本,先從去假留真,先天無为,後天有为,以有为之法,而化於無为之境,此修真之道也。諸子習玄已久,应澈明此理。始可有成。圓玄曾建有養真軒之設,落成日久,未得适當之門联,日昨  孚佑曾請赐联以補壁,今夕适論養真之道。顺付一联,以为補壁矣,联文曰:「養至虚無我,真修棄有为」。願玄門诸子,言体師心,力行道功,勤修玄妙,方不负列聖之所期也。

 

呂天尊示   戊午年四月十四日(1978)

孚佑帝君十五甲子華誕

   是日为

孚佑帝君十五甲子立大誕芳辰,昨夕子刻  三界仙聖暨  都天無極、

瑶池王母等均在上清宫为  呂師祝嘏。

    釋門由

如來世尊恭領諸佛,由文殊、普賢二大菩薩充禮生

    道門則由

太上道祖率領下列高仙聖,司儀由柳、呂二天尊

    儒門由

孔子率領七十二弟子,行儀由颜淵、子路二大學士充任

    領行壽禮者,正为

無極聖母,副为

瑤池王母。

   至於三界高级神衹,则於今晨辰刻,假泰山之巔,玄妙之觀,作祝壽之埸,是次禮儀为十五甲子之中,集諸佛,諸仙、諸神於一堂,为历屆中之大盛典也。

呂祖恩師賜訓示:

論道

一道遵行數千年   多成果證佛亦仙   人間無數真空体   悟得真功寿萬年

    一道行於世也,自  太上創道迄今,逾二千餘載。道也者,理氣也。理者为原,氣者为具,本無真秘,一道之運行,在三才之中,其理所至,能感者當能受,受之頓悟,自明其理,了其理,容之於氣者,必能煉,能煉,必見其真理也。是故道之所至,雖木石之頑,亦能開悟,天地之中,一切含靈者,均可感一道之精,本性之靈,合一而煉之。

 

    人为萬物之靈,较之草木禽畜,其靈豈祇百千之倍,倘能独具一心,化慾以行,其成就赖萬物为優者,雖然萬物之優点,在於無情慾,其缺点,精靈不及於人耳。而人則不然,最缺者,乃情慾之难捨,優處则为其性靈之独特,是故優劣相等,煉道亦然。总而言之,人身难得,天心易失,一切有情,自困自受,殊为惋惜也。

 

    學道者,能心常虚静,以应萬物,似有情,若無情,以視後天。假當棄,真自抱,以迎入世,行當断,志當坚,不入虚無,不知天地之久;不明玄理,不知一道之途。甘苦趣乐,道途中自能領受。人海过程,區區數十寒暑,欲離六道,了死生,自應明真理,悟澈本來,而进於大道也。兹篇所述,厚望諸門人,時刻默讀,當有啓悟者,訓而悔之,教而知之,師長之本份也。芸芸眾子,未知能領悟否耳。竿頭百尺,攸冀有進於一道也。

 

鍾離太師示   戊午年四月十五日(1978)

道之次序

道心能常住   善恶亦分明   悟得本來者   天清地亦清

    世人之習道也,所求者何?修善者,得入鴻門,修道者,或格於神道,而修真者,得證大羅也。惟是修为如何,视於個人之程度而已。而基本之法門,先明善恶,如何遷善而棄恶,则在於道心能否常住也。

道由心生,心生念起,倘一道能存於人心,则只見其善,不見其恶也。能從善,则性必定,恶念既無,漸趨清静,既入此竟,则人間世之福德,自可累積。倘從茲而殁,則鴻福之道,進而受之。若能修善,更能積德,忠一以行,则格於神道

若更能善德俱備,進而修真,更而真煉,使至無我之禮,豁澈頓悟,则真一自抱,果證湼槃,可成仙聖也。學道者之主旨,不外如是而已

列仙聖屢言之矣。为求不忘其至理,更復一言,俾諸生,能多参修而已。  孚佑門人,積功勳,维道範,其數不少,真一抱道者亦多,惟願眾子,如意修行,一道之光,永垂宇宙也。

 

白眉先師==華陀先師===雲龍祖師   三師示   戊午年四月十八日(1978)

純真返樸之義

纯真一點達蒼穹   萬里無雲萬里通   了悟本無一物   蓬莱方可見仙踪

    人之入世也,後天之覺,謂之胎元,俗世修行,自多障孽,欲返本還原,非得純真,难以竟全功者。人在孩童之時,不知善恶,不明真假,此何故耶?曰此天真無邪也,斯時雖属後天之体,仍帶先天之本性。天真者,純陽也。及至長大,授七情之擾,六慾之羈,遂乃迷矇本性,沌沌之情,無時或已,心猿意馬,起伏無常,元性既失,终入無常之域,此人生之过程也。                                                                                                                                                                                      

欲求一道之得,必先復其本性,既不见其善,亦不見其恶,聞喜不喜,闻变不驚,能如此者,纯真则復,進而至不懼生死,不畏萬难,则虚空亦見,偶有所失,则难至纯真之境。  列仙聖叠有訓言,示以修真之道,其主旨,導人以学道之方,化人以修道之法,其一切过程,亦冀以達純真之門。今特为此,谨具其理,俾眾生,能了於一道也。

 

關聖天皇示   戊午年六月十三日(1978)

人心失常  为修者障礙

仁義道之本     禮信道之基      世風今日下     道德已末微

吾國立國数千年,素以仁義道德,以为國基,王道立法,以德纳民,治家亦然,故先聖以五常八目,为教化於人,千百年來,行之曰素,倘不遵此範,則國必亡。治家無道,其家必毁。學道亦然,今日之世,皈道者多,真行者少。人心不常,故未得天心之合,間有偶得天心,而人心反之,亦难成器。人为萬物之靈,对於修真之道,应較他物为佳,惟是情慾失常,难收实效。

近百年來,不少壇堂场道社,行而不坚,遂至中途頓輟,未竟全功,殊为惋惜也。行道者亦然,欲求真道,先求一己之志弥堅,再求身心一致,不懼艰苦,不求名達,以道为道,則萬里之長途,亦可抵達彼岸也。末劫三期,正是修真之日,混元一炁,返璞歸真,憑一道之所藉,賴—心以行,則天人相合,果證抱運也,玄門子,细参之。

 

呂祖先師示   戊午年六月十五日(1978)

欲求真達 先求人力之真功真行 始收真效

    今歲为本舘成立迄今,首次啓建盂蘭法念,雖属壇场狹小,仍可依例举行之。举凡醮会,首贵者,为虔誠以赴,次者,为人心一致,配合三才之人神合一,则道力始能发揚也。因慎於始,而竟於终,並为本舘今後之进展,故特請命於  天帝,赐予方便,俾生者得沐天恩,而殁者得予超拔,貫通陰陽两利。欲求真達,先求人力之真功真行,始收真效。玄門處事,問耕耘,不求名達,行真道,不求形式,此真法門也

 

靈侯大帝示   戊午年六月廿四日(1978)

善念之道

慈悲一念格天知   萬物有靈应感斯   古今多少因果事   一善行來得報施

    列聖曾詳言之矣,佛說因果为是非之論,所謂今生受者,前生之因,今生作者,後世之果。先聖云:「因果之道,在於格定,其種子为因,收实为果,行善積德,应有好報。」諸道子早闻其理也。

    今所論者,乃念願之道,雖然行善之士,當無恶果者,惟是行善乃一時之作,今日之善,难保他朝之恶,此人心之失常也。行善之难者,难乎一贯以行,惟是念願則不同,念由心生,願由心决,一经許願,百歲守之,一念之决,常住其心,殊难遗忘者,是故与行善大有不同也。

不观乎古往今來,凡具於願者,太多遵守之,而行善者,未必能一生一世,永行善德也。

  

 天生萬物,各具靈性,人有恩澤於彼者,受者之靈,必有感之,口不能言,性必感之,雖属小小動物,其本性之精神,亦受感格也。因果之報,比比皆是,循环之道,刻刻見之,間有行善者,而得恶報,其主因,今日为善,他朝作恶,所謂善者,非真善之道,而所作恶者,乃大逆不道,观其外表,为一善者,察其内心,諸恶俱備,如是者,又焉可得善德之報耶?

 

故凡習道之士,有力为善者固佳,倘力与心違者,則心存一善,永誌不意,諸恶莫作,善念弥坚,能如是,则小者,可獲福蔭報施,其大者,可格仙神之途,明此理,當有助於修真一途也,願眾同勉。

 

呂祖先師示   戊午年七月初一日(1978)

太上道祖宝誕  嘱勉諸生

    太上身寄太清以來,如無特别事故,多未臨凡,今夕特示下內修課,第廿一及第廿二,示於玉清,转佈别舘,並悉本舘成立以來,首次啓建盂蘭法会,今嘱告諸生,参加经课者,虔潔以赴之,共勷善举者,誠信以赴之,能如此,法会當無虚設也,大道當前,福有悠歸,願諸子,明斯道。

 

鄭安期金仙示   戊午年七月廿四日(1978)

誠可格天地

風雨飄飄到壇來   諸子虔誠亦善哉    我當領感眾生意    真誠一點達天台

    是日也,風雨交作,雲影飄飄,雲山嶺上,绝跡行人,鬧市人稀,足不出户,而臨壇諸子,能冒風雨到壇祝賀,可見一點真誠,無以復加。雖眾生之中,是日大多餘暇,而其誠念不興,其足不前,此所謂念願之道也。

 

    靈侯曾阐述之矣,今所见者,则是斯理,十室之中,必有芳草,千壇之内,必有真誠,信哉斯言。  呂帝云:「学道維艰,行道为难,学行能備,必越關山。」惟是念与願,一切由心起,般般由意行,較之学行,应易学習。又曰:「誠可格天地,泣鬼神。」亦即是理。誠格於天地,忠於師道,義於國家,孝於双親,即为完人,定可格真。今日有鑒諸子至诚,特综合  列聖明訓而告諸子,厚望念願並行,学行俱備,如是,豈只智慧双修,实可全真於聖道也,願眾同勉。

 

呂祖先師示   戊午年八月初一日(1978)

人神能合一  功德自完滿

    案查本舘成立以來,首次盂蘭法会,神功方面,事前曾奏邀  中天聖主,准予援用特恩荐引法,以符合濟死超生,以弘玄功,當蒙允准,於是咨請 

三元大帝,

十殿閻君及, 

地藏菩薩,

配合以行,此举为前所未有者,其情形如何,今分别示之。

    主荐者为忠、孝、節、列之士,但为數不多,有格神衹者,有即予往生者

    副荐位为同門之先祖,及枉死孤魂等,又及眾生之附荐幽靈,均按其情况,分别予以減罪往生,如其生前略具善德者,即予以特赦,所謂幽幽眾生,咸叨恩澤。

 

    至於人事方面,此次为首創法会,未经筹訓,而新舊老少各经生,均能虔誠齋戒,守時按規,戳力为之,未失禮儀,殊堪嘉尚。至於醮務工作人員,內有三数子弟,竭诚以赴,劳怨俱任,使醮務順利完成,人神能合一,功德自完滿,一切过程,已由監察仙纪錄在卷,亦可成康莊大道。行一道以維善德,積多功以蔭身後,先後合一,自叨天庇,願眾子,明此理,一真之得,了然自在也,願眾真勉之。

 

柳天尊示   戊午年八月十五日(1978)

心坚志銳 真行力達

知难行易道之真   坚志一點決自心   千山萬里能超越   苦尽方知果是甘

    一道之行,外观之,艰辛重叠,內视之,光明坦途也。眾生之念,着重於畏艰取易者,天生萬物,各有其因,亦各有其果。知难而不取者,事必难成。若知其难而竟行之,则雖难而不艰也。諸子不观乎數十年來,对於一道行之不移,明难而能行,事必成也。

 

    以历屆道務而言之,每行一串,能志一心者,必有成就,此無他,坚心以为,不避萬难,有以致之。以今歲盂蘭法会而言,在筹備事務時,部份道子誠恐事难行之,鑒於種種之形势之下,又無事前經验,更恐虧蝕过甚,凡比此種種,均直觉为一大难题也。

    豈料新舊諸生,老少同門,均能明其难面决行之,而其果除惠及幽靈之外,更为玉清積一功德。倘畏艰难而避之,除無成绩外,更不足以言功德也。举一例,则可知一道之行,行於真善,一道之学,行乎一心,心坚志必鋭,真行力始達也。諸子今後更应勇住直前,则学行俱備,道始见真也,願眾同勉。

 

呂天尊示   戊午年九月初九日(1978)

道之得失 繫於正邪

一道为無量   修为各不同   清虚和鴻澤   全在一道中

正邪原有别   意乱着迷矇   能辨真和假   至理即玄宗

    修道之士,其成果各有不同,除中道離道外,倘能着着修持,內外俱煉者,得入清虚之境,一劫紅塵,三生化孽,如是,转輪六道,往往生生,棄卻本來,未得还我初服。今日之世,如是者,比比皆是也。正者,浩然之炁也,循天道以应生,遵道範以维正軌,臨难不苟,蹈矩循規,執之於中,不偏不倚,是謂之正。

 

    邪也者,悖道而行,不循正軌,明其道而不施,曲徑而行,機巧善变,欲求必達,時左時右,忽明忽暗者,是謂邪恶。人本萬物之靈,修为較易於天地萬物,惟是靈根雖好,邪慾正多,以明其道,突非明道,自觉其是,事实非是,名为覺道,实非真道。意乱神即迷,神迷魔即生,魔生慾起,若不了然悟道,则深淵易墮溝壑难填也。今日之道子,類多如是。

 

    呂師度人主旨,以慈悲之念,以度眾生,眾生均可度者,难在於人心之不常,更难配於慈悲之願。呂師曾云:吾願度尽世人,惟世人願吾度者否耳?」可知仙聖之願,偉哉大矣,仍看眾生能真自度否耳。秋霜已降,時令轉移,一夢黄粱,指顧間事矣,生生不息,六道循环,应惜寸陰,了然於道也,願諸子明乎此。

 

呂祖先師示   戊午年十一月十五日(1978)

借月言道

月有陰晴圓缺   人有悲歡離合

    此詩人之佳句也,人生於世,变幻無常,恰如一輪明月,圓了又缺,古今多少興衰事,亦似一輪明月,可見人生住世,欲求一得之美,亦不離循环之道。学道亦然,善德存,積功厚,則月之圆也,作恶因,受孽果,如月之缺也。一年之中,月能独照當頭者,只今夕也,所謂人生幾見當頭月,言其难逢之也。

 

学道者亦然,道運行於天地之中,無形無色,不生不滅,世人欲得之者,亦如當頭之月,非不可能,实难会之。欲会其道,必循道規,欲得其道,先正己身,得之易,失亦易,得之难,道不失也。數十寒暑以來,  列仙聖神訓於一道者,多名言至理,不勝枚举,有錄於壇訓者,有付梓而面世者,倘眾生能一一参悟之,能了然於內心者,必有所得,所得既多,自然不失,諄諄善誘,乃願世人明於一道。

 

提經按典,亟度世之良方,本門子弟少数参之,而大多視若浮雲煙雨,種於心田者有,作为等閒者更有之。学道亦即学問也,精心参研,乃有致知。今夕當頭月,借月懷人,推理以言道,俾眾生参进一步也,願吾弟子同参之可。

 

呂祖先師示   戊午年十一月廿五日(1978)

勸勉玄門子弟同舟共濟 以道行道

韶華易逝,轉瞬又一秋,人道之组設又两載矣,舘務方面,進展仍是差強人意者,人事方面,每因小故而釀成意見分歧,未能衷心合作,殊以为憾,芸芸弟子之中,有正信者,有偏信者,有戮力以为道者,有以社团之心理而行道者,神心雖有,道心見微,所以未能充份发揮一道之力,以维道務。今者又屆改選之期,人意既能互選人员,以负舘責,此亦改进之先聲也。欲求一道之進展,必先具一道之心,眾志成城,同舟共濟,方可有为者,新进同門,学道未深,难勉有人为之見,今後若能破除成見,一心一德,为道以行道,则前途未可限量也。

 

呂祖先師示   戊午年十二月初一日(1978)

勝燈之意義

關於明歲慶燈事宜,諸子有擬領燈方式,此举目前似难行之,慶燈之意,千百年來,均为吾國傳统之取義,元宵之夕,取其花開富贵子孫绵绵是意者,投燈之举,实非同門弟子個人之责,親友之中,有此兴致者,自应邀請参加,一者场面热鬧,增加善举。惟是本門弟子,多未依此而为,今後应多邀親友随缘也。同時每一眾生,觀其心意,取其所欲而投之。至於能否依燈之願,以遂其心,此则看投燈者之數,与即時之缘是否配合,倘後天之數俱合者,則应验非常,今特示之。

 

呂祖先師示   戊午年十二月十五日(1978)

戊午年封印訓詞

光陰岁月不停留   转眼人間數十秋   欲求见性明真諦   及早回頭一道修

    戊午已屆腊鼓之時,别舘成立以來,其成績可謂強差人意者。眾子之中,虔具道心者,大不乏人,淺信而未明一道之真理者,亦大有人在。此無他,学道未深,行道未高,只一善之微而應於道心,有以致之。全真之門,其主旨本以修道为主,以入世而还諸出世,從正本而清源。度人度己,学其道而研其理,修而煉而至見其真。果證抱運,为最终目标。

 

    今日之世善壇林立。其主宴者,只为神功·而已,神功为外門之法,非修真之至道,惟是欲求巨大發展,非此不可为功。吾三思之,欲求開源,势必附此不可。

  

 本舘明歲開始,兼办神功,以应化末劫之需也。外内二門,同乘真道公私兼顾,亦無礙於全真至道者。是日为二屆理監事会就职之日。吾願眾子,能上体天心,下達眾意,一善之門既開,當集眾力之力,以擴舘務,全真之道既習,自应忠一抱道,戮力以为,化一己之見,而成道真,忠於一道,以行其道。能如是,则一道之光輝,永垂千古也。同心合力,眾志成城,始可人心与道心合一,厚望諸子,福有悠歸也。

 

呂祖先師示   己未年元月十五日(1979)

己未年開印訓詞

    戊午已去,己未來臨,天運之转移,已屆極限之边缘也,是岁星斗行位,東南之戾氣正殷,而西北之煞星仍重,失常变幻,迭迭而兴。是歲一屆深秋時節,又恐人禍天災,纷至沓來,幸此地属南方偏南,影响亦不至大。惟是社会各行各業所處情景,比之去歲,較为遜色也。此乃今歲之天運流年,諸子宜慎於處之。

 

    至於本舘舘務,去歲成就,乃属平平,吾曾言之,人为之意既深,实足影响舘務之推进。须知学道之道,先從一善之念而兴,继而学之,從而行之,再而修之,以至煉之,此学道之必经过程也。正如三品,亦分内外二門,外者,養神,養氣,養精。養者,培育也,培後天之胎元,以葆性命,再則煉神,煉氣、煉精,俾後天之胎元,由散而聚,三品合一,以復元性,

以達無为至上至真至道也。

 

    本舘成立迄今,  列仙聖諄諄善導,所言者皆玄妙至理,已屆中程階段,举凡初入門者,例必導以善德,俾其由淺入深,以作一道之階梯,達至無上至道者。

    普玄、智玄、所收弟子,俱属初入之門,以善德導之,而本舘则已進於中段課程,所有聖訓,均臻於妙微之境,。惟是本舘新入子弟亦多,为顧全新舊弟子能了悟於一道,不至相距懸殊。

由今岁起,所有二壇之壇訓,双方均应各錄一份,题名曰「玉清别舘壇訓錄」「智玄精舍壇訓錄」放諸桌上,俾眾子分别参閱,互相参研,如是,均可自修自悟,自觉自明也。欲求道務之进展,有赖諸子之力学力行,以千百之心,合为一心,心力相合,自见其功,諸子若能不负於一道者,吾當亦不负於諸子也,願眾同勉。

 

鄭安期金仙示   己未年元月廿二日(1979)

批示流年

白雲依舊漢時秋   天運紛紛又倒流   奉劝世人行善德   好將玄妙及身修

己未已屆,蒙  孚佑嘱主流年,吾願眾生,均獲天庥,持一善以立德,修一功以应真也。

 

陸雨松真仙示   己未年二月初二日(1979)

【神道之道】

福從善因種    德自道中生    正直無私者    神道可格登

    此神道之理也,三才之内,有天神、人神、地神之設,各级神祇,各司其事,天神之职责,考核三才人神諸事,人神之职,專司眾生善恶之考核。地神之职,專责幽冥之善恶,及生死轮迴之事。至於專任之福神,分别隸属於不同之各府仙聖,專司之责。神职雖微而责任重大。司神职者,大多由眾生離塵後而充任之。

 

如何能格於神职,人之在世時,能積福澤,能種善德,心地光明,正直無私,名修至此,则大多格於神道。勿謂神道雖輕,能證之者,亦属不易,芸芸眾生,有三世为人难證者,大不乏人。人道之中,再世修行,已属难能可贵,而類多從下六道,辗转循环,难於自拔。是故三教聖人,乃有宗教之設,西方極乐,宝筏慈航,玄妙之門,眾生同登彼岸,務使宇宙之中,三才之內,化戾氣为祥和,脱眾生於苦海,济死济生,神道超然也。  仙聖乃無上至真,立願度人者,亦复不少,助而行之者,神道之力,亦至大至刚也,誠可格於天,神而明之。今夕适逢公誕,謹以神道之道以示眾生,既明斯理,学道者,引为圭鑑也。

 

柳天尊示:

     今夕蒙  陸真仙畅論神道者,亦属不易,倘欲求真道者,则敷较为艰辛也,倘能坚心,戳力以行,忠一抱道,立善積德,学行並兼,修持煅煉,亦大有可为,未知眾生能真行否耳?奉劝玄門諸子,仔细参之。

 

王天君總護法示   己未年二月十六日(1979)

人神護法之任

護人護法護道宗    十方三界阐玄風    正道行來维道範    神人合一两相從

    神道之設也,三才之內,比比皆是,福德正神之别,前已言之矣。護法神衹,亦有人神之别,神道設法所负之任,乃執掌三才之內一切正法,仙聖之所示任务,应切切执行,此護法也。一道運行於天地,天道与人道之道,亦负護衛之責,凡人之能行於一道者,從正而不邪,亦应護之,此神道護法之职责也。

 

    人道之中,亦設有護法之存在,身膺護法者,其職責阐揚道範,務使人人趨於正道,而不入邪途,此護道也。举凡道中之典範,及一切道规,理应维護,此護法也。人既護法,自应勉己而勵人,如同道之中,有乖於道範者,自应力起而拯之,此護人也。是故神人護法,其责均属護道、護法、護人,神则具靈而無軀体,人則存靈而有躯壳,所謂無为与有为之别而已。

 

倘神人合一,维護道纪,则一道必能发挥至道至理也。人行於道,具有功勳者,自得一道之勵,神道亦然,一功一德,無分人神,功勳厚,道亦自高,宇宙之中,各宗教之旨,同属殊途同歸,实無分軫域,其旨趣亦同,今夕为使诸子明瞭護法之任,特詳示之,俾明真相,願玄門諸子多学多行,取正道以修真,则未來之果證於天地之间也。

 

觀音大士示   己未年二月十九日(1979)

佛道二教  殊途同歸

一树菩提種善根    湼槃果證却埃塵    無人無我無法相    般若之光棄假身

法輪常住分因果    降魔衞道九级登    慧眼衝開真境界    真如一覺现如來

    佛法出於東土,道法創自中原,道則统御三才,配天地萬物,其玄妙之理,深不可測。佛法圓融自在,了於真空悟澈,其精湛之道,非大智大慧者,何能臻此二教並立於宇宙之中,習之者,能揭大智大慧,功在天地,勳满人間,实难證於靈山佛國,三才之內,眾仙聖中,大多名登佛榜,諸如

中天聖主關聖帝君、  玉清虚宮孚佑帝君、  太清虚宮太上道君,均先後具非常之功勳,立非常之大願,勳超三界,功蓋人間,始入佛域。世人妄想成佛者,可鑒二教之中,均從無有之境,證於清虚至上,三界內外,一致推崇

 

因此外道之窥视者多,求皈思切,其具善靈者,则仗二教之範,借助立德,以冀能成正道,亦有邪靈者,借教門以自立,淆乱视听於人間,以遂其修羅之志。。倘眾生意念不坚,自蔽智慧,为其所惑者,則深淵一墮,永难復返。举凡学道之士,自应具慧眼,明事理,辨真假,忠一抱一,守本还本,方不致邪魔外道所侵袭也。二教並存於人間世,人能真修真为,真行真学者,其最终之途,亦殊途而同歸也,願玄門子,三復斯言。

 

柳天尊示   己未年三月十二日(1979)

既入玄門 積善者加善德 行恶者受天譴

真修学道要用功    虔誠为道到一忠    性命双修無我体    般般行上沛道風

    学道之士,除精誠勤奋,忠一煅煉外,仍须具有百折不撓之念,始可行之。古之修道者,其能得了道,其主旨不離上述之方式也。今世之士,每学而不行,行而不坚,遂至中途離於一道者,大不乏人,有等学子,善念雖有,行而不坚,具小功德,则自以为無上大勳,亦有略輸财力,便以为種大德、建殊勳者,小善则作大善,此人心之可畏也。

 

    须知行願立德,先不忘其本,再從本而求諸末,方證真道。近世之士,向道者多,实踐者少,功利之心,虚名之望,使人心刻刻而剧变也,亦有等略具夙缘,雖能入一善之門,而中途反覆而不自覺,遂致前功尽廢,殊为可惜,亦有以宗教之門,藉此以增虚名之铬慾,凡此種種,非真道之子也。

 

    未皈玄門,行善与積恶者,殁後依例而奬懲之,既入玄門,積善者,加善德,行恶者,受天譴。較之常人,處分尤烈。明道範而悖行之,知道規,故犯之,此種行为,任何之宗派,均难恕之也,小者自身直受,大者誅連亦深。古往今來,門人之中,因此而遭天譴者,亦大不乏人,尤以身任神職者,更应自我警惕也。諸子之中,应自我检討,有过者,思過而改,無过者,奋勉自勵。天道昭然,看眾生能悟否,晨鐘暮鼓,當頭棒喝,積孽者,好自为之,闻鷄起舞,尚可及時,願眾門人,勿以斯言为河漢也。

 

濟世聖佛示   己未年三月廿二日(1979)

世人学道 顛倒缘數 自蔽慧根

鐘聲繚繞到靈山   萬里迢迢頃刻還   结了塵缘來俗世   蓬莱西竺亦人間

顛僧塵缘未了,与眾生结下不解缘,年年如此,香花美酒,目不勝收,塵缘同合,道缘相生,遂致年年此日,一结善缘,千百年來,惟願眾生者,能證菩提。惟是俗海俗塵,多未了真性,反覆於六道輪迴而不自覺。聖賢菩薩,五度化界,觀音大士,十方皈行,明燈一盞,普照大千,靈山花雨,遍洒塵寰。而一道之運行,週而復始,应十方之劫數,化三界之祥和。

 

    道德传經,进儒宗之典範,廣行方便,導善德之毫厘,助善以棄恶,使俗塵进勳立德。眾

仙聖者諄諄善誘,而

中天聖主,为化劫而勵立壇,冀眾生以善德之行,化無形之劫,是故近百年來,人海之中,釋道並立,五教盛行,此天道之所使然,而应於三期末劫耳。惟是晚近世人,学道失常,未明一道之真,而兴錯念,不覺菩提之種,自蔽慧根,遂使數缘颠倒,何殊本末相尅。既種善缘於前,自當從德於後,本立而道生,德高而果滿,釋道諸子,明悟於空,俗世善缘,同心廣结,他日靈山道上,微笑拈花,将來凌霄閣里,同登大羅。若此,非證真空,难達殊途同歸之路也,聊進數言,俾玄門子参悟之。

 

呂祖先師示   己未年四月十四日(1979)

学道者一心一德 方可有为

全真应化報中天    修來聖道佛亦仙    一點真元憑我體     内外兼行莫遲延

   古今修道者,有辟穀丹符,有火宅潛修,禅功致力,乃固胎元,外修戮力,以增善德,二者合一,其效自高。惟是外修者,应抱元守一,忠精不二,能除三毒,拼棄六慾,以人心附道心,從善立德,明真假,辨是非,取正道而不邪,始可为功。而內煉者,除妄念,入清静之門,再而排魔却孽,心不二心,念無私念,培陽以卸陰,捨末而求本,方能入至寂無所寂,以達至虚至上之境,始可有成。

 

    近晚之世,修道者,每於错念之間,为幻觉所惑,自以为是,遂致为孽所乘,贻染一道之行,以至無所适止。宇宙之中,五教並立,其主旨均達於至善,所謂殊途同歸。凡諸信仰者,務宜一德一心,邁步而进,方可有为。譬之習一技艺,能专一以至者,其艺必成,倘多習别艺,则失諸专一,所成者必稀。

 

    人心亦如是,正心者,得浩然之炁,歪心者,引邪入心,则戾孽之氣,侵入人心,难成正果。学道与處世,其理亦如是,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馀,一道之能存於宇宙者,正而不邪耳,芸芸道子,明一道之真,了一道之理,真理能明,智慧自開,内外兼修,为道無量也,願諸子,同勉旃。

 

鍾離太師示   己未年四月十五日(1979)

詳示全真与正一派之始末因由

闡道全真在玉清    度人度世度幽冥    千年道力今仍在    道光齊照现三清

    一道之有成也,遠在二千年前,斯時無经典,無规律,更無式範者,修道之士,憑靈慧之因,了悟之覺,攝天地之精精英,取山川之靈氣而修法,变化萬千,創造神力,其正氣者,得入天道,是为仙聖。仙聖则憑一法之力,降魔導善,代天執法,得授天封,謂之聖神。迨至

太上創黄庭,論道德,过涵谷,制禮儀,遂有一道之规,一教之範。

 

    無極有见及此,遂使三清合一,以配天地三才,初則佈道於人間,使萬恶成为一善,教始奠立。斯時,一道之行,只及於入世还諸出世,此道生也,及後鑒於釋法有盂蘭盤之举,三清会合,决科以大濟死之門,其統责由

地官负之,從此三元並举,惠及三才,當時無分派别,後至

天師張道陵證道以後,

三宮大帝請示

太上,将生死之門,度世之法,一脈分二,真修養性者,謂之全真門,初期由太上自兼之,超拔門由

中元地官兼任之。迨至

孚佑成道,辞天帝之職,则由

太上請命於

無極,幽科一門,由

張天師任之號曰正一。正者,取天地之正氣,一者,法不二傳,名曰正一。而修真度世,则入全真之,全者,统而有之,真者,至上之謂,号曰全真門。從此一教二派,並立人間,濟生濟死,度人度冥。千百年來,行之不断,時至今日,真行一道者少,習幽門者多,蓋因真修不易,世人畏劳取易之现象也。须知欲求真修真得,自非真煉不为功,正一之門,雖亦为度世法則之一,而只及於幽冥耳,对於個人之真修真为,实不及全真之旨也。今特将始末因由,詳为示之,俾芸芸道子得明二派之來由也,聖域當前,同登大道,玄門子,盍兴乎來。

 

白眉先師===華陀先師===雲龍祖師    三師示   己未年四月十八日(1979)

【果報循环之論及處世之道】

道里有乾坤    虔誠可格真    禍福由人做    孽從自身生

藥物可療疾    山川靈氣曾    人間多疾苦    積德卻凡塵

古往今来,人生如夢,數十載韶華易逝,塵缘付諸東流,帝皇将相,離不了生老病死,靈丹妙藥,濟不了命數还原,山川雖靈,蔭不及於邪恶,忠厚至誠,雖無靈穴,亦獲天庥!障孽重,须憑祖澤以消殃,祖德薄,则难逃百劫所侵。自身不種善,雖有祖蔭而不绵長。为善者不祥,祖德太多孽障;作恶未殃者,祖澤太長。循环之道,有其因,自有其果,孽尽则昌,昌尽则殃,此果報循环之天理。

 

学道者,不憑祖澤,不赖風鑑,只求做人之道,讀聖賢書,行人道事,八目五常,有德輔之,病雖疾苦,一善却之,善德俱備,百疾不侵,諸孽不结,誠信安命,到頭來,只见清風明月來伴汝歸,人生百年,如是而已。

 

凡我門诸子,務宜謹守道规,人生得失,毋庸牽掛,身有疾苦,毋須恐惧,遭逢劫孽,泰然處之,撫心自問,無違一道者,則光見劫不劫,病魔自消,此真之所在也。幻觉無常,心靈感应,此心魔也,能以一道而降心魔,则一法在心,無往而不利。学道之士,能参悟之,其果必成矣,願眾勉旃。

 

呂師示:三師訓語,語重心長,文內所示,般般金玉,處世学道,能明其主旨者,能了悟以行者,对於一道,獲益不少,踐其言而行之,已属纯真之道子也。含意深,字義淺,勿論初習者,亦能明之,亦道之箴言也,諸生宜多参多悟。

 

關聖天皇示   己未年五月十三日(1979)

學道者之箴规

忠厚行來見本真   羊腸曲徑沾埃塵   问道应從信念起   年年日日省躬身

    古今学道者,類多隨意以行,须知一道之貴,贵乎一念之專,信念之坚,行道之澈,忠一抱道,矢志不移,更不为異途所惑,心地光明,仁厚處事,则一道之成,方可有待。外修为现世法,三才之内,建功果,立善德,和六合,而内煉者,則为自身之真修真養,此則为度己法。

 

    现世之士,每多取巧從權,求果心切,每多越軌而行,亦有捨本而求末者,棄大道而行小徑者,比比皆是,更有信念不坚,浮游於二者之间,遂使原本之真性迷矇,心魔自起,魔愈重,離道愈多,斯時,若不回頭反省,则百年功行,毁於一旦也。末世人心,浮游更易,錯幻之觉,刻刻存於本性之中,若非具有真智慧者,难逃此厄也。凡玄門诸子,倘欲真修真行者,自应常参此文,晨鐘暮鼓,发人深省,諄諄善導,願眾生,彼岸同登也。

 

呂師示:中天宝誕,萬壽無疆,訓言至切,語重心長。  天帝所言者,乃當今之世,學道者之箴规也,芸芸子弟之中,確類多如是,捨本而求諸末者,亦大有人在。学道之能成,雖曰淘沙而後始見金,惟是不淘,金焉可見,必習此文。眾子之中,若有此行为者,自应大悟大澈,能速改之,善莫大焉。

 

呂祖先師示   己未年六月十五日(1979)

鸞生訓練

關於本舘訓練鸞生事,前曾試行之,惟是缘數分合,更难忠一以抱道,是故無形停頓,今者应予决行之,蓋因今後之鸞生使用正多,若不及時訓練,用時則缺。習鸞者均於九月初一開始練習。一切儀式,依规办理,七七之期,全期茹素,服符練習,至於習鸞時刻,可由各人自决,每日必上一課,每課一小時,勿論早晚,風雨無缺。習之者,应至虔至誠,至潔至静,心無妄念,意形存神,如是,则成就之基,至高至大也。

 

   今夕重申數十年前曾颁示鸞生之服务规格,凡任全真門之鸞生者,必须受本門之訓練,訓練及格,为助理鸞生,未徑訓練者,不得錄用。兹再重示,使玄門子弟,明此規例也。

 

靈侯大帝示   己未年六月廿四日(1979)

乱世修行 苦多樂少

末劫三期学修真   神憑人力阐道文   修得一身真至境   得來不染俗污塵

    今日之世,已屆三期之末,天地造化,由動而漸静矣。循环之道,因果之理,自天地開闢以來,循环不息,相生相尅,一切均在五行之中。古之修真者,看易实难,考其因,凡在承凡之际,天地正常,善多恶少,祥和之氣,叠叠而生,戾氣消沉,故在如斯境况下,修真者自多,優遊煅煉,与世無争,但缺外功之行,果證非易。

    今者則不同,乱世修行,苦多樂少,勿論贤愚俊俏,處此末劫期中,勿論富貴贫賤,欲求一真在抱,自必受濁戾之氣,千魔之襲,能具与生俱來之智慧,仁勇果断,不撓之志,虔誠之心,以無比之真功,祛魔消孽,以一善为善,以消萬恶於無·形。在三才之內,具此功德者,则还真自我,一得永得也。但修真之过程,实较古人为苦,玄門诸子,勿以苦为艰,勿因难而却於一道也。古聖云:「天将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膚」,信哉斯言,学道者若求有成,多参悟之。

 

太上道祖示   己未年七月初一日(1979)

人心有道  天心随之

道曰非常道   真行證一心   常居寂静体   住世要修行

    自創道以來,已二千餘載矣,一道運行於宇宙之中,历千百年而不餒者,真之所在也,行之弥坚也。常清常静,得以应萬物,道住人心,始能觸发道之真理,潛移默化,進入玄妙之門,一善维於道,增之於德,妙之於成,直指玄關路近,行道始立德,有赖人心常住。今日之世,道德淪没已久,若不挽此狂瀾,浩劫依然继续。

 

     人心正,天地正之。人心邪,萬物邪之。宇宙之中,高唱重整道德,惟是世人仍痴迷不悟,遂使曲高和寡,未臻至境耳。今者应天地循环之數,劫末之劫已形成矣,欲求風調雨順,世界昌明,實非以一道之德,一善之念不为功。不論處世学道,此为先决之條,倘人心有道,天心随之,则化戾氣为祥和也。玉門子弟習道多時,行道亦頗認真,惟道途遥远,可望而不可即,自应戳力追尋之,不餒其志,不失其本,道途雖遥,亦能同登彼岸也,願眾勉之。

 

鄭安期金仙示   己未年七月廿四日(1979)

修道应從實还虚 棄假留真

为願眾生明真諦   道里乾坤日月長   無有两般真實在   量能涵海却災殃

   为道無量,能量之者,殃化为祥,虚實兼併,入世之道,真修之象,不虚不實,玄妙融和,虚者無,實者有,有则难配萬物,無則可貫三才,玄妙之理,去實還虚,始可见真,真者,不二之門,假者,幻觉之徵,先天所賦者为一真,後天所從者,一切俱假。修道之士,倘不從實还虚,棄假而留真,则一道永無所得也。道無量尽,学行亦無量尽,能修能煉者,真在抱也,願眾参之。

 

呂祖先師示   己未年七月廿五日(1979)

功德法事 人神合一 始可为功

今日盂蘭法会,壇场雖小,成就不弱,蓋因得蒙  天帝授以特恩超拔,而眾弟子亦能虞誠从赴,人神合一,有以致之。

主荐之忠孝節義之眾靈,除部份派为當地神職外,餘俱一律超引往生。至於各附荐之先靈,所受惠者,如生前積孽不多,一經引荐,亦能脱於黑籍,若障孽深重者,则减罪之如属本門子弟之先靈,倘該弟子積有善功或道功者,亦蒙受此特恩也。生滅之理如一,陰陽之道亦同,天道之一念悲慈,亦人間之善願功德也。

 

呂祖先師示   己未年八月初十日(1979)

收錄弟子 按缘应數

求道之士,必按缘數而收錄之,數缘俱無者,未被收錄,所謂缘,先天者,有夙缘,後天者,有道缘,數缘,随缘,更有一刻之缘者,凡具刻缘者,例必中途離去,但应缘而收耳。雖曰芸芸眾生中,求道者多,成道者少,但願世人能奉道而殁,則道雖不成,仍能有一道之所皈,则亦一道之士也。

 

    根据玉門规範,凡属刻緣者,皈道三年之內,不闻不問,不联不络,绝無音訊者,其所赐之號,自動消除,倘他日续緣而至,自应再行求道。吾曾言,别舘之规範已略具,举凡道规道範,自应陸续遵照,以符一道之旨,今始明示耳,願眾週知。

 

柳天尊示   己未年八月十五日(1979)

以日月以言於道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欢離合,此二句代表人生過程,亦学道者習道之过程也。日为陽,月为陰,陽为剛,陰为柔,剛陽則不長,孤陰則不生,剛氣主浩然,陰柔主静極。人生於世,需陰陽調爕,学道者,亦需和陽以濟陰,天地萬物,亦如是矣。

    日为光,月为明,日月相合,光明萬象,日月失調,晦暗随之,学道者,亦如日月,能成道者,如日月之光明,倘六慾七情,沾於元性,则元性晦,道亦暗也。学道之所求者,求於有成,能成之者,六慾不沾,七情不染,如是,日懸中天,月明於夜,心田磊落,道自光輝也。夜色凉如水,秋月照階台,發思古之幽情,以日月而言於一道耳,学道者,當悟此文。

 

(下转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