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4-11) 点击次数(29
《大方廣華嚴經》卷三

《大方廣華嚴經》卷三 

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原冊卷十六)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

佛子。復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無數世界所有眾生種種欲樂。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次第廣說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此十方眾生所有欲樂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眾生欲樂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盡知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種種欲樂,廣說乃至欲盡知一切欲樂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復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無數世界,所有眾生種種方便。如是廣說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此十方眾生種種方便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眾生種種方便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盡知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種種方便,廣說乃至欲盡知一切方便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復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無數世界,所有眾生種種差別心。廣說乃至此十方眾生種種差別心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邊際者。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眾生心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悉知盡法界虛空界無邊眾生種種心。乃至欲盡知一切心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復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無數世界,所有眾生種種差別業。廣說乃至此十方眾生種種差別業,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根邊際不可得知。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眾生業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悉三世一切眾生業。乃至欲悉知一切業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佛子。復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無數世界,所有眾生種種煩惱。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此煩惱種種差別,無有能得知其邊際。有第二人於一念頃。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從生煩惱差別。如是復盡阿僧祇劫,次第廣說乃至第十。

南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眾生煩惱差別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根邊際不可得知。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世界眾生煩惱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盡知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煩惱差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所謂欲盡知輕煩惱、重煩惱、眠煩惱、起煩惱、一一眾生無量煩惱。種種差別、種種覺觀,凈治一切諸雜染故。欲盡知依無明煩惱,愛相應煩惱,斷一切諸有趣煩惱結故。欲盡知貪分煩,惱瞋分煩惱,癡分煩惱,等分煩惱,斷一切煩惱根本故。欲悉知我煩惱,我所煩惱,我慢煩惱,覺悟一切煩惱盡無餘故。

欲悉知從顛倒分別生根本煩惱。隨煩惱因身見生六十二見調伏一切煩惱故。欲悉知蓋煩惱。障煩惱。發大悲護心,斷一切煩惱。令一切智性清淨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佛子。復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頃以諸種種上味飲食香華衣服,幢幡傘蓋、及僧伽藍上妙宮殿,寶帳網幔,種種莊嚴師子之座,及眾妙寶,供養東方無數諸佛。及無數世界所有眾生、恭敬尊重、禮拜讚歎、曲躬瞻仰,相續不絕。經無數劫,又勸彼眾生悉令如是供養於佛。至佛滅後,各為起塔。

其塔高廣無數世界,眾寶所成,種種莊嚴。一一塔中,各有如來形像。光明遍照無數世界,經無數劫,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於意云何,此人功德是為多不。天帝言:唯佛乃知,餘無能測。

佛子。是人功德比菩薩初發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佛子。復置此喻,假使有第二人。於一念頃能作前人無數世界,所有眾生,無數劫中供養之事。念念如是。以無量種供養之具,供養無量諸佛如來,及無量世界。所有眾生劫。其第三人,乃至第十人,皆亦如是。於一念中能作前人所有供養,念念如是,以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供養之具供養無邊。乃至不可說不可說諸佛。

及爾許世界所有眾生,經無邊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至佛滅後各為起塔,其塔高廣,乃至住劫亦如是。佛子。此前功德,比前菩薩初發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爾所佛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供盡法界虛空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可說不可說十方無量去來現在所有諸佛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是心已。能知前際一切諸佛,始成正覺及般涅槃。能信後際一切諸怫所有善根。

能知現在一切諸佛所有智慧。彼諸佛所有功德。此菩薩能信、能受能修、能知、能證、能成就、能与諸佛平等一性。何以故。此菩薩為不斷一切如來種性故發心。為充遍一切世界故發心。為度脫一切世界眾生故發心。為悉知一切世界成坏故發心。為悉知一切眾生垢淨故發心。為悉知一切世界三有清淨故發心。為悉知一切眾生心樂煩惱習氣故發心。為悉知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故發心。為悉知一切眾生諸根方便故發心。為悉知一切眾生心行故發心。為悉知一切眾生三世智故發心。

以發心故,常為三世一切諸佛之所憶念。即得三世一切諸佛無上菩提。即為三世一切諸佛与其妙法。即与三世一切諸佛體性平等。已修三世一切諸佛助道之法。成就三世一切諸佛力無所畏。莊嚴三世一切諸佛不共佛法。悉得法界說法智慧。何以故。是以發心即得佛故。應知此人即与三世諸佛同等。即与三世諸佛如來境界平等。即与三世諸佛如來功德平等。得如來一身無量身究竟平等真實智慧。

才發心時。即為十方一切諸佛所共稱歎。即能說法教化調伏一切世界所有眾生。即能震動一切世界。即能光照一切世界。即能息滅一切世界諸惡道苦。即能嚴淨一切國土。即能於一切世界示現成佛。即一切眾生皆得歡喜。即能入一切法界性。即能持一切佛種性。即能得一切佛智慧光明。此初發心菩薩。不於三世少有所得,所謂若諸佛、若諸佛法,若菩薩、若菩薩法,若獨覺、若獨覺法,若聲聞、若聲聞法,若世間、世間法,若出世間、出世間法,若眾生、若眾生法。

唯求一切智,於諸法界心無所著。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一萬佛剎微塵數世界,六種震動。所謂動,遍動、等遍動、起、遍起,等遍起。踊,遍踊、等遍踊。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擊、遍擊,等遍擊。雨眾天華。天香、天末、天華鬘,天衣,天音聲。是時十方各過十萬佛剎微塵數世界外,有萬佛剎微塵數佛同名法慧。各現其身,在法慧菩薩前作如是言。善哉善哉,法慧。汝於今者能說此法,我等十方各萬佛剎微塵數佛,亦說是法。一切諸佛悉如是說,汝說此法時。有萬佛剎微塵數菩薩發菩提心。我等今者悉授其記。於當來世過百千不可說無邊劫,同一劫中而得作佛。

出興於世,皆號清淨心如來。所住世界一一差別。我等悉當護持此法。令未來世一切菩薩未曾聞者,皆悉得聞。如此娑婆世界四天下須彌頂上說如是法。令諸眾生聞已受化。如是十方百千億那由他,無數,無量。無邊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盡法界,虛空界,諸世界中亦說此法教化眾生。

其說法者同名法慧。悉以佛神力故,世尊本願力故。為欲顯示佛法故。為以智光普照故,為欲開闡實義故,為令證得法性故,為令眾會悉歡喜故,為欲開示佛法因故,為得一切佛平等故,為了法界無有二故,說如是法。

爾時法慧菩薩普觀盡虛空界。十方國土一切眾會,欲悉成就諸眾生故,欲悉淨治諸業果報故,欲悉開顯清淨法界故,欲悉增長廣大信解故,欲悉令知無量眾生根故,欲悉令知三世法平等故,欲悉令觀察涅槃界故,欲增長自清淨善根故。承佛威力即說頌言。

為利世間發大心   其心普遍於十方   眾生國土三世法   佛及菩薩最勝海  究竟虛空等法界

所有一切諸世間   如諸佛法皆往詣   如是發心無退轉   慈念眾生無暫捨  離諸惱害普饒益

光明照世為所歸   十方護念難思議   十方國土悉趣入   一切色形皆示現  如佛福智廣無邊

隨順修因無所著   有利仰住或傍覆   麗妙廣大無量種   菩薩一發最上心  悉能往詣皆無礙

菩薩勝行不可說   皆勤修習無所住   見一切佛常欣樂   普入於其深法海  哀愍五趣諸群生

令除垢穢普清淨   紹隆佛種不斷絕   摧滅魔宮無有餘   已住如來平等性  善修微妙方便道

於佛境界起信心   得佛灌頂心無著   兩足尊所念報恩   心如金剛不可沮  於佛所行能照了

自然修習菩提行   諸趣差別想無量   業果及心亦非一   乃至根性種種殊  一發大心悉明見

其心廣大等法界   無依無變如虛空   趣向佛智無所取   諦了實際離分別  知眾生心無生想

了達諸法無法想   雖普分別無分想   億那由剎皆往詣   無量諸佛妙法藏  隨順觀察悉能入

眾生根行靡不知   到如是處如是尊   清淨大願恒相應   樂供如來不退轉  人天見者無厭足

常為諸佛所護念   其心清淨無所依   雖觀察法而不取   如是思惟無量劫  於三世中無所著

其心堅固難制沮   趣佛菩提無障礙   志求妙道除蒙惑   周行法界不告勞  知語言法皆寂滅

但入真如絕異解   諸佛境界悉順觀   達於三世心無礙   菩薩始發廣大心  即能遍往十方剎

法門無量不可說   智光普照皆明了   大悲廣度最無比   慈心普遍等虛空  而於眾生不分別

如是清淨遊於世   十方眾生悉慰安   一切所作皆真實   恆以淨心不異語  常為諸佛共加護

過去所有皆憶念   未來一切悉分別   十方世界普入中   為度眾生令出離  菩薩具足妙智光

善了因緣無有疑   一切迷惑皆除斷   如是而遊於法界   魔王宮殿悉摧破  眾生翳膜咸除滅

離諸分別心不動   善了如來之境界   三世疑網悉已除   於如來所起淨信  以信得成不動智

智清淨故解真實   為令眾生得出離   盡於後際普饒益   長時勤苦心無厭  乃至地獄亦安受

福智無量皆具足   眾生根欲悉了知   及諸業行無不見   如其所樂為說法  了知一切空無我

慈念眾生恒不捨   以一大悲微妙音   普入世間而演說   放大光明種種色  普照眾生除黑暗

光中菩薩坐蓮華   為眾闡揚清淨法   於一毛端現眾剎   諸天菩薩皆充滿  眾會智慧各不同

悉能明了眾生心   十方世界不可說   一念周行無不盡   利益眾生供養佛  於諸佛所問深義

於諸如所問深義   於諸如來作父想   為利眾生修覺行   智慧善巧通法藏  入深智處無所著

隨順思惟說法界   經無量劫不可盡   智雖善入無處所   無有疲厭無所著  三世諸佛家中生

證得如來妙法身   普為群生現眾色   譬如幻師無不作   或現始修殊勝行  或現初生及出家

或現樹下成菩提   或為眾生示涅槃   菩薩所住希有法   唯佛境界非二乘  身語意想皆已除

種種隨宜悉能現   菩薩所得諸佛法   眾生思惟發狂亂   智入實際心無礙  普現如來自在力

此於世間無与等   何況復增殊勝行   雖未具足一切智   已獲如來自在力  已住究竟一乘道

深入微妙最上法   善知眾生時非時   為利益故現神通   分身遍滿一切剎  放淨光明除世闇

譬如龍王起大雲   普雨妙雨悉充洽   觀察眾生如幻夢   以業力故常流轉  大悲哀愍咸救拔

佛力無量此亦然   譬如虛空無有邊   為令眾生得解脫   億劫勤修而不倦  種種思惟妙功德

善修無上第一業   於諸勝行恆不捨   于念生成一切智   一身示現無量身  一切世界悉周遍

其心清淨無分別   一念難思力如是   於諸世間不分別   於一切法無妄想  雖觀諸法而不取

恆救眾生無所度   一切世間唯是想   於中種種各差別   知想境界險且深  為現神通而救脫

譬如幻師自在力   菩薩神變亦如是   身遍法界及虛空   隨眾生心靡不見  能所分別二俱離

雜染清淨無所取   若縛若解智悉忘   但願普与眾生樂   一切世間唯想力  以智而入心無畏

思惟諸法亦復然   三世唯求不可得   能入過去畢前際   能入後來畢後際  能入現在一切處

常勤觀察無所有   隨順涅槃寂滅法   住於無諍無所依   心如實際無与等  專向菩提永不退

修諸勝行無退怯   安住菩提不動搖   佛及菩薩与世間   盡於法界皆明了  欲得最勝第一道

為一切智解脫王   應當速發菩提心   永盡諸漏利群生   趣向菩提心清淨  功德廣大不可說

為利群生故稱述   汝等諸賢應善聽   無量世界盡為塵   一一塵中無量剎  其中諸佛皆無量

悉能明見無所取   善知眾生無生想   善知語言無語想   於諸世界心無礙  悉善了知無所著

其心廣大如虛空   於三界事悉明達   一切疑惑皆除滅   正觀佛法無所取  十方無量諸國土

一念往詣心無著   了達世間眾苦法   悉往無生真實際   無量難思諸佛所  悉往彼會而覲謁

常為上首問如來   菩薩所修諸願行   心常憶念十方佛   而無所依無所取  恒勸眾生種善根

莊嚴佛土令清淨   一切趣生三有處   以無礙眼咸觀察   所有習性諸根解  無量無邊悉明見

眾生心樂悉了知   如是隨宜為說法   於諸染凈皆通達   令彼修治入於道  無量無數諸三昧菩薩一念皆能入   於中想智及所緣   悉善了知得自在   菩薩獲此廣大智  直向菩提無所礙

為欲利益諸群生   處處宣揚大人法   善知世間長短劫   一月半月及晝夜  國過各別性平等

常勤觀察不放逸   普詣十方諸世界   而於方處無所取   嚴凈國土悉無餘  亦不曾生凈分別

眾生是處若非處   及以諸業感報別   隨順思惟入佛力   於此一切悉了知  一切世間種種性

種種所行住三有   利根及与中下根   如是一切咸觀察   淨与不凈種種解  勝劣及中悉明見

一切眾生至處行   三有相續皆能說   禪定解脫諸三昧   染凈因起各不同  及以先世苦樂殊

淨修佛力咸能見   眾生業惑續諸趣   斷此諸趣得寂滅   種種漏法永不生  并其習種悉了知

如來煩惱皆徐盡   大智光明照於世   菩薩於佛十力中   雖未證得亦無疑  菩薩於一毛孔中

普現十方無量剎   或有雜染或清淨   種種業作皆能了   一微塵中無量剎  無量諸佛及佛子

諸剎各別無雜亂   如一一切悉明見   於一毛孔見十方   盡虛空界諸世間  無有一處空無佛

如是佛剎悉清淨   於毛孔中見佛剎   復見一切諸眾生   三世六趣各不同  晝夜月脧有縛解

如是大智諸菩薩   專心趣向法王位   於佛所住順思惟   而獲無邊大歡喜  菩薩分身無量億

供養一切諸如來   神通變現勝無比   佛所行處皆能住   無量佛所皆讚仰  所有法藏悉耽味

見佛聞法勤修行   如飲甘露心歡喜   已獲如來勝三昧   善入諸法智增長  信心不動如須彌

普作群生功德藏   玄心廣大遍眾生   悉願疾成一切智   而恒無著無依處  離諸煩惱得自在

哀愍眾生廣大智   普攝一切同於己   知空無相無真實   而行其心不懈退  菩薩發心功德量

億劫稱揚不可盡   以出一切諸如來   獨覺聲聞安樂故   十方國土諸眾生  皆悉施安無量劫

勸持五戒与十善   四禪四等諸定處   復於多劫施安樂   令斷諸惑成羅漢  彼諸福聚雖無量

不与發心功德比   又教億眾成緣覺   獲無諍行微妙道   以彼而效菩提心  算數譬喻無能及

一念能過塵數剎   如是經於無量劫   此諸剎數尚可量   發心功德不可知  過去未來及現在

所有劫數無邊量   此諸劫數猶可知   發心功德無能測   以菩提心遍十方  所有分別靡不知

一念三世悉明達   利益無量眾生故   十方世界諸眾生   欲解方便意所行  及以虛空際可測

發心功德難知量   菩薩志願等十方   慈心普洽諸群生   悉使修成佛功德  是故其力無邊際

眾生欲解心所樂   諸根方便行各別   於一念中悉了知   一切智智心同等  一切眾生諸惑業

三有相續無暫斷   此諸邊際尚可知   發心功德難思議   發心能離諸煩惱  供養一切諸如來

業惑既離相續斷   普於三世得解脫   一念供養無邊佛   亦供無量諸眾生  悉以香華及妙鬘

寶幢幡蓋上衣服   美食禰座經行處   種種宮殿悉嚴好   毘盧遮那妙寶珠  如意摩尼發光耀

念念如是持供養   經無量劫不可說   其人福聚雖復多   不及發心功德大  所說種種眾譬喻

無有能及菩提心   以諸三世人中尊   皆從發心而得生   發心無礙無齊限  欲求其量不可得

一切智智誓必成   所有眾生皆永度   發心廣大等虛空   生諸功德同法界  所行普遍如無異

永離眾著佛平等   一切法門無不入   一切國土悉能往   一切智境咸通達  一切功德皆成就

一切能捨恒相續   淨諸戒品無所著   具足無上大功德   常精勤進不退轉  入深禪定恆思惟

廣大智慧共相應   此是菩薩最勝地   出生一切普賢道   三世一切諸如來  靡不護念初發心

悉以三昧陀羅尼   神通變化共莊嚴   十方眾生無有量   世界虛空亦如是  發心無量過於彼

是故能生一切佛   菩提心是十力本   亦為四辯無畏本   十八不共亦復然  莫不皆從發心得

諸佛色相莊嚴身   及以平等妙法身   智慧無著所應供   悉以發心而得有  一切獨覺聲聞乘

色界諸禪三昧樂   及無色界諸三昧   悉以發心作其本   一切人天自在樂  及以諸趣種種樂

進定根力等眾樂   靡不皆由初發心   以因發起廣大心   則能修行六種度  勸諸眾生行正行

於三界中受安樂   住佛無礙實義智   所行妙業咸開闡   能令無量諸眾生  悉斷惑業向涅槃

智慧光明如淨日   眾行具足如滿月   功德常盈譬巨海   無垢無礙同虛空  普發無邊功德願

悉与一切眾生樂   盡未來際依願行   常勤修習度眾生   無量大願難思議  願令眾生悉清淨

空無相願無依處   以願力故皆明顯   了法自性如虛空   一切寂滅悉平等  法門無數不可說

為眾生說無所著   十方世界諸如來   悉共讚歎初發心   此心無量德所嚴  能到彼岸同於佛

如眾生數爾許劫   說其功德不可盡   以住如來廣大家   三界諸法無能喻  欲知一切諸佛法

宜應速發菩提心   此心功德中最勝   必得如來無礙智   眾生心行可數知  國土微塵亦復然

虛空邊際怎可量   發心功德無能測   出生三世一切佛   成就世間一切樂  增長一切勝功德

永斷一切諸疑惑   開示一切妙境界   盡除一切諸障礙   成就一切清凈剎  出生一切如來智

欲見十方一切佛   欲施無盡功德藏   欲滅眾生諸苦惱   宜應速發菩提心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八

【明法品第十八

爾時精進慧菩薩白法慧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初发求一切智心,成就如是無量功德具大莊嚴,升一切智乘入菩薩正位。捨諸世間法,得佛出世法,去來現在諸佛攝受,決定至於無上菩提究竟之處。彼諸菩薩於佛教中云何修習。令諸如來皆生歡喜,入諸菩薩所住之處,一切大行皆得清淨。所有大願悉使滿足。獲諸菩薩廣大之藏,隨所應化常為說法。而恒不捨波羅蜜行,所念眾生,咸令得度。

紹三寶種,使不斷絕善根方便,皆悉不虛。佛子。彼諸菩薩以何方便,能令此法當得圓滿。願垂哀愍為我宣說,此諸大會靡不樂聞。復次如諸菩薩摩訶薩常勤修習,滅除一切無明黑闇。降伏魔怨,制諸外道,永滌一切煩惱心垢。悉能成就一切善根。永出一切惡趣諸難。淨治一切大智境界,成就一切菩薩諸地。諸波羅蜜,總持三昧六通三明,四無所畏清淨功德。莊嚴一切諸佛國土,及諸相好。

身語心行成就滿足。善知一切諸佛如來力無所畏,不共佛法,一切智智所行境界。為欲成熟一切眾生,隨其心樂而取佛土。隨根隨時,如應說法。種種無量廣大佛事,及餘無量諸功德法,諸行、諸道、諸境界皆悉圓滿,疾与如來功德平等。於諸如來應正等覺。百千阿僧祇劫修菩薩行時,所集法藏,悉能守護開示演說,諸魔外道無能沮壞。攝持正法無有窮盡。於一切世界演說法時,天王、龍王、夜叉王、乾闥婆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摩侯羅伽王、人王、梵王、如來法王皆悉守護。

一切世間恭侯供養。同灌其頂,常為諸佛之所護念。一切菩薩亦皆愛敬。得善根力,增長白法,開演如來甚深法藏。攝持正法以自莊嚴。一切菩薩所行次第願皆演說。爾時精進慧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言:

大名稱者善能演   菩薩所成功德法   深入無邊廣大行   具足清淨無師智  若有菩薩初發心

成就福德智慧乘   入離生位超世間   普獲正等菩提法   彼復云何佛教中  堅固勤修轉增勝

令諸如來悉歡喜   佛所住地速當入   所行清淨願皆滿   及得廣大智慧藏  常能說法度眾生

而心無依無所著   菩薩一切波羅蜜   悉善修行無缺減   所念眾生咸救度  常持佛種使不絕

所作堅固不唐捐   一切功成得出離   如諸勝者所修行   彼清淨道願宣說  永破一切無明闇

降伏眾魔及外道   所有垢穢悉滌除   得近如來大智慧   永離惡趣諸險難  凈治大智殊勝境

獲妙道力鄰上尊   一切功德皆成就   證得如來最勝智   住於無量諸國土  隨眾生心而說法

及作廣大諸佛事   云何而得諸妙道   開演如來正法藏   常能受持諸佛法  無能超勝無与等

如何無畏如師子   所行清凈如滿月   云何修習佛功德   猶如蓮華不著水  。。。。。。。

爾時法慧菩薩告精進慧菩薩言:善哉佛子。汝今為欲多所曉益,多所惠利,哀愍世間諸天及人,問於如是菩薩所修清淨之行。佛子。汝住實法,發大精進,增長不退,已得解脫。能作是問同於如來。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今承佛威神之力。為汝於中說其少分。佛子菩薩摩訶薩已發一切智心,應離癡闇,精勤守護,無令放逸。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十種法,名不放逸。何者為十:一者護持眾戒;二者遠離愚痴、淨菩提心;三者心樂質直、離諸諂誑;四者勤修善根、無有退轉;五者恒善思惟自所發心;六者不樂親近在家出家一切凡夫。七者修諸善業、而不願求世間果報。八者永離二乘、行菩薩道;九者樂修眾善、令不斷絕;十者恒善觀察、自相續力。

佛子。若諸菩薩行此十法,是則名為住不放逸。佛子。菩薩摩訶薩住不放逸,得十種清淨。何者為十:一者如說而行;二者念智成就;三者住於深定、不沉不舉;四者樂求佛法、無有懈息;五者隨所聞法、如理觀察、具足出生巧妙智慧;六者入深禪定、得佛神通;七者其心平等無有高下;八者於諸眾生上中下類、心無障礙、猶如大地等作利益;九者若見眾生乃至一發菩提之心、尊重承事猶如和尚;十者於授戒和尚、及阿闍梨、一切菩薩諸善知識法師之所、常生尊重承事供養佛子。是名菩薩住不放逸十種清淨。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不放逸,發大精進,起於正念。生勝欲樂,所行不息。於一切法,心無依處。於甚深法能勤修習。入無諍門,增廣大心,佛法無邊。能順了知令諸如來皆悉歡喜。佛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十法,能令一切諸佛歡喜。何等為十:

一者精進不退;二者不惜身命;於諸利養無所希求;四者知一切法皆如虛空;五者善能觀察普入法界;六者知諸法印心無倚著;七者常發大願;八者成就清淨忍智光明;九者觀自善法心無增減;十者依無作門修諸淨行。佛子是為菩薩住十種法,能令一切如來歡喜。佛子復有十法能令一切諸佛歡喜。

何者為十:所謂安住不放逸,安住無生忍,安住大慈,安住大悲,安住滿足諸波羅蜜,安住諸行,安住大願,安住巧方便,安住勇猛,安住智慧。觀一切法無所住猶如虛空。佛子。若諸菩薩住此十法,能令一切如來歡喜。佛子。有十法令一切諸菩薩速入諸地。何等為十:一者善巧圓滿福智二行。二者能大莊嚴波羅蜜道。三者智慧明達不隨他語。四者承事善友恆不捨離。五者常行精進無有懈怠。六者疊能安住如來神力。七者修諸善根不生疲倦。八者深心利智以大乘法而自莊嚴。九者於地地法門心無所住。十者与三世佛善根方便同一體性。佛子。此十種法,令諸菩薩速入諸地。

復次佛子。諸菩薩初住地時,應善觀察隨其所有一切法門,隨其所有甚深智慧。隨所修因、隨所得果、隨其境界、隨其力用、隨其示現、隨其分別、隨其所得,悉善觀察。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無所著。如是知已。入菩薩地能善安住。佛子。彼諸菩薩作是思惟,我等宜應速入諸地。何以故,我等若於地地中住,成就如是廣大功德。具功德已。漸入佛地,信佛地已。能作無邊廣大佛事。

是故宜應常勤修習,無有休息,無有疲厭,以大功德而自莊嚴。入菩薩地。佛子。有十種法,令諸菩薩所行清淨。何等為十:一者悉捨資財滿眾生意。二者持戒清淨無所毀犯。三者柔和忍辱無有窮盡。四者勤修諸行永不退轉。五者以正念力心無迷亂。六者分別了知無量諸法。七者修一切行而無所著。八者其心不動猶如山王。九者廣度眾生猶如橋樑。十者知一切眾生与論來同一體性。

佛子。是為十法令諸菩薩所行清淨。菩薩既得行清淨已,復獲十種增勝法。何等為十:一者他方諸佛皆悉護念。二者善根增勝超諸等列。三者善能領受佛加持力。四者常得善人為所依怙。五者安住精進恆不放逸。六者知一切法平等無異。七者心恒安住無上大悲。八者如實觀法出生妙慧。九者能善修行巧妙方便。十者能知如來方便之力。佛子。是為菩薩十增勝法。佛子。菩薩有十種清淨願。

何等為十:一願成熟眾生無有疲倦。二願具行眾善淨諸世界。三願敢事如來常生尊重。四願護持正法不惜軀命。五願以智觀察入諸佛土。六願與諸菩薩同一體性。七願入如來門了一切法。八願見者生信無不獲益。九願神力住世盡未來劫。十願具普賢行、淨治一切種智之門。佛子。是為菩薩十種清淨願。

佛子。菩薩住十種法,令諸大願皆得圓滿。何等為十:一者心無疲厭。二者具大莊嚴。三者念諸菩薩殊勝願力。四者聞諸佛土悉願往生。五者深心長久盡未來劫。六者願悉成就一切眾生。七者住一切劫不以為勞。八者受一切苦不生厭離。九者於一切樂心無貪著。十者勤守護無量法門。

佛子。菩薩滿足如是願時,即得十種無盡藏。何等為十:所謂普見諸佛無盡藏;總持不忘無盡藏;決了諸法無盡藏;大悲救護無盡藏;種種三昧無盡藏;滿眾生心廣大福德無盡藏;演一切法甚深智慧無盡藏;報得神通無盡藏;住無量劫無盡藏;入無邊世界無盡藏。佛子是為菩薩十無盡藏。

菩薩得是十種無盡藏已。福德具足、智慧清淨、於諸眾生隨其所應而為說法。佛子。菩薩云何於諸眾生隨其所應而為說法。所謂知其所作。知其因緣。知其心行。知其欲樂。貪欲多者為說不淨。瞋恚多者為說大慈。愚痴多者教勤觀察。三毒等者為說成就勝智法門。樂生死者為說三苦。若著處所說處空寂。心懈怠者說大精進。怀我慢者說法平等。多諂誑者為說菩薩其心質直。樂寂靜者廣為說法令其成就。

菩薩是隨其所應而為說法。為說法時,文相連屬,義無舛謬,觀法先後,以智分別。是非審定不違法印。次第建立無邊行門,令諸眾生斷一切疑。善知諸根入如來教,證真實際知法平等。斷諸法愛,除一切執,常念諸佛心無暫捨。了知音聲體性平等,於諸言說,心無所著。巧說譬喻,無相違反。悉令得悟一切諸佛隨應普現平等智身。菩薩如是為諸眾生而演說法。則自修習增長義利。

不捨諸度,具足莊嚴波羅蜜道。是時菩薩為令眾生心滿足故。內外悉捨而無所著,是則能凈檀波羅蜜。具持眾戒而無所著,永離我慢,是則能凈尸波羅蜜。悉能忍受一切諸惡,於諸眾生其心平等。無有動搖,譬如大地能持一切。是則能凈忍波羅蜜。普發眾業常修靡懈,諸有所作恒不退轉,勇猛勢力無能制伏。諸功德不取不捨,而能滿足一切智門。是則能凈精進波羅蜜。

於五欲境無所貪著。諸次第定悉能成就。常正思惟不住不出,而能消滅一切煩惱。出生無量諸三昧門,成就無邊大神通力。逆順次第入諸三昧,入於一切三昧門,入無邊三昧門。悉知一切三昧境界,与一切三昧三摩缽底。智印不相違背,能速入一切智地。是則能淨禪波羅蜜,於諸佛所聞法受持。

近善知識承事不倦,常樂聞法心無厭足,隨所聽受如理思惟。入真三昧,離諸僻見,善觀諸法得實相印。了知如來無功用道,乘普門慧,入於一切智智之門,永得休息。是則能淨般若波羅蜜示現一切世間作業。教化眾生而不厭倦。隨其心樂而為現身,一切所行皆無染著。或起聖人,所行之行,或現生死,或現涅槃,善能觀察一切所作。

示說一切諸莊嚴事而不貪著。遍入諸趣度脫眾生。是則能淨方便波羅蜜。盡成就一切眾生,盡莊嚴一切世界。盡供養一切諸佛。盡通達無障礙法。盡修行遍法界,行、身、恒住盡未來劫。智盡知一切心念。盡覺悟流轉還滅。盡示現一切國土。盡證得如來智慧。是能則淨願波羅蜜。具深心力,無有雜染故。具深信力,無能摧伏故。具大悲力,不生疲厭故。具大慈力,所行平等故。具總持力,能以方便持一切義故。具辯才力,令一切眾生歡喜滿足故。具波羅蜜力,莊嚴大乘故。具大願力,永不斷絕故。具神通力,出生無量故。具加持力,令信解領受故。是則能淨力波羅蜜。

知貪欲行者,知瞋恚行者,知愚痴行者,知等分行者,知修學地行者,一念中知無邊眾生行,知無邊眾生心,知一切法真實。知一切如來力,覺悟法界門。是則能淨智波羅蜜。佛子菩薩如是清淨諸波羅蜜時。圓滿諸波羅蜜時。不捨諸波羅蜜時。住大莊嚴菩薩乘中,隨其所念一切眾生,皆為說法令增淨業而得度脫。墮惡道者,教使發心。在難中者,令勤精進。多貪眾生,示無貪法。

多瞋眾生,令行平等。著見眾生,為說緣起。欲界眾生,教離欲恚,惡不善法。色界眾生,為其宣說畎缽舍那。無色界眾生,為其宣說微妙智慧。二乘之人,教寂靜行。樂大乘者,為說十力廣大莊嚴。如其往昔初發心時,見無量眾生墮諸惡道。大師子吼作如是言:我當以種種法門,隨其所應而度脫之。菩薩具如是智慧。廣能度脫一切眾生。佛子。菩薩具足如是智慧。令三寶種永不斷絕。

所以者何,菩薩摩訶薩教諸眾生發菩提心。是故能令佛種不斷,常為眾生開闡法藏。是故能令法種不斷,善持教法無所乖違。是能令僧種不斷,復次悉能稱讚一切大願。是故能令佛種不斷,分別演說因緣之門。是故能令法種不斷,常勤修習六和敬法。是能令僧種不斷,復次於眾生田中,下佛種子。是故能令佛種不斷,護持正法不惜身命。是故能令法種不斷,統理大眾無有疲倦。

是能令僧種不斷,復次去來今佛所說之法,所制之戒,皆悉奉持心不捨離。是故能令佛法僧種永不斷絕。菩薩如是紹隆三寶。一切所行無有過失,隨有所作,皆以迴向一切智門。是故三業皆無瑕玷,無瑕玷故,所作眾善,所行諸行,教化眾生隨應說法。乃至一念無有錯謬,皆与方便智慧相應。悉以向於一切智智無空過者。

菩薩如是修習善法,念念具足十種莊嚴。何者為十:所謂身莊嚴隨諸眾生所應調伏而為示現故。語言莊嚴,斷一切疑皆令歡喜故。心莊嚴,於一念中入諸三昧故。佛剎莊嚴,一切清淨離諸煩惱故。光莊嚴,放無邊光普照眾生故。眾會莊嚴,隨眾生心自在示現故。正教莊嚴,能攝一切聰慧人故。涅槃地莊嚴,於一處成道,周遍十方悉無餘故。巧說莊嚴,隨處、隨時、隨其根器,為說法故。

菩薩成就如是莊嚴。於念念中身語意業皆無空過。悉以迴向一切智門。若有眾生見此菩薩,當知亦復無空過者。以必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若聞名,若供養,若同住,若憶念,若隨出家,若聞說法,若隨喜善根,若遙生欽敬,乃至稱揚讚歎名字。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子。譬如有藥名為善見,眾生見者眾毒悉除。菩薩如是成就此法。眾生若見諸煩惱毒,皆得除滅,善法增長。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法中勤加修習,以智慧明滅諸癡闇,以慈悲力摧伏魔軍,以大智慧及福德力制諸外道。以金剛定滅除一切心垢煩惱。以精進力集諸善根力。以淨佛土諸善根力,遠離一切惡道諸難。以無所著力,凈智境界,以方便智慧力,出生一切菩薩諸地。諸波羅蜜,及諸三昧,六通三明,四無所畏,悉令清淨。以一切善法力,成滿一切諸佛淨土。無邊相好,身語及心具足莊嚴。以智自在觀察力,知一切如來力無所畏不共佛法,悉皆平等。

以廣大智慧力了知一切智智境界。以往昔誓願力,隨所應化。現佛國土,轉大法輪,度脫無量無邊眾生。佛子。菩薩摩訶薩勤修此法,次第成就諸菩薩行。乃至得与諸佛平等於無邊世界中為大法師。護持正法。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守護受持廣大法藏。獲無礙辯。深入法門於無邊世界大眾之中。隨類不同,普現其身色相具足,最勝無比。以無礙辯巧說深法,其音圓滿。善巧分布故。

能令聞者入於無盡智慧之門。知諸眾生心行煩惱而為說法,所出言音具足清淨故,一音演暢,能令一切皆生歡喜。其身端正有大威力故,處於眾會無能過者。善知眾心故,能普現身。善巧說法故,音聲無礙。得心自在故,巧說大法。無能沮坏,得無所畏故。心無怯弱,於法自在故。無能過者,於智自在故。無能勝者,般若波羅蜜自在故。所說法相不相違背,辯才自在故。

隨樂說法相續不斷,陀羅尼自在故。決定開示諸法實相,辯才自在故。隨所演說,能開種種辯喻之門。大悲自在故。勤誨眾生心無懈息,大慈自在故。放光明網悅可眾心。菩薩如是處於高廣師子之座,演說大法。唯除如來及勝願智,諸大菩薩其餘眾生無能勝者。無見頂者,無映寺者,欲以難問令其退屈,無有是處。佛子。菩薩摩訶薩得如是自在力已。假使有不可說世界,無量廣大道場,滿中眾生。一一眾生威德色相,皆如三千大千世界主,菩薩於此才現其身,悉能映蔽如是大眾。

以大慈悲安其怯弱,以深智慧察其欲樂。以無畏辯為其說法。能令一切皆生歡喜。何以故,佛子。菩薩摩訶薩成就無量智慧輪故。成就無量巧分別故。成就廣大正念力故。成就無盡善巧慧故。成就泱決了諸法實相陀羅尼故。成就無邊菩提心故。成就無錯謬妙辯才故。成就一切佛加持深信解故。成就普入三世諸佛眾會道場智慧力故。成就三世諸佛同一體性清淨心故。成就三世一切如來智,一切菩薩大願智。能作大法師。開闡諸佛正法藏,及護持故。爾時法慧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神力而說頌言。

心住菩提集眾福   常不放逸植堅慧   正念其意恒不忘   十方諸佛皆歡喜  念欲堅固自勤勵

於世無依無退怯   以無諍行入深法   十方諸佛皆歡喜   佛歡喜已堅精進  修行福智助道法

入於諸地淨眾行   滿足如來所說願   如是而修獲妙法   既得法已施群生  隨其心樂及根性

悉順其宜為開演   菩薩為他演說法   不捨自己諸度行   波羅蜜道既已成  常於有海濟群生

晝夜勤修無懈倦   令三寶種不斷絕   所行一切白淨法   悉以迴向如來地  菩薩所修眾善行

普為成就諸群生   令其破闇滅煩惱   降伏魔軍成正覺   如是修行得佛智  深入如來正法藏

為大法師演妙法   譬如甘露悉霑灑   慈悲哀愍遍一切   眾生心行靡不知  如其所樂為開闡

無量無邊諸佛法   進止安徐如象王   勇猛無畏猶師子   不動如山智如海  亦如大雨除眾熱

爾時法慧菩薩說此頌已。如來歡喜。大眾奉行。

【升夜摩天宮品第十九

爾時如來威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南閻浮提及須彌頂上皆見如來處於眾會。彼諸菩薩悉以佛神力故,而演說法。莫不自謂恒對於佛。爾時世尊不離一切菩提樹下,及須彌山頂,而向於彼夜摩天宮寶莊嚴殿。時夜摩天王遙见佛來,即以神力,於其殿內化作寶蓮華藏師子之座,百萬層級以為莊嚴。百萬鬘帳,百萬香帳,百萬寶帳,彌覆其上。華蓋鬘蓋,寶蓋,各亦百萬周迴布列。

百萬光明而為照曜,百萬夜摩天王恭敬頂禮,百萬梵王踊躍歡喜,百萬菩薩稱揚讚歎,百萬天樂、各奏百萬種法音,相續不斷。百萬種華雲,百萬種鬘雲,百萬種莊嚴具雲,百萬種衣雲周匝彌覆,百萬種摩尼雲,光明照曜。百萬種善根所生,百萬諸佛之所護持,百萬種福德之所增長,百萬種深心,百萬種誓願之所嚴凈,百萬種行之所生起,百萬種法之所建立,百萬種神通之所變現,恒出百萬種言,顯示諸法。

時被天王敷置座已。向佛世尊曲躬合掌恭敬尊重而白佛言:善來世尊,善來善逝,善來如來應正等覺。唯願哀愍處此宮殿。時佛受請即升寶殿,一切十方悉亦如是。爾時天王即自憶念過去佛所,所種善根,承佛威力而說頌言:

名稱如來聞十方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摩尼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寶王如來世間燈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摩尼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喜目如來見無礙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莊嚴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然燈如來照世間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殊勝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饒益如來照世間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無垢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善覺如來無有師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寶香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勝天如來世中燈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寶香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勝天如來世中燈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妙香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無去無來論中雄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普眼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無勝如來具眾德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善嚴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苦行如來利世間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普嚴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

如此世界中夜摩天王承佛神力。憶念往昔諸佛功德稱揚讚歎。十方世界夜摩天王悉亦如是歎佛功德。爾時世尊入摩尼莊嚴殿,於寶蓮華藏師子之座上結加趺坐。此殿忽然廣博寬容。如其天眾諸所住處。十方世界悉亦如是。

【夜摩宮中謁讚品第二】

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俱。從十萬佛剎微塵數國土外諸世界中。而來集會。其名曰功德林菩薩,慧林親慧世界菩薩,勝林菩薩,無畏林菩薩,慚愧林菩薩,精進林菩薩,力林菩薩,行林菩薩,覺林菩薩,智林菩薩。此諸菩薩所從來國。所謂親慧世界,幢慧世界,寶慧世界,勝慧世界,燈慧世界,金剛慧世界,安樂慧世界,日慧世界,淨慧世界,梵慧世界。此諸菩薩各於佛所淨修梵行。

所謂常住眼佛。無勝眼佛。無住眼佛。不動眼佛。天眼佛。解脫眼佛。審諦眼佛。明相眼佛。最上眼佛。紺青眼佛。是諸菩薩至佛所已。頂禮佛足。隨所來方,各化作摩尼藏師子之座。於其座上結加趺坐。如此世界中夜摩天上菩薩來集,一切世界悉亦如是。其諸菩薩世界如來,所有名號悉等無別。

爾時世尊從兩足上放百千億妙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夜摩宮中佛及大眾靡不皆現。爾時功德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佛放大光明   普照於十方   悉見天人尊   通達無障礙   佛坐夜摩宮   普遍十方界

此事甚奇特   世間所希有   須夜摩天王   偈讚十如來   於此會所見   一切處咸爾

彼諸菩薩眾   皆同我等名   十方一切處   演說無上法   所從諸世界   名號亦無別

各於其佛所   凈修於梵行   彼諸如來等   名號悉亦同   國土皆豐樂   神力皆自在

十方一切處   皆謂佛在此   或見在人間   或見住天宮   如來普安住   一切諸國土

我等今見佛   處此天宮殿   昔發菩提願   普及十方界   是故佛威力   充遍難思議

遠離世所貪   具足無邊德   故獲神通力   眾生靡不見   遊行十方界   如空無所礙

一身無量身   其相不可得   佛功德無邊   云何可測知   無住亦無去   普入於法界

爾時慧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世間大導師   離垢無上尊   不可思議劫   難可得值遇   佛放大光明   世間靡不見

為眾廣開演   饒益諸群生   如來出世間   為世除癡闇   如是世間燈   希有難可見

已修施戒忍   精進及禪定   般若波羅蜜   以此照世間   如來無与等   求此不可得

不了法真實   無有能得見   佛身及神通   自在難思議   無去亦無來   說法度眾生

若有得見聞   清淨天人師   永出諸惡趣   捨離一切苦   無量無數劫   修習菩提行

不能知此義   不可得成佛   不可思議劫   供養無量佛   若能知此義   功德超於彼

無量剎珍寶   滿中施於佛   不能知此義   終不成菩提   。。。。。   。。。。。

爾時勝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孟夏月   空淨無雲曀   赫日揚光輝   十方靡不充   其光無限量   無有能測知

有目斯尚然   何況盲冥者   諸佛亦如是   功德無邊際   不可思議劫   莫能分別知

諸法無來處   亦無能作者   無有所從生   不可得分別   一切法無來   是故無有生

以生無有故   滅亦不可得   一切法無生   亦復無有滅   若能如是解   斯人見如來

諸法無生故   自性無所有   如是分別知   此人達深義   以法無性故   無有能了知

如是解於法   究竟無所解   所說有生者   以現諸國土   能知國土性   其心不迷惑

世間國土性   觀察悉如實   若能於此知   善說一切義   。。。。。   。。。。。

爾時無畏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如來廣大身   究竟於法界   不離於此座   而遍一切處   若聞如是法   恭敬信樂者

永離三惡道   一切諸苦難   設往諸世界   無量不可數   專心欲聽聞   如來自在力

如是諸佛法   是無上菩提   假使欲暫聞   無有能得者   若有於過去   信如是佛法

已成兩足尊   而作世間燈   若有當得聞   如來自在力   聞已能生信   彼亦當成佛

若有於現在   能信此佛法   亦當成正覺   說法無所畏   無量無數劫   此法甚難值

若有得聞者   當知本願力   若有能受持   如是諸佛法   時已廣宣說   此人當成佛

況復勤精進   堅固心不捨   當知如是人   決定成菩提   。。。。。   。。。。。

爾時慚愧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若人得聞是   希有自在法   能生歡喜心   疾除疑惑網   一切知見人   自說如是言

如來無不知   是故難思議   無有從無智   而生於智慧   世間常闇冥   是故無能生

如色及非色   此二不為一   智無智亦然   其體各殊異   如相與無相   生死及涅槃

分別各不同   智無智如是   世界始成立   無有敗坏相   智無智亦然   二相非一時

如菩薩初心   不與後心俱   智無智亦然   二心不同時   譬如諸色身   各各無和合

智無智如是   究竟無和合   如阿伽陀藥   能滅一切毒   有智亦如是   能滅於無智

如來無有上   亦無与等者   一切無能比   是故難值遇   。。。。。   。。。。。

    爾時精進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諸法無差別   無有能知者   唯佛與佛知   智慧究竟故   如金与金色   其性無差別

法非法亦然   體性無有異   眾生非眾生   二俱無真實   如是諸法性   實義俱非有

譬如未來世   無有過去相   諸法亦如是   無有一切相   譬如生滅相   名種皆非實

諸法亦復然   自性無所有   涅槃不可取   說時有二種   諸法亦復然   分別有殊異

如依所數物   而有於能數   彼性無所有   如是了知法   譬如算數法   增一至無量

數法無體性   智慧故差別   譬如諸世間   劫燒有終盡   虛空無損敗   佛智亦如是

如十方眾生   各取虛空相   諸佛亦如是   世間妄分別   。。。。。   。。。。。

爾時力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一切眾生界   皆在三界中   三世諸眾生   悉住五蘊中   諸蘊業為本   心法猶如幻

世間亦如是   世間非自作   亦復非他作   而其得有成   亦復得有坏   了達世間者

此二不應說   云何為世間   云何非世間   世間非世間   但是名差別   三世五蘊法

說明為世間   彼滅非世間   如是但假名   云何說諸蘊   諸蘊有何性   蘊性不可滅

是故說無生   分別此諸蘊   其性本空寂   空故不可滅   此是無生義   眾生既如是

諸佛亦復然   佛及諸佛法   自性無所有   能知此諸法   如實不顛倒   一切知見人

常現在其前   。。。。。   。。。。。   。。。。。   。。。。。   。。。。。

   爾時行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十方界   一切諸地種   自性無所有   無處不周遍   佛身亦如是   普遍諸世界

種種諸色相   無主無來處   但以諸業故   說名為欲生   亦不離眾生   而有業可得

業性本空寂   眾生所依止   普作眾色相   亦復無來處   如是諸色相   業力難思議

了達其根本   於中無所見   佛身亦如是   不可得思議   種種諸色相   普現十方剎

身亦非是佛   佛亦非是身   但以法為身   通達一切法   若能見佛身   清淨如法性

此人於佛法   一切無疑惑   若見一切法   本性如涅槃   是則見如來   究竟無所住

若修習正念   明了見正覺   無相無分別   是名法王子   。。。。。   。。。。。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   分布諸彩色   虛幻取異相   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   色中無大種

亦不離大種   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   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於心   有彩畫可得

彼心恒不住   無量難思議   示現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畫   諸法亦如是   心如工畫師   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   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   如佛眾生然   應知佛与心   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   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   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   。。。。。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所取不可取   所見不可見   所聞不可聞   一心不思議   有量及無量   二俱不可取

若有人欲取   畢竟無所得   不應說而說   是為自欺誑   已事不成就   不令眾歡喜

有欲讚如來   無邊妙色身   盡於無數劫   無能盡稱述   譬如隨意珠   能見一切色

無色而現色   諸佛亦如是   又如淨虛空   非色不可見   雖現一切色   無能見空者

諸佛亦如是   普現無量色   非心所行處   一切莫能睹   雖聞如是聲   音聲非如來

亦不離於聲   能知正等覺   菩提無來去   離一切分別   云何於是中   自言能得見

諸佛無有法   佛於何有說   但隨其自心   謂說如是法   。。。。。   。。。。。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上)

爾時功德林菩薩承佛神力,入菩薩善思惟三昧,入是三昧已。十方各過萬佛剎微塵數世界外,有萬佛剎微塵數諸佛。皆號功德林而現其前,告功德林菩薩言:善哉佛子。乃能入此善思惟三昧,善男子,此是十方各萬佛剎微塵數同名諸佛共加於汝。亦是毘盧遮那如來往昔願力,威神之力。及諸菩薩眾善根力。

令汝入是三昧而演說法。為增長佛智故,深入法界故,了知眾生界故,所入無礙故,所行無障故,得無量方便故,攝取一切智性故,覺悟一切諸法故,知一切諸根故,能持說一切法故,所謂發起諸菩薩十種行。善男子,汝當承佛威神之力而演此法。是時諸佛,即与功德林菩薩無礙智、無著智、無斷智、無師智、無癡智、無異智、無失智、無量智、無勝智、無懈智、無奪智。

何以故。此三昧力法如是故。爾時諸佛各伸右手,摩功德林菩薩頂。時功德林菩薩即從定起,告諸菩薩言:佛子。菩薩行不可思議,與法界虛空界等。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學三世諸佛而修行故。佛子。何等是菩薩摩訶薩行,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行。三世諸佛之所宣說,何者為十:

一者歡喜行。二者饒益行。三者無違逆行。四者無屈撓行。五者無癡亂行。六者善現行。七者無著行。八者難得行。九者善法行。十者真實行。是為十。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歡喜行。佛子。此菩薩為大施主,凡所有物悉能惠施。其心平等無有悔吝,不望果報。不求名稱,不貪利養,但為救護一切眾生。攝受一切眾生,饒益一切眾生。為學習諸佛本所修行,憶念諸佛本所修行。

愛樂諸佛本所修行,清淨諸佛本所修行,增長諸佛本所修行,顯現諸佛本所修行,演說諸佛本所修行,令諸眾生離苦得樂。佛子。菩薩摩訶薩修此行時,令一切眾生歡喜愛樂。隨諸方土有貧乏之處,以願力故往生於彼。豪貴大富財寶無盡,假使於念念中有無量無數眾生,詣菩薩所白言仁者。

我等貧乏靡所資贍,飢羸困苦,命將不全,惟願慈寂,哀施我身肉。令我得食以活其命。爾時菩薩即便施之。令其歡喜心得滿足。如是百千眾生而來乞求,菩薩於彼曾無退怯,但更增長慈悲之心。以是眾生咸來乞求,菩薩見之倍復歡喜。作如是念,我得善利,此等眾生是我福田。是我善友,不求不請,而權教我入佛法中。我應當如是修學,不違一切眾生之心。

又作是念:願我已作現作當作,所有善根,令我未來於一切世界,一切眾生中,受廣大身。以是身肉充足一切飢苦眾生,乃至若有一小眾生未得飽足。願不捨命,所割身肉,亦無有盡。以此善根,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證大涅槃。願諸眾生食我肉者,亦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獲平等智。具諸佛法廣作佛事,乃至入於無餘涅槃。若一眾生心不滿足,我終不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薩如是利益眾生而無我想。眾生想,有想,命想種種想,誧伽羅想,人想,摩納婆想,作者想,受者想。但觀法界,眾生界,無邊際法。空法,無所有法,無相法。無體法,無處法,無依法。無作法。作是觀時。不見自身,不見施物,不见受者不見福田,不見業,不見報,不見果,不见大果,不見小果。

爾時菩薩觀去來今一切眾生,所受之身尋即坏滅。更作是念,奇哉眾生。愚痴無智於生死內受無數身,危脆不停,速歸坏滅。若已坏滅、若今坏滅、若當坏滅。而不能以不堅固身求堅固身。我當盡學諸佛所學證一切智,知一切法為諸眾生說三世平等。隨順寂靜不坏法性。令其永得安隱快樂。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一歡喜行。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第一饒益行。此菩薩護持淨戒於色聲香味觸心無所著。亦為眾生如是宣說:不求威勢。不求種族。不求富饒。不求色相。不求王位。如是一切皆無所著,但堅持淨戒。作如是念,我持淨戒,必當捨離一切纏縛。貪求墊惱。諸難逼迫。毀謗亂濁。得佛所讚。平等正法。

佛子。菩薩如是持淨戒時,於一日中,假使無數百千億那由他諸大惡魔詣菩薩所。一一各將無量無數百千億那由他天女,皆於五欲善行方便。端正姝麗,傾惑人心,執持種種美玩之具。欲來惑亂菩薩道意。爾時菩薩作如是念,此五欲者是障道法。乃至障礙無上菩提。是故不生一念欲想,心凈如佛。

唯除方便教犯眾生,而不捨於一切智心。佛子。菩薩不以欲因緣故惱一眾生,寧捨身命而終不作惱眾生事。菩薩自得见佛已來,汞曾心生一念欲想,何況從事。若或從事無有是處。爾時菩薩但作是念,一切眾生於長夜中想念五欲,趣向五欲,貪著五欲,其心決定耽染沉溺。隨其流轉,不得自在。

我今應當令此魔及諸天女,一切眾生,住無上戒,住淨戒已。於一切智,心無退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入於無餘涅槃。何以故,此是我等所應作業。應隨諸佛如是修學,作是學已。離諸惡行,計我無知,以智入於一切佛法。為眾生說,令除顛倒。然知不離顛倒眾生。不於顛倒內有眾生,不於眾生內有顛倒。亦非顛倒是眾生。亦非眾生是顛倒,顛倒非內法,顛倒非外法。

眾生非內法,眾生非內法,一切諸法虛妄不實。速起速滅無有堅固。如夢如幻、如化,誑惑愚夫,如是解者,即能覺了一切諸行,通達生死,及与涅槃。證佛菩提。自得度令他得度。自解脫令他解脫。自調伏,令他調伏。自寂靜令他寂靜。自安隱令他安隱。自離垢令他離垢。自清淨令他清淨。自涅槃令他涅槃。自快樂令他快樂。

佛子。此菩薩復作是念,我當隨順一切如來。離一切世間,行具一切諸佛法。住無上平等處,等觀眾生,明達境界,離諸過失。斷諸分別,捨諸執著。善巧出離,心恆安住,無上無說,無依無動,無量無邊,無盡無。深入智慧。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饒益行。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無違逆行。

此菩薩常修忍法,謙下恭敬。不自害,不他害,不兩害,不自取,不他取,不兩取。不自著,不他著,不兩著。亦不貪求名聞利養。但作是念。我當常為眾生說法,令離一切惡,斷貪瞋癡,驕慢覆藏,慳嫉諂誑,令恆安住忍辱柔和。佛子。菩薩成就如是忍法,假使有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劫眾生來至其所。

一一眾生化作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口,一一眾生化作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語,所謂不可喜語,非善法語,不悅意語,不可愛語,非仁賢語,非聖智語,非聖相應語,非聖親近語,深可厭惡語,不堪聽聞語。以是言詞毀辱菩薩。又此眾生,一一各有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手。一一手各執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器仗。逼害菩薩。如是經於阿僧祇劫,曾無休息,菩薩遭此極大楚毒,身毛皆豎,命將欲斷。

作是念言。我因是苦,心若動亂,則自不調伏,自不守護,自不明了,自不修習,自不正定,自不寂靜,自不愛惜,自生執著,何能令他心得清淨。菩薩爾時復作是念,我從無始劫,住於生死受諸苦惱如是思惟,重自勸勵,令心清淨而得歡喜。喜自調攝,自能安住於佛法中,亦令眾生同得此法。

復更思惟,此身空寂。無我我所,無有真實,性空無二。若苦若樂,此無所有,諸法空故。我當解了廣為人說,令諸眾生滅除此見。是故我今雖遭苦毒,應當忍受。為慈念眾生故,饒益眾生故,安樂眾生故,憐愍眾生故,攝受眾生故,不捨眾生故,自得覺悟故,令他覺悟故,心不退轉故,趣向佛道故,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三無違逆行。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無屈撓行。此菩薩修諸精進。

所謂第一精進,大精進,勝精進,殊勝精進,最勝精進,最妙精進,上精進,無上精進,無等精進,普遍精進。性無三毒,性無驕慢,性不覆藏,性不慳嫉,性無諂誑,性自慚愧,終不為惱一眾生故,而行精進,但為斷一切煩惱故而行精進,但為拔一切惑本故而行精進,但為除一切習氣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眾生界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眾生煩惱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眾生心樂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眾生境界故而行精進。

但為知一切眾生諸根勝劣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眾生心行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眾生法界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眾生法根本性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三世平等性故而行精進,但為得一切佛法智光明故而行精進,但為證一切佛法智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佛法一實相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佛法無邊際故而行精進,但為得一切佛法廣大決定善巧智故而行精進,但為得分別演說一切佛法句義智故而行精進。

佛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精進已。沒有人言汝頗能為無數世界所有眾生,以一一眾生故,於阿鼻地獄經無數劫,備受眾苦,令彼眾生一一得值無數諸佛出興於世。以見佛故具受眾樂,乃至入於無餘涅槃,汝乃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能不耶。答言我能。設復有人作如是言,有無量阿僧祇大海,汝當以一毛端滴之令盡。有無量阿僧祇劫世界盡抹為塵,彼滴及塵,一一數之悉知其數,為眾生故經爾許劫。於念念中受苦不斷。菩薩不以聞此語故,而生一念悔恨之心。但更增上歡喜踊躍。

深自慶幸得大善利。以我力故。令彼眾生永脫諸苦,菩薩以此所行方便。於一切世界中令一切眾生,乃至究竟無餘涅槃。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四無屈撓行。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離癡亂行。此菩薩成就正念,心無散亂,堅固不動,最上清淨。廣大無量,無有迷惑,以是正念故。善解一切語言,能持出世諸法言說,所謂能持色法非色法言說。能持建立色自性言說,乃至能持建立受想行識自性言說。

心無癡亂。於世間中死此生彼,心無癡亂。入胎出胎,心無癡亂。發菩提意,心無癡亂。事善知識,心無癡亂。勤修佛法,心無癡亂。覺知魔事,心無癡亂。離諸魔業,心無癡亂。於不可說勤修菩薩行,心無癡亂。此菩薩成就如是無量正念,於無量阿僧祇劫中,從諸佛菩薩善知識所,聽聞正法。所謂甚深法、廣大法、種種莊嚴法。演說種種名句文身法,菩薩莊嚴法,佛神力光明無上法。

正希望決定解清淨法,不著一切世間法,分別一切世間法。甚廣大法,離癡翳照了一切眾生法,一切智自在法。菩薩聽聞如是法已。經阿僧祇劫不忘不失。心常憶念無有間斷。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於無量劫修諸行時,終不惱亂一眾生令失正念。不坏正法,不斷善根,心常增長廣大智故。

復次此菩薩摩訶薩種種音聲不能惑亂。所謂高大聲,麗濁聲,極令人恐怖聲,悅意聲,不悅意聲,諠亂耳識聲,沮坏六根聲,此菩薩聞如是等無量無數好惡音聲。假使充滿阿僧祇劫世界,未曾一念心有散亂。所謂正念不亂、境界不亂、三昧不亂、入甚深法不亂、行菩提行不亂、憶念諸佛不亂、觀真實法不亂、化眾生智不亂、淨眾生智不亂、決了甚深義不亂,不作惡業故無惡業障。不起煩惱故,無煩惱障。不輕慢法故,無有慢法障。不誹謗正法故,無有報障。佛子。如上所說如是等聲。

一一充滿阿僧祇世界於無量無數劫未曾斷絕。悉能坏亂眾生身心一切諸根,而不能坏此菩薩心。菩薩入三昧中住於聖法。思惟觀察一切音聲。善知音聲生住滅相,善知音聲生住滅性。如是聞已。不生於貪,不起於瞋,不失於念。善取其相而不染著。知一切聲皆無所有,實不可得。無有作者,亦無本際与法界等。無有差別,菩薩如是成就寂靜身語意行。至一切智永不退轉,善入一切諸禪定門。

知諸三昧同一體姓。了一切法無有邊際,得一切法真實智慧。得離音聲甚深三昧,得阿僧祇諸三昧門。增長無量廣大悲心。是時菩薩於一念中得無數百千三昧。如是聲心不惑亂,令其三昧漸更增廣。作如是念,我當令一切眾生安住無上清淨念中,於一切智得不退轉。究竟成就無餘涅槃。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五離癡亂行。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善現行。此菩薩身業清淨,語業清淨,意業清淨。住無所得,示無所得,身語意業,能知三業皆無所有,無虛妄故,無有繫縛,凡所示現,無性無依,住如實心,知無量心自性。知一切法自性,無得無相,甚深難入。住於正位真如法性。方便出生而無業報。

不生不滅住涅槃界,住寂靜性。住於真實無性之性。言語道斷,超諸世間無有所依。入離以阿僧祇共,華分別,無縛著法,入最勝智真實之法,入非諸世間所能了知出世間法。此是菩薩善巧方便示現生相。佛子。此菩薩作如是念,一切眾生無性為性。一切諸法無為為性。一切國土無相為相。一切三世唯是言說,一切言說,於諸法中無有依處。一切諸法,於言說中亦無依處。菩薩如是解一切法皆悉甚深,一切世間皆悉寂靜。一切佛法無所增益。佛法不異世間法,世間法不異佛法,佛法世間法無有雜亂。亦無差別。了知法界體性,平等,普入三世,永不捨離大菩提心。恒不退轉化眾生心。

轉更增長大慈悲心。与一切眾生作所依處。菩薩爾時復作是念,我不成熟眾生誰當成熟。我不調伏眾生誰當調伏。我不教化眾生誰當教化。我不覺悟眾生誰當覺悟。我不清淨眾生誰當清淨。此我所宜,我所應作。復作是念,若我自解此甚深法,唯我一人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獨得解脫,而諸眾生盲冥無目,入大險道,為諸煩惱之所纏縛。如重病人恒受苦痛。處貪愛獄不能自出。

不離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界,不能滅苦,不捨惡業,常處癡闇,不見真實,輪迴生死無得出離。住於八難眾垢所著,種種煩惱覆障其心。邪見所迷不行正道。菩薩如是觀諸眾生作是念言。若此眾生未成熟,未調伏,捨而取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所不應,我當先化眾生,於不可說不可說劫行菩薩行,未成熟者先令成熟。未調伏者先令調伏。是菩薩住此行時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一切世間乾闥婆,阿修羅等。

若有得見暫同住止,恭敬尊重承事供養,及暫耳聞一經心者,如是所作悉不唐捐。必定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六善現行。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

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下】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無著行。佛子,此菩薩以無著心,於念念中能入阿僧祇世界,嚴凈阿僧祇世界。於諸世界心無所著,往詣阿僧祇諸如來所,恭敬禮拜承事供養,以阿僧祇華,阿僧祇香,阿僧祇鬘,阿僧祇塗香、末香、衣服珍寶、幢幡妙蓋,諸莊嚴具。各阿僧祇以用供養,如是供養。

為究竟無作法故,為住不思議法故。於念念中見無數佛,於諸佛所心無所著,於諸佛剎亦無所著。於諸佛相好亦無所著。見佛光明,聽佛說法,亦無所著。於十方世界,及佛菩薩所有眾會亦無所著。聽佛法已。心生歡喜,志力廣大,能攝能行諸菩薩行,然於佛法亦無所著。此菩薩於不可說劫,見不可說佛出興於世。一一佛所承事供養。皆悉盡於不可說劫心無厭足。見佛聞法,及見菩薩眾會莊嚴。皆無所著。

見不淨世界亦無憎惡。何以故。此菩薩如諸佛法而觀察故,誼佛法中無垢無淨無闇無明,無異無一,無實無妄,無安隱,無險難。無正道無邪道,菩薩如是深入法界教化眾生。而於眾生不生執著,受持諸法,而於諸法不生執著,發菩提心住於佛住而於佛住不生執著。雖有言說,而於言說心無所著。

入眾生趣。於眾生趣心無所著,了知三昧心無所著。往詣無量諸佛國土,若入若見若於中住,而於佛土心無所著。捨去之時亦無顧戀。菩薩摩訶薩以能如是無所著故,於佛法中心無障礙了佛菩提。證法毘尼,住佛正教,修菩薩行,住菩薩心。思惟菩薩解脫之法。於菩薩住處心無所染。

於菩薩所行亦無所著。淨菩薩道受菩薩記。得受記已,作如是念,凡夫愚痴。無知無見,無信無解,無聰敏行。頑器貪著流轉生死,不求見佛,不隨明導。不信調御,迷誤失錯,入於險道。不敬十力王,不知菩薩因戀著住處,聞諸法空心大驚怖。遠離正法,住於邪法,捨夷坦道入險難道。棄背佛意。

隨逐魔意,於諸有中堅執不捨,菩薩如是觀諸眾生。增長大悲,生諸善根。而無所著,菩薩爾時復作是念,我當為一眾生於十方世界一一國土,經不可說不可說劫教化成熟,如為一眾生。為一切眾生皆亦如是,終不以此而生疲厭。捨而餘去。又以毛端遍量法界。於一毛端處,盡不可說不可說劫教化調伏一切眾生。如一毛端處一一毛端處皆亦如是。乃至不於一彈指頃執著於我,起我所想。

於一一毛端處,盡未來劫修菩薩行。不著身不著法,不著念,不著願,不著三昧。不著觀察,不著寂定,不著境界,不著教化調伏眾生。亦復不著入於法界。何以故。菩薩作是念,我應觀一切法界如幻,諸佛如影,菩薩如夢。佛說法如響,一切世間如化。業報所持故,差別身如幻,行力所起故,一切眾生如心種種雜染故,一切法如實際,不可變異故。又作是念,我當盡虛空遍法界。

於十方國土中行菩薩行,念念明達一切佛法。正念現前無所取著。菩薩如是觀身無我。見佛無礙。為化眾生,演說諸法。令於佛法,發生無量歡喜淨信。救護一切心無疲厭,無疲厭故。於一切世界,有眾生未成就未調伏處,悉詣於彼方便化度。其中欲生種種音聲,種種諸業,種種取著,種種施設,種種和合,種種流轉,種種所作,種種境界,種種生,種種歿。以大誓願,安住其中而教化之。

不令其心有動有退。亦不念生染著想,何以故。得無所著,無所依故,自利利他,清淨滿足,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七無著行。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難得行。此菩薩成就難得善根,難伏善根,最勝善根,不可坏善根,無能過善根,不思議善根,無盡善根,自在力善根,大威德善根,一切佛同一性善根。此菩薩修諸行時,於佛法中得最勝解。於佛菩提得廣大解。於菩薩願未曾休息。盡一切劫心無疲倦,於一切苦不生厭離。一切眾魔所不能動。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具行一切菩薩苦行。

修菩薩行精勤匪懈,於大乘願恒不退轉。是菩薩安住此難得行已,於念念中能轉阿僧祇劫生死。而不捨菩薩大願,若有眾生承事供養,乃至見聞,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此菩薩雖了眾生非有,而不捨一切眾生界。譬如船師,不住此岸眾生至於彼岸。以往返無休息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亦不住生死中流,而能運度此岸眾生置於彼岸。

安隱無畏無憂惱處,亦不於眾生數而有所著。不捨一眾生著多眾生。不捨多眾生著一眾生。不增眾生界,不減眾生界。不生眾生界,不滅眾生界。不盡眾生界,不長眾生界。不分別眾生界,不二眾生界。何以故,菩薩深入眾生界如法界。眾生界法界無有二,無二法中無增無減無生無滅。無有無無,無取無依,無著無二。何以故,菩薩了一切法。法界無二故。菩薩如是以善方便入深法界。

住於無相,以清淨相莊嚴其身,了法無性。而能分別一切法相,不取眾生而能了知眾生之數。不著世界而論佛剎。不分別法而善入佛法。深達義理而廣演言教。了一切法離欲真際,而不斷菩薩道。不退菩薩行,常勤修習無盡之行。自在入於清淨法界,譬如鑽木以出於火,火事無量而火不滅。菩薩如是化眾生事無有窮盡,而在世間常住不滅。非究竟非不究竟。非取非不取。非依非無依。

非世法非佛法。非凡夫非得果。菩薩成就如是難得心。修菩薩行時不說二乘法。不說佛法,不說世間,不說世間法。不說眾生,不說無眾生。不說垢不說淨。何以故,菩薩知一切法無染無取,不轉不退故,菩薩於如是寂滅,微妙甚深最勝法中修行時。亦不生念。我現修此行,已修此行。當修此行。不著蘊界處。

內世間,外世間。內外世間。所起大願,諸波羅蜜,及一切法皆無所著。何以故,法界中無有法名聲聞乘,向獨覺乘。無有法名向菩薩乘,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法名向凡夫界,無有法名向染、向凈、向生死、向涅槃。何以故,諸法無二,無不二故。譬如虛空,於十方若去來令求不可得,然非虛空。菩薩如是,一切法皆不可得。

然非無一切法如實無異,不失所作。普示修行菩薩諸行,不捨大願調伏眾生轉正法輪不坏因果。亦不違於平等妙法,普与三世諸如來等,不斷佛踵,不坏實相深入於法。辯才無盡,聞法不著至法淵底。善能開演心,無所畏,不捨佛住,不違世法,普現世間而不著世間。菩薩成就難得智慧心。

修習諸行,於三惡趣拔出眾生教化調伏,安置三世諸佛道中令不動搖。復作是念,世間眾生不知思報,更相讎對,邪見執著,迷惑顛倒,愚癡無智無有信心。逐惡友,起諸惡慧,貪愛無明,種種煩惱,皆悉充滿,是我修菩薩行處。設有知恩聰明慧解,及善知識充滿世間。我不於中修善菩薩行。何以故,我於眾生無所適莫,無所冀望,乃至不求一縷一毫,及一字讚美之言,盡未來劫修菩薩行。

未曾一念自為於己。但欲度脫一切眾生,令其清淨永得出離。何以故,於眾生中為明導者,法應如是。不取不求,但為眾生修菩薩道,令其得至安隱彼岸,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八難得行。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善法行,此菩薩為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乾闥婆等,作清涼法池。攝持正法,不斷佛種,得清淨光明陀羅尼故。說法授記辯才無盡,得具足義陀羅尼故。義辯才無盡,得覺悟實法陀羅尼故。法辯無盡,得訓釋言詞陀羅尼故。

詞辯無盡,得無邊文句無盡義無礙門陀羅尼故。無礙辯盡,得佛灌頂陀羅尼灌其頂故。歡喜辯無盡,得不由他悟陀羅尼門故。光明辯無盡,得同辯陀羅尼門故。同辯無盡得種種義身句身,文身中訓釋陀羅尼門故。訓釋辯才無盡,得無邊旋陀羅尼故。無邊辯才無盡,此菩薩大悲堅固普攝眾生於三千大千世界,變身金色施作佛事,隨諸眾生根性欲樂,以廣長舌,於一音中現無量音。

應時說法皆令歡喜。假使有不可說種種業報,無數眾生共會一處,其會廣大充滿不可說世界。菩薩於彼眾會中坐,是中眾生,一一皆有不可說阿僧祇口,一一口能出百千億那由他音同時發聲各別言詞,各別所問,菩薩於一念中悉能領受。皆為酬對,令除疑惑。如一眾會中於不可說眾會中悉亦如是。

復次假使一毛端處,念念出不可說不可說道場眾會,一切毛端處皆亦如是,盡未來劫,彼劫可盡眾會無盡,是諸眾會於念念中以各別言詞,各別所問,菩薩於一念中悉能領受。無怖無怯,無疑無謬,而作是念。設一切眾生,以如是語業俱來問我,我為說法無斷無盡皆令歡喜住於善道。復令善解一切言詞,能為眾生說種種法。而於言語無所分別,假使不可說不可說種種言詞而來問難,一念悉領,一音咸答普使開悟無有遺餘,以得一切智灌頂故。以特得無礙藏故,以得一切法圓滿光明故,具足一切智慧故。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安住善法行已。能自清淨,亦能以無所著方便,而普饒益一切眾生。不見有眾生得出離者,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乃至於不可說三千大千世界,變身金色妙音具足。於一切法無所障礙,而作佛事。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成就十種身,所謂入無邊法界非趣身。滅一切世間故,入無邊法界諸趣身。生一切世間故,不生身住無生平等法故,不滅身,一切滅言說不可得故。

不實身,得如實故。不妄身,隨應現故。不遷身,離死此生彼故。不坏身,法界性無坏故。一相身,三世語言道斷故。無相身,善能觀察法相故。菩薩成就如是十種身,為一切眾生舍。長養一切善根故,為一切眾生救,令其得大安隱故,為一切眾生歸,与其作大依處故。為一切眾生導,令得無上出離故。

為一切眾生師,令入真實法中故。為一切眾生燈,令其明見業報故。為一切眾生光,令照甚深妙法故。為一切三世矩,令其曉悟實法故。為一切世間照,令入光明地中故。為一切諸趣明,示現如來自在故。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九善法行。菩薩安住此行,為一切眾生作清涼法池。

能屆盡一切佛法源故,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真實行,此菩薩成就第一誠諦之語,如說能行,如行如行能說。此菩薩學三世諸佛真實語,入三世諸佛無二語。隨如來學,智慧成就,此菩薩成就知眾生是處非處智。去來現在業報智,諸根利鈍智,種種界智,種種解智,一切至處道智,諸禪、解脫、三昧、垢凈、起時、非時智,一切世界宿住隨念智,天眼智,漏盡智,而不捨一切菩薩行,何以故。

欲教化一切眾生悉令清淨故,此菩薩復生如是增上心。若我不令一切眾生住無上解脫道,而我先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則違我本願。是所不應,是故要當完令一切眾生得無上菩提。無餘涅槃。然後成佛。何以故,非眾生請我發心,我自為眾生作不請之友,欲先令一切眾生滿足善根成一切智。是故我為最勝,不著一切世間故,我為最上,住無上調御地故。我為離翳,解眾生無際故。

我為已辦,本願成就故。我為善變化,菩薩功德莊嚴故,我為善依怙,三世諸佛攝受故。此菩薩摩訶薩不捨本願故,得入無上智慧莊嚴,利益眾生悉令滿足隨本誓願皆得究竟。於一切法中智慧自在,令一切眾生普得清淨。念念遍遊十方世界,念念普詣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國土,念念悉見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及佛莊嚴清淨國土,示現如來自在神力,普遍法界虛空界。此菩薩現無量身普入世間而無所依。

於其身中現一切剎,一切眾生,一切諸法。一切諸佛。此菩薩知眾生種種想、種種欲、種種解、種種業報、種種善根,隨其所應為現其身而調伏之。觀諸菩薩如幻,一切法如化,佛出世如影,一切世間如夢。得義身文身無盡藏。正念自在。決定了知一切諸法。智慧最勝,入一切三昧真實相。住一性無二地菩薩摩訶薩。以諸眾生皆著於二安住大悲,修行如是寂滅之法。得佛十力,入因陀羅網法界。

成就如來無礙解脫,人中勇猛大師子吼。得無礙清淨法輪,得智慧解脫。了知一切世間境界,絕生死迴流。入智慧大海,為一切眾生護持三世諸佛正法。到一切佛法海,實相源底。菩薩住此真實行已。一切世間境界,絕生死迴流,入智慧大海,為一切眾生護持三世諸佛正法,到一切佛法海實相源底。菩薩住此真實行已,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乾闥婆、阿修羅等,有親近者,皆令開悟歡喜清淨。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十真實行。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佛剎微塵數世界.六種震動。所謂動,遍動,等遍動,起遍起,等遍起,踊,遍踴,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擊遍擊,等遍擊。雨天妙華,天香,天末香,天鬘,天衣,天寶,天莊嚴具。

奏天音。放天光明,演暢諸天微妙音聲如此世界。夜摩天宮說十行法,所現神變,十方世界悉亦如是,復以佛神力故。十方各過十萬佛剎微塵數世界外,有十萬佛剎微塵數菩薩俱。來詣此土充滿十方。語功德林菩薩言,佛子。善哉善哉。善能演說諸菩薩行,我等一切同名功德林。所住世界皆名功德幢,彼土如來同名普功德。我等佛所亦說此法,此法眾會眷屬,言詞義理,悉亦如是無有增減。

佛子。我等皆承佛神力,來入此會為汝作證。十方世界悉亦如是。爾時功德林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一切眾會暨于法界。欲令佛種不斷故,欲令菩薩種性清淨故,欲令願種性不退轉不斷故,欲令種性常相續故,欲令三世種性悉平等故,欲續三世一切佛種故,欲開演所種諸善根故,欲解煩惱習氣心行所作故,欲照了一切佛菩提故。而說頌言:

一心敬禮十力尊   離垢清淨無礙見   境界深遠無倫匹   住如虛空道中者  過去人中諸最勝

功德無量無所著   勇猛第一無等倫   彼離塵者行斯道   現在十方諸國土  善能開演第一義

離諸過惡最清淨   彼無依者行斯道   未來所有人師子   周遍遊行於法界  已發諸佛大悲心

彼饒益者行斯道   三世所有無比尊   自然除滅愚癡暗   於一切法皆平等  彼大力人行此道

普現無量無邊界   一切諸有及諸趣   见已其心不分別   彼無動者行斯道  法界所有皆明了

於第一義最清淨   永破瞋慢及愚癡   彼功德者行斯道   於諸眾生善分別  悉入法界真實性

自然覺悟不由他   彼等空者行斯道   盡空所有諸國土   悉往說法廣開喻  所說清淨無能坏

彼勝牟尼行此道   具足堅固不退轉   成就尊重最勝法   願力無盡到彼岸  彼善修者所行道

無量無邊一切地   廣大甚深妙境界   悉能知見靡有遺   彼論師子所行道  一切句義皆明了

所有異論悉摧伏   於法決定無所疑   彼大牟尼行斯道   遠離世間諸過患  普与眾生安隱樂

能為無等大導師   彼勝德者行斯道   恒以無畏施眾生   普令一切皆欣慶  其心清淨離染濁

彼無等者行斯道   意業清淨極調善   離諸戲論無口過   威光圓滿無所欽  彼最勝者行斯道

入真實義到彼岸   住功德處心永寂   諸佛護念恒不忘   彼滅有者行斯道  遠離於我無惱害

恒以大音宣正法   十方國土靡不周   彼絕譬者行斯道   檀波羅蜜已成滿  百福相好所莊嚴

眾生见者皆欣悅   彼最勝者行此道   智地甚深難可入   能以妙慧善安住  其心究竟不動搖

彼堅固行行斯道   法界所有悉能入   隨所入處咸究竟   神通自在靡不該  彼法光明行此道

諸無等等大牟尼   勤修三昧無二相   心常在定樂寂靜   彼普見者行斯道  微細廣大諸國土

更相涉入各差別   如其境界悉了知   彼智山王行此道   意常明潔離諸垢  於三界中無所著

護持眾戒到彼岸   此淨心者行斯道   智慧無邊不可說   普遍法界虛空界  善能修學住其中

彼金剛慧行斯道   三世一切佛境界   智慧善入悉周遍   未嘗暫起疲厭心  彼最勝者行斯道

善能分別十力法   了知一切至處道   身業無礙得自在   彼功德身行此道  十方無量無邊界

所有一切諸眾生   我皆救護而不捨   彼無畏者行斯道   於諸佛法勤修習  心常精進不懈倦

淨治一切諸世間   彼大龍王行此道   了知眾生根不同   欲解無量各差別  種種諸界皆明達

此普入者行斯道   十方世界無量剎   悉往受生無有數   未曾一念生疲厭  彼歡喜者行斯道

普放無量光明網   照耀一切諸世間   其光所照入法性   此善慧者行斯道  震動十方諸國土

無量億數那由他   不令眾生有驚怖   此利世者所行道   善解一切語言法  問難酬對悉究竟

聰哲辯慧靡不知   此無畏者所行道   善解覆仰諸國土   分別思惟得究竟  悉使住於無盡地

此勝慧者所行道   功德無量那由他   為求佛道皆修習   於其一切到彼岸  此無盡行所行道

超出世間大論師   辯才第一師子吼   普使群生到彼岸   此盡心者所行道  諸佛灌頂第一法

已得此法灌其頂   心恒安住正法門   彼廣大心行此道   一切眾生無量別  了達其心悉周遍

決定護持佛法藏   彼如須彌行此道   能於一一語言中   普為示現無量音  令彼眾生隨類解

此無礙見行斯道   一切文字語言法   智皆善入不分別   住於真實境界中  此見性者所行道

安住甚深大法海   善能印定一切法   了法無相真實門   此見實者所行道  一一佛土皆往詣

盡於無量無邊劫   觀察思惟靡暫停   此匪懈者所行道   無量無數諸如來  種種名號各不同

於一毛端悉明見   此凈福者所行道   一毛端處見諸佛   其數無量不可說  一切世界悉亦然

彼諸佛子行斯道   無量無邊無數劫   於一念中悉明見   知其修促無定相  此解脫行所行道

能令見者無空過   皆於佛法種因緣   而於所作心無著   彼諸最勝所行道  那由他劫常遇佛

終不一念生疲厭   其心歡喜轉更增   此不空見此行道   盡於無量無邊劫  觀察一切眾生界

示曾見有一眾生   此堅固士所行道   修習無邊福智藏   普作清涼功德池  利益一切諸群生

彼第一人行此道   法界所有諸品類   普遍虛空無數量   了彼皆依言說住  此師子吼所行道

能於一一三昧中   普入無數諸三昧   悉至法門幽奧處   此論月者行斯道  忍力勤修到彼岸

能忍最勝寂滅法   其心平等不動搖   此無邊處所行道   於一世界一坐處  其身不動恒寂然

而於一切普現身   彼無邊身行此道   無量無邊諸國土   悉令共入一塵中  普得包容無障礙

彼無邊思行此道   了達是處及非處   於諸力處普能入   成就如來最上力  彼第一力所行道

過去未來現在世   無量無邊諸業報   恒以智慧悉了知   此達解者所行道  了達世間時非時

如應調伏諸眾生   悉順其宜而不失   此善了者所行道   善守身語及意業  恒令依法而修行

離諸取處降眾魔   此智心者所行道   於諸法中得善巧   能入真如平等處  辯才宣說無有窮

此佛行者所行道   陀羅尼門已圓滿   善能安住無礙藏   於諸法界悉通達  此深入者所行道

三世所有一切佛   悉与等心同智慧   一性一相無有殊   此無礙種所行道  已抉一切愚癡膜

深入一切智慧海   普施眾生清淨眼   此有目者所行道   已具一切諸導師  平等神通無二行

獲於如來自在力   此善修者所行道   遍遊一切諸世間   普雨無邊妙法雨  悉令於義得決了

此法雲者所行道   能於佛智及解脫   深生凈信永不退   以信而生智慧根  此善學者所行道

能於一念悉了知   一切眾生無有餘   了彼眾生心自性   達無性者所行道  法界一切諸國土

悉能化往無有數   其身最妙絕等倫   此無比行所行道   佛法無邊無有數  無量諸佛在其中

菩薩於彼悉現前   親近供養生尊重   菩薩能以獨一身   入於三昧而寂定  令见其身無有數

一一皆從三昧起   菩薩所住最深妙   所行所作超戲論   其心清淨常悅樂  能令眾生悉歡喜

諸根方便各差別   能以智慧悉明見   而了諸根無所依   調難調者所行道  能以方便巧分別

於一切法得自在   十方世界各不同   悉在其中作佛事   諸根微妙行亦然  能為眾生廣說法

誰其聞者不欣慶   此等虛空所行道   智眼清淨無与等   於一切法悉明見  如是智慧巧分別

此無等者所行道   所有無盡廣大福   一切修行使究竟   令諸眾生悉清淨  此無比者所行道

普勸修成助道法   悉令得住方便地   度脫眾生無有數   未曾暫起眾生想  一切機緣悉觀察

先護彼意令無諍   普示眾生安隱處   此方便者所行道   成就最上第一智  具足無量無邊智

於諸四眾無所畏   此方便智所行道   一切世界及諸法   悉能遍入得自在  亦入一切眾會中

度脫眾生無有數   十方一切國土中   擊大法鼓悟群生   為法施主最無上  此不滅者所行道

一身結跏而正坐   充滿十方無量剎   而令其身不迫隘   此法身者所行道  能於一義一文中

演說無量無邊法   而於邊際不可得   此無邊智所行道   於佛解脫善修學  得佛智慧無障礙

成就無畏為世雄   此方便者所行道   了知十方世界海   亦知一切佛剎海  智海法海悉了知

眾生見者咸欣慶   或見入胎及初生   或見道場成正覺   如是皆令世間見  此無邊者所行道

無量億數國土中   示現其身入涅槃   實不捨願歸寂滅   此雄論者所行道  堅固微密一妙身

与佛平等無差別   隨諸眾生各異見   一實身者所行道   法界平等無差別  具足無量無邊義

樂觀一相心不移   三世智者所行道   於諸眾生及佛法   建立加持悉究竟  所有持力同於佛

最上持者行斯道   神足無礙猶如佛   天眼無礙最清淨   耳根無礙善聽聞  此無礙意所行道

所有神通皆具足   隨其智慧悉成就   善知一切靡所儔   此賢智者所行道  其心正定不搖動

其智廣大無邊際   所有境界皆明達   一切見者所行道   已到一切功德岸  能隨次第度眾生

其心畢竟無厭足   此常勤者所行道   三世所有諸佛法   於此一切咸知見  從於如來種性生

彼諸佛子行斯道   隨順言詞已成就   乖違談論善摧伏   常能趣向佛菩提  無邊慧者所行道

一光照觸無涯限   十方國土悉充遍   普使世間得大明   此破闇者所行道  隨其應見悉供養

為見如來清淨身   教化眾生百千億   莊嚴佛剎亦如是   為令眾生出世間  一切妙行皆修習

此行廣大無邊際   云何而有能知者   假使分身不可說   而与法界虛空等  悉共宣揚彼功德百千萬劫無能盡   菩薩功德無有邊   一切修行皆具足   假使無量無邊佛  於無量劫說不盡

何況世間天及人   一切聲聞及緣覺   能於無量無邊劫   讚歎稱揚得究竟  。。。。。。。

(下轉卷四)