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國學《小窗幽記》(卷三)
【寧無憂於心 不有樂於身】
有誉於前,不若無毀於後;有樂於身,不若無憂於心。
〔譯文〕
在面前有讚美的言詞,倒不如在背後没有譭謗的言論。在身体上感到舒适快樂,倒不如在心中無憂無慮。
〔評語〕
有善方有誉,有恶必有毀,与其有為善之名,不如無為恶之論,殲毫之惡足以掩大德,為人不可不小心。誉有真情,也有假意,对人當本於真心,當誉則誉,而勿虚為矫情,阿諛假誉,当面誉之,背後毀之,是小人作為而非君子作為。
心憂若不得解,食不甘味,寢不安枕,身在樂中卻無法享用。心中若是快樂,菜根味美,棉衣适体,眼中無不是樂。由此可見,樂實以心乐大於身乐,憂也是心苦多於身苦。心中無憂便是樂,但卻非每個人都能做到這點。大多数人心中牽纏,难解難捨,因此,不能体會輕鬆的快樂。而究其憂慮之因,無非就是名利二字,總以為要得到物質的享受,才能獲得快樂。结果卻弄得大家都不快樂,這都是不明白身乐不如心乐,心中無憂便是乐的緣故。
【會心之語不解 無稽之言不聴】
會心之語,當以不解解之;無稽之言,是在不聴聴耳
〔譯文〕
能夠互相心領神會的言語,应當是不從言語上來瞭解它。未經查證的話,應當任它由耳邊流过,而不要相信它。
〔評語〕
言語所以能表達者有限,有些心境,唯有能解之人方能解之。會心之人举一指即知,不能會心的人,言語道尽也不得其門。然而,人情未必如此高超,多半是''言有盡而意無穷'',這未盡之意,就賴那會心的人以不解解之了。
大凡言語未必即是言語,不相親相知的人,多由言語上去瞭解对方,而相親的相知的人,举手投足無所不明。所謂''眼波才動被人猜, 唯有心上人兒知。''此心上人兒不僅是指情人而言。
至於無稽之談,作為茶酒笑談即可,若是有心,难免徒生煩惱。既為無稽之談,必定言者無心,言所無事,原本是一無所有,所以要不聴聴之。若是不明白這一點,無論是以耳聴心聴,都要發生毛病,鬧出笑話。會心人便作無稽談也能會心,不會心人使作有心論也成無稽。
【柳密撥得開 雨急不折腰】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狂雨急立得定,方見腳根。
〔譯文〕
在繁花似锦,柳密如織的美好境遇中,若能不受束縛,來去自如,才是有辦法的人。在狂風急雨,挫折潦倒的時侯,能站稳腳跟,而不被吹倒,才是真正有原則的人。
〔評語〕
在繁花似锦,柳密如織,只是造化一時幻化的美景,转眼即蝶殘鶯老,花謝柳飘,可見好景不常在。唯有智者能識得時空的幻想,在最美好的境地里,不為繁花沾心,密柳纏身,依然來去自如。不似一些癡者,因好景不留而傷心得了無生趣。
人在順境中保有自己的原則是容易的事,就像在平坦的大路上要不跌跤是很簡單的事。但是,生命中並非全是順境,往往逆境更多,這時能坚守自己的良心,而不做出違背原則的事,是許多人做不到的。孔子在陳絕糧,弟子都餓得起不來,子路很生氣地去見孔子,質问說:''君子也有穷的時侯嗎? ''孔子泰然地回答: ''君子固然免不了有穷困的時侯, 但是, 小人到了穷困的時侯,就會胡作非為了。''能像孔子口中的君子那般,遇到穷困的時侯也不改其志。可以說是立得住,站得穩了,雖風狂雨急又豈奈何得了他。
【悉利害之情 忘利寒之慮】
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
〔譯文〕
議論事情的人並不直接參与其事,所以要掌握事情的利害得失,以免無法實行。辦理事情的人本身就在負責此事,应當忘卻利害的顧慮,否則就無法將事情辦好。
〔評語〕
議事者通常並不參与事情,因此不能瞭解處理上的困难和弊病,以致議論的事不能切合實際需要。或是建議的事項無法實行,而令辦理做人無所适從。因此,有資格議論的人,最好是參与其事的人,能夠知道事情的利害得失,如此才能提出有利的建議而不至於白費功夫。若是無法參与其事,对事情的發展變化,也須多加考察,不可墨守成規,死抱著老掉牙的方法而不肯改善。
至於親身參与此事的人,應該忘卻個人的利益,勇往直前,倘若臨事縮手,那麼,再好的建議也無法付諸實現。就好比在前線作战的軍人,如果臨陣畏怯,那么,這場仗如何能打贏呢既已擔負這個責任,就應當處處以事情的利益為重,若是人人只顧自己,势必生出許多不同的意見來,如何能協同一致將事情完成呢?
【空被空迷 静為静缚】
談空反被空迷,沈静多為静缚。
〔譯文〕
喜好談論空寂之道的人,往往反被空寂所迷惑。沉溺在靜境的人,反為静寂所束縛。
〔評語〕
佛法本是十分活潑的,說萬物本空,原是要使我们瞭解萬事本無其永恆的体現,一切皆將坏散,教我们不要对萬物起執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结果有些人談空卻又戀空,其實戀取世事和戀空並無分别,同樣是執取而不放。戀空的人棄绝一切以求一個空字,最後还是有一個''空'''的意念無法除去。
殊不知萬事萬物本空,棄与不棄都是空的,有棄絕的念頭便已不空。愛空的念頭已''有''了。《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上說:''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即說明色和空是不相礙而相同的,執著於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執著於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但此處的色並不是指女色而言,而是指一切能見、能听、能嗅、能嘗、能觸、能想的事物,這點必須辨明。
至於''耽静反為静縛''也是同樣的道浬。静並不是教人躲到安静的地方,不听不想,那樣等於用一個静字將自己束縛住,動弹不得,又有什么好呢?真正的静是心静而非形静,是在最忙碌的時侯,仍能保持一種静的心境,不被外物牽動得心煩氣躁,在塵囂之中保持著心的静境。豈不比那些寂静中虛度時日,或是身在寂静心不寂静的人更高明些嗎?
【貧不能無志 死不可無補】
貧不足羞,可羞是貧而無志;賤不作恶,可恶是賤而無能;老不足歎,可歎是老而虛生;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無補。
〔譯文〕
貧窮不是值得羞愧的事,貧窮而没有志向才是羞恥的事。地位卑賤並不是令人厭惡的原因,厭恶的是地位卑賤还不知充實自己的能力。年老並不值得歎息,值得歎息的是年老而一無所成。死也不值得悲傷,令人悲傷的是死去面对世人毫無貢獻。
〔評語〕
一個人值得尊敬的是他的品德操行,而不是外在的貧富錢財。有富而可羞的人,邊有貧而可贵的人,貪官污吏,奸商盗匪,富则富矣,卻十分可恥。貧如顏淵,居陋巷而簞食飘飲,卻很可貴,連孔子都要稱讚他。
地位低賤有時是出身的關係,但是,俗話說:''將相本無種, 男兒當自強。''又說:''英雄不怕出身賤。''都說明愈是出身卑微, 愈要有志氣去改善現況 ,這就是從充實自己的能力做起。倘若出身低又不肯改善現況,去加強自己的能力,就难怪他人要永远瞧不起自己了。
年老是人生必徑的过程,原不值得歎息,有的人活到老,該做的都做了,想達到的理想也差不多完成了,人生了無遺憾,自然没什么可歎的。相反的,只因年輕時不努力,活到老卻一事無成,這種人生的终點才令人惋惜。而生命若是过得有價值,死亡只是一種休息,是可喜的事。倘若生命过得毫無價值,死亡才是一種可悲的事,因為浪費了一生而没有一點意義。
【穷交能長 利交必傷】
彼無望德,此無示恩,穷交所以能長。望不勝奢,欲不勝饜,利交所以必傷。
〔譯文〕
对方並不期望得到什么利益,我也不會故示恩惠,這是穷朋友能長久交往的原因。老是想有所獲得,慾望又永遠無法滿足,這是以利益來结交朋友必然會反目的理由。
〔評語〕
穷朋友並没有物質上的條件,只是憑心來交往,对方既不會奢望從我這里得到什么好處,我也没有這個能力去向他故示恩惠。因此,便成了心靈之交而不是物質之交;既然不是物質之交,他日也不會因你貧我富,或是我貧你富而改變,所以,這種朋友才能交得長久。
相反的,倘若以利來交友,最初的著眼點便在交這個朋友會有什么好處,然而,人的慾望是永远無法滿足的,好處卻不能源源不绝,一旦利益没有了,友情也完了,甚至还會因此而反目。交朋友最重要的是人和人的交往,而不是物和物的交往,是情交而不是利交。物是無情的,人才是有情的。
【當為情死 不為情怨】
情語云:當為情死,不當為情怨。關乎情绪,原可死而不可怨者也。雖然既云情矣,此身已為情有,又何忍死耶?然不死终不透徹耳。君平之柳,崔護之花,漢宮之流葉,蜀女之飘梧,令後世有情之人諮嗟想慕,託之語言,寄之歌詠。而奴無昆侖,客無黃衫,知己無押衙,同志無虞侯,則雖盟在海棠,终是陌路蕭郎耳。
〔譯文〕
有人說:應當為情死,卻不當因情而生怨。有關於感情的事,原本可為对方而死,不當生怨心的。雖然這么說,但既然身在情中,又怎么忍心对方死呢?然而,不死總不見情愛的深刻。韓君平的章之柳,崔護的人面桃花,發生在宫廷禦溝的红葉題詩,以及因梧頁夫妻再見的故事,都使後世有情的人歎息羨慕。
這種羨慕的情景,或者写成文字記載下來,或者表現在歌曲詠歎當中。然而,既無能飛簷走壁的昆侖奴,又無身著黃衫的豪客,沒有如古押衙一般的知己,又無像虞侯一般的人,那么,即使以海棠為誓,终免不了要分離的命運。
〔評語〕
情之何物,知者难言,不知者默然。自古言情愛事,或見於詩歌傳奇,或見於小說戏曲,而不及錄者不知凡幾。有情而有眾生,無情則不復為眾生矣。佛以箭喻愛,而以為眾生堪悲憫者,實屬確然。《出曜經第五愛品》云:''伐樹不盡根, 雖伐猶復生; 伐愛不盡本,數數複生苦。猶如自造箭,还自傷其身;內箭亦如是,愛箭傷眾生''。
世上能以慈悲筏出相思海者又有幾人?人人都願有情人執恩愛梯,棄離恨天。然而,情因雖重,情緣難遇,终不免含恨而別。但思情至怨,不如無情,情而至死,更當逐之,不知情人以為然否?料此語不免遭天下有情人同聲反对吧!
【縮不盡相思地 補不完離恨天】
費長房缩不盡相思地,女媧氏補不完離恨天。
〔譯文〕
費長房的缩地術,無法將相思的距離縮盡;女媧的五色石,也無法將離人破碎的情天補全。
〔評語〕
世上难解者,惟相思二字。胡适先生有詩云:''也想不相思, 可免相思苦, 幾次细思量, 情願相思苦。''相思之為病,豈是不想便能治得?正是''不想相思亦相思, 若想相思思更苦。''費長房縱有缩地之術,又豈能為天下男女盡缩其地?有男女處便有相思,若欲盡缩相思地,只需將天下人共纳一枕方得,至如幽冥異路,天人永隔,又豈能奈何?
女媧能補天,卻难補離恨天,天以石補,情豈能為之?天本無恨,離人心自有恨。天本無缺,離人心自有缺。寶玉雖為頑石,难補絳珠魂歸之恨,石本無情,竟而為人,卻又牽扯出許多幽情纏綿,伤心恨事。這情天到底是補竟还是補不得?女媧補天到底是補竟还是未補盡?也唯有情人知道了?
【可魂繫夢縈 不失魂落魄】
枕邊夢去心亦去,醒後夢还心不還。
〔譯文〕
一人夢中,心便隨著夢境到達他的身邊,醒來之時,心卻没有隨著夢而回來。
〔評語〕
相思之人,經常茶饭不思,魂牽夢縈,失魂落魄,形容枯槁。既然身不能相隨,只有魂夢相隨,夢中雖能相隨,醒來畢竟是夢。魂夢雖然歸來,心卻留在对方身邊。
唐人陳玄佑写《離魂記》,大意是衡州張鎰之女倩娘,自幼与表兄王宙情深意濃,鎰竟不察而許之他人,宙乃悲慟情別。臨別上船,才行數里,卻見倩娘跣足而至,宙驚喜若狂,乃攜之入蜀,五年而生二子。後因倩娘思家,乃回衡州,卻見家中有一倩娘久病閨中。方駭怪間,兩倩娘合而為一,方知共處五年,竟是魂魄相依。
事雖玄異,作者卻是解情,若真能如此,怕天下有情人皆要分身兩處,形若病而魂相隨了。然而''倩女離魂'',畢竟是幻想,是小說家慰藉情人的說辞,就因為它是幻想,所以有情之人終要備受相思煎熬,失魂落魄猶不得解。
【玉釵落地醉亦醒 幸在不癡不慧中】
阮籍鄰家少婦,有美色當墟沽酒,籍常詣飲,醉便臥其側。隔簾聞墜釵聲,而不動念者,此人不癡則慧,我幸在不癡不慧中。
〔譯文〕
阮籍鄰家有個十分美貌的少婦,當墟賣酒,阮籍常去飲酒,醉了便睡在她的身旁。遇到這種情形,若是隔著簾子听到玉釵落地的聲音,而心中不起邪念的,這個人不是癡人使是絕頂聰明的人,我幸虧是個不癡也不慧的人。
〔評語〕
阮籍出生於魏晉不平之世,每以青白眼待人,其性至真,雖言行怪誕,實是绝頂聰明的人,途穷而哭,只為有心,终日沉醉,乃是無奈。他的沉醉,實是不願見此世間種種醜態,醉翁之意,但圖一醉,又何關乎美人?
至若玉釵墜地,醉人固不關情,癡人亦不解情,解情者惟不癡不醉者。佛家說慧劍斬情絲,没有慧劍的人,只有任情絲纏繞,無止無盡了。所以非阮籍等絕慧的人,必不敢臥於婦側,若出萬種情念。此時此刻,能言''幸在不癡不慧中''的,怕也只有亦癡亦慧的人吧!換了個不癡不慧的人,不要說玉釵落地,僅睹背影,怕就要惹出萬種情念。此時此刻,能言''幸在不癡不慧中''的, 怕也只亦癡亦慧的人吧!
【慈悲筏濟人 恩愛梯接人】
慈悲筏濟人出相思海,恩愛梯接人下離恨天。
〔譯文〕
以慈悲作筏,渡出這相思形成的大海;以恩愛為梯子,接人走下這滿布離恨的天空。
〔評語〕
相思而成海,其深廣遼阔可知。既能成海,必無涸時,情淚所成,其味必苦,凡俗之軀,怎堪消磨,不如出之。愛者与所愛,本是膿血聚,百年成白骨,到底何可愛?愛者与所愛,本是夢中影,夢过幻影空,到底誰可愛?
愛者与所愛,如泡暫戀影,泡滅影散後,能愛又是誰?若能解此,相思海竭,離恨天尽。愛所愛空,無量悲觀。若不解此,终不能出離恨天,慈悲出不得,只有恩愛能不得了。恩愛梯不在離恨天下,卻在有情人手中,有情人若不來,癡情人只好永远苦惱了。
【花柳深藏 雨雲不入】
花柳深藏淑女居,何殊三千弱水;雨雲不入襄王夢,空憶十二巫山。
〔譯文〕
幽靜而美好的女子,她的深閨鎖在花叢柳蔭的深處,就好像蓬萊之外三千里的弱水,有誰能渡?行雲行雨的神女,不來襄王的夢里,就算空想巫山十二峰,又有什么用呢?
〔評語〕
弱水三千,非飛仙女不可渡,古代女子幽居深閨,对有情人而言,又何異於蓬萊仙居?花柳重重,圍牆高鎖,也只有魂夢可達了。若能入夢,倒也了,偏偏''雲雨不入襄王夢'',便是夢也不得時,情何以堪?
蓬萊弱水,雲雨巫山,畢竟是神話的產物。而今論情,又豈在圍牆高鎖?所謂弱水三千,無非是伊人胸怀,渡得渡不得,飛仙也难以预料。情之為字,畢竟难以捉摸,即使神女入夢,终有醒時,醒來又能如何?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
黃葉無風自落,秋雲不雨長陰。天若有情天亦老,搖搖幽恨難禁。惆悵舊歡如夢,覺來無處追尋。
〔譯文〕
黃葉會在無風時独自飘零,秋日雖不下雨,卻總被雲所覆蓋而显得陰沉。天如果有感情,也會因情愁而日漸衰老,這種在心中無所附著的幽怨真是难以承受何!回想舊日的欢乐,彷彿在夢中一般,更添人無限的愁绪,夢醒來後又要到何處才能找回往日的欢乐呢?
〔評語〕
天本無情,所以不老,人為情苦,如何不老?情愁便似黃葉無風自落,飘掃不盡,去之不絕,更堪秋風頻催,断人弦腸。夢裡哪知身是客,恣情貪欢,哪曉得,無限欢情,反作無穷苦因。
不能追尋,偏要追尋,人情矛盾於此。往日歡樂,恰似一夢,而今才知,欢乐是苦。覺來卻似未覺,午醉醒來,愁还未醒。未醒之際,輾转流連,如絲之未尽,如藕之未断,卻是更深的夢了。天何不老?天本無夢。
【失足一恨 悔之千古】
一失足為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人。
〔譯文〕
一時不慎而犯下的错誤會造成终身的遺憾,等到發觉而後悔時,已是事过年衰,無可挽回了。
〔評語〕
人生有多少错誤可犯?又有多少時光可以蹉跎?有多少错誤是可以挽救?又有多少错誤是無法挽救的?童年時跌跤算不了什么,父母師長總是要你爬起來,拍一拍就好了,以後走路要小心。成年後跌跤有誰跟你講呢?講了你又肯听嗎?
會跑跳的人不相信自己不會走路,而成年人也不相信自己的判断會错誤,在我们眼中所看到的成年人,有多少是愚昧無知的呢?小孩子只會在平地跌倒,成年人卻因為腳力強健,常由高山懸崖摔下。小孩子摔伤了,不过皮肉之伤,很快就會痊癒。成年人的失足,卻伤及筋骨性命,要爬起來不知要耗費多少時間与精力。有形的跌倒,會感觉到疼,知道自己犯了錯誤才會如此。
無形的深淵,孩童不敢走,成年人卻因自信而不知不觉地走下去,等到發現到達的是一個暗無天日的地方,想要再走回去,卻已髮白體衰生命已不再给他机會了。
生命短促,歧路卻多,失足有時不仅帶來肉体的疼痛,还會帶來心靈上的悲伤。因此,年輕時要多看看自己的腳下,不要盡顧著瞻望远方,更先要看看自己的心,有時腳走的方向並不是心想的方向,而心有時卻是會欺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